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试剂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临床诊断试剂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临床诊断试剂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第15卷第2期 分析科学学报1999年4月V o l.15 N o.2 JOU RNAL O F ANAL YT I CAL SC IEN CE A p r. 1999临床诊断试剂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α

赵 实 范培昌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

摘 要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综述了现代临床化学所用诊断试剂,以及诊断方法学研究的

某些进展与发展趋向。内容包括:免疫层析诊断试条将替代EL ISA法和点印渍法诊断药

盒的理由;可在室温长期储存诊断试剂的玻璃化技术研究进展;单表位单抗能提高诊断

试剂选择性的依据,以及广谱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试剂研制现状。

关键词 诊断试剂 免疫层析 玻璃化 单表位单抗 恶性肿瘤

由于“人生难免不生病”;“人人向往健康长寿”等原因,构成了全球庞大的医疗保健市场。促使其中的诊断试剂能紧跟当代生命科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以便达到更准确快速、更简便价廉,甚至能做到家庭自测这一诊断目标。此外,一个国家生产诊断试剂的数量与质量,通常反映该国在医疗保健领域发展的水平。如1996年前,美国FDA已批准的诊断试剂就达637种,名列世界各国之首。但从另一方面看,这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全球疾病统计分类协会最近宣布的:“目前全球已确知的疾病不下12 000种”相比较,这六百余种诊断试剂实是微不足道。由上可以看出:一方面,诊断试剂市场庞大(例如,我国单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药盒,年耗就高达1.5亿人份左右),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另一方面,无论是新品种的开发,抑或已上市品种的更新换代,又都和人类需求相差甚远。诊断试剂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强化对她的研究。其发展之快,成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限于篇幅,本文只能“百里挑一”地叙述一些与作者研究相关的现代进展。

1 免疫法诊断试剂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利用分子免疫学原理研制的诊断试剂药盒,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检测大多数临床上有意义的生化物质,已在临床检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类药盒品种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就方法学而论,可按免疫分子被标记与否,分为标记免疫分析与非标记免疫分析两大类。前者,按标记物不同又分为酶标、金标、乳胶标、生物素(B i o tin)标、地高辛标、磁颗粒标、荧光标、发光标、脂质体标、同位素标等免疫分析[1]。后者,则按免疫检出方法分为比浊法、颗粒计数法、胶乳凝聚法、流动注射电流分析法[2]、免疫传感器法[3]、免疫毛细电泳法[4]、免疫亲和色谱法[5]等。

迄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 e L inked I mm uno so rben t A ssay,EL ISA)生产的

261α收稿日期:1997203207 通讯联系人:范培昌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并得到“九五”国家医学攻关项目基金资助

临床诊断药盒品种最多,在我国已有数十种上市。这类药盒大多采用96孔聚苯乙烯微滴板作为包被抗原或抗体的固定化介质,每人份检出所需包被单抗和酶标单抗量要以百微升计,还要附入诸如酶标抗体或抗原母液、稀释液、洗涤母液、底物液、显色液等多种液态试剂,致使成本较高、步骤冗长,需冰箱储运。操作时,又因孔穴较小,即使把96孔板翻过来,穴内液体都难流出,因而加样、洗涤、加酶标抗体、再洗涤等顺序操作中,每步都需把微滴板在桌边甩打才能除净穴内液体。这样的操作,既易污染环境,又使操作人员倍感辛苦。八十年代末,为解决上述微滴板类药盒的这些缺点,一种采用斑点免疫印渍(Do t I mm unob lo tting,D I B)原理[6]设计的,俗称“膜法”或“渗滤法”的,实属第二代的临床诊断药盒开始问世。迄今,已有十余种国产及进口的D I B诊断药盒上市,包括: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7]、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 s A G)、 型艾滋病毒(H I V21)、人丙肝病毒(HCV)、甲胎蛋白(A FP)、血吸虫循环抗原、ABC2抗体凝集素、弓形虫等。作者在改造国产硝酸纤维素和尼龙(Z B)印渍纸、酶标抗体与其底物试剂的固化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8-10],部份已成商品。在免疫学原理上,D I B法与EL ISA法相同,只是用印渍纸替代96孔板来固定免疫分子;用叠放于印渍纸下的吸水纸来吸引洗涤液等。由于斑点直径只需2~3mm,故单抗用量只需几微升;灵敏度与选择性和EL ISA法近似;但操作快速、简便而很受用户欢迎。

九十年代初,鉴于D I B药盒还需附加几种试剂,检测时需分三步的不足,作者和美、英、加、日等国同时开始了作者称之为免疫层析诊断试条(I mm unoch rom atograp h ic D iagno stic T est Stri p,I CD T S)的研制。实质上,此法是一种把亲和结合术(A ffi2 b inding)、印渍术(B lo tting)[6]、以及经典的薄层层析技术组合在一起的新技术。简言之,把欲测抗原的两株具不同表位的单抗之一,以区带状共价或非共价地固定化于印渍纸的适当位置,再在离该区带上方5mm处固定化一常规市售抗抗体区带。该印渍纸经猝灭后,其下端连接一片内含金标记过的另一单抗冻干品的玻璃或石棉纤维。最后在该试条的上、下端各接一段吸水条后,即成为可检出该抗原的诊断试条。使用时,只需把试条下端直接插入试样,2~5m in内即可知结果。即,样品中若含该抗原,当其因毛细作用随样品上升到达冻干区时,则与金标单抗形成复合物后继续上升,当到达印渍纸上具另一表位的单抗区时,就形成了“表位1单抗 抗原 表位2单抗”三元复合物,使该区带显红色而判为阳性。反之,若样品中无抗原,金标了的表位1单抗因不能和表位2单抗结合而不能显色,判为阴性。至于抗抗体区带,因其能和任何抗体结合故可作为质控区带。即,若该I CD T S 免疫活性未失,则可与剩余金标单抗结合而显红色;若试条失效,此区带则无色。由上可见,该类I CD T S已不附任何试剂,故已不宜称为药盒了。又由于操作简易,结果明确,故也适用于家庭自测。由于本法初创不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未完善,因此作者和世界各国都是先从灵敏度要求稍低的,检测怀孕与否的hCG检出试条入手研制,并获得上市批号的。迄今,全世界已有近二十种属I CD T S法的诊断试条试制成功,包括:hCG[11]、促黄体激素(L H)、HB s A g、人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 s A b)、A FP、疟原虫、衣原体、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

作者自1985年进入生物大分子印渍技术研究课题始,已出版过这一领域的专著两册[6,12]。而且,早在1979年,作者在中山大学任教时编著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

