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_吴越菲

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_吴越菲
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_吴越菲

135例脾转移肿瘤患者的CT表现

135例脾转移肿瘤患者的 CT 表现 【摘要】目的:研究和总结脾转移瘤的 CT 表现。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35例患者进行CT 扫描。结果:单发病灶64例, 多发 46 例,弥散性微小结节和脾肿大 25 例。结论:脾转移 瘤的 CT 表现缺乏特异性,不能用来确诊脾转移,但为发现 脾转移瘤提供了较好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脾转移瘤,计算机断层扫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样器官,其实质由红髓和白 髓构成,具有造血和血液过滤功能,也是淋巴细胞迁移和接 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分子的重要场所。 研发于脾脏的肿瘤非常少见, 偶见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脾脏 不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器官,大多为血道转移 [1],一般发 生于晚期肿瘤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检出时多已伴有 全身其他部位广泛转移。 本文收集了我院 2005 年 3 月至 2015 年3月间经CT 诊断、病理证实的135例脾转移瘤患者,对 其CT 表现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般资料本组 135 例脾转移瘤患者中, 男 75 例,女 60例;发病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7.6岁, 岁。 135例患者原发肿瘤分别来自:胃癌 40例,占 29.63%; 肝癌 35 例,占 25.93%;胰腺癌 26 例,占 19.26%;结肠癌 20 例,占 14.81%;肺癌 14 例,占 10.37%。105 例患者无明显症 状,左上腹不适者仅 10 例,约占 18.5%,可触及脾肿大者 12 例,约占 1.1 中位年龄 55

8.89%,血小板减少者8 例,约占5.93%。见表1-1。 表1-1:患者一般情况和CT 结果原发灶例数百分比(%)性别数目 CT值 单个多个弥散 混杂靶型胃癌

临床病例分析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临床病例分析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以发现该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因患有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而被收入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特征,同时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意义。结果①4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程度不一的左上腹部不舒适14例,左上腹部包块12例,无明显症状14例;②影像学检查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脾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32例,CT 检查结果提示脾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40例,核磁共振(MRI)检查提示34例T2WI信号明显增高,提示T1与T2不均匀性混杂信号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差别(P>0.05),在影像学检查方法中,CT和MRI与超声检查相比更具诊断价值(P<0.05)。结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性,对该疾病的诊断采用的主要辅助方法为影像学检查,相比于B超,CT与MRI 更具优势,但最终确诊还应取决于病理切片诊断。 标签:原发性脾脏肿瘤;良性肿瘤;临床特点 据可靠临床资料统计,现代生活的高强度压力、辐射等使得患有原发性肿瘤的群体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在众多原发性脏器肿瘤中,脾脏肿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而该疾病的定义、分类等在临床上尚未得到统一的定论。就目前状态而言,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与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脾脏转移瘤相比,发病率更低,由于该病较为少见,临床上对该疾病的研究文献也较少。为了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文章选取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并对其展开研究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因患有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而被收入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对象的年龄均在21~73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4 2.4± 3.8)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肿瘤类型:单发性脾脏错构瘤6例,多发性脾脏错构瘤2例,单发性脾脏血管瘤8例,多发性脾脏血管瘤16例,单发性脾脏淋巴管道瘤5例,多发性脾脏血管瘤3例。选取标准:①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标准;②所选对象的一般性资料无特异性差别,有可比性;③患者均未患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其他原发性疾病,且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均为正常。 1.2 方法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病例、病程记录、治疗及护理记录、手术记录、常规检查结果等[2],分析并统计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等。 2结果

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分析(精)

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分析 [ 08-08-13 10:31:00 ] 编辑:studa20 作者:邓侠兴杨卫平陈皓彭承宏蔡伟耀李宏为 【摘要】目的提高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疗效。结果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主要靠B超和CT发现,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脾脏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或囊性结节,对脾脏良性肿瘤,脾脏切除术疗效好。对脾脏炎症性疾病治疗应个体化。结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 关键词脾脏肿瘤良性脾切除 Clinical analysis of benign splenic space-occupying lesion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enign splenic space-occupying lesions.Methods 34cases of benign splenic space-occupying lesions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ative effec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Benign splenic space-occupying lesions were found mainly by type B ultrasonography and CT.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might be single or multiple solid or cystic node.Splenectomy had good results in splenic benign tumor.The sple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should be treat-ed individually.Conclusion The key points in diagnosing primary benign splenic tumors are the vigilance to these diseases and choice of appropriate radiographic methods.Surgical management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ir treatment. Key words splenic tumor benign splenectomy 脾脏的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较少见,脾脏不同性质的占位性病变其自然病变过程可完全不同,随着影像检查的普及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上收治的脾占位病例增多,对这类病人要做到术前确诊有一定难度,在治疗原则和方法上也缺乏统一认识。因此为加强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认识,提高对脾脏各种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其进行早期正确治疗,对我院在1980年1月~2002年6月期间收治的34例原发性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17~74岁,平均50.8岁。其中血管瘤9例(其中多发性6例,单发性3例;实质性7例,囊性2

鼻内镜在喉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一)

