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葬花吟》两英译文比读与赏析

《红楼梦》中《葬花吟》两英译文比读与赏析
《红楼梦》中《葬花吟》两英译文比读与赏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红楼梦》中《葬花吟》两英译文比读与赏析

作者:刘肖杉, Liu Xiaoshan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公共外语部,陕西,西安,710061

刊名:

外语教学

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年,卷(期):2007,28(5)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7条)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1987

2.Hawkes 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1973

3.Yang Xianyi;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999

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 1984

5.朱光潜诗论 1984

6.刘勰文心雕龙注释 1981

7.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197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军平.Zhang Junping论翻译中语篇视角的转换--从《葬花吟》英译谈起[期刊论文]-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2)

2.张智中.ZHANG Zhi-zhong葬花一吟葬香魂,译诗三种异情韵--《葬花吟》三种英译文比较赏析[期刊论文]-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11)

3.红楼梦中黛玉诗词两英译本的比读与赏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09(29)

4.陈洪丽.马雪梅从《葬花吟》英译文窥诗词翻译技巧[期刊论文]-消费导刊2010(2)

5.李容蓉.Li Rongrong从《葬花吟》杨宪益夫妇译本看异化的翻译策略[期刊论文]-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

6.孔祥立.KONG Xiang-li"三美"论:《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理想标准——以许渊冲《葬花吟》英译为例[期刊论文]-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4)

7.李彩霞从功能目的论析《葬花吟》二译本[期刊论文]-商情2010(25)

8.郭华.GUO Hua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葬花吟》两译本评析[期刊论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1)

9.谢青.XIE Qing《葬花吟》中英文赏析[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

10.隋婧文.SUI Jing-gwen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简评黛玉哀音《葬花吟》两个英译版本[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引证文献(4条)

1.黄宁夏.杨萍从《葬花吟》翻译透析林语堂的翻译风格[期刊论文]-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4)

2.孙李丽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中《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语译文[期刊论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

3.红楼梦中黛玉诗词两英译本的比读与赏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09(29)

4.夏荥"诗歌翻译三美论"再现——谈杨宪益译《葬花吟》[期刊论文]-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8)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e14826013.html,/Periodical_wyjx200705022.aspx

红楼梦读书心得范文10篇

红楼梦读书心得 “开篇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伟大的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心理的细致描写把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突出了出来。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回就是《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在这一篇文章当中淋漓尽致地把王熙凤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出来,一个性格鲜明人物跃然纸上。 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性格忧郁的人,她父亲去世前对她说,让她去荣国府找老祖宗贾母,并且在那里安家。自从她踏进荣国府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的一生都将在忧郁中度过。 王熙凤这个人物可不简单,在这一回中一连串的动词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点。例如:忙转悲为喜,从这个“忙”字可以看出她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读书心得 古代女子进宫到底是好是坏?以贾元春为例,当日太监前来宣旨,贾政得知,高兴极了,荣府上下引以为荣,元春进了宫,荣华富贵,金银珠宝,享用不尽,今日回府便赏赐一番。 离开父母,离开家园,孤身在异地,温暖少了,欢笑少了,想那元春只身在宫中,昔日的姐妹不在身边,连个说话的知心人也没有,更恨宫廷险恶,处处提防;规矩重重,处处小心,能有快乐吗? 别说人难做,别说人好做,回头看世间悲喜,自有人评说。 李嫫嫫呀李嫫嫫,你为什么那么冥顽不灵呢?的确,宝玉自小喝你的奶,你 对他有养育之恩,没有你的奶或许宝玉就不会这么壮了,但是,与其说你有伟大的胸襟,不如说你居“功”自傲,厚脸皮。 做人以谦虚为本,你以为自己了不起,难道别人也这么说吗?放现实点,想 想看,宝玉给晴雯的包子你吃了,给袭人的酥酪也装进肚子了,人家没怪你也算运气了。如果宝玉再大发脾气要你走,那个老太太哪会把你留下? 骄傲自负的苦果可吃不得。 红楼梦读书心得 这学期,由书籍促销,就顺收买了一本《红楼梦》,没事时便看看,渐渐的便有一番感受。

