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诱变处理与营养缺陷型筛选

大肠杆菌诱变处理与营养缺陷型筛选
大肠杆菌诱变处理与营养缺陷型筛选

大肠杆菌诱变处理与营养缺陷型筛选【实验目的】

1.了解应用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菌进行诱变的方法。

2.初步掌握诱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的技术。

【实验原理】

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可诱发基因突变。如果突变后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称为营养缺陷型。实验室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通过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突变型筛选、缺陷型检出,缺陷型鉴定。

诱变处理首先要选择诱变剂,诱变剂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类。微生物诱变中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是紫外线。

进行诱变处理时为了避免出现不纯的菌落,一般要求微生物呈单核的单细胞或单孢子的悬浮液,分布均匀。试验表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对诱变剂的反应最灵敏。

诱变处理必须选择合适的剂量,不同微生物的最适处理剂量不同,须经预备实验确定。物理诱变的相对剂量与三个因素有关:诱变源和处理微生物的距离、诱变源(紫外灯)功率、处理时间,往往通过处理时间控制诱变剂量。化学诱变剂的剂量也常以相对剂量表示。相对剂量与三个因素有关:诱变剂浓度、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一般通过处理时间来控制剂量,在处理前对诱变剂和菌液分别预热,当二者混合后即可计算处理时间,可精确控制处理剂量。

经处理以后的细菌,缺陷型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小,必须设法淘汰野生型细胞,提高营

养缺陷型细胞所占比例,浓缩缺陷型细胞。浓缩缺陷型的方法有青霉素法、菌丝过滤法、差别杀菌法、饥饿法等,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微生物。细菌中常用的浓缩法是青霉素法,青霉素是杀菌剂,只杀死生长细胞,对不生长的细胞没有致死作用。所以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能长而被杀死,缺陷型不能生长,可被保存得以浓缩。

检出缺陷型的方法有逐个测定法、夹层培养法、限量补给法、影印培养法。这里主要以逐个测定法为例进行说明:把经过浓缩的缺陷型菌液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将每一菌落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上。凡是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上能长的菌落就是营养缺陷型。

经初步确定为营养缺陷型的菌株用生长谱法鉴定。在同一培养皿上测定一个缺陷型对多种化合物的需要情况。

【器材与试剂】

一、器材

离心机,紫外线照射箱,冰箱,恒温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烧瓶,试管,离心管,移液管,培养皿,接种针等。

二、试剂

肉汤液体培养基,ZE肉汤液体培养基,基本固体培养基,基本液体培养基,无N基本液体培养,2N基本液体培养基(成分及配制方法见后)。

20种基本氨基酸,7种微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泛酸,对氨基苯甲酸,烟碱酸,生物素),嘌呤,嘧啶;亚硝酸钠,青霉素钠盐,冰乙酸,乙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镁,蔗糖;生理盐水,0.1mol/L醋酸缓冲液(pH=4.0),0.1mol/L NaOH。

混合氨基酸(包括核苷酸)共分7组:其中第Ⅰ到第VI组各有6种氨基酸(包括核苷酸),每种氨基酸(包括核苷酸)等量研细充分混合;第VII组为脯氨酸,因容易潮解,故单独组成。各组具体组成如下:

I. 赖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嘌吟

II. 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或甘氨酸)、嘧啶

III. 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羟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

IV. 亮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羟脯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V. 苯丙氨酸、胱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

VI. 色氨酸、嘌呤、嘧啶、丝氨酸、缬氨酸、酪氨酸

VII. 脯氨酸

混合维生素:把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泛酸、对氨基苯甲酸、烟碱酸及生物素等量研细,充分混合即可。

【实验步骤】

一、菌液制备

1.菌体的活化与培养

实验前14~16h,挑取少量K12SF+菌,接种于盛有5ml肉汤培养液的三角瓶中,37℃培养过夜。第二天添加5ml新鲜的肉汤培养液,充分混匀后,分装成2只三角瓶,继续培养5h。

2 收集菌体

将两只三角瓶的菌液分别倒入离心管中,35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打匀沉淀,

其中一管吸入5ml生理盐水,然后倒入另一离心管,二管并成一管。

二、诱变处理

1.紫外线诱变法

(1)处理前先开紫外灯(15W)稳定30min。

(2)吸取菌液3ml于培养皿内,置于紫外灯下,距灯管28.5cm处;先连盖在紫外灯下灭菌1min,然后开盖处理1min(处理时间依70% 的杀菌率而定);照射后先盖上皿盖,再关紫外灯。

