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谈中国体制性障碍

吴敬琏谈中国体制性障碍
吴敬琏谈中国体制性障碍

吴敬琏谈中国体制性障碍:政府掌握太多重要资源配置权力

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两难困境及其由来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从短期来看相当不错,2009年我们采取“扩需求、保增长”的政策取得了成效,成为危机后回升最早的国家,超额实现了保增长的任务。

与此同时,这样高强度的刺激政策,消极影响也不可小视。一方面,资源和环境超支的恶果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货币超发,资产负债表的再杠杆化问题非常突出,导致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加大。由此,产生了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两难困境。

现在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刺激政策要不要退出?不退出,资产泡沫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泡沫一破裂,国家经济就会出现困难。中国明显存在这方面的危险。去年年底,中国率先走出了困境,大家很乐观地认为没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但是今年头10个工作日银行贷款就放了1万亿,政府也觉得这样有问题;到了第二季度,开始采取紧缩措施,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明显下滑,房地产市场摇摇欲坠,加上地方财政问题,一旦严重化,银行的不良资产就可能增加。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既不能紧又不能松。松了,则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问题加剧;但一紧,增长速度就会下来,而且“半拉子工程”会大量出现,银行不良资产会增加。房地产业在我们经济增长中不正常地起了太大的作用,而它的一动一静又影响了整个宏观经济。既不能松又不能紧,这就是两难困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困境?症结就在于过分倚重短期政策。通常,人们用“三驾马车”的说法去分析我们经济的问题。所谓三驾马车,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中,消费本来就不足,出口状况也不理想,所以总需求就不足。我们驱动经济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只要能够把需求扩大了,它就能够把增长的速度拉起来。三驾马车的思路来自凯恩斯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生不平衡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因此,就用扩需求的办法来解决。对凯恩斯来说,这是一个短期分析的框架,采用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短期调节手段扩大需求,维持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这种框架可以做经济的长期分析。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还是要靠市场的综合调节。所以,依靠单纯的短期政策来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如果依据是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那就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误读。

短期问题其实是受制于长期问题。我们不仅要解决短期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用短期的政策来赢得时间,从而解决长期发展与增长问题,这样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其实,解决长期问题关键在于选择一个有效的经济增长模式。所谓有效经济增长模式,就是在各种生产要素中,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经济增长就是生产的增长,它是主要生产要素在起作用,主要生产要素有四个: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技术,三是资本,四是劳动。原来我们所依靠的是自然资源(土地)和资本的投入。如果这两个要素占主要地位,要想增加消费就不太可能。我们常常说,现在需要改变消费和储蓄结构,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但是怎么才能提高?往往就是希望依靠政策支持,因为消费结构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结构。当生产主要靠资本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在整个收入分配中就会占很高的比重;当生产主要靠自然资源投入的时候,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在整个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大。自然资源和资本主要是由谁来占有的?目前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价,差价主要由各级政府支配。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的计算结果,这个差价在20-30万亿,还有人说是40万亿。另外,资本的所有者主要是国家,然后是私企。在收入结构上,一定是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收入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这些要素拥有者的消费倾向都是比较低的。所以,依靠自然资源和资本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改变,或者经济发展方式不改变,要提高消费的比重是相当困难的。当然有一种办法就是增加国家收税然后补贴给老百姓。但这又会出现税收负担增加的问题,此涨彼消,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拉动消费的作用。

那么增加消费有什么办法?一个是增加就业,另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促进技术进步。知识、技术的所有者是专业人士,如果他们的比重增加就会增加专业人员、所谓“白领”的收入,而白领边际消费倾向比资本所有者高得多。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充分就业,提高技术、知识、信息在生产中的作用,才能够增加普通劳动者和专业劳动者的收入,最终提高整个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

其实,最早对此做出分析的是150年前的马克思。我们很多搞政治经济学的人有一个很悲哀的事情,就是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但是完全忘了马克思是怎么分析的,只是记住了一个结论,并不断地重复结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为什么资本主义要灭亡,因为在他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资本投入,结果就使得最终需求不断萎缩,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另外,劳动者收入相对地甚至绝对地下降,同时造成了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上述两个基本规律导致马克思得出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的结论。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到现在,“垂而不死”,原因就是在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的。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现象——“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壮大。所谓的中产阶级就是白领,其人数、地位、收入水平都大幅提高,使得西方国家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虽然有很多动荡,但是不像19世纪那样风雨飘摇了。

我们要解决长期经济问题,根本问题在于想办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点就在于提高技术、知识、信息这些生产要素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关于转变经济

增长模式,我在“十一五”的时候,写过一本书叫《中国增长模式抉择》,这里面总结了一下。比照西方国家的增长模式转换的历程做了一个表:

我们现在所谓的经济发展方式或者是经济增长方式,或者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是在这个表的第二和第三、四之间完成。西方国家早期的增长模式就是主要靠资本积累,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但是在19世纪的60、70年代,造成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使得资本主义面临危机。然而,就在1883年马克思去世前后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此后西方国家的增长模式转入到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不再依靠资本投入来驱动,而主要是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来推动。到了50年代以后,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高主要又是靠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后起的国家,我们可以迎头而上,但面临的任务是从早期靠投资来拉动的增长模式转向靠技术进步、信息化带动的增长模式转变。

现在看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应该达成了一个共识。2月3日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胡总书记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讲话,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个讲话里他50次提出了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见,党中央已经看到了问题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刻不容缓。在十七大以后,把转变增长方式的口号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党代会的决议,而不是像“九五”计划、“十一五”规划是作为政府来抓、来实施的事情。但是,当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以后,很多地方列出10条以上的转变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太清楚到底要转变什么、到底要抓什么。我认为,核心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也就是在各个生产要素中降低对资金、自然资源投入的依赖性,要靠技术进步、知识、信息带动经济发展。