译者主体性与古典诗歌修辞翻译——以《红楼梦·金陵判词》四种英译为例

译者主体性与古典诗歌修辞翻译——以《红楼梦·金陵判词》 四种英译为例-汉语言文学 译者主体性与古典诗歌修辞翻译——以《红楼梦·金陵判词》四种英译为例马风华 摘要: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历来是汉诗英译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那些基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段,更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契机。本文以《红楼梦?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为例,就四种英译里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展开探讨,以期对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古典诗歌《金陵判词》修辞翻译译者主体性 一、引言 修辞格是组成诗歌的重要部分。在古典诗歌中,诗人为了使语言鲜活或曲折达意,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如何在古诗英译中形神兼备地将这些修辞传达出来,是对译者的一大挑战。作为小说的谶语,《红楼梦》中的《金陵判词》通过多种修辞格的运用,隐晦地对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做了总结性的预叙,其翻译难度更是非同寻常。本文将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下简称“杨译”)[1]、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翁婿(以下简称“霍译”)[2]、邦索尔神父(B. Seaton Bonsall)(以下简称“邦译”)[3]和英国驻澳门领事馆副领事乔利(H. Bencraft Joly)(以下简称“乔译”)[4]的判词英译为研究对象,就各位译者在修辞翻译中主体性的表现展开探讨。二、译者主体性的定义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译者的身份一直存在争论。译者到底是“隐形人”还是

“有形人”,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世纪70到8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成为译学研究的一大重要命题。屠国元和朱献珑把“译者主体性”定义为:”译者在受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域的影响制约下,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等特点。”[5](P9)我们也认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身兼双重身份:原作的读者和译作的创造者。首先,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或多或少会受到本人价值评判标准、语言水平、文化修养、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对原作主观的、历史性的理解;其次,译者在按照此种理解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又可能会受到自身翻译观和翻译目标的左右。 [6] 三、《金陵判词》的修辞特征 《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在景幻仙姑陪同下梦游太虚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共十四首附有插画的判词,但不懂它们究竟意为何指。而根据曹雪芹的创作意图,这些判词是对小说中至关重要的十五位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结局的暗示性预叙。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作者含蓄地向读者表述了关于小说情节发展走向的总体构思。据笔者粗略统计,十四首诗中约有修辞手法10余种、40余处,包括反问、比喻、婉词、夸张、双关、析字、藏字、回文、借代、用典等。 四、译者主体性在《金陵判词》四种英译里的体现 《金陵判词》的谶语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修辞手段的运用而实现的,而这些修辞手段无疑增强了作品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它们在给译者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因为“审美信息、文化内涵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红楼梦人物研究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 红楼梦人物研究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1.课题的来由 《红楼梦》是我们四大名著之一,从清至今,人们对它的拜读不但没有减少半分,反而与日俱增。这都缘于它所描写人物的多样性,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使我们爱恨交加。对于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许是最吸引大家的。随着我们成长,对这个也有深入了解。看过刘心武的“百家讲坛”,认识到这不只是三人的感情纠葛,更大的意义在 于三人后的家庭,社会背景的深入。因此,我们决定去探究。也许只会是冰山一角,也许九牛一毫,但领略一番它的内涵,也并非无所收获。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感受《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体验人生的丰富内涵,走进《红楼梦》,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在阅 读的基础上,鉴赏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命运走向的合理性,

从而更好的把握名著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意义,更好的了解文学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 3.成员分工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4.活动步骤,内容 (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 (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3)制定表格,研究各种不同学说之间的主要差异。 (4)对书中的某一人物提出自己相对独立的观点。 (5)提交经验论文,制成开题报告。 5.研究计划 时间内容 1-6周查阅资料确定课题 7-10周开题报告会上网调查、实验调查10-17周筛选资料,形成论文 17-20周展示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4.活动步骤,内容 (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 (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3)制定表格,研究各种不同学说之间的主要差异。