361

化技术导论》一书中,已介绍过印渍膜中一种Z B膜的制造工艺。因此,有关全国产化I CD T S研制的基本原理不难从这些著作中得到了解,这里只简述有关I CD T S的发展趋向。首先,有关I CD T S将取代大部分现有EL ISA法和D I B法的观念是有根据的,因为只有此法才能达到家庭自测的最终目的。其次,关于灵敏度的再提高问题,目前已有不少改善措施见于文献,包括:采用大孔径印渍纸;金标记改为染料乳胶标记;增设阴、阳性对照区带;用带电印渍纸替代吸附印渍纸;改善结合试剂品质等等。第三,关于I CD T S不能定量的看法肯定是片面的,就如作者,早在1988年就和上海生化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了印渍区带定量二维图象扫描仪,只是因定性类D I B和I CD T S尚未普及,尚未要求定量而无销路。此外,一种同时固定化五种滴度单抗于同张印渍纸上的定量I CD T S也已见于国外专利公报。第四,关于稳定性还难令人满意的问题,其实,这是当代诊断试剂的通病,也因此世人正在研究下文所述玻璃化技术。何况,和EL ISA及D I B法相比较,I CD T S法的稳定性要更好一些。因为I CD T S不附其它试剂,如果以单人份,即每根试条,以内附干燥剂袋的双铝箔密封包装,将能在冰箱存放经年都不失活。

作者自1994年研制成功了检测hCG,即诊断早孕的全国产化I CD T S,并已转让生产单位上市外,还研制了检测A FP的国产化I CD T S。最近,作者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联合,以研制检测疟原虫和包虫的I CD T S为题,已申请到两项“九五”国家医学攻关项目基金。

2 玻璃化诊断试剂研究进展

有关免疫法诊断试剂和生化试剂,尤其是核酸、蛋白质、酶、抗体、激素、细胞因子等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问题,不但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也是生命科学各领域,科研与生产极待解决的问题。即便当代基因工程和单抗生产产业也不例外,从研制、中试、投产中所用试剂,直到最后产品,都存在稳定性问题。众所周知,固态试剂总是比液态稳定。这是因为液体的流动性使生物活性物质的构象,永无休止地在活性构象态和无活性构象态之间不断往复变化着[13],更何况液体远比固体更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当然,生化物质的固定化技术早已成熟,但这是一种使生化物质连接刭不溶性载体上的技术,作为诊断试剂的固态则必需是可逆的,在加水后必需仍然澄清,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又保持不变。此外,诊断试剂常是多种生化试剂的混合物,如PB S2Tw een20洗涤液、HR P2HB s A G酶标抗体试剂、酶用底物与显色试剂等。其中,PB S2Tw een20洗涤液系由KH2PO4、N aC l、N a2H PO4、KC l 加Tw een20溶液所组成;酶标抗体试剂不仅含有辣根过氧物酶(HR P)和抗HB s A G单抗两种生物活性物质,还含有缓冲系统,甘油、蔗糖之类的蛋白质稳定剂,牛血清白蛋白(B SA)之类的封阻剂。要把如此复杂的组分可逆性地固化,当今只能采用冰冻干燥法。然而实践证明,冰冻干燥处理对生物活性破坏很大,此法虽考虑了低温的作用,但在冰的升华除水过程中,因:物质浓度迅速增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缓冲成份发生结晶过饱和化而pH值剧烈改变、多种物质形成多晶形混杂存在等,使生化物质很难维持活性[14]。因此,冻干品仍需冰箱存储,放置室温仍会失活。

九十年代初,作者与美、英、德等国,同时开始了作者称之为“可逆性固化技术(R eversib le i m m ob ilizati on)”的研究。而且,几乎都是从诊断药盒所附液态试剂的固态片剂化入手研制、上市,再发展到可在室温长期存储酶标抗体、核酸、蛋白质等活性物质的461

“玻璃化”产品。此类产品,著名的Sigm a公司称之为R eady2To2U se;Pharm acia公司称为R eady2To2Go。Pharm acia的这类产品,1995年曾在上海展销,而作者的同类产品已上市三年。

所谓可逆性固化技术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对于常规化学试剂混合物,如PB S2 Tw een20洗涤液、HR P2O PD显色液等固态片剂化而言,所采用的实际上是称为“瞬时附聚法”的新技术,它可使液体组分与经过超细工艺加工过的固体组分,在一具有合适条件的空间,以一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同时进行的“雾”样混合过程中,瞬间附聚成粒,使每一颗粒的组成都能代表整个配方。迄今,作者所在单位已用此技术生产了20余种产品上市。第二类即是用玻璃化技术制造的诊断试剂。

物理学上早就提出过物质的“玻璃转换温度(Glass T ran siti on T em p eratu re;T g)”这一概念,指出物质在温度低于或等于T g时,会形成并保持玻璃形态,此时分子几乎没有任何活动和扩散,故能在室温下保持永久稳定。也早在1985年,生命科学领域就已利用此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小鼠胚胎之保存[15]。此后,玻璃化技术成功地应用于许多生物样本的储藏,包括:皮肤[16]、血细胞、植物胚芽、卵细胞、各种动物胚胎[17,18]、脂质体[19]等。至于生物活性分子的玻璃化产品则是近几年的新进展。简言之,一种多组分溶液在T g时其浓度会逐渐增加,经“浆状(Syrup)”,而成为一种“固化了的液体(So lidified L iqu ids)”,俗称“玻璃(Glasses)”。此过程则称为玻璃化作用(V itricati on)。可见,它不发生结晶,而是一种极粘滞的“超冷冻(Sup er coo led)”液体。相反,正因为它保持了原有溶液的分子无序性,使它防止了溶液组分的结晶,阻止了混合物间的化学反应。这即是玻璃能在室温下稳定近百年的原因所在。迄今,作者已免费为北京肝炎试剂研制中心玻化了SP22和C33C;为南京医科大学玻化了N P30;为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玻化了血吸虫卵抗原和HR P2虫卵抗体;为华东师大分子免疫组玻化了HR P2Ig M;为上海医化所玻化了标准血清、淀粉酶等;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玻化了A FP放免诊断药盒中的A FP第一抗体和A FP第二抗体;……等等。这些玻璃化生化试剂,在室温下储存中能长期稳定。此外,作者研制的全玻璃化N2乙酰2Β2D2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药盒也已上市近半年,用户皆室温存放,至今无一例变质。

3 单表位单克隆抗体研制进展

当代分子免疫学已使人们认识到抗体蛋白类的价值。抗原抗体相互识别发生高度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一特性,引伸出当代免疫分析技术。用它,迄今已可测定体内激素、生长因子、神经递质、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肿瘤特异抗原、受体,以及体内药物浓度等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也由此产生了生产抗体,尤其是生产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产业。综观这一产业的现代研究热点至少有三:(1)用基因工程组合蛋白质工程技术研制人源单抗[20];(2)“人工鼠”的设计[21];(3)即是本文所述单表位单抗的研制。

