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地层

地层地层
地层地层

早白垩早

早白垩早

晚侏罗

晚侏罗

中侏罗

中下侏罗自流井组

晚三叠中、晚须家河组分布于川西北一带。命名地点在四川广元须家河煤矿。

晚三叠小塘子组

中三叠中、晚雷口坡组分布于川南、黔北。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四川威远县雷口坡。中三叠早嘉陵江组分布于川、鄂、滇等地。最初命名在中国四川广元县嘉陵江岸。

早三叠大冶组分布于鄂、赣、川东、湘中、粤及黔中等地。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湖北大冶县大冶铁矿附近

晚二叠晚大隆组分布于广西、贵州、江苏、安徽、四川及陕西汉中等地区。为张文佑、陈家天,1938年命名于广西迁江合山大隆煤田矿场附近

晚二叠早龙潭组原称“龙潭煤系”,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江苏江宁县龙潭镇一带。本组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含煤地层。

中二叠茅口组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贵州省六枝特区郎岱镇附近的茅口河两岸出露的地层,故名。分布于华南、西南一带

中二叠早栖霞组分布于华南、西南地区。命名地点在南京东郊约20千米的栖霞山

早二叠梁山组南郑县梁山中梁寺剖面,分布:陕、川、滇、黔、湘、鄂、赣、浙、粤

晚石炭马平组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广西柳州市(原称马平县)的百子溢及楼梯山;分布于广西、贵州及云南一带

中石炭黄龙组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江苏镇江石马庙。因本组石灰岩构成了龙潭镇以西的黄龙山主体,故名。分布于宁镇山脉及南方各省

早石炭晚摆佐组最初命名地点在贵州贵定县摆佐村,故名。分布于贵州境内。

早石炭晚大塘组因在中国贵州平塘县大塘地层发育完好,故名。分布于华南、西北及东北北部等地

早石炭大塘期中石磴子组分布于湘中、湘南及粤北。命名地点在湖南湘乡以东约37千米石磴子村

早石炭陡岭坳组谭正修,董振常等,1987年命名于湖南省桂阳一带

早石炭天鹅坪组湖南桂阳县天鹅坪(欧阳海乡)大塘背剖面,分布:湘中南至粤北、桂北

早石炭马栏边组

早石炭早孟公坳组最初命名在中国湖南邵东县孟公坳。故名。分布于湘中、湘南及粤北。

早石炭早金陵组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南京附近的观山。南京古称金陵,故名。分布于长江下游宁镇山脉、安徽和县、巢县、马鞍山等地

晚泥盆五通组分布于长江下游苏南、浙北、皖南一带。命名地点在浙江长兴西北煤山北端的五通山。

中泥盆晚东岗岭组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广西象州县东岗岭。分布于粤北、广西境内地层

中泥盆早北流组最初命名地点在广西北流县城北一带,故名。分布于广西中南部早泥盆郁江期郁江组分布于广西境内。命名地点在广西南宁市至横县六景圩的六景车站

早中泥盆茅山组最初命名地在中国江苏句容至金坛间的茅山。分布于宁镇山脉一带。

早泥盆中那高岭组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广西横县六景圩北,分布于广西境内

早泥盆早莲花山组最初命名地在中国广西贵县莲花山,故名。分布于广西境内。

晚志留回星哨组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四川秀山县回星哨附近

中志留

早志留晚秀山组分布于贵州东北、湖南西北、四川东南、湖北西南等地。命名地点在四川秀山回星哨西北约4千米附近的公路旁。

早志留晚溶溪组分布于贵州东北、四川东南、湖北西南、湖南西北等地。命名地点在四川秀山溶溪东南约6千米的溶溪—秀山公路旁

早志留紫阳期末宁强组在川北广元中子到傅家湾山坡上发育最好

早志留紫阳期早韩家店组曾称韩家店页岩,主要分布于黔北、川南地区

早志留晚

早志留晚

早志留中小河坝组南川县南金佛山南麓小河坝剖面,分布:四川东南部及湖南北部早志留新滩组

早志留早龙马溪组最初命名地点在湖北秭归县新滩龙马溪,故名。分布于华中和西南区的川、鄂、贵、湘等省

早志留最底观音桥组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綦江观音桥,故名。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川、鄂、黔等省。

晚奥陶钱塘江中晚新岭组分布于浙西、皖南一带

晚奥陶钱塘江中三衢山组命名剖面位于浙西常山西南的灰埠—宋畈。

晚奥陶早黄泥岗组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浙江江山县黄泥岗,故名。分布于浙西一带。