(3)吸取3ml加倍肉汤培养液,注入处理后的培养皿中,37℃恒温箱内避光培养12h以上。

2.亚硝酸诱变法

(1)吸取菌液1ml于离心管中,冰冻1h,制成静止细胞。

(2)加入5ml 醋酸缓冲液(pH=4.0),再加入13.8mg亚硝酸钠,于37℃下诱变处理5~8min。

(3)加入0.1mol/L NaOH中和至pH=7.0,中止亚硝酸作用。

三、突变型的筛选与检出

1.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

(1)吸取5ml处理菌液于灭菌离心管中,3500rpm离心10min。

(2)弃上清液,加入生理盐水,打匀沉淀,离心洗涤三次,加生理盐水至原体积。

(3)吸取菌液0.1ml于5ml无N基本培养液中,37℃培养12h。

(4)加入等体积2N基本培养液,加入青霉素钠盐使最终浓度约为1,000单位/ml,

置37℃恒温箱中培养。

(5)培养12、16、22h时各别取菌液0.1ml,倒入两个灭菌的培养皿中,再分别倒入经融化并冷却至40℃~50℃的基本及完全培养基中,摇匀放平,待凝固后,置37℃恒温箱中培养(在培养皿上注明取样时间)。

2.逐个测定法检出营养缺陷型

(1)以上平板培养36~48h后,进行菌落计数。选用完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大大超过基本培养基的那一组,用接种针挑取完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80个,分别点种于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平板上,先点种基本培养基,后点种完全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

(2)培养12h后,选在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再在基本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后不生长的可能是营养缺陷型。

四、生长谱鉴定

1.突变菌株的培养与收集

(1)将可能是缺陷型的菌落接种于盛有5ml肉汤培养液的离心管中,37℃培养14-16h。

(2)培养后,3500rpm离心10min,倒去上清液,加生理盐水,打匀沉淀,然后离心洗涤3次,最后加生理盐水到原体积。

2.营养缺陷型的鉴定

(1)吸取经离心洗涤的菌液1ml注入一灭菌的培养皿中,然后倒入融化冷却至40℃~50℃的基本培养基中,摇匀放平,待凝固,共做两只培养皿。

(2)将2只培养皿底等分8格并标记(如右图),依次放入混合氨基酸(包括核苷酸)、混合维生素和脯氨酸(加量要很少,否则会抑制菌的生长),然后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

48h,观察生长圈,当某一格内出现圆形混浊的生长圈时,即说明是某一氨基酸、维生素或核苷酸的缺陷型。

注意事项

皮肤曝露在紫外线下可致皮肤癌;眼睛最易受到紫外线损伤,导致短期甚至永久失明。因此,操作时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亚硝酸也是较强致癌物质,请注意安全与环境保护。各种器具、培养基及直接加入培养基中的试剂均需灭菌。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一、方法概要本方法系用以检测水中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内生孢子之杆状好氧或兼性厌氧菌,且能在351 ℃、483小时发酵乳糖并产生酸及气体之大肠杆菌群(Coliform group);在不同体积或不同稀释度之水样所产生之结果,以「100 mL水中最大可能数(MPN/100 mL)」表示100 mL水中存在之大肠杆菌群数目。 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地面水体、地下水体、废水、污水及水源水质水样中大肠杆菌群之检验。 三、干扰(一)水样中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之物质。(二)检测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设备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的物质。 四、设备(一)量筒:100至1000 mL之量筒。(二)吸管:有 0、1刻度之10 mL灭菌玻璃吸管或市售无菌塑料吸管,或无菌微量吸管(micropipet)。(三)试管:大小约15015 mm之试管或有盖螺旋试管。(四)发酵管(fermentation tube):大小约229 mm 之玻璃管。(五)稀释瓶:容量约100 mL可灭菌之硼硅玻璃制品。 (六)锥形瓶:200至2000 mL之可灭菌硼硅玻璃制品。(七)采样容器:容量120 mL以上无菌之硼硅玻璃瓶或无菌塑料有盖容器,或市售无菌袋。(八)冰箱:温度能保持在42℃者。(九)天平:待测物重量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1 g;待测物重量不大于2 g

时,须能精秤至0、001 g。()培养箱:温度能保持在351℃者。 (一)高压灭菌釜:温度能维持在121℃(压力约15 lb/in2 或1、 1 Kg/cm2)灭菌15分钟以上者。(二)高温干热烘箱:如用于玻璃器皿等用具之灭菌,温度须能保持在160℃达2小时或170℃达1小时以上者。(三)接种环:为白金或镍铬合金制,适用于细菌接种或移植,亦可使用无菌塑料制品。(四)pH计:精确度达0、1 pH单位。 五、试剂(一)试剂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导电度在25 ℃时小于2 μ mho / cm(μS / cm)。(二)培养基,应使用市售商品化培养基。1、硫酸月桂酸胰化蛋白胨培养基(Lauryl sulfate tryptose broth,简称LST) 1倍浓度LST培养基含有下列成份:胰化蛋白胨(Tryptose) 20、0g乳糖(Lactose) 5、0g氯化钠(NaCl) 5、0g磷酸氢二钾(K2HPO4) 2、75g磷酸二氢钾(KH2PO4) 2、75g硫酸月桂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 0、1g试剂水 1L 配成2倍浓度(取 71、2 g LST培养基粉末溶于1 L试剂水),完全溶解后,分取10 mL注入装有倒置发酵管之试管内,经121℃灭菌15分钟,