免疫诊断药盒的特异性是当代各类诊断试剂中属最高之列。但是,当用EL ISA法检测HB s A g时常会和风湿因子等发生交叉反应。究其原因,在于一株单抗往往有数个表位(Ep itop e,又译为抗原决定簇)。例如,作者长期从事的理论研究是红细胞膜阴离子交换蛋白(A EP)的结构与功能[22],在购自Sigm a的针对它的单抗说明书上,就注明了该单抗有5个表位:4个在N-端;1个在C-端。实验中发现,有一表位与红细胞膜的收缩蛋白

561

(Sp ectrin)类同而使二者发生交叉反应。这就证明,免疫诊断药盒特异性虽高,但还不够理想。为此,作者创立了单表位单抗(M onoep itop ic M onoclonal A n tibodies;MM A)一词[23],虽说其理论与应用已有先例,并非作者首创。简言之,现代已然认识到,蛋白质抗原和抗体的相互识别主要依赖多肽链上少数几个残基[24]。因此,用肽合成仪人工合成6到9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作为半抗原,再共价连接一不相关蛋白质,如植物蛋白,用此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就能按常规方法制得针对此小肽的单抗。由于此单抗只能识别由这6~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序列,故只可能具单表位而名之。众所周知,当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能方便地从您感兴趣蛋白质的c DNA推得其一级序列,并可从该序列中任选两段各由6~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段予以人工合成(我国已有许多单位,如上海的生化所、细胞所等,代客合成),然后用它们制取两株单表位单抗,分别用于包被和标记。由此制成的诊断药盒,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将更上一层楼。此外,迄今已有报道,采用先进的“脾内免疫(In tra2sp len ic i m m un izati on)”技术[25],可使半抗原不连接无关蛋白质就能直接制取其MM A。

4 广谱性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试剂研制进展

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一直是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迄今,文献已报道过的肿瘤标志物超过200种,且已有近30种用于普查、诊断和预后判断。但是效果难以满意,即使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也只能使诸如原发性肝癌等少数几种的检测准确率有所提高。至于广谱性,即各类恶性肿瘤都能检出的,适用于普查目的的早期诊断试剂,仍处在孕育之中[26]。

表1列出了近年来有关此领域的专利文献。其中,hCGΒ抗原被确证存在于所有种类恶性肿瘤细胞中的研究结果,成为1996年度临床检验学界一大新闻。十多年来有不少报道:恶性肿瘤患者尿的核磁共振(NM R)信号不同于正常人尿[27],因此不少国家利用NM R检测广谱恶性肿瘤。NM R仪属昂贵的精密仪器,不适宜普查用。为此,作者利用生化技术摸拟出引起此NM R信号的生化物质,并研制成功一种名为《广谱型恶性肿瘤早期筛选试剂》的产品。该试剂经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内科实验室等单位,对251例肿瘤患者,376例正常健康人,以及277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共904例进行了临床检测,总的准确率为69.72%,正常人群假阳性率为1.32%。实验也证明,尿中蛋白质、维生素C、茶多酚、磺胺药物等等物质,均不干扰。用时,只需在0.2mL试剂中,添加供试者尿样2mL,产生白色沉淀为阴性;红色沉淀为阳性,使用极其方便。

Table1 The la test publica tion i n the pa ten t of d i agnostic reagen ts

for detection of a ll k i nds of ma lignan t cells a t an early stage

M arkers M ethods R eferences A2p ro tein EL ISA Schm idt,G.J.et al.1996

HCA I m aging Codington,J.F.1996

Extracelullar m atrix comp lex EL ISA L allone,R.O.1996

H yaluronic acid recep to r I m aging Cow ard,R.T.,1996

A FP recep to r I m aging M o ro,R.J.,1996

661

M arkers

M ethods R eferences hCG Βantigens

I AA A cevedo ,H .et al .,1995Specific P ro tein fracti ons

B lood s m ear Suslov ,E .I .et al .,1995A part of a thym idine k inase

EL ISA E rik sson ,S .et al .,1995H sp 70,H sp 90,H sp 27,GR P 94

EL ISA M cGuire ,W .L .etal .,1995F ragm ents of cytokeratin 18

EL ISA B j oerk lund ,P .et al .,1995A part of a c 2m er recep to r

R I A Earp ,H .et al .,1995PT P Α

Enzy .assay T abiti ,K .et al .,1995T umo r 2assocd .GA T

EL ISA Sakaguch i ,T .et al .,1994Chondro itin sulfate

B i ochem ical V on D ietrich ,

C .P .et 1994Intracellular Ca 2+

F luo resent D avies ,R .J .,1994Ca 2+2A lbum in comp lex

B i ochem ical Suslov ,V .A .,1994Α12o r m 2A ntitryp sin

EL ISA Kuzuhara ,N .et al .,1994p 65tumo r 2assocd .facto r

EL ISA H anausek 2W alaszek ,M .1994O ncop terin

B i ochem ical Sugi m o to ,T .et al .,1994Cadherin E EL ISA Katayam a ,M .et al

.,1994HCA ,H um an carcinom a antigen ;I AA ,I mm unocytochem analytic assay ;H sp ,H eat shock stress response p ro teins ;

GR P ,Gluco se regulated p ro tein ;PT P Α

,P ro tein tyro sine pho sphatase Α;GA T ,galato se transferase .参 考 文 献

1,刘 锋,邓延倬,曾云鹗,卓仁禧.分析科学学报,1995,11:70

2 Ivn itsk iiD M Sitdikov V E Ku rochk in V E .A nal .Ch i m .A cta ,1992,261:45

3 N akam u ra R M Kasahara Y R echn itz G A .eds ,I mm unochem icalA ssays and B i o sen so r T echno logy

fo r 1990s ,Am erican Society fo r M icrob i o logy :W ash ington ,D .C .1992

4 Schu ltz N M Kennedy R T .A nal .Chem .,1993,65:81

5 F lu rer C L N ovo tny M .ib id .,1993,65:817

6 范培昌.《生物大分子印渍技术与应用》,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

7 黄俏佳,兰小鹏,唐玉钗,朱忠勇.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05

8 范培昌,刘家英.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22:327

9 范培昌,刘家英.第二届全国生物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重庆,1994,1032106

10 范培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6,13:2

11 刘煜凯,陈伟明,马以秀,冯仁丰.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364

12 (英)Siko ra K Sm edley H M .著,范培昌,秦德安译;《单克隆抗体》,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6

