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技能训练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技能训练

一、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药用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样性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药用植物学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除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影像设施的利用、实验课观察各类植物标本外,实践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包括课程中零星时间的野外教学活动和课程后的集中野外教学实习。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中药类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环节,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效果。不仅是对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学和其它相关课程课堂知识和室内实验内容的必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前所述,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药用植物代表,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由此激发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3、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不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构成一个有序的空间格局,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知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够加深理解。

4、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种的特征及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仅高等植物约有470科,3700余属,30000余种。其中有

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属种、单种(型)属和少种(型)属约有1200余属,更有200多个特有属,约10000多个特有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致使许多有重要科学价值或经济价值的植物遭到严重的破坏,数量急剧减少。据估计,在我国约30000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000多种处于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境地。通过实地的野外调查,可以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与如何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药用植物资源的崇高使命感。

5、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和掌握药用植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实习日程安排很紧,这就不仅要求同学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合作,以及服从指挥的团队精神。实习结束后,同学们的精神面貌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6、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药用植物科学的热情。同时,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

7、采集药用植物标本,充实药用植物标本室,为教学、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野外实习的效果是双重的,既有知识的,也有精神的。希望同学们做好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准备,以达到我们实习的目的。

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中药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一项技能,是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延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学生对各门中药学课程的加深。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许多实际经验和技能,经过实际的采集解剖观察,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使课堂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学习药用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习性和环境,药用植物的生态和地理,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了解某一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及蕴藏量极其调查方法,还可以学到野外方向的辨别,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的能力和学生、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总之,两周的野外实习,对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方法

1、教师在理论课教学基础上,采集新鲜药用植物进行实地教学,引导学生对接触大自然的兴趣;并利用茶余饭后在住宿地附近指导学生认识药用植物。

2、教会学生观察植物的方法,如学会使用放大镜、解剖针去解剖花,以便深入学习药用植物分类学;学会动态观察药用植物不同物候期的形态,以便准确识别药用植物。

3、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与生境之间的关系。

4、学会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这是识别药用植物和生药的必备素质。

5、鼓励学生自采、自制药用植物标本。

(二)教学形式

2周野外实地教学。

(三)教学要求

1、认识常用药用植物200~280种左右。

2、掌握40个左右重要药用植物科的特征。

3、学会采集、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方法。

4、了解部分常用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分布、蕴藏量等实地调查方法

5、运用分类检索表去鉴定不认识的药用植物。

(四)野外教学实习安排

由带队教师提前1~2天到实习点进行实地考察,选择4~6条比较安全、药用植物分布丰富、便于采集的采药路线。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要提前和当地有关部门、人员协调,安排好学生的食宿,负责学生的安全及学习。

1、时间地点:时间2周(12~13天)。地点:栾川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辉县万仙山森林公园。

2、组织形式:野外识别药用植物,采集、制作标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15~20人,并由一位教师带教。

3、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出发前由教务处、院领导、辅导员、带队专业教师集中讲授野外教学实习要求、学习方法、注意事项、药用植物标本采集方法、学生领取野外实习用具等事宜。

第1天:上午乘车前往实习基地。下午安排住宿、召开实习预备会。

第2~11天:按小组由教师选择4~6条不同路线进行野外教学。认识常用药用植物,熟悉其生长环境,讲解所属科的特征;并采集部分药用植物标本,分组采集压制标本;采集植物花,学会使用检索表;进行野外实习考核。如遇雨天,可采取室内由带队教师组织学生讲授标本的采集、压制、鉴定等专题知识,或举办野外实习趣味知识竞赛。

第12~13天:考试、返校。

(五)实践教学考核

1、目的: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和锻炼的能力。

2、内容:

①采集常用药用植物50种,让学生识别并写出植物名及所属科名(见表19)。

表19 年药用植物野外实习考试用纸

②采集带花药用植物,让学生解剖,查阅检索表,进行鉴定并描述其特征。

③采集、压制药用植物腊叶标本,了解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对各组制作标本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比。

3、评分比例:认识药用植物占60%,解剖花查检索表占20%,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占20%。

(六)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专题报告

在实习中,除了学习辨认药用植物和制作标本外,还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项专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实习结束前召开全体大会,由各小组代表汇报专题研究结果。实习老师和学生代表将为各专题打分,优秀专题小组将会得到表彰。

专题内容主要根据研究内容的意义和小组成员的兴趣进行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题目,最好和带教老师商量后确定。一般包括药用植物科属种、中药资源及生态学方面的专题,带教老师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协调。