鼻内镜在喉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一) 【摘要】目的:评价鼻窦镜在喉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声带息肉42例,会厌囊肿5例患者,施行单独鼻窦镜下或鼻窦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切除病变组织。术后随访3个月~1年。对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术后46治愈,1例复发。治愈率97.8%。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鼻;内窥镜检查;喉肿瘤;声带;息肉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clinicalvalueoftreatingbenigntunmoratlarynxwithnasalendoscopiy.Methods: 42patientswithpolypatvocalcord,5patientswithcystofepiglottiswereoperatedbynasalendoscopiyor nasalendoscopiycombinedwithsupportinglaryngoscope.The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3monthst o1yeras.Theclinicaldataandtheresultsof47patientsfollowed-up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Resul ts:46casesof47patientswerecured,andrecurrencehappenedon1case.Thesuccessratewas97.8%.Con clusion:Theclinnicaleffectsofnasalendoscopyaresignificantandworthofspreading. 【KEYWORDS】Nose,Endoscopy,Laryngealneoplasms,Vocalcords,Polyps 喉部良性肿瘤,尤其是声带息肉及会厌囊肿是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可采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支撑喉镜、纤维喉镜下等不同术式摘除或切除肿瘤。但受到手术视野的暴露,病人的耐受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等多种限制。我科采用单独鼻窦镜下或鼻窦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切除病变组织经临床观察,在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6-10—2008-07月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42例,会咽囊肿5例。其中22例声带息肉患者选择表面麻醉下手术。25例患者中,选取其中因不同原因造成声带息肉手术困难的病例20例,应用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1~70岁,平均47.3岁。左侧13例,右侧7例。会厌囊肿5例病变靠近会厌缘,采用自动开口器撑开暴露视野,鼻内窥镜下直接切除病变。男3例,女2例;年龄32~52岁,平均37.9岁。 1.2手术设备术中使用0°、70°鼻内窥镜(史塞克)、20寸彩色显示器(日本索尼)、支撑喉镜(杭州天松牌)、冷光源、监视系统及摄录系统(日本松下)。 1.3手术方法22例病人取坐位,采用丁卡因喷布表面麻醉,70°鼻内窥镜放置于口咽部,通过电视显像系统钳取声带息肉。其余25例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均经口麻醉插管。肌肉松弛满意后采用支撑喉镜暴露声门,0°鼻内窥镜,伸入喉腔充分暴露声门病变。通过电视显像系统或直视下钳取、切除声带息肉。会厌囊肿采用自动开口器撑开暴露视野,0°鼻内窥镜下通过电视显像系统,游离切除囊肿组织。 1.4术后处理 所有病例术后均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消肿及雾化吸入治疗,并严格禁声1周。出院后1个月来院复查观察疗效情况。 2结果 本组患者均一次钳取、切除病变组织,创缘损伤小,术后无一例出现呼吸困难。其中会厌囊肿1例6个月后在会厌舌面根部再次发现囊肿组织,行二次手术切除。其余4例患者随访1年无复发。声带息肉患者第2天即感觉声嘶改善,术后1~4个月复查纤维喉痛。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

脾脏是免疫器官,血运丰富,肿瘤的发生率低。(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14%, 恶性肿瘤不超过全部恶性肿瘤的0.64%)。由于发病率极低,常导致临床医师对脾脏肿瘤的认识不足。 (一) 病理类型 脾脏肿瘤的分类尚无统一标准。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可将脾脏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大类。 按组织成分来源不同,原发性脾脏肿瘤又分为四种类型:①类肿瘤病变:其中脾囊肿和错构瘤常见。脾囊肿又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后者又分为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的囊壁有上皮或上皮细胞衬里,常为孤立、单房性的囊肿。假性囊肿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壁,其发生与脾破裂出血、炎症、动脉或淋巴管梗塞后形成的局限性囊腔和液化有关;错构瘤是由于发育异常而使脾脏正常构成成分的组合比例发生了变化。②血管源性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其中良性居多,有海绵状或毛细血管性血管瘤、衬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血管肉瘤等。③淋巴肿瘤:由局部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囊性扩的淋巴管构成,如淋巴管瘤、淋巴瘤。④非淋巴肿瘤,如炎性假瘤等。 常见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有:①血管肉瘤:由血管皮细胞恶性增生所形成的肉瘤。其临床特点是脾肿大伴肝肿大,部分病例发生自发性脾破裂,易发生肝、骨和肺等远处转移。②原发性淋巴瘤:为最常见的脾脏恶性肿瘤,指原发于脾脏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③其他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较为罕见,如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等。 良性肿瘤中则以脾血管瘤多见,系脾血管组织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以脾实质海绵状血管瘤居多,也可为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后者常呈局限性或多发性毛细血管团。脾脏血管瘤的特点是瘤体生长缓慢、逐渐增大、严重者可累及整个脾脏。脾脏血管瘤可发生梗塞、感染、纤维化、钙化等继发病变。脾脏淋巴管瘤在脾脏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二位。脾脏淋巴管瘤分3个类型:①单纯性淋巴管瘤;②海绵状淋巴管瘤;③囊状淋巴管瘤。CT扫描可见脾脏增大,脾囊状低密度,轮廓清,CT值10~30HU,部多有粗大间隔且可见轻度强化,不同于单纯脾囊肿。 (二) 临床表现 脾脏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或较小的良性病变,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仅在查体时意外发现。只有当脾脏肿瘤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出现压迫周围脏器