文学翻译视角下的《红楼梦》赏析

文学翻译视角下的《红楼梦》赏析 本文从文学视角赏析了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英文译本,对其译本中语言的运用,诗词、歌曲和酒令的翻译及文化倾向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解析,提出作者的观点:译文不仅必须具有与原创作品一样的文学功能,而且要全面再现原文的审美意义,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充分领略原文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文学翻译的内在要求,因此文学翻译不仅需要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意境,还要尽可能彻底地保留原作的美学价值。 标签:文学翻译;艺术意境;审美意义;美学价值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文学领域的经典作品,享有崇高的地位。它对于研究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这部著作现在已经有各种文字的译本。就《红楼梦》的英文译本来看,现在主流的译本有共有7种,本文笔者就霍克斯对于《红楼梦》的第二十八回的翻译,管窥蠡测,略探其翻译风格。 一、译者简介及《红楼梦》英译概况 大卫?霍克斯是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ArthurWaley)的学生,1948年至1951年曾在北京大学做过研究工作。1955年以论文《楚辞的年代及作者考》获得博士学位。曾任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学教授。霍克斯在进行《红楼梦》的英译翻译的时候把《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分为五卷。第一卷出版于1973年,名为“黄金时代”,共二十六回;第二卷名为“海棠社”,包括了从二十七回到五十三回;第三卷是从五十四回到八十回,名为“预兆”;标题为“泪债”的第四卷包括十八回。最后的二十二回构成了霍译本的第五卷,标题为“梦醒了”。 二、赏析霍克斯的翻译(下简称霍译本) 1、霍译本中语言的运用 在语言运用这个层面上,古今中外的译家们都提出过各自的见解,如严复先生的“信、达、雅”,刘重德先生的“信、达、切”,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以及英国学者泰特勒的三原则和美国学者奈达博士的“对等”原则。但对于文学翻译来说,仅仅忠实与通顺是不够的,其目标是全面再现原文的审美意义。这样的目标决定了译者的翻译过程也是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霍克斯在对《红楼梦》进行翻译的时候特别注重细节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在选词上能够通过使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本回的翻译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典型的例子。如:在“Meditation on the fate of the flo wers had had led her to a contemplation of her own sad and orphaned lot,…”一句中,通过运用“orphaned”,译者形象真实地向读者展示了黛玉的身世及其当时的心境。又如:在“ ‘Pshaw!’She said crossly to herself.‘I thought it was another girl,but all the time it was that cruel,hate——hateful…’”,在本句“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中的“短命”译者并没有翻译为”short-lived”或者在别的译文中出现的”wretched”,而是使用了” hateful”一词,在展示林黛玉对贾宝玉怨恨的同时又很清晰的反映出其内心世界中对于贾宝玉的爱意。同时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顺,了解文章中的人物关系,在一些人称代词的处理上,霍克斯直接的把他们翻译为被指代的名字。如:文中的“宝玉向黛玉说道:‘你听见了没有,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中的“二姐姐”直接被翻译为“Feng”;“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中的“太

红楼梦 精彩片段赏析

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 朱绪娟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

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码: 030502013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时: 72 学分:4(2+2) 开课学期:第6、7学期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一、考试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输入与输出的实用性课程,其考试目的在于:一方面,检验学生对翻译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包括翻译的本质和定义,翻译的原则与标准,翻译的过程,英汉异同,词、句、段、篇章各层次及各种文体的翻译策略与技巧,译者的素养及翻译史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检验学生将翻译理论与技巧运用于译文优劣判断,特别是英汉互译实践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二)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三)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1.翻译的标准 2.翻译的过程 3.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四)第三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1.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2.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五)第四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上) 1.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 2.词类转译法 3.增词法 4.重复法 5.省略法 6.正反、反正表达法 (六)第五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 1.分句、合句法 2.被动语态的译法 3.名词从句的译法 4.定语从句的译法 5.状语从句的译法 6.长句的译法 (七)第六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下) 1.习语的译法

