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独立剂量验证的发展重点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独立剂量验证的发展重点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独立剂量验证的发展重点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研究进展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研究进展▲ 梁 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南宁市 530021)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 【中图分类号】 R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4304(2008)1021520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飞速发展,放射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 m ensi onal radi otherapy,3D2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 otherapy,I M RT)。3D2CRT的目的是使放射治疗的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以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然而,对于形状特殊的肿瘤,传统的3D2CRT无法实现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这时就需要根据要求对每一射束的输出强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肿瘤三维空间上的高剂量分布适形,这就是所谓I M RT。 1 原 理 调强放射治疗(I M RT)由于采用计算机逆向设计,即根据设定的靶区及各器官的剂量要求,计算所有影响剂量分布的物理参数,使高剂量区对GT V和CT V达到充分的剂量适形,并使PT V尽可能地缩小,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治疗增益比的效果,并能很好地遵循放疗四原则:靶区剂量准确;邻近正常器官受照剂量小;保护关键器官;靶区剂量分布均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拉开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所受的照射剂量,从而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更好地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1]。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技术日臻成熟。其主要实现方式包括:二维物理补偿器、断层治疗技术、多叶光栅(multileaf colli m at or,MLC)静态调强、MLC动态调强、电磁扫描调强、二维调强准直器、独立准直器的静态调强和机器人直线加速器调强等。 2 I M RT的优点 与3D2CRT相比,I M RT有许多优势。首先,它能够优化配置照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高剂量区的等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并可使PT V内的剂量分布更均匀,同时还可以在PT V边缘形成非常陡的剂量梯度。其次, I M RT可在一个计划内同时实现多个剂量水平,满足不同靶区对放射治疗剂量的要求,从而更符合肿瘤的放射生物学原则[2]。然而,I M RT技术与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及3D2C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相比,更为复杂,由于其技术上的复杂性,物理师不仅要像传统放射治疗一样验证患者的治疗摆位,还要验证患者所受的剂量分布[3,4]。I M RT尚属于发展中的技术,逆向计算的优化算法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且放射治疗中还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治疗前的剂量验证是确保治疗剂量准确的关键步骤[5,6]。3 放射治疗验证工具 目前报告的关于调强放射治疗验证的典型工具为电离室、胶片、体模、胶片扫描仪配合相应的分析软件。传统的验证方法:电离室配合胶片法,计量学验证一般包括3个测量项目:一是用电离室在人体等效模体中测量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二是采用胶片测量,一个治疗计划的所有射野在有机玻璃模体内形成的复合剂量分布,最后是采用胶片在干水模体中测量单个射野的强度分布,即患者相对剂量的测试及验证[7~10]。戴建荣等[7]报告针对一个患者的调强计划进行验证过程:首先在CT扫描体模传到计划系统作为标准体模,然后将经过医生确认的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移植到标准体模并计算剂量,将移植后的计划传到加速器进行验证,用电离室进行参考点的绝对剂量验证,并使用胶片进行所有射野和单个射野的相对剂量验证,最后用分析软件将计划结果和体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两者差异在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则认为计划可以执行并执行患者治疗,反之要找出原因并修正引起误差的原因重新验证直至误差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再执行患者治疗。上述验证程序和过程为目前被广大医生和物理师所普遍接受的通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1]:(1)可以同时完成定位和剂量验证;(2)胶片法精度较高高可分辨0.15 mm的绝对位置误差和0.04mm的相对位置误差;(3)与常用模体相结合可以开展模体内任意平面的剂量验证;(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与EP I D等先进设备相连开展实时自动验证。但是成本高、工作量大,测量结果受曝光和冲洗条件影响,且胶片不能重复利用,浪费很大。例如不同批次的胶片、不同批次的显影液定影液、同一批次不同使用时间的显影液定影液都有很大差异,胶片冲洗是胶片辐射剂量分析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胶片剂量仪的重要误差来源之一。由于放射物理学中的胶片剂量测量,尤其是当胶片用于测量绝对剂量或进行刻度时的精确性要求甚高,对冲洗过程加以控制或进行必要的质量保证就非常重要[12~15]。并且用于调强验证的电离室的灵敏体积,不能简单地认为越小越好。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在使用大电离室时要考虑体积平均效应,并且测量点尽量选在剂量均匀区域;在使用小灵敏体积的电离室时要注意漏电和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所以根据经验传统的验证方法,同时进行上述绝对剂量验证和相对剂量验证大概需要2人3h在加速器上的测量时间和1人2h的准备及数据处理时间[7],在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加速器治疗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临床顺利实施,急需找到省时省力的更好的调强放射治疗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方法。 0251Guangxi M edical Journal,O ct.2008,V ol.30,N o.10 ▲广西医疗卫生科研课题(桂卫科发Z2008499)