研究内容举例:

药用植物科属种方面:实习地点某一科属的药用植物种类,分布量及开发前景。

药用植物生态学方面:不同生境下植物形态的差异;不同海拔某类植物组成等。

最后要求每位同学撰写实习专题报告,实习报告是对实习的总结,实习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1、个人基本情况:姓名,班级,学号,实习组别;

2、实习地点的概况;

3、所识别的植物的主要类别名录;

4、所研究专题的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讨论;

5、实习的体会。

实习报告应及早动手写,实习地点的概况、采集识别动植物的情况、专题研究进展等应及时总结。

三、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野外实习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程药用植物学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校先安排植物教研室的学科带头人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先到几个计划预定地点进行实地考查和植物的预采工作,了解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种类、分布、蕴藏量和环境条件等。为提高和保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 在遵循地形地貌复杂、植物资源丰富、基础资料充实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实习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食宿条件较好、有安全保障的实习地点,以此原则从几个候选基地中选择了两个作为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

(一)栾川县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是在龙峪湾林场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洛阳市第二大森林公园,该公园地处伏牛山主峰,以其丰富的资源、优雅的环境、独秀的山峰闻名于世。距洛阳市150公里,于1994年5月对外开放,同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7年被划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被国家林业部授于河南省唯一一家“全国文明森林公园”的称号,2002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命名为“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景区”。

伏牛山是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人为干扰较小,使本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郁郁葱葱、绵延800里的伏牛山,自古就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千余种名贵道地药材。据考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500多种中药材中,这里就有1300多种。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教学实习基地明显促进了药用植物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二)万仙山国家森林公园

万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距新乡市70公里。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结合部,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由于受山脉走向和海拔高度影响,季风作用较为明显,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境内分4个气候区:西北部中山温凉区,无霜期短,平均气温12℃以下;南村盆地和浅山温和区,年均气温12~14℃;山前丘陵温暖区,年均气温15℃左右;平原温湿区,年均气温14℃左右。年均相对湿度68%,7、8分别为79%和80%

万仙山保留着原始次生林,覆盖着古老的植被,生长着千余种植物,两百多种中草药,十多种食用菌,可称得上植物类王国的天然宝库。境内盛产连翘、黄芩、山楂、山茱萸、杜仲、侧柏子、党参、柴胡、桃核、杏核、大黄、银杏、青檀等多种中药材。

其中山楂产量居全省第一,是全国著名的山楂生产基地。特别是在百泉药材交流大会的推动下,以市场带基地,中药材种植达3万亩,被确定为省柴胡种植示范基地县(市)和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示范园区基地。

因此,选择合适的野外实习基地,是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及要求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植物学知识去认识植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实习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药用植物学野外工作方法。包括怎样调查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或植被现状;怎样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怎样做好野外记录;怎样观察药用植物;怎样制作药用植物标本等。

(二)熟练掌握解剖花、果等器官的方法,描述药用植物的技能,熟练掌握运用检索表及《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河南植物志》等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三)运用上述基本方法,结合所学药用植物学知识,鉴定并识别百余种药用植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科、属的重要识别特征。

(四)试编写实习地区的药用植物名录及检索表,在可能情况下,写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植被特征及药性功效。

(五)实习过程中,学生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任课教师作指导,每个小组应在教师指导下采集一定数量的、合乎质量要求的药用植物标本,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鉴定一定数量的药用植物。完成各科的综合实习报告或小论文。

(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五勤习惯:一是腿勤,多走路,自然环境是变化无穷的,多走路就能多观察到一些药用植物;二是眼勤,多观察、尤其对周围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善于发现问题;三是手勤,多动手、自己去采、摸、去感觉药用植物,从中了解药用植物的某些特性,并要及时记录;四是脑勤,多联系课堂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比较;五是口勤,多请教指导老师,多与其他同学互相切磋。

五、野外实习注意事项(实习动员大会)

野外实习是一项集体活动,又是在野外进行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它时间短,人员分散,组织管理难度大,因此要求参加实习的全体师生必须做到:

(一)学生篇

1、实习纪律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循“一三五二一”的管理准则,即“一条纪律、三项注意、五个要求、二种精神和一个保证”。