2.拟声词的译法 3.外来词的译法 依据课程大纲之要求,学生应在学习本课程后具备相关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并将其应用于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活动,能够借助于词典忠实通顺地完整翻译中级英文读物。本课程考试形式为笔试,其中翻译理论部分占30%,翻译实践部分占70%。教材所学内容占60%,教材外内容(即翻译实践部分)占40%。根据课程特点,考试主要题型可以是关于翻译理论的填空题,是非题,简述题,和翻译实践的英汉互译题等。翻译实践题可根据教学进程,按一定比例出句子翻译,段落翻译,和篇章翻译。 三、考试方法、考试时间及试题类型 1.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2. 计分方式:满分100分。 3. 考试时间:考试用时按学院统一要求。 4. 试题类型:由教研室根据实际要求制定。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1. 教材: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 主要参考资料: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范仲英.《实用英语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连淑能.《英译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陈宏薇,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五、样题 I.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0%) 1.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思想。 A. 鸠摩罗什 B. 玄奘 C.安世高D。释道安 2. 严复说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是指---------------------。 A. 翻译一部书要化一个月时间作准备 B 翻译一个术语往往要考虑很久 C. 只有化苦功才能翻译成一部名著 D. 书名的翻译颇费思量 3. 下列四句,----句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 鲁迅提出过“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点。 B. 马建忠主张“善译”的翻译标准。 C. 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D. 傅雷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形似”。 4. 下列四位翻译家中,英译《红楼梦》的是------。 A. 林语堂 B. 杨宪益 C. 杨必 D. 鲁迅 5.英国语言学家M.A.K.Halliday提出的构成语境三要素中,fields of discourse指---------------------------。

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 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下面是小编搜集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随着宝玉了却尘缘,红楼一 梦终于归结。也许是由于阅历过浅,在这一部绵长细腻的经典面前,我竟有些哑言,如同 涓涓溪流无意间初入大海,《红楼梦》那高不可攀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学 作品中,也理应首屈一指。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作爱情悲剧来读,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宝黛的爱情悲剧, 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专制和那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 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而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时代某些典型 的人物?贾府的兴衰史,是否又可来影射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当然,这都是一 些宏观的角度。就个人而言,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运?他思想的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着对功名未就的抱怨? 这些的确是读过《红楼梦》之后应有的共识,但从那些华美传神的文字背后,我读出 的则大多是曹雪芹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每每读到贾府丰裕的家产,诸如黄金几千两,白银几千两,绸缎多少匹,总会隐隐担心,如此富贵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续下去,毕竟“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贾府中鲜见勤奋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断,鼓乐不休,结果难逃败落凋敝 的命运。这不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 曾经活跃于历史风烟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们多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大富大贵,衣食无忧,不必考虑学业,不必操劳生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百无聊赖。 为了打发难以消磨的时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炫富,为非作歹,花天酒地,结果如何?终被世人遗弃,被历史遗忘。现今中国人常怀着一种暴富的心态,各式各样的奢侈品 难以满足其欲千金散尽的胸怀,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风气正逐渐蔓延至年轻一代的学生身上,并且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不难想象,这种无节制的享受最终将演变成国民性,让整个 中华民族都失去前进的欲望,更难以完成复兴的使命。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巴西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尚能引发美国一场龙卷风,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尝不会酿成不堪的悲剧!我不愿再进行痛斥,柏杨先生早已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唯愿独修其身,却又不忍责任的折磨。 整个社会的大风气,早已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了,保持住内心的一方净土,是周国平 先生、余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读书人的心愿。我愿做这样的践行者,

