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二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学案

第2框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快乐记忆

区域自治合国情,充分显示优越性。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1)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2)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核心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探究与思考

西藏的变化

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西藏面貌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事实证明,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祖国大家庭。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60多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原因。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题目,综合性比较强。组织答案时,主要从国家性质、党的地位、指导思想、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政府的职能等角度阐述。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西藏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结果。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加强和巩固西藏民族团结,促进了西藏的发展。③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藏的投入。④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西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探究与思考

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做好促进民族团结的各项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紧紧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制度保障。

④完善和落实扶持、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同时,民族地区人民要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⑤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信教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⑥每个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别提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不是完全的自治,也不是高度自治。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自治机关可以() A.享有行政管理权、独立立法权和司法权

B.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同外国签订双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

D.自行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

解析: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

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A项错误,立法自治权并不是独立立法权;C项属于外事权,自治机关没有此权力;D项中“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错误。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地方人大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件,并报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备案。

答案:B

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措施

1.必要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政治基础。

2.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它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3.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坚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2)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 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和发展。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各项民族政策,故B项为最佳选项;A、C两项说法不够全面;D项陈述一种客观事实,与题意无关。

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8月18日,江苏省选派的50名援藏教师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工作。省委要求援藏教师把江苏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拉萨,树好形象,争当苏藏友谊的使者。江苏省援藏支教(D) A.可以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B.有利于实现藏族的高度自治

C.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

D.是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解析:江苏省援藏支教争当苏藏友谊的使者,这一举措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D正确;A中的“消除”说法错误;B中的“高度自治”说法错误;C与材料无关。

2.2014年5月28日至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团结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要促进民族团结,必须(D)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②实现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完全平等③彻底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隔阂④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②“完全平等”忽视了各民族的差异,明显错误;③“彻底消除”过于绝对,错误。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该题选D。

3.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些政治制度有(D)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要求是政治制度,③是经济制度,不合题意。故选D 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认识正确的是(C)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民族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②表述错误。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①③④都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所以应选C。

5.2014年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7周年。6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政治制度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二是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三是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说明了(C)

A.民族原则是民族政策制定的依据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D.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决定的

解析:民族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A只是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依据之一,因此A表述不完整;B、D 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因此答案选C。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D)

①自治机关应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②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行政、司法机关③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民族乡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①④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理解,入选;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机关,②说法错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③说法错误。

7.我国推出众多新举措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如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等,这给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D)

①不断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③保证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④维护我国边境稳定、国家统一和安全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从经济方面来解决新疆的发展问题,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③排除;新疆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②可选;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8.我国积极开辟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对外交流的渠道,使少数民族文化借助各种“文化节”走出国门,其价值在于(D) A.使少数民族拥有更多的自治权

B.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解析:使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国门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9.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全面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下列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B)

①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③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④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②③B.①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特别行政区才享有高度自治权,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发展少数民族事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人认为,只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一定能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②要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需要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兄弟省份的对口援助。因此,该说法是不全面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 三、教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具:PPT课件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 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 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回忆初中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地位: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族政策。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教师活动:“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国家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师活动:聚居是否等同于居住?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点击课件“自治机关”四个字打开相关链接补充知识:自治机关的双重地位学生活动:做笔记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并思考:怎么认识“自治权”呢? 学生活动:学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并展开讨论。 2、(1)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2)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那么该如何理解“自治权”是它的核心内容呢?教师展示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所给材料积极探究思考。

