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模式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预习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课后反思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又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每课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点难点

导学案中应指出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学习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辅资料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3.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学习和研究方法。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本学科研究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学科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常用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4.知识链接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介绍,或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或以往已学过哪些知识点等等,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5.预习导学

预习导学是教师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编写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些具体的问题。

预习导学是导学案教学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预习导学除了要求基础知识的准备外,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能力。预习导学的编写通常以填空和问答的形式。

6.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合作探究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7. 课堂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8.课后反思

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

(2)导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3)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度。

(4)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5)导学环节或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得当。

(6)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是否到位等等。

三、导学案编写流程

1.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流程为: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2.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

3.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

不超过30分钟为宜。

四、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发:指导(预热)

每个导学案都要提前1-2天下发给学生,最好是利用晚自习,让学生有充足时间预习、思考、讨论。

2.做:准备双色笔

学生在导学案的导引下,通研教材,完成导学案。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理解内容,并记录自己疑惑点。

3.收:抓规范

及时批阅,作好记录。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可将导学案收回,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课堂反馈,纳入小组量化,利用晋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问:询问调查

教师还要向学生咨询,及时吸纳学生好的建议。

5.训:对小组的培训

必须落实对学习小组的培训。重点是3、4号学生,让他们有所提高,使5、6号学生有较大进步,从而达到全班同学学习的进步。

导学案案例一:

浦北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主备人:复备人:教研组长审核:教务处审批:班级:小组:姓名:

导学案案例二:

七年级作文导学案

小学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制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引导和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

5.实用性原则。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和老师使用。

6.方法性原则。具体、明白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

7.课时性原则。明确每节课完成哪些学习内容,并注明课时数。

(二)导学案的基本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活动方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等)、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后反思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可检测、易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3)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4)学习目标中慎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注意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的设计意图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包括作者的资

料、文章写作背景以及文章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等等,以此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4.学法指导

导学案中要注意提示学生学习并运用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养成自信大胆展示、学会倾听等习惯。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即结合学习内容明确提出具体的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小学阶段采取第一种呈现方式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

5.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活动方案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展示提升等环节。

教师依据教材进行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再设计,尽可能设计出亲近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性与学科特点相符合的活动方案,一堂课由3—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主活动组成(每一个主活动又可包括若干子活动),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展示交流时应注意:展示的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仅仅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统一。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6.学习小结

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7.达标检测

紧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设计达标检测题,用以巩固和检测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检测题要求:(1)题型多样,可以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2)题量适中,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3)难度适宜,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建议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8.学后反思(教学反思)

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感悟和生成点。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习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填写“教后反思”,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学环节有无失误;重点、难点是否得到突破;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是否到位等。总之,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三)导学案的编写流程

高质量导学案的形成应该有规范的流程:个人初备、形成草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集

体审稿,集思广益,再次修改)——完善整理、形成个案(结合本班,进行增删,灵活应用)。

三、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的呈现方式

导学案呈现方式要讲究实用、有效、易推行,可以纸质印发、电子白板投入、黑板板书等多种方式一次性或渐进式呈现给学生。

2.导学案的使用时间

导学案在使用时一般是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新课学习前借助导学案进行自学。也可以放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对于刚开始接触导学案的学生,最好是先放在课堂上,待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程序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小学阶段建议在中高年级应用。

3.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交流。学生围绕学案的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五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达标测评。

(1)自主学习

一般形式有阅读、探究、查阅资料、思考、做笔记、练习等。根据教学内容不同,自主学习可分为课前预习(预习前置)和课中预习。总之,必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只有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会有实效,才会有精彩的展示。

(2)合作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弄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各小组内共同交流,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答,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组内开展“兵教兵”活动(我不懂问组内学生,我会的主动讲解),集中及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互学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怎样“动”,怎样“活”,要进一步明确哪些内容将要作为展示交流的重点,使集体展示有的放矢。

(3)展示交流

通过生生、师生、组间互动的方式,集体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存在的问题。展示交流的内容一般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共同的疑难问题、学生出错率高的、能归纳方法规律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等作为集体展示的重点内容。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提炼和引导,寥寥数语,以一当十。通过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探究思想、方法、技巧等,帮助学生解决易错、易混、易漏的问题。