支撑喉镜结合喉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喉部良性肿瘤病变46例临床观察

支撑喉镜结合喉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喉部良性肿瘤病变46例临床观察标签:喉镜;喉内窥镜;良性肿瘤 喉部肿瘤临床较为多见,近年来随着电子纤维喉镜及喉内窥镜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本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1],方法多,效果好。近年来在支撑喉镜下结合喉内窥镜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科于2008年3月~2011年7月共收治喉部良性肿瘤病变46例,均在支撑喉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中喉部乳头状瘤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声带息肉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统计学无统计学意义。全组患者年龄最小6岁,最大56岁,平均23岁。其中9岁以下26例,10~15岁16例,25~56岁4例。全部患者均有声嘶,其中声嘶伴呼吸费力8例,单纯声嘶38例。手术采取局麻或者全麻,其中局麻4例,全麻42例。 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局麻或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局麻者一般于口腔、下咽、喉部喷雾1%丁卡因3次。每次间隔2~3 min。局麻者手术在有效地麻醉时间内迅速完成。用德国stroze支撑喉镜挑起舌根部,暴露会厌及喉室,仔细观察病变范围,用喉显微钳钳除肿瘤。术毕用双极电凝烧灼手术创面,并可扩大到肿瘤边缘1~2 mm至正常黏膜,使局部发白为止。注意保护气管内正常黏膜,术后予静滴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感染和消除黏膜水肿。出院后患者并可行免疫或干扰免疫治疗。术后所有标本送病检,诊断为声带息肉或喉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样增生病变。 2结果 46例患者中声带息肉18例,喉乳头状瘤28例,均一次性手术摘除。术后患者声嘶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有呼吸困难患者术后症状立即改善。同时术后口服抗生素及激素3~5 d。并行庆大霉素2 ml,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5 ml 氧气雾化吸入。2周后复查见声带活动及闭合良好。术中、术后无并发症。随访1~2年无复发。 3讨论 喉部良性肿瘤病变临床多见,主要以声带息肉和乳头状瘤发病率高。声带息肉临床上多发于成年人和青少年。以教师、售票员和个体经营户多见。常以单侧、广基或带蒂增生改变多见。主要临床症状为声嘶。单个巨大或多个较大息肉者常因阻塞声门而发生喉阻塞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症状。声带息肉的发病原因很多,用声不当和过度用声是常见原因。而呼吸道感染,烟酒过度,变态反应亦可加重喉阻塞症状及呼吸困难。喉乳头状瘤临床上以小儿和青少年多发,经临床观察

脾良性肿瘤

脾良性肿瘤 脾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脾错构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纤维瘤、脂肪瘤等。脾良性肿瘤多为单发。瘤体体积较小时可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偶然在切除脾脏时或在尸检时发现. 1症状体征 脾良性肿瘤常常单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因其症状隐匿,临床诊断较困难,常常在尸检或剖腹探查时偶然发现,少数病例因巨脾引起左上腹肿块、疼痛、食后饱胀、气急及心悸等症状,或因脾功能亢进引起贫血及出血倾向而就诊时发现,也有部分病例因肿块囊性变及钙化而被临床检查发现。 2用药治疗 由于脾脏的良恶性肿瘤临床鉴别较为困难,目前主张一经发现,即应施行全脾切除术。对于肯定系良性肿瘤者,亦可考虑节段性脾切除或全脾切除后予以健康脾组织自体异位移植,尽可能保留脾脏的功能。也有人认为对于脾良性肿瘤可不做任何治疗,但应密切随访,定期复查。 3饮食保健 忌油腻,生冷刺激难消化食物。 4预防护理 早发现,早治疗 5病理病因 根据起源组织的不同,主要分为3大类型。 1.脾错构瘤极罕见,在脾切除术中发生率约3/20万,国内报道不足10例。其构成成分和脾正常成分相一致,又称脾内副脾、脾结节状增殖,也有文献称之为脾脏缺陷瘤,其病因是脾脏胚基的早期发育异常,使脾正常构成成分的组合比例发生混乱,瘤内主要是由失调的脾窦构成,脾小体很少见到,脾小梁缺如或偶尔可见。肉眼见瘤体切面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无包膜,呈灰白色和浅红色。文献中脾错构瘤既有单发也有多发的报道。 2.脾血管瘤由海绵样扩张的血管构成,又称海绵状血管瘤、脾海绵状错构瘤、脾末梢血管扩张性血管瘤及脾血管瘤病,其发生基础系脾血管组织的胎生发育异常所致,亦罕见。