菌种筛选方法 (2)

菌种筛选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 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 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 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

"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图平皿快速检测法示意图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 1) 纸片培养显色法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 2) 变色圈法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如在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 3) 透明圈法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

5.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多管发酵法)

水中大肠杆菌群书的监测(发酵法)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和学习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意义。 2.学习和掌握水中大肠杆菌的监测方法。 二、试验原理: 水的微生物学的检验,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检验,在保证饮水安全和控制传染病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群书每升中不超过3个,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常用多管发酵发和滤膜法。多管发酵发可运用于各种水样的检验,但操作繁琐,需要时间长。滤膜法仅用于自来水和深井水。操作简洁快速,但不适用于杂质较多,易于阻塞滤孔的水样。 三、试验材料: 1.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2.器材:灭菌三角瓶、无菌平皿、无菌吸管、无菌试管等。 四、试验内容 第一天: 1.水样的采集

自来水洗将自来水龙头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在开放水龙头取水流5mh,以灭菌山角瓶接水取样以备分析。 2.用发酵法检查大肠杆菌 (1)生活饮用水的检验 ①初步发酵试验:在2个各装有50mh的3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三角瓶中,以无菌操作各自加水样10mh。摇匀后,37℃培养24h 第二天: ②平板分离:经24h培养后。特产酸产气及只产酸的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EMD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大肠杆菌群在EMD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具有或略带或不带有金属光泽,或者呈淡紫红色,仅中心颜色较深,挑取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第三天: ③复发酵试验:将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落的剩余部分接于单倍乳糖发酵管中,为防止遗漏,每管可接种来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平板上同一类型菌群1~3个,37℃培养24h,如果产酸又产气者,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第四天: ④报告: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复发酵管的阳性管,查附录1或2,报告每升水样品中大肠菌群数(MPN)

细菌营养缺陷型的诱变和筛选

微生物大实验 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

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 摘要用某些物理因素或是化学因素,使基因发生突变,丧失合成某一物质的能力,因而它们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这样从野生菌经诱变筛选到的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紫外线可以诱导细菌发生突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经过如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营养缺陷型的检出、划线复证、生长谱鉴定、缺陷型菌株纯化。又因处理的细菌所得到的突变菌仍然是很少的部分,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筛选方法,才能分离到突变型。 关键词紫外诱变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的检出划线复证生长谱鉴定 引言 营养缺陷型: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加某种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才能生长的微生物突变体,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微生物细胞本身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简单营养物,经过自身代谢合成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则细胞失去合成与这些基因有关营养物质的能力,只有在培养基中补加这类营养物质后,突变细胞才能生长,故又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此类突变体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代谢途径和遗传规律必不可少的标记菌种,亦可直接用于生产氨基酸、核苷酸等代谢产物。为了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需从诱变处理后的菌液中认真筛选,以便检出突变体,常用的方法有:影印接种法、夹层培养法和青霉素浓缩法等。 影印接种法:将待测的浓缩菌悬液涂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待其长好后作为母平板。用一小块灭菌的丝绒固定在直径较平板略小的圆柱形木块上,作为接种工具。用它在母平板上轻轻印一下,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印一下,经培养后,影印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与母平板上的菌落位置对应,比较二个平板上菌落的生长状况,即可从相应位置的母平板上选出待测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夹层培养法:先在培养皿中倒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冷凝后,加一层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加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经培养出现菌落后,在培养皿底的相应位置做上标记,然后再加一层完全培养基。再经培养后出现的菌落,多数是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的营养缺陷型。 青霉素浓缩法:利用青霉素特异性的杀死野生型细胞,保留营养缺陷型细胞的方法。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只能杀死生长繁殖中的细菌,而不能杀死停止繁殖的细菌。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野生型细菌能够生长繁殖,会被杀死,而营养缺陷型不被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与筛选 山大微生物大实验

山东大学 实验名称: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 的诱变和筛选 作者:姚健(201000140136) 同组者:刘新强 指导老师:林建群(教授) 实验日期:2013年5月22日-6月1日