晚奥陶艾家山中期砚瓦山组分布于浙西、皖南一带。命名地点在浙江西南的江山市与常山县交界的

砚瓦山。

中奥陶中胡乐组最初命名地点在安徽宁国县的胡乐司,故名。分布于浙西、皖南一带

中奥陶早马家沟组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河北开平盆地马家沟,故名。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分布于尚义——平泉以南的山区

早奥陶

早奥陶晚宁国组原称“宁国页岩”。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安徽宁国县胡乐司附近。分布于浙西、皖南、赣东北一带。

早奥陶早印渚埠组时代属早奥陶世新厂期至道保湾期早期。分布于皖南、浙西一带。命名地点在浙江于潜与分水间的印渚埠

晚寒武中长山组分布于中国的华北、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

露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原称“长山层”。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唐山赵各庄北长山沟

晚寒武早崮山组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

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原称“崮山页岩”。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山

中寒武晚张夏组曾称张夏石灰岩,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命名地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

中寒武中徐庄组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命名地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南馒头山北麓的徐庄。

中寒武

中寒武早

早寒武晚毛庄组分布于中国华北及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长清县毛庄

早寒武早寒武早寒武

剑阁组

天马山组、汉阳铺组

剑门关组

蓬莱镇组、莲花口组

遂宁组

沙溪庙组

为一套紫红色泥(页)岩夹薄层石英细砂

岩,生物碎屑灰岩或泥灰岩为主的地层,

常具韵律结构。自下而上分为五段。綦江

段:下部薄煤层,有时夹菱铁矿;上部主

要是赤铁矿、菱铁矿。珍珠冲段。东岳庙

新田沟组、千佛崖组段:上部含丰富的双壳类等;其他地区含

爬行类等。马鞍山段:脊椎动物化石有

等;此外还有双壳类、叶肢介等。大安寨

段:含双壳类,鱼类。整合覆于须家河组

之上;平行不整合伏于新田沟组或平行不

整合于沙溪庙组(“关口砂岩”)之下。

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以灰色石英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厚层砂岩、薄层砂岩及

粉砂岩为主,夹泥岩、煤层、及透镜状菱

铁矿层,共厚约600米。上部含植物化石

等,均系晚三叠世诺利期至瑞替期植物群

的重要分子;下部含诺利期双壳类化石等

。与下伏上三叠统小塘子组呈假整合接触

主要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粉砂岩、细

砂岩互层,下部夹石英砂岩及煤。含陆相

双壳类及叶肢介等化石。底部与下伏雷口

坡组或跨洪洞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

须家河组亦为平行不整合。厚150-1050米

岩性为浅灰、深灰色泥质白云岩及石灰

岩,夹页岩及石膏、岩盐,厚约700米。

下部含真形蛤,上部含菊石。本组与下伏

嘉陵江组呈整合接触(嘉陵江的下部可能

属下三迭统多顶部)。

主要为灰色、灰黄色、灰绿色薄层灰岩、

白云岩、石膏、岩盐,有时夹钙质页岩,

底部有砾状灰岩。其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

西部的康滇古陆。碳酸盐岩沉积中富含有

孔虫,总体厚400—800米。与下伏下三叠

统呈整合接触。嘉陵江组的下部,可能属

三叠系下统的顶部。

岩性为薄层灰岩夹页岩,分为下、中、上

三部分:下部,黄、灰黄、黄绿色页岩及

钙质页岩夹薄层泥灰岩,厚约300—500

米,富含菊石及瓣鳃类,如蛇菊石、米克

菊石、克氏蛤等;中部,浅灰、青灰色薄

层灰岩夹页岩;上部、青灰、灰白色厚层

灰岩,间夹砾状白云质灰岩。本组与下伏

二迭系呈假整合接触或不连续沉积。全组

厚600—650米。

按岩性可分为下、上两部:下部,黑色砂质页岩夹灰白色、灰绿色页岩及砂岩,厚20米;上部,灰色、灰黄色、灰绿色硅质页岩及砂岩,厚15米。本组富含菊石群,如假提罗菊石、肋瘤菊石等,另有腕足类欧姆贝、植物化石鳞杉等。假提罗菊——肋瘤菊石带和长兴组的古纺锤带一样,都是世界上古生界最高的化石带。本组与下伏龙潭组(或其相当层位)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三迭系呈整合接触。关于大隆组与长兴组的关系,有人认为是上下关系,有人认为是同时异相。