3.脾淋巴管瘤在3种良性肿瘤中常见,占2/3。脾淋巴管瘤系由囊性扩张的淋巴管构成,又称脾海绵状淋巴管瘤或脾囊性淋巴管瘤。其发生基础是先天性局部发育异常,阻塞的淋巴管不断扩张。 6疾病诊断 脾良性肿瘤应与寄生虫性脾囊肿、原发性恶性脾肿瘤及转移性脾肿瘤相鉴别。寄生虫性脾囊肿常系包囊虫性,X线检查易见囊壁钙化,血象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特异性血清试验阳性可确诊。原发性恶性肿瘤往往症状较良性肿瘤突出,肿块增长速度快,全身进行性消瘦等有助于鉴别。转移性脾肿瘤常源于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脾周围脏器癌等,只要详细检查,不难发现原发癌灶及多脏器损害的表现。 7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其他辅助检查: 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脾影增大及局部压迫征象,但不具特异性。胃底及大弯部于钡餐后见有压迹,横结肠脾曲于钡灌肠后可见被推向右方,左侧肾脏在静脉造影下可见被推向下方。B超检查可作为脾脏肿瘤的首选检查,能显示脾脏大小、区分肿瘤的囊实性、了解肿瘤的包膜情况,对脾脏肿瘤的诊断有很高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了解肿瘤内部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CT是目前诊断脾脏肿瘤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能比较准确提供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能发现约1cm左右的小肿瘤;还可比较详细了解周围脏器有无其他病变等。MRI对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临床应用尚不多。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了解脾脏血管分支的分布情况,可根据肿瘤血管的多寡、压迫、中断和新生血管等来判断其性质,对脾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B超或CT引导下脾脏细针穿刺活检,由于受病人呼吸影响,定位比较困难,且可并发腹腔内大出血或脾脏假性动脉瘤,风险较大,应慎重选用。 腹腔镜检查术可以观察脾脏表面的病变,同时可在其指导下进行血管造影、穿刺活检等,对脾脏疾病的诊断或了解脾脏肿大的病因等有一定价值。 8并发症 个别病例,尤其是脾血管瘤,因其与动静脉交通的关系,可发生自发性脾破裂,引起腹腔大出血致休克而死亡。

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1.胸腔积液 多种疾病可累及胸膜产生胸腔积液。病因不同,可以是感染性、肿瘤性。变态反应性,也可以是化学性或物理性。液体性质也不同,可以是血性、乳糜性、胆固醇性,也可以是脓性。可以是渗出液,也可以是漏出液。 X线检查: (1)游离性胸腔积液(free pleural effusion):少量积液最先积聚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因而站立后前位检查多难以发现。液量达250ml左右时,于站立后前位检查也仅见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随液量增加可依次闭塞外侧肋膈角,掩盖膈顶,其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中量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图9-17a)。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可见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 (2)局限性胸腔积液(localized pleural effusion):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为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胸下部侧后胸壁。切线位片上,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之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常见于结核。 (3)叶间积液(interlobar effusion)为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的叶间裂积液,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游离性积液并存。发生于斜裂者,正位X线检查多难以诊断,侧位则易于发现,典型表现是叶间裂部位的梭形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游离性积液进人叶间裂时多局限于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叶间积液可由心衰或结核引起,少数肿瘤转移也可表现为叶间积液。 (4)肺底积液(subpulmonary effusion)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较多见。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隔升高。肺底积液所致的“横隔开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l/3,且肋膈角深而锐利.可资鉴别。 CT检查:少量、中等量游离性积液表现为后胸壁下弧形窄带状或新月形液体样密度影,边缘光滑整齐,俯卧位检查可见液体移至前胸壁下。大量积液则整个胸腔为液体样密度影占据,肺被压缩于肺门呈软组织影,纵隔向对侧移位。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角多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形成胸膜尾征。叶间积液表现为叶间片状或带状的高密度影,有时呈梭状或球状,积液量多时可形似肿瘤,易误诊为肺内实质性肿块。 MRI检查:一般非出血性积液在T1WI上多呈低信号;结核性胸膜炎及外伤等所致的积液,由于内含较高蛋白质和细胞成分,在T1WI上可呈中-高信号。胸腔积液不论其性质如何,在T2WI上均为很高信号,说明积液的性质主要影响T1WI上的信号强度。MRI有利于胸、腹水的鉴别。 2.气胸与液气胸 空气进人胸膜腔内为气胸(pneumothorax)。空气进人胸腔是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前者多在胸膜下肺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称自发性气胸,如严重肺气肿、胸膜下肺大泡、肺结核及肺脓肿等,当胸膜裂口具活瓣作用时,气体只进不出或进多出少,可形成张力性气胸。后者为壁层胸膜直接损伤破裂,体外空气进入胸腔,如胸壁穿通伤、胸部手术及胸腔穿刺。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为液气胸(hydropneumothorax)。外伤、手术后及胸腔穿刺后均可产生液气胸。 X线检查: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图9-20)。少量气胸时,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呼气时显示较清楚。大量气胸时,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呈密度均匀软组织影。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侧可见代偿性肺气肿。如脏、壁店胸膜粘连,可形成局限性或多房局限性气胸。液气胸时立位片