放射诊疗规章制度

放射诊疗规章制度 【篇一:放射诊疗制度】 放射诊疗许可证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 防护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做到依法、规范执业,制 定本制度。 1、使用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和健康检查等放射诊疗工作,自 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 2、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的项目,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放射诊疗许可,取得许可证后进行诊疗科 目登记,相关证件齐全后方可开展。 4、《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并定期校验, 提交正、副本,放射诊疗设备、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健康 检查报告和教育培训证明,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报告。 5、本院每年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年放射诊疗设备、人员变动、本周 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和教育培训、放射防护与 质量控制管理与检测等情况。 6、放射诊疗场所、诊疗设备以及诊疗项目发生变更时,及时向当地 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7、如果不慎遗失《放射诊疗许可证》,本院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 门申请补办。 某某医院 2013年4月 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制度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 防护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 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辐射水平符合有关标准或规定,防止放射性危害,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放射性建设项目的评价,放射诊疗设备、工作 场所及防护设施的定期检测工作。 2、医院办公室负责本院的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的委托工作,建立并 保存检测与评价档案。

2021年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xx人民医院 欧阳光明(2021.03.07) 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目录 一、放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二、放射治疗工作制度 三、放射防护安全责任制度 四、放射源管理规章制度 五、放射源安全保卫制度 六、放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七、核医学科放射性操作及防护规程 八、GE Lunar DPX-NT双能X线骨密度仪操作规程核 九、GE Infinia VC Hawkeye 4 SPECT/CT操作规程 十、放射防护应急预案 十一、DSA机房管理制度 十二、介入放射科工作制度 十三、西门子DSA操作规程 十四、介入科各岗位责任制度 十五、介入科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十六、放射剂量监测计划 十七、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

一、放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1.医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保证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2.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放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工作。 3.医院指定放射防护委员会负责组织对放射安全和防护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放射诊断与治疗的专业技术及操作常规进行定期的集中学习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并按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每四年参加一次符合要求的教育培训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工作。 4.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建立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剂量监测的工作由医院放射防护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5.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后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由医院放射防护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建立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并做好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 6.因进修、教学和科研等需要短期或临时从事放射性同位素操作的人员,必须通过由医院放射防护委员会负责组织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并在体检合格者方能上岗操作。 二、放射治疗工作制度 1.医院开展放射治疗,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前,应当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及其他相关检查,严格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对确需进行放射治疗的,应当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放射治疗设备——最全重点

放射治疗专业《放射治疗设备》试题集1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由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的治疗方式组成的医学治疗。通俗的 讲,放射治疗就是利用放射源或各种医疗设备产生的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技 术,简称“放疗”。 2、放疗设备:利用原子核或人工装置产生射线治疗肿瘤的设备。 3、射线特性: 4、以钴-60做放射源,用γ射线杀伤癌细胞,对肿瘤实施治疗的装置。 5、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到较 高的能量应用于医学临床的装置。 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7、剂量监测系统: 指的是加速器本身具备的剂量测量及监控系统。 8、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等中心原理:只要将患者的肿瘤中心置于等中心点 上,无论旋转机架、辐射头和治疗床处于什么角度,或作任何旋转,辐射野中心始终与肿瘤中心重合。 9、加速管特性:电子刚注入到加速管中时,动能约为10-40KeV,电子速度约为 v=0.17-0.37c;当加速到1-2MeV时,电子速度就达到v=0.94-0.98c,其后能量再增加,电子速度也不再增加多少了。 10、外照射(teletheraphy): 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 11、近距离照射(brachytherapy): 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 天然腔内进行照射。 12、射线中心轴: 13、照射野(A): 14、源皮距(SSD): 15、源瘤距(STD): 16、放射源(radioactive source): 活度与比活度都在规定水平上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物 质。 17、辐射源(radiation source): 放射治疗装置中能发射电离辐射的部件或放射源的统 称。 18、辐射束(radiation beam): 当辐射源可以看作点源时,由辐射源发出的、通过一个 立体角内空间范围的电离辐射通量,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不构成辐射束。 19、辐射束轴(radiation beam axis): 对于一个对称的辐射束,通过辐射源中心以及限 束装置两对有效边缘中分线交点的直线。 20、辐射野(radiation field): 与辐射束相交的一个平面内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辐射强度 超过某一比例或指定的水平。 21、剂量监测计数的定义是:剂量监测系统显示的,可以计算吸收剂量的计数。 22、计划设计:定义为确定一个治疗方案的全过程。传统上,它通常被理解为计算机 根据输入的患者治疗部位的解剖材料如外轮廓、靶区及重要组织和器官的轮廓及相 关组织的密度等,安排合适的射野(如体外照射)或合理布源(如近距离照射),包括使 用楔形滤过板、射野挡块或组织补偿器等进行剂量计算,得到所需要的剂量分布。 23、等中心: 二、填空

