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A.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A.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第0章走近科学

第1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第2节.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第3节.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

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4、时间的测量:

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

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

3、测量工具:钟、表

第4节.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

1、质量

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自然界由物质组成,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底座、平衡螺母、砝码。

5、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具体是: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3)称量:量时把被测物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由大到小的加减砝码(左物右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4) 读数: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

(5)称量完毕整理天平,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

注意:(1)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2)液体质量的测量:先称出空烧杯质量,再把液体加入烧杯,称出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就是液体质量。

2、能量:一切物体都有能量

能量的形式: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形变的物体有形变的能(也称作势能)、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发光的物体具有光能、食物、燃料里都有化学能,一切物体都有热能。除此而外,还有电能等很多能的形式。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1)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水电站: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摩擦生热:动能转化为热能和声能

3、信息:信息传播的形式: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等

信息的载体:书籍、报刊、广告、计算机等

信息传播的工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

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

第1节、艳丽多姿的生物

1、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叫做栖息地或生境。

2、陆地环境复杂,水分不够充分,温度变化较大,陆生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也较大,造就了适应多种环境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各异的生物。

(1)陆生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大多数陆生植物将根系固定在土壤中,茎支撑着枝、叶向空中伸展。

①叶片大多数为绿色扁平状,特殊环境下的植物的叶片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沙漠中仙人掌的针状叶;

②茎大多数为直立茎,为了适应生存空间,有的茎特化为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

③花大多数很鲜艳,这是花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很轻的花则适应于风力传粉;

④果实形式多样,颜色鲜艳的能引诱动物捕食,结构轻巧的有利于风力传播,比重轻的有利于水流传播等。

(2)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不稳定,气候、土壤和生物环境经常变化,使陆生生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许多适应。

①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能在陆地上运动,以捕食和避敌;

②身体表面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皮肤,以适应水分相对较少的陆地环境;

③有的能长毛和脱毛,以适应环境气温的变化;

④有的有“拟态”、保护色或警戒色,以逃避敌人;

⑤有的进行土壤穴居生活等。

(3)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营养物质比较容易获得,温度变化小,但氧气的含量较空气中低。水生植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水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也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第2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共同特性是生物都能感觉、运动、生长,能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食物)和氧气,并排出废物。生物通过氧气的作用,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生物都能进行生殖,产生像双亲的新个体。

2、生物能进行生命活动而非生物则不能。

3、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遗传。

【启迪与拓展】

例1 下列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的是()

A、大刀螂

B、黄蜂

C、竹节虫

D、避役

分析: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如大刀螂、蝈蝈等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避役(又叫变色龙)的体色可以随时改变,也属于保护色。某些有恶毒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蝮蛇体表的条纹、瓢虫体表的斑点等都是警戒色。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如竹节虫、尺蠖、枯叶蝶等。正确答案是C。

例2 以下植物的花中,哪一种是借助风力传送花粉的?()

A、菊花

B、玫瑰

C、小麦

D、桃花

分析:植物传粉主要依靠的两种重要媒介是风和昆虫,此外还有鸟、水等。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美丽,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被;花粉干燥,轻而小,数量很多,有利于风媒传粉,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一般较大,常具有鲜艳的花被,并有香味的花蜜;花粉通常较大,表面有突起或花纹,花药开裂时花粉不易被风吹散,常粘成块状,便于粘附在昆虫上,花粉量一般较风媒花的少,如桃、李、梨、苹果等。

[生物之最]

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最大的花——大王花

最大的两栖动物——娃娃鱼树冠最大的树——榕树

最高的哺乳动物——长颈鹿最轻的树木——轻木

脚最多的动物——千足虫最古老的树——银杏

最小的鸟——蜂鸟最长的植物——白藤

最大的鸟——鸵鸟

最大的虾——龙虾

1、地球上艳丽多姿的生物是和它们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的。我们把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或。陆地能为陆生生物提供充足的,但是陆地上的水分不充分,环境条件复杂,陆生生物的和多种多样。

2、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层,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和。

3、陆生植物一般有些什么结构:、、、、。

4、根的功能:。适应环境的主要特征:。

5、茎的作用。茎的形态:。

各种形态的茎都是对陆地生存(时间或空间)的适应。

请说说下列植物各属于哪种茎:

草莓:牵牛花:爬山虎:

6、叶的功能:。

仙人掌有叶吗?它用什么结构进行光合作用?仙人掌的这种结构适应怎样的生活环境?

有,但退化成了叶刺。

用多汁的茎进行光合作用。

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7、许多植物的花五彩缤纷,香气袭人,能吸引昆虫拜访,帮助植物。这些花称为虫媒花。小麦的花不鲜艳,花粉很小、很轻,依靠传播,这种花称为风媒花。像小麦这

种花的特征是植物对传播花粉的适应。

虫媒花通常花冠大而鲜艳,有花蜜或有芳香,花柱膨大有黏液。

风媒花通常花粉小、数量多,柱头分叉成羽毛状。

8、色彩鲜艳的果实能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色彩不鲜艳的果实借助风力来传播种子。

9、陆生高等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要有发达的附肢,主动,并,陆生高等动物具有发达的附肢和有防止的身体表面是它们对

的适应。

10、鸟类虽然可以在空中飞行,但仍然要在陆地上、,它们是一类适应的特化陆动物。

11、生活在北方的绵羊,在冬季到来之前皮肤上会长出致密的毛,毛的很高,以,而在夏季到来之前,皮肤则脱去部分,以适应。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四肢底部有,适于,驼峰内有,能分解产生,它有三个胃,第一个胃能,因此它善耐,适应,号称。

12、生物之间还有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他们常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的变化来逃避敌人的攻击。

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同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十分相似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这种现象称为:如竹节虫象树枝。

动物为适应栖息地的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以免受到敌害的攻击,这在生物学上叫作,如蚱蜢在青草中是绿色,在桔草中为灰褐色。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在身体上形成的鲜艳的色彩或斑纹,它可使敌害容易识别而不致受到攻击,这在生物学上称作,如蜜蜂的黑黄色彩。

13、在陆地上,还有一些动物生活在地下,如鼠,身体呈,常在地下打洞。鼠夜间活动,白天藏于中,对农业和人类危害大。

14、水环境比陆地环境得多,水中溶解有各种和以及,变化比较小。水生生物的结构比陆生生物。

15、水生低等植物

如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绿色藻类,它们的特点是。

水生高等植物

如浮萍、荷花、芦苇是常见的水生高等植物,它们的特点是

16、浮萍:它是一种浮水植物,形或形,上面都是绿色,有的仅生一条根,没有明显的之分。

荷花:它的生长在池塘、湖泊的泥中,分节。荷花没有发达的主根,只是从茎节上长出一些。它的叶通过伸出水面,和茎中都有,通过它,荷花的水下部分可从水上的大气中获得。

黑藻:它的整个身体都,但开花时伸出水面,黑藻并不是藻类,而是。

17、水生动物:鱼类、哺乳类、两栖类

鱼类:身体呈纺锤形,用鳃呼吸

特殊的鱼类: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上方,适应:海底的环境

哺乳类:体形似鱼,前肢鳍状、后肢消失,具有似鱼的“背鳍”和叉状“尾鳍”,体毛退化。鼻孔位于头顶,边缘有瓣膜,需在水面呼吸,。

常见的哺乳类动物:鲸、海豚、白鳍豚、江豚

两栖类:幼体似鱼,用鳃呼吸;成体有后肢,用肺、皮肤呼吸

常见的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大鲵

18、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的和都适应它们的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体现出生物体和的统一。

19、生物能进行感觉、运动、摄取食物、吸收氧气、排出废物、生长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非生物不能自主地进行上述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表现

新陈代谢摄取食物,吸收氧气,排出废物

生长发育能生长,从幼体发育成成体

应激性和运动能感觉,能运动

繁殖和遗传能繁育与双亲相似的新个体

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1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1、动物是生物界中的最大类群,150多万种动物占据生物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在庞大繁杂的动物世界里,各种动物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来适应外界环境,争得在大自然中的生存地位。

2、生物学家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又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3、脊椎动物中五大类群动物之间的比较:

类群 生活 环境

结构

体温

常见动物 皮肤及其附属

附肢

呼吸器官

鱼类 终生生活在水中

有鳞片 鳍 鳃

变温 鲫鱼、草鱼等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皮肤裸露,无鳞片 四肢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变温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爬行类

真正的陆生动物 有角质鳞片 一般有四肢 肺

变温 龟、蛇、鳄、蜥蜴等 鸟类

陆地上生活,适于飞行 有羽毛 前肢变 成翼 肺较发达与气囊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 恒温 家鸽等 哺乳类

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

体表有毛 四肢

肺发达

恒温

牛、羊、兔等

4、无脊椎动物中除了原生动物为单细胞动物外,其余均为多细胞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界种类的五分之四以上,比较常见的有甲壳类、蛛形类、多足类和昆虫类。昆虫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超过其他所有动物的总和,几乎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都有它的分布。 第2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1、

