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积极投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一.只是回顾:

1.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二.探究新知:

1.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候便是等边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探究

探究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1:.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吗?为什么?

由已知:AB=AC=BC,

∵AB=AC

∴∠B=∠C (为什么?)

同理∠A=∠C

∴∠A=∠B=∠C

∵∠A+∠B+∠C=180°

∴∠A= ∠B= ∠C=60 °

结论: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 °.

问题2:.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都三线合一吗?为什么?

结论:等边三角形各边上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都三线合一

问题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有几条对称轴?

结论: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

归纳总结:1.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 °.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各边上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探究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问题1.: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B=∠C

∴AB=AC=BC (为什么?)

∴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

问题2.:有一个内角等于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假若AB=AC.则∠B= ∠C

当顶角∠A=60 °时,

∠B= ∠C= 60 °

∴∠A= ∠B= ∠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当底角∠B= 60时,

∠C=60 °, ∠A=180 —(60°+60 °)=60. °

∴∠A= ∠B= ∠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归纳总结: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内角等于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只是综合应用探究

探究一: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出示例 1 课外兴趣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APB=60°,AP=BP=200m

求三角形APB的形状和AB的距离?

探究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三、我的只是网络

学生归纳梳理本节课的内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四、当堂检测: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三道题,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五.作业

等边三角形性质教案

1.1.2 等边三角形(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C重合,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 =∠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优秀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 【课题】: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特色班)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和它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教学突破点】:借助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等边三角形的有关问题. 【教法、学法设计】:教法: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学法: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课件,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设计】:

课后同步练习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

2.在△ABC 中,AB=AC ,∠A=60°,则∠B=________. 3.在△ABC 中,AB=AC ,∠A=90°,则△A BC 的最大的外角为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6°,那么它的底角为_________.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 A .顶角 B .顶角的一半 C .顶角的两倍 D .底角的余角 6.如图,在△ABC 中,AB=AC ,且EB=BD=DC=CF ,∠A=40°,则∠EDF 的度数为( ) A .50° B .60° C .70° D .80° B A D C (9) 7.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 ,那么EF 与AD 垂直吗?为什么? 8.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 9.如图为屋顶框架设计图的一部分,房屋顶角∠BAC=100°,过屋顶A 的立柱AD ⊥BC ,屋椽AB=AC ,求∠CAD 的度数,请写出你的理由。 10.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24cm ,且底边减去一腰长的差为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为多少cm ? 11.如图,在等边△ABC 中,BD 为高,延长BC 到E,使CE=CD,连结DE.(1)BD 与DE 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2)把BD 改成什么条件,还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B A D C E 12.如图,在△ABC 中,D 在AC 上,E 在AB 上,且AB=AC ,BC=BD ,AD=DE=BE ,求∠A 的度数。 13.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1 4 AB . F E D A B C G F E D A C 第6题 第7题 B A C E D C B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三角形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三角形教案 (附教学反思)小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到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三角形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到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教具: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1、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告诉幼儿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幼儿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凡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做三角形。 2、复习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和正方形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教师一个正文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并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教师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 6、幼儿操作。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 江西宁都黄陂中心小学:张珊英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教学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材第80页的情境图):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科技大楼。你在建筑框架和吊车上发现了什么? 生:在建筑框架和吊车上有很多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课件突出显示情境图中的几个三角形,让学生在课本的情境图上用彩笔任意描出几个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生1:红领巾是三角形的。 生2:有的小旗也是三角形的。 生3:阳台的栏杆上有三角形。 生4:地砖上有三角形。 生5:电视转播塔上也有三角形。