放射治疗规制度及质量控制制度

肿瘤放射治疗规章制度 一、放射防护三级责任制度 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防护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落实放射防护的安全责任,制定放射防护三级责任制度:放射防护实行医院(医务科)、科室、使用及维护人员,并定期对放射诊疗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进行教育和指导,并对直线加速器室的放射防护工作、放射机房现场等定期或经常进行督查,检查防护装置,配合有关部门检测防护效果。 二、放射物理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积极参加院内及科内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工作中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3.计划设计,由医生填好《治疗计划单》并经上级主管医生确认靶区签字后方可执行。计划设计按《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实施规范》来执行。治疗计划实行三签字制度:《治疗计划单》上有计划设计人(剂量师)、计划组负责的物理师和主管医师的签字。 4.特殊照射,应由医师与放射物理师和技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5.物理室人员必须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并保证完成。如应按时完成计划设计和放射治疗技术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以及放射防护监督等工作。 6.保持工作环境及机房整齐、清洁,在机房内禁止吸烟。 7.各机房保持安静,不得在机房内会客,未经院领导批准不得私自带人参观。 8.操作各放疗设备,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做到严肃、认真、负责,爱护设备。 9.每周做一次机器维护,保养。各机器负责人必须认真填写工作记录。 10.科室财产和设备,专人保管。 11.注意防火防盗,下班时应关闭用电设备,关好门窗。 三、CT模拟定位室工作制度

定位室工作人员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根据医生对病人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正确的定位。 1.负责定位室设备器材的保管及常规维护; 2.掌握机器的性能和熟练应用; 3.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种病人的定位技术; 4.加强对各室的联系,每一项工作的衔接,减少差错的发生率; 5.加强周围环境管理,减少意外照射事故的发生; 6.加强定位室的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 7.搞好定位室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工作。 四、体模室工作制度 1.按医院规定作息时间正常上下班。 2.工作中衣帽整洁、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3.熟练掌握模室各种技术和应用,各种体模的制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4.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5.保持工作环境及机房整齐、清洁。 6.负责体模室设备器材和医疗废物的管理。 7.搞好日常开机、训机工作。 8.搞好工作环境卫生,减少有毒物质对人体的损害和环境污染。 9.每天下班后关好水电、门窗,注意防火、防盗。 五、医用直线加速器室工作制度 加速器治疗精确与否,直接影响健康,为确保机器正常运行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特规定以下条例: 1.每日严格按有关规定开机检查机器各项指标,物理人员检查输出剂量,各项指标有关数据填写清楚,签字确认后交技术员投照。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逆向调强参考步骤

如何制作调强计划 2010年2月5日 一、准备工作: (1) 导入病人数据 (CT、MRI、PET); (2) 勾画器官:勾画靶区 (GTV、 CTV、PTV) 及重要器官; (3) 添加射野,选择射线能量和种类。 二、调强步骤: 1 添加射野 (BEAM) 1.1 射野个数 在制作调强计划的时候,通常需要添加4~13野。野的具体个数要根据靶区的大小及周围器官 的数目来确定。 (1)头颈部:靶区较大,重要器官较多,一般添加9~13个野。 (2)胸腔:一般添加4个野。或者根据情况添加2~6个野。 (3)胸肺部:一般添加4~7个野。 (4)腹部:根据靶区形状大小添加4~9个野。 1.2 射野角度 (1)小机头角度(COLLIMATOR) 在选择小机头的角度时,应首选叶片运动方向上最小的角度,其次则应根据最佳的适形效果 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可选择0度或90度。 光栅90度安装情况下,小机头为0度时叶片运动方向为Y1,Y2方向,如下图: 需要注意:一个计划中各射野的小机头角度应尽量统一。

(2)大机架角度(GANTRY) 在选择大机架的角度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A. 射野的中心线要尽量避开重要器官。 B. 选择靶区等中心离皮肤较近的角度选择射野,如下图,以减少正常组织受射量 C. 布野要尽量避开对穿野。 D. 相邻射野之间要间隔一定的角度,一个计划中的所有射野应尽量实现均匀分布。