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环节。各组在全班进行合作交流与展示。当一名学生上台展示时,其他学生要做好五件事情,体现真正的互动。

(4)自我完善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活动的效益。

(5)达标测评

对全班学生实现达标情况的全面考察,即随堂进行的形成性测试。达标测评可迅速、准确、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进行补救、矫正。它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做到堂堂清。

附:小学语文导学案案例一

浦北县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编号20130408001

13第一次抱母亲

主备人:复备人:

教研组长审核:教导处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

学习小主人:班级:小组:

课题:第一次抱母亲课型:学+展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读会记“脖、摔、翻、瘦”四个生字,会读“疚”字。

2.读读记记课后第3题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母亲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母亲的伟大。

【学法提示】

1.读课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

2.通过朗读,初步感悟母亲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

1.我会读

⑴我能准确地读好下面两组词语。

(一)脖子摔倒翻山越岭瘦小

(二)愧疚仰面责怪闭上轮流突发奇想

⑵我能给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且读准。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bēi bèi)上背(bēi bèi)着妹妹,肩上再挑(ti āo tiǎo)100多斤重(zhòng chóng)的担子翻山越岭。

2.我知道下面词语的意思。(温馨提示:可以联系课文或者抓住词语中的重点字理解,也可以通过工具书帮助理解。)

翻山越岭:

力大无穷:

突发奇想:

3.我会找——读课文后,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抱母亲的动作和心情的句子,多读几遍。

【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通过反复朗读两处句子,通过找字词感悟不一样的地方;通过两处“抱”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想和同学讨论交流:同样是抱母亲,两处“抱”有什么不一样呢?从“抱”字体会到什么?

第一处怎么“抱”:()

第二处怎么“抱”:()

从“抱”字你体会到:()

【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词语。

bózi shuāi dǎo fān shān yuèlǐnɡ shòu xiǎo

()()()()

2.读读下面两组词,你感悟到了什么?

(一)轮流守护托住抱轻轻摇动难过愧疚

(二)拉着背着瘦小挑翻山越岭力大无穷承受

【自我评价】

1.我自主学习了()

2.我合作了()

3.我展示了()

4.我质疑了()

小学语文导学案案例二

浦北县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编号20130408002

13第一次抱母亲

主备人:复备人:

教研组长审核:教导处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

学习小主人:班级:小组:

课题:第一次抱母亲课型:学+展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3.品读相关的语句,体会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能联系上下文探究“我”的心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法提示】

1.品词品句时,可以通过换位比较、添词比较、省词比较等方法。

2.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我”、护士、母亲的心态,可以边读边联想文中相关人物和事情,感受母亲的伟大。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我是拼写小能手。

shuāi dǎo bó zi shòu xiǎo fān shān yuè lǐng

( ) ( ) ( ) ( )

2.填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的事情。

二、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再次好好读读文中两处写“我”抱母亲的句子。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心情的语句。(把体会批注在旁边)(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思考:能去掉“竟然”吗?

A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B 母亲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好“我”、护士、母亲的对话。(温馨提示:边读边想相关人物在对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体会她们的内心情感。)

3.学习第4~5自然段。

(1)默读第4~5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我觉得:母亲的泪水,是()的泪水,那是因为()。(温馨提示:请结合上文来解答。)

☆导学航线: 1.独学 2.对学 3.组内分享学习成果 4.班上展示

三、合作探究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说“我”的心里很难过呢?(温馨提示:联系上下文是品味重点词句的一种好方法。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上面的问题吧。)☆导学航线:1.独学。 2.小组群学,小组长注意检查学习情况。 3.全班展示。

四、达标检测

任选一题

1.学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快动笔写下来。

2.我会续写。

母爱是一片阳光,能驱走寒冷;母爱是一片绿荫,能();

母爱是(),能()。

五、随堂积累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唐代)

六、自我评价☆☆☆☆

我认真读书了()我交流了()

我展示了()我补充了()

初中数学科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及案例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和指南针。

二、导学案与教案、学案的区别和联系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学案

课中课后

编制导学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彰显“导”的意义。

3.课时化原则。一课一个导学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导学案的设计要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2)问题不宜太多,太碎;

(3)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4)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5)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等等。

5.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就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6.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7.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导学案编写的要求