微生物大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 山东大学生命基地班姚健 201000140136 摘要:营养缺陷型菌株或称异养型(auxotroph)菌株是许多微生物生理生化以及遗传研究的重要菌株材料。此类菌株不仅在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也成为了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实验采用物理诱变非电离辐射紫外线(15W)为诱变剂,来对大肠杆菌诱发突变,并用抗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富集营养缺陷型),采用点植对照法检出营养缺陷型,划线复证后得到两株营养缺陷型菌,进行生长谱法鉴定,两个平板都长满了菌落,即没有预期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出现。 Abstract:Auxotrophic bacterias are very important materials in the microbial biochemical and genetical research.Auxotrophic bacterias are important to not only bioresearch but also biotechnology.The screening of auxotrophic bacterias has become one of scientists’ primary experimental skills.We use the ultravioley light as the mutagen to induce the mutation of the E.coli,then weed out the wild type by Penicillin resistance method to gather auxotrophic bacterias,next we check out the auxotrophic bacterias by spot planting.We get two auxotrophic bacterias by marking out,finally we test the type of auxotroph by auxanography.Each bacteria grew well everywhere in the plate indicating that t here’s no auxotrophic bacteria. 关键词: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紫外线诱变;划线复证;生长谱测定;筛选 Key words:Escherichia;auxotrophic bacteria;ultravioley mutation;marking out;auxanography;screening 1引言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营养缺陷性的浓缩、检出、鉴定缺陷型。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 1.1 营养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使编码合成代谢途径中某些酶的基因突变,丧失了合成某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该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1]。这类菌株可以通过降低或消除末端产物浓度,在代谢控制中解除反馈抑制或阻遏,而使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或分支合成途径中末端产物积累。在氨基酸、核苷酸生产中已广泛使用营养缺陷型菌株;也可用于遗传学分析、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及细胞和分子水平基因重组研究中作为供体和受体细胞的遗传标记。因此,营养缺陷型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营养缺陷型是由野生型突变产生,营养缺陷型经回复突变恢复野生表型得到原养型。为了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需从诱变处理后的菌液中认真筛选,以便检出突变体,常用的方法有:影印接种法、夹层培养法和青霉素浓缩法等。 1.2 紫外线诱变 诱变育种是人为地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导有机体产生遗传变异,并经过人工选择、鉴定、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诱变育种的目标是改变或增加一个满意品种的某一特性,而在其他方面保持不变。诱变育种具有以下特点: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2)适于进行个别性状的改良;3)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4)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定。 紫外线是一种短波光,波长介于100-400nm之间。它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诱变剂,照射物体时可使原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mutugenesis and isolation of auxotroph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gram stain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yeast morphology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types of mddia and sterlization 菌种保藏 preservation of cultures 细胞计数法 conting of cell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reactions 相差显微镜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细胞融合 cell fusion 质粒DNA的提取 isolation of plasmid DNA 植物DNA的提取 isolation of plant DNA 多肽的末端分析 analysis of terminal of polypeptide PCR扩增DNA PCR amplify DNA fragment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蛋白质的性质 properties of protein 植物组织培养 plant tissue culture 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简介 the introduction of BL-410 biofunctional experiment system 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preparation methods for nerve-muscle specimen of frog 人ABO血型的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humankind ABO blood group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采用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处理细菌,以提高其变异几率,关键步骤是进行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筛选工作,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产生的,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株。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涉及下列几种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M,符号为[-])是指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完全培养基(CM,符号为[+])是指可满足某种微生物的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补充培养基(SM,符号为[A]或[B]等)是指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该营养物质缺陷型菌株生长需求的合成或半合成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仅在生产中可直接作发酵生产核苷酸、氨基酸等中间产物的生产菌,而且在科学实验中也是研究代谢途径的好材料和研究杂交、转化、转导、原生质融合等遗传规律必不可少的遗传标记菌种。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诱变剂处理:与上述一般诱变处理相同。

第二步,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通过以下的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即浓缩了营养缺陷型。 抗生素法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数种。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杀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细菌,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也是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生长被杀死,营养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而被保留下来。 菌丝过滤法适用于进行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通过过滤就可除去大部分野生型,保留下营养缺陷型。 第三步,检出缺陷型:具体方法很多。用一个培养皿即可检出的,有夹层培养法和限量补充培养法;在不同培养皿上分别进行对照和检出的,有逐个检出法和影印接种法。可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室具体条件加以选用。现分别介绍如下: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述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院系: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食科114 姓名:张花 学号: 114031431 组长:张军玲 成员:张花 赵晶郁 朱娟娟 大肠杆菌Petrifilm测试片计数法 摘要 食品检测是反映食品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的卫生与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而大肠菌群检测则是食品检测的重要指标均之一。根据定义大肠菌群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碱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其主要检测意义在于反映食品卫生状况并推测其在肠道致病菌的可能性。Petrifilm大肠菌群测试片是由美国3M生产的一种预先制备好的VRB平板培养基系统,并添加了TTC作为菌落指示剂便于菌落判读,而上层薄膜可以起到对大肠菌群发酵产生的气体截留的作用。该方法目前已被多数权威机构认可,并在国内很多实验室开展运用。 关键词大肠杆菌 Petrifilm测试法