已被人类认识的植物约有35万种,根据它们繁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在于被子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包被,种子有果实包被,而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都是裸露的。但它们都是种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3、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不同点: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种子 胚有两片子叶 胚有一片子叶 根 直根系

须根系

茎 茎内有形成层,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茎能逐年加粗 茎内无形成层,茎长成后不能增粗或增粗不明显 叶 多为网状叶脉

多为平行叶脉 花 花的各部分基数是5或4

花的各部分基数是3

代表 植物

大豆、向日葵、油菜、苹果、橘、柳、桃、南瓜等

水稻、小麦、玉米、葱、蒜、百合、甘蔗、芦苇等

4

、孢子植物

①蕨类植物常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植株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②苔藓植物生活在比蕨类植物更阴湿的地方,它们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根,也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③藻类植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它们没有根、茎、叶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大多通过细胞分裂或用孢子进行繁殖。 三、细菌和真菌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体内都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有机养料,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2、细菌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个体直径或宽度,多数在1微米左右,通常需用1000倍以上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它的基本形态有球状、

杆状、螺旋状三种。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几十万米的高空有细菌,在地壳的深处有细菌,在北极冰川有细菌,在温泉中有细菌,土壤则是细菌的大本营,每克干土约有108~1010

个细菌,所以细菌和人类、自然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大肠杆菌生活在人的胃肠道内,为人类提供维生素K 和维生素B 。根瘤菌与某些高等植物共生,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此外,许多细菌已用于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如双歧杆菌配入饮料,有助于改善人体消化道生态环境;利用枯草杆菌可以生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用于皮革脱毛、棉花脱浆。在自然界的碳、氮、硫等无机物及有机物的物质循环中,更少不了细菌。在遗传工程研究中,细菌更是宝贵的实验材料。当然也有一些细菌是使人和生物致病的病原体。如人类得的霍乱、伤寒、白喉、肺炎,多种蔬菜的软腐病,水稻的白叶枯病,鸡的白痢病等,都是由细菌引起的。但从整体上说,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利大于弊。

3、真菌的菌体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菌丝组成,是一类较低等的真核生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无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料,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它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5万种,其种类和数量可谓微生物之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如猴头、竹荪、香菇等是鲜美的食品;青霉素的出现,兴起了抗生素在治疗疾病中的广泛使用;酵母、根霉、曲霉等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鲜美的腐乳、酱油、老酒、米醋等副食品;此外,酶制剂的生产、织物的退浆、石油的脱蜡等都和真菌有关。真菌分泌的生长素(如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真菌也常引起食品以及纺织、皮革制品、纸张、木器、光学仪器等霉变,还引起许多植物病害,不少种类还侵入人体,引起皮肤、神经或呼吸系统的疾病,有些真菌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素能致癌。

4、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呈圆形或卵形。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氧时进行需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5、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是对生物物种的分门别类。

2、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3、在生物的分类阶层系统中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等级越低则包含的生物物种就越少,但彼此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4、生物分类可依据检索表来确定某生物的界、门、纲、目、科、属、种。检索表是采用特征对比的方法鉴定生物的工具,它的应用则是从两个相互对应的特征中选择其中一个符合的特征,放弃另一个不符合的特征,从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启迪与拓展】

例1 下列哪种动物在其一生中使用过三种呼吸器官?( ) A 、鲫鱼 B 、青蛙 C 、燕子 D 、扬子鳄

孢子植物:藻类、苔藓、蕨类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 植物

裸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分析:

这是考查各类动物呼吸器官的选择题,回忆已学过的知识:鲫鱼用鳃呼吸,燕子和扬子鳄用肺呼吸(尽管鸟类有肺和气囊,能进行双重呼吸,但气囊不是它的呼吸器官),因而这三种动物一生中只用一种呼吸器官,而青蛙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皮肤和肺都能进行呼吸,其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一生中使用了三种呼吸器官。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2鱼在水中游动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A、嗅觉在起作用

B、侧线在起作用

C、听觉在起作用

D、视觉在起作用

分析:

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游泳时的方向。水流过暗礁时会发生变化,鱼类通过侧线感知到水流的变化,从而能轻松地躲过礁石。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3 青蛙既不能完全在水中生活,又不能完全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青蛙的呼吸依靠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C、在水中或陆地上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身体散热快,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分析:

青蛙的肺结构简单,肺泡数目少,气体交换效率较低,肺不能完全满足生理活动对氧的需求,所以蛙还要依赖皮肤的呼吸吸收大量氧气,而皮肤呼吸时必须保持湿润,这样青蛙不能离水源太远。而青蛙在水中活动时,由于肺功能的不足和水中氧含量的不足使得它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4为什么虾、蟹煮熟后呈红色?

分析:

原来虾、蟹的甲壳里都含有两种色素:虾红素和虾青素。虾活着的时候,虾青素显露出来;虾煮熟后虾青素消失,虾红素因熔点较高(234~240℃)而不起变化,因此煮熟之后便呈红色。

例5种子和孢子有什么区别?

分析:

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一般由种皮、胚、胚乳等部分构成。其中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有些植物的种子,胚乳在形成过程中被吸收,把养料转移到子叶中成为无胚乳种子,如豆类、瓜类种子。有些植物的种子,胚乳没有被吸收,成为有胚乳种子,如小麦、水稻等。被子植物的种子包在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内,而裸子植物的种子是无包被而裸露的。孢子是生物体所产生的一种由繁殖能力或休眠作用的细胞,并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孢子一般都很微小,单细胞,比母体有较强的抵抗力。孢子有多种,按它们的形态、发生过程和结构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如蕨类、苔藓的孢子。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如水绵的接合孢子。直接由营养细胞壁加厚和贮存营养物质而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孢子叫休眠孢子。虽然以上这些都叫孢子,但它们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例6植物分类中,重要的依据是()

A、根、茎的差别

B、叶的特征

C、生殖器官的特征

D、营养器官的特征

分析:

植物的根、茎、叶在生活中变化很大,即使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形态的叶、茎,有一些植物在一生中的各个不同时期,叶的形态变化很大,难以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而生殖器官在植物的一生中出现的时间短,受环境影响的变化不大,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且不同类群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的差别非常明显,所以在植物分类中,常以植物的生殖器官特征作为依据。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7与发面有关的一组微生物是()

A、青霉和曲霉

B、乳酸菌和酵母菌

C、醋酸杆菌和乳酸菌

D、螺旋菌和醋酸杆菌

分析:

面发一段时间后会变酸,是因为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蒸出的馒头柔软多孔,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时产生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遇热膨胀。可见,与发面有关的微生物是B组微生物。

【探索与实验】

示例动手做一张叶脉书签

很多同学都喜欢书签,五颜六色,形式多样。有硬纸做的,有塑料做的,还有的是用树叶做的。尤其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叶脉书签。制作叶脉书签时先要将叶片的叶肉部分去除,只留下叶脉。然后,再把这种网状叶脉染成各种颜色,系上丝带。

⑴采叶。通常采用革质的树叶,如桂花树的叶子、山毛榉科植物的叶子,所采的树叶大小适当,不要有残缺,叶子老一点好,不要太嫩。

⑵腐烂。叶子采来后放在烧杯里(如图6-6),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把树叶浸没为止),加热煮沸10分钟(如图6-7)。也可以将树叶放在苏打或小苏打溶液中浸泡7天。

⑶冲洗。取出叶片,平放在塑料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如图6-8)。叶的表皮及叶肉组织经上述处理后便分散开,被自来水冲走,留下来的便是网状叶脉。

图6-6 图6-7 图6-8 图6-9

⑷叶脉经漂洗后,捞起平放在吸水纸上,压平压干,然后放在染料缸里染色。可以用多种染料进行染色(如图6-9),用红墨水、蓝墨水染色也可以。染色1~2小时,取出,平放在吸水纸上,压平压干。取出后,在粗的叶脉基部系上有色丝带,叶脉书签便做成了。

课外实践1捉几只蟑螂(或蚂蚁)罩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蟑螂(或蚂蚁)会不时地用触角去碰碰糖,又碰碰木屑。最后,它会爬过去吃糖,而不吃木屑。如果将它们的触角剪去,看看他们还能区别出哪是糖,哪是木屑吗?