这里顺带说一下出口问题。出口是由投资派生出来的。出口导向是东亚国家的发明。东亚国家都要提早实现工业化,所以在高速增长时期都是靠投资推动的,但是很快就会发现问题,投资驱动的结果是或迟或早会出现金融危机。东亚国家很巧妙地利用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储蓄不足的情况,用出口导向的政策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这就维持了东亚国家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也是这样,特别是在1994年外汇改革以后,出口导向政策用得很成功。但是正如日本后来发生的问题一样,其他采用出口导向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要避免东亚国家出现的问题,就要转变增长模式,要转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是需要把握住的核心点。

那么,转变发展方式要从哪入手?第一,对于主要靠加工工业的发展来支撑高速增长的大部分沿海地区,要转变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依托现有制造业的产业链尽量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发展服务业,即产业服务化。但不是说所有企业一下子就延伸到头了,甚至还需要有做代工的企业。比较典型的有两个:一个是富士康,它转型以后还是做代工;另一个是台积电,它不做设计,只做芯片加工。但是,前后两种代工并不一样。最近很多报刊发表文章说中国还是需要简单加工业,这是对富士康的误解。富士康和台积电都是台湾掌握专利授权和专有技术最多的企业。

第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和前面一条不是绝然分开的。在传统产业里面,只要在一个技术上突破就很快会从旧的加工业中脱颖而出。我本来对于我们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也没有强烈的意向和信心,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到各个地方去调研,发现我们接近世界前沿的技术很多。做了一些研究后发现,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因为外国人早就发现,虽然我们教育质量还是有问题,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数量最多;根据欧盟的报告,从2004年开始我们的研发费用也超过日本,列世界第二位,加上改革使得我们的体制机制得到进步,把生产力解放出来了以后,这种新技术使我们不断地进步。但是让我们感觉很失望的是,这种新技术往往在产业化过程中比较艰难,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很好地利用。但技术突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别是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以后。根据经验,每一次金融危机过后市场经济都会有很大的调整,大调整的一个结果就是一定会或大或少地出现技术革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既然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又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且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在一些产业面临着革命性发展的时候就出现一些机会,就是能够构建起我们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我们最近调研发现,有几个产业是有希望的,一个是信息通信产业,再就是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

现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情况怎么样呢?中央号召以后,各省、市、县都做了部署,采取了新的措施,但是效果差别很大。我接触到的一些地方,苏州、无锡、常州“十一五”早期就开始行动了。但是他们首先就遇到一个问题:当地大多是外资企业,而且研发机构都在境外。当然,技术的溢出效应是不可阻挡的,可是它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没有承接的项目。而本土企业利用三年时间的发展,逐步进入了研发创新过程,使得产品变得有技术含量、有知识含量。所以,这三个地方在这一次金融危机情况下与别的地方比更具有生机。

还有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九五”计划以后做的,已经出现了初步成效。广东定了几个发展重点,一个是先进的信息通信产业,一个是电动汽车,一个是LED照明(半导体照明)。就先进的信息通信产业而言,他们觉得自己有两个短板,一个短板是核心芯片没有,另外一个就是液晶屏问题。为此,它就采取措施把短板补起来,最近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有些地方出现一哄而起、赶浪头、同构化等值得注意的苗头。不少的省级规划、地级市的规划、县级市的规划基本上是将发改委或者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换成了自己的,都发展什么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等,但这个地方的优势是什么、怎么能够扬长避短想的少。本来是很好的设想,因为一哄而上,最后产业出问题了,光伏产业,风电就是这样。我们的领导机关提出有保有压,刚刚是保的产业,过两天就变成压的了。反复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就要总结,其中有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要明确实现产业转型是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的,还是沿袭过去政府主导的老路?

关键是切实推进改革

过去走的老路对现在的影响很深。如果继续走老路,它就免不了像过去那样,由政府去审核攻关的项目,政府组织力量,政府指定研发单位,政府指定产业化责任机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个新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提出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九五”计划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个是体制的转变。到了“十一五”再次提出“实现增长方式从资源投入驱动到效率提高驱动转变”,或者是“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讲了二十多年还是没有转变过来。“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之前有一个大讨论,提出症结在于存在“体制性障碍”。大家讨论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

第一,政府保持了太多对土地、信贷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

第二,以GDP增长速度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

第三,财政体制缺陷(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的收入结构,重要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过度下移等),促使各级官员不能不追求物质生产部门的高速增长。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研究,在中国最重要的支出责任一个是社会保障,一个是义务教育,这两个支出责任70%在县。

第四,市场没有发挥作用,要素价格扭曲,特别是生产资料的价格扭曲鼓励资源浪费。

另外,我们感到前面讲的是“破”的不够,而这五年在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时候,真正感到“立”的不够。“立”什么呢?就是有利于或者是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还有待建立。30年来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步履维艰,有的技术干脆还没有开始产业化就夭折在摇篮里,有些企业成了小老头树,就是长不大。这就是制度环境不佳导致的结果。而现在的技术发展非常快,几个月、一年、两年,你不能够做强,人家就超过去了。一些很好的技术,如七、八年以前,合肥科大讯飞[50.49 -3.28%]的语音合成技术在世界语音合成比赛上获得第一名,曾经有德国专家对此产业链感叹不已。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公司做不大。大概是三、四年以前,普通手机上都有可以读短信的语音格式。如果在一个好的制度环境下,这个语音合成技术就可以发展成一个非常大的产业。

像这种情况还不算太糟糕的,糟糕的是碰到了垄断,甚至于干脆就把创新给扼杀了。因此,不仅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硅谷精神里有一条叫容许失败。当然最根本的,正如科斯所说:最能激励创新、激励创造性发挥的诀窍就是,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本人所取得的报酬差别越小作用越大。

总而言之,不管是破除制度性障碍,还是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都有赖于改革。只有坚持改革才能消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性障碍,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建立有利于

发挥创新精神的经济社会基础。这两年,有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是向旧体制回归。对此,我们需要打破阻力,一定要挡住,不开倒车,切实往前推进改革。