脾脏肿瘤

脾脏肿瘤:脾脏肿瘤的发生率低。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14%,恶性肿瘤不超过全部恶性肿瘤的0.64%。脾脏良性肿瘤较多见:以血管瘤最常见,其次是淋巴管瘤、错构瘤、脂肪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脾脏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多见,其次是血管内皮细胞肉瘤、纤维组织肉瘤、转移瘤等。 ———病理改变: 1、按照组织成分来源分为以下四种:. ⑴、类肿瘤性病变:包括非寄生虫性囊肿、错构瘤。 ㈠、错构瘤:病理上分为血管型、纤维型、淋巴型、混合型(多件),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实性结节, 边界清楚但无包膜。由异常数量和杂乱排列的正常脾组织构成,即脾固有结构的异常组合病灶内成分多样化,如扩大的血管腔、淋巴组织、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等,偶尔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和钙化。 ⑵、血管源性肿瘤:分为良、恶性。良性包括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恶性包括淋巴管肉瘤和血管内皮肉瘤。 ㈠、血管瘤:病理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表现为扩张的血管腔隙内充满红细胞,毛细血管瘤由薄壁小血管腔隙组成。 ㈡、淋巴瘤:病理上分为:⒈单纯性淋巴管瘤:由密集细小淋巴管构成。⒉海绵状淋巴管瘤:由扩张呈窦状的较大淋巴管构成。⒊囊状淋巴管瘤:由大的淋巴管腔隙构成。表现为:瘤囊腔的壁衬以一层细薄的内皮细胞,可伴有增生的平滑肌。囊腔内纤维性间隔厚薄不一。腔内主要是淡黄色澄清的淋巴液,囊液中可含有蛋白性成份,偶有出血。 ㈢、血管内皮肉瘤:原发性脾血管内皮肉瘤是起源于脾窦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⒈肉眼观:多为单发,少数周围可有卫星结节,多为出血性、境界不清的肿瘤,常浸润周围脂肪组织、筋膜等,切面呈海绵状、蜂窝状或微囊形成。⒉镜下:肿瘤有多数不规则的肿瘤性血管组成,管腔大小不一,相互连接吻合构成分支成网的血管脉络。肿瘤细胞衬附于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⑶、淋巴源性肿瘤:包括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浆细胞瘤、滤泡假性淋巴瘤、局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和炎性假瘤。 ㈠、恶性淋巴瘤:可分为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理上分为:⒈均匀弥漫型:脾均质性增大,肉眼光滑不见结节, 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或直径<1mm 的小结节。⒉粟粒结节型:脾均匀肿大, 表现为直径1~ 5mm 的粟粒状结节。⒊多肿块型:脾内多发肿块, 直径2~ 10cm。⒋巨块型:脾内单发直径> 10cm 的巨大肿块, 与正常脾组织分界清楚, 可有出血坏死和梗死。 ⑷、非淋巴肿瘤:包括脂肪瘤、血管脂肪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畸胎瘤和卡波西肉瘤。 ㈠、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起源于脾脏的包膜或小梁组织,由原始间叶组织发生的向纤维组织细胞分化的恶性肿瘤。在病理学上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及组织细胞构成。纤维母细胞排列呈车辐状, 还可见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细胞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像多见。生长方式易向周围器官直接浸润,恶性程度较高, 切除后易复发和转移。 ———临床表现: 1、脾肿大多数伴有左上腹不适、疼痛及压迫症状,如腹胀、恶心、便秘、呼吸困难等。 2、脾功能亢进与脾肿大有一定关系,但症状与脾肿大程度并不成比例,对于难以解释的脾功能亢进伴脾肿大应高度怀疑肿瘤的存在特别是血管瘤。 3、全身症状多见于脾脏恶性肿瘤,表现为低热、贫血、乏力、周身不适、消瘦、恶病质等。 4、脾肿瘤自发性破裂临床少见,表现为突发腹痛、腹膜炎,可有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脾破裂伴有早期转移则是预后最差的影响因素。自发性脾破裂有继发于嗜血细胞综合征、血管外皮瘤和浆膜多发血管瘤、T细胞白血病等。部分可伴发腹腔种植性转移,多见于脾血管瘤、血管肉瘤自发性破裂。 5、脾淋巴瘤患者,脾脏增大或手触其边缘有结节状感觉。有时患者感觉左上腹疼。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若是全身淋巴瘤,则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6、脾脏血管内皮肉瘤:脾脏迅速增大伴左上腹痛,贫血、肝肿大及体重减轻;短期内即发生转移,70%的病人发生肝脏转移;1/3的病人发生并发脾破裂。本病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其半年生存率仅为20%。 7、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称脾纤维肉瘤,又称恶性黄色纤维瘤或纤维黄色肉瘤:临床上除常引起巨脾症和较易发生破裂外常无特征性表现可见。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病理重点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期的病变特点及 继发性改变? ㈠?脂纹期:肉眼:动脉内膜轻度隆起的斑点和条纹。镜下:动脉内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FC)。?纤维斑块期:肉眼:动脉内膜较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镜下:①纤维帽:由密集的胶原纤维、散在性SMC和巨噬细胞以及少量弹力纤维和蛋白聚酶组成;②脂质区:由FC、细胞外脂质 和坏死碎片组成,该区 较小或不明显;③基底 部:由增生的SMC、结 缔组织和炎细胞组成。 不同的斑块含有不等 量的三个病变区。?粥 样斑块期:肉眼:动脉 内膜面见明显隆起的 灰黄色斑块。切面见纤 维帽的下方有黄色粥 糜样物。镜下:在玻璃 样变的纤维帽的深部 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 质,其中可见胆固醇结 晶(HE片中为针形或梭 形空隙)及钙化。坏死 物底部及周边可见肉 芽组织,少量FC和淋 巴细胞。病灶处中膜平 滑肌受压萎缩而变薄。 外膜可见毛细血管新 生、结缔组织增生及淋 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㈡继发性病变:斑块内 出血,斑块破裂,血栓 形成,钙化,动脉瘤形 成。 2.肺气肿的概念和 分类? 概念:肺气肿是末梢肺 组织(呼吸性细支气 管、肺泡管、肺泡囊和 肺泡)因含气量过多伴 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 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 膨大、功能降低的一种 疾病状态。 分类:㈠肺泡性肺气 肿:①腺泡中央型肺气 肿:肺泡中央的呼吸性 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 ②腺泡周围型肺气肿: 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 的肺泡管和肺泡囊扩 张。