林妹妹说英语:《红楼梦》精彩译文赏析-翻译文化.doc

伦敦大学教授英译《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的旷世巨著,大陆、香港、台湾都曾改编拍成电影,家喻户晓。50年代大陆拍摄的《红楼梦》在香港创下了连映二百多天的纪录,至今仍未有一部电影可以打破该纪录。 五四运动后不少白话文作家都歌颂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红学专家,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红学佳作,淙淙汩汩,源源不绝。 五六十年代多位中外学者就曾经把《红楼梦》英译,介绍到西方国家去,但由于种种问题,都只是节译而已。 直至70年代有一位牛津大学的讲座教授霍克思(David Hawks),竟然不惜辞去职务,专心埋首于全部《红楼梦》的英译。他的译笔功力深邃,英文写得非常流畅。 请先欣赏霍克斯在《红楼梦》英译本自序中的最后一段感人的话: "My one abiding principle has been to translate everything-even puns. For although this is ,in the sense I have already indicated, an 'unfinished' novel, it was written (and written) by a great artist with his very life blood. I have therefore assumed that whatever I find in

it is there for a purpose and must be dealt with somehow or other, I cannot pretend always to have done so successfully, but if I can convey to the reader even a fraction of the pleasure this Chinese novel given me , I shall not have lived in vain." 中国曹雪芹英国霍克思 撰写《红楼梦》这部旷世巨著的曹雪芹,堪称中国文学史的奇才,数十年来无数作家学者都把这部经典名作奉为圭臬,推崇备至。 70年代著名学者胡菊人先生在其专栏里就写过这样一段话:“在技巧上我们可以说自清末至'五.四'直至今天,在中国而言,无人能与曹雪芹并肩。他的技巧,尤其在肌理上,细心研究,令人惊骇,以为是神鬼写下的文墨。” 曹雪芹如果九泉下有知,欣悉二百余年后西洋竟然出了另一位奇才,连大学教授的高职也辞去,在家中孜孜不倦十五载,把他的作品全部译成蟹形文字,介绍到西方国家,必定会含笑引为同调! 这位西洋奇才就是前英国伦敦大学的教授霍克思(David Hawks.) 这里介绍霍克思译红楼梦,是希望大学翻译系的同学能观摩

红楼梦经典语句英译

《红楼梦》熟语英译三十例 1. 至午后,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起来。宝蝉心里也知八九了,也就半推半就。 译文:After lunch, Chin-kuei deliberately went out to clear the coast for them both, and Hsueh Pan started making advances to Pao-chan. Well aware of that he wanted, she only made a show of resisting. 2. 咱们家没人,俗话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晓华(六十七回) 译文:Our family’s short-handed and, as the proverb says, “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We don’t want to find, when the time comes, that we’ve forgotten this, that and the other, so that people laugh at us. 3. 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义新奇,别开生面了。(六十四回) 译文:And these five Cousin Lin has written today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fresh and original,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4.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译文:Haven’t you heard the saying:“Illness comes as fast as a wall falling down,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5. 姐姐博古通今,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儿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一套。这叫做“负荆请罪”。(三十四) 译文:Why, cousin, surely you are sufficiently well vers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to know the title of that opera. Why do you have to describe it? It ‘s called “Abject Apologies”. 5.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侍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十五回) 译文:But although hi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 were outstanding, these qualities were unfortunately offset by a certain cupidity and harshness and a tendency to use his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outwit his superiors; all of which caused his fellow officials to cast envious glances in his direction. 7. 说着,就自己举手,左右开弓,自己打了一顿嘴巴子。(六十八回) 译文:He raised his hands and slapped himself on both cheeks. 8. 我们没事评论起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里跳不出一个来的。妙在个人有个人的好处。

