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与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5450210.html,

高考招生与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作者:闫然

来源:《行政与法》2014年第01期

摘要:面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异地高考制度只能作为当前高考招生分省配

额与教育平等权冲突下的过渡手段。要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则需要在宪法学语境下重新审视我国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探讨高等院校的价值定位和招生政策取向,并借鉴国外教育行政体制的经验,以期为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招生难题从一个新的角度给出破题路径。

关键词:教育行政体制;央地关系;平等;高考招生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4)01-0015-06

收稿日期:2013-10-28

作者简介:闫然(1989—),男,河南商丘人,复旦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法实施、行政规制。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在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需要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但面对当前的高考制度,大量适龄随迁子女因为地方户籍的门槛而“望考兴叹”。2012年爆发的上海中学生“占海特”事件,①体现出在政策影响下,国家秩序、地方利益、公众权利、地方居民权益等各方形成利益冲突的激烈程度。本文以异地高考所引起的教育平等权争议为切入点,从央地关系这一更为宽广的视角,在宪法学语境下重新审视我国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从而探讨部属高等院校的价值定位和招生政策取向。

一、异地高考——利益冲突下教育行政体制妥协的产物

根据《新京报》报道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北京,2008-2009学年度,30073名非北京

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②大量小学即将毕业的非本地学生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继续挤破头皮在公办学校读初中,然而按照现行学籍管理体制,适龄人口在城市里很难有上高中的机会,他们更不能在城市里参加高考。为了日后能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以至全国重点大学,一批批非城市户籍小学、初中毕业生纷纷选择离开父母,回到一个其从未生活居住过的原籍“老家”。由此也将产生新的“留守”问题。

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随迁子女高考问题便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领导递交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对随迁子女的认定条件、父母条件、政策落实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1]政府在教育改革的分步路径下,将异地高考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