政府如何在转型中正确地发挥作用

21世纪以来,我们的改革推进的比较慢。这中间,不管是改革还是创造环境,还是推进转型,政府确实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其如何发挥作用是一个重大问题。要真正让政府发挥自己在推进转型中的作用,前提是要推进自身改革。但必须明确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在增长转型上的重要作用是提供公共产品,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十三大提出,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第一句话还有争议。政府怎么调节市场,含义是什么?第二句话没有争议,企业由市场引导的,不是由政府引导的。

具体来说,就有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该做什么?现在中央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各级政府都重视起来了,过去许多不作为的地方政府开始作为了,比如一些地方政府过去受人指责,厂家说政府不作为,但是现在出现的问题就不是原来的不作为,而是为所不当为。这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有五条。

第一,指定技术路线。这对产业的实质危险性很大。最大的教训还是日本,当年日本通产省和日本广播公司在整合高清技术电视的时候,认定了一条可模拟式,结果因为美国发明数字式而使得日本大量的资本和研究力量的投入全部泡汤,而且人类进入了数码时代。

第二,不要用行政指定、评定的方法去决定谁是先进企业,谁是先进个人。

第三,不要违法设立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本质上说,从事什么职业,从事什么活动,这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果说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禁止某一些人进入,那么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所以市场经济原则叫非禁即入,没有法律明文禁止都可以自行进入。

第四,不要利用行政权力垄断市场与民争利。

最后,政府不要介入“竞争后”的企业活动,补贴本地企业。

当然,政府需要有所为。第一,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提供基本社保、良好的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尤其是基础科研体系;第二,用公私合作(PPP)的方式提供共性技术和组织竞争前开发;第三,按照外部性大小,用补需方的方式对节能、环保产品进行补贴;第四,做好规划和协调工作。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是作者8月23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双月学术报告会”上所作的报告,根据录音整理,略有删节。原刊《中国发展观察》)

实现体面劳动的意义及制度性障碍

实现“体面劳动”的意义及制度性障碍 吕红1金喜在2 (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2.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7) 摘要:“体面劳动”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并倡导多年的理念,从“体面”的角度讨论劳动和就业,将其作为劳动的重要属性专门提出,在当前形势下确实很有意义。但是“体面劳动”在其实现过程中却面临着重重的制度性障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以促使“体面劳动”的实现机制逐步合理化、优化。 关键词:体面劳动意义制度障碍对策 一、“体面劳动”的提出 “体面劳动”(Decent Work)是国际劳工组织(ILO)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下的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劳工问题而提出的。在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局局长索马维亚向大会提交的报告《体面的劳动》中,首次提出了“体面劳动”这一概念,并指出“国际劳工组织当今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①。“体面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应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也意味着劳动者有劳动的满足感;同时在解决全球化社会层面问题时,必须有全球化的视角,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争取实现一种使各项权利和其他发展目标都可融洽地共存的一种劳动就业状态。 胡锦涛在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致辞时指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②”。这与党的十七大重申的“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又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同年,胡锦涛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认真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及时反映职工群众愿望,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要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实现体面劳动,促进劳动关系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科项目(吉教科文[2009]第384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第46批)、东北师范大学重大攻关项目(NENU/SKB2007001)。 1吕红(1980---),女,汉族,吉林省舒兰市人,长春工业大学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就业与社会保障。 2金喜在(1954---),男,朝族,吉林省永吉县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收入分配、就业与社会保障。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1、吴敬琏 2001年在中国股市论战后上镜率极高,只要吴教授出现,就会成为焦点。 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 2、厉以宁 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 3、林毅夫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 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 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 4、茅于轼 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由于其宽容平和的性格,关注民生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家的楷模。 5、樊纲 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 樊纲在《"不道德"的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甚至也应该作传经布道的工作;但作为经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引起不小的争论。在最近的关于经济学家之间的"战争"中,又和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一起成为关注的焦点。 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参加此次评选的女性认为樊纲很像某位电视台主持人,所以颇受青睐。 6、张维迎 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非制度障碍与制度性矫治

江西社会科学2013.1 182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 非制度障碍与制度性矫治 ■王爱华农民工市民化,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 遭遇到了种种困境,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工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社会资本积累有限以及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等,是造成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非制度障碍。笔者认为:非制度障碍需要制度性矫治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清除,文化心理等非制度性的矫治只能起辅助作用;政府在破解非制度障碍中应承担起主导责任;非制度障碍的矫治必须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加强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突破。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3)01-0182-04 王爱华,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江苏南京210046)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与困境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新群体。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为2.42亿,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民工虽然常年在城镇务工经商,但他们并没有直接转化为城市人口,而是处在一种既非真正的城市居民亦非传统农村人口的尴尬境地,即没有完成市民化。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在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在自愿的基础上,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从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身份,并获得相应的社会权利与福利待遇,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的现象和过程。一般认为,市民化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市民化:一是职业由次属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转变成首属的、正规的劳动力市场上的非农产业工人;二是社会身份由农民转变成市民;三是农民工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四是农民工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城市化。 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条件,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尚处于低层次水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对劳务输出县301个村的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因外出就业累计实现迁移定居的农民工,只相当于目前外出就业农民工的1.7%。若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1.3亿进城农民工中只有200万左右的农民工,通过买房、结婚等方式获得了城镇户口,他们中的8000多万人虽然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但都没能够在城市获得合法的市民资格、平等的待遇和实现安居乐业,即没有实现市民化。国家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2011年城镇人口达到69079万人,城镇人口首度超过农村人口,达到了51.27%,但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在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但仍未获得城镇户口的以农民工为

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经济方面: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政治方面: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地位;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文化方面: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3、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社会方面:1、重视和改善民生,基层干部要善于倾听民意,努力为人民办大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4、毫不动摇地搞好“三农”工作 生态环境方面:1、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坚持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3、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我国与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实现中国梦,需要政府在现阶段采取的政策: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