1设备和材料 1.1恒温培养箱:36±1℃。 1.2冰箱2~5℃。 1.3恒温水浴箱:44.5±0.2℃。 1.4天平:感量0.1g。 1.5均质器 1.6振荡器。 1.7无菌吸管:lmL(具0.01 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8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 1.9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1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 LST )肉汤。 2.2EC肉汤。 2.3蛋白胨水。 2.4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MP-VP实验用)。 2.5磷酸盐缓冲液。 2.6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 压灭菌15min。 2.71mol/L氢氧化钠(NaOH ) :称取40g 氢氧化钠溶于1000ml蒸馏

大肠杆菌诱变处理与营养缺陷型筛选

大肠杆菌诱变处理与营养缺陷型筛选【实验目的】 1.了解应用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菌进行诱变的方法。 2.初步掌握诱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的技术。 【实验原理】 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可诱发基因突变。如果突变后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称为营养缺陷型。实验室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通过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突变型筛选、缺陷型检出,缺陷型鉴定。 诱变处理首先要选择诱变剂,诱变剂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类。微生物诱变中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是紫外线。 进行诱变处理时为了避免出现不纯的菌落,一般要求微生物呈单核的单细胞或单孢子的悬浮液,分布均匀。试验表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对诱变剂的反应最灵敏。 诱变处理必须选择合适的剂量,不同微生物的最适处理剂量不同,须经预备实验确定。物理诱变的相对剂量与三个因素有关:诱变源和处理微生物的距离、诱变源(紫外灯)功率、处理时间,往往通过处理时间控制诱变剂量。化学诱变剂的剂量也常以相对剂量表示。相对剂量与三个因素有关:诱变剂浓度、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一般通过处理时间来控制剂量,在处理前对诱变剂和菌液分别预热,当二者混合后即可计算处理时间,可精确控制处理剂量。 经处理以后的细菌,缺陷型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小,必须设法淘汰野生型细胞,提高营

养缺陷型细胞所占比例,浓缩缺陷型细胞。浓缩缺陷型的方法有青霉素法、菌丝过滤法、差别杀菌法、饥饿法等,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微生物。细菌中常用的浓缩法是青霉素法,青霉素是杀菌剂,只杀死生长细胞,对不生长的细胞没有致死作用。所以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能长而被杀死,缺陷型不能生长,可被保存得以浓缩。 检出缺陷型的方法有逐个测定法、夹层培养法、限量补给法、影印培养法。这里主要以逐个测定法为例进行说明:把经过浓缩的缺陷型菌液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将每一菌落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上。凡是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上能长的菌落就是营养缺陷型。 经初步确定为营养缺陷型的菌株用生长谱法鉴定。在同一培养皿上测定一个缺陷型对多种化合物的需要情况。 【器材与试剂】 一、器材 离心机,紫外线照射箱,冰箱,恒温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烧瓶,试管,离心管,移液管,培养皿,接种针等。 二、试剂 肉汤液体培养基,ZE肉汤液体培养基,基本固体培养基,基本液体培养基,无N基本液体培养,2N基本液体培养基(成分及配制方法见后)。 20种基本氨基酸,7种微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泛酸,对氨基苯甲酸,烟碱酸,生物素),嘌呤,嘧啶;亚硝酸钠,青霉素钠盐,冰乙酸,乙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镁,蔗糖;生理盐水,0.1mol/L醋酸缓冲液(pH=4.0),0.1mol/L NaOH。

大肠杆菌测试片半成品质量标准

大肠杆菌测试片半成品质量标准 一、用途 大肠杆菌是国际上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食物或水中大肠杆菌的检出即意味着直接或间接被粪便污染。大肠杆菌测试片采用将选择性培养基及显色剂加载在纸片上做成的一次性快速检测产品,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省去了乳糖发酵、氧化酶试验、三糖铁琼脂(TSI)、靛基质试验、尿素酶试验等鉴定过程,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本产品适用于食品、饮用水及原料中大肠杆菌的计数,也可用于食品设备加工设备表面的卫生检查。 执行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PetrifilmTM测试片法(GB/T 4789.38 二、基本要求 设施与生产质量管理按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实施。 三、相关参数要求 [准确度] 大肠杆菌测试片对样本检测的准确度为:80%~100% [假阳性率] 本测试片通过对判定为大肠杆菌阳性的菌落进行大肠杆菌和非大肠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假阳性率应小于20%。 [误差率] 随机抽取20片测试片进行同一样本平行检测,进行P值检验,比较P值与α值的大小, 从而判断本测试片检测样本的均一性。 [稳定性及老化] 取半成品30片分别进行4℃和37℃保存12天的数据比对,12天两组保存数据菌落数符合率大于90% (一)样品: 序号食品大类食品品种典型代表样品 1 饮料桶(瓶)装饮用水娃哈哈 碳酸饮料可口可乐 2 乳制品乳粉伊利女士营养奶粉 液体乳旺仔牛奶、三花酸奶、伊利纯牛奶 3 肉制品生肉鸡肉、猪肉、里脊、鸭肉(选其一) 熟肉熟肉干制品、熏烧烤肉制品(选熟肉即 可) 4 速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饺子、汤圆 5 蔬菜制品蔬菜生菜 蔬菜干制品挑选一种有代表性的 注:每大类不少于2中样本,样本可随季节和客户需求进行更换