⑴“一条纪律”即指一切行动听指挥。

①实习学生必须服从实习队的统一领导,一切行动服从实习老师安排,不得擅自行动,有事外出须向负责老师请假,且必须三人以上同行。

②学生住宿服从老师的安排,宿舍每天安排值日生,保持宿舍整洁、干净,不得在宿舍、水房、厕所堆垃圾和乱泼污水。

③严格作息制度,按时就寝。严禁酗酒,不得聚众赌博,打架斗殴。

④保护自然环境,爱护一草一木,保护野生植物,没有得到指导教师同意,不得滥采标本。

⑤凡实习队的仪器用品和参考资料,不得随便外借,特别是贵重仪器、植物保鲜试剂等,要指定专人负责严加保管。

⑵“三项注意”即注意同学之间的团结,注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注意实习队与当地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要遵守实习地的有关政策、法令和规定,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尽量不干扰当地的经济和生活,讲文明礼貌,注重大学生的风范,不得做有损学校及人格的事情,与周围群众搞好关系,特殊事情要及时向老师报告。

⑶“五个要求”即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多看、多听、多记、多问、多思。细心观察,勤于思考,认真做好实习记录,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⑷“二种精神”即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相互协作、助人为乐,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⑸“一个保证”即保证安全。野外实习、参观时遵从安全第一的原则,提高警惕,注意安全,不冒险,不擅自攀援或到危险的地方去,不随便采食野果,不在河道中游泳、洗澡,有问题及时报告老师。

有违犯纪律者,实习领导小组有权给予纪律处分,并将其遣送回校,实习成绩以零分计算。

2、注意安全,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爬山涉水,毒蛇猛兽等方面的安全。如采摘不熟悉的野生果实或蘑菇食用或饮用不确定的水源、离开现成的山路而随意步入草丛或树林和避免站立崖边或攀爬石头拍照或观景等等。

3、发扬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时还要注意搞好与兄弟院校师生的关系,谦虚谨慎,诚恳待人,时时处处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好的精神面貌。

4、发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勇于承担艰苦工作任务,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要爱护公物,努力学习,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5、认真完成规定的各项实习内容等。

(二)装备篇

1、实习用具

GPS,数码相机,记录本,HB铅笔,放大镜,标本号码牌,棉线团,标本纸,标本夹,粗绳索,小铁锹,枝剪,采集袋,干燥箱,野外实习报告册,笔记本等。

2、药品

风油精、创可贴、蛇药及感冒、止泻药和抗过敏药物等。

3、工具书

《河南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等。

4、个人日常生活用品

登山服1套(较厚的运动服或军训服)、登山鞋1双(运动鞋或其他平底耐磨鞋)、登山包1个、太阳帽或军帽1个、布袜2双(足球袜或其他厚、长、孔眼小的袜子)(防蛇及山蚂蝗用)、水壶1个(或较大的矿泉水瓶)、雨伞1把以及正常洗换衣服、脸盆、饭碗等个人日常生活用品。

(三)野外篇

1、遇到较大的意外伤害

⑴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

⑵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轻易随便搬动伤员。

⑶暂时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⑷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

⑸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病伤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

⑹根据伤情对病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⑺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

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⑻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2、晒伤

皮肤被晒红并出现肿胀、疼痛时,可用冷水毛巾敷在患处,直至痛感消失。如出现水泡,不要去挑破,应请医生处理。

3、中暑

⑴主要症状:头痛、晕眩、烦躁不安、脉搏强而有力,呼吸有杂音,体温可能上升至40°C以上,皮肤干燥泛红。

⑵处理: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或不停扇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降到38°C以下,若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应立即送医院。

4、热昏厥

⑴主要症状:感觉精疲力尽,却烦躁不安,头痛、晕眩或恶心,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脉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体温保持正常或下降。

⑵处理: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5、蜂蛰

⑴预防: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若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⑵处理:被蜂蛰后,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用氨水、牛奶、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

6.毒蛇咬伤

⑴症状: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就会死亡。

⑵处理: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

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cm、深0.5cm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

7、昆虫叮咬

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

8、关节损伤

切不可搓揉、转动受伤的关节,即刻用冷水毛巾或垫上纱布等用冰在所损伤处冷敷15-30

分钟,24小时后方可改用热敷。用绷带包扎固定后休息2-3天。疼痛、肿胀严重者,应去医院检查和处理。

9、外伤出血

若遇外伤出血,可用净水冲洗,用干净纸巾等包住。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10、骨折或脱臼

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11、水泡防治

⑴预防:最好穿着与你的脚‘磨合’惯了的鞋、吸汗的棉或线袜子。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贴一块‘创可贴’。

⑵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将泡内的液体排出。用消毒过的缝衣针在水泡表面刺个洞,挤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用碘酒、酒精等消毒药水涂抹创口及周围,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

