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企业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企业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企业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企业与管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集合而成。要素投入者为什么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原因。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般特征和企业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原因,最后简要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其一般特性

一、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出现的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 是工厂企业的萌芽。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 具有比手工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 它是企业的初期形态,马克思曾指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这种协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这个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1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基本生产手段的工厂。1769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棉纺厂,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生产组织形式过渡。这种工厂就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二、企业的一般特征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特殊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

1.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业是市场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7页。)

中的经营主体,它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如果没有盈利,就不能发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而且,如果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他们也就没有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就会消亡。

企业的经济性是它区别于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学术团体等非经济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

2.社会性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其它子系统发生着广泛的经济联系;从企业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非经济关系看,它既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也依赖于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它从属于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它具有社会性。

3.独立自主性。企业是独立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在国爱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其它主体的干预。法人企业的独立自主性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主,并以自己独立的财产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4.能动性

企业是一个能动的有机体。企业的能动性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我改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企业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它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发展和壮大自己。

5.竞争性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同时也是竞争主体。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企业的竞争性表现在它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要有竞争力,要在市场上接受用户的评判和挑选,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企业通过自己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

第二节企业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企业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按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分类

这是我国过去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按照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可将企业分成如下几

种类型:

1.国有企业也称全民所有制企业。它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所有,或归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国家所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全部由国家直接经营。由国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称国营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简称集体企业。在集体企业里,企业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共同所有。

3.私营企业这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属私人所有的企业。我国《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4.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国内具有多种经济成分的股份制企业等。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由外国企业、个人或其它经济组织与我国企业共同投资开办、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它在法律上表现为股权式企业,即合资各方的各种投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必须以货币形式进行估价,按股本多少分配企业收益和承担责任。它必须是中国法人。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由外国企业、个人或其它经济组织与我国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共同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企业。它可以具备中国法人资格,也可不具备。合作各方依照合同的约定进行收益或产品的分配,承担风险和亏损,并可依合同规定收回投资。

二、根据企业制度的形态构成分类

这是国际上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常用方法。按此方法可将企业分成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企业制度是法律高速的结果,所以这种分类方法划分而成的企业类型也称法律形式。

1.业主制企业它是由一个人出资设立的企业,又称个人企业。出资者就是企业主,企业主对企业的财务、业务、人事等重大问题有决定性的控制权。他独享企业的利润,独自承担企业风险,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从法律上看,业主制企业不是法人,是一个自然人。

2.合伙企业它是由两人或数人约定,共同出资或以技艺共集一处设立的企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不具备法人的基本条件,不是法人。但也有些国家的法典中,明确允许合伙企业采取法人的形式。根据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不同,可将其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拥有参与管理和控制合伙企业的全部权利,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其收益是不固定的。有限合伙人无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合伙企业的权利,对企业债务和民事侵权行为仅以出资额为限负有限责任,根

据合伙契约中的规定分享企业收益。由普通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企业为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的企业为有限合伙企业。

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统称为古典企业。

3.公司制企业公司是指依公司法设立,具有资本联合属性的企业。国际上有关公司的概念,一般认为:“公司是依法定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因此,公司具有反映其特殊性的两个基本特征: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公司资本具有联合属性。这是公司区别于其它非公司企业的本质特征。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我国将存在国有独资公司,这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形式。

对公司企业可进一步按照其股东的责任范围进行分类,将公司分为:

(1)无限公司是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出资设立,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的公司。

(2)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一定数量(我国公司法规定为2~50个)的股东出资设立,各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对外发行股票,股东只有一份表示股份份额的股权证书,股份的转让受严格限制。

(3)两合公司是由一名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和一名以上的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责任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一定数量(我国公司法规定为5个)以上的股东出资设立,全部资本分为均等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公开,股份在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转让。

三、按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性质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也是我国常用的企业分类方法。而且,我国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也是按这一分类来设置管理机构的。按这种分类方法分成的主要企业类型有:

1.工业企业它是从事工业品生产的企业,为社会提供工业产品和工业性服务。

2.农业企业它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企业,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

3.商业企业它是从事生活资料流通和流通服务的企业。

4.物资企业它是从事工业品生产资料流通或流通服务的企业。

5.交通运输企业它是为社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企业。

6.金融企业它是专门经营货币或信用业务的企业。

除上述主要类型外,还有邮电、旅游企业等。上述企业中的商业企业和物资企业统称为商品流通企业,简称流通企业。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分开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组织流通的活动也会有所不

同,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它们都是商品,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三节企业产生与交易费用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企业形成观点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协作是古典企业产生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同一资本雇佣较多的工人协作劳动“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是资本主义产生的起点”2。协作较之与个体生产的优越性,概括起来就是:“和同样数量的单个的个人工作日的总和比较起来,结合工作日可以产生更多的使用价值,因而可以减少生产一定效用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

二、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科斯(),他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依赖交易费用说明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所谓交易费用,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组织交易所支付的成本,包括收集交易信息,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监督费用。根据科斯的观点,市场和企业是招待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机制;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行政协调,都是有成本的;当一笔交易的企业行政协调的成本低于市场机制的成本时,这笔交易将趋向采用企业行政协调进行,即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科斯的这一思想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忽视,直到6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第二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管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人们对管理本质的认识还是一致的。广义地讲,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源的过程。根据这一认识,管理的内容是广泛的,一个人有效地利用时间是管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资收入也是管理。但我们这里讨论的管理是对一个社会组织而言的。

组织具有综合效应。综合效应是组织中各要素之间有效协调的结果,它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满足了组织中的成员实现个人目标的愿望。显然,组织综合效应的发挥,需要一种协调机制和实现这种机制的人为活动,这就是管理。因此,一般管理的定义应该是: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过程。企业协作劳动的场所,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管理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源的过程。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358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365页。