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 通信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深情的阐述展示了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望,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强国意识,道出了中国梦最为朴素,本质的核心内容。这个梦想,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追求的目标、希望和向往它犹如催人奋发的战鼓,让人们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中国梦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与奋斗,蕴藏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包含着中华民族走向美好未来的自信。 在邮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转型、升级的今天,作为新一代邮政机要人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我认为首先应从本职工作出发,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信念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人们对某种实践活动和思想观念所持有的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理想则是以信念为基础的价值目标体系。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会失去凝聚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用坚定的信

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切。”作为一名机要员我要把中国梦这一远大而美好的梦想转化为指导实际工作的理想信念,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其次是牢记机要工作的宗旨不动摇,不断增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能力。机要通信工作不是普通的邮政信函传递,而是国家保密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战邮前辈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完成了党的文件安全传递。在新的历史时期,机要通信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使命与时代内涵,但机要工作的宗旨却始终如一。从不分寒冬酷暑始终如一的机要文件接发站台到繁忙有序细致严谨的机要文件处理现场,从热情周到用户至上的机要收寄窗口到不计代价政治服务第一的机要投递,每个工作环节无不体现着邮政机要人牢固的宗旨意识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作为新一代的机要人,我要把实现中国梦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根植于自己的信念之中,融入到机要工作的每个环节之中,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高度的政治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保持“机要工作无小事”的工作理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保密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学习,增强业务素质,把工作质量作为本

冯清简历

冯清,男,1953年3月北京出生,祖籍陕西华县。 本科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宏观经济学,并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相关研究生课程。 冯清早年曾在工厂从事过玻璃工,机修钳工的工作。清华大学毕业后,曾在机械工业部仪表局供职两年。1983年前往瑞士学习宏观经济学。师从瑞士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林德(W.Linder)教授。后经林德教授亲笔推荐给吴敬琏教授,便在两位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在瑞士研究秩序经济学。在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冯清完成了国内第一本市场经济学的书籍并于1990年在国内出版了该书,定名《实用市场理论》(读书网有相关介绍)。由吴敬琏教授亲自作序。该书在成稿过程中还受到柏林科技大学艾德曼(G.Erdmann)教授和央行周小川行长的具体指导和修改,成为学习西方经济学最深入浅出的读物之一,至今仍不显落伍。吴敬琏教授关于建立市场取向的改革,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以及警惕权贵寻租等著名观点,最早在该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在当时反自由化、反和平演变的大环境下,在邓小平1992年南巡及中共中央1993年通过决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之前,明确的提出搞市场经济,所有参与者都冒了极大的政治风险。故该书名模棱两可,也可认为是谈企业的市场营销,这才拿到书号。该书出版后,受到中央领导及国务院领导的内部肯定和赞扬。并于1993年在市场经济成为主旋律后,改名《市场经济入门》再版,及在《经济日报》和《改革》杂志上连载。冯清还在国内多种期刊报刊上发表过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文章,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重视。他的在抗洪和土建中采用土工织物的建议、在粮食仓储中采用谷物冷却器的建议、还有与殷雷一起上书建议停止国有股减持改为社保转持的建议,以及《公司法》修改的建议等,都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并且在实践中得到采纳。 冯清系公派在瑞士学习经批准后留在瑞士工作,在当时世界500强的瑞士最大的机械制造公司——苏尔寿公司工作了17年。回国后从事卫星通信及融资投资领域的工作。 2008年起冯清对于西医保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洪昭光、刘国庆、胡晓年等西医教授的启蒙下,自学完成了《养生胜过医生》(百度文库里有相关说明)的写作和出版(笔名:冯仲清)。该书由洪昭光教授作序。之后再与李智、曹友廉合作,完成了《健康养生大实话》的再版,以简洁的语言向公众介绍西医营养学的基础知识。2010年, 冯清对中医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孟庆云、郑志坚、史欣德、冯兴华、张雪亮等中医教授的启蒙下,又研究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后来冯清还在其老师曹军的指导下,团队的配合下,通过中西医的对比,主笔撰写了《现代人看中医》,力图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国内外普及中医知识。冯清是北京科普作协的成员。

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论文

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积累了良好条件。国际国内环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要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中,向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 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看,实现中国梦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执政党的高度自觉造就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但只有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相统一的维度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这种高度自觉,来自顺应历史要求和人民期盼。改革开放以世界瞩目的速度让中国强起来的同时使人民富起来,执政党的高度自觉融进了这一时代的要求与人民的期望,造就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机遇。 中国道路的伟大成就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成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根本性的支撑。今天,中国道路以其为中华民族赢得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和谐幸福、文明进步而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拥护;以其主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实现和平发展,受到世界进步力量的尊重。这一切,为实现中国梦积聚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世界经济发生结构调整给实现中国梦带来新机遇。目前,世界经济正发生结构调整,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正从美国驱动变为中美双核驱动。这些为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在国际经济发展格局重新洗牌中努力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拓展了空间和提供了机会。 国际科技竞争态势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新动力。当前,世界各国都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重要领域加强布局,力图保持科技前沿领先地位,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同时,各国也都在加大力度进行科技发展。这一切都催促着中国加大科技创新与科技强国的步伐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需要在改善六项基础条件上下大功夫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需要在改善六项基础条件上下大功夫 (2013-04-29 17:17:31) 转载▼ 国家的发展与其基础之间的关系是树体与根系的关系,唯有特别粗壮、发达的根系才有足够的能力供养和承托参天大树。为了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中国需要在改善六项基础条件上下大功夫,至少建成不亚于西方的国家发展基础。 张汉音: 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条件 (2013-04-29) ● 张汉音 中国聚焦 从根本上说,实现中国梦必然是一个发展和转化整个国家的生命能量的过程。生命能量的整体实力越强大,梦想就越能得到成功的实现;生命能量的利用效率越高,梦想的实现结果就会越好。 正因为如此,对于实现中国梦来说,或者广而言之,对于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有效发展来说,在基础层次要做的工作莫过于: 一、建立优秀的教育体制和科学技术发展体制,借以提高生命能量的素质和發展其整体实力,进而把这种实力转化为高度发达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