1.3 等中心 (Iso-center) 靶区的等中心一般由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根据靶区形状自动设置,无需手工定义。 如遇到特殊情况,系统自定义的等中心不够理想时,可以手工修改等中心。一般只需修改等中心的W和H位置,L位置(层厚位置)不用修改。 特殊情况示例: (1)等中心在靶区边缘 系统自定义的等中心位置在靶区边缘时,计算调强剂量后,靶区周围需要保护的其他器官受到的照射剂量会过高。 此时,可手工拖动等中心点,使其处在靶区内部,如下图: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作者:

-----------------------日期: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发布的ISO9001标准,质量保证的定义为:为提供对于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足够信任,所必须进行的全部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活动。按照卫生组织的定义,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指的是以肿瘤患者获得有效治疗为目标,使患者的靶体积获得足够的辐射剂量,同时正常组织所受剂量最小,及正常人群所受剂量最小,为确保安全实现这一医疗目的而制定和采取的所有规程和方法。 放射治疗是对肿瘤患者提供的一种医疗服务,是一个复杂的医疗过程。为使肿瘤患者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取决于各类技术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也取决于相关的资源,主要是放射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完好状态极正确操作和使用。 方针和组织: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制定放射治疗中心质量保证的方针,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确认治疗中心各方面工作人员的组成,权限,指责,相互工作关系设备:放射治疗中心制定设备购置(包括各类材料),验收,维护,检验,使用和操作的相关规程 过程控制:放射治疗中心必须明确和规范,肿瘤患者从进入放射治疗程序直至治疗结束离开,所涉及的所以医疗活动。必要时,参照国家和国际发展水平,制定各类病种的治疗规范。 知识和技能:放射治疗中心应负责按系统方法,培养和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质量控制:监督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使其不断完善,并发展相关质量控制的方法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为保证临床放射治疗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1月20日发布的46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合我省情况,特将原制定的《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估标准》修改如下: 一、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获准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放疗诊疗科目的注册登记。 (一)房屋的基本要求 1、有独立的医、护办公室,诊疗室,普通或特制防护的病房(有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单位)。 2、有放射治疗机房、定位设备机房、型模室、物理室。 注:放射治疗及定位机房的设计、防护、消防均须通过省、地市劳动卫生放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及验收合格。 (二)放射治疗及配置设备的基本要求 1、深部病灶外部照射治疗机:60Co治疗机或医用直线加速器 2、浅层病灶外照射治疗机:千伏级X线机或医用电子线 3、模拟定位设备和治疗计划系统(TPS) 4、型模制作设备 5、头、胸、腹、四肢等固定装置

肿瘤放疗学总结

小结 1 概述: ⑴近距离治疗的定义、特征; 近距离放疗也称内照射,它与外照射(远距离照射)相对应,是将封装好的放射源,通过施源器或输源导管直接置入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照射。 2、基本特征 1. 放射源贴近肿瘤组织,肿瘤组织可以得到有效的杀伤剂量,而邻近的正常组织,由于辐射剂量随距离增加而迅速跌落,受量较低。 2. 近距离照射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给予特定部位,如外照射后残存的瘤体等予以较高的剂量, 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⑵分类: ①按放射源的置入方式: 手工 手工操作大多限于低剂量率且易于防护的放射源。 后装技术 后装技术则是指先将施源器(applicator) 置放于接近肿瘤的人体天然腔、管道或将空心针管植入瘤体,再导入放射源的技术,多用于计算机程控近距离放疗设备。 ②按放射源的剂量率; 6、近距离放疗按剂量率大小划分 ●低剂量率(LDR):<2~4Gy/h ●中剂量率(MDR):<4~12Gy/h ●高剂量率(HDR):>12Gy/h ③按治疗方式 3、近距离放疗的照射方式 ●腔内治疗 ●管内治疗 ●组织间插植治疗 ●术中插植治疗 ●表面敷贴治疗 ⑶近距离放疗使用放射源的种类及特点 一、近距离放疗的物理量和单位制 ●放射源的活度(activity,A) :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定义为源在t 时刻衰变率。 放射活度的旧单位是居里(Curie),符号Ci,它定义为1Ci=3.7×1010衰变/秒 在标准单位制下放射活度单位是贝克勒尔(Bq),1Bq=ldps=2.70×10-11Ci ●密封源的外观活度A app: 在实际应用中,源的有效活度直接受源尺寸、结构、壳壁材料的衰减及滤过效应的影响,源在壳内的内含活度,即裸源活度与有外壳时放射源的活度测量值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派生所谓外观活度的概念,它定义为同种核素、理想点源的活度,它在空气介质中、同一参考点位置上将产生与实际的有壳密封源完全相同的照射量率。目前随着源尺寸的微型化,外壳材料变得更薄,导致外观活度与内含活度的差异日趋缩小,外观活度又可称作等效活度。●放射性核素的质: 放射性核素射线的质量用核素符号、半衰期和辐射线的平均能量三要素来表示。