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它虽然与作业工作同处于一个组织之中,但它是独立进行的,是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作业工作直接把生产要素转换成产品或服务,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管理工作则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使作业工作更加有效。

二、管理科学的特性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和决定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管理必须维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实现所有者的意志。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时揭示出来的。他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31页。马克思关于管理的二重性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制度中的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都需要管理。反映自然属性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可以共用,这些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服务的;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社会属性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不能共用的,因为这些理论和方法是要实现所有者的意志,为维护它所存在的社会制度服务的。

2.综合性。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管理的客体是人、财、物等基本要素,管理就是通过有效利用这些要素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作为管理行为主体的管理者,他不仅要熟悉管理的对象及其运动规律,还必须掌握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并运用这些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选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这就有赖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的理论和方法;其次是对钱和物的管理,这就少不了要应用经济学和数学。管理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手段,因而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在管理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等等。管理科学实际就是在上述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成的。不仅如此,为了使管理有效,对一些专业化的管理,管理者还必须熟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如产品知识、生产工艺、经营策略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各种要素和各项专业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因为它与其它科学一样,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和真理性。但是管理科学又与其它科学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管理的许多内容不能以逻辑思维的一般形式表达出来,更不能用定量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只能以形象思维的形式来实现,这就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人们从事管理活动需要熟练地运用知识并通过

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这种技能包括经验、才识、思维力和创造力,这些就是艺术。管理的重心在于“人”,而人是靠思想、感情支配的,因此管理工作必然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现代管理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筹艺术,即善于从全局考虑问题,能综合运用主客观条件和各种内外部的关系去实现总体目标;二是决断艺术,即善辨是非曲直、权衡利弊得失、区别轻重缓急,且能果断决策;三是用人艺术,即要知人善任、用人唯贤、讲究为人正道,做到得其心而致其力;四是应变艺术。即处变不惊、因势利导,能积极主动地处理问题,变不利为有利。

三、企业管理的任务

根据一般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过程。显然,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具体目标,如生产任务目标、产品质量目标、社会服务目标、经营利润目标、企业发展目标等。但是,企业最根本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目标,二是社会效益目标。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它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等,即实现社会效益目标。企业的其它各种具体目标,实际上都是这两个目标分解而成的分目标。企业管理的目的既然是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当然也就包括了根本目标和保证根本目标实现的各种分目标。

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有时是互相矛盾的,协调这种矛盾,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企业管理的内容和目的之一。

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管理应该完成如下几项工作任务:

第一,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活动的中心,管理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使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职责分明、责权一致、信息畅通、协调配合。第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人、财、物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对象,只有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提高了,才能为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第三,促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管理应不断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尽快地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转换成企业的直接生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四,加强职工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的力量

是无穷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的源泉。加强职工教育,不断地提高职工的科技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不仅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

第五,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性。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这些影响和交换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通过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内外关系的协调,并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五节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家

一、管理人员的类别与技能要求

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称为管理者或管理人员。从本质上讲,管理人员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不直接从事具体工作,他主要是对作业人员的工作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等活动,促成作业人员努力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好坏负最终责任。

管理人员按其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处于组织的最上层,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把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

中层管理人员处在组织中间层次上。他们的职责是贯彻高层管理人员作出的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基层管理人员也称一线管理人员,他们处于组织中的最低层。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作业人员的现场作业活动。

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总的来说,包括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但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职责不同,对他们的技能要求也就不一样。

1.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善于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综观全局,发现机会和威胁。这对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2.人际技能。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即理解人,激励人,善于在人际之间进行沟通的能力。人际能对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都十分重要。

3.技术技能。是指用某与专业领域内的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具体的作业工作,当然没有必要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但他们要对作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协调,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如果管理人员对所管辖领域的有关技能完全不了解,他将无法从事该领域里的管理工作。所以,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由于他们是在一线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所以

他们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

二、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略。

三、企业家

关于企业家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企业家是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主体。

钱德勒从企业发展史的角度来考查企业家,认为由个人拥有和经营的传统的企业的业主,属于传统的企业家,而在以多层次、多单位为特征的现代工商企业中以经营管理能力取得控制权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乃形成一个完全新的企业家阶层”。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认为,实际上企业家是个经济学的概念,他说明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企业家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有眼光,能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赚钱机会;二是有胆量,敢于拍板,不敢冒险不行;三是有组织能力,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在一起产生高效率的综合能力。厉以宁教授还强调,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家还应加一条,就是有社会责任感。

第六节企业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

管理科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管理也就相应的落后。封建社会中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也不需多少管理活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需要一些管理,但仍比较简单,而且不需要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员。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教育和大的土建工程方面。例如,诞生于22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周礼》一书,是一部论述国家政权职能的专着;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所着《孙子兵法》精辟地阐述了战略战术中的预测决策思想;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系统思想应用的结晶。

早期管理思想有比较大的发展还是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以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基本生产手段的工厂代替了手工业工场,生产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和生产技术复杂,因而要求有高水平的管理和专门从事管理事务的人员。于是,以现代工业生产为背景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相继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中早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970年)和数学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年)。

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发表的经济学着作《国富论》中,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理论,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⑴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因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⑵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转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⑶劳动分工可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成了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理。

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对专业化分工问题作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他1832年发表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中,更深入、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到该世纪中叶。时间虽然不长,但理论发展较快,而且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和流派。这一阶段管理理论发展较快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矛盾激化,急需通过管理来缓解劳资对立,协调劳资关系;二是经济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规模和市场迅速扩大,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三是生产技术方面,生产技术进步,生产过程和经营活动变得复杂,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合理利用资源。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年)。他的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由于泰罗在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被美国人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现科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进行友好合作。他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应把注意力从盈利分配转移到增加盈利总量上来,从而使工人增加工资,业主增大利润。