13 范培昌,刘家英.工业生化杂志,1993,(2,3):22

14 F rank s F .B i o T ecno logy ,1994,12:253

15 R allW F Fahy G M .N atu re ,1985,313:573

16 Zhu Z 2M J ia X 2M Chai J 2K Gao W 2E Kong Q 2H .Ch inese M edical J .,1994,107:574

17 A li J Shelton J N .J .R ep roducti on and Fertility ,1993,99:65

18 Zhang T R aw son D M .C ryob i o logy ,1996,33:1

7

61

19 C row e J H L eslie S B C row e L M.C ryob i o logy,1994,31:355

20 张志文,邹长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21:139

21 朱红英.生物学教学,1996,(11):1

22 范培昌,Jay D G.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1,23:335

23 范培昌,赵 实,姜德胜,彭 波,陈 坚.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1997,3:107

24 方 锐,齐 杰,周 慧.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23:305

25 Cardillo F.J.I mm uno l.M ethods,1995,188:43

26 秦晓光.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197

27 Park M.A rch.Pharm.R es.,1998,11:134

Som e Progress i n the Research of

D i agnostic Reagen ts and D i agnostic M ethods

Zhao Sh i,Fan Peichang

(D ep a rt m en t of B iology,E ast Ch ina N or m a l U n iversity,S hang ha i,200062)

Abstract T he latest advances in the reaserch field of diagno stic reagen ts and diagno stic m ethods have been review ed.T he i m m unoch rom atograp h ic diagno stic test stri p can si m p lify the op erati on in clin ical diagno sis,the vitrificati on of diagno stic reagen ts can i m p rove the stab ilizati on of diagno stic k it,and the m onoep itop ic m onoclonal an tibodies can enhance the sp ecificity in the i m m unoassay.T he diagno stic reagen ts fo r detecti on of all k inds of m alignan t cells at an early stage are also discu ssed.

Keywords D iagno stic reagen t,I mm unoch rom atograp hy,V itrificati on,M onoep itop ic m onoclonal an tibody,Cancer

861

(整理)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参考值参考区间.

附件10: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参考值(参考区间)(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参考值(参考区间)是体外诊断试剂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临床使用中判断被检测样本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参考值(参考区间)的有关定义、实验所需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处理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包括建立参考区间的方法学和程序。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对定量检测和确定健康相关的参考值(参考区间)进行评估及准备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行参考值(参考区间)的确定或转移。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二、定义 1.参考个体:根据设计标准筛选出进行实验的个体(确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

2.参考人群:由参考个体组成的群体。(参考人群的数量通常是未知的,因此它是一个假定的实体。参考人群也可以由一个人组成,例如为自身或其他人做参考。主题特异性参考个体在本指导文件中不包含在内。) 3.参考样品组:选出适当数量的个体以代表参考人群。 4.参考值:经过对一定数量参考个体的测量和观查,所获得的检测结果。(对参考个体的实验结果,参考值源于参考样品组) 5.参考值分布:一组参考值的分布。 6.参考样本组的参考值分布:通过测定,并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7.参考人群的参考值分布:评估参考样本组的参考值分布,并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8.参考限:源自参考值的分布,用于描述部分参考值的位置(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下限/上限。 9.参考区间:参考值低限和高限之间。如:GLU:3.6~6.1 mmol/L。有时只有参考值高限(X)有意义,其参考区间为:0~X)。 10.观测值:病人样本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参考值分布、参考限、参考区间作比较。 三、参考值(参考区间)评估的基本原则 1.选择参考个体 1.1 概要 健康是一个缺乏统一定义的概念,因此,确定排除非健康的标准是选择参考个体的第一步。每一项研究均有不同的健康标准。一个准参考个体的健康状态需经过一系列检查才能确定,这些检查包括病历检查或现状态生理指标的临床实验检查。用于参考值研究的标准应具

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016年版)

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016年版) (征求意见稿) 本原则适用于指导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检测方法等效性临床研究,对临床试验机构和参比系统的选择、样本要求、临床实验方案、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提出了一般性要求。申请人应在完成产品分析性能评估、拟定产品标准后,方可申请该产品的临床评价。临床评价开始前,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使用目的,确定临床评价的项目和方法,制定合理可靠的临床评价方案。 申请人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合理评价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 临床评价开始前,申请人应根据申报产品特点选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具有与申报产品相适应的条件及能力。试验机构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选择至少两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应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的要求,并优先考虑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依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2等同ISO15189)或《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等同ISO17025)认可的实验室。 (二)实验室应有完善的室内质控程序,并应优先选择连续两年以上室间质量评价相关专业结果合格的实验室。整个实验过程都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并有措施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三)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项目负责人至少具有相关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 (四)实验室应有能力提供临床评价所需的各类样本。

(五)临床试验必须获得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二、参比检测系统的选择 以下将申报产品的检测系统称为考核系统,所选择的对照检测系统称为参比系统。 (一)实验室应保证所用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考核系统和对照系统的主要分析性能指标(如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等)应满足临床要求。 (二)参比系统的试剂、仪器、校准品均应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考核系统的仪器、校准品应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或与考核试剂同步注册,且进度基本一致。 (三)参比系统应选择与考核产品方法学原理相同(如同为酶联免疫反应、同为化学发光免疫反应等)或相似的,其方法学分析性能应优于或近似于考核产品。 (四)对于定量产品,参比试剂的性能技术指标(如线性范围、精密度等)应与考核试剂近似或更优,两者的参考区间不宜差别过大;对于定性产品,两者检出限/临界值应基本一致;对于半定量产品,两者的分段区间应基本一致。 (五)定性产品可选性能更优的半定量或定量产品作为参比试剂(统计数据时应先将定量/半定量测试结果按照其自身说明书中确定的参考区间/临界值分别划归阴性、阳性结果后,再进行两个试剂测试结果间的等效性分析)。同理,半定量产品可选择定量产品作为参比试剂。 三、试验样本的选择 (一)应明确临床样本要求,考核系统与参比系统所用样本及其要求应一致。应注明样本采集、预处理、保存、输送的要求及条件(如明确采血管种类、抗凝剂要求等)。 注:推荐使用新鲜样本,如果使用贮存样本时,应注明贮存条件及时间,在数据分析时应考虑其影响并说明。

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 指导原则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有发展快、专业跨度大、临床使用目的各异的特点,不同使用目的的产品,临床研究方法及内容不尽相同。申请人应在完成产品分析性能评估,拟定产品标准后,方可申请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临床评价。临床评价开始前,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使用目的,确定临床评价的项目、方法,制定合理的临床评价方案,合理、系统地评价申报产品的临床性能。本方案仅用于指导体外诊断试剂检测方法一致性临床研究,并对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样本要求、检测前的准备、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等具体操作提出了一般性要求。 申请人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更加可靠、可重复的临床评价方案,合理评价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 一、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 临床评价开始前,申请人应根据申报产品特点选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具有与申报产品相适应的人员、场地、设备、仪器和管理制度,试验机构的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