菌种筛选方法

常用的菌种的筛选方法如下: (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如可以控制培养时的氧,可将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分开;通过控制温度,可将嗜热微生物和非嗜热微生物分开;控制pH,可将嗜酸、嗜碱微生物分离等。在分离培养基中也可以加入不同的抗生素或试剂来增加选择性。如在分离放线菌和细菌时,可加入抗真菌抗生素;分离真菌时,可加入抗细菌药物。 (2)随机分离方法 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筛选没有直接的选择性指示作用,因此常采用随机分离方法分离。 A、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抑菌圈法。实验必须用工具菌:采用抗生素的敏感菌,传统上常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 B、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方法:生化诱导法、SOS生色检测法、DNA修复能力突变株。原理是利用DNA的损伤,微生物发生突变。B1、生化诱导法:将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连接在λ噬菌体的PL启动子下,当DNA损伤时,诱发λ阻遏物CI分解,PL启动子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B2、SOS生色检测法:利用当DNA损伤时,可活化yecA蛋白,进而分解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再引起sifA基因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 C、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以氨基酸产生菌为例,介绍筛选方法。首先将待试菌接入加了抗真菌的化合物(如亚胺环己酮)的分离培养基中生长,然后采用影印法,将菌落复印到能支持氨基酸产生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培养2-3天后,用紫外线杀司长好的菌落,再往此平板上面铺一层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菌悬液,培养16小时后,被杀死的氨基酸产生菌的菌落周围应有一检测菌的生长圈。 (3)目的微生物分离 A、根据形态筛选突变株 B、根据平板菌落生化反应筛选变株透明圈法、呈色圈法、抑菌圈法、浑浊圈法等。①透明圈法: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该法在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采用较多,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产生菌都会在含有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透明圈。在分离某种产生有机酸的菌株时,也通常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在选择性培养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附件 水肠杆菌群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 NIEA E201.54B 一、方法概要 本方法系用以检测水中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生孢子之杆状好氧或兼性厌氧菌,且能在35 ± 1 ℃、 48 ± 3小时发酵乳糖并产生酸及气体之大肠杆菌群(Coliform group);在不同体积或不同稀释度之水 样所产生之结果,以「100 mL水中最大可能数(MPN/100 mL)」表示 100 mL水中存在之大肠杆菌群数目。 二、适用围 本方法适用地面水体、地下水体、废水、污水及水源水质水样肠杆菌群之检验。 三、干扰 (一) 水样中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之物质。 (二) 检测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设备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的物质。 四、设备 (一) 量筒:100至1000 mL之量筒。 (二) 吸管:有0.1刻度之10 mL灭菌玻璃吸管或市售无菌塑料吸管,或无菌微量吸管(micropipet)。 (三) 试管:大小约150 × 15 mm之试管或有盖螺旋试管。 (四) 发酵管(fermentation tube):大小约22 × 9 mm之玻璃管。 (五) 稀释瓶:容量约100 mL可灭菌之硼硅玻璃制品。 (六) 锥形瓶:200至2000 mL之可灭菌硼硅玻璃制品。 (七) 采样容器:容量120 mL以上无菌之硼硅玻璃瓶或无菌塑料有盖容器,或市售无菌袋。 (八) 冰箱:温度能保持在4 ± 2℃者。 (九) 天平:待测物重量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1 g;待测物重量不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01 g。 (十) 培养箱:温度能保持在35 ± 1℃者。 (十一) 高压灭菌釜:温度能维持在121℃(压力约15 lb/in2或 1.1 Kg/cm2)灭菌15分钟以上者。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附件 水中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 NIEA E201.54B 一、方法概要 本方法系用以检测水中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内生孢子之杆状好氧或兼性厌氧菌,且能在35 ± 1 ℃、48 ± 3小时发酵乳糖并产生酸及气体之大肠杆菌群(Coliform group);在不同体积或不同稀释 度之水样所产生之结果,以「100 mL水中最大可能数(MPN/100 mL)」表示 100 mL水中存在之大肠杆菌群数目。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地面水体、地下水体、废水、污水及水源水质水样中大肠杆菌群之检验。 三、干扰 (一) 水样中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之物质。 (二) 检测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设备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的物质。 四、设备 (一) 量筒:100至1000 mL之量筒。 (二) 吸管:有0.1刻度之10 mL灭菌玻璃吸管或市售无菌塑料吸管,或无菌微量吸管(micropipet)。 (三) 试管:大小约150 × 15 mm之试管或有盖螺旋试管。 (四) 发酵管(fermentation tube):大小约22 × 9 mm之玻璃管。 (五) 稀释瓶:容量约100 mL可灭菌之硼硅玻璃制品。 (六) 锥形瓶:200至2000 mL之可灭菌硼硅玻璃制品。 (七) 采样容器:容量120 mL以上无菌之硼硅玻璃瓶或无菌塑料有盖容器,或市售无菌袋。 (八) 冰箱:温度能保持在4 ± 2℃者。 (九) 天平:待测物重量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1 g;待测物重量不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01 g。 (十) 培养箱:温度能保持在35 ± 1℃者。