依据上述观点,泰罗提出了如下的管理制度(称泰罗制):

(1)对工人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定额,实行工具和机器标准化。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选用标准工具和机器,制定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定额。

(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这是基于人是“经济人”的认识而提出来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对未完成

定额的工人按低于正常单价的工资率计算工资,对超额完成定额的按高于正常单价的

工资率计算工资(包括定额内的部分)。

(3)对工人进行选择、培训,根据能力分配工作岗位。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

(5)实行计划职能与操作职能相分离。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认为人是纯粹的“经济人”,工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金钱收入;第二,偏重管理技术

因素,忽视人的社会因素;第三,只注重工作现场作业效率的提高,未能从企业整体上考虑如何解决好经营管理问题。

2.一般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以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年)为代表。组织管理理论是从企业整体上研究管理职能和一般管理原则的。法约尔的代表作是1925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

组织管理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企业的全部活动概括为六大类别,管理是其中的一类;二是把管理的要素看成是管理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三是提出了管理工作的十四

原则。

法约尔认为,企业无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概括为六种类型:

⑴技术工作设计、制造;

⑵商业工作采购、销售;

⑶财务工作资金的筹集和使用;

⑷会计工作记帐、算帐、统计;

⑸安全工作商品、设备及人身安全;

⑹管理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认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要素构成,称其为五大职能,并体现在领导和整个组织成员的管理活动之中。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了一般管理十四条原则,人们称法约尔法则。

⑴劳动分工。各项管理和技术工作必须实行专业化分工。

⑵权力与责任。职权与职责应对应。

⑶纪律。遵守协议,以达到服从、专心、尽力。

⑷统一命令。雇员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⑸统一管理。一个项目应只有一计划,一个领导。

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⑺合理报酬。报酬公平、合理。

⑻集中。权力集中是一种趋势。

⑼等级系链。从高到低有合理的主管人员系列。

⑽秩序。人或事各有其位。

⑾平等。上级对下属一视同仁。

⑿人员稳定。保持人员稳定。

⒀首创精神。

⒁集体精神原则。职工之间和谐与团结。

法约尔由于较长时间担任企业中的上层领导职务,所以他是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他的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比较强。他对管理的五大要素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提出的管理原则具有普遍的意义。

3. 霍桑试验与人群关系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主要是从金钱刺激和严格的控制来讨论管理问题的。人群关系论则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因素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管理理论。人群关系论是澳大利亚人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1880-1949年)等人在着名的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建立起来的管理理论。人群关系论为后来建立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霍桑试验是从1924年到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梅奥从1927年起参加这一试验。试验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照明试验,研究环境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第二阶段:进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工作条件试验,包括增加工间休息、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作时间等;第三阶段:进行大规模访问交谈试验,与工人进行广泛的自由交谈;第四阶段: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进行观察试验。

梅奥等人在分析了上述试验结果之后提出人际关系理论如下:

⑴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方面的外,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

⑵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影响人们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有地理位置、兴趣爱好、亲戚朋友、工作关系等。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一般来说管理人员以效率逻辑考虑问题,工人则以感情逻辑考虑问题。

⑶满足工人的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人群关系论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对组织中人的因素的研究,为现代行为科学理论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管理理论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生产力发展加快。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管理科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各种管理理论不断涌现,并形成不同的派别。

1.管理程序学派。管理程序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和西里尔·奥唐奈(Cycil ODonnell),其代表作是他们二人合着的《管理学》。

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将管理视为一套程序,并由许多职能要素构成,其中公认的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职能;根据这些职能可归纳出若干指导原则,按照这些原则进行指导,可以提高组织效力,达到组织目标。

2.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人群关系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马的代表作是《激励与个人》,赫的代表作是《工作的推动力》。他们认为,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要研究人、尊重人、关心人。人是有需要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满足人的需要可以激励人的行为。

3.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从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起来的。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伯特·西蒙(H·A·Simon),其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科学》。他认为,管理的关键是决策。他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对反复出现的简单的管理问题事先制订有一套例行程序,人们依照执行。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一次性出现或其性质或结构尚不确定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无例行程序可循,需要决策者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是将自然科学中的系统理论和控制论引入管理科学中来。代表人物是卡斯特(F·E·Kast)等人,其代表作是《系统理论和管理》。系统管理学派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

5.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Jown Woodkward)等人。该理论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而环境也是复杂的,没有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适于所有情况。因此,管理方式或方法应随情况而变。根据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建立模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组织的规模和结构;工艺技术的复杂性;管理者的位置与权力;人员的素质;环境的不确定性。

6.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代表人物

是美国的伯法(E·S·Boffa),他的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科学决策,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份,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可行方案的依据,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7.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戴尔(Ernest Dale)和杜拉克(Peter Drucker),戴的代表作是《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杜拉克的代表作是《有效的管理者》。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其中具有共性的东西,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并向管理人员提供。

四、管理科学的特性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和决定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管理必须维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实现所有者的意志。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时揭示出来的。他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31页。马克思关于管理的二重性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制度中的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都需要管理。反映自然属性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可以共用,这些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服务的;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社会属性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不能共用的,因为这些理论和方法是要实现所有者的意志,为维护它所存在的社会制度服务的。

2.综合性。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管理的客体是人、财、物等基本要素,管理就是通过有效利用这些要素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作为管理行为主体的管理者,他不仅要熟悉管理的对象及其运动规律,还必须掌握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并运用这些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选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这就有赖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的理论和方法;其次是对钱和物的管理,这就少不了要应用经济学和数学。管理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手段,因而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在管理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等等。管理科学实际就是在上述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成的。不仅如此,为了使管理有效,对一些专业化的管理,管理者还必须熟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如产品知识、生产工艺、经营策略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各种要素和各项专业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因为它与其它科学一样,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