1.量的要求:一课一案,具体要求是,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

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不允许出现。

2.质的要求:

(1)知识问题化。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问题应该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2)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应分为四个等级,A级: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B级: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C级:应用级,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级: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体验乃至新的发展变化挂钩。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3)难度要求:每份导学案的难度保持学生独立学习至少能完成40—60%的内容,互学至少能完成60—80%的内容,学生完成预习时间应在30—60分钟。

总之,导学案要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简单化。”

3.教学观念方面的要求:

(1)要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2)要体现“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要求。

(3)要体现“以学为主”、“教师带着学生走向课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理念。

(4)要有利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5)要落实好“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三讲”:即讲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讲规律、思路、技巧;讲方法和策略。“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不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不讲。同时还要强化反馈矫正措施,做到“三清”,即堂堂清、单元清、阶段清,努力争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6)作业布置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则:“三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训练(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训练(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训练(作业)。“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负荷(过难过多)的作业。要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做到分层布置作业,基本题目、提高题目、研究性题目各有侧重。

五、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组成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课堂导学、归纳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作业布置等几个主要环节。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xx解决xx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难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知识链接。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知识准备、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是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课堂导学。课堂导学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在课堂导学中应贯穿“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5.学习小结。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与归纳。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6.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设计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8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6)呈现形式要灵活多样。每一个知识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要增加少量的选做题。

7.学习反思。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做一道题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8.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置各种层次的题目,即选编好A、B 级(基础),C级(中等),D级(拓展)等题目,以利于调动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导学案设计流程

根据课型不同,导学案的栏目设置各不相同,对于数学科,我们一般把导学案分为四种类型,即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测试讲评课、习题训练课。

1.知识新授课。知识新授课导学案的编写,主要包括“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拓展提高”、“知识建构,巩固检测”、“延伸训练,提升能力”等部分。

(1)“目标展示”部分。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要求,具体化的学生学习任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以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疑惑点。

(2)“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部分。编写时要体现预习基础之上的学习要求,注重对教材基础内容的重新构建与整合。提倡小问题式(或其他通过整合后的内容)的学案设计,坚决反对将教材内容漏空的设计方式。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自主学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避免了简单的无效活动。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部分。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学习目标中的学科能力目标,要有合作探究的价值,提倡通过材料的引用创设新情境的题目,避免简单的无效问题。从而使学生依托导学案,迅速地对探究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4)“精讲点拨,拓展提高”部分。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预设情况,在导学案的本部分设计中,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训练,以求对学生完成情感的升华。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导学案进行适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5)“知识建构,巩固检测”部分。导学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教师要针对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检测。检测试题要以低、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所选题目应注重考查本课时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难度适中,题量不宜过大。

(6)“延伸训练,提升能力”部分。教师应针对课时的学习目标,分层次设计课后拓展内容,拓展内容设计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延伸性、探究性。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拓展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完成情况做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做反馈矫正。

2.总结复习课。总结复习课导学案的编写,主要包括“复习目标”、“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辨点拨,释疑解惑”、“巩固练习,拓展迁移”、“延伸训练,综合拓展”等部分。

(1)“复习目标”部分。应列出《复习指导说明》的要求,归纳总结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作简要点拨。

(2)“学案引导,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编写时要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每单元至少一个;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要求将相关知识及类型题重新梳理、组合,注重知识在本章节或一定范围内

的横向联系、纵向延伸,凸显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和理解,并上升到规律性的领会与把握。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部分。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题目(一般2—3个).题目的设计要体现统领本课或本单元的综合题目、思维提升题目、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题目等。

(4)“精讲点拨,释疑解惑”部分。依据复习目标,教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的交汇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提升,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促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法规律的运用等方面得到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力。

(5)“巩固练习,拓展迁移”部分。导学案应围绕复习目标设计达标检测题,题目要注重基础,兼顾能力,能基本覆盖本课时复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当堂完成。所有题目应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当堂反馈、矫正。

(6)“延伸训练,综合拓展”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重要知识与方法,组选平时练习及单元检测中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重新梳理、组合变形,以查漏补缺、温故知新,以求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3.测试讲评课。测试讲评课导学案的编写,主要包括“讲评目标”、“试卷正答率统计”、“典型试题分析”、“变式训练”四个部分。