二、打造优秀、坚实的文化根基,包括形成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理性水平的价值与道德体系,以及一种富于高度认知理性、高度认知智慧的文化积淀,去引导和帮助社会成员,把自己的生命能量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有利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产出性正能量,并防止他们把生命能量转化为负能量,即转化为拖累社会或反社会的行为。 三、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去弥补道德价值体系的社会制约力不足,以震慑的方式,阻止道德与守法观念薄弱者,把生命能量转化为反社会的行为,从而保障整个国家的生命正能量,得以在健康有序和较少干扰的条件下,转化为生产力和创造力。 四、对经济、法律、医疗、教育、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等所有社会运作制度,建立其运作的公正公平性,诚实无欺性,守法拒贪性和在职人员的高度敬业性。这一项条件的确立,可以避免社会成员把生命能量耗费在追求不正当、不公平的利益之上,或者耗费在不得已而采用邪门歪道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之上。 五、建立能够产生廉洁高效的政府、能够防止独裁者、平庸者当道的政治制度。政府的好与坏,高效与低能,是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整体生命能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利用的关键因素。 六、还要建立一支具有足够的威慑力、能够迫使强敌不敢贸然侵犯的军事力量,以便有效地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其他国家核心利益,

实现中国梦工人当先锋的倡议书两篇

实现中国梦工人当先锋的倡议书两篇全市广大工人朋友们: 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共绵阳市委正在深入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中国梦,工人当先行;实现中国梦,工人主力军。在此,我们代表全市工人先进模范,向全市广大工人发出如下倡议: 一、准确理解中国梦。 积极参加市委的主题教育活动,准确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把握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及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了解中国梦四川篇章、绵阳篇章的主要内容,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目标上来。 二、积极宣传中国梦。 我们要在学习理解中国梦的基础上,向同事、向家人、向社会大力宣传中国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梦,追逐中国梦,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正能量。 三、努力构筑中国梦。 坚持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产业梦、企业梦,构筑有时代特色、有远大追求、有实现可能的个人梦想,让梦想引领方向,让梦想增添力量。要坚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促进企业发展目标上来。

四、奋力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需要工人阶级勇于担当、勇当先锋。我们要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爱岗敬业、勤学善钻、拼搏奉献,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提高劳动技能,努力创新创效,做到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在科技立市、工业兴市中作出更大贡献。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讲文明、讲道德,学雷锋、树新风,争当责任市民、文明市民,以实际行动,为中国梦绵阳篇章增光添彩。 全市广大职工朋友们,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功立业! 倡议人: 全市广大劳动者、职工朋友们: 在举国热议“中国梦”的火红五月,“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全市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谱写**新篇章,是全市广大劳动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为此,市总工会向全市各行各业劳动者、职工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争做践行中国梦的先锋。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工人阶级的梦。我们要积极投身“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

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试行) 各科室、各部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强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识别和上报意识,鼓励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医疗安全管理,不断持续改进医疗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医疗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患者人身安全与医院正常运转,根据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制度”的要求,经医院研究决定,制定我院《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涵盖医疗、护理、医院感染、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公共设施、后勤保障、治安和其他事件。医院通过自愿的、不具名的报告途径获得显性或隐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对不良事件、安全隐患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定期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原则 1.主动性: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向主管部门报告显性或隐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非惩罚性: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医护人员,不给予责任追究和处罚;对主动发现并及时报告重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

3.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部门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管部门 医务处:负责每月统一收集、核查全院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汇集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分析,发布警示信息,提出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部门 1)质控办:负责收集、处理由临床医技科室上报的与诊疗活动有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护理部:负责收集、处理涉及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服务方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院感办:负责收集、处理全院各部门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4)药剂科:负责收集、处理涉及药品管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5)设备处:负责收集、处理涉及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6)总务处:负责收集、处理医院公共设施、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免费下载】 吴敬琏: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吴敬琏: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作者:吴敬琏来源:文汇报 --吴敬琏教授在清华大学的讲演(节选)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对于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要求愈来愈高,经济科学工作者身上的担子也愈来愈重。在新一轮改革的春雷滚动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加紧自己的工作,使得今后出现重大改革机遇的时候,不至于因为理论准备不够而手忙脚乱,或者因为仓促出台而招致大的偏差。 --吴敬琏 成长于西方世界的现代经济科学对处于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的中国是否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对于不少实际工作者乃至经济学界中人似乎还是一个没有得到完全解答的问题。不过根据自己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观察,我想对这个问题应当作出肯定的回答。 贬低现代经济科学对于我国改革的意义的主要论据,是所谓"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 西方经济学不符合中国国情"。直到80年代,在我国改革问题的研究中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往往还会得到"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的实际"的讥评。 现代市场制度是一种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才逐步形成的巨大而复杂的系统,要通过改革行动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把这一系统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没有对于反映这一系统运动规律的现代经济科学的深切把握,没有改革行动的自觉性,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综观中国经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所遭遇的每一次重大挫折,几乎无不与人们对经济科学的无知和排斥有关,而在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走上比较自觉地进行的轨道 以后的每一次重大进展,也几乎都与我们对现代经济科学的认识深化有关。 1956--1976年"不受学理影响"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共产党人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理论基础,本来应当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给予极大的重视。然而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战争的环境中,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实践,对经济学理论也不重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当世界在大发展时,我们却没有去吸收现代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而是"闭关锁国",那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完全没有经济科学的指导。想摆脱苏联的模式,又找不到科学的出路。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在中国的经济工作中一直把从苏联引进的集中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归结为管得太多,统得太死,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以致只有中央的积极性,而没有地方政府、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造成了整个经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切切",没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当时开出的处方是:放权让利,调 动积极性。这种想法和那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可以变物质"、"只要有了人, 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等哲学思想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完整版)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是大脑皮层复杂高级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慢性损伤的因素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认知障碍,现将其归纳如下: (一)慢性脑损伤 1.脑组织调节分子异常 (1)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大多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及其相应的受体完成的。这些神经递质或受体异常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异常。 1)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以酪氨酸为底物,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和多巴脱羧酶(dopamine decarboxylase)的作用下合成的。研究发现:脑中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时可导致动物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例如,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卞降。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多巴胺过多也可导致动物认知功能的异常改变。多巴胺受体有D1和D2受体两大家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大脑额叶皮层的D1受体功能低下和皮层下结构D2受体功能亢进双重因素有关,因此有人提出用D1激动和D2阻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概念。 2)去甲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是最早被发现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多巴胺经β羟化酶作用生成的产物。在脑内,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α1、α2和β受体发挥调节作用。在突触前,α2受体通过Gi蛋白介导,减少cAMP的生成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减少蛋白激酶对N-型Ca2+通道的磷酸化,以至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减少,从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甩(负反馈调节);α2受体激动还可抑制在警醒状态下的蓝斑神经元的放电增加;在突触后,α1受体激动可引起K+通道开放,K+外流增加,神经元倾向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而α1受体激活则使K+通道功能降低,K+外流减少,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兴奋效应。一般认为,脑中α2受体激动与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有关,而α1受体持续、过度激活可致认知异常。在正常警醒状态时,脑细胞含适量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功能占优势,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在应激状态下产生大量去甲肾肾上腺素,α1受体功能占优势;这可能是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更易出现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3)乙酰胆碱(aeetylcholine):乙酰胆碱由乙酰辅酶A和胆碱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