课外实践2 小明听说把蚯蚓截成几段后蚯蚓不会死,并且能生出好几条蚯蚓。于是他胡乱地把一条蚯蚓截称好几段,请你查阅有关资料,说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再试一试。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是种内基因的变化,并反映在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上。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现存的多种多样生物,经过漫长进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3、生态系统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适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生态系统。

第1节、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生物物种(species):是指能相互交配,并在交配后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一群生物。

2、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1)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不同生物生长在不同自然环境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结构不同,功能更是不同。森林、草原、池塘、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物种就不相同,如热带雨林面积虽只占全球面积的7%,但由于终年高温多雨、能接受更多的太阳能、物种间杂交率高等原因,物种数量相当巨大,约占全世界物种的一半以上。

(2)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种多样性: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隔,使地球上某些区域处于隔离状态,在这种隔离状态的环境下,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物种的形成与不断分化是物种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如夏威夷群岛有显著的山脉分区,钩蛾亚种原来只有1个种,现已发展到43个种。

(3)物种数量:目前地球上现存生物约有500万种,有文献记载的约有175万种,物种最多的种类是昆虫类。

第2节、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人的性状差异:地球上的人虽都属于一个生物物种,但他们的相貌、指纹、血型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例如根据红细胞上凝集原的不同,通常可将血液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主要血型。只含A抗原者为A型,只含B抗原者为B型,既含A抗原又有B抗原者为AB型,无A、B抗原者为O型。血型不同的血液相互混合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所以输血必须以输同型血为原则。通常人的相貌、指纹、血型终身不变,具有遗传性。

3、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我们观察同一种植物时,发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会有不同之处。如同一品种(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辣椒的果实,不仅形状不同,颜色也不同。

第3节、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概况:生物多样性不均匀地分布在全球168个国家,主要分布在热带森林。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是多种生物的起源中心,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裸子植物资源居世界首位,被誉为“裸子植物故乡”;我国还是鸟类最多的国家,有1180多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4%;此外,我国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野

生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白鳍豚、扬子鳄、麋鹿等;鸟类中的朱鹮、丹顶鹤、褐马鸡;鱼类中的中华鲟等。珍稀植物中的银杉、珙桐、银杏、水杉、金花茶、人参等;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赠与我们的宝贵财富。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不仅使我们的地球绚丽多彩、和谐发展,更维系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由于人类对生物栖息地的改变(如

过度的砍伐和捕猎、环境污染、过量使用农药、气候变化、建设水利工程、外来生物入侵等原因),使得当今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我国也是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两千年以前的中国,森林覆盖面积达50%,如今仅有12%,全国山地丘陵的2/3以上面积为裸露,天然森林几乎荡然无存,其它森林也呈岛屿状分散在大面积退化的环境中。中国受严重威胁的物种占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水平。由于人口增加和人类活动加剧,更引起了地球上许多野生生物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据2000年记录统计,全世界约有106种哺乳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曾生活在新疆的新疆虎现已绝种。我国的大熊猫,扬子鳄,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由于栖息地被人类侵占,生存空间缩小等原因正濒临灭绝。当今世界上有250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绝种的危险。有科学家估计,地球上每一小时绝灭一个物种,而且一个物种一旦从自然界消失,就无法再生出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挑战。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人类和整个生命世界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和能量基础。

①人类的食物几乎全部取自各种生物。

②多种工业原料和世界主要能源也是来自生物。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既要将保护生物物种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结合起来,又要将保持、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结合起来。具体实施措施有以下三个层次: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福建武夷山、浙江西天目山、云南西双版纳、贵州茂兰、江苏盐城、内蒙古锡林郭勒、新疆博格达峰等。广东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进行移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等。

5、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生物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人类应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前提下合理利用生物资源。1、食用生物资源。2、药用生物资源。3、观赏生物资源。4、工业原料生

物资源。

【启迪与拓展】

例1新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遗传作用

B、隔离环境

C、生物进化

D、自然选择

分析:

物种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物种的形成与不断分化。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隔,使地球上某些区域处于隔离状态,这种地理障碍限制了基因在种群内流动,被隔离的亚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独立进化,产生了成为不同种的足够差异即变异,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物种。因此,形成新物种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隔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2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不同,如热带雨林,虽然它的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7%,但它的生物物种却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分析: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潮湿的赤道邻近地区,该森林最大的特点是物种数量巨大,物种间相互作用复杂,以及物种的专化性,该区物种丰富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地质时期,热带比温带的气候稳定;

②暖热和高湿度为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③有害生物压力极大,难以形成竞争力强的优势物种;

④能接受更多的太阳光;

⑤生物物种间异型杂交率高,有利于形成新的物种。

例3什么是指纹及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

指纹是指手指的纹路,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而且终身不变。指纹的作用在于增加把握东西的摩擦力。使我们能牢牢地抓住东西。中国古代以按手印来签署文件或契约。指纹已成为辨认和侦查罪犯的重要依据,并正成为社会生活中证件识别的重要信息。

例4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

地球上生物物种数的总数有500-5000万种,其中已定名的仅200万种,然而当今世界各个层次的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下降。其原因有:

①生物栖息地的改变、农业生态系统过于单一、栖息地破碎化等。自然生态系统经过人工改造,成为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下降。栖息地片断化,使种群杂交性下降,适应能力

变弱,导致物种衰退;

②过度砍伐和捕;

③环境污染,过量使用农药等;

④气候变化,影响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

⑤水利工程的建设;

⑥外来物种取代本地物种,如水花生、空心莲子草、豚草等外来物种的引入,由于这些生物的快速生长繁衍,危害了本地生物的生长,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例5 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是()

A、丹顶鹤

B、白鳍豚

C、扬子鳄

D、黑猩猩

分析:

丹顶鹤属于鸟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不是我国特有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爬行类动物;黑猩猩既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也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动物;故答案为B。

例6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分析:

自然界要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生物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现存的野生动植物经历了自然选择而保留下来,不可能是物种的退化。正是由于人类掠夺式采伐、猎捕,导致种群密度下降和对其栖息地的污染破坏,才导致野生动植物的濒危和灭绝。故选D 正确。

例7下列食用植物中,人类主要食用其种子的是()

A、小麦和大豆

B、水稻、甘蔗

C、萝卜、茶树

D、花椰菜,油菜

分析:

食用生物可分食用植物和食用动物两类。各类食用植物中,我们所食用的部分各不相同。上述供选答案中食用种子的有小麦、大豆、水稻、油菜,食用根的有萝卜,食用茎的有甘蔗,食用叶的有茶树,食用花的有花椰菜。故选A正确。

例8有些珍稀植物是我国所特有的,由于科学家和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有些珍稀植物已被广泛栽种,例如()

A、水杉和银杏

B、银杉和银杏

C、银杉和金钱松

D、金钱松和珙桐

分析:

水杉在最初发现时,属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后来由于广泛栽种,成了比较普遍的一种植物。银杏也是我国的珍稀植物,后来由于人们发现了银杏的营养保健价值,现已被广泛栽种。故答案选A。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联合在一起→组织→器官→生物体。

第一节生物体

生物体: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生物个体,是地球上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它们的个体呗统称为生物体。它们都不断地从地球上摄取水分、空气、养分等物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一、动物体结构:

1、头部:位于身体前端,通常长有眼、鼻、口、耳等器官,

其主要功能:从外界捕获信息,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许多动物的脸不呈一个平面,这种结构能使动物视野更开阔,有利于动物捕获猎物,逃避敌害。

2、颈部:位于头与躯干之间,高等动物的颈柔软,能使得头部向左、右转动,从而扩大头部感官从外界捕获信息的范围。许多动物没有颈。

3、躯干:是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呈近似的圆柱体或扁圆柱体形。功能:保护、循环、呼吸等功能。

人体的躯干从腹面可分为胸部、腹部,从背面可分为背部、腰部和臀部,躯干的最外面为皮肤,内有肌肉、骨骼和各种内脏。

人体皮肤总面积:1.5~2m2

头发:10万~20万根

骨骼:206块:头部36块,躯干46块;四肢124块;

骨骼肌:500块

4、四肢:动物躯干上长有附肢,能使身体运动。人的附肢称为四肢,分为上、下肢,上肢有肩、手臂、肘、手腕、手等部分,它们有灵活的关节,具有很多功能:握住物体,制作工具。

交流感情。下肢有大腿、膝、小腿、足等部分,适应直立行走。

在进化过程中,有些动物的附肢发生了演变,如:鸟的附肢变成了翅膀(翼),适应在空中飞翔;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的前肢变成鳍状肢;有些动物有许多附肢,如河虾、蜈蚣、蜘蛛等;还有些动物没有附肢,如蚯蚓、蛇等。

头部颈部躯干四肢

形状或位置位于身体的前端头部与躯干之间近似圆柱体形或扁圆

柱体形

位于躯干上部为上

肢;位于躯干下部为

下肢

结构及特点通常有眼、耳、口、鼻

等器官

高等动物的颈柔软,能

使头部向左右转动

腹面分为胸部、腹部。

背面分为背部、腰部和

臀部

许多动物的躯干上长

有附肢,人的附肢称

为四肢

主要功能从外界捕获信息,与

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扩大头部感官从外界

捕获信息的范围。

保护、支持、循环、呼

吸等功能

使身体能运动,并发生

位移。下肢主要用来行

走;

人的上肢具有许多功

能,如握住物体、制作

工具、

交流感情等

二、植物体:

1、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地上部分:花、叶、主茎、芽、分枝

地下部分:主根、侧根

2、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

1、蕨类植物有:根、茎、叶三种器官

2、苔藓植物只有茎、叶(还算不上真正的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

3、藻类植物:没有器官的分化(相当于细胞、组织阶层的构造)

植物类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孢子)举例

被子植物有有有有有种子苹果、玉米

裸子植物有有有没有没有种子松、杉、柏、银杏

厥类有有有没有没有孢子厥

苔藓类假根有有没有没有孢子葫芦藓

藻类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孢子紫菜、海带第二节细胞

一、细胞的发现:

165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己设计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切片,看到了一些小孔洞,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取名:cell。