放疗科各种规章制度汇编

放疗科主任职责 1.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全面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副主任负责协助主任工作。 2.健全科室管理系统,制定本科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检查监督和汇报。 3.确定本科人员的分工和职责,以医疗为中心,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特长,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4.严格掌握放射治疗适应症。实施放射治疗的病人应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并经诊断确属放射治疗疾病。 5.审核或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运用最优化原则分析、选取最佳治疗方案。监督科内人员严格执行放射治疗计划。随时检查放射治疗制度的落实,严防放疗事故的发生。 6.组织并实施部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落实进修、实习医生的临床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肿瘤专业讨论会, 7.组织高、中技术职称人员制定科研规划。具体落实课题计划,掌握进度。学习先进经验,改进诊疗技术。 8.检查下级人员的工作质量,具体解决业务上的

复杂疑难问题,并监督物理师执行放射治疗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规程。 9.负责科内人员的考勤,考绩。提出升、调、奖、惩等意见。 10.在保证社叠效益的基础上,做好经济核算工作,提出科室的设备更新计划。 11.加强院内外的工作联系,不断改进工作。 放疗科工作制度 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系统,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诊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密切与其他科室的联系,积极开展医教研工作。 2、执行各类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人员相对固定,个别岗位在保证诊疗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轮换。 3、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要求,制定科室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每月、每季度小结,年终总结。 4、每周召开科会,传达周会内容,小结一周工作,研究和安排下周工作。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5、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考勤。 6、开设专科门诊,应当派中、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 7、严格掌握放射治疗适应症。实施放射治疗的病人

放疗科各种规章制度

放疗科各种规章制度 放疗科主任职责 1.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全面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副主任负责协助主任工作。 2.健全科室管理系统,制定本科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检查监督和汇报。 3.确定本科人员的分工和职责,以医疗为中心,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特长,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4.严格掌握放射治疗适应症。实施放射治疗的病人应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并经诊断确属放射治疗疾病。 5.审核或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运用最优化原则分析、选取最佳治疗方案。监督科人员严格执行放射治疗计划。随时检查放射治疗制度的落实,严防放疗事故的发生。 6.组织并实施部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落实进修、实习医生的临床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肿瘤专业讨论会, 7.组织高、术职称人员制定科研规划。具体落实课题计划,掌握进度。学习先进经验,改进诊疗技术。 8.检查下级人员的工作质量,具体解决业务上的复杂疑难问题,并监督物理师执行放射治疗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规程。 9.负责科人员的考勤,考绩。提出升、调、奖、惩等意见。 10.在保证社叠效益的基础上,做好经济核算工作,提出科室的设备更新计划。 11.加强院外的工作联系,不断改进工作。 放疗科工作制度 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系统,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诊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密切与其他科室的联系,积极开展医教研工作。 2、执行各类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人员相对固定,个别岗位在保证诊疗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轮换。 3、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要求,制定科室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每月、每季度小结,年终总结。 4、每周召开科会,传达周会容,小结一周工作,研究和安排下周工作。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5、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考勤。 6、开设专科门诊,应当派中、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 7、严格掌握放射治疗适应症。实施放射治疗的病人应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并经诊断确属放射治疗疾病。 8、建立新病人、疑难病例放疗前集体讨论制度,并记录在专用本。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诊疗质量。 9、治疗前认真核对治疗计划,选择合适的照射条件,保证靶区吸收剂量的均匀性,对患者非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10、对拟行放射治疗的病人应当要求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1、加强与各科室的联系,互通信息,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调强放疗剂量学验证