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无疑,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法治的同步发展,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废则中国危。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人民为争取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与前提。但是在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特别是“文革”期间法律虚无主义盛行,使得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一度受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主张,贯彻了邓小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重要思想,使党和国家步入法制建设的正常轨道。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把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阶段。2004年,我国修订宪法,实现“人权入宪”,“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中国宪法的重要条款之一。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5次提及依法治国,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今天,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那么,中国梦的

提出对于法治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当前如何加强法治建设以推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当前,我们依然要进一步克服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破除“法律是管老百姓的,与我无关”的官主民辅思想,进一步提升法律权威。为此要继续推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深入进行,其重点是强调领导干部的带头尊法护法守法用法意识。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各式封建家长制作风还很严重,不少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能力。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做到人人都是法律的臣仆,人人都对法治有敬畏之心、忠诚之感、守护之责。 法治乃规则之治、良法之治。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还很突出甚至还很严重,这些现象的形成虽然有众多的历史原因,但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公正、人民幸福的主要因素。例如,当前的户籍制度、退休制度、教育制度、劳教制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对国民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与法治所主张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去甚远。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期堆积、积压就容易演化成影响社会稳定与安定的不和谐因素。党和政府必须关注这类有违法治精神的制度,积极采取措施逐步缩小直至在条件成熟时取消这些制度上的差别对待。 权力的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

中国梦演讲稿3分钟(二)

中国梦演讲稿3分钟(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梦想点燃了生命的火光,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 中华民族50xx年的历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文明,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沉淀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自雅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梦想孳孳以求:先有魏源的“强国运动梦”,继有康梁的戊戌变法,再有孙中山的辛亥革命。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担下了这副重担,使“中国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的贴近我们。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寄托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夙愿,凝聚了亿华夏儿女的心愿······ “中国梦”既不虚幻,也不遥远,“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步步坚定;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三位一体······ “中国梦”清晰实在,通过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身处这样的时代,我们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我们每个人为梦想而战的脚步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汇聚成了实现中国梦的滚滚洪流······ 作为一名党员,应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希望紧密相连,与推动浙发展紧密相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作为一名zz人,要接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做强zz”这一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zz、逼近真实”,为实践“zz梦”添砖加瓦!争取成为梦想之厦中不可或缺的沙粒。 作为一名普通干部,要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自觉投身“严纪律、正作风、做表率”专项行动,严格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要砥砺勇气,致力业务能力建设,练就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基本功;要创新实干,以饱满的热忱投入本职岗位,尽最大的气力干好本职工作。 集跬步以行千里,汇小流以成海!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谱写“中国梦”的浙篇章而努力!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如何认识当前人才选拔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及弊端