二、细胞的大小:细胞很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放大镜观察用手扳开的番茄、西瓜、石榴的果肉,可看到一个个亮晶晶的小颗粒,这就是细胞。这些

细胞由于储藏了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直径可达到1000μm。

细胞的大小和功能往往是相适应的,如鸟类的卵细胞之所以大,主要是由于细胞质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脱离母体后卵的胚胎发育;而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胚胎在母体里发育,受精卵的发育可以直接从母体取得营养,因此他们的卵细胞比卵生动物小得多。因此,细胞的大小和生物体身体的大小没有相关性。

地球上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细胞,其直径为0.1~0.3μm,最大的细胞是鸵鸟的卵细胞(鸵鸟蛋的蛋黄),其直径为75000μm,细菌细胞直径为1~2μm,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为数百至数千微米。

各类生物细胞大小的规律:细菌细胞约比支原体大10倍;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约比细菌细胞大10倍,一般原生动物细胞约比一般动植物细胞大10倍。

三、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转换物镜后,不允许使用粗调节器,只能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6)载物台:放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

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逆时针旋转上升,顺时针旋转下降】

(8)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9)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准备: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身前的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朝目镜里注视,同时用手将反光镜转向光源;调节反光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3)低倍镜观察①: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弹簧夹片压住载玻片两端。

低倍镜观察②:两眼从侧面注视,调节粗准焦螺旋,将物镜缓缓下降至接近载玻片。

4)高倍镜观察①:先将低倍镜下找到所需观察的物象,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正中央;

高倍镜观察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

5)显微镜复原: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注意事项: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切勿用一只手斜提,前后摆动,防止目镜滑出跌落。

2、揩试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上的灰尘或污物,必须使用专用的擦镜纸。切勿用手指、手帕、纱布和普通纸擦。

3、镜头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以免使光轴发生弯曲。

4、转动粗、细调节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机件损伤,调节失灵。

【物镜放大倍数越高,镜头长度就长;目镜放大倍数越高,镜头长度就越短。】

观察植物细胞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试验台上,用习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茎内表皮上撕一小块透明薄膜。

4.把四下的薄膜进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

7.把一滴稀释的碘液滴在盖玻片的左侧或右侧,用吸水枝条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是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8.观察

9.用铅笔画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围的细胞只勾画轮廓),并用文字标出细胞各部分的名称(入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出细点来表示,图中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

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1) 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2)从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块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1、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各种生物体的细胞,必须先将生物材料进行处理,制成(薄而透明的 )玻片标本。

2、染色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观察清楚细胞的各部分的结构。

3、玻片标本的分类: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

四、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形态: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1、细胞壁:是植物和细菌细胞的特有结构,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在显微镜下它是一层透明的薄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人类食物中的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2、细胞膜:是细胞最外面的一层极薄的膜,它的厚度仅有10nm,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实际上是细胞与其外界环境界面的影像。

作用:(1)细胞膜使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也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3、细胞质:是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透明粘稠状物质。

作用: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缓慢地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成分:液泡、多种物质、叶绿体(叶细胞的细胞质中,平均直径4-6μm,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的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

构成:粘稠的物质,内含携带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

功能:与生物的遗传密切相关。

细胞核中的物质由极薄的核膜所包围,但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围。

植物细胞结构:动物细胞结构:

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体、球形、圆盘形,星芒形、长纤维形、纺锤形。

细胞的形状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例如:红细胞——圆盘形——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和外界交换气体(氧气);

动物的皮肤色素细胞呈星芒状——伸开时颜色变深,收缩时颜色变淡;

长纤维的肌肉细胞,有利于收缩与舒张;可达1m的神经细胞有利于远距离信息传递。

细胞的化学组成:水(占80%~90%),多种无机盐,含有糖类,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有机物。

种类红细胞色素细胞肌肉细胞精子细胞卵细胞神经细胞

形状圆盘形星芒形长纤维形蝌蚪形圆形长纤维形

功能交换气体颜色变化收缩舒张运动储存养料传递信息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细胞壁有没有

细胞膜有有

细胞质有有

细胞核有有

叶绿体有没有

五、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人体细胞:新生婴儿约有2×1012个细胞,成年人约有1014个细胞,相邻的细胞之间经常发生物质和信息交流。

1、细胞分裂: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才能使自己的细胞数目增加,身体长大,才能繁殖后代。因此,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个体维持与种族绵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细胞的分裂方式:直接分裂(又叫无丝分裂)

间接分裂(又叫有丝分裂)

2、细胞生长: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体积较小,需要从周围环境种吸收营养物质,使细胞体积增大,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生长。细胞生长是细胞的重要特性。

当细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细胞就不再长大。细胞的分化:有些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六、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功能单位。

结构单位:生物体(除细菌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功能单位:单细胞生物如细菌、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因为它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

1.摄取食物。

2.排除废物。

3.能运动。

4.能对环境产生反应。

5.能生长和繁殖。

6.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多细胞生物:是由多种多样的细胞构成的。多种细胞分工合作,实现多细胞生物完整的生命活动过程。如:水和无机盐的吸收——由根毛细胞完成;光合作用——叶肉细胞完成;生殖功能——卵细胞及精子细胞完成。

因此,一切生物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出现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只有侵入细胞后才能表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进行基本的生命活动。

阅读:病毒感染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形态结构的生物体。是地球上最小的生物。它的外面有一个蛋白质的外壳,里面包着遗传物质核酸分子(或是DNA,或是RNA)

病毒是在细胞内寄生的。病毒具有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后才能表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进行基本的生命活动。

第三节组织、器官和系统

组织:

植物组织:

(一)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组织的形成:受精卵分裂→一部分失去分裂能力→具有不同功能→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变化→联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总之,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组织的分类:

1、保护组织:保护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保护内部结构。如洋葱表皮;

2、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且细胞间排列疏松。

3、输导组织:如莲藕

4、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5、植物各种组织的比较:

特点功能分布

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保护叶、茎、根的表皮等

营养组织细胞壁簿,液泡大储存和制造营养物

叶肉、果肉等

输导组织细胞成长筒形,排列呈管状运输水、无机盐和有

机物

茎、根的导管、筛管、叶脉

机械组织细胞壁厚常木质化支持茎、根的纤维等

分生组织细胞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

大细胞分裂根尖、茎的形成层、顶芽

分泌组织

二、植物的器官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及时器官。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种器官构成了植物体,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植物的全部生命活动。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三、植物体的组成

细胞: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

四、动物的组织、器官、系统

(一)动物的组织1、动物的组织: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一种组织为主,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2、动物各种组织的比较:组织结构特点分布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有上皮细胞组成,排列紧

皮肤、内脏器官的外面,各种官腔内外表面。保护、吸收、排泄、分泌等。

结缔组织细胞间质较多,分布广,

种类多。血液、骨、肌腱等。连接、保护、运输、支持、

营养等。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的

动力来源。

能交替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

胞构成

脑、脊髓和神经中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生物体的组织就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二)动物的器官包括:感觉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循环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

(三)动物的系统

1、动物的系统: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基本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集合体。

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这些系统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整个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以保证生物体个体生存和种族绵延。

(四)动物或人体的组成

细胞:动物体或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基本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集合体。

动物体或人体

第五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你所知道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古人“天圆地方”的说法—“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球中。”

?能证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现象:

1、海边看远方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2、月食时月面上的地影是圆的

你还有什么证据吗?(讨论一下)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

1、加加林在“东方一号”上所见

2、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所见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阅读P78-79的内容说出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三次飞跃:

1、确信大地是球面;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

确切地说,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比较

直径(km) 倍数

月球 3476 0.273

地球 12742 1

太阳 1392000 109.3

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的功能——查阅经纬度位置、演示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即作为一种仪器的功能)

地球仪上的一些概念:地轴、两极(南极、北极)

经纬网

?经线(子午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从两极上空看呈放射状。

规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人们把赤道定为0°纬线。

?经度和纬度:

0°经线向东180°为东经(E),向西180°为西经(W)。

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S),以北的纬度为北纬(N)。

东经160°表示为160°E,北纬30°表示为30°N。

90°N就是北极,90°S就是南极。

经线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两极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基本相等

?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其他度数的经线都有两条,分别用东经和西经表示。

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不相交

?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除了0°纬线其他度数的纬线有两条,分别用南纬和北纬表示。

赤道和四条特殊的纬线

1、赤道:是地球上距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是所有纬线中最大的一条纬线。

2、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这两条特殊的纬线称为回归线

南回归线——南纬23.5°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的纬线。

3、极圈:昼夜长短达到极端,即24小时昼长和24小时夜长的南北界线,即南北纬66.5°的纬线。

南极圈——南纬66.5°的纬线;北极圈——北纬66.5°的纬线。

地球上的五带

1、五带的划分(1)地球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带。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是划分五带的界线。

2、五带的气候(1)热带终年炎热,全年皆夏。(2)温带冷暖适中,四季分明。(3)寒带终年寒冷,长冬无夏。

3、五带的成因:

(1)阳光直射,地面得到的热量多;斜射,地面得到热量少。(2)纬度低,地面得到的热量多;纬度高,地面得到的热量少。

仔细阅读后请回答:

?地球上分为哪五带?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请记住五带的名称和划分五带的四条纬线。

?对照地球仪说说我国大部分位于什么带?(北温带)

?哪三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亚洲、欧洲、北美洲)

?哪两个大洲大部分在热带?(非洲、南美洲)

?哪个大洲绝大部分在南寒带?(南极洲)

?哪个大洋在北寒带?(北冰洋)

?“回归”意为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赤道两侧往复移动。

?太阳直射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南北回归线分别是热带和南北温带的天文界线。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是6月21或22日(北半球夏至)直射南回归线是12月21或22日(北半球冬至)直射在赤道上有两次是春分日和秋分日?北回归线经过15个国家和地区。经过我国台湾省中部、广东省的广州和汕头、广西省的梧州和云南的个旧一线。我国建有5座北回归线标志。?南回归线经过10个国家和地区。仅在巴西圣保罗建功立业有1座南回归线标志

?南北极圈分别是南北寒带和南北温带的天文分界线。

?极圈内每年有极昼和极夜,一年中它们的天数则因距南北朝两极的远近不同而不同,离南北两极愈近极昼、极夜的时间愈长,至南北极各达到半年左右。

?北极圈经过7个国家和地区,芬兰建有北极圈标志。

第3节地图和平面图

1、地面上的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都用各种符号表示。

地图符号是传输地理信息的特殊语言, 从外形上看有点状、线状、面状之分。

地图上的注记,有的表示地名、有的表示地理事物数量。不同性质的地理事物名称,常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字体来表示。

2、地图上的方位包括和。

大区域的地图上,一般应以经纬线来判定方向,用经纬网定位置。

小区域的平面图上一般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的地图用方向标指示图上的北方。

3、地图上的比例尺,也叫缩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例,即图上1cm所表示的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三种,即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第四章变化的地形

第1节、火山与地震

1、地形及其变化

(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所谓“沧海桑田”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3)地形变化的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个方面。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

(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日久仍会显露出“沧海桑田”的明显变化。

2、火山

(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猛裂冲出地面造成。其现象常

常是惊心动魄,十分壮观的。图4-1表示火山的构造。

(2)火山喷出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三类。气态物以水蒸汽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物

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

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3)火山的分类:一般将火山分为三类。

①活火山:是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世界上现有500多座活火山。

②死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可能爆发的火山。

(4)火山的利与弊:强烈的火山喷发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局部气候变化,有很大危害性。但另一

方面,火山喷发也可能带来新的矿产和地热资源,为我们所利用。

3、地震

(1)地震:地震是指地壳的突然震动。地震是常见而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地球上每年约有500

多万次地震发生,其中能被感觉到的地震约有5万多次。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约十多次。

(2)地震原因:产生地震主要原因是来自地壳内部力量,使地壳坚硬的岩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引起。另外,

某些人类活动如修大型水库、爆炸等也会引发局部地震。

(3)地震时现象和造成的灾害:大地震发生时,在震中(地震中心)附近,大地会发生上下颠簸和左右摇

晃。也会造成山体滑坡和岩石崩落、地面褶皱、开裂、塌陷或隆起,还会引起海啸。

地震会使房屋倒塌、桥梁断裂,交通、水电中断,还会引起火灾,使人民生命和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如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使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顷刻化为废墟,有24万人丧生。

(4)地震程度的表述:①震级: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每增加1级,释放能量约增加33倍。1级最小。3级以上地震能被人感觉到。5级以上均属于破坏性地震,且随震级增大破坏性也增大。76年唐山大地震震级达7.8级。②烈度: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通常分为12级。一般地说,烈度大小与震级大小、该地与震中距离和震源深浅等有关。

震级大、与震中距离近、震源浅则烈度就大。烈度达3度时人能察觉,6度以上则会造成较大破坏,达到11、12度时,将使大批房屋倒塌、地面严重变形,造成巨大自然灾害。

(5)地震预报:地震发生前,大地、天气、水文、地磁及一些动物的行为常有异常变化,根据这些预兆,预报地震的发生,称为地震预报。正确的预报可大大减轻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但因地震成因复杂,目前还不能正确预报所有地震。

下面一些现象与地震有很大的关联,常作为地震发生的预兆。

①地下水变化:如发生井水冒泡、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地下水中氡气含量增加等异常。这是因为地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含水层会受到挤压或拉伸发生变形,地下水所处条件发生改

变而引起地下水位异常变化。

②地温变化:地震前常有地温明显增高,天气有异常闷热的感觉。因为一般情况下,地下深处温度(地温)变化是很小的,但地震前,由于深处岩石结构复杂的变化会产生大量热能,引

起地温的升高。

③地电变化:地下土壤岩石天然存在电场,称为地电,可用电表测量它的存在和数值。地震前,岩石发生变形,地电也有异常的变化。

④地磁变化: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震发生前,该处地磁场也常有异常变化,可用仪器测量它的变化。

⑤地形微小变化:地震前,由于岩层受内力作用发生变形,使地形也发生微小变化,这需要借助仪器才能测量出。

⑥一些动物行为失常:不少动物的某些感觉器官有特别灵敏的功能,能感觉到地震发生之前自然环境的微小变化,出于生物的本能会表现出一系列异常的反应。所以地震前常有老鼠出洞、

蚂蚁搬家、鸡犬不宁等异常情况出现。

(6)发生地震时应对措施:发生地震时,必须冷静迅速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以使生命财产损失尽可能减小。其核心是保护生命安全,防止灾害扩大,减小财产损失。课文中的几条如:迅速关闭煤气、灭火断电,人员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且远离高压线和陡坡,在室内则应躲在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或牢固物下面,以及不要误听谣传等都应记住。

(7)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世界上地震与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①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这与地壳的板块分布有关,这两个地震火山带均处于板块与板块之间。

我国处在这二个地震火山带交界处,是个多地震国家,普及地震有关知识对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失具有很大意义。

第2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事例:①喜马拉雅山是当今世界上最高峻山脉,但在几千万年前,那里还是茫茫的海洋。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海洋生命的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大海。②台湾海峡过去曾经是陆地,后来变成了浅海。据考证,在台湾海峡的底部,至今还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③大连市的星海广场是一处新的旅游景点,但原来该地是一个海湾,并没有广场陆地。

由于移土填海,人工造田,才使原来的海湾变成了现在的陆地。

(2)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变迁是地形变化中的一类,促使海陆变迁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另一方面来自地球外部,如风和流水等的侵蚀作用,生物和人类的活动等。

2.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1)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人类对地形变化原因的探索从未间断过,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一个为科学献身的典型。他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的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其他大陆之间也有类似现象,又发现美洲和非洲的动物之间存在着一定亲缘关系,于是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2)大陆漂移假说:这是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来的,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原来是连在一块的,周围是海洋;后来大陆分裂成几块,向各个方向移动。目前的海陆分布格局是大陆在海洋上漂移分离造成的。

3、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学说的建立:20世纪60年代,在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和后来的“海底扩张说”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2)板块学说主要内容:①地壳的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②软流圈的物质运动使板块移动,板块上面的大陆和海洋随着发生漂移,六大板块的运动目前还在缓慢地进行。③板块之间是地震火山容易发生的地方。

(3)板块学说的作用:板块学说能较好地解释高山、大洋的地形变化和火山、地震的发生以及地下矿藏形成的原因,还可以预测世界海陆分布变化的趋势。如因为板块运动,地壳岩石的碰撞会造成褶皱和断层,从而造成新的山脉和深沟。实际上,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从海洋变成了高山,而且目前还在“长高”。板块学说也还有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第3节、千姿百态的地形

1、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岩石的风化:“风化作用”就是岩石在“热胀冷缩”和冰、水以及生物的共同长期作用下,使巨大的岩石崩裂破碎。

(2)流水的作用:流水作用是导致岩石风化和地形变化的重要力量。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使岩石碎屑和土壤颗粒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使地形趋于平坦,流水的冲积常使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含有二氧化碳等酸性水能溶解石灰岩,从而形成溶洞。

海浪对岩石的拍打和冲击会侵蚀海岸,能造成怪石嶙峋的礁石。

(3)风的作用:大风能使大砾石滚动和撞击,也能使沙丘搬家,风的作用也改变着地形。

(4)冰川作用:巨大冰川的移动,使岩石和土壤随之“搬家”,改变了原来的地形。

(5)生物作用:苔藓、地衣等生物能腐蚀石块。珊瑚虫能形成岛礁,许多生物的长期作用也能改变地形。 (6)人的作用:人类活动如筑坝拦河,移山填海,开挖运河,围海造田等会使局部地形发生明显变化。 人们在改造自然地形时必须科学合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自然。 2、等高线地形图

(1)绝对高度:我们把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又称“海拔”。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3)等高线:地图中的“等高线”就是经过实地测量各点的高度,然后用平滑曲线把高度相同的点连结起来而成的。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度均相等。 (4)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描有等高线的地图,它可以反映出各地的地形高低情况。等高线地形图一般以绝对高度来描绘。 (5)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①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均相等; ②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级之间高度差相等; ③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交叉;