调强放疗剂量学验证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本课题研究内容 (2) 1.3本课题研究目的 (2) 1.4本文结构 (2) 2. 3D-CRT与IMRT区别 (4) 2.13D-CRT简介 (4) 2.2IMRT简介 (5) 2.3IMRT剂量验证的常用方法 (5) 2.3.1 点绝对剂量验证 (5) 2.3.2 平面相对剂量验证 (6) 2.3.3 剂量动态监测验证 (6) 3. IMRT相对剂量验证 (7) 3.1材料和方法 (7) 3.1.1 临床资料 (7) 3.1.2 实验设备 (7) 3.1.3 放疗定位、靶区勾画及调强放疗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实验方法 (7) 3.2结果 (8) 3.2.1 γ评估方法 (8) 3.2.2 Mapcheck验证的符合率 (8) 3.3讨论 (9) 3.3.1 加速器MLC到位精度 (9) 3.3.2 加速器等中心精度 (10) 3.3.3 摆位精度 (10) 4. IMRT绝对剂量验证 (11) 4.1材料与方法 (11) 4.1.1 临床资料 (11) 4.1.2 实验设备 (11) 4.1.3 实验方法 (11) 4.2结果 (12) 4.3讨论 (14) 5. 总结与展望 (16) 5.1论文总结 (16) 5.2工作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调强放疗剂量学验证 摘要: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的临床应用为肿瘤的放射治疗带来了一次变革,IMRT具有高剂量等剂量线面与靶区在三维空间上形状一致,而靶区边缘剂量梯度大的特点,能够很好的遵循放疗的四大原则:靶区剂量准确;邻近正常器官受照剂量小;保护关键器官;靶区剂量分布均匀。但其治疗方式复杂,增加了治疗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几率,由于其高度适形的剂量学特点,错误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使肿瘤控制率下降,正常组织并发症几率上升。所以调强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是一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其中剂量学验证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 剂量学验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绝对剂量验证和相对剂量验证。绝对剂量验证是指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移植至体模后生产一个质量保证计划,其中选取一点,这点的剂量是否和按此质量保证计划照射时相应点上的测量值一致;相对剂量验证是指此质量保证计划中某一平面上的剂量分布是否和实际照射时对应平面上的剂量分布测量值一致。 本课题主要在绝对剂量验证和相对剂量验证方面展开了初步的研究。 目的:探讨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学验证方法,分析影响剂量验证结果的因素,保证治疗计划临床实施的正确性。 方法:将10例准备实施调强放疗病人的实际治疗计划,用标准水模体进行计划移植,生成验证计划,计算出体模中感兴趣点或平面上的剂量和剂量分布,执行验证计划的照射,用电离室进行实际绝对剂量测量,计算实际测量剂量值和计划剂量值的百分相对误差;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pcheck)对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进行相对剂量验证。分析影响调强放疗剂量验证通过的因素,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提高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的准确性。 本文的最后对工作中的遗留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剂量验证;调强放射治疗;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电离室;二维电离室矩阵

放射治疗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放射治疗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随着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放射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用(适形、调强等),放疗界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精确放疗”,这使大家对放疗质量管理达到了空前的重视程度。肿瘤放射治疗的根本目标,是要给肿瘤区域足够的精确的治疗剂量,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受照射最少,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并发症。放射治疗的质量控质量保证是放射治疗的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1、放疗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首先要求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予以足够的质量保证,这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开展的前提。其次,在放射治疗实施的过程中,要对从处方到实施照射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减少各个环节的误差,包括人为的误差和有关设备的问题。放疗全面质量管理包含放射治疗质量体系建立、放疗流程规范,放疗安全防护以及放疗设备、物理技术和放疗服务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全程追踪和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开展放疗质量可持续提高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1)从放疗定位、计划设计、验证到治疗分析影响放疗质量的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职能,确立质量管理目标,实现放射治疗的全程目标管理。 2)研究具体组织结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采用的具体措施、设备的配备以及人员的管理。 3)规划放疗内部工作流程,制定各种质量保证制度,制定和审核各放疗设备操作规范。 4)全员参与培训教育,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5)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从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到处理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改进质量,第一循环结束后进入下一个更高级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2、放疗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健全放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放射治疗中常规剂量的测算_之二_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_张绍刚