2019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2019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本文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128条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在写作英语论文过程中的一些参考,论文题目的定位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医学英语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句子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方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怎么写5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怎么写5篇 《红楼梦》是一部丰厚的作品,《好了歌》和十二支《红楼梦曲》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下面是小编搜集红楼梦的读书心得怎么写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鹗共同创造的。全书以封建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了贾家由胜到衰的过程,以及各人物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悲剧命运。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四大家族兴衰过程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有喜有悲,出了许许多多的有个性的、有文化的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默契、爱情让所有人都想真心的祝福他们。 然而,贾母的一个错误的决定,却乱点鸳鸯,拆散了贾宝玉和林黛玉,阴差阳错之下却好心办了坏事,无意间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让宝玉连他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而贾宝玉知道林黛玉死了之后,便出家了,让贾府走向了灭亡。这更是揭示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以及当时社会的阴暗、腐败、统治者的无能。 全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跟四大名着中其他三本书不同,《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段让人悲痛欲绝的悲惨爱情故事,我看了第一遍就哭得泪流满面。林黛玉的哭哭啼啼、娇弱的形象与其他书中的英雄形象有着翻天覆地的不同。或许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哭哭啼啼让你厌烦,但《红楼梦》却无疑是古典文学中的奇葩。这本书的名字也不同——《红楼梦》。 一看这名字,我还真蒙了,《红楼梦》,什么意思呢?他给了我一种梦幻、神奇以及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本书中我最喜欢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说的就是林黛玉。闭上了眼,还是黛玉那明亮的双眼;那写诗时的姿态;那葬花时的诗意般的画境…… 合上书,书中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书中的人物还在跳跃、舞蹈。但当我一想起他们的结局,就忍不住想破口大骂,想潸然泪下,他已经把我深深地引住了。 今天妈妈介绍了一本书给我。它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线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悲剧贯穿始终。由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

红楼梦经典赏析

■13级经典文学《红楼梦》赏析 红楼一梦,难解其中味 但凡爱好文学的人,都会爱上《红楼梦》这本巨著!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诗词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作品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如果不能很好地读解书中的诗词曲赋,你就不能真的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集建筑、美术、服饰、音乐、诗歌、饮食、陶艺、园林、心理学、管理学为一体。其中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 “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 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 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线索人物—— 甄士隐(真事隐):历经梦幻,将故事的真相隐去。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人物。 贾雨村(假语存):用假言村语,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人物作用:串联整个故事,衔接前后情节。对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话及来往引出来的。贾雨村因为做过林黛玉的老师,又与贾家同宗,故为后文林黛玉进京做铺垫,不仅引出主要人物林黛玉的身份家世,还引出黛玉和宝玉相识的经过,从相识到相爱,摆脱不了封建势力家族的束缚,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种解读:说是“真石隐”“假玉存”,用来折射小说中的关键人物贾宝玉,说他不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真宝玉,而是一块假宝玉,暗示小说最终的悲剧结尾。