师:这是老师收集到的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上的三角形。(课件播放:高压线铁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应用,它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生动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感性材料导入新课,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此,学生有了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愿望。]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一)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是怎么摆的? 生1:我是用了3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的。 生2:我是用了3根小棒首尾相接围成三角形的。 师:请你给大家示范一下吧。(生2在实物投影仪上摆)摆成三角形的小棒表示的线是线段、直线还是射线? 生:是线段,因为小棒的长度是有限的。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生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2: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教案(一)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前河乡中心学校杨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和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 与AC重合,点B与点C重合,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 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 AB为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 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三角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点及三角形高和底 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点 2.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四.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五.教学过程(1) 三角形的特点 1. 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哪些现象是三角形形状的呢? 2. 导入新课 为什么生活中这些物体要制成三角形形状的呢?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3. 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 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让学生 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2) 观察三角形特点,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3)老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4)练习: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5)试一试: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对比观察: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五.教学过程(2) 三角形的高 1. 观察人字梁图 (1)人字梁的高度可以用哪条线段来表示? (2)这条线段与横梁有什么关系? 2.认识三角形的高与底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 组织学生再画一个三角形,并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在三角形上表明高和底。 强调:通常画高时用虚线,还要表明垂直符号。 (3)议一议:三角形会有几条高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动手画一画,并互相交流。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所以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作高,所以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注意:当对边不够长时,可画虚线延长。 3.活学活用—做出下面三角形每个高 教师课件出示三角形高的集中情况。 组织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在小组中交流: 图(2)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它的2条高,所以它只需作1条高。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13.3.2 等边三角形 1 课题:等边三角形 2 知识目标:(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判定方法判定等边三角形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相关的题目。 情感目标:(1)通过等边三角形的学习,使同学们体会到正三角形的“稳健美”, 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式的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同学们勇于探究的思考能力。 数学素质培养目标:本课时学习的是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的学习,通过探究分组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来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及其判定,培养了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难点: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变换与旋转变 换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能够准确的判断等边三角形并用其性质解题。 4 教具:直尺、圆规、多媒体 5 教学方法:小组探究讨论、合作交流 6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图片欣赏提问:生活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叫什么?我们是怎样定义它的?等边三角形定义: 活动2: 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边长是5 厘米的等边三角形。问题: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它作为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文字表示几何表述推理证明

性质2: 性质3: 活动3:小组讨论1满足怎样条件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满足怎样条件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用定义判定::AB=AC=BC ???△ ABC是等边三角形 2 ___________________ ■勺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 求证: 证明: 3、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求证: 证明: 三、巩固训练,强化新知 教科书54页例题4 (小组学习) 例4 如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DE// BC,交AB AC 于 点D,E.求证:△ ADE是等边三角形? 思考:本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随堂练习: (1)教科书54页练习2 (2)想一想: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 AP4 60° A吐B吐200cm, 他们便得到了一个结论:池塘最长处不小于200cm.他们的结论对吗? (3)考考你:这是两个等边三角形,那么请移动三根火 柴,将此图变成四个等边三角形. A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等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等边三角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与应用. 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直尺、刻度尺 四、相关资源 等边三角形对称轴的动态作图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本图片是微课的首页截图,本微课资源讲解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有利于启发教师教学或学生预习或复习使用.若需使用,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等腰三角形(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满足什么条件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请分别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结合你画的图形说出它们有什么联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让学生充分准备好本节课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利用问题探索让学生发现,并初步感悟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从边的角度:两腰相等; 从角的角度: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从对称性的角度:是轴对称图形、三线合一. 2.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于等边三角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填出等边三角形对应的结论吗? 你能说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区别吗? 3.对“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这一结论进行证明.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B=∠C=60°.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BC=AC,BC=AB. ∴∠A=∠B,∠A=∠C. ∴∠A=∠B=∠C. ∵∠A+∠B+∠C=180°, ∴∠A=60°. ∴∠A=∠B=∠C=60°.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杨兴义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所以教学例1时教材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

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要让学生感知得到或见过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2.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 课件、直角三角尺、钉子板、方格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一:猜谜语,引入所学内容 走进教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和谐氛围,拉近师生间距离;出示学生身边的图形,学生带着谜面观察图形,猜谜语,引入所学内容。(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杆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

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1.1 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 2. 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 3. 了解三角形的按角分类。 4. 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5. 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和说理等过程初步体会分类思想,感受数学的美,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过程较为复杂,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 学习准备 1. 观察下列图片,说出你所知道的几何图形。 2. 对于三角形,你已经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 讲解新课 探究一: 阅读:课本第4页第一段的内容 思考:1.由________________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相接所组成的图形交三角形。 2.举例说明对概念的理解。 (图1 )(图 (图1线段AB 、BC 、AC 组成的图形不是三角形,图2没有满足首尾相接。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练习:完成课本第4页做一做(把说出图中的三角形改为写出图中的三角形)和第6页 作业题1(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三角形进行辨认及表示) 归纳:在复杂的图形中数三角形的个数,怎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探究二: 阅读:课本第4页的三角形分类。 思考: 1.三个分类中有哪一个分类概念是不同的?(通过这个思考,让学生理解锐角三 B C