本组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含煤地层。龙潭组按岩性可分为下、中、上三部:下部,黄及灰黄色粉砂岩和长石砂岩;中部,灰黄色砂岩夹煤层,含烟叶大羽羊齿、多叶瓣轮叶;上部,灰黑色页岩及砂质灰岩,含安德生菊石、假腹菊石及喇叭等。全组厚44~120余米,与下伏早二叠世孤峰组为假整合接触。江西的乐平煤系、浙江的礼贤煤系、安徽的宣泾煤系、湖南的斗岭煤系、云南的宣威煤系均含大羽羊齿植物群,都与龙潭组相当。

在扬子地台,与苏南、皖南、粤、湘的龙潭组在时代上相当的地层有三峡的吴家坪组,滇东、川西的峨嵋山玄武岩,闽西南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块状纯灰岩为主,厚40—450米。按岩性及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①眼球状构造页岩及泥质灰岩,富含隐石燕;②浅灰至灰色块状灰岩,含厚壁珊瑚、拟犬齿珊瑚、矢部、朱森、苏门答腊,③浅灰色块状质纯灰岩,含新希瓦格、矢部、朱森;④浅灰至灰色灰岩与燧石层互层,含朱森、矢部、新希瓦格。上述分层仅见于四川境内。本组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与茅口组相当的中国华北及东北南部下石盒子组地层全为陆相沉积。三峡的茅口组与苏南的孤峰组相当,广西、滇东、川西的茅口组,则与为浅海相硅质碳酸盐岩沉积,以暗蓝灰色层状灰岩为主,含不规则的燧石结核,厚110~250米。在南京地区自下而上大致分为四层:①臭灰岩层,为黑色沥青质泥质灰岩,无燧石结核;②下硅质层,为黑色不纯灰岩及硅质页岩,含燧石结核,含珊瑚,厚2~18米;③为黑或深灰色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上下部厚100米;④上硅质层,为黑色硅质页岩及不纯灰岩,含燧石结核,含珊瑚等,厚约20米。

在宁镇山脉及桂西宜山等地,本组与下伏船山组呈假整合接触。

在皖南贵池、巢县、和县等地,栖霞组底部有一含煤组。

在贵州郎岱茅口河以东,拉当附近的栖霞组上部页岩中含菊石,说明栖霞组下部可与俄罗斯的萨克马尔组(狭义)对比。本以黑色含铁质页岩为主,夹劣质煤及粘土、砂岩等。下与新滩组或罗惹坪组为平行不整合,上与阳新组为整合接触。

岩性为灰白色、灰色中厚层及厚层块状石灰岩,局部夹燧石结核或白云岩,含蜓类,腕足类,有孔虫,牙形石,双壳类,珊瑚,介形类及苔藓虫等化石,下部以麦粒为代表,中上部以假希瓦格为代表。厚100—400米,与下伏威宁组或黄龙组一般呈整合接触,马平组顶部与上伏梁山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代表一次重要的海平面下降,可能是冈瓦纳冰盖的极盛期相当。本组大致与苏、皖、湘、桂、浙、赣的船山岩性稳定,分下、上两部:下部,灰白色、浅红灰色厚层白云岩含燧石结核;上部灰白色、微红色厚层质纯灰岩,富含蜒类化石原小纺锤蜓、小纺锤蜓及珊瑚、腕足类化石黄龙多壁管珊瑚、莫斯科分喙贝等。厚约30—180米。本组与下石炭统在桂、黔、滇东呈整合接触,在苏南、垸南呈假整合接触,在桂中呈角度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本组大致与四川、贵州的威宁群按岩性及化石可分为下部及中上部两部分:①下部,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及白云岩,夹少量页岩及泥岩,产轮状轴管珊瑚、高贵古剑珊瑚、舟形贝、细线贝、爱德堡大长身贝及始塔夫。②中上部,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岩、灰岩,时夹燧石结核或条带,产高贵古剑珊瑚、康宁珊瑚、腕足类角状细线贝、舟形贝、爱德堡大长身贝、始史塔夫、米勒、假内卷等。全组厚4—580余米,与下伏大塘组及上覆中石炭统均呈连续沉积。也有人认为本组应属中石炭统。