本方案将申报产品的检测系统称为试验系统,所选择的对照检测系统称为对照系统。 (一)应选择至少2家(含两家)省级卫生医疗机构,特殊使用的产品可在市级以上的疾病控制中心、专科医院或检验检疫所、戒毒中心等临床机构。临床机构的检验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应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应优先考虑经CNAS-CL02《医学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2007)认可或GB17025标准认可的实验室。 (二)实验室所釆用的检测系统应为完整、有效的, 检测系统包括申报产品的检测系统和所选择的对照检测系统。对照检测系统的试剂、校准品、仪器等应是经注册批准的;其主要分析性能指标(如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测量范围等)满足临床要求。 申报产品的检测系统与所选择的对照检测系统最好为同一类型的检测方法(如同为酶联免疫反应、同为化学发光免疫反应等),如为非同一类型的检测方法,尽可能选择分析性能较近似的方法。 (三)实验室应有完善的室内质控程序;应优先选择连续两年以上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为满意的实验室。 (四)实验室的该项目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项目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样本

附件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 包括与已上市产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试验) 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 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申请人应在符合要求的临床单位, 在满足临床试验最低样本量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产品临床预期用途、相关疾病的流行率和统计学要求, 制定能够证明其临床性能的临床试验方案, 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提高试验质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临床试验报告是对临床试验过程、结果的总结, 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文件之一。 本指导原则仅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有发展快、专业跨度大、临床预期用途各异的特点, 不同临床预期用途产品的临床试验方法及内容不尽相同。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预期用途, 制定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 适时修订本指导原则。 二、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

( 一) 基本要求 1.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准则,必须获得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研究者应考虑临床试验用样本, 如血液、羊水、胸水、腹水、组织液、胸积液、组织切片、骨髓等的获得或试验结果对受试者的风险性, 应提交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对于例外情况, 如客观上不可能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或该临床试验对受试者几乎没有风险, 可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后免于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2.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必须高于科学和社会利益。 3.为受试者保密, 尊重个人隐私。防止受试者因检测结果而受到歧视或伤害。 4.临床前研究结果支持进行临床试验。 ( 二) 临床试验机构及人员的要求 1.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3家( 含3家) 、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应当选定不少于2家( 含2家) 临床试验机构, 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试验。 2.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机构应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 3.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其预期用途, 综合不同地区人种、流行病学背景、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等因素选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必须具有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仪器设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诊断试验(diagnostic test)是指应用实验、仪器设备等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切检测方法,包括各种实验室检查(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影像诊断(超声波、CT、X线、核磁共振等)、仪器检查(心电图、脑电图、核素扫描、内窥镜等),还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诊断试验的目的是把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的人区别开来,以便对确诊的病人给予相应的治疗。医学上正确的诊断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基础,各种诊断试验是构成正确诊断的必备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大量新实验、新设备的应用,新的诊断试验必然会出现以代替旧的诊断试验。由于不同的诊断试验有不同的特性和要求,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和应用范围,而且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每个诊断试验进行科学的临床研究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如上所述,实验室检查,包括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是诊断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室检查是通过体外诊断试剂实施的,既体外诊断试剂是实验室检查的物质基础。诊断试剂的质量是实验室检查质量的基本保障。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研究,实际是对采用该诊断试剂进行的诊断试验的研究。本文仅针对体外诊断试剂而言,浅谈在产品注册前进行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临床研究的目的:临床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临床样本的检测考核诊断试剂的“有效性”。诊断试剂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指该检验项目的临床性能,另一方面是指该产品检测患者标本中靶分析物的确切程度。临床性能分为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即数据的实际应用价值,或者对临床目的的有用性。它的确切定义是区分两种或更多临床状态的能力。按产品的创新程度,可以将诊断试剂分类为“新的检验项目”和“仿制”的产品。检测敏感度指标不在已注册产品范围内,且具有新的临床诊断意义的产品也应属于“新的检验项目”产品。“新的检验项目”和“仿制”的产品,在临床研究思路、方法等方面不尽完全相同。 二、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一)关于“新的检验项目”产品要研究和评价某项新的诊断试验对某种疾病的诊断价值、临床意义和准确性,最基本的方法是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用该项新的诊断试验与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进行盲法和同步比较。临床研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金标准金标准是指目前公认的最可靠、最准确、最好的诊断方法,也称标准诊断方法,用以衡量新的诊断试验是否符合真实情况。临床上常用的金标准有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尸检)、手术发现、影像诊断(CT、核磁共振、彩色B超)、细菌培养以及长期随访所得的结论。金标准一般是特异诊断,可以正确区分“有病”和“无病”。如果没有特异诊断方法,就不能正确区分研究对象是否有病,将会影响对诊断试验的正确评价。2、选择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应包括两组:一组是用金标准确定为有某病的病例组,另一组是用金标准证实无该病的患者或人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应包括各种病例,如症状典型和非典型的,病程早、中、晚期的,病情轻、中、重型的,年龄不同层次的等,以便能反映该病的全部特征。对照组应包括确定无本病的患者,且易与本病相混淆疾病的病例。3、同步盲法测试经金标准确定的病例与对照组中的受试者样本同步接受新诊断试验方法的测定,将测定结果与金标准判定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新诊断试验与金标准符合和差异程度的统计学指标,再根据这些指标对新诊断试验进行评价。在试验操作的全过程和判定试验结果时,采用盲法(尽可能用双盲法)是保证诊断试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关键。 (二)关于“仿制”的诊断产品1、研究方法与已批准上市产品针对临床样本进行对比试验,以证明本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equivalent)。2、对比试剂的选择2.1 在采用已批准产品作为对比试剂的前提下,建议选择目前临床使用的主流产品。2.2 充分了解所选择的产品。以定量测定产品为例,应该了解对比试剂的方法学,临床使用目的和范围,主要质量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附录编写要求》(征求意见稿)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 附录编写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办法》)第四章的规定,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IVD)的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要求。《办法》第七章要求,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其注册证及附件载明内容发生变化,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注册变更,产品技术要求(包括附录)属于注册证的附件,申请人应对其中发生变化的内容提出注册变更申请。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种类繁多,预期用途及方法学各异,即使是同类产品,不同的生产企业在原料的选择及制备、生产工艺及半成品检定方面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对技术要求附录的内容进行规范。 本文内容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附录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本文是对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技术要求附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在做出科学合理性解释的前提下,可以依据产品特性对具体内容进行修订。本文内容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并参考《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制定,随着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本文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或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文针对不同方法学的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技术要求附录中的主要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检定等内容进行规范,明确附录内容编写要求,适用于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延续注册及注册变更申请。 三、基本要求 (一)主要材料 1.通用要求。 主要原材料来源一般有两种途径,生产企业自行制备或外购于其他供货商。申请人在编写产品技术要求附录时,针对不同来源的原材料须明确的内容也不相同,具体要求如下。 (1)企业外购原材料:生产企业应明确供货商名称,供货商应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更换。生产企业还应确定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下面对几种常见的原材料进行描述。 a、抗原:应明确抗原名称、生物学来源、供货商名称等信息,应对抗原技术指标的要求进行详述。 b、抗体:应描述抗体名称、克隆号、生物学来源,供货商名称及刺激免疫原等信息,应对抗体技术指标的要求进行详述。 c、引物、探针:应明确所有引物、探针的供货商、核酸序列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2)企业自制原材料:生产企业应明确原材料的制备原理,摘要性描述制备过程,确定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 a、抗原:如为天然抗原,例如病原体检测试剂所用抗原应明确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附录编写要求(征求意见稿)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附录编写要求(征求意见稿)一、前言: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办法》)第四章的规定,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IVD)的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要求。《办法》第七章要求,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其注册证及附件载明内容发生变化,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注册变更,产品技术要求(包括附录)属于注册证的附件,申请人应对其中发生变化的内容提出注册变更申请。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种类繁多,预期用途及方法学各异,即使是同类产品,不同的生产企业在原料的选择及制备、生产工艺及半成品检定方面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对技术要求附录的内容进行规范。 本文内容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 术要求附录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本文是对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技术要求附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在做出科学合理性解释的前提下,可以依据产品特性对具体内容进行修订。本文内容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并参考《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制定,随