(1)“讲评目标”部分。教师可将“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中的相关要求以及各种考试中的“典型链接”在导学案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体验知识的重要程度,使学生明确本次测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重要程度。

(2)“试卷正答率统计”部分。教师对试卷、试题及答题情况做概要分析,逐题进行错题率统计,按难度系数将卷面试题粗略划分为“难题”、“中档题”和“送分题”三个档次。

(3)“典型试题分析”部分。教师根据出错情况总结出学生对知识的遗漏点和迷惑点,并进行归类,进行课堂重点突破。

(4)“变式训练”部分。教师要针对有代表性的共性题,设计相应的变式练习,以练促思,以练促改,练中悟法。试题必须与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相吻合,根据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自己筛选组题,不得用成套题代替,确保反馈练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4.习题训练课。习题训练课导学案的编写,主要包括“例题”、“随堂练习”、“解题方法点拨”、“课后巩固练习”四个部分。例题选取要力求典型,确保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随堂习题要尽量与例题类型相吻合,以基础题为主,适当配有创新题和能力拓展题,做到难易适中,数量充足,力避偏题、怪题、难题、成题。每个类型题后,要配有对该类型题的解题规律、方法及技巧的归纳、提炼和点拨,确保学生练有所获,习有多得。教师在选编习题时要多做推敲,合理选题,具体操作时要做到以下五方面: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注意针对学习目标、考查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状况。

(2)习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习题的选择,过分简单的习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难度过大的习题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 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 【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对象应该是学生。可目前我们有些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主体还是教师,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描述才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对象是学生,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如:我会……我能够……。 (2)目标设计缺少三维度 【建议】我们有些导学案虽然有很清楚的学习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层面上的单一目标,仍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重视“双基”,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描述,只求结果。而新课标要求目标设计体现“三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学”。从学会、会学再到乐学,三维目标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能相互分开的,在描述时要全面描述。 (3)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 【建议】有的学习目标表述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要以学生为中心,行为主体是学生,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如:“通过……,理解………”等。

问题2: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 (1)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在,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得出答案。 (2)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已课堂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问题设计零碎化是指整张导学案全是零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而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4)问题缺少层次,是指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 【建议】导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要会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 问题3: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 【建议】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而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步步引导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习题或试卷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

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朱国斌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 与使用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二、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时性原则。 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不允许一案多课。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是不符合课时性原则的。 2.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4.问题性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防止把导学案搞成"习题集",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5.层次性原则。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的基本要求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的基本要求 一、导学案编写 1、成立组织。备课组成立导学案编制小组。备课组长担任编制小组长,成员由本组骨干教师组成。 2、合理分工。编制小组长开学前召集成员开预备会,把本学期学习内容按章节合理分工,前面的章节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主备课人承担编写任务,后面的章节可以由青年教师编写。 3、编写学案。 (1)编写准备。编制小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导学案编制小组老师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教学流程,主备人做好记录。 (2)编写草案。主备人根据编制小组的意见编写好一周的导学案草案,包括自学导航、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 (3)学案定稿。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本组所有教师对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修改定稿。 二、导学案使用 1、课前。提前1—2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用“导学案”学文本,而不是用文本完成“导学案”。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可以指导学生用双色笔或多色笔在导学案上对理解掌握的和疑点等做出不同标记。 上课前半天,教师将导学案收回,检查“自学导航”部分学习情况,掌握学情,预设课堂应对措施,保证点拨精当简洁。 2、课堂。第一步,发回导学案。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学遇到的疑难点。第二步,组织学生探究导学案上“合作探究”板块中的问题。老师巡察指导。第三步,组织小组成员展示成果,通过展示解决重点、难点。教师适时点串。第四步,组织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堂检测”板块。教师总结升华。 3、课后。教师要对导学案在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形成书面意见交给主备人。主备人第二次修改,把最后定稿交备课组长。 备课组长把每个章节的导学案整理装订成册,一份备课组保管,一份交教科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漫洼学区对实施导学案学校 在导学案编写与使用方面的总体要求 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学区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在漫洼小学、红庄小学、百花小学推行集体备课,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编写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1、学期初由实施导学案的各学校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打印分发给学校各教师,并上交学区教研室一份。 2、由各学校备课组长分配备课任务,(一般每两周轮换一个主备教师)打印备课任务安排表,分发给组内各教师,并上交学区教研室一份。 3、“导学案”备课的基本特征:“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资源共享、师生共用,减负提效”。 4、备课程序: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所以一份导学案的形成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必须融入每位教师的个性风采。具体过程为“六备” ①个人主备,形成初稿 主备教师在初备时,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教材处理上突出“六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四段八环”。同时,主备教师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疑难。并将初稿打印(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带到集体备课地点。 ②集体研讨,修改初稿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 定时间:每周星期日晚(周头会之后) 定地点:各学校教研室(每组划定一个固定区域) 定人员:该组所有教师,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兼教两科的教师以主科为主,两头兼顾。 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草案,以说课的形式作简要的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进行比较,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备课组长做好人员出勤登记和会议记录。