③全腺泡型肺气 肿: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都扩张。 ㈡间质性肺气肿:细支 气管或肺泡间隔破裂, 空气进入肺间质。 ㈢其他类:①瘢痕庞肺 气肿②代偿性肺气肿 ③老年性肺气肿 3. 肺气肿的病理变 化? 肉眼:肺的体积显著膨 大,色灰白,边缘钝圆, 柔软而缺乏弹性,指压 后压痕不易消退,切面 可见囊腔,因肺气肿类 型不同,其大小、分布 部位及范围均有所不 同。 镜下:①肺泡扩张,相 邻的肺泡融合成较大 的囊腔;②肺泡间隔毛 细血管床数量减少;③ 间质内小动脉内膜纤 维性增厚;④小支气管 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 炎症改变。 5. 为什么在门脉性肝 硬化时会出现肝功能 不全?试述肝硬化时 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 不全的临床表现。 门脉性肝硬化时,出现 肝功能不全的原因是 肝细胞变性坏死,侧支 循环的建立,异常吻合 支的出现,含有营养物 质和毒物的静脉血不 能进入肝窦,以上各原 因均不能使肝细胞发 挥作用,引起肝功能障 碍。 ㈠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①慢性淤血性脾大:脾 静脉淤血所致,引起脾 功能亢进;②胃肠淤 血、水肿:黏膜淤血水 肿,致食欲不振,消化 不良;③腹水:晚期在 腹腔内聚集大量淡黄 色透明液体;④侧支循 环形成:主要有食管下 段静脉曲张,直肠静脉 曲张,脐周围静脉网曲 张。 ㈡肝功能不全的表现: ①蛋白质合成障碍:血 浆蛋白减少;②出血倾 向:可出现皮肤、黏膜 或皮下出血,肝合成凝 血因子减少所致,另外 与肝功能亢进有关;③ 胆色素代谢障碍:肝细 胞性黄疸(肝细胞坏 死,胆汁淤积);④对 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 育或蜘蛛状血管痣(体 表的小动脉末梢扩 张);⑤肝性脑病(脑 昏迷):晚期肝功能衰 竭引起精神病症状。 6.结核病的基本病理 变化及其转化规律? 基本病理变化:㈠以渗 出为主的病变:浆液性 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条 件:结核性炎症的早期 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 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 应强。㈡以增生为主的 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 围有上皮样细胞和朗 罕斯巨细胞,外周有淋 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条件:机体免疫力较 强,菌量少,毒力弱, 变态反应弱㈢以坏死 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 死,结核坏死灶含脂质 较多,呈淡黄色,均匀 细腻,质地较实,状似 奶酪,故而得名。条件: 机体免疫力低下,菌量 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 强。 转化规律:㈠转向愈 合:①吸收、消散:为 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 合方式。②纤维化、钙 化:增生性病变和小的 干酪样坏死灶可逐渐 纤维化,但较大的干酪 样坏死灶难以全部纤 维化,会有钙盐沉着。 ㈡转向恶化:①浸润进 展:病灶周围出现渗出 性病变,范围不断扩大 并出现干酪样坏死。② 溶解散播:干酪样坏死 物发生液化,结核杆菌 可通过自然管道,血 道,淋巴道散播到全身 各处。 7.简述肝硬化晚期腹 水形成的原因? ㈠门静脉压力升高使 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 管流体静压升高,管壁 通透性增大,液体漏入 腹腔;㈡由于患者出现 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 体渗透压降低,也与腹 水形成有关; ㈢肝功能障碍,醛固 酮,抗利尿激素分泌灭 活减少,导致钠水潴留 而促使腹水形成。 ㈣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及回流障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试卷(含答案解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考试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有关咽鼓管咽口描述错误的是( D ) A:位于鼻咽侧壁 B:距下鼻甲后端1cm C管口周围有淋巴组织 D:平时呈开放状态2、鼻泪管开口于( A ) A:下鼻道 B:中鼻道C:上鼻道 D:后鼻孔 3、对咽后壁脓肿行检查和治疗时,患儿的体位应该是:( C ) A:坐位B:平卧位C:仰卧垂头位D:半卧位 4、下列哪项不是声带麻痹的常见原因:( D ) A:甲状腺癌B:肺癌C:食道癌D:声带息肉 5、鼻咽癌的治疗首先应选择:(C ) A:手术疗法B:化疗C:放疗D:对症治疗 6、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常发生颅内外并发症B:卡他性中耳炎时耳内闭塞感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常发热D:急性外耳道炎耳痛剧烈 7、音叉检查的目的() A.判清何侧为患耳 B.判断耳聋性质 C.判断耳聋部位 D.判断耳聋程度 8、对少年儿童,切除腭扁桃体应慎重,是因为() A. 影响咽腔共鸣 B. 易发生软腭瘢痕 C. 腭扁桃体是重要免疫器官 D. 易引起咽干,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成团 9、对小儿喉、气管、支气管炎施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为:() A:1度呼吸困难B:3度呼吸困难C:2度呼吸困难D:4度呼吸困难1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或胆脂瘤型施行乳突根治的目的是:() A:获得干耳B:提高听力C清除病灶,预防颅内外感染D改善中耳腔压力 二、判断题注: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并改正。 1、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扁桃体周围脓肿。()_________ 2、气管异物均应气管切开取出。()_________ 3、怀疑是鼻咽血管瘤时可以先做活检以确诊,再进一步手术治疗。()_________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病理重点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 1. 硬化各期 的病变特 点及继发 性改变? ㈠?脂纹期: 肉眼:动脉内 膜轻度隆起的 斑点和条纹。 镜下:动脉内 膜可见大量泡 沫细胞(FC)。 ?纤维斑块 期:肉眼:动 脉内膜较明显 隆起的灰黄色 斑块。镜下: ①纤维帽:由 密集的胶原纤 维、散在性SMC 和巨噬细胞以 及少量弹力纤 维和蛋白聚酶 组成;②脂质 区:由FC、细 胞外脂质和坏 死碎片组成, 该区较小或不 明显;③基底 部:由增生的 SMC、结缔组织 和炎细胞组 成。不同的斑 块含有不等量 的三个病变 区。?粥样斑 块期:肉眼: 动脉内膜面见 明显隆起的灰 黄色斑块。切 面见纤维帽的 下方有黄色粥 糜样物。镜下: 在玻璃样变的 纤维帽的深部 为大量无定形 坏死物质,其 中可见胆固醇 结晶(HE片中 为针形或梭形 空隙)及钙化。 坏死物底部及 周边可见肉芽 组织,少量FC 和淋巴细胞。 病灶处中膜平 滑肌受压萎缩 而变薄。外膜 可见毛细血管 新生、结缔组 织增生及淋巴