5、如何认识当前人才选拔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及弊端 当前在人才选拔中,由于选用权力过分集中,信息不够通畅,视野不够宽阔,渠道编于狭窄,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因此,造成下列五种情况:“伯乐相马”,使人才选择范围愈来愈小;“双高”要求,使一批人才的潜质被埋没;年龄杠杠,使人才队伍出现年龄恐慌和职务犯罪呈现出年龄特点;职级准入,使人才选拔渠道不畅;身份规定,加重了人才流失的压力。 这几年随着社会民主的推进,公选、直选等民主选举方式,有了一定的突破,但目前主要还是处在尝试阶段,尚未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安排,且受传统选拔方式影响根深蒂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真正的优秀人才不能被及时发现和任用,影响了人才脱颖而出。 1、“伯乐相马”,使人才选择范围愈来愈小。长期以来人才选拔主要是由组织部门按传统的“伯乐相马”程序和规则,采取组织调动的方式。尽管最近几年面向社会招聘有了一定的拓展,但主要还是通过组织形式选拔。在传统体制下,党的组织部门根据党管干部原则,特别是近几年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为党和政府各级组织选拔、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人才的全球化、多元化发展,这种选拔方式使人才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组织部门只能在现有干部存量中选择,一大批“少数人”不熟悉的人才很难纳入组织部门的视野,难以获得公平、合理的被选机会,而且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更容易滋长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双高”要求,使一批优秀人才的潜质被埋没。随着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价值的肯定,许多地区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都有明确的学历和职称要求。这几年有些单位和部门更是为了优化领导干部的文化结构,不管什么岗位,什么工作,不是要求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就是要求具有高级职称资格,出现了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的现象。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既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又使一批政治素质好、能力强,但学历相对比较低的优秀骨干被推到了人才队伍的边缘,不能及时被组织部门纳入选拔考察的视野,潜质被埋没。干部选拔任用把高学历、高职称作为优先条件,客观上,缩小了选拔的“能力取向”范围,模糊了人才选拔的标准。 3、年龄杠杠,使人才队伍出现年龄恐慌和职务犯罪呈现出年龄特点。这几年根据干部年轻化要求,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干部的提拔任用大都有一个年龄界限,从年龄结构上保证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趋势,但同时也为人才的发展设置了一道“坎”。如果一个人在特定的年龄段,没有被及时选拔任用,一般不可能再有晋升发展的机会;同样,如果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到了一定的年龄,一般也不可能再有晋升的机会。事实上,选人用人上年龄的硬性规定也极大地影响了人才的健康发展。 4、职级准入,使人才选拔渠道不畅。根据现行的用人制度,每一职级的提升一般都有相应的职级准入线,即按照规定的职务等次或者级别等次逐级提拔。近几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纵深发展,各级组织部门不断探索人才选拔渠道,尤其是积极实践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我们传统的体制性障碍根深蒂固,在人才选拔上形成了一种“上也难,下也难”的尴尬局面。人才选拔,一方面不仅有年龄、学历、职级等入围要求,而且由于现行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可以入围的优秀人才很难“上”;另一方面已经上去的人不管是主动想退下,还是因为不适应被要求退下,都很难。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外在培养和内在修养相结合的过程,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人才的“出口”梗塞,势必影响整个人才选拔渠道的通畅。 5、身份规定,加重了人才流失的压力。人才选拔的身份障碍主要有户籍障碍、所有制障碍。所谓户籍障碍,透视一些大中城市人才公开选拔的实际操作情况,尽管面向全社会招聘,但一般都是一些副职,且都局限在本地区,对外地人才通常以控制人口总量为由予以限制,至于已加入外籍的华裔更不可能进入党政机关工作。所谓所有制障碍,是指非公企业的、民办非企业的、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一般不被纳入组织部门的人才选拔视野内。

听听吴敬琏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谈中国股市

听听吴敬琏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谈中国股 市 2013年06月26日 07:33 中国经济网微博我有话说

沪深股市双双低开 【中国企业家网】(综合)继银行年中“钱荒”现象,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股指不断创新低。6月24日沪 深股市双双低开,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以2068.86点和8115.84点开盘,较前一交易日收盘跌0.20%和0.25%。 截至15时收盘,上证综合指数(1950.013,-1.48,-0.08%)1963.24点,沪指暴跌至109.86点,跌幅超过5.30%,创年内新低,时隔6个半月后,重回“1”时代。深成指收报7588.52点,跌547.52点,跌幅6.73%。 通常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然后面对变幻莫测的中国股市市场,伤了谁又肥了谁?对此经济学家有 何看法,经济学家又是如何建言中国股市?盘点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许小年[微博]、周其仁、陈志 武[微博]、张五常、茅于轼、成思危、谢国忠……这些经济学家们的声音。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吴敬琏:中国股市还不如赌场 享有“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之称的吴敬琏早在2001年,曾毫不留情地发出过“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 赌场都不如”这样的论断,由此拉开了中国股市大讨论的序幕。之后还曾多次批评中国股市处于“强盗贵族 时代”。 吴敬琏称,中国股市很像一个赌场,甚至还不如赌场,因为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中国的股市有些人可以看到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和操纵。这就是著名的“股市赌场论”。

他表示,“股市要正常化,政府监管、证券公司以及媒体,都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他们都可能发生扭曲。政府监管尤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但是如果有些官员想的不是这个,他们想的是寻租,就会利用各种行政许可、审批来寻租。” 吴敬琏指出,现在股市出现问题,政府救市是应该的。“问题是怎样对症下药,政府是不是该直接干预股市以及楼市。”他认为,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顽疾并未根除,有权力的人可以大发横财,而普通股民总是利益受损。 对于股市的腐败也一直有所诟病,该如何拯救中国的股市呢?对此吴敬琏说:“中国股市监管不力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市场内幕交易。证券改革的方向,首先要实现的只能是有效配置资本资源。据我观察,接下来证券改革的中心就是要改变监管难题,用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路线,去取代以实质性审批为核心的监管路线。 不过,光靠监管方法的改革,还不能完全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股票是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有的企业是靠政策倾斜,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太差。要使得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哪一项政策能解决的,要依赖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完善。” (责任编辑:马常艳) 张维迎 张维迎:中国股市先天不足 知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表示,解决股市的问题,没有一个法律文化的支撑,是很难的。我国的股市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市场,健全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董事对投资人的诚信责任,我们目前的法律有没有能力去看守? 中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对此,张维迎曾撰文直面中国股市症结,指出包括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证监会的定位、产权问题、地方股票市场、经理与股东、职业道德等6大问题。 张维迎说,股票市场实际上是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因为所有资产的价格是它未来收益的体现,也是未来收益的资本化。一个人在买某个股票时,可能不是考虑单个企业,而是考虑整个经济。如果大家都来买股票,就表明大家都对未来预期看好。但是,如果大多数人都过分乐观,就会导致不现实的主观收益高预期,如果这种高预期没有实现,就会使股票市场出现问题。 他担心这样下去会把人的心理改变了:有些企业主可能因为在资本市场上赚到巨额利润,从而对资产进行重新配置,这样就会偏离自己的主业;而个人由于过去几倍的收益增长,也会产生浮躁心理,一旦预期收益没有达到,就会产生不好影响。 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的发展?张维迎认为:“中国股市未来仍然是长期看好的,但中国股市受政府干预过多。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投资者往往一赔钱就去找政府,把股票价格变化与政府联系起来,而政府往往就顶不住压力,会出台政策来干预股市——这对股市长远正常发展不利。”