论系统性和真理性。但是管理科学又与其它科学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管理的许多内容不能以逻辑思维的一般形式表达出来,更不能用定量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只能以形象思维的形式来实现,这就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人们从事管理活动需要熟练地运用知识并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这种技能包括经验、才识、思维力和创造力,这些就是艺术。管理的重心在于“人”,而人是靠思想、感情支配的,因此管理工作必然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现代管理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筹艺术,即善于从全局考虑问题,能综合运用主客观条件和各种内外部的关系去实现总体目标;二是决断艺术,即善辨是非曲直、权衡利弊得失、区别轻重缓急,且能果断决策;三是用人艺术,即要知人善任、用人唯贤、讲究为人正道,做到得其心而致其力;四是应变艺术。即处变不惊、因势利导,能积极主动地处理问题,变不利为有利。

2014电大《小企业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4电大《小企业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主要包括( C )三种。 A.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品牌竞争战略 B.低成本战略、专业化战略和品牌竞争战略 C. 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市场细分战略 D.低收益战略、差异化战略和市场细分战略 2.通过对影响小企业经营的政治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单独分析与综合分析,及时了解有关方面的信息,从中发现和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以获取竞争优势。这种外部环境分析方法就是( A )。 A.PETS法 B.SWOT法 C. BCG法 D.竞争力分析法 3.在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反映它的基本价值观、信念或行为、行动准则的观念,就是小企业的( C )。 A.基本原则 B.基本准则 C. 经营理念 D.基本方针 4.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独特的技术、独特的生产工艺、独特的产品,这种经营方式叫做( D )。 A.一元化经营 B.利基经营 C. 专业化经营 D.差异化经营 5.任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都是由( B )三要素构成的。 A.资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C. 资产、负债和盈利 D.资产、盈利和所有者权益 6.按照惯例,小企业的流动资产速动比率( A )为最佳。 A. 等于1 B.大于l C. 小于1 D.越大越好 7.小企业可以获得的商业信用有许多种,其中,( B )是卖方通过赊销提供给买方的一种商业信用。 A. 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商业票据 D.预收账款 8.企业依据顾客对需求的认识和对产品价值的理解,对其产品进行定价的方法是( C )。 A.成本导向定价法 B.竞争导向定价法 C. 需求导向定价法 D.顾客导向定价法 9.网络营销的定价策略不同于传统营销,下列选项中,( D )不适合于网络营销。

企业管理概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 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企业的类型: A: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①公有制企业、②非公有制企业 B:按企业所属行业分:①农业企业、②工业企业、③商业企业等 C: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分:①劳动密集型企业、②资金密集型企业、 ③技术密集型企业、④知识密集型企业。 D:按企业规模分:①大型企业、②中型企业、③小型企业 E:按企业组织形式分:①简单综合性企业、②简单专业化企业、③多元专业化企业、 ④跨行业综合性企业。 F:按市场类型分:①商品市场、②金融市场、③技术市场 G:按企业运用的主体技术分:①传统技术企业、②高新技术企业 3、企业集团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①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 ②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文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 ③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联结为主。 分类:产品辐射型、多元复合型、项目成套型、经营服务型、出口导向型。 4、企业经营方式:是指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亦称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就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言,经营方式就是指通过规范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责、权、利关系所确立的企业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制形式。 5、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两权分离是企业经营方式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两权分离的根本原因:①是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杂化; ②是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散化。 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 1、企业管理的二重性: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一般职能; ②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特殊职能。 2、企业管理的职能: A基本职能:①一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②特殊职能(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B具体职能:①计划、②组织、③用人、④指挥、⑤控制 3、企业管理的任务: ①、必须始终把经济取得的成就放在首位; 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取得成就; ③、履行社会责任。 4、企业管理的内容: A纵向看:①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高层管理); ②专业管理(中层管理); ③作业管理(基层管理)。 B横向看:①技术开发管理、②生产管理、③物资供应管理、④市场营销管理、 ⑤财务管理、⑥人力资源管理等。 5、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基础:①系统论、②信息论、③控制论 6、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①按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分: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

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案例一 三孔啤酒公司 三孔啤酒有限公司位于山东曲阜,是1987年由破产倒闭的原曲阜化肥厂改建而成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文俊,军人出身,授命之初,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经过13年的持续努力,从一个年生产能力1万吨啤酒的小厂起步,走过了艰苦创业——站稳脚跟——称雄鲁西——争强山东——跻身全国的发展历程。自1994年起,三孔啤酒与德国最著名的啤酒酿造公司DAB公司进行了全方位技术合作,成为亚洲地区获准生产销售DAB公司世界名牌——汉沙啤酒的唯一厂商。公司现已形成“三孔”、“汉沙”两大品牌,十几个品种和十几种不同包装方式的产品系列,高中低档兼备,风格风味各异的产品线格局。市场以淮海经济区为中心,辐射到全国23个省市。 三孔啤酒厂,较早就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按国际惯例建立组织机构,改变过去的科室建制,设立了生产部、营销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部、发展部、供应部、企业文化部和公司办公室等8部一室。在三孔啤酒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后,又以其投资中心和控制中心的职能,设立了“一办五中心”的管理机构,即办公室、研究发展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企业文化中心。 十多年来,在一个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宋文俊放眼未来,纵观全局,做出了一系列正确而富有成效的决策。为此人们称其为战略家;在驾驭三孔啤酒这条企业之舟时,宋文俊时刻关注着人的作用,除了重视中高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外,还特别重视普通员工的学习和培训,除了员工的自我学习以外,努力实施企业培训,进行大面积人才开发,培养自己的专家,自我造血。为此人们称其为教育家。 宋文俊带领他的员工,坚持“以厂为家,厂兴我兴,厂衰我耻,与企业共命运,全力奉献,同心奋斗,同力拼搏,让曲阜满天下”的精神,牢记“诚信和善”的经营理念,按照“质量保生存,开发增活力,销售促生产,管理求效益,培