(十一) 高压灭菌釜:温度能维持在121℃(压力约15 lb/in2或 1.1 Kg/cm2)灭菌15分钟以上者。 (十二) 高温干热烘箱:如用于玻璃器皿等用具之灭菌,温度须能保持在160℃达2小时或170℃达1小时以上者。 (十三) 接种环:为白金或镍铬合金制,适用于细菌接种或移植,亦可使用无菌塑料制品。 (十四) p H计:精确度达0.1 pH单位。 五、试剂 (一) 试剂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导电度在 25 ℃时小于2 μ mho / cm(μS / cm)。 (二) 培养基,应使用市售商品化培养基。 1、硫酸月桂酸胰化蛋白胨培养基(Lauryl sulfate tryptose broth,简称LST) 1倍浓度LST培养基含有下列成份: 胰化蛋白胨(Tryptose)20.0g 乳糖(Lactose) 5.0g 氯化钠(NaCl) 5.0g 磷酸氢二钾(K2HPO4) 2.75g 磷酸二氢钾(KH2PO4) 2.75g 硫酸月桂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0.1g 试剂水1L 配成2倍浓度(取71.2 g LST培养基粉末溶于1 L试剂水),完全溶解后,分取10 mL注入装有倒置发酵管之试管内,经121℃灭菌15分钟,冷却后备用,灭菌后培养基之pH值应在 6.8 ± 0.2。 灭菌后培养基若未当日使用,应保存在4 ± 2℃,保存期限为14天。可根据检验需求量,依配方配 制培养基。 2、煌绿乳糖胆汁培养基(Brilliant green lactose bile broth,简称BGLB) 1公升的BGLB 培养基中含有下列成份: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述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院系: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食科114 姓名:张花 学号:114031431 组长:张军玲 成员:张花 赵晶郁 朱娟娟

大肠杆菌Petrifilm测试片计数法 摘要 食品检测是反映食品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的卫生与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而大肠菌群检测则是食品检测的重要指标均之一。根据定义大肠菌群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碱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其主要检测意义在于反映食品卫生状况并推测其在肠道致病菌的可能性。Petrifilm大肠菌群测试片是由美国3M生产的一种预先制备好的VRB平板培养基系统,并添加了TTC作为菌落指示剂便于菌落判读,而上层薄膜可以起到对大肠菌群发酵产生的气体截留的作用。该方法目前已被多数权威机构认可,并在国内很多实验室开展运用。 关键词大肠杆菌Petrifilm测试法

1设备和材料 1.1恒温培养箱:36±1℃。 1.2冰箱2~5℃。 1.3恒温水浴箱:44.5±0.2℃。 1.4天平:感量0.1g。 1.5均质器 1.6振荡器。 1.7无菌吸管:lmL(具0.01 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8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 1.9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1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 LST )肉汤。 2.2EC肉汤。 2.3蛋白胨水。 2.4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MP-VP实验用)。 2.5磷酸盐缓冲液。 2.6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 压灭菌15min。 2.71mol/L氢氧化钠(NaOH ) :称取40g 氢氧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2.81mol/L 盐酸(HCI ) :移取浓盐酸9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3检验程序 4.样品稀释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 关于菌株的几个概念: 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状态。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 原养型: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和野生型相同 关于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用[-]来表示。 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用[+]来表示。 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al medium,SM):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全培养基,它是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该菌株不能合成的营养因子而组成。 摘要: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大肠杆菌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获得100#大肠杆菌菌株,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出该菌株为xxx缺陷型。 关键词:大肠杆菌紫外线营养缺陷型青霉素逐个测定法生长谱法 一、目的

1、了解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与鉴定方法。 二、原理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营养缺陷性的浓缩、检出、鉴定缺陷型。 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 三、器材 离心机,紫外线照射箱,冰箱,恒温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烧瓶,试管,离心管,移液管,培养皿,接种针 四、材料 (一)菌种E.coli (二)培养基、 1LB培养液(Luria-Bertani 培养基,这个名字来源于英语的lysogeny broth,即溶菌肉汤。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等细菌,分为液态培养基和加入琼脂制成的固态培养基。加入抗生素的LB 培养基可用于筛选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克隆。):酵母膏,0.5g;蛋白胨,1g;NaCl,0.5g; 水,100ml,pH7.2 121℃灭菌15min 22×LB培养液:其它不变,水,50ml。 3基本培养基:葡萄糖0.5 g,(NH4)2SO4 0.1 g,柠檬酸钠0.1 g,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及检验 一、大肠菌群介绍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