细胞、浆细胞浸润。 ㈡继发性病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2.肺气肿的 概念和分 类? 概念:肺气肿是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含气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 分类:㈠肺泡性肺气肿:①腺泡中央型肺气肿:肺泡中央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②腺泡周围型肺气肿: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的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③全腺泡型肺气肿: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 管,肺泡囊和 肺泡都扩张。 ㈡间质性肺气 肿:细支气管 或肺泡间隔破 裂,空气进入 肺间质。 ㈢其他类:① 瘢痕庞肺气肿 ②代偿性肺气 肿③老年性肺 气肿 3. 肺气肿的 病理变化? 肉眼:肺的体 积显著膨大, 色灰白,边缘 钝圆,柔软而 缺乏弹性,指 压后压痕不易 消退,切面可 见囊腔,因肺 气肿类型不 同,其大小、 分布部位及范 围均有所不 同。 镜下:①肺泡 扩张,相邻的 肺泡融合成较 大的囊腔;② 肺泡间隔毛细 血管床数量减 少;③间质内 小动脉内膜纤 维性增厚;④ 小支气管和细 支气管可见慢 性炎症改变。 5. 为什么在 门脉性肝硬化 时会出现肝功 能不全?试述 肝硬化时门脉 高压症和肝功 能不全的临床 表现。 门脉性肝硬化 时,出现肝功 能不全的原因 是肝细胞变性 坏死,侧支循 环的建立,异 常吻合支的出 现,含有营养 物质和毒物的 静脉血不能进 入肝窦,以上 各原因均不能 使肝细胞发挥 作用,引起肝 功能障碍。 ㈠门脉高压症 的表现:①慢 性淤血性脾 大:脾静脉淤 血所致,引起 脾功能亢进; ②胃肠淤血、 水肿:黏膜淤 血水肿,致食 欲不振,消化 不良;③腹水: 晚期在腹腔内 聚集大量淡黄 色透明液体; ④侧支循环形 成:主要有食 管下段静脉曲 张,直肠静脉 曲张,脐周围 静脉网曲张。 ㈡肝功能不全 的表现:①蛋 白质合成障 碍:血浆蛋白 减少;②出血 倾向:可出现 皮肤、黏膜或 皮下出血,肝 合成凝血因子 减少所致,另 外与肝功能亢 进有关;③胆 色素代谢障 碍:肝细胞性 黄疸(肝细胞 坏死,胆汁淤 积);④对激素 的灭活作用减 弱:睾丸萎缩, 男性乳腺发育 或蜘蛛状血管 痣(体表的小 动脉末梢扩 张);⑤肝性脑 病(脑昏迷): 晚期肝功能衰 竭引起精神病 症状。 6.结核病的基 本病理变化及 其转化规律?