大学英语翻译全教程(完美版)第14讲

第十四讲关于翻译批评(一):翻译批评基础知识 一、翻译批评的概念界定 翻译批评(translation criticism)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做的具体探讨、解析和评价。 翻译批评不应该是专挑毛病,为纠错而纠错,对译作的评价应做到“客观、公正”。要做到“客观”必须用科学的测量评价方法对译文作分析;要做到“公正”必须从语言的多个层次出发,运用一定的法则从语篇入手,自下而上地去研究原作和译文。因此,翻译批评需要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来指导。 二、翻译批评的目的和功能 1、目的 桂乾元在《译事繁荣需评论》一文中提出翻译批评的六个目的: (1)帮助—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水平,甚至可以帮助具体译者提高某些基本功,帮助译者提高翻译理论修养。 (2)限制—限制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译作泛滥,限制其出版问世。 (3)扩大—扩大优秀译作的影响,促进译事的繁荣。 (4)鼓励—鼓励译者不断努力,译出优秀的作品。 (5)监督—监督译者的工作,促进他们认真负责地工作。 (6)促进—促进翻译事业健康迅速发展。 2、功能 (1)判断功能 判断是批评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功能。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从批评的词源学出发,确定批评的意思就是“做出判断”。在翻译批评中,就是通过翻译批评发掘译作的优点和缺点,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揭示出一部译作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并最终对译作的质量做出判断。这就要求批评者要进行理性的、客观的分析,而不是从个人的好恶出发。 (2)构建协调功能 纽马克在《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1988)一书中指出:“翻译批评是联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一条必不可少的纽带”。 理论是通过批评制约实践的,实践也是通过批评来校正翻译理论的内容。理论的价值和实践的价值都是通过批评来实现的。 翻译批评在翻译活动中, 一方面起着协调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的作用, 另一方面还起着矫正、推动实践和丰富、完善乃至修正理论的作用。在翻译实践、翻译批评和翻译理论的关系中, 丰富多彩的翻译实践活动是翻译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 而作为翻译实践经验总结和理性升华的翻译理论, 其建构和发展又需要翻译批评这一中介。翻译批评依据翻译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理对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在分析、判断和评价翻译实践的过程中, 翻译理论本身也受到翻译实践的检验,并得到及时的调整和匡正。同时, 动态变化着的翻译实践为翻译批评不断提供新的对象和内容, 使翻译批评不断发现和揭示其中的规律, 这无疑又会丰富和完善原有的理论,

红楼梦读书报告范文精选5篇

红楼梦读书报告范文精选5篇 读书报告也叫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日记,是对读书感悟的记录和总结,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吸收书上的知识经验。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读书报告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读书报告 红楼梦是女人的世界,但通过女人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展现了那个朝代的发展的悲剧。 中国诗词有两句诗有难以描摹的霸气,一句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巧合的是,同是以安字开头颜字结尾,它们却各自代表了中国士人的两种精神境界,出世则旷达不羁、入世则心怀天下。 李唐几百年以后,在清初,有位伟大的作家用他细腻独特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的这两种士人,同时渲染出那个君主*达到鼎盛时期的大悲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叙说着那些痴人痴事,感叹书中他们不老不死,不伤不灭,却一遍一遍的上演着悲剧。读尽红楼,只得一世伤红颜伤逝的背后,便是中国古代士人们悲剧的写照。 《红楼梦》总是用几大段文字描写着主角们的风姿神韵,如王熙凤,贾宝玉,从容貌的美到繁饰的衣装。而对于林黛玉却只是描写了她三分病态如西子的模样。是否注定了她内心的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

理,低调自卑到衣物可以朴素到忽略不计,生怕写出来与凤姐,宝玉对比起,让别人笑话了。留笔三分给了人无尽的深思,或许结局在这里悄悄种下了根。 不知林黛玉是何时喜欢上那不爱武枪爱颜色的少年。或是刹那的初见:贾宝玉因为如天仙一样的林妹妹没有携玉而要把他落草时含的宝玉扔碎,又或是贾宝玉总是宽容她的无理和冷笑。佛曰: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虽不知她是否在一念之间恋上了如玉少年郎,却知道在无数的须臾中他们将这份美好无尽的展现。 记得书中林黛玉经常以泪洗面,说话总是有那么几分刻薄。对于别人的话,总是多心留意,比起小心翼翼的露怯,她则总是喜欢冷笑回答,好像当代有些人仇恨社会,认为世界上没有好人。而宝玉是她的知己,明白她那身刺猬装下脆弱的心,所以他总是劝着她,让着她,保护着她。爱之深,责之切。林妹妹却像是不知道似的,也许是潜意识知道了他的包容,才总是常常将自己的醋意暴露: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 每每读到贾宝玉,林黛玉的言行时,我总是感叹幸好他们命运算不错,至少最初在贾氏家族中是少爷,小姐,不然让他们这种性格生于现代,必是两个娇命之人。 黛玉在大观园中格格不入,可没有人否定她超凡脱俗的才华谈吐和细腻优雅的生活态度;宝钗在大观园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爱赞美,她有男子都少有的治家能力,她温婉贤淑,她谦逊怜下,是那个时代