如何编制导学案优选稿

如何编制导学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如何编制导学案一、导学案的作用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用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的材料依据。学生则根据导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还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导学案把教案、学案融为一体,以导学、诱思为基点,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的舞台。二、编制导学案要考虑的因素1、新课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材编写的特点。一是生活气息浓厚。二是按模块编排。三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四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3、语文的结构与应用知识。作为语文老师在注重语文应用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结构性知识,因为结构性知识是语文运用的基础,应在必要时进行一定的结构性知识的补充教学。4、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要突出。在注重能力的同时,其语言知识不但不能丢失,而且应该加强。特别是阅读理解中的语句及用法。5、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作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便于学案的分层设计。三、编制导学案应遵循的原则1、单元化原则。每一单元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点,对知识点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能力。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不宜太多,太碎;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积极参与。3、参与化原则。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要相信学生,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地挖掘。4、方法化原则。体现教师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和要求。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学习内容,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

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doc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朱国斌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 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配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配合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配合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3、作业的布置:作业要求稳固课堂学习内容之外,还要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做充分的准备。让课堂的内容能够有序的联结起来,便于学生梳理知识。 四、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一、导学案的内涵“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编写实施导学案的意义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三、导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学案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它与教案不同,教案是老师用的,学案使学生用的。既然为学生服务,学案就要有学法指南。学生依据学法指导知道该怎样学。《伟大的的悲剧》导学案【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抓住细节描写,品味生命的顽强。 4.学习斯科特等人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读懂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悲剧”的“伟大”意义理解。 【学法指导】 1.静思、合作相结合,加强课文朗读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从古人飞天的梦想到登陆月球的成功,从世界最高峰的珠穆琅玛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从人迹罕见的大河源头到遍野黄沙的塞外大漠……人们因为求知而探险,又因为探险而求知。这条魅力无穷而又荆棘丛生的探险之路啊,有多少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写下了行行美丽的篇章。今天让我们探险家一起走进神秘的南极。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在通读全文基础上,积累雅词:(3分钟) 2、自我检验,选词说话:(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5分钟) 请至少选用两个积累的词语概括文章的内容 3.预习检测:(教师寄语:书要细细读,淘尽黄沙始到金!)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实现再创造的(利器)教具。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的制作流程 导学案编写流程:主备人先行自主备课——备课组集体研备——主备人再备——备课组长检查、印发——个人课前再备。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集体备课,研究商讨主备人所备的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修改后交给主备人,主备人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备课组长签字后送油印室印刷(没有备课组长的签名,油印室不予印刷)。 具体流程为: 1.备课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各位教师。 2.主备人根据备课组要求独立备课。 3.主备人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制作导学案。并在集体备课前一天发给该备课组内每一位老师。 4.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并完成导学案。 5.备课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人做好记录。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讨论后,确定导学案的每一各环节。备课组活动一定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 6.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导学案。 7.把关人审核导学案并签字。 8.交油印室印刷。 9.分发给任课教师。 10.任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科任教师以导学案为蓝本,根据本班学情及自身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案。此教案要求有较强的课堂执行性,能一定程度反映教师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点拨、归纳、板书等行动策略设计。 (二)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8开纸,页边距上下为2厘米,左右为1.5厘米.页眉页脚为小五号,正文为5号宋体。填写编号时,要符合要求,如第四章的第六课时的编号为0406.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此作业非课下作业,而是在课前或课上完成的,提高课堂内学生的训练效果)。导学案的电子稿要以科目和编号命名,例如:数学0203(数学,第二章第三节) 2.页眉页脚部分 页眉部分要注明课型、学校、年级、时间;要留出编制人、把关人、包科领导签字的地方。例如:南京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初一生物导学案编号0201编制人:孙*马*把关人:包科领导_时间:2012.9.9 页脚部分可以写一句总结本学科重难点知识的语句。例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也可以是激励、警示学生的语句。 3.