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一历史考试试题

2015-2016高一历史考试试题
2015-2016高一历史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70分)

一、选择题(从下列题目的各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2.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3.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C.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

D.开始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4.某校高中历史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

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朝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这主要指()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丝、茶生产完全商品化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6.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哪一阶段状况较为贴切()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民国初期

8.下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基本统一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①②⑧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

A.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0.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其中最能直接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是

()

11.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2. 造成下列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

13.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利润增长多少,劳动者的收入和集中福利增加了多少。——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这里“主要的政治”是指()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14.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15.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 )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17.“电火千枝电管连,最宜舞馆与歌筵,紫微供奉今休羡,彻夜浑如不夜天。”这首上海竹枝词描绘的是()

A.电报 B.电话 C.电灯 D.电影

18.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共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19.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决定拨乱反正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巡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20.“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之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生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形成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21.推动欧洲冒险家开辟通往东方和新大陆的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播天主教

C.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 D.天文航海知识的进步

22.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首航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计划到美洲。最早开辟这条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23.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思将这一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属于下图所示资本原始积累特点最典型的国家是( )

A.荷兰B.英国C.俄国 D.美国

24.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实施一五计划 C.实行“大跃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5.1990年初,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的开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定是()

A.开发和开放浦东 B.建立深圳特区

C.在上海举办世博会 D.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用2B铅笔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6.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表明我国犁耕已经相当完善。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7.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更是利用《中外纪闻》等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28.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通讯传媒发展迅速,上海地区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开设了国内第一家电话公司。

29.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0.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31.1956年9月,中共八大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

32.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3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虽然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但也给被殖民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

34.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通过三次战争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从而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5.“大跃进”运动严重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表明当时人们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第Ⅱ卷(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5分)

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1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4分)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1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4分)

(5)尽管古代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列举古代手工业三大部门和两个最著名的商帮。(5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1题,共15分)

37.(15分)经过一百多年的工业化探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舞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民国初期,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推动其发展的外因是什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促使其发展的政策因素是什么?(4分)

(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担负起工业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此,党和政府在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分别有何积极意义?(6分)

(3)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指的是什么?(3分)

黑龙江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后汉书》所述:樊重三世共财;缪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彤乃闭户自挝,诸弟及妇闻之,悉谢罪;蔡邕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 分财,乡党高其义。材料表明当时 A.数世同居共财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B.政治结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宗法组织参与构建社会行政体系 D.对合族而居现象有一定的认可度 2.《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B.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C. 诸侯国内部政权争夺激烈D.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3.“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4.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 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此学者论述的制度属于 A.郡国并行制 B.节度使制 C.转运使制 D.地方三司制 5.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B.地域 C.信仰D.血缘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 D.三儿子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6.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做官吏幕僚 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度下学期泗县二中高一期末检测卷 历史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5.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和唐朝 B、春秋战国和汉朝 C、三国时期和唐朝 D、都是唐朝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1055

2008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起源于() A、甲骨文记载 B、大汶口文化 C、西周分封 D、古代地名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B.推荐和选择地方人才 C、负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6、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置的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知州 7、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不包括 ...() A、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办事效率低 D、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8.“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9.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毁灭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人民起义 C、另一支希腊人入侵 D、外国的侵略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右左11.雅典确立起民主政治是在()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卷Ⅰ为单项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考试范围:必修①第1~10课;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请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4.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到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不予判分!非选择题答案认真填写到该题所留空白处。 卷Ⅰ(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2.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 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右图中所示的政治制度是: A.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其中受到前朝影 响的是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 6.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 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 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8.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 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9.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 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0.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写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 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1.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坤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问 军机处设置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12.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对地方控制情况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反映它们关系变化的 是: 年代 A 中 央 中 央 年代 C 年代 B 中 央 中 央 年代 D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

2019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一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3.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5.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7.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 A.水力 B.核能 C.煤炭 D.电力 8.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优秀率为%,及格率为%,期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相差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共 28 个小题,总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 小题,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 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 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以下能够反映中国古代 较为先进的耕作方法的是 A B C D 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 4.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 .公田的大量抛荒C.铁器和牛耕的出 现 D .商鞅变法 5.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封建人身领队关系的彻底废除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 6.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 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7.“(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我国丝织业水平世界领先B.齐国重视发展丝织业 C.当时丝织业水平很高,品种丰富多彩D.齐国的丝织品闻名全国 8.以下有关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 C.直到清朝中期才出现大规模的手工工场 B .宋中期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9.以下有关明朝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纸币被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B .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 C.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 D .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 10.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 的突出表现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 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30*2=60) 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B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长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2、《明律集解附载》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纻文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宫。工匠机户及挑花、挽花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传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3、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能够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a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能够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b )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5、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 ) A、适合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D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7、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8、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防碍与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防碍与促动的双重作用⑤它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⑤ B、②③ C、④⑤ D、③⑤ 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经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绝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