属于滨海、浅海相沉积。按岩性及所含化石不同,可分为下、上两段:下段(早石炭世大塘期,即旧司段),以页岩为主,夹石英砂岩及泥灰岩,偶夹煤层。含沫柱珊瑚、广西珊瑚及大长身贝,厚100—200米。上段(上司段),以灰岩为主,夹白云岩及燧石,含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及大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黑色厚层灰岩为主,夹页岩,含珊瑚及腕足类等,厚约160米。与下伏陡岭坳组呈整合或假整合以灰黑色厚、中层生物屑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夹泥灰岩和页岩。含腕足类和珊瑚。为正常滨浅海相沉积。与下伏天鹅坪组和上覆石磴子组均为整合接触。厚100米指马栏边组之上、石磴子组之下的一套富含海百合茎、腕足类等化石的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灰岩、泥质灰岩的地层

以厚,巨厚层灰岩为主,夹少量页岩或泥灰岩。富含珊瑚;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 属滨浅海相碳酸盐岩。下与孟公坳组,上与天鹅坪组均呈整合接触。厚100-为浅海相沉积,自下而上分为三个段:①邵东段,含有泥盆纪和早石炭世的动物群,属过渡混合类型,如腕足类中庸帐幕石燕、王氏湖南石燕、金陵穹房贝、饰线戟贝及犬齿珊瑚等;②孟公坳段,含有泡沫内沟珊瑚;③刘家塘段,含假乌拉珊瑚。全组厚180—250米,与下伏泥盆系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本组大致可与金陵组的下部对比,与贵州岩关组的革老河段相当

岩性为暗灰色结晶灰岩,底部泥质较多。

含南京假乌拉珊瑚及腕足类擂彭台始唱

贝;厚约5—10米。与下伏上泥盆统五通

组,可能呈假整合接触

为陆相碎屑沉积,以灰白或淡黄色厚层石

英岩与粗粒石英砂岩为主,中夹薄层石英

砂岩及灰、紫、绿等色粘土页岩,顶部含

赤铁矿、褐铁矿和锰矿瘤状体或呈薄层

状,含鱼类化石及植物化石等。与下伏中

下泥盆统茅山组和上覆下石炭统金陵组均

自下而上可分为①下部(六卓段):顶部

为泥灰岩、泥岩,中部多层石灰岩,底部

为泥岩,全厚约195米,含波哈丁贝,与

下伏北流组呈整合接触;②上部(福隆

段):为泥灰岩夹有泥岩,顶部多为厚层

灰岩,底部常有一层钙质砂岩,含内板珊

按岩性,自下而上分为三段:黄麖山段:

深灰色厚层白云岩,厚约330米,含通孔

珊瑚;贵塘段:泥质灰岩、含燧石灰岩,

厚约370米,含箕底贝及珊瑚;鸭壤段:

薄层、中层灰岩及泥灰岩,底部为9米厚

的砂岩,全段厚107米,含冯氏巅石燕、

泪瘤右准石燕及乌塔拉图珊瑚。本组与上

覆东岗岭组为整合接触,与下伏郁江组接

为浅海相泥沙质沉积,自下而上分三段:

①石洲段,为灰绿色钙质泥岩与泥灰岩互

层,常横向变化为厚层灰岩透镜体,含珊

瑚、腕足类等,厚60~75米;②大联村

段,为深灰色至黑灰色中至厚层灰岩夹泥

灰岩,含珊瑚化石、腕足类等,厚9~20

米;③六景段,为灰绿色薄层砂质页岩夹

泥灰岩,顶部泥岩富含铁质,含珊瑚等,

厚30~60米。整合位于那高岭组之上、莫

岩性为暗紫色厚层砂岩,底部具灰白色砂

岩,无化石。厚100—200米

岩性为灰绿色泥岩,下部夹灰岩,顶部砂

质较多。产腕足类那高岭东方石燕、广西

无隔板槽贝及珊瑚、竹节石等,全厚140

—150米。与下伏莲花山组呈整合接触。

本组时代大致可与黔南的丹林组、滇东的

翠峰山群、四川的平驿铺组等的上部相对

岩性为紫红色砂岩、页岩为主,上部夹少

量紫红色泥岩,含鱼化石胴甲类计氏云南

鱼、高氏亚洲棘鱼。厚约500余米。与下

伏前泥盆纪地层(龙山群)呈不整合接触

。本组时代,大致可与黔南的丹林组、滇

东的翠峰山群、四川的平驿铺组等各组、

紫红、黄绿色泥质粉砂岩,产大甲类翼肢

鲎及腹足类等化石,厚118米,与下伏秀

山组呈整合接触。本组可能与扬子区的关

底组、妙高组相当,也与苏皖的茅山组和

吉林的二道沟群、赣西北的西坑组相对比

西坑组

夏家桥组、瀼溪组

为浅海相泥砂质、灰质沉积,以黄绿、灰绿色页岩为主,夹砂岩、瘤状泥灰岩。在上部的瘤状泥灰岩、钙质页岩中含笔石;角石;三叶虫;核螺贝、海百合等化石。厚617米。与下伏溶溪组呈整合接触坟头组、梨树窝组、殿背组、清水组、新开岭组、高家边组、二台群、下亚群