浅谈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谈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来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策 ,是在多民族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里 ,实现 各民族平等联合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形成和发展 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 ,符合中国民族问题的状况和特点的。自 1947年 5月 1 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 ,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有 5个自治区 , 30个自治州 , 121个自治县(旗 )。 55个少数民族中有 44个实行了民族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 60% 以上。50年来的实践证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原理在 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少数民族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旨在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着多方面的根据,分别从理论依据、国情依据、民族特点和实践依据等方面进行考虑。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势和一般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现代国家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的和复合制两种基本类型: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中央权力机关集中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和主要权利,中央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之间是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法律,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复合制国家是指由若干个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根据其联合程度不同,这种形式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我国在采取单一制的同时,充分考虑历史,依据多民族的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额发展,是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国家统一的最好的政治形式。 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 从历史上看,我国自秦代开始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历史上虽然出现过民族隔阂、战争甚至分裂等情况,但各民族人民之间友好往来,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二、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资源信息表 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第二节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第三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讨论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能以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为己任。 二、学前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民族英雄的事例及相关具体政策。 2.教师:整合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媒体演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指出我国一些主要的自治区的具体位置)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讨论交流】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生:(略)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知识窗】教材P50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媒体演示】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 马本斋(1901年—1944年),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本斋组织了60人的回民抗日武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1938年初马本斋和党取得了联系。在吕正操支持帮助下,1938年7月他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在党的领导下,马本斋对队伍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队伍很快由三四百人发展到六七百人。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名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战果显著,八路军冀中军区授予回民支队“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归纳】中国各族人民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各民族小聚居、大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同全国其他行政区域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政权机关,是在中央政权机关领导下建立的一级地方政权,必须受上级政权机关的领导。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民同样也是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根本大法,必须共同遵守执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西藏是藏民族聚居区,藏族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95%,汉族和回、珞巴、门巴等其他民族人口占5%。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民主改革后,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内容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内容 (五)语言不书面,口语很常见注:(1)口语绝对不能用(2)网络用语绝对不能用(3)务 必简练表达,避免数量词和语气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 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 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首先,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需要一种 爱国的强力支撑。我们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风 风雨雨,遇到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屈服,他们从没放弃和 困难作斗争,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指导下,他们树立了明确的方向,各民族团结一致赶走了 帝国主义,推翻了压迫,人民成了真正的主人。民族是我们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 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地位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 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 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第五,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 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一制度 有利于少数民族结合实际实质性地当家作主,把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本民族的发展进步有机 结合起来,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前提。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行政地位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进行新课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问题2、如何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是不是自治地方?什么是自治机关?包括地方检察院和法院吗?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范畴。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属于民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系。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问题3、什么是自治权?包括那些方面?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问题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一、教材分析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这也是和国家密切相连的两个重要问题,国家都是由一定民族构成的,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民族问题解决的最好的国家之一,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有效的使各民族和睦的生活于一个安定的国家之中,它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大意义。宗教是现实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焦点,它与民族问题密切相关,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宗教,就其思想来说,是一种崇拜超自然力量,相信有神论的意识形态;就组织上来说,宗教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不同的性质的国家会采取不同宗教的政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肩负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任务,对宗教的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团结、国际间的交往。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对调动信教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的作用。新时期宗教工作还要依法加强对宗教工作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主要概念及知识点 1、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原则和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4、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尤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5、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6、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7、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三、重难点分析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1)民族平等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族人民群众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历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各民族应一律平等。 ②马克思主义认为,古往今来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本质上的特点,都有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殊性。各民族的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是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诸多因素造成的,世界上各个民族虽然有大小、强弱、先进与落后之分,但并无优劣或贵贱之别。 ③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少数民族与汉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消灭了剥削制度,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并且贯彻到了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中。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并不是有没有平等权的问题,而是行使平等权利充分不充分的问题。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我们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就要对少数民族给予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2)民族团结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在要求。它是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学案 课组:政治 课题:第七课第二框题民族区域制度制度 主编:郭飞来 时间;2011年4月25日 1、 【目标导航】: 1、知道民族区域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我国民族区域制度的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 3、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的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的权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范围、内容十分广泛。 4、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制度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互动导学】: 1、请同学们结合上一框题学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我国的民族状 题时,①坚持了什么样的民族原则?②和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答:① ② 4、那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答 第一:什么是自治机关? 答: 第二:什么是自治权? 答: 第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哪些? 答: 第四: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什么? 答: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答: (3)、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书本上找出来即可) 答: 上) 三【要点点拨】【重难点】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分析:以少数民族聚居为条件;以行使自治权为基本内容;以国家的统一领导为前提;以设立自治机关为依托。 (3)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4)范围: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5)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注意:民族自治地方的双重地位→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又是享有民族自治权的自治地方。其人大和政府: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 (6)核心内容:自治权。 A.含义:即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B.内容: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⑤其他自治权。是地方行政区域的有限自治,而不是“高度自治”。 (7)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必要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政治基础。 B.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基本内容,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 治权内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非自治地方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导入: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今天,通过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民族的实际采取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的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 (一)民族区域自治涵义: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建党以后,受苏联的影响,我们党曾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当时我国的国情和革命发展的过程,同俄国完全不同。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边疆许多民族地区原来大都是独立的国家,加上一些历史和民族关系的特点,采取联邦制有其一定的原因。而我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各民族包括汉族在内,都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在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国内各民族不仅没有出现过分裂,相反团结的越来越紧密。所以,不需要“联邦制”的“过渡”形式来达到集中统一。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以平等、自治、和建立统一国家为原则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主张,为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政策奠定了基础。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

