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综 述

文章编号:100128689(2005)0420250204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Trends and advances i n an tituberculosis agen ts

陆宇 段连山

L u Yu and D uan L ian 2shan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北京101149)

(Beijing T uberculo sis and T ho racic T umo r R esearch Institute , Beijing 101149)

摘要: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缩短疗程,提高M DR 2TB 疗效及对结核潜伏感染(L TB I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是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口恶唑烷酮类、硝基咪唑并吡喃类等药物是近年发现的新药,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加速药物筛选、有效传递药物至靶位的药物载体、联合抗结核药物的免疫辅助治疗剂等也是抗结核病药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物; 药物筛选; 载体中图分类号:R 978.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207227

作者简介:陆宇,女,生于1971年,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抗结核药物药理学研究。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

病,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核心的短程化疗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类迈入新世纪的今天,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还远远不够理想,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目前,结核病治疗的两大难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留性和耐药性,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提供条件。现将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如下。1 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1]1.1 缩短疗程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感染性疾病中结核病的治疗的一大特点是疗程过长。标准短程化疗的前2个月的强化期使患者的菌负荷量大大降低,转为非传染状态,4~6个月的巩固期主要是消除持留状态的细菌以减少复发的危险,至少6~8个月的疗程使患者的依从性难以保证,进而易导致耐药性的发生。在现有抗结核药物基础上进行超短化研究难以达到满意的治愈率和复发率。如果高效的抗菌剂和 或灭菌剂能将疗程缩短到2个月或更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当然,一种能缩短总疗程并减

少服药次数,服药数量的化合物将是最好的选择。1.2 提高多耐药结核病(M DR 2TB )的疗效

M DR 2TB 的发生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M DR 2TB

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抗结核新药开发跟不上M DR 2TB 发生速度。目前M DR 2TB 患者的治疗只能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以外的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的二线药物。改进M DR 2TB 的治疗急需新的药物。

1.3 对结核潜伏感染(L TB I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估计全世界约有20亿的人口感染结核菌,1000~2000万人在一生中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在北美及一些L TB I 发生率低的地区,异烟肼是预防L TB I 的药物,异烟肼也是W HO 推荐的结核病和H I V 双重感染人群的有效药物,但却存在严重的限制性,L TB I 的治疗有待开发新的药物,以利显著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2 抗结核药物开发的困难

在过去的20年,有1200种新药批准上市,但在发展中国家发现用于抗感染的不足1%,至于结核病,在制药工业中的积极性更是与需要不成比例[2]。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实验室,对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已从过去的基本静止状态发展到一个活力相当大的时期,但是自利福平问世至今的30年没有一个新型化合物用于抗结核治疗。除缺少商业利益外,开发有活性的新化合物并发展为临床有希望的抗结核药物还有困难。

结核分枝杆菌复杂的病理生理学使其能在机体以休眠状态存在很长时间甚至很多年,造成治疗困难。目前由于对结核分枝杆菌这种状态的代谢机理的认识还不全面,造成对持留菌可能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在利用目前的药物筛选方法未能予以发现。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为新的药物作用靶点设计及缩短疗程的方法提供大量的资源,然而利用DNA序列信息并转化为最佳药物开发方法正在发展之中。

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开发过程漫长,一个新药从发现到临床应用,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花费5~10亿美元,有效的临床试验为时长而且复杂。因而在过去的30年间治疗结核病的新药注册的很少,现有的规定条例又不明确或标准化,一个新药至少要安全、有效,以及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对于结核病来说,就意味着一个新治疗化合物要在多药治疗方案中与标准的6个月的短程方案做对照,一般临床试验要在治疗结束后的2年中观察复发率。所以也急需一种考核疗效的标记物,以缩短临床试验的周期。

3 抗结核新药研究开发的状况及趋势

尽管存在困难,近年来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发现了一些有苗头的新化合物,开发的前景也很广阔[3]。

3.1 近年研究和开发的抗结核药物

3.1.1 利福霉素类 利福喷丁于1998年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结核病。利福布丁获准用于H I V合并结核病不能应用利福平的患者。苯并口恶嗪利福霉素(rifalazil,KRM21648,RL Z)比利福平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M I C比利福平强64倍,而半衰期长达60h,在小鼠结核病治疗实验中RL Z加吡嗪酰胺的联合灭菌效果可与异