着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本文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或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文针对不同方法学的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技术要求附录中 的主要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检定等内容进行规范,明确附录内容编写要求,适用于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延续注册及注册变更申请。 三、基本要求 (一)主要材料 1.通用要求。 主要原材料来源一般有两种途径,生产企业自行制备或外购于其他供货商。申请人在编写产品技术要求附录时,针对不同来源的原材料须明确的内容也不相同,具体要求如下。 (1)企业外购原材料:生产企业应明确供货商名称,供货商应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更换。生产企业还应确定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下面对几种常见的原材料进行描述。 a、抗原:应明确抗原名称、生物学来源、供货商名称等信息,应对抗原技术指标的要求进行详述。 b、抗体:应描述抗体名称、克隆号、生物学来源,供货商名称及刺激免疫原等信息,应对抗体技术指标的要求进行详述。

DD诊断试剂盒临床试验实施方案

DD诊断试剂盒临床试验方案

————————————————————————————————作者:————————————————————————————————日期:

DD诊断试剂盒 (CNPF法) 临床试验方案 产品名称:(DD)诊断试剂盒 型号规格:R2(乳胶试剂):1x4mL R1(缓冲液): 1x15mL 稀释液:1x8ml D-二聚体标准品:1x 1 mL申请注册单位:XXXX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 申请注册单位联系人: 临床试验单位:XX医院 临床试验类别:已有同品种批准上市产品的临床研究 临床试验负责人:(签字) 统计学负责人: 统计学负责人所在单位: 年月日

说明 1、医疗器械产品在临床试验前,必须制定临床试验方案。 2、临床试验方案由医疗机构和实施者共同设计、制定。实施者与医疗机构签署双方同 意的临床试验方案,并签订临床试验合同。 3、市场上尚未出现的第三类植入体内或借用中医理论制成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 应当向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构备案。 4、医疗机构和实施者应当共同制定每病种的临床试验例数及持续时间,以确保达到试 验预期目的。 5、临床试验类别分临床试用和临床验证。

目录 一、临床试验的背景 二、产品的机理、特点与试验范围 三、产品的适应症或功能 四、临床试验的项目内容和目的 五、总体设计(包括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分析) 六、临床评价标准 七、临床试验持续时间及确定理由 八、每病种临床试验例数和理由 九、选择对象范围(包括必要时对照组的选择),选择对象数量及选择理由 十、副作用的预测及应采取的措施 十一、临床性能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方法 十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十三、各方承担的职责 十四、临床试验人员 十五、伦理委员会意见 十六、承担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意见 十七、实施者意见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相关要求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相关技术要求 记录内容以群中播报顺序为序,由于时间紧迫,没整理序号,反正是按序排列的,大家理解吧。 本次主讲,针对通用的临床要求。但企业不要完全套用,今后审评三处将陆续推出诊断试剂的指导原则 一、临床评审主要依据 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5号令 三、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7]229号) 四、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形式与基本要求的公告(国食药监械[2007]609 号)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食药监械[2007]240号) 其他发布的指导原则 本次课上主要讲解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包括临床研究基本原则、设计原则、报告撰写三个部分 临床研究基本原则介绍——临床研究,设计和管理是关键 虽然该部分讲解缺少方案的撰写部分,但具体内容都体现在报告中了(报告和方案是对应的关系) 设计和管理是临床试验的关键 设计、管理、质量控制、过程监察、数据管理等等都是比较关键的(主讲总结) 临床方案设计过程中,应以评审人员及产品未来上市角度对产品的评价需求及方法进行体现 (乐爸总结) (资料中要体现出全面的内容) (一)基本要求 1.伦理考虑:虑临床研究用样本对受试者的风险性的程度是否需要知情同意书 剩余血液样本,对受试者无风险,并无法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可以开伦理事宜的说明——一般来说应该是伦理委员会提出,可以由牵头临床单位提出 新鲜样本或必须有患者的直接取得的样本,必须通过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临床方案中,应对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进行说明 伦理事宜的说明——盖伦理委员会的章 伦理委员会对临床方案提供的意见,以及方案的修改情况应在注册申报资料中提出 对研究对象信息保密,如:姓名、疾病情况等等 临床前的研究结果支持进行临床研究 研究单位及人员——省级医疗卫生机构:许多药物临床基地不一定是省级医疗卫生机构 省级:具有省级卫生医疗部门颁发的卫生医疗资质证明 其它特殊情况:市级以上的疾控、专科医院、检验检疫所、戒毒中心 特殊产品:必须是特殊非常见或突发疾病或戒毒之类的产品,企业在选择时应确认该临床的特殊性 人员要求:必须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并具有与研究相适应的仪器 临床工作正式开始前:培训、预实验,熟悉方法、仪器及技术性能——最大限度控制实验误差 综合考虑地区,人种,流行病源背景,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等因素,临床研究全过程,应吸收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或知识)以保证研究方法科学合理 临床前的预实验,可以保证正式临床工作的顺利推进和进行,以及结果的分析及统计(乐爸总结) (二)临床研究设计原则——本次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临床被考核试剂的批号应当与临床试验前申请人按照拟定产品标准做检测时所用样品批号一致,临床前的检测可以是自检报告,也可以是申请人的委托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不同包装规格时,可只采用一个包装规格进行临床——仅限包装体积差异,其它完全无差异的情况。若成分差异则不作为不同包装规格,最好分开注册。即便如果要合并注册,临床也要分开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附件: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目录 1.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编制说明 2.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检测限 3.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线性范围 4.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可报告范围 5.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回收实验) 6.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方法学比对) 7.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精密度 8.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干扰实验 9.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稳定性 10.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参考值(参考区间)