B A C C a b 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 2.三角形除按内角分类,还可以按什么分类? 练习:第5页的课内练习1,和第6页作业题第4题 归纳: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 操作并填表 从四根小棒(12厘米、8厘米、6厘米、4厘米、)中任选三根拼接三角形 (1)先选择三根小棒 (2)再将选择的每根小棒的长度从小到大填入表格中 (3)最后拼接,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 (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 思考:1.三根小棒的长度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围成三角形?你能否用也学过的知识进行 解释? 2.如图:在△ABC 中,(1)对于“b+c>a ”,可理解为 _____________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2)对于“b+ a >c ”,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两点之间 的线段最短。 (3)对于“a +c>b ”,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两点之间 的线段最短。(从深层次上去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尝试解答第5页的例1. 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a=2.5cm,b=3cm,c=5cm (2)a=6.3cm,f=6.3cm,g=12.6cm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学生尝试解答,若学生是三个不等式来判断的,让学生观察三个不等式,判断其中两个式是多余的,若学生只用一个不等式来判断的,让学生解释原因。从而归纳出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 4.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讨论,实际操作得出) 练习:第5页的课内练习2、3题和作业题第3题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03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体会等边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理解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变换与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等腰三角形定义、性质。 2、一般情况下腰与底有何关系?若三边相等又如何?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等边三角形(交通警告标志、台球桌上用于固定起始球放置的框) 二、新课教学: 1、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正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 等边三角形 3、合作学习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边长是3CM的等边三角形ABC 讨论:(1)在△ABC中,∠A、∠B、∠C存在什么关系? (2)任选一个角(如∠A),作出它的角平分线,再作出该角所对的边的高线、中线,试问这些线有何 特征? (3)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有何特点? (4)除了定义以外,什么条件下也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从角、边去考虑) 师生一起总结: 1、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相等,且为60度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

在直线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例题分析: 例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三条内角 平分线AD、BE、CF相交于点O。 (1)△AOB,△BOC,△AOC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AOB,∠BOC,∠AOC的度数,将△ABC 绕点O旋转,问要旋转多少度就能和原来的三角形重合(只要求说出一个旋转度数)?解:(1)△AOB,△BOC,△AOC互相全等 ∵AD、BE、CF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AD、BE、CF所在直线是等边△ABC的对称轴 ∴△AOB与△AOC关于直线AD成轴对称 ∴△AOB≌△AOC 同理△AOB≌△COB ∴△AOB≌△AOC≌△COB 思考:能否由全等判定得到这三个全等? (2)∵△AOB≌△AOC≌△COB ∴∠AOB=∠BOC=∠AOC (全等三角新的对应角相等) OA=OB=OC (根据什么?) ∵∠AO B+∠BOC+∠AOC=3600 ∴∠AOB=∠BOC=∠AOC=1 3 3600=1200 ∴△ABC绕点O旋转1200,就能和原来的三角形重合 四、练习巩固 1、课本课内练习1、2 2、课本作业题A组2、3 五、师生小结 A B C D E F O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 的特性。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特性。 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四根小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信封(内装4组小棒和表格)。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一套。 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 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呈现一组图片。 师: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正在进行着城市建设,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看到最多的 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2.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的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生:红领巾、流动红旗、屋顶、自行车。 师:课件展示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塔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3.导入新课。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那么三角形是怎样形成的呢?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征和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教师予以板书)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框架、吊车的图片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欣赏含有三角形的物体的图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三角形,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 活动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做三角形。 师:如果让大家用小棒做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 生:三根。 师:请你用准备好的三根小棒做一个三角形。(活动)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把三根小棒围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形。 生2:把三根小棒首尾相连就形成了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教案

13.3.2等边三角形(2)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13.3.2等边三角形(2)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教学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已知△ABC,∠A=60°,()。请你在括号内补充一个条件,使△ABC能成为等边三角形。 2、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具有什么性质. 活动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含有30°角的三角板摆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吗?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如图1) 图(1) 2.说一说: 你能利用数学语言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学生活动: 学生补充条件并说明。 教师活动: 教师找学生补充条件,根据学生的叙 述板书。 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 余,三个角之和等于180° 板书课题:13.3.2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两人一组拼并观察图形,分 析数量关系,发现∠BAD=60°, 而 ∠B=∠D=60°,所以△ABD是等边 三角形,所以AB=BD=2BC,进而得 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 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斜边的一半。 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各组学生是 否发现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 据情况进行点拨、引导。 学生根据图形指出,在Rt△ABC 中,因为∠A=30°,所以∠A所对的 直角边等于斜边AB的一半。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进行板书,根 据学生叙述情况进行追问、强调。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题的设计意图 是通过问题形式 回顾旧知,促使学 生经常温故知新, 同时为新课应用 判定做铺垫。 通过让学生动手 拼等边三角形这 一活动,培养学生 动手实践探究的 意识,同时使这一 抽象的性质直观 化,符合学生的认 知特点,更易于学 生理解接受。学生 发现这一性质后 会非常兴奋,会急 于展示自己,通过 组内交流为他们 提供展示的舞台, 让他们尽情享受 成功的体验和快 乐,进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探求 欲望,为作辅助线 做了铺垫,分解了 教学难点。 本环节设计一方 面是让学生利用 数学语言来说明 该性质,培养学生 的符号感;另一方 面让学生通过图 形来深入理解所 发现的规律, 从而达到理解记 忆,使学生见其 形,知其意。