作中。 二、大肠菌群检验方法: 由于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因此大肠菌群的检测一般都是按照它的定义进行。 目前国内采用的进出口食品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两个标准方法在检测程序上略有不同。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即: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和证实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 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查MPN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芽孢杆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检出与鉴定

实验二、芽孢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检出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理解选育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选育原理; 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与鉴定方法; 获得芽孢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并对其鉴定。 二、实验原理 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合成途径出现某些缺陷,丧失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菌株。其本质是一种减低或消除末端产物浓度,以解除反馈控制的代谢调控中间产物或分支合成途径中末端产物得以积累。营养缺陷型菌株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的生产中。也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杂交及基因重组等研究中的遗传标记制作。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淘汰野生型、营养缺陷型的检出、鉴定缺陷型[1]。 1.诱变处理 基因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许多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微生物都有诱变作用,这些能使突变率提高到自发突变水平以上的因素称为诱变剂,对于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常选用亚硝基胍。 亚硝基胍(NTG,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为诱变剂,在低致死率的情况下又很强的诱变作用,有超诱变剂之称。在碱性时NTG 能形成重氮甲烷(CH2N)、烷化DNA 而使基因突变:pH5-5.5 时,NTG 形成HNO2,本身也是诱变剂;pH 6.0 时,NTG 本身不变化,可作用于核蛋白而引起诱变效应。它的主要作用是引起DNA链中GA向AT转变。NTG 是—种超诱变剂,杀菌力较弱,诱变作用较强,其作用部位又往往在 DNA的复制叉处,易造成双突变。一般选用NTG 处理时,诱变频率较高,可使百分之几十的细菌发生营养缺陷型突变。NTG也是一种致癌因子,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切勿直接与皮肤接触,凡有亚硝基胍的器皿都的要用1mol/LNaOH溶液浸泡,使残存的亚硝基胍分解破坏,然后清洗[2]。 2.淘汰野生型 诱变处理后的个体,营养缺陷型的比例较低,可采用菌丝过滤法、抗生素法、高温杀菌法除去野生菌,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目的。 菌丝过滤法:该方法只适用于真菌,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孢子可以发育成菌丝体,而突变型的不可以,这样经诱变后的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过滤,重复几次后就可达到浓缩突变型菌体的作用。 抗生素法:是利用野生型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而缺陷型不能生长,将诱变处理液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让野生型生长一周,而缺陷型无法生长,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使活化的野生型杀死,保存了缺陷型。在选择抗生素时,细菌可以用青霉素,酵母可用制霉菌素。高温杀菌法:本实验利用芽孢杆菌类的芽孢和营养体对热敏感性的差异,诱变后的细菌形成芽孢后把处在芽孢阶段的细菌移到基本培养液中,振荡培养一定时间,野生型芽孢萌发,而营养缺陷型芽孢不能萌发。此时将培养物加热到80℃,维持一定时间,野生型细胞大部分被杀死,缺陷型则得以保留。 3.营养缺陷型的检出 营养缺陷性的检出方法包括影印法、夹层法、限量补充法、逐个检出法。 影印法:先将一较平皿直径小1cm的金属圆筒蒙上一层灭菌的丝绒,用金属夹夹住,灭菌。在完全培养基上长出的全部菌落在丝绒上轻轻一压,使之成为印模,标记方位。将基本培养

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

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 作者:徐艳芹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地址:山 东淄博255049 摘要: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是编码代谢途径中某些酶的基因突变,丧失了合成某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该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这类菌株可以通过降低或消除末端产物浓度,在代谢控制中解除反馈抑制或阻遏,而使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或分支合成途径中末端产物积累。在氨基酸、核苷酸生产中已广泛使用营养缺陷型菌株;也可用于遗传学分析、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及细胞和分子水平基因重组研究中作为供体和受体细胞的遗传标记。 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通过此过程掌握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和鉴别过程。 关键词:营养缺陷性,诱变剂,大肠杆菌,青霉素,氨基酸 1、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的原理。学习并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与鉴定方法。 2、实验原理 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使编码合成代谢途径中某些酶的基因突变,丧失了合成某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该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这类菌株可以通过降低或消除末端产物浓度,在代谢控制中解除反馈抑制或阻遏,而使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或分支合成途径中末端产物积累。在氨基酸、核苷酸生产中已广泛使用营养缺陷型菌株;也可用于遗传学分析、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及细胞和分子水平基因重组研究中作为供体和受体细胞的遗传标记。 营养缺陷型筛选一般分四个环节,即诱变剂处理、营养缺陷型浓缩、检出和鉴定。诱变处理突变频率较低,只有通过淘汰野生型,才能浓缩营养缺陷型而选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