《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随着外语研究及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语言翻译、文化翻译、译本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做了大体回顾,从语用学、修辞学、文化等方面对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目前《红楼梦》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红楼梦》翻译研究可能的领域与途径。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语用学修辞学文化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海外的《红楼梦》译本有摘译、节译、全译三种形式。虽然《红楼梦》已有多种语言的全译本,但是从目前国内的翻译研究来看,却只涉及到三种语言的版本。英译本的研究最多,占所有研究的90%以上,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版本的研究虽有涉及,但都总计不过十余篇。主要有成蕾的《“潇湘馆”里的“潇湘妃子”――〈红楼梦〉两个法译本中建筑专名的语义层级分析及其翻译策略选择》(《译林(学术版)》2011年第3期);郭玉梅的《〈红楼梦〉法译本传统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5月)、《从〈红楼梦〉法译本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法语学习》2011年第3 期);森中美树的《简述日译〈红楼梦〉之难点――以平冈龙城〈国译红楼梦〉为例》(《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3辑);苏德昌的《从红楼梦的日译看“そんな”的感叹词性用法》(《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第3期);史华慈与姚军玲的《〈红楼梦〉德译书名推敲》(《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6辑)等。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现状评述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总体概述 在进行《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内容前,有必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其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概述,为下面研究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笔者通过CNKI中国知网,输入“红楼梦”及“译”两个关键字,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题名”检索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得到以下数据。 表1 ■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红楼梦》翻译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更多的相关博士论文及专著的出版,《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的范围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红楼梦》翻译研究状况 1.语用学视觉下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李蓓在《〈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4辑)中认为汉语版《红楼梦》中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性质、构成、词汇、词汇系统及对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方面的研究。而目前的翻译研究来看还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涉及到词汇、委婉语、习语、典故等方面。《红楼梦》中词汇的翻译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词汇的翻译研究主要涉及某一类词的翻译。 (1)人名的翻译。王静在《〈红楼梦〉姓名翻译与注释译法》(《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月)中分析了杨、霍两英译本《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提出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就必须利用音译法和意译法、运用双关语法和借用法语、拉丁语等方法译出其中姓名的含义。赵丽娟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物姓名的英译本解读――浅谈霍克斯〈红楼梦〉版本主要人物命名》(《语文建设》2013年第6期)中以霍克斯对《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为蓝本,以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所暗含的人名含义为研究对象进行阐

转态译法

转态译法 一、定义 所谓转态译法是指在翻译中把原文中的被动语态转换成译文中的主动语态,或把原文中的主动语态转换成译文中的被动语态。这里说的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是很不相同的:英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则很少使用,即便使用, 也不像英语那样有固定或比较统-的构成形式。比如说,汉语的被动不是只用一“被”字表示。因此在英汉互译中,要经常变换语态,以使译文符合习惯用法。显得地道而自然。 二、翻译方法 (一)、被动句翻译成主动句 (1)The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小说红楼梦已译成许多外国文字. (2) During the world cup the streets were filled with football fans. 世界杯期间,接上挤满了球迷. (二). 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判断句。 1.The poetry was chanted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the lyre. 诗歌吟唱是用七弦琴伴奏的。 2.The credit system in America was first adop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in 1872.美国的学分制是1872年在哈佛大学首先实行的。 (三)、被动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1.In many countries, authority is seldom, if ever, questioned. 在很多国家,很少向权威提出质疑。 2.Wrong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发现了错误一定要纠正。 (四)、被动句译成被动句。 1.用“被、受、得”等字 (1). I hope that the resolution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will at last be respected by member states and by Israel in particular. 我希望大会的各项决议终将得到各会员国,尤其是以色列的尊重。 (2). I was possessed by the very novelty of what I did. 我被 自己所干的事的新鲜劲迷住了。 (3)The Wright brothers were highly praised for having made the first flight in the wor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