12、迷路

确认迷路后,若不能依原路折回,应留在原地等候救援。切勿再往前进,以免消耗体力及增加救援的困难。或往高处走,居高临下较易辨认方向,亦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六、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一)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1、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1)裸子植物:现知裸子植物有700多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约有300余种。主要特征有:①胚珠或种子裸露;②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木质部仅有管胞,韧皮部无伴胞;③具有颈卵器;④传粉时花粉管直接到达胚珠,精卵结合时无需水环境;

⑤种子的胚来源于受精卵,胚乳来源于雌配子体,种皮来源于老一代孢子体。

(2)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类群,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近30多万种,我国约有3万余种,而且新种不断被发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①具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②胚珠包被在子房壁内,种子被果皮包围;③孢子体更为发达,体内组织分化更精细和完善;④配子体简化,成熟雄配子体是3细胞的花粉粒,成熟雌配子体是8核或7细胞的胚囊;⑤具有双受精现象和3倍体胚乳;⑥传粉方式多样化,有虫媒、风媒、水媒等。

2、标本采集和制作

(1)采集工具和药品:标本夹,采集箱,烘箱,枝剪,砍刀,高枝剪,铲子,号牌,吸水草纸,标本绳,雨具,蛇药,急救用药箱,放大镜,铅笔,橡皮擦,卷尺,GPS,针,剪刀,酒精,升汞,工具书等。

(2)采集方法:标本采集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木本植物标本采集时先取有花、果及完整枝条剪下,长度为25~30cm,叶、花、果太密时可适当疏去一部分(疏去时要留叶柄)。同时剥取一小块树皮,以利于鉴定。

②草本植物采集时,一般要连根挖出,这样根、茎、叶、花或果就全了。如果超过

1m以上,把它折成“N”字形收压起来或分成几段(上段带有花果,中段带叶,下段带根),将几段汇成一份标本,但要注意将全草高度记录下来。采3~5份同样的标本,稍加修剪整齐,每份标本采集后,必须挂上号牌。

③有些植物为雌雄异株,必须分开采集标本,而且要注意不要搞错。一些寄生性的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菟丝子等,采集时应注意连寄主一起采集。

④采集一种植物时,必须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注意其主要特点,如花颜色、气味,一经压制后看不出的特征,必须就地对其形态特征加以记录。记录本上的号码必须与标本上号牌的号码一致,以防混淆。这样即便采集的标本有时只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但有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就成了完整的标本了。

⑤原则上同株植物标本编同一号码,不同株的应编另一号码,以免混乱,尤其是木本植物标本必须这样做。

⑥采集时要考虑植物资源,不可乱砍滥伐。

(3)记录方法:野外采集必须具有现场记录,记录内容有专门记录本可按其格式填写。植物地方名、用途、生态环境(山坡、林下或水沟边等)、海拔高度、花果颜色、气味、乳汁等都要当时记录,否则就影响鉴定的正确性。采集记录的同时要按种编号,号码写在标签

牌上,然后用线栓在标本上,号码同记录本号码一致,这样就可按记录本上的号码找到标本,不致错误。另外写野外记录和号牌标签应用铅笔,而不用圆珠笔或钢笔,这样不易褪色。

(4)标本压制

①采回的标本应及时整修压制,以免花、叶变形、变色,无法保持原有形状,而失去保存价值。

②先将一块标本夹放平,按标本夹大小铺放5~6层吸水纸,纸上放标本,对标本进行整修,对过多的枝、叶、花、果要适当摘去一部分,以免重叠而霉变。标本各部分均不可露出标本纸外,每层标本纸上视标本大小而放置标本,需四周高低一致,不可一侧厚一侧薄。每份标本从正面应看到叶背面和腹面两个面上的特征。整理好的每份标本上再盖2~4层麻纸,以此类推,大约压制50~80份标本后,最上面盖5~6层吸水纸,将另一块标本夹盖在上面,用标本绳将标本夹四周捆紧,捆时注意四周用力一致,捆得平展即可。注意压制标本时必须按标本编号顺序放好,切不可乱放。捆绑好的标本夹可放在通风处阴干。

③标本压制的最初4~5d内,必须每天翻压一次,用干麻纸替换湿麻纸,决不可疏忽大意,否则就会使标本霉变、落叶、落花或变色。4~5d后可隔2~3d换一次纸,可捆松点,以免损坏标本,直至完全干燥为止。换纸的过程要注意对植株的再次整形,换下的湿麻纸要及时晾干、晒干或烘干以备使用。

