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说》的“师道观”——兼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2008年第3期

一、《师说》对“师道”的论述

《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首篇专门论述教师的名作,韩愈对教师的论述是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展开的。

对师与道关系的论述。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必须由教师来进行和完成,卫道必须构建教师的崇高地位和形成尊师的社会风气。“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必要条件是得有“道”可传,如果无“道”可传,则无师可做,也就没有教师的存在了。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

对道与业关系的论述。韩愈所谓的道,是指儒家仁义之道;所谓业,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道是儒家的基本思想、基本精神;业是儒家经书,是载道的工具。韩愈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次要任务是授业。道在先,业在后,道比业更重要,业只是为道服务的。传道和授业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有许多疑惑之处需要教师去解释,解惑就是教师的第三个任务。解惑是解释道和业中的惑,并不是离开道和业去解其他无关的惑。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这是对教师作用的新界定,但是对这种界定我们应该全面考虑,毋庸置疑它有进步意义,但是负面作用也应该看到。韩愈《师说》中所提到的“师”并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教师,也不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对师与生关系的论述。韩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与“授业”。因此,师与生的关系就是以“道”与“业”来联系的。谁先有“道”,谁就是教师;谁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教师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的限制。他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事实上,韩愈在这里论述的还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条件,当然他也提到了“弟子”,但是他并不是在固定教学关系中来谈论教师与弟子的,而是在不同的教学关系中的相同的人所构成的关系,这是一种关系的转换,所以这里说的师与生的关系并不同于我们现在所提的师生关系。

二、对《师说》“师道”论述的反思

韩愈著《师说》的背景是社会上耻于拜师风气盛行的时候,“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是韩愈对原因的归纳。从韩愈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师生关系也不例外。教学关系之所以成立,仅有“师”是不行的,教学是在“师”与“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的论述都不能离开教学这个关系性的载体,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单向度着眼都是对真正教学的曲解和背离。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韩愈是儒家学派的学者,他对教师的论述也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对教学有很多负面影响。“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最基本关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能够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对话状态,真正实现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只有摆脱了这种文化传统消极思想的束缚,师生关系才能民主、和谐、进步。”“道”在《师

论《师说》的“师道观”

——

—兼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孙磊

(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摘要]《师说》是唐代文豪韩愈的著名篇章,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教师的作品。韩愈抗颜为师,对于引导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师说》中韩愈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进行了论述,突破了已有对教师的定位,具有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其立场问题,忽视学生,走向了片面。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大发展时期,我们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就要突破传统的僵化、机械的束缚,在生成、发展中寻找新型师生关系的立足点。

[关键词]师道观师生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