知识问题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过程,要根据知识的生成过程来设计问题,问题要求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4.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识记题,B为理解题,C为应用拓展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问题的设计顺序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螺旋上升的逻辑关系。 4.联系生活: (1)源于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选取学生熟知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参与。(2)高于生活:从琐碎、具体的生活中概括出共性的学科理论。 (3)回归生活:用学科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 5.具体要求: (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5)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6)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提高方法、知识运用的技能,形成优良的思维模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若缺少这两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就是一本习题集。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意见 1. 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书写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 ; 备好教材 ,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 备好课标 ,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 备好课堂流程 ,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 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 3. 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四、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1. 页眉设置: 景村中学校本课程◆导学案年级科目课题课型备课人审阅人时间 2. 栏目设置: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问题探究典型例题目标检测总结提升学后反思作业布置自我评价 五、导学案的栏目说明 学习目标具体而明确; 重点难点把握要准确; 学法指导精到且适用; 知识链接简明并相关;问题探究编写要精心。 六、问题探究 1. 知识层次 探究:学习内容设探究——探究内容要明确,避免含糊或太大。 引导:知识生成要引导——知识发展有层次,怎样探究有路子。 留白:留给学生去亲历——铺路搭桥不代替,问题完成靠自己。 点拨:层次提升有点拨——归纳总结上台阶,尽展教师真才学。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势在必行 教,但是学生多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动者,协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理解水平,提升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严禁节假日补课的今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效益,势在必行。 二、导学案的界定 (一)“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实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目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能够自主学习的平台,这是编写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要旨三:是一种学习方案。 这就需要我们一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否则不能提出准确的学习目标,不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来。二要了解学生,预测学生会在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问题上产生疑问,所提问题才有针对性。三要广泛搜集资料,如高考考点,看看会出哪一些问题,从中精选一些题目供学生练习,还要了解最新学科动态,配备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眼界。 (二)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协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实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实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在理解和操作层面上存有的误区: 1.以教案定学案 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点——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水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协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水平的一种重要媒介。 2. “导学案”就是练习题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个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可能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编写意图 ◆“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 ◆导学案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进入有路径,似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路径不平坦,有台阶。 ◆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二、导学案编制原则 1、高效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四个符合:一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二要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三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四要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2、导学案的编制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问题设置有层次性,切实引领学生的自学、讨论、思考,防止简单化、习题化。 三、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概括地讲,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四个基本统一”,即:统一基本设计程序、统一基本设计要素、统一基本课时容量、统一基本设计格式。 1、统一基本设计程序。通常,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研究下一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并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课前个人“复备” (形成“个案”)——课中“续备” (形成“续案”)——课后“补备”(形成“补案”)。基本要求为: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原则上每课一案,先个人“初备”,再返回学科组“群议”,形成“共案”,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补备)。 2、统一基本设计要素。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要素,受高效课堂课型的一定影响,在共性中寓于个性。课型一般有综合课型、自学课型、展示课型、反馈课型及其他组合课型。关于这一点在前面“分层设计学习程序”部分已做了扼要说明。这里重点关注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综合课课型设计要素。通常综合课型导学案设计包括以下要素:(1)学情调查;(2)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3)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重难点预测; (5)知识链接;(6)自主学习;(7)合作探究;(8)整理学案;(9)达标测评;⑽.反思总结。