附件1: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编制说明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注册过程中要求提供申报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产品性能评估是产品研发、制定产品标准等过程的重要技术支持研究过程,并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估通常是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组织(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de以下称为CLSI)的相关标准为依据,也是美国FDA 推荐采用的评价标准,但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及指导原则的要求。 为进一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起草产品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包括检测限、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准确度(回收实验)、准确度(方法学比较)、精密度、干扰实验、稳定性、参考区间共九个项目。起草的主要依据CLSI发布的以下标准: 1. C28-A2: 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目录 一、适用范围 (2) 二、基本原则 (2) (一)伦理原则 (2) (二)科学原则 (3) (三)依法原则 (3) 三、临床试验设计 (5) (一)临床试验方法 (6) (二)偏倚的控制 (9) (三)受试者选择 (10) (四)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和要求 (13) (五)临床评价指标的选择 (14) (六)临床试验的统计学分析 (14) (七)样本量要求 (18) 四、临床试验质量管理 (21) (一)临床试验前管理 (21) (二)受试者权益保障 (22) (三)临床试验方案 (22) (四)各方职责 (23) (五)记录与报告 (23) (六)临床试验所需试剂和设备管理 (25) (七)文件管理 (26) 五、其他 (26)

一、适用范围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临床试验的目标在于通过考察产品的临床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确认产品的风险/受益比是否可接受,并确定产品的适用人群及适应症。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在中国境内进行的、用于中国境内注册申请的临床试验。 本指导原则旨在明确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对临床试验设计提出原则性建议,明确临床试验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并对临床试验管理提出基本要求,用于指导申办者的临床试验工作,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临床试验资料的审评提供参考。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有发展快、专业跨度大、临床预期用途各异的特点,不同产品的临床试验方法及内容不尽相同。申办者应根据产品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本指导原则内容也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修订。 二、基本原则 (一)伦理原则 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确定的伦理准则,应当经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同意,临床试验机构不具备伦理审查条件的,应由区域伦理委员会

2020年体外诊断试剂验收标准

体外诊断试剂验收标准 一、机构与人员(岗前培训合格上岗) 注:检验学相关专业,医学检验,化学检验,分析检验等 相关工作经验,医疗机构检验室,学校检验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检验室等 企业负责人(大专以上) 质管经理(主管检验师,检验学相关专业,≥3年相关工作经验) 质管员(质管经理兼任) 验收员(检验学中专以上学历) 储运经理 养护、 保管员(储运经理兼任,高中以上学历) 运输员(储运经理兼任,高中以上学历) 行政经理 财务(行政经理兼任) 信息管理(行政经理兼任) 业务经理 购销员(业务经理兼任,高中以上学历) 售后(检验学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二、制度文件 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制度 一、质量方针 二、质量责任 三、质量否决管理制度 四、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五、文件管理及控制管理制度 六、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审管理制度 七、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 八、卫生及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九、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管理制度 十、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管理制度 十一、供应商及采购商审核管理制度 十二、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采购及销售管理制度 十三、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收货及验收和贮存管理制度十四、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 十五、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有效期管理制度 十六、不合格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制度

十七、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退货及换货管理制度 十八、质量跟踪管理制度 十九、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管理制度 二十、客户信息反馈管理制度 二十一、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二十二、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召回管理制度 二十三、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电子监管及上报管理制度 二十四、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及使用管理制度 二十五、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售后服务的管理制度 二十六、记录及凭证管理制度 程序 一、质量文件管理程序 二、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购进程序 三、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验收程序 四、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储存程序 五、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销售程序 六、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出库及运输程序 七、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售后服务程序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方案(1)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方案 XXXXXXXXXXXXXXX临床试验方案 试验器械:XXXXXXXXXXXXXXX 试验目的:XXXXXXXXXXXXXXX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试验类别:临床验证 产品标准: 检验报告: 申办单位:XXXXXXX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研究单位:XXXXXXX普通外科 试验负责人: 主要研究者: 试验日期:2006年6月~2006年12月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一、临床试验的背景: 对于外伤开放性伤口,一般XXXXXX的促愈,都是通过一些物质与体液接触发生反应,但切口一般在第三天,可能会有体液渗出,特别有些伤口基本闭合,但持续有无菌性炎症,XXXXXXXXXXX,此时只好采用一些物理治疗手段。本类产品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已使用多年,效果确定。本类产品是XXXXXXXXXXXXXXX,贴在损伤部位,对局部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二、产品的机理、特点与试验范围: 1、机理:XXXXXXXXXXXXXXX