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一: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 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实行这样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原因的,请让我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从理论角度来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现在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基本类型,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中央权力机关集中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和主要权利,中央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之间是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我国便是典型的单一制国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强调无产阶级要坚持建立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的同时,又肯定了自治制的必要性和适宜性。再看我们的老大哥苏联,列宁把民族的区域自治作为无产阶级在国家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上解决民族问题的普 遍原则。他说:“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

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族的集中制。”毕竟每个民族有自己 的问题,统一的国家若是用统一的政策和管理方式,势必会与民族的特色、文化发生冲突,这时就将与民族的集中制发生冲突。这说明了我国要建立稳定的中央集权而统一的国家,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其次我们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在历史上,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 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在民族分布上,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这说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是顺应历史的趋势和中国的国情的。 最后,我们发现我国没有实行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实行了创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其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我国国情和苏联不同决不能生搬硬套。从上面我们分析的国情来看,一是我国与苏联的历史不同,俄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框基本政治制度第2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学案新人教版162含答案

第2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什么叫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何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的民族国情(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举例:青藏铁路连接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 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修建加强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对青藏高原的开发、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有重要影响,被人们誉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1)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我国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职权: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举例: 小玉:

你好! 我们成为“手拉手”的朋友已经快半年啦!最近好吗?我们拉萨这几天可热闹了,又到了藏族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我可是期盼了很久。按照规定,西藏自治区除了全国性节假日外,还可以享受民族传统的节假日。我特别开心能和家人一起过节,可以看表演、游园、看藏戏等。如果有机会,欢迎你过来参加我们的节日盛会! 你的朋友:卓玛 2016年2月12日 (3)民族自治机关与中央的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3.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意义主要有: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含义(性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政治制度。 (2)地位: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一政治 导学案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自学提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下,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设立,行使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 和。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和决定的。 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 的民族关系,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有利于; 2.有利于; 3.有利于; 4.有利于。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A.让少数民族人民自己行使自治权 B.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3.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 ②“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50年来,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广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见右图)。这充分体现了 A.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B.我国是一个团结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我国各民族在经济建设上实现了同步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A.1979年 B.1952年 C.1984年 D.1956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 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 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 A.124个 B.155个 C.125个 D.145个 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民族有 A.44个 B.45个 C.46个 D.47个 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 民族自治地方是 A.民族乡 B.民族镇 C.自治县 D.自治市 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 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 制度是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 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 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 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 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 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 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 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 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 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 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 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 繁荣 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 A.盟旗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县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一: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探索并不断完善的。深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于科学把握党的这一民

族纲领政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将会起到巨大的思想保证作用。 在进入21世纪之际,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迅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的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已经并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有新的机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办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探索和构建一些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的经济、政治权利,有利于这些地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的制度机制,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政权的根本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质,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一切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一: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知识点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知识点 1 2 3、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下,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的统一。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

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 (2)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特点决定的;由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决定;由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决定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点) 9、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4)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10、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1)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得益于我们采用了民族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为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治理国家,因此在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更好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教育、交通并且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这样一项基础制度,因为我国的多民族是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要分布特点,并且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在西北与西南部,在东部沿海发达区的极少。因此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最大化的实行了优势互补,并且给足了少数民族发展的空间,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最大化的帮助了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 在多年的实践中,充分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它有助于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的双重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人们关系的融洽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中国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自治权优越性 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历程 一、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区域自治制度呢?中国自古以来,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中国国情出发,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先生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政策。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充实和完善民族政策,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中国民族政策体系。” (一)我国的现有国情要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我们的本质规定与奋斗目标是共同富裕,我们现在虽然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毛主席说过:“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因此解决革命问题的最根本方法还应该是改革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现在具体的国情: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注意具体制度还不完善,还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既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党与政府发挥了最大的能动性,充分的体现了要把共同富裕放在首位的基本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区域自治制度。 (二)“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二、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三、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