2015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 页例1 和“试一试”,76 页例2、“试一试” 和随后的“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二1,2 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 1 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 2 ,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 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

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 1 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有出去旅游的吗?老师去了,这是我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用数学的眼光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教师手中的三角形,黑板上的三角形。 揭题:今天老师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 表性,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概念、特征 1.回忆认识三角形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画三角形。 现在谁能告诉我你对三角形已经知道或掌握了那些知识?请学生回答?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 在黑板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角、顶点点、边。 白板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学生齐总结三角形组成。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比划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回答。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2)出示反例,心,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 (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 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所以, 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 有几个角? 4.试一■试 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 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 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

人教版初二数学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边三角形(一) 活动1: 回顾:什么是等边三角形?它与以前学过的等腰三角形有何关系?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它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活动2: 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完成表格,得出性质: 活动3: 1、复习等腰三角形常用的判定方法(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角对等边。 2 一般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小结等边三角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边: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角: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边角: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活动4: 例题: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若点D、E分别在AB、AC上,当点D、E满足什么条件时,△ADE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延伸:(1)当DE∥BC时,若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结论依然成立吗? (2)当DE∥BC时,若点D、E分别在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结论依然成立吗? 活动5: 问题: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交于一点吗? 探究: 等边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画出图形,找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并证明它们全等。 A 等边三角形(二) 一、猜测: 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数量上有怎样的关系? 二、探究: 如图,将两个含有30°角的三角板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ABD的直角边BD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理由如下: ∵△ABD 与△ADC 关于AD 轴对称 ∴AB =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又∵AD ⊥BC ∴BD =DC =1/2AB 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在Rt △ABC 中( ∠C =90°) ∵∠A =30° ∴AC =2BC (BC=1/2AC) 三,练一练 (1)在Rt △ABC 中, 如果 ∠B CA= 90° , ∠A = 30 ° AB=4,求BC 之长。 (2)在Rt △ABC 中, 如果 ∠B CA= 90° , ∠B = 60 ° AB=4,求BC 之长。 (3)在Rt △ABC 中, 如果 ∠B CA= 90° , ∠B = 60 ° BC=4,求AB 之长。 (4).在Rt △ABC 中, ∠B CA = 90°,∠B = 2 ∠A,问∠B 、∠A 各是多少度? AB=4,求BC 的长。 四.例题 下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D 、DE 要多长?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12AD ,BC=1 2 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 1 4 AB . 解:因为DE ⊥AC ,BC ⊥AC ,∠A=30°,由定理知 BC= 12AB ,DE=1 2 AD , 所以BD=1 2×7.4=3.7(m ). 又AD=1 2AB , 所以DE=12AD=1 2 ×3.7=1.85(m ). 答:立柱BC 的长是3.7m ,DE 的长是1.85m . 五.练习: 1、三角形三内角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4cm ,则最小边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底边长为8cm ,则腰长为 3、等腰三角形顶角为30°,腰长是4cm ,则三角形面积是 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cm ,则腰上的高为 。 (1) D C A B A B D C A E B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等边三角形导学案 设计人:王丽霞 【教学目标】: (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教学重难点】: 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 【自学指导】: 一、学生看P53---P54并思考一下问题: (一)你知道等边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 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 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四)任选一个等边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作出它的角平分线,再作出该角所对的边的高 线、中线,试问这些线有何特征? (五)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有何特点? 二、自学检测: 1、下列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3、等边三角形中,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 (A)3条(B)6条(C)9条(D)7条 4.(2009年广东) △ABC是等边三角形,D点是AC的中点,延长BC到E,使CE=CD,过D点作DM⊥BE,垂足为M. 求证:BM=EM. 三、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都相等,三边都相等(同时也是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2、三角形的内心(角平分线)、外心(垂直平分线)、垂心(高线)、重心(中线),均在同一点 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等角对等边 2、等边对等角 3,三线合一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2.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方格纸、三角尺、小棒、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导出课题 谈话:出示三角板,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三角尺)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出示书上图: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三角形吗? 提问: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三角形(结合举例出示自行车图等)揭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三角形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身边熟悉的物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了解特征 1.激趣:想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吗?首先,我们要明确活动要求。 出示要求:(1)用你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 (2)小组成员比较所做的不同的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2.操作: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指名某组代表上台利用实物投影介绍,别的小组补充。(材料:小棒、三角尺、方格纸、点子图、白纸) 4.感受围成 提问:刚才有同学是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那么摆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 出示开口和出头的两种摆法:这样行吗?不管是摆还是画三角形,都要注意三条边首尾相连。(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