2、特点:本产品是纯物理治疗,无化学反应;另外,它的电流强度很小,几乎感觉不到,对肌体无任何刺激。 3、试验范围:本次试验范围是针对颈部和腹部手术后的切口。 三、产品的适应症或功能: 本产品的适用范围是针对手术切口,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愈合,并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四、临床试验的目的: 目的:评价XXXXXXXXXXXXXXX对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五、总体设计及项目内容: 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开放、空白对照试验设计。将手术后病人随机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分别采用XXXXXXXXXXXXXXX和XXXXXXXXX,评价XXXXXXXXXXXXXXX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随机分组:本试验采用分段均衡随机法,产生随机数码表,随机分配病人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随机数码表见附件1。 2、对照:本试验采用空白对照,即普通敷料对照组。 3、手术切口的选择:由于身体各部位血供和手术切口部位等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程度和时间,因此,在进行本临床试验时,因颈部和腹部手术切口的大小,深度等方面差异较小,因此选择颈部和腹部手术切口。 4、试验用器械:由XXXXXXX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试验组:名称:XXXXXXXXXXXXXXX 规格型号:XXXXXXXXXXXXXXX 产品标准:XXXXXXXXXXXXXXX 生产批号:XXXXXXXXXXXXXXX 有效期:2年 (2)对照组:一次性手术用灭菌纱布 5、伦理学要求:本临床试验必须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有关临床试验研究规范、法规进行。在试验开始之前,须经本试验研究单位XXXXXXX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定该试验方案后方可实施。 每一位患者入选本研究前,研究医师有责任以书面文字形式,向其或其指定代表完整、全面地介绍本研究的目的、程序和可能的风险。应让患者知道他们有权随时退出本研究。入选前必须给每位患者一份书面患者知情同意书(以附录形式包括于方案中)。研究医师有责任在每位患者进入研究之前获得知情同意书,并以研究档案保留其中。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包括与已上市产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申请人应在符合要求的临床单位,在满足临床试验最低样本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产品临床预期用途、相关疾病的流行率和统计学要求,制定能够证明其临床性能的临床试验方案,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提高试验质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临床试验报告是对临床试验过程、结果的总结,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文件之一。 本指导原则仅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有发展快、专业跨度大、临床预期用途各异的特点,不同临床预期用途的产品的临床试验方法及内容不尽相同。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预期用途,制定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修订本指导原则。 二、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要求 1.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准则。伦理考虑:研究者应考虑临床试验用样本,如血液、羊水、胸水、腹水、组织液、胸积液、组织切片、骨髓等的获得或试验结果对受试者的风险性,应提交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对于例外情况,如客观上不可能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或该临床试验对受试者几乎没有风险,可不提交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但临床研究者应提供有关伦理事宜的说明。 2.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意志高于临床试验的需要。 3.为受试者保密,尊重个人隐私。防止受试者因检测结果而受到歧视或伤害。 4.临床前研究结果支持进行临床试验。 (二)临床试验机构及人员的要求 1.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机构应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 2.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其预期用途,综合不同地区人种、流行病学背景、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等因素选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必须具有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仪器设备,并能够确保该项试验的实施。 3. 申请人应当在临床试验前制定文件明确各方的职责分工,与各临床试验机构协商制定统一的临床试验方案,按照临床试验方案组织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并组织对参加试验的所有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方案和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使用的培训,以确保临床试验方案和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操作的一致性,并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促进各研究者之间的沟通。 4.在临床试验开始前,申请人应与临床试验工作人员进行临床试验的预试验,使其熟悉并掌握该产品所适用的仪器、操作方法、技术性能等,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 5.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申请人应考虑吸收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专业人员(或知识),以保证临床试验科学、合理的开展。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1: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酶联免疫诊断试剂是指在酶标板上包被相关的抗原(或抗体)后,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与待测样品中的相关抗体(或抗原)反应,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相应的酶标记的抗体和/或抗原进一步反应,经过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由形成的颜色的强弱来判断样本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的存在。 为了规范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应用酶联免疫法的第三类诊断试剂(病原微生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其他类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如第二类等)参考本指导原则执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时组织修订。 一、基本原则 (一)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等应制定其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二)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同时,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记录,加以实施并保持有效运行;还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

的考核。企业应对试剂的使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并经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 (三)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在研制时,应当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各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确定应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 (四)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及工艺,应充分考虑可能涉及的安全性方面的事宜。 (五)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保证试剂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工艺可控、检测有效。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一)主要生物原料 与诊断试剂的质量最密切相关的生物原料主要包括各种生物活性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杭体、多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类、激素类等生物原科。这类原料可用于包被酶标反应板、标记相关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中和反应用抗原或抗体、制备校准品(标准品)等。使用前应按照工艺要求对这类生物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主要生物原料若为企业自己生产,其工艺必须相对稳定;若购买,其供应商要求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更供应商,如果主要原料(包括工艺)或其供应商有变更,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变更申请。 主要生物原料的常规检验项目一般包括: 1.外观 肉眼观察,大部分生物原料为澄清透明的液体,不含异物、浑浊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资料基本要求(试行)

附件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 临床评价资料基本要求(试行)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无需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通过对涵盖预期用途及干扰因素的临床样本的评估、综合文献资料等非临床试验的方式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评价。为指导注册申请人进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审评,制定本要求。 一、适用范围 进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产品注册申请和涉及临床评价的变更申请适用于本要求。“目录”中产品无特殊说明时不区分方法学。 申请人如无法按要求对“目录”中产品进行临床评价,应进行临床试验。 以下情形不适用,应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临床试验: (一)“目录”中产品由于方法学更新、产品设计更新等原因造成无法达到反应原理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的。 (二)“目录”中的产品改变常规预期用途的。 —1—

(三)消费者自测用的体外诊断试剂。 二、基本要求 (一)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由申请人自行或委托其他机构或实验室在中国境内完成,试验过程由申请人进行管理,试验数据的真实性由申请人负责。境外申请人可通过其在中国境内的代理人,开展相关临床评价工作。 (二)申请人可根据产品特点自行选择试验地点完成样本检测,检测地点的设施、试验设备、环境等应能够满足产品检测要求。 (三)申请人应在试验前建立合理的临床评估方案并遵照执行。 (四)实验操作人员应为专业技术人员。 (五)评价用样本应为来源于人体的样本,样本来源应可追溯。评价用样本(病例)原始资料中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样本来源(包括接收采集记录)、唯一且可追溯的编号、年龄、性别、样本类型、样本临床背景信息;对于试剂检测结果有明确疾病指向的产品,其纳入的病例应有临床明确诊断信息。 (六)检测完成后对产品的临床性能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形成临床评价报告,并作为临床评价资料在注册时提交。其他临床评价相关资料如试验方案、原始记录等由申请人保管,保管期限10年。 三、临床评价途径 申请人应当根据申报产品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应的评价方法, —2—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同品种比对技术指导原则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 同品种比对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编制目的 本指导原则所述同品种比对是指:对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将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境内已上市同品种产品在非临床试验背景下进行方法学比对研究,证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已上市产品实质等同。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申请人对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进行同品种比对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该部分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依据。 二、法规依据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三、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和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同品种比对研究。 对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应提交该试剂可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确定依据。 对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可依据本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同品种比对研究,也可依据《体外诊断

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临床试验。 四、基本原则 对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和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可将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境内已上市同品种产品进行比对,证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已上市产品实质等同。 进行同品种比对研究之前,申请人应已完成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其他所有性能评估,对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为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进行同品种比对提供依据。 如通过同品种比对无法证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境内已上市同品种产品实质等同,应通过临床试验的方式对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进行评价。 五、同品种比对具体要求 (一)对比试剂的选择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如采用本指导原则所述方式进行同品种对比,应通过比对分析确定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相适宜的境内已上市产品作为对比试剂。 申请人应首先对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境内已上市产品的预期用途进行比对分析。预期用途是指体外诊断试剂的一般用途或功能,包括样本类型、被测物和适应症等。适应症是指体外诊断试剂诊断、预防、预测、治疗监测或预后观察的疾病或状态,包括适用人群。如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预期用途在境内已上市产品的预期用途范畴内,则认为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