《小企业管理(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小企业管理(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I下列各题中有1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创业团队有( )等模式。 A.资金主导型的创业团队 B.技术主导型的创业团队 C.平等型的创业团队 D.资源配置型的创业团队 E.资本技术联合型的创业团队 2.一般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当企业加入互联网,进行上网宣传,这属于发展阶段中的( )阶段。 A.高级应用 B.次级应用 C.初级应用 D.准备阶段 3.创业计划是创业者为了实现未来增长战略所编制的详细计划,包括企业事项的方方面面。其中的精华部分是( )。 A.目录 B.管理团队 C.摘要 D.市场分析 4.常见的创业计划格式包括如下内容( )。 A.封面 B.扉页 C.内容 D.目录 E.附录 5.创业板与主板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规模大小有差异 B.上市标准不同 C.融资规模不同 D.服务对象不同 E.交易制度不同 6.创建新企业的必备条件有( )。 A.拥有专利技术 B.拥有工作经验 C.拥有合伙人 D.拥有一定量的客户群 E.获得充足的创业资金 7.以下不属于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的支持是( )。 A.广告宣传 B.产品商标 C.人员培训 D.经营自主权

8.小企业采用差异化战略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表现在( )。 A.成本过高 B.相似产品降低了其差别化特色 C.竞争对手的模仿 D.购买者对差异的敏感度降低 E.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 9.小企业运营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 A.产品和服务设计 B.设施选址和布置 c.生产计划和工作设计 D.质量管理 E.供应链管理 10.在以下营销组合因素中,能够直接产生收入的途径是( )。 A.分销渠道 B.广告 C.销售促进 D.定价 二、判断正误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 分,共20分) 11.从时间上看,一个国家范围内,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是随着经济发展及社会变化而不断变动的。( ) 12.核心能力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产生竞争优势的要素作用力,也就是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简单加总。( ) 13.与权益融资相比,负债融资的预期回报率较高,同时风险也较大。( ) 14.集中化战略就是指集中优势资源专门生产一种产品。( ) 15.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法,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和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 16.小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预测和识别、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和控制风险。( ) 17.逃税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避税虽然不违法,但与政府的税法精神相违背,有悖于 道德的要求;税收筹划既与税法不相违背,也符合道德规范,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 的。( ) 18.创业计划一般而言只是提供给外部使用者,目的是为了获得对方的融资。( ) 19.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由广泛到具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 人因素和心理因素。其中,心理因素是四类因素中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 ) 20.所有的企业家在创办企业的时候都不会想到退出策略,只是迫不得已时才考虑退出 问题。( ) 三、配伍题(请将名词解释前的英文字母填写在与其相对应的名词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小企业市场营销( ) 22.小企业市场细分( )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含义:(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1、外商投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这种方式对合作条件、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承担、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的财产归属问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中采用广泛,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3)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外商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个体企业是由个体劳动者兴办,生产经营和管理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方物流:以集成商为核心,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合作团队,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四、企业系统结构 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产品、人、财、物、信息,其中,资金流被称为价值流程。 五、企业系统特征 1、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营相联系的一般属性(自然属性) 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2、工业企业的特征 ①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②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③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④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六、按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盈利全部归业主所有,企业亏损和债务也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属于此类。 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全体合伙人共享企业盈利,共担企业亏损,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

小企业管理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2)