放射治疗中常规剂量的测算(之二) ———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 张绍刚 (北京医院,北京100730) 〔中图分类号〕TH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76(2009)05-0001-10 〔摘 要〕目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放疗中一维点剂量的处方剂量计算及其过程。方法:(1)根据肿瘤内参考点的组织剂量及其在人体内的深度和PDD(或TM R),计算出人体内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的剂量。 (2)对实际射野相对于参考射野的不同而引起的散射线改变的校正。(3)对等中心和非标称SSD照射时的 SAD、SSD因子的校正。(4)使用楔形板对楔形照射野的剂量计算。(5)对射野内离轴点的处方剂量的计算。 结果:本文对放疗中常规的处方剂量从理论到实例上都给出了较为详尽的一维点剂量的计算结果。结论:一维点剂量的处方剂量计算对于规则野或简单的不规则野十分快捷,它是复杂的二维、三维剂量计算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准直器、体模及总散射因子;SAD与SSD因子;楔形板;离轴比 对于放射治疗中的常规剂量测算,通常把人体看成一个完全均匀的整体而不做曲面校正和剂量分布的计算,但必要时做骨、肺等不同组织密度的校正,即通过点剂量计算得到治疗机的开剂量,这种做法不仅精度差,而且不能得到剂量分布,但在规则野、简单的不规则野的剂量计算中十分快捷,尤其是在没有或不使用治疗计划系统的条件下,通常采用这种计算方法。诚然,这种计算方法是各种复杂、严谨的剂量计算的理论基础,也是笔者在本文下面章节中介绍的主要内容。 医生的处方剂量计算是建立在两个特定的辐射条件下,一是在水模体中校准点处吸收剂量的测算;二是在水模体中参考点(最大剂量点)处对加速器输出量的刻度。 对于每个患者接受照射的规则野或简单的不规则野,在确定的肿瘤深度、射野大小、照射方法及治疗技术的条件下,要想获得一定的靶区(或肿瘤)剂量D T,通过对一维的点剂量,即射野中心轴上参考点的计算获得机器的开机量,即处方剂量MU的数值,都要:(1)根据医生确定的肿瘤内参考点在病人体内的深度、百分深度剂量PDD或组织最大剂量比TMR计算出人体内射野中心轴上参考点,即最大剂量点的剂量;(2)对改变散射条件的校正,即进行对实际照射野相对于参考射野(10c m×10c m)大小的不同而引起的参考点输出剂量的改变的计算;(3)对固定源皮距(SSD= 100cm)改变为等中心照射(SAD=100cm)或非标称源皮距离照射时的校正,即SAD因子、SSD因子的校正;(4)使用楔形滤过板对楔形照射野的计算,即通过楔形因子F W对平野(或称开野)的处方剂量的计算;(5)对射野内离轴点的处方剂量的计算,即通过离轴比OAR的计算。 1 射野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PDD与组织最大剂量比TMR 深度剂量计算属于一维剂量计算,而二维与三维剂量计算是在深度剂量的基础上加入各种因子进行二重或三重积分而获得的,所以深度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深度剂量通常用百分深度剂量PDD与组织最大剂量比TMR来表示。 由于射束在加速器上的剂量刻度都是在水模中参考点处,所以病人体内某一深度处的肿瘤的处方剂量都要通过PDD或TMR而换算到最大剂量点,即参考点。PDD的测算方法是加速器的靶点至模体表面的距离不变(SSD=100c m),束轴垂直于模体表面,电离室有效测量点沿束轴在模体内移动,测算出模体内任意深度与参考深度(最大剂量点所在深度)的计量率的比值;TMR的测算方法是加速器的靶点至电离室有效测量点的距离(SCD)不变,在电离室上方加不同深度水的测量剂量与参考 收稿日期:2009-03-10

放射诊疗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放射诊疗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2017年6月20日讨论修订) 为了规范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加强放射治疗医师资格分级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与程序。 一、放射治疗医师基本要求: 1.具有大学医学本科或以上学历; 2.持有《医师执业证书》,并符合执业地点、执业类别与执业范围的要求; 3.持有《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 4.持有《放射人员工作证》; 5.经过一年以上的放疗专业培训。 二、放射治疗医师技术能力要求: (一)放射治疗住院医师技术能力要求: 1.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2.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3.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数量的常见肿瘤(食管癌、肺癌、鼻咽癌、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骨转移、脑转移)普通放射治疗技术的患者定位,参与治疗计划制定,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处理,放射治疗后随访并经考核合格。 (二)放射治疗主治医师技术能力要求: 1.主持病区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2.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3.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4.能独立完成的各种肿瘤普通放射治疗技术,及精确放射治疗技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的患者定位,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处理,放射治疗后随访,经上级医师确认后执行治疗计划。熟练掌握各种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并与放疗相互配合。 (三)放射治疗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技术能力要求: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制度与流程.doc

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制度与流程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放射治疗实施之前,必须设计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这个工作主要由临床医生和物理师协作完成。本制度是规范科室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流程,保障患者获得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高质量的放射治疗。 1.建立规范的病历档案 患者入院后,按照肿瘤患者的特殊病历书写要求,建立患者病历档案。首先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时间、伴随症状和发展规律,既往诊疗医院和诊疗过程,有无病理诊断,每次治疗的详细方案,目前病情变化和一般情况等。其次根据患者入院后需要,完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明确病理诊断,全面准确的评估病情,确定临床诊断及分期,如果入院前患者相关检查资料及诊断已经基本完成,可以直接完成病历书写。最后是24小时内完成病历的建立,完善必要的检查后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讨论做好准备。 2. 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实施放疗之前,应由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组织进行该患者治疗方案的集体讨论,讨论人员包括管床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其他相关专业的会诊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临床或病理分期、治疗经过、一般状况和经济能力等,按照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讨论患者整体治疗策略、是否实施放疗、有无放疗禁忌症等内容,最后形成统一的治疗意见,并告知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