为浅海相泥沙质沉积,以紫红、灰绿等杂色页岩、泥岩夹粉砂岩为主,含海百合;笔石;腕足类等化石,厚267米,与下伏小河坝组呈整合接触。本组曾称白沙组

以紫红色、蓝灰色泥质灰岩、蓝灰色页岩

夹薄层瘤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礁

灰岩为特征,厚148米。与下伏王家湾组

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二叠系梁山组(深灰

色灰岩)呈假整合接触。下部杨坡湾段主

要为绿灰、黄灰色页岩、粉砂质页岩、泥

岩夹薄层瘤状灰岩、生物灰岩或灰岩透镜

主要为灰绿、黄灰、蓝灰色泥岩、粉砂质

泥岩。下部为黄绿色、蓝灰色泥岩,厚约

80米,化石稀少;中上部为灰绿、蓝灰、

黄绿色泥岩、粉砂岩,厚237米。与下伏

石牛栏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二叠系梁山

组呈假整合接触。含化石层位不多,有腕

马脚冲组、陈夏村组

雷家屯组

岩性以灰、黄灰色细、粉砂岩为主,夹黄

灰、黄绿色页岩。含腕足类、笔石等化石。与下伏新滩组及上覆韩家店组或马脚冲组均呈整合接触罗惹坪组、石牛栏组、香树园组

松坎组

下部为灰-灰绿色含粉砂质泥(页)岩,间夹灰黑色碳泥质泥(页)岩;中、上部

为灰黄色、灰绿色、黄绿色薄-纹层状泥质粉砂岩与含粉砂质泥-页岩互层。含笔石化石(较下覆的龙马溪明显偏少)。下与龙马溪组、上与小河坝组、罗惹坪组、石牛栏组(这三者为近同时沉积)为整合崔家沟组、王家湾组、大巴山页岩

该组下部为黑色笔石页岩,上部为蓝灰色

、黄绿色泥质或粉砂质页岩,含少量笔石

(如雕刻雕笔石带、赛氏单笔石带的笔石

群),厚488米,与下伏观音桥组呈整合

接触。本组厚400—1300米。

为浅海相介壳相灰岩、泥灰岩,含赫南特

贝动物群。最厚仅数米。与下伏奥陶系呈

连续沉积。因为贵州桐梓红花园,小达尔

曼虫层下部与奥陶纪笔石共生,上部与志

留纪笔石共生,应为过渡层。因而其时代

为灰黄、灰绿色页岩、砂质页岩、粉砂岩

和细粒砂岩。与下伏黄泥岗组及上覆下志

留统霞乡组均呈整合接触。厚344米。自

下而上包括三个笔石带。本组顶部的砂岩

五峰组、汤头组、

为一套碳酸盐沉积。最大厚度可达1534米

。顶部为棕黄色钙质砂岩夹灰岩;上部为

灰黑色薄层灰岩,含丰富的珊瑚;中部为

灰白色厚层灰岩,产珊瑚等;下部为灰黑

色灰岩,化石稀少。整合于黄泥岗组之上

临湘组、涧草沟组为紫红色钙质页岩、泥板岩、瘤状灰岩,

含南京南京三瘤虫带及介形虫。厚约40余米。与下伏砚瓦山组呈整合接触。本组大致与赣南的石口组相当南石冲组、石口组、汤山组

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浅灰绿色及紫黄

色瘤状灰岩为主,下部含牙形石,另外普

遍含鹦鹉螺、三叶虫及介形虫等。厚54米

。与下伏胡乐组呈整合接触。本组与华中

宝塔组自下而上分三个化石带:①双头笔石带;

②辛氏舌笔石带;③楔形叉笔石—宽形栅笔石带。岩性为硅质页岩、硅质层、炭质页岩局部夹铁锰矿及煤,厚100米。与下伏宁国组呈整合接触统平凉组、十字铺组、庙坡组、潮江组、磨刀溪组