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10-22T09:02:01.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汤美雯[导读] 造血干细胞(Stem cell,SC)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始祖细胞。 汤美雯(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中图分类号】R5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101-0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AA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A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AA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AA的诊疗水平。本文就近年来A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 造血干细胞(Stem cell,SC)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始祖细胞。近年来多有报道基质细胞可产生SCF, IL-3, IL-11 等重要的造血正调控因子, 基质细胞可通过与造血细胞间的接触, 直接刺激干、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或通过细胞外的基质来调节造血。因此再障的发病考虑系多能干细胞本身障碍及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基质细胞, 单核细胞, T 细胞等多数细胞间的细胞性, 或液递性的功能障碍所致。Elena[1]等人研究发现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大多数AA患者体内与正常相比,显著减少。尹晓晓[2]等人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CDl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0xP3)mRNA、Notchl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证明,AA患者Treg细胞显著减少。不仅骨髓中的祖细胞总数减少,而且集落形成细胞及CD34细胞与正常相比也比较低。研究发现,AA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骨髓祖细胞体外培养显示CFU—GM、BFU-E、CFU-E及CFU—GEMM测定均显著减少,体外对造血生长因子(HGFs)反应差,免疫抑制治疗后恢复造血不完整,经同基因骨髓移植成功后,正常造血功能很快恢复,表明再障发病机理主要是造血干细胞缺乏或异常[3] 2 免疫系统异常 大量体外实验证明,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主要是CD8 T细胞亚群)与造血功能衰竭密切相关。在急性再障,T淋巴细胞常被激活,可抑制自身及异体祖细胞集落形成[4]。正常人T细胞的TCR重排是随机的,再障患者的TCR总有Vβ亚家族转录本呈强单克隆扩增,AA患者中有些患者Vβ6、Vβ14-Vβ16、Vβ21、Vβ23、Vβ24表达率增高,表明多种异常扩增的寡克隆T淋巴细胞参与AA的免疫学发病[5、6].T 细胞激活过程本身存在精细调节,CD4+和CD8+细胞根据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和Tc1细胞,(分泌I型因子IFN-γ和IL-2)和Th2、Tc2细胞(分泌II型因子IL-10和IL-4)。两型细胞通过各自分泌的细胞因子互相抑制。AA患者Th和Tc细胞都向I型细胞极化,CD4+细胞上的TLRs触发细胞因子尤其是IFN-γ的释放并诱导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介导CD4+细胞向Th1细胞增多方向极化,激活的细胞进一步释放IFN-γ。一方面因子本身对造血干祖细胞有细胞毒作用。一方面可以使CD8-细胞激活,并且主要是Tc1细胞增多,释放大量TNF-α,最终导致干细胞凋亡[7]。 调节性T细胞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效用,在体外增值能力低,在免疫病理、移植耐受、直至自身免疫反应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都有一定作用[1]。在正常人外周血和脾脏中的CD4+T细胞约有5%-10%的细胞维持高表达IL-2受体α链(CD25),而被称为CD4+CD25+T 细胞亚群。这类细胞具有独特免疫调节作用的一种专职抑制细胞被称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无反应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功能。最近研究认为获得性AA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功能失衡,AA与其他自身免疫病一样存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缺陷,导致T-细胞T-bet蛋白增高,γ-IFN产生增加及干细胞破坏。[4] 3 细胞凋亡与再障 死亡受体Fas(CD95)是人体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是TNF受体家族成员之一。Fas主要表达于活化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Fas配体(FasL)细胞表面的一种II型跨膜糖蛋白,属于TNF家族。FasL只表达于活化T淋巴细胞。Fas/FasL是启动细胞凋亡的一条非常重要途径,通过激活caspase蛋白酶引起细胞凋亡。Fas和FasL介导细胞凋亡必须具备3个条件:⑴细胞表达足够密度的Fas受体;⑵高密度的Fas与FasL结合并以多聚体形式连接;⑶细胞关闭抗凋亡程序而成为凋亡敏感细胞。正常人CD34+细胞可表达少量Fas抗原,但对Fas诱导的凋亡不敏感[8]。在AA患者骨髓中,CD34+细胞、T和B淋巴细胞表面Fas过度表达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AA患者造血细胞对Fas诱导的凋亡敏感性增加。Fas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使骨髓CD34+细胞大量凋亡,引起干/祖细胞减少,导致造血衰竭。参考文献[1] Elena E. Solomou, Katayoun Rezvani,Stephan Mielke, etal. Deficient CD4 CD25 FOXP3 T regulatory cells in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Blood. 2007,110:1603-1606. [2] 尹晓晓,刘传方,李丽珍,陈为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CD25+CDl2710w调节性T细胞及Notchl表达水平的变化[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8,29(5):308-311. [3] 郑雨薇,魏志英,胡海莹.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1,19(1):48-50. [4] Elena E. Solomou, Katayoun Rezvani, Stephan Mielke, etal.Deficient CD4 CD25 FOXP3 T regulatory cells in acquiredaplasticanemia.blood,2007,110(5):1603-1606. [5] Shahram Kordasti, Judith Marsh, Sufyan Al-Khan,etal.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CD4+ T cells in aplastic anemia.Blood,2012 119(9): 2033-2043. [6] Gomez-Morales E,Martinez-Jaramillo G,Sdnchez—Valle E,eta1.Deficient proliferation of myeloid.erythroid, and multipotent progenitor cells in long-term marrow cultures from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treated with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J].Am J Hematol,1998,59(2):1149—155. [7] 邵宗洪,袁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4):252-255. [8] 金伯泉.T-B细胞协作研究的重大突破-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发现,一个新的CD4+效应T细胞亚群[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25(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