肾脏肿瘤含义及早期症状与治疗方法

肾肿瘤分类 肾肿瘤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表现殊异,各家观点不一。1957年富特(N.C.Foot)等提出将肾肿瘤分为肾实质细胞瘤、肾移行细胞瘤、肾胚胎癌、肾间质瘤和继发性肾肿瘤五类,这一分类方法以其简明扼要、比较完善实用,为人所乐于接受。近数十年,特别是B超、CT、MRI的广泛应用,肾实质肿瘤的检出比较容易,检出率迅速提高,人们对肾肿瘤的认识较前大有转变,如以往认为肾肿瘤几全为恶性,良性极少,现查知其良性肿瘤和肾囊肿占相当大的比例,并非罕见。今介绍常有的简明分类表如下: 常见肾恶性肿瘤 肾肿瘤多为恶性,以往普通认为“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以前都应该认为是恶性”。自B超、CT、MRI等影像诊断广泛应用以来,良性肿瘤的检出率提高,这一概念有所改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770例肾实质肿瘤中,良性肿瘤48例,占6.29%。除原发性恶性肿瘤肾肿瘤外,尚有身体其他部分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肾的称继发性肾肿瘤,以肺癌肾转移最常见,其他如恶性淋巴瘤、睾丸、卵巢。大小肠的恶性肿瘤亦可有肾转移,这类病人生前可能因转移广泛而未能处理,多数只在尸检中发现。 肾癌 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或透明细胞癌,是肾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占85%。近年来由于人均寿命延长,诊断技术进步,其发病率有增长趋势。 1、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据统计吸烟者较不吸烟者发病率高。从事的职业与镉接触者发病亦较高。本病有家庭倾向,有兄弟二人甚至5

人发生肾癌者。患有视网膜血管病或多囊肾者较成人易患此病。 2、病理肾癌大多数未单个肿块,发生在单侧肾,左、右侧大致相等。约1%~2%双肾同时或先后发生,或多个发生。肿瘤以发生于肾上极者较多,占44%,下极占41%,漫型生长者15%。肿瘤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直径可数厘米至二三十厘米,小于三厘米者多为腺瘤部分已转为癌,肿瘤有周围组织受挤压致纤维化而形成的假性包膜,其内部结构可经电镜观察和单克隆抗体查明为肾远、近曲小管,或集合管来源。肾组织和细胞形相多样,但以透明细胞最为典型、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含胆固醇或磷脂体;颗粒细胞的胞浆呈毛玻璃样状,均匀,细胞和核大小不一。有的肾癌有棱形细胞,预后较差。 3、病状和体征肾癌的临床表现是多样化的:早期的临床表现很一般化,如体重减轻,乏力、贫血、消瘦、发热、高血压、血沉快、肝功能异常等;有人研究发现肾癌组织可分泌多种激素,可引起相应的症状;有些肾癌病人无论早期或晚期都无任何症状,而在患者行健康检查时或诊查其他疾病时,由B超或CT扫描检查时发现,称为“偶发瘤”。其发生率为8%~40%;晚期则显现局部肿瘤引起的症状如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性肉

第二节 食管良性肿瘤

第二节食管良性肿瘤 食管良吐肿瘤少见。食管良陛肿瘤按其组织发生来源可分为腔内型、粘膜下型及壁间型。①腔内型包括息肉及乳头状瘤。②粘膜下型有血管瘤及颗粒细胞成肌细胞瘤。③壁内型肿瘤发生于食管肌层,最常见的是食管平滑肌瘤(esophageal leiomyoma)。后者约占食管良性肿瘤的3/4。 食管良性肿瘤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取决于肿瘤的解剖部位和体积大小。较大的肿瘤可以不同程度地堵塞食管腔,出现咽下困难、呕吐和消瘦等症状。很多病人有吸入性肺炎、胸骨后压迫感或疼痛感。血管瘤病人可发生出血。 食管良性肿瘤病人,不论有无症状,均须经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方可作出诊断。发病最多的食管平滑肌瘤因发生于肌层,故粘膜完整,肿瘤大小不一,呈椭圆形、生姜形或螺旋形。食管X线吞钡检查可出现“半月状”压迹。食管镜检查可见肿瘤表面粘膜光滑、正常。这时,切勿进行食管粘膜活检致破坏粘膜。 一般而言,不论哪一型的食管良胜肿瘤都需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对腔内型小而长蒂的肿瘤可经内镜摘除。对壁内型和粘膜下型肿瘤,一般需经剖胸切口,用钝性加锐性分离法解剖出肿瘤,小心保护粘膜防止破损。 食管良胜肿瘤的手术效果满意,预后良好,恶变者罕见。 第三节腐蚀性食管灼伤

腐蚀性食管灼伤(erosive burn of esophagus)多为误吞强酸或强碱等化学腐蚀剂引起食管化学性灼伤。亦有因长期反流性食管炎、长期进食浓醋或长期服用酸性药物(如强力霉素、四环素、阿司匹林等)引起食管化学性灼伤者,但较少见。强碱产生较严重的溶解性坏死;强酸产生蛋白凝固性坏死。 【病理】食管化学灼伤的严重程度,决定于吞服化学腐蚀剂的类型、浓度、剂量、食管的解剖特点、伴随的呕吐情况以及腐蚀剂与组织接触的时间。 吞服化学腐蚀剂后,灼伤的部位常不止限于食管,常包括口咽部、喉部、胃或十二指肠部。通常腐蚀剂与食管三个生理狭窄段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常在这些部位发生较广泛的灼伤。 根据灼伤的病理程度,一般可分为I度、且度、fff度灼伤:①I度:食管粘膜表浅充血水肿,经过脱屑期以后7-8天而痊愈,不遗留瘫痕。Oll度:灼伤累及食管肌层。在急性期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组织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3-6周内发生肉芽组织增生。以后纤维组织形成瘫痕而导致狭窄。③l 度:食管全层及其周围组织凝固坏死,可导致食管穿孔和纵隔炎。 灼伤后病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在伤后最初几天内发生炎症、水肿或坏死。常出现早期食管梗阻症状。第二阶段约在伤后1-2周,坏死组织开始脱落,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