第三部分:小企业管理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狭义的竞争优势就是小企业的( D )。 A.核心竞争力B.比较优势 C.内部管理优势D.市场优势 2.小企业进行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的时候,在除成本之外的其他方面与众不同,采用“别具一格”的竞争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这是被小企业普遍采用的战略,即( A )。 A.差异化战略B.创新战略 C.低成本战略D.市场细分战略 3.以下哪种经营方式不属于小企业通常采用的方式( D ) A.专业化经营B。特许经营 C.利基经营D.垄断式经营 4.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利润表采用( A )结构。 A.多步式B.报告式 C。账户式D.并列式 5.根据小企业的经验,流动比率在( C )是最佳的。 A.0。5 B.1 C.2 D.3 6.对于香水和昂贵的奢侈品来说,应采用( C )技巧。 A.心理定价B.品质定价 C.威望定价D.激励定价 7.CRM是指以下哪种电子商务活动( A ) A.客户关系管理B.企业资源计划 C.供应链管理D.企业网络营销 8。小企业选聘人才时最常使用的一种工具是( A )。 A.面试B。工作情景模拟 C.能力测试D.品行鉴定 9.小企业管理者给员工升职、颁发奖金,这种激励方法属于( B )。 A.组织激励B。外在激励 C.荣誉激励D.内在激励 10.小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为保持处于产业的主导地位,而不被别的企业挤出,通常选择的创新战略是( C )。 A.品牌战略B.联合战略 C.产业化战略D.稳定性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对小企业竞争优势的认识,许多企业家存在一些误区,如( BCE ). A.模仿竞争对手而获得的竞争优势是短暂的 B。小企业与大企业根本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C。对于小企业而言,好的商业机会已经消失了 D.小企业应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业 E.小企业应选择成长迅速的行业 2.小企业专门化战略也叫专一经营战略.主要包括如下几种(ABCD ) A.产品专门化B.消费群体专门化 C。经营特色专门化D.地理区域专门化 E.售后服务专门化 3.下列属于适合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分散型部门是( BC )。 A.纺织品B.副食品 C.石化D.钢铁 E.汽车制造业 4.小企业人才战略开发的指导思想是:(ABCDE )。 A。适用性B。实用性 C.有序性D.连续性与稳定性 E.综合性 5.资产负债表的三大要素是( ABD )。 A.资产B.所有者权益 C.利润D.负债 E.流动资金 6.小企业筹集外部资金,采用负债融资还是权益融资,主要受( ABD )几个问题的制约: A.筹资风险 B.潜在获利能力 C.偿债能力D.表决控制权 E.偿债期限 7.小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包括(ACD )。 A.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B.偿债能力分析 C.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D.总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E.利息周转倍数分析 8,一般来说,( ACD )的情况下,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 A.产品属非基本需求B.可替代程度低 C.支出额相对大D.对价格认同度较低 E.生活必需品 9.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应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产品导入期,企业应采取恰当的(ACDE ),尽可能缩短导入期,减少亏损。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 1.企业: 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商品或劳务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取得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的特征: (1)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已经跃升为第一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兴企业制度。 (3)组织特征:包含许多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组织结构复杂。 (4)管理特征:现代化的管理,管理思想、组织、方法都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现代企业系统特征: (1)现代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由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要素组合而成。 (2)现代企业系统是动态系统:生产过程包含着资金、物资以及人的一系列运动。 (3)现代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再向外界输出产品或劳务。 (4)现代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系统:企业内外环境需要是多方面的,目标也是多元的。 4.企业环境特征: (1)变动性:企业环境各因素不断变化,有些是渐变,有些是突变。 (2)复杂性: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3)交互性:企业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无论哪种环境发生变化,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 (4)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都是企业决策者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 5.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为所处社会的福利,稳定和发展予以关心,支持和促进。6.企业管理: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机构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充分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尽可能多创造和增进社会福利并实现自身盈利目标的过程。 7.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和管理都服从盈利和发展的同一目标。企业经营就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管理则侧重于发挥内部优势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经营决定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管理对经营调节和控制,经营是管理的依据,管理为经营服务,两者互相分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8.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 (1)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流: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而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 企业概述.

第一章企业概述 本章学习内容:1.企业的概念; 2.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企业的法律形式; 4.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概念 1.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一般特征: 第一,企业的属性特征—企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有自己的机构及工作程序。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企业的职业特征—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主要进行什么活动,发挥什么作用,从事什么职业等。 第三,企业的行为特征—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单位。 第四,企业的目标特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这是企业的本质特征。 第五,企业的人格特征—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企业通过依法设立,可以获得合法的身份,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3.企业的分类 (1)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 (2)按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 (3)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如金融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4)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5)从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方面考察,分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等。 (6)按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不同,分为:生产型企业 (主要从事生产的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等)、流通型企业(主要指交通运输企业、邮政电信企业和贸易型等企业)、服务型企业(主要指金融、饮食、旅游、咨询、信息服务等企业)。 二、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前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企业,包括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的各种企业,开始大量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技术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现代企业开始出现。以工业企业为例,它是在简单协作的手工作坊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工场手工业,最后

小企业管理模拟测试一及答案

小企业管理基础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狭义的竞争优势就是小企业的( D )。 A核心竞争力B比较优势C内部管理优势D市场优势 2.小企业进行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的时候,在除成本之外的其他方面与众不同,采用“别具一格”的竞争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这是被小企业普遍采用的战略,即( A)。 A差异化战略B创新战略C低成本战略D市场细分战略 3.以下哪种经营方式不属于小企业通常采用的方式?( D ) A专业化经营B特许经营C利基经营D垄断式经营 4.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利润表采用( A)结构。 A多步式B报告式C账户式D并列式 5.根据小企业的经验,流动比率在( C )是最佳的。 A 0.5 B 1 C 2 D 3 6.对于香水和昂贵的奢侈品来说,应采用( C )技巧。 A心理定价B品质定价C威望定价D激励定价 7.CRM是指以下哪种电子商务活动?( A) A客户关系管理B企业资源计划C供应链管理D企业网络营销8。小企业选聘人才时最常使用的一种工具是( A)。 A面试B工作情景模拟C能力测试D品行鉴定 9.小企业管理者给员工升职、颁发奖金,这种激励方法属于( B )。

A组织激励B外在激励C荣誉激励D内在激励 10.小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为保持处于产业的主导地位,而不被别的企业挤出,通常选择的创新战略是( C )。 A品牌战略B联合战略C产业化战略D稳定性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对小企业竞争优势的认识,许多企业家存在一些误区,如( BCE ). A模仿竞争对手而获得的竞争优势是短暂的B小企业与大企业根本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C对于小企业而言,好的商业机会已经消失了D小企业应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业E小企业应选择成长迅速的行业2.小企业专门化战略也叫专一经营战略.主要包括如下几种(ABCD ) A产品专门化B消费群体专门化C经营特色专门化D地理区域专门化 E.售后服务专门化 3.下列属于适合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分散型部门是( BC )。 A纺织品B副食品C石化D钢铁E汽车制造业 4.小企业人才战略开发的指导思想是:(ABCDE )。 A适用性B实用性C有序性D连续性与稳定性E综合性 5.资产负债表的三大要素是( ABD )。 A资产B所有者权益C利润D负债E流动资金 6.小企业筹集外部资金,采用负债融资还是权益融资,主要受( ABD )几个问题的制约:

中小企业管理试题(A、B)试卷及答案

卷号:3492 座位号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 《中小企业管理》试题 A卷 2013年5月 一、名词解释 1.极具吸引力的小企业 2.小猎头企业 3.现金流量评估法 4.背景式特许经营5.所有者权益 6.企业扶植机构 7.风险报酬 8.不细分战略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人们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成就欲望。( ) 2.小企业所产出的能力的集合超过了大企业。( ) 3.通过讨价还价而获得的价格总是意味着一个良好的购买企业机会。( ) 4.特许经营者在签订特许合同前不需聘请法律顾问。( ) 5.家族企业不能接纳和支持那些没有足够能力或缺乏发展潜力的家族成员。( ) 6.企业计划是一个筹集所需资金的法律文件。( ) 7.模仿竞争对手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 8.在编制正式的市场营销计划中,一般不考虑现有的竞争企业。( ) 9.企业的顾问委员会是管理企业活动的决策机构。( ) 10.多数以家庭住所作为经营场所的企业都设法将企业活动与家务活动分开。( )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 准考证号 学生证号 姓名 分校(工作站)

三、填空题 1.小企业广泛采用的组织形式是()、合伙制和公司制。 2.企业选择城市时,必须根据()条件、可利用的支持服务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比。 3.合同中最重要的条款之一是特许经营权的()和转让。 4.一般讲,只要企业资产的回报率比借款成本高,借款越多,()的投资回报率就会越高。 5.企业创立者或管理者的()对企业行为品格的影响是相当大的。6.小企业基本的法律文件主要有()、代理协议和可转换票据等。7.企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8.小企业使大企业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职能是:分销功能、供应功能和()功能。 9.适当的资本化比率是以()和这些盈利在未来的预测增长率为基础的。10.对于多数企业家的成功来讲,()和经历是其关键的因素。 四、选择题 1.那些认为其成就是依赖于自己努力的企业家具有一个____________。 a.“外在控制中心”b.良好授权能力 c.“内在控制中心”d.过份的自信心2.成为企业家的途径不包括____________。 a.创办新企业b.开办特许经营企业 c.进入家族企业d.为一家大企业工作 3.用来衡量小企业规模的标准不包括____________。 a.销售额b.资产价值c.存款量d.企业类型 4.某企业倒闭了,该业主一遇见了解其企业的人就感到抬不起头,这种失去自尊是一种____________的表现。 a.突发事件b.社会和经济损失 c.公司避难者损失d.心理损伤 5.由于销售额不足,较差的增长前景以及高额的费用等造成的企业倒闭,一般被认为在__________方面存在着问题。 a.市场营销b.经营管理c.广告宣传d.质量控制 6.所有创办企业的意念来源中,创意价值最大的是___________。 a.以前工作经验b.个人兴趣和爱好 c.偶然机会d.周密研究 7.对一个企业进行评价中,从外界寻求最有帮助的渠道是___________。 a.会计师和银行b.会计师和律师 c.供货商和顾客d.银行和律师 8.李明刚从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他对自己想成为一名特许经营者感到很担心,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a.缺乏培训b.会限制企业发展 c.反感60小时工作周d.企业独立性会提高 9.成为特许授权者的缺点是:___________。 a.加速企业扩张b.减少企业控制 c.资本需求减少d.管理动力提高 10.在家庭企业里,家庭所关心的与企业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一般被称为___________。a.产业所有权分离b.代沟c.血浓于水d.重叠 11.在家庭企业里,企业决策___________。 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

企业管理概论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001020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64 学分:4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企业管理》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课,也是必修课的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组织管理环境及其社会责任;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五项管理职能的含义、内容及其原理与理论、方法等。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初步掌握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的各门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国外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和系统的观点以及管理理论,去教育学生观察分析现实中的管理问题,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管理的一般概念;管理的特征和分类;管理的性质;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管理的职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1.管理的分类; 2.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管理的性质与作用;第三节:管理的职能、主体和对象;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沿革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不同时期管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相关内容;当代管理学的发展状况。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提高学习和运用管理学理论的自觉性。教学重点:科学管理理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教学难点: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3.霍桑试验与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4.行为科学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理论的萌芽;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第三章组织管理与社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管理环境及其主要因素;管理者所面临的各种因素的挑战和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主要途径;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

企业管理简答题归纳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简答题归纳 1、现代工业企业系统的特征?(第一章) 答案:(1)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2)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3)生产过程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4)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2、对企业含义的理解?(第一章) 答案:企业的概念: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此概念的含义:1、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3、公司制企业的特点?(第一章) 答案:一是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有独立的财产; 二是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三是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而是委托董事会聘任总经理来经营管理企业。公司制企业已经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起主导作用的企业组织形式。 4、公司制企业的优越性?(第一章) 答案:一是有大规模筹资能力,能迅速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二是有限责任制减轻了股东的投资风险,有利于资本集中; 三是公司资产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四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加大对经营者的压力,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5、简述企业集团的特点?(第一章) 答案:企业集团: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企业集团是目前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发展最快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特征: (1)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有独立财产,有法人地位,有资金,技术,产品和市场营销实力,能统一规划集团的投资活动。 (2)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

企业管理综合概述

第一章企业与管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集合而成。要素投入者为什么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科斯(R.H.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原因。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般特征和企业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原因,最后简要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其一般特性 一、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出现的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 是工厂企业的萌芽。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 具有比手工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 它是企业的初期形态,马克思曾指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这种协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这个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1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基本生产手段的工厂。1769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棉纺厂,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7页。)

生产组织形式过渡。这种工厂就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二、企业的一般特征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特殊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 1.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如果没有盈利,就不能发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而且,如果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他们也就没有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就会消亡。 企业的经济性是它区别于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学术团体等非经济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 2.社会性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其它子系统发生着广泛的经济联系;从企业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非经济关系看,它既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也依赖于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它从属于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它具有社会性。 3.独立自主性。企业是独立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在国爱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其它主体的干预。法人企业的独立自主性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主,并以自己独立的财