编写导学案的意义及原则

编写导学案的意义及原则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二、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时性原则。 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不允许一案多课。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是不符合课时性原则的。 2.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4.问题性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防止把导学案搞成"习题集",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5.层次性原则。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昌乐二中“271”模式学习报告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赵文婧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坐在这里与大家分享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制与使用”部分。 导学案编制首要任务是对教材进行整合,教材多样,任何一本教材不是完美无缺,所以要深入研究课标,整合教材。 适应学生需求,把握核心重点知识和能力,高效学习 做法: 围绕核心,舍弃边缘。(核心、重点、非重点、边缘) 立足实际,内容调整。(内容增删,顺序调整) 开放拓展,跨域整合。(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外延)一、导学案编制 (一)基本程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后优化 1、提前备课(提前计划,整体安排,新老结合,分组合作) 备课组长至少提前两周召开导学案编制小组会议,确定导学案编制人,并编制导学案。分工时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两个人,一老一少。 2、集体研讨 包科领导集合备课组长及学案编制小组提前一周对导学案进行第一轮集体研讨,确定导学案初稿。 3、二次研讨 编制人把修改完善的导学案打印,再发给每位教师,再次集备时对导学案进一步研讨完善,形成终稿,交包科领导审阅批准后,方可印发给学生。 4、课后优化 上完课后,根据课堂使用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优缺点,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把电子稿在指定位置存档,实现资源共享。 (二)板块设计

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大部分,每单元都有学案和单元检测,多数情况下预习案与探究案合并为一个导学案,训练案单独一个导学案,但也有三案合在一起的。 预习案是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明确本课的重难点,为高效学习做准备; 预习案基本版块:(1)教材助读(2)预习自测 (3)我的疑惑(4)信息链接 探究案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进行高效学习,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 探究案基本版块:(1)质疑探究(2)拓展提升 (3)当堂检测(4)我的收获 训练案设置不同层次的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是预习案和探究案的延伸。三案都必须包含的部分 1.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 2.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3.学习目标 ①使用说明: 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自学所用的时间(约15分钟),A、B、C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及使用要求。例如: (1)不带★的题各层全做,带有一个★的A B层选做,带有★★的A层选做. (2)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梳理本节的基础知识. (3)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下面的课后训练题,高效训练,提升自己的受力分析能力. ②学法指导: 对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如何自学,何时完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是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上,导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为3个; (2)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如何编写与使用整理复习课的导学案

如何编写与使用整理复习课的导学案 通过上学期各位老师的不懈努力,大家对导学案有了初步了解,能编写各种课型的导学案,并应用于教学。整理复习课内容较多,设计起来比较麻烦,老师们有很多困惑。那如何设计整理复习课的导学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整理复习课导学案流程设置 二、流程解读 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设置目标,要让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操作,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既是学习的出发点,又是学习的归宿。既是评价学习的目的,又是评价学习的依据。因此,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叙述要用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来设定,要与教师教案的目标设定有所区别,避免出现“使学生……”之类的语言,让学生读完后就知道本节课要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以及要经历的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的设定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整理和复习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的学习。 (三)课前整理 课前整理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简洁、清晰地把知识整理出来,并在整理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脉络。可采用图表、文字、树状、网状结构图等形式自我整理。当然这些形式需要教师有一个指导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进行整理的同时根据知识点选择更合适的方式,力求清晰、明确,使人一目了然。在开始时,这个环节一般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随后就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遇到内容较多的单元时让学生作为作业完成。 (四)课内探究 课内探究是导学案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知识梳理和合作探究。 1.知识梳理 这一环节的操作步骤是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精讲点拨、基本练习。 (1)小组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长要分好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同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自己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再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将自己整理的内容进行添加、补充、完善,形成整个小组的知识脉络。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自己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再进行提问。在这

如何设计导学案

如何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2018-2019小学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三为主”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写及使用 一、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种重要媒介。 二、导学案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制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实用性原则。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和老师使用。 6、方法性原则。具体、明白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 7、课时性原则。每节课完成哪些学习内容,并注明课时数。 三、导学案编写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由主备人“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这样,导学案方可进入课堂使用。 3、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导学案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 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5、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语文:设置的练习题中要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课后“思考与练习”的题目,要突出一两个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识记新单词、新句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数学:掌握定义、公式等基础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6、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言简意赅,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通常一学时为16开纸正反面2个页码。 四、导学案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法指导。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在导学案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采取第一种呈现方式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如英语导学案应说明学生利用哪些资源(教师、同伴、磁带、光盘、图片、拼图规则等)学习新单词、新句型。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以上七个原则。 6、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