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3.治疗部位的影像学定位 经过临床医生的讨论决定实施放射治疗后,根据不同的放射治疗部位选择适当的放射治疗方式。放射治疗有普通外照射、后装内照射、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图像引导放疗等几种模式,根据需要分别在X线定位机、CT机、MRI和PET-CT下进行影像学定位。定位之前由临床医师和物理师讨论,根据不同治疗部位选择热塑膜或者真空垫固定体位。由物理师和主管医师带领患者至定位设备处,普通外照射在X线透视下由医师确定肿瘤的中心和四周边界,拍摄定位X光片,其他精确放疗模式均需获取患者肿瘤及其周围器官组织详细的影像数据,扫描后的影像数据传输至TPS计划系统,由物理师进行初步的影像数据处理。 4.放射治疗的靶区讨论 在精确放射治疗模式中,患者的定位扫描影像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应由具备放射治疗上岗证的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负责治疗靶区的讨论和勾画,经与物理师讨论后勾画出放疗靶区和需要保护的重要器官组织轮廓图。放射治疗靶区包括GTV(CT/MRI等显示的肿瘤轮廓)、CTV(包括GTV和肿瘤可能侵犯的亚临床灶)、PTV(考虑了患者器官运动和摆位误差的CTV)。 5.计划设计和评估优化 勾画完成放射治疗靶区和重要保护器官组织轮廓后,物理师按照临床医师的要求利用TPS计划系统设计射野及布野,设计完成后与

放射治疗流程概述

放射治疗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流程组成: 登记 -->诊断检查--> CT定位 -->器官(靶区)勾画 -->计划设计(和计划评估)-->计划验证和确认 -->治疗(多次)-->出院-->随访。 其中,几个关键的步骤是: 1、诊断检查 检查主要是确诊肿瘤,肿瘤早期多数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内脏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十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及肿瘤系列化研究的飞速发展,肿瘤的实验室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杂交瘤技术研究的成功和单克隆抗体工程的崛起,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常规实验检查虽然不能诊断肿瘤,但是对于鉴别诊断和决定肿瘤治疗方案是不能缺少的,这些方法有:(1)血、尿、粪常规检查;(2)痰液检查;(3)胸、腹水检查;(4)胃及十二指肠液检查;(5)生化检查;(6)肿瘤标记物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查。 这里不对这些常规方法做深入解释,需要提出的是,影像检查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比如CT/MRI/PET-CT等。 (1)普通X线检查:胸部X线透视和拍片,方法简便,容易发现肺部肿块,是肺癌诊断不可缺少的基本检查。骨骼、鼻咽和鼻窦的肿瘤诊断也需x线检查参考。消化道肿瘤需做胃肠钡剂照影x线检查。泌尿道和胆道造影有助于泌尿系肿瘤和胆道肿瘤的诊断。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也离不开x线检查。此外,各部位的血管造影也要行x线检查。 (2)B型超声检查:能显示人体软组织的形态及活动状态,而且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是肿瘤初筛首选的诊断方法,尤其对肝、胰、胆囊、甲状腺和泌尿生殖系肿瘤颇有诊断价值。

(3)放射性核素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P-32、I-131、Au-198、In-113、Tc-99、Ga-67等,如用Au-198诊断肝癌,可在病灶部位显示出充盈缺损区或占位性病变;用Ga-67诊断肺癌,可在病灶处见到浓集的放射性“热区”。但核素检查并非是肿瘤唯一的特异型诊断,因为肝囊肿、肝脓肿也可以出现占位性病变,肺部炎症也可显示出放射性浓集的“热区”。因此,必须与临床其他检查配合,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现在常用Tc-99做全身骨显像检查,能早期发现骨转移和原发性骨肿瘤。 (4)CT:解剖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高,横断面断层可避免影像的重叠,能够发现早期较小的肿瘤,特别是能够直接显示腹部实质脏器的解剖结构,例如胰腺癌临床诊断十分困难.有了CT之后,诊断率可大大提高。 (5)MRI:较CT的组织分辨率高,又能像核素检查那样进行机体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的监测,而且不需要造影剂即可观测血管甚至血流速度和方向。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肿瘤、脊椎、四肢、骨关节及盆腔的肿瘤诊断效果更佳。对腹部如肝内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优于CT和B超:MRI对区分肺门肿块与血管或淋巴结效果最佳,对肺癌侵犯纵隔、大血管和胸壁的诊断有价值,MR血管成像(MRA)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技术,能够立体三维显示颅内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