企业管理概论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总结.doc

笫一章対企业的基本认识 章节框架: 第一节企业的概念与类型(重点) 一、企业的概念 二、企业类型(重点) 三、企业系统结构及特征 第二节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类型 二、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 三、企业集团 第三节市场化的企业经营方式 一、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 二、企业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历年考题: 1.企业的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之所以发生分离并且普遍化,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趙势。(P28)(2005年单选) 2.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经营方式主要有股份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形式。(P29)(2003年多选) 第一节企业的概念与类型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得利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企业具备的条件: 1.独立经营 2.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C)和劳动力(V)

3.有利润(P):企业必须是盈利的 4.是法人: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的组织 这一概念的含义: 第一,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第二,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第三,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二、企业类型 (一)企业类型的划分 1?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 厂「国有■企业 公有制企业 生产资料所有制I L集体企业 什体企业 i非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2.按企业所属行业划分 行业可以从两大生产部类或三次产业划分。例如,可以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有能源等基础产业企业和机 电等加工制造业企业)、商业企业等。 以行业为标志,还可以分为单一经营的企业和跨行业经营的企业。 3.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如金融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4.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5.按企业组织形式划分: ①从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方面考察:简单综合型企业、简单专业化企业、多元专业化企业、跨行业综合型企业。 ②从财产组织形式方面考察,分为:单个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6.按市场类型划分:市场体系是由多种类型的市场构成的。 1)按市场交易客体划分:商品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等。 2)专业公司的出现 3)按市场范围划分:外向型企业、内向型企业、跨国公司 7.按企业运用的主体技术划分:传统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二)几种企业类型的介绍 1.外商投资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出现了大量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小企业管理网考模拟试题new

小企业管理网考模拟试题 不定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 小企业采用差异化战略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表现在( )。 A 成本过高 B 相似产品降低了其差别化特色 C 竞争对手的模仿 D 购买者对差异的敏感度降低 E 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 参考答案:A,B,C,D; 2. 小企业在进行人才选聘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尽量降低选错人的概率,这些原则包括()。

A 德才兼备 B 经验至上 C 不拘一格,能力至上 D 内部优先 E 量才适用 参考答案:A,C,D,E; 3. 特许人要求加盟店经营总店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经营方针等都要按照特许人规定的方式进行,受许人要缴纳加盟费及其他费用,这种特许经营的方式称为()。 A 产品特许经营 B 商标特许经营 C 区域开发特许经营 D 经营模式特许经营

参考答案:D; 4.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可以划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具体划分标准是根据()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A 从业人员 B 净利润率 C 营业收入 D 资产总额 E 筹资总额 参考答案:A,C,D; 5. 一般来讲,影响衍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有()。

A 最佳资本结构 B 企业家的能力 C 小企业的空间集聚 D 母体企业的竞争 E 母体企业内部的资源分布情况 参考答案:B,C,D,E; 6. 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存在着以下基本竞争力量:()。 A 潜在的进入者 B 替代品 C 现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D 供应商 E 购买者

参考答案:A,B,C,D,E; 7. 服务型小企业的地点选择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A 劳动力状况 B 交通是否便利 C 周边的商业氛围 D 顾客的数量和质量 E 原材料供应情况 参考答案:B,C,D; 8. 创业者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来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其中创业的宏观环境分析包括()。 A 法律与政策环境

2020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讲义第八章

第八章生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生产运营管理的内容、问题与特点 一、生产运营管理概述 生产运营管理(识)是指设计、运行和不断改进生产系统、作业系统及供应链,以创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过程。 生产运营过程的产出,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领): (1)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定的转换过程,才能得到其使用价值; (3)在转换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劳动来实现价值增值。 生产运营管理的中间转换过程,既包括物质转化过程(物理转换或化学转换或位置转换等),使投入的各种物质资源进行转变,又包括管理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使上述物质转化过程得以实现。 生产运营管理主要包括(领): (1)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管理,具体包括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营设施的地点选择、生产运营设施的布置、服务交付系统的设计等。 (2)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涉及生产运营的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简) 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1)质量和可靠性(product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2)成本(cost)。 (3)交货时间(delivery time)。 (4)服务(service)。 (5)环保(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三、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点(简) 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 (1)现代生产运营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 (2)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3)信息技术成为生产运营系统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4)全球生产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课题和新热点 (5)跨企业边界的集成管理成为一种趋势 (6)“绿色生产”成为生产运营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第二节生产运营过程的组织与分类 一、基本生产过程的组织 生产管理(识)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过程一般由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组成(领)。 现代化大生产遵循分工原则,实行专业化生产。因此,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 (一)工艺专业化 工艺专业化(识),又称工艺原则,是指按照生产过程各个工艺阶段的特点设置生产单位的方法和形式,也就是将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对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零件)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每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艺加工工序,如热处理厂、铸造车间等。

企业管理综合概述

第一章企业与治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 集合而成。要素投入者什么缘故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缘故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科斯(R.H.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缘故。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般特征和企业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缘故,最后简要介绍企 业治理的差不多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其一般特性 一、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进展到一定水平常产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出现的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早期进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 是工厂企业的萌芽。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 具有比手工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 它是企业的初期形态,马克思曾指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这种协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专门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那个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

纪末叶。”1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差不多生产手段的工厂。1769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棉纺厂,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生产组织形式过渡。这种工厂确实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二、企业的一般特征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专门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 1.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假如没有盈利,就不能进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而且,假如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他们也就没有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就会消亡。 企业的经济性是它区不于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学术团体等非经济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 2.社会性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企业所从事的生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