④等高线密集处地形陡峭,等高线疏稀处地形平缓。 【启迪与拓展】

例1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 A 、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B 、地形也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 、地形是稳定不变的D 、地形发生改变都是很剧烈的 分析:沈括当时认为:“此乃昔之海滨,今距海已近千里”,并推断整个华北平原“皆浊泥所湮耳”,即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平原。事实上,螺蚌等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鹅卵石也是在水中的,现今这带螺蚌壳的山崖原来应是在水下,由于漫长岁月中,地形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成了现在情形。所以答案应选B 。

例2 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泥石流 D 、洪涝

分析:上述文字的意思是:“大地在震动,有闪闪的地光和隆隆的地声,煞那间,山崩地裂。河水在上下翻滚,原来的高山倾刻间变成了深谷,而过去的深沟如今却变成了隆起的丘陵。”这是典型的地震情况描述。这一记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所以答案为A 。

例3 关于火山,下面哪句话是不正确的( )A 、火山喷发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出

B 、火山喷出物既有高温岩浆,也有水蒸汽等气体和火山灰等固体物

C 、火山喷发后,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凝后常会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 、火山喷发会造成很大灾害,没有任何好处

分析:事物有二面性,火山喷发会造成灾害,使我们遭受很大损失。但火山喷发也会带来新的矿藏或地热资源(如温泉等),因而也有有利的一面。该题中的A 、B 、C 均是正确的,所以答案应选D 。

例4 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下面各选项均正确的是( )①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

②关紧门窗,躲到宽大的房间里。③迅速跑到空旷处,并远离高压线。④若来不及跑出屋外,则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⑤有人传说要发生地震,马上广为传播。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分析:地震时,地面变形会使房屋的门窗打不开,妨害人员迅速出逃,而房屋倒塌时在宽阔房间受伤害程度一般比较大,所以②是错的。另外,地震预报事关重大,应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要防止危言耸听的误传及不良分子的造谣。所以⑤也不对。则答案应选C 。

例5 板块构造学说与大陆漂移说有什么不同?板块学说将地壳分成那六大板块?为什么火山地震集中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分析:

①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大陆原是连在一起的,周围是海洋;后来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在海洋上漂移分离才造成现在的海陆格局。而板块学说认为地壳的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大陆和海底的板块都在软流圈上“漂移”。

②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洋板块为大洋板块外,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③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例6 “温泉”是疗养和旅游景点之地。温泉的水温有的可达80℃以上,能煮熟鸡蛋。你知道温泉是怎样形成的吗?能说出一些你知道的温泉吗? 分析:

温泉的分布也集中在地震火山带,这与板块运动有关,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或其他地壳活动活跃的地方,地壳的岩石产生了一系列的断裂,灼热的岩浆上升进入了岩石的缝隙中,使地下水受热,形成了温泉。根据地下水受热程度不同,温泉水温也不同,有的温泉水温可以达95℃以上,泉水翻滚不息。有的温泉水能冲出地面几米高。许多温泉含有的矿物质对皮肤病、关节炎和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可以为人们所利用。有的温泉含有有毒物质,如硫酸泉、毒气泉,会使人畜患病甚至死亡,这是我们应注意的。我国的温泉很多,如云南腾冲、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吉林长白山温泉、河北承德热河温泉、西安的“华清池”、浙江宁海也有温泉,而我国西藏、台湾更有许多著名温泉。

例7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是赞美这两座城市像天堂般的美丽。而西湖则是这天堂中的明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的美景不知醉倒了多少中外游客。你知道西湖是怎样形成的吗?

分析:在7000多年前,这里本是大海的一个又浅又小的海湾,两侧小山成为伸向海洋的半岛。由于钱塘江和长江夹带的大量泥沙入海,涨潮时泥沙在两个半岛之间堆积起来,把大海隔开,这才形成了一个湖。这就是西湖的来历。地质学中把这样形成的湖叫做“泻湖”。是流水的作用使地形发生变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西湖很浅,水深仅2米多,很容易被泥沙淤塞填没,因而需要经常进行疏浚和治理。历代杭州人民就不断对西湖进行疏浚、治理和保护,才有今天的美丽。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时代著

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都在杭州担任过行政长官,他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大力治理西湖,并很有成绩。这些事迹为后人所称道,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例8 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煤,而煤是在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呢?

分析:根据板块学说理论,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现在大陆的位置都有可能经过“漂移”,南极洲过去可能处在温暖气候的位置上,因此曾经有茂密的森林,并形成

了煤,由于板块的运动,才“漂”到现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位置。

例9 甲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000米,比乙地低1200米,下面正确的是( ) A 、甲的海拔为800米 B 、乙的海拔为1200米 C 、乙、甲两地相对高度为800米 D 、乙的海拔为3200米

分析:海拔(即绝对高度)是指该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则是某一地点与另一地点间垂直距离,等于两

地绝对高度的差值。所以题中甲的海拔为2000米,乙与甲的相对高度为1200米,乙的海拔应为3200米。所以答案为D 。

例10 如图4-2所示,甲、乙两队登山,甲从营地B 出发,乙从营地C 出发均向山顶A 攀登。问:(1)两队行走路程哪个长?

(2)攀登的山坡哪队陡? (3)攀登的高度相同吗?

分析:(1)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知,BA 距离大于CA ,所以甲队走过路程较长。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地形越陡,所以乙队攀登山坡比较陡。

图4-2

(3)甲队是从350米处到500米高处,相对高度为150米。乙队却是从300米处攀向500米高处,相对高度为200米,所以乙队攀登高度大。

第七章 地月系

昼夜的成因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看:逆时针,南极上看:顺时针(北逆南顺)

2.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发光,地球不透明,太阳照射

3.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

4.地球自转周期:约1日(24小时)

5.晨昏线:白天与黑夜的交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由于地球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所以地球上看太阳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现象:原因地球在自转,且本身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一天中杆影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北半球早上杆影西北边,中午正北,下午东北。正午杆影最短,正北方向。 7张衡:浑天仪,地动仪 四季与节气

1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杆影最短的时间是正午,此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大,称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大,竿影短,热(夏天、中午);太阳高

300

350400450500甲乙

A

B

C

比例尺

赤道

南回

线

北回归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3. 5o N

0o23.5o S

A B C

度角小,竿影长,冷(冬天、早晚)。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中高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冬至日最小。

3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周期365.25天。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66.5度的夹角。 公转周期,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在公历中每隔4年设置一次闰年,闰年中多出的一天日期是2月29日。

4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效应: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四季更替 5在同一天里,正午太阳高度角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6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7重要的节气。春分(3月20或21日),秋分(9月23日或24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6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冬至(12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8相邻两个节气之间间隔15天

9我国常用的的日历是公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编制的立法,常用单位年

10太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回归线:南纬23.5度。北回归线:北纬23.5度。赤道上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机会。南北回归线只有一次阳光直射的机会,南北回归线之间其他地区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11.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6.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5°。 月球与月相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相貌的变化叫做月相,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2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和水,也没有任何生命,被太阳找到的一面温度为127℃,背对太阳的一面温度为-183℃。

3月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和公转。它的自转周期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恰好相等,都是27.3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4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2%,质量约为地球的1/81.3,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00km 。

5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叫做“月”。在公历中,每一年分为12个月。

6在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新月、上弦、满月、下弦等一系列的变化,造成月相的主要原因是月球本身不发光、能反射太阳光;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7月相变化的周期叫一个塑望月,等于29.5日。

8据你所知在我国的节日中,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有重阳节,端午节,七夕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特别注意:清明是根据公历确定的节日,清明是一个节气。 9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差不多成一直线时,月影挡住了太阳,于是就发生了日食。发生日食这一天的月相是新月,日食有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10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使得月面变暗的现象叫月食。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发生月食这一天的月相是满月,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日地月成一直线 1地球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365.25日 2地球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1日 3月球公转:绕地球,自西向东,27.3日 4月球自转:绕月轴,自西向东,27.3日 5月相变化:一个朔望月,29.5日

6一天中杆影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一般正午12点钟,杆影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温度最高 一年中正午杆影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北半球夏至日杆影最短,太阳高度最大,温度最高

7、春分:3月20日或21日。夏至:6月21日或22日。秋分:9月23日或24日。冬至:12月21日或22日

A 阳光直射南半球南回归线,

是冬至

B 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是春分

C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回归线,是夏至

D 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是秋分

地球自转与公转 一、选择题

1.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是( )A .地轴B .北极星 C .太阳D .赤道 2.冬季是一年中( )

A .太阳最高、黑夜最长的季节

B .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

C .太阳最低、黑夜最短的季节

D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

3.李小慧同学是位天文爱好者,她通过长时间的观测发现,在同一时间,学校旗杆的影子冬季比夏季长得多,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公转 D .以上均不对 4.以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定义为( ) A .日 B .年 C .月 D .秒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 .四季形成

B .二十四节气

C .昼夜分明

D .五带划分

6.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老师布置同学们画“地球运动示意图”。下面四幅图是四位同学的作业,正确的是( )