④换纸过程中,如有花、果、叶脱落,可另装入小纸袋内,记上相同采集号,附在标本上。对于肉质植物、块根、块茎、鳞茎、肉质果等不易干燥或各部易脱落的标本,要在压制前用沸水冲烫数分钟,待水晾干后再压制,这样处理利于标本压干又可避免其脱落。

⑤对某些植物过大的根、果不便与标本同时压制的,可挂同一编号的号牌,晾干、晒干,单独妥善保存。

(5)标本消毒和装订:标本压干后,通常要进行消毒,因为标本上往往有虫卵或霉菌孢子。消毒一般用升汞(HgCl2)和酒精(95%)配成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五的升汞酒精溶液,先将溶液放在瓷盘内,将标本浸透静止5min左右,即可用竹筷(不能用铁器)夹起,放在干的吸水草纸中,压干后可以避免生霉及虫害(升汞溶液有剧毒,用时注意防毒)。消毒后上台纸,这样不致把标本弄坏。

①台纸准备好(台纸规格30×40cm或再大些),将消毒过的标本贴在台纸上,贴时按自然状态,即先端向上,基部向下,放置在台纸上适当位置,用涂阿拉伯胶(或桃胶)的布条将标本贴附在台纸上或用线缝上,贴和缝的位置,以固定标本为准。如标本上有脱落的果实和种子,可以用玻璃纸袋装之,贴在台纸左或右上角。

②经过分科、分属、分种鉴定之后,可将鉴定标签贴在右下角,野外记录贴在左上角,这样成为完整的标本。放入标本橱内密封保存,以便研究和教学时使用。对已上台纸的储存标本,消毒亦可设立专门的密封消毒容器或单独消毒房间,但必须远离工作房屋以免中毒。消毒时把装好的标本放在消毒容器内或房间内,用氰化钾或臭气熏杀标本上的所有昆虫和菌类孢子等。这些消毒药器均有剧毒,必须严格防止漏气,在熏杀36~48h之后,利用远距离操作,将消毒容器或消毒房间的门窗全部打开,使毒气充分熏散之后,取出全部消毒标本,存放在植物标本橱内,密封保存。

(6)标本保管和使用

①腊叶标本按科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科后,用牛皮纸夹好,在左下角写出科的系统编号,科名(学名);科内的属、种分别用牛皮纸夹好,写好学名,按字母顺序排列。

②将牛皮纸夹好的标本依科的顺序放入标本柜内,柜门外贴上相应科的顺序。

③采取防潮、防虫措施:可放置干燥剂、樟脑丸等,注意关好柜门。

④标本室应有专人保管,并建立严格的使用制度;标本室应配备观察标本用的桌、椅、解剖镜、放大镜及有关工具等。保持标本室干燥、通风和整洁。

⑤看完后的标本应立即入柜,切忽放置在外。

(7)浸制标本的制作

绿色标本的浸制:

①硫酸铜溶液处理:量水100ml,放入细碎CuSO4 5g,配成5%的处理液,将绿色植物放入,由绿色黄色绿色即可,时间1~14d。将标本漂洗干净放入1%~4%亚硫酸保存液内长期保存。

②醋酸铜溶液处理:用100ml 5% 醋酸溶液,加进细碎醋酸铜6g配成饱和原液,同时,原液一份加水四份,加热至70℃~80℃,将植物放置3~10min,翻动,由黄色转为绿色即可。然后漂洗,尔后放入1%~4% 亚硫酸溶液中保存。

白色标本的浸制:

①如慈姑,可先在3%~5%的亚硫酸溶液内处理一周左右,再放入1%~4%的亚硫酸溶液内保存,也可直接放入1%~4%的亚硫酸溶液内保存。

②白色带绿色部分如菜花、白萝卜,可先在5% CuSO4内处理1~3d,漂洗后转入1%~4%的亚硫酸溶液内保存。

红色标本的浸制:

①福尔马林、硼酸混合溶液处理:用1%的福尔马林和0.8%的硼酸制成混合溶液,将桃、杏等放入,待红色转为褐色时取出,时间一般1~3d左右,处理后转入0.2%~1%亚硫酸和

0.2%硼酸混合溶液内保存。

②硫酸铜溶液处理:瓜类、辣椒等用5%硫酸铜溶液处理,约1~2周,一般红色转为褐色后取出,漂洗后放入1%~2%亚硫酸溶液内保存。

黄色标本的浸制:

①硫酸铜处理:黄色或黄绿色根、叶、果等,可在5%硫酸铜溶液内处理1~5d,经过漂洗,放入2%亚硫酸溶液内保存。

②用2%亚硫酸及0.1%福尔马林混合溶液处理保存,浑浊时要及时更换保存液。

紫色标本的浸制:

①福尔马林和酒精混合液处理:20%福尔马林和2%酒精混合液处理保存。

②用2%~3%福尔马林和3%饱和食盐溶液(饱和食盐溶液浓度为100ml水加盐16g)混合处理2~3个月,然后放入1%~2%福尔马林溶液内保存。

(二)蕨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1、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蕨类植物是具有维管束的孢子植物,具有独立生活的孢子体和配子体。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根为不定根,茎多为根状茎,叶有孢子叶和营养叶之分。孢子叶上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营养叶可进行光合作用。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配子体结构简单,大多是具有背腹之分的绿色叶状体,在腹面可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配子体产生的精子和卵结合时必须有水生环境,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待胚长成孢子体后,配子体死亡。

现代蕨类植物约有12000多种,广布于世界各地。据其生境不同分为水生、附生和土生三种类型。

(1)土生:大部分蕨类植物为土生种,可分为旱生种、阴生种和湿生种。耐旱种类多生于被破坏后的森林、干旱荒山坡上,如常见蕨类植物;阴生种多生于阴湿和林下,如蹄盖蕨科(Athriaceae)、鳞毛蕨属(Dryopteris);湿生种多生长在溪沟旁或沼泽地带,如木贼属(Equisetum)和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2)附生: 多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雨林中的树上和干旱岩石上,如九死还魂草(Selleginella tamaricina var.pulvinata)可生在极干旱的石灰岩上。

(3)水生:水生蕨类植物在水中的位置不同,如槐叶萍(Salvina nutans)和满江红(Azolla imoricata)漂浮在水面上;水韭属(Isoetes)是沉水植物。

蕨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与种子植物基本相同,需注意以下几点:

(1)采集完整的蕨类植物标本。带有地下茎的蕨类植物要将地下茎一块采集;有营养叶和孢子叶之分的蕨类植物,两种叶子要同时采集;没有营养叶和孢子叶之分的蕨类植物,要采集带有孢子囊的叶子。

(2)大型蕨类植物,采集后可剪成数段,编好各段次序号码,并记上同一编号。

(3)压制蕨类植物标本时,注意叶子反正面都应在同一平面上表现出来,以便上台纸后可以同时观察。

(4)标本压制、保存、野外记录和种子植物相同,水生蕨类植物标本也可压制成腊叶标本,上台纸保存

(三)苔藓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1、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苔藓植物是一群形体较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类群。孢子体由孢蒴、孢柄和基足三部分构成,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孢子体产生大量孢子,孢子成熟后散出,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丝状体,称为原丝体,其上可产生配子体。

苔藓植物约有23000种,除海水和沙漠外,其他生态环境都适合苔藓植物生长,但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的苔藓植物种类不尽相同。根据其生境可分为水生、石生、土生和木生。

(1)水生:漂浮在有机质比较丰富的水中,如浮苔属(Ricciocarpus)、钱苔属(Ricciella)等;流水中生长的有曲柄藓属(Campylopus)、塔藓属(Hglocomium)等;中性土壤上多生有羽藓属(Tinalis)等;静水中生长的有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沼生的有泥炭藓属(Sphagnum)。

(2)石生:生长在岩石上的苔藓植物比较多,由于岩石上的酸碱度和湿度不同,所生长的苔藓植物种类也不同,如酸性高山岩石上生有黑藓属(Anerea)和砂藓属(Rhacomitivium);干旱岩石上生有虎尾藓属(Hedaigia)、牛舌藓属(Anomodon)等;潮湿岩石上生有提灯藓属(Mnium)等。

(3)土生:土生的苔藓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土壤性质不同,生长的苔藓植物种类也不同,葫芦藓喜欢生长在腐殖质比较丰富、含氮比较高的土壤上;酸性土壤上生长有曲尾藓属(Dicranum)等;碱性土壤上有山羽藓属(Abietnella)等。

(4)木生:在林内附生树上及倒木上的苔藓植物有光萼苔属(Porella)、羽藓科(Plagichilaceae)等。

(1)采集用具:短刀,放大镜,小纸袋,铅笔,记录本,背包。

(2)标本采集与保存

采集苔藓植物标本要注意采取有孢子体的标本,其次要将生长的基物一起采取。将采集的苔藓植物标本放入纸袋内,置于通风处风干即可。水生标本或带有附生植物枝叶的标本,可用标本夹压制,压干后再装入纸袋。在纸袋上用铅笔记上标本编号、采集时间、地点、海拔高度、生境等。回到宿营地后,按编号顺序在采集记录本上详细记载有关特征。

(四)地衣标本采集制作

1、地衣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地衣是藻类植物和真菌的共生体,其中真菌多为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个别的是藻状菌;藻类植物为蓝藻和绿藻。

地衣根据其生长型可分为:

(1)壳状地衣:植物体紧贴基物,很难采下;

(2)叶状地衣:植物体有背腹性,以假根或脐固着于基物上,易采下;

(3)枝状地衣:植物体直立,呈枝状或柱状,多数具分枝。

地衣分布十分广泛,从南北两极至赤道,高山、森林至沙漠,潮湿土壤表面至干燥岩石和树皮上,以及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地方都有它们的存在,但水中极少。在城市工业区很少有地衣生长,因为它们对大气污染十分敏感,地衣可作为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

2、标本采集制作

(1)标本采集

①采集用具:采集刀,枝剪,锤子,钻子,放大镜,钢卷尺,铅笔,采集记录手册,号牌,包装纸,小纸袋,采集袋或背包。

②标本采集:采集地衣标本不受季节限制,除不产生子囊果者外,一年四季均可在子囊果内找到子囊孢子。

壳状地衣:采集时必须连基质一起采下。如土生壳状地衣可用刀挖取;树枝上的壳状地衣可用剪枝剪连同树枝一起剪取;树干上的地衣可用刀连同树皮一起切割下来,石生的壳状地衣须用锤敲打下一片石块即可。

叶状和枝状地衣:采集时要注意地衣体的完整性,有子囊果的要采带子囊果。采集时不能用手抓取,要用刀轻轻从基质上剥下来,否则容易碰碎地衣体。如果不能采集到完整的地

衣体时,须在采集前用卷尺量地衣体直径,并记录下来,采集的标本可直接放入牛皮纸制的小纸袋中。

③采集记录:采集标本应随采随记,可按表6—9填写,重点记载地衣体的颜色、生态环境、基质、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标本编号。

(2)标本制作与保存

地衣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比较容易,一般分风干和浸制两类。采集回来后,将标本放在通风处风干,标本干后直接装纸袋内。大型标本可压制成腊叶标本。

浸制:用FAA固定液固定,再加0.2%硫酸铜与5%甘油,可长期保存。

石蜡制片:制片用的标本,最好用FPA固定剂固定,配方如下:

50%~70%酒精 90ml

丙酸 5ml

甲醛 5ml

(五)真菌标本采集制作

1、真菌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真菌是典型的异养植物,细胞内无质体。真菌营养体有单细胞和管形细胞两种,其中管形细胞称为菌丝。菌丝有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之分,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称为菌丝体。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部分低等真菌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菌丝细胞内含有原生质、细胞核、液泡等。真菌能够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真菌约有10万余种,分属于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山林、草原、田野、沙漠、庭院、江河、湖泊等地都可见到真菌踪迹。根据真菌生境和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

(1)水生真菌:在水中腐生于动植物尸体上,有的寄生于动植物上,危害水中动物,如水蕾属(Saprolegnia)。

(2)地生真菌:这类真菌的种类较多,生活环境不同,庭院、公园、草原等地都可生长。

(3)木生真菌:有的寄生于活立木上,危害林中树木,形成森林病害;有的腐生于枯立木、倒木或伐木桩上,有利于清除林中垃圾,成为“林中清道夫”。

(4)病害真菌:这类真菌寄生于人、动物及各种农作物体上,使人、动物及农作物患病。

(5)共生真菌: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密环菌和天麻共生;接合菌、伞菌、担子菌与高等植物形成菌根。

2、真菌标本的采集制作

(1)采集用具

标本筒,纸袋或塑料袋若干个,液浸标本筒1~2个,镐,手锯,短刀,刀片,白纸,纱布,号牌,线或细绳,钢卷尺,温湿计,pH试纸,GPS等。

(2)采集方法

空气、土壤或动植物体上的真菌多属于霉菌,采集这类真菌常用分离或纯培养方法得到。而伞菌、多孔菌、盘菌、锈菌、黑粉菌、银耳等各种真菌的采集方法如下:

①地生真菌采集:采集时用手轻轻捏住菌柄基部,缓慢将菌体旋转一周,然后拔出,尽量带出地下部分,抖掉泥土。采集时注意保持菌体的完整性,不要损伤各部,以免给鉴定带来困难。有些菌类的菌柄在土中埋的很深,需用刀或掘根器挖出来。有些伞菌柄的基部,盘菌和腹菌基部,有菌索伸入土中,注意一起采取。

②木生真菌采集:可用短刨根器和手锯采取,尽可能将基物一小部分和标本一起采下。枯枝上的标本可用剪枝剪采取。

为使标本不受损伤,采集时须做临时处理,采集肉质、蜡质、胶质标本,可放入漏斗形纸袋中(用光滑白纸,按标本大小,现用现做),菌柄向下,放入号牌,包好后放入纸盒中。如脆弱或珍贵的标本,可直接放入盒中,四周用洁净的植物填充,以免磨伤标本。如采到寄生菌时,须将寄主一起采取,一起放入盒中。小型菌类,如虫草等,直接放入指管内。木质、木栓质、革质标本,可直接分种装入塑料袋内,每种标本袋内要装入号牌。

(3)标本制作

野外采集的标本要当天整理,先把标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肉质、脆弱、含水多、速腐性、易变色、盖面粘或小型标本;第二类是肉厚、致密、坚实、含水少、慢腐性标本;第三类是一年生多孔菌科的革质、半革质、纤维质不易腐性标本;第四类是木质、木栓质的多孔菌标本。标本分好类后,根据标本质地决定其处理、制作和保存方法。真菌标本的制作分为外形和剖面、孢子印制取、干标本和浸制标本四类。

①外形和剖面标本制作:该方法适用于肉质标本,具体制法如下:

首先取一张稍厚白纸,在纸上涂一层15%的动物胶液,使其干燥。然后将标本纵切为两半,将其中一半菌伞和菌柄内的菌肉挖掉,另一半沿纵轴切成薄片,该薄片应完整的表示出真菌的各部。再将薄片放在涂有动物胶的纸上,上面覆盖纱布,然后压制。使切成薄片的标

本粘贴在纸上,干燥后不卷缩。当薄片完全干后,再贴在台纸上。如果是寄生菌,将寄主的部分植物体,经过压制,干后贴在台纸上。

②孢子印制作法:能做孢子印的菌类,大多属于担子菌。当担子果成熟菌伞张开时,担孢子从菌褶上散落下来,用特备的纸接取,称粘在纸上的孢子为孢子印。由于孢子形态、颜色、菌盖大小、菌褶密度不同,孢子印也不同。所以,孢子印是标本鉴定的依据之一。

制取孢子印时,先用铁丝制成比菌盖稍大的圆圈,铁丝一端弯向圆圈中央,其末端在中央向上弯曲成短柱状;其次备制接取孢子印纸,即将稍厚的白纸涂上15%的动物胶或蛋清,待干后即可使用。

整理标本时,选出制取孢子印的标本。注意选择菌伞已开、但不过熟、菌体完整的标本为好。用刀片将菌柄齐菌盖处切掉,然后将铁丝伸向中央的短柱,插在菌盖中央,菌褶向下。取备好的孢子纸印,放在干净无风处铺平,再将被支起的菌盖连铁丝一起放在涂有动物胶的白纸上。最好罩以玻璃罩,无玻璃罩时,可用纸套在铁丝装置外,以免落入灰尘或吹散孢子。4~24h后,成熟的孢子即可粘贴在白纸上。

③干制标本:木质、木栓质、革质、半肉质及其它含水较少、不易腐烂的菌类均可制成干标本。即将标本放在通风处风干或放在日光下晒干。标本干后放入纸盒内,加上樟脑粉,以防潮和防除害虫。标本盒上要贴标签,以便查找。寄生或病害标本,可用腊叶标本的压制方法制作。

④浸制标本:浸制标本的优点是能保持标本原形,节省时间,便于鉴定。缺点是容易褪色。野外采集大量标本,临时处理,一般用5%甲醛液浸泡即可。长期保存需要换防腐剂。常用的防腐剂有:

凡色淡的标本,如白色、灰色、淡黄色、淡褐色标本等,可用下列配方:

配方1:50%甲醛液 30ml

80%酒精 70ml

配方2:甲醛10ml

硫酸锌 2.5g

水 2000ml

凡颜色深的标本,为保持原色,可放入下述溶液中浸泡:

A液: 2%~10%硫酸铜水溶液

B液:无水硫酸钠21g,浓硫酸1ml,先溶于10ml水中,再加1000ml水。

先将标本放入A液中浸泡24h,取出再用清水浸洗24h后,转入B液中,密封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