本组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组:①北庵庄组(山东省新泰市的北庵庄):豹皮灰岩和薄层灰岩,含多泡角石、鄂尔多斯角石、五顶角石,厚约150米;②马家沟组(经过厘定后的),块状灰岩,自上而下含四个化石带:东方古等称三叶虫带;假隔壁灰角石带;盘珠角石—烟台脊旋螺带;少环豆房沟角石带。厚约150米。③阁庄白云岩(山东省新泰市的阁庄),无化石,厚65米;④八陡组(山东省淄博市八陡附近山坡),棕灰色厚层灰岩夹豹皮灰岩,含鹦鹉螺棱角石属、鞘角石属、八陡角石属等。厚90米,与下伏亮甲山组呈整合接触。在河北,本组从中厚至厚层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常以角砾状灰岩、薄层钙泥质白云岩、钙质页岩与下伏亮甲山组分界(平行不整合或整合)。厚100—350米,富含化石,其中以头足类最盛,此外,牙形石也很丰富珠角石灰岩、峰峰组、磁县组、军山组;河南又称为同义村组;山东称为济南石灰岩(群)、阁庄组(段)、八陡组(段)、北厣庄组、东黄山组、纸房组、土峪组、五阳山组、石炭石灰岩等;苏、皖曾称为肖县组(段)、青龙山组(段)、老虎山组(段)、寨山组(段)、大泉组(段)、晁所组(段)、白土组、小家峪组;辽宁曾称豆房统、四眼统、五顶统、缸窑统;内蒙古称三道坎层(组)、卓子山石灰岩(组);宁夏曾称天景山组、麻川组、水泉岭组、下岭南沟组、前中梁子组、中梁子组、大南池组;甘肃曾称为三道沟组等。上述有的已停用,有的在省内作为段级地层单位仍在应用。

湄潭组、紫台组

自下而上分为四个笔石带:①微波对笔石

带;②燕形对笔石带;③紧密围笔石带;

④精美翼笔石带。岩性下部为灰绿色页岩,上部为黑色硅质页岩及硅质层,局部夹铁锰矿层。厚140—300米。与下伏印渚埠组呈整合接触。本组大致与赣南的七溪岭组及桂湘一带的桥亭子组相当七溪岭组、桥亭子组、红花园组、亮甲山组上部、大湾组、牯牛潭组、龙溪组、烟溪组

为浅海相泥质沉积,以黄绿色页岩为主,间夹紫色及绿色页岩,底部有薄层瘤状灰岩数层,自下而上包含三个化石带,厚150米。与下伏上寒武统西阳山组呈整合黄斑脊山组、爵山沟组、桐梓组、南津关组、半河系(组)

以紫色竹叶状灰岩为主,其次为泥质灰岩

及页岩。底部常以紫红色含铁竹叶状灰岩

或含海绿石的生物介壳灰岩与下伏崮山组

呈整合接触,厚10—40米,自下而上,富

含三个三叶虫化石带(庄氏虫、长山虫、

蒿里山虫)。

西阳山组、三游洞组

泥质条带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夹竹叶状

灰岩、鲕状灰岩及页岩,顶底部常以竹叶

状灰岩与上覆长山组和下伏张夏组呈整合

接触。全组厚25—60米,富含三叶虫如蝴

蝶虫、蝙蝠虫等。

华严寺组、白水溪组

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灰色厚层鲕状灰岩为主,含三叶虫,厚170米。与下伏徐庄组呈整合接触。杨柳岗组、探溪组、污泥塘组

为浅海相泥质、碳酸盐沉积,以紫、灰、绿等色页岩与鲕状灰岩互层为主,自下而上含三叶虫等,厚50~100米。与下伏毛庄组呈整合接触。

娄山关组、耿家店组、耗子沱组、雾渡河组、新坪组、二道水组、洗象池组(群)、三游洞组、耗子沱群、铜仁白云岩、追屯组

高台组、石冷水组、陡坡寺组、平井组或比条组、覃家庙组、甲劳组

暗紫色,紫色云母页岩为主夹灰岩、泥质灰岩,顶部夹鲕状石灰岩,常以一层含藻灰岩为标志与徐庄组分界,富含三叶虫—山东盾壳虫,以褶颊科最盛,可建立山东盾壳虫带。荷塘组、牛蹄塘组、鸡公颈组、水井沱组、东坑组、木昌组、杨家坪组、小烟溪组、羊楼洞组、石岩头段、龙王庙组、馒头组、凯里组

清虚洞组、 都匀组、无河板组、石龙洞金顶山组

明心寺组、石牌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