7.节气的应用非常广泛,节气的制定主要依据是( )

A 月球绕地球公转情况

B .地球绕地轴自转情况

C 地球绕太阳公转情况

D .月球绕轴自转情况 8.宁波小朋友放寒假的时候,澳大利亚悉尼的小朋友正处于(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9.下列节日中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是( ) A .儿童节B .中秋节C .清明节 D .春节

10.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 A .春分日到夏至日 B .夏至日到秋分日

A

B

昼C.秋分日到冬至日 D.冬至日到春分日

11.如果宁波中山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日期是( )

A.劳动节B.儿童节C.国庆节 D.元旦

12.地球上全年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A.赤道B.北极圈 C.南回归线D.北极

13.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

二、填空题

14.地球公转周期约为日时分。

15.在公历中,每隔年设置一次闰年,闰年中多出的一天日期是月日。

16.把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相结合的计时方法叫做。一年分为节气,节气的日期在中每年都是固定。

17.宁波在一年中的季太阳高度较,竿影较长;季太阳高度较,竿影较短。

18.一年中,宁波有两天的昼夜等长,这两天分别是日和日。

19.读下图,回答问题:①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日的日照情况。(填节气)②此时太阳直射在上,南极圈出现

现象。③这天广州的昼夜状况是,这天过后广州的白昼开始 (填“增长”或“缩短”)。

第八章星空世界

第1节、观天认星

一天中,星空自东向西旋转(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原因:地球的自转。

一年中,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形成了四季星空。

原因:地球的公转

北极星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始终指向正北方向。

原因:北极星位于地轴的正上方。

2.恒星和行星

恒星是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行星是本身不能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的星体.

恒星在夜空中的相对位置变化不明显.行星在夜空中的相对位置变化明显.

用肉眼可以看见5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3.星图和星座.

星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现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分成88个区域,即88个星座.

4.需要知道的星座及恒星: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牧夫座、仙后座、天鹅座

5.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判断季节:斗柄指向东、南、西、北,对应的季节为春、夏、秋、冬。

6.寻找北极星:先找到北斗七星,然后将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7.在夜空中,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6000多颗星星,为了看到更多的星星,需要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安装在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有很多古代的天文仪器.

8.有些恒星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有些恒星永远也看不到,在_赤道_处可以看到全天的星空.

9.著名的星座:(仙后座;夏季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

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

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天津四——天鹅座

第2节、太阳

发光发热的太阳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2.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3.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

4.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5、世界上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国家是中国。

6、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2)产生磁暴现象;(3)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4)造成天气异常,发生洪涝灾害。

第三节太阳系

1.太阳系的组成

2.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①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根据八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③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共同特点是离太阳较近、质量和体积小、卫星数少或无、没有光环。

④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共同特点是离太阳较远、质量和体积大、卫星数多、有光环

⑤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

(1)在星空背景下,有明显的相对运动;

(2)形状都接近于球体;

(3)自身都不能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

太八大行星木、土巨行星

天、海远日行星

阳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卫星: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系彗星: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

流星体和流星陨星陨石

其它星际物质

(4)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轨道都是接近于圆形的椭圆;

(5)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⑥卫星是指沿椭圆形轨道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八大行星中除了水星和金星外,都有自己的卫星。

⑦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那就是月球。木星的卫星是最多的。

⑧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

⑨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与太阳同时出没的是水星,又称为辰星;金星是除日月之外最亮的行星,又称启明星;火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行星。南半球有大红斑的行星是木

星;天空中最美丽的天体是土星,拥有最美丽的光环(由岩石颗粒和冰块组成);躺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是天王星;笔尖上的行星是海王星。

(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

(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

(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土星的光环主要由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

(5)金星: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

(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3。太阳系小天体

太阳系内除了八大行星外,还存在许多小天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小行星、彗星、流星。

小行星

1)小行星大多分布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沿着椭圆形轨道自西向东绕太阳运动,组成一个小行星带

2)小行星的体积都很小,形状和成分各不相同,有的是石头,有的主要成分是碳,有的是铁质的。

3)第一颗小行星是由意大利的皮亚齐发现的,正是编号为小行星1号,我国命名为“谷神星”。

4)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编号为1125号,是由张玉哲发现的,我国把它命名为“中华”。

彗星

1)彗星是太阳系里比较特殊的小天体,主要是由岩石颗粒和一些冰块结合而成的。基本结构是彗核、彗发、彗尾

2)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俗称“扫帚星”。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是76年。我国是有关哈雷彗星记录最早的国家。它最近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

流星

1)当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使流星体熔化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形成流星。

2)极少数流星会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成为陨星。石质的陨星叫陨石,铁质的陨星叫陨铁。

3)我国的“吉林一号”陨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

4)宇宙中的天体撞击事件:1994年彗木相撞。

第4节.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银河系的组成:千百亿(1500亿~2000亿)颗恒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物质。

●银河系的形状:从正面看,像是一个庞大的车轮状的漩涡系统,从核心伸出4条旋臂;从侧面看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

1)银河系内绝大多数恒星和星际物质都密集在银河系的中心平面附近。

2)光的传播速度为300000千米/秒,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为1光年。1光年=9.46×1012km

3)银河系的直径为8万光年,总质量为太阳质量的2×1012倍,年龄已经长达100亿年。

4)太阳位于距离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地方,并围绕银河系中心高速运转.

●河外星系

1)银河系外还存在很多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为星系.宇宙中总共有千亿个河外星系,最远的离地球超过100亿光年.

2)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河外星系

已知的宇宙其他恒星世界

银河系太阳

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

其他七大行星和卫星等

一、选择题

1.夜晚,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几乎都是()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在同一个地方的晚上,连续数小时观察天空,会发现()

A、星空是静止不动的

B、巨大的星空绕着一根轴自西向东旋转

C、星星不断地从东方的地平线没入

D、星星不断地从西边的地平线没入

3.关于恒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B、恒星本身不发光

C、恒星发光发热

D、在晚上,如果不借助天文仪器,就很难发现恒星在星空中的位置变化

4.北极星位于()

A、大熊星座

B、小熊星座

C、仙后星座

D、天鹰星座

5.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而星星没有这种现象

B、在上海和北京,同一时间里看到的星空是一样的

C、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侧,和地球的距离基本相同

D、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没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6.在现代天文观察中,也常用星座中最亮的星构成的图形来认识星座,下列图形中,大熊星座是()

7.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位于()

A、大熊星座和天鹅星座

B、天鹰星座和天琴星座

C、仙后星座和小熊星座

D、猎户星座和天琴星座

8.有关银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银河系象一个伸出四条旋臂的车轮状漩涡系统

B、银河系的直径约8万光年

C、银河系的年龄约100亿年

D、我们肉眼所见的天上的星星,就是银河系的全部

9.关于太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B、太阳是一颗熊熊燃烧着的气态星球

C、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D、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中心

10.九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A、火星

B、金星

C、木星

D、水星

11.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A、火星

B、木星

C、土星

D、地球

12.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是()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13.太阳系中位于地日之间的行星是( )

A、水星、火星

B、水星、金星

C、金星、火星

D、水星、木星

14.小行星带位于()

A、水星、火星之间

B、水星、地球之间

C、地球、火星之间

D、火星、木星之间

15.下列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B、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C、银河系→太阳系→星系

D、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二、填空题

1.在一地方长时间观察星空,星空中的星星绕着一根轴自________向_______地旋转着。

2.现代国际上把天空分成_______个组,这样划分的组叫做___________。

3.星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______右_______。

4.银河系约有_________颗恒星,还有大量的______以及_____物质。

5.正面看银河系:一个庞大的_______状的漩涡系统,从核心向外伸出___________。从侧面来看:象个中间凸起的_________。银河系的绝大多数恒星和星际物质都密集在银河系的__________附近。

6.光的速度为____________米/秒。银河系的直径约_______光年,年龄约_________年。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________光年的位置。太阳系绕银河系一周需要______________年。

7.银河系外,有许多庞大的天体系统,称为_________或_______,星系的形状各异。宇宙中约有____________个河外星系。

8.光年是_____________单位,1光年=_________________千米。

9.世界上最早记录太阳黑子观察情况的国家是_________。

10.与太阳由近及远,九大行星的名称是:水星、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土星、__________、海王星、________。其中体积最大的两颗星是_________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

11.彗星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2.读图,(1)图中的星图表示_______星座;(2)注出北极星的位置;

(3)在秋季晚上八九点钟,观察到的北斗星的柄朝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B

5.D

6.A

7.B

8.D

9.D 10.B

11.B 12.C 13.B 14.D 15.A

二、填空题

1.西东

2.88 星座

3.东西

4.1500亿~2000亿气体尘埃

5.车轮四条旋臂大透镜中心平面

6.3×108 8万 100亿 2.6万 25000

7.河外星系星系 10亿

8.长度 1.496×108

9.中国

10.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木星和土星火星和木星

11.彗核彗发彗尾

12.(1)小熊星座(2)略(3)西

华师大七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科学试卷 命题学校:信懋学校命题人:杭喜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成绩为15秒 B.我们上课用的课桌高为米 C.两只鸡蛋的质量是500克 D.某地区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2、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洞里的石笋能长粗长高,是生物 B.上课时,屏幕上出现一只公鸡,会走会飞还会叫,这只“鸡”是生物 C.点击电脑键盘,屏幕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电脑能对刺激作出反应,所以电脑是生物 D.不能从生长、运动、或应激性等单一特征就确认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 3、水和无机盐能进入细胞,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这主要是由于()的作用。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4、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香蕉 B.西瓜 C.银杏的白果 D.荔枝 5、运动会上,小李的跳远成绩是米,裁判员使用的卷尺的最小刻度是() A.1厘米 B.1毫米 C.1米 D.1分米 6、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 7、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D.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8、松树和狗这两种生物大家都知道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下列四个答案中你能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 B.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 C.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 D.狗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己制造营养 9、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哪项措施最有效()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B.将动物领回家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种子库 10、下列不能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是() A.马尾松 B.胎生狗脊 C.法国梧桐 D.银杏 11、关于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和生活中使用的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以测量人的体温 B.都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C.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刻度范围一样 12、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小科将“羊、牛、马”分成一组,将“虎、狮、狼”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评估卷-华师大版

2010-2011学年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期末评估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把一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5℃ B.35℃C.55℃ D.75℃ 2.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 个?( ) A.10厘米 B.42分米 C.36000毫米D.0.45米 3.隔壁王师傅家的玻璃窗坏了,要你给他配玻璃,你会一般选择下列测量工具中的() A.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 D.以上三种都 4.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是因为生物能() A.运动 B.生长 C.繁殖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根据经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蛇、蛙有冬眠习性B.鸟类都有冬眠习性 C.许多昆虫有蜕皮现象 D.冬天的昆虫数量比夏天要少 6.在一个阴潮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棵长满苔藓的植树,那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里构成 了一个 ( )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 C.食物链 D.食物网 7.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8.下列现象中,由风化作用直接形成的是() A.岩石崩裂 B.风蚀蘑菇 C.沙尘暴 D.黄土高原 9.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A.大肠杆菌B.木耳 C.酵母菌D.青霉 10.市场上出售的黄瓜属于 ( )

A.营养器官B.营养组织 C.生殖器官 D.保护组织 11.对一盆正常生长的植物左侧单侧光照,一月后,它的生长情况是( ) A.向上生长B.向右弯曲 C.向左弯曲 D.螺旋向上 12.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属于下 列哪一种地形类型 (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3.我国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在一张长度都为10厘米的约上绘制中国地图适 用的比例尺是( ) A、1∶5500 B、1∶11000 C、1∶60000000 D、1∶6000000 14.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C.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 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 15.当北京时间正午12:00时,位于中时区的伦敦时间是() A.4:00 B.8:00 C.16:00 D.20:00 16.下列属于一个群落的是( ) A?温州市所有的居民 B?雁荡山所有的植物 C?江心屿所有的生物 D?生活在楠溪江中的鱼 17.“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 ) A.春节 B.端午节C.重阳节 D.中秋节 18.右图所示的星座为()。 A.狮子座B.猎户座 C.天蝎座D.大熊座 19.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所使用的砝码已生锈了,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小 B.偏大 C.不确定 D.没有影响 20.下面四幅平面图中,大树位于学校东北方向的是( )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 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4、时间的测量: 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 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 3、测量工具:钟、表 §0-4、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最新)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汽化和液化 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 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mm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2.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这些科学研究中借助各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得到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3.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为( ) A.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外部 B.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内部 C. 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D. 都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 地形的类型 B. 地形的分布 C. 地形的起伏 D. 地形的地质构造 5.无脊椎动物中最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是() A. 环节动物 B. 软体动物 C. 节肢动物 D. 线形动物 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7.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8.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9.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中国地图 D.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0.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太小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B. 距离太远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C. 只有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 D.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1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膜和细胞质 D. 细胞核 12.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 章不考) 第0 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 、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 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 μm 1 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 )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 )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 )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 )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 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 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 跑道周长 (3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 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 ℃,测量范围为35 ℃ -42 ℃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 、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为秒,符号 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 ,月,天(d) ,小时(h) ,分钟(min) ,毫秒(ms) 。单位换算:1 天=24 小时 1 小时=60 分 1 分=60 秒 1 秒=100 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_第0章_走进科学优秀教案

走进科学 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了解水银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思考并讨论: ①为什么树上熟透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的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向外太空飞去?(拓展:牛顿的故事,瓦特等;总结: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世界,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②什么原因使蝙蝠在黑暗中具有高超的飞翔本领? ③什么原因使鱼类、鸟类形成了迁徙的习性? ④为什么企鹅能够在冰雪世界环境生存? 引发思考:你对以上的现象有什么感想?大自然还有哪些奇妙的现象? 昆虫蜕皮;刮风下雨;日食月食;水的蒸发和凝固等 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雨后出现的彩虹 B 神舟七号上天 C 流星划破夜空 D 大雁南飞 例题2:流星产生的原因? 解析:夜色中的天外来客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并发光,高温陨石高速下落形成流星。 例题3: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一段时间。 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 总结: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的答案,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不断探究与思考,科学是可以认识的。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二,课堂小结: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 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水量,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 16)水母的含水量高达,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体重的,但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不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2.42厘米B、2.428厘米C、

2.43厘米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章不考)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水量,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 16)水母的含水量高达,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体重的,但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不同,如肌肉中含水,血液中含水,骨中含水。一般成年人每天排尿约,通过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约,我们每天至少应饮水。 17)人们曾发现埋藏在地下的1000多米的莲子始终没有发芽,后来人们把这种子播种在有水的泥土里,竟然发了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水的三态变化 1.活动:冰的熔化过程:1、器材:; 2、在加热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冰熔化成水,就不时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烧杯中。 3、冰在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到0C o时冰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吸热,温上升。画出冰的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4. 物质从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熔化的条件:。 物质从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凝固的条件:。 冰变成水是冰的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把一杯0C o的水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的桶中,则。用质量相同的0C o冰和0C o水冷却食品用冰的效果好,这是应为。冬季的早晨,气温为-5C o,湖面上结了一层冰,则冰的下表面与水面交界处温度为。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6.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2、。 7. 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C o,则48C o的海波是什么状态。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 _________ 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 _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 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___________ ;陆地水占总水量的 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 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 内。 4)水一般以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 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____________ 。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和____________ 。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_______________ 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 _________ 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 淡化的方法是______ 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____________ ,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 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 ___________ 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 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 _______ ,其中大约 _______ 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 泊中,如我国的______ ,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_____________ 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 _____________ ,它主要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 气中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______________ ,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

2021华师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2019秋华师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2.以下描述中不属于减小误差方法的是() A.测量课本宽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选择测量50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0 C.测量人造卫星上的零件大小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 D.测量作业本长度时,读数的时候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3.洲洲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 34 cm。从这个数据分析,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dm B.cm C.mm D.μm 4.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3. 6 km=3. 6 km×1 000 m=3 600 m B.3. 6 km=3. 6 km×1 000=3 600 cm C.3. 6 km=3. 6×1 000=3 600 m D.3. 6 km=3. 6×1 000 m=3 600 m 5.质量为70 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在下落阶段,他的质量() A.等于0 kg B.略小于70 kg C.等于70 kg D.略大于70 kg 6.小科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将蚯蚓、河蚌、家蚕、蝗虫分为一类;将家兔、金鱼、蜥蜴、啄木鸟分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A.水生还是陆生B.体内有无脊柱 C.体温是否恒定D.胎生还是卵生

7.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需要用到的放大仪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B.低倍物镜调换成高倍物镜应转动转换器,并微调粗准焦螺旋 C.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装片、人血涂片用于临时观察,都进行了染色步骤,这样观察效果更好 D.显微镜镜筒下降过程中,实验者应两眼睁开,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以防压破玻片8.近年玉林水果市场有大量沃柑上市,沃柑吃起来甘甜可口,这些甘甜的汁液来自果肉细胞中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 9.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要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10.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细胞 A.都来自于同种生物 B.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 C.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D.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 11.【最新】5月在丽水发现的丽水树蛙被确认为蛙类新种,它叫声似鸟鸣,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在陆地和水中均能生活。该树蛙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12.【最新】9月28日,遂昌县苏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当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时,下列逃生办法可行的是() A.从房屋里跑到空旷地带 B.向低洼方向跑 C.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跑 D.带上家中物品逃生 13.小科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难忘的就是沙漠的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慢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流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知识点整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一章水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 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 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 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 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 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水量,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 16)水母的含水量高达,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体重的,但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不同,如肌肉中含水,血液中含水,骨中含水。一般成年人每天排尿约,通过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约,我们每天至少应饮水。 17)人们曾发现埋藏在地下的1000多米的莲子始终没有发芽,后来人们把这种子播种在有水的泥土里,竟然发了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水的三态变化 1.活动:冰的熔化过程: 1、器材:; 2、在加热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冰熔化成水,就不时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烧杯 中。 3、冰在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到0C o时冰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吸热,温上升。画出冰的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4. 物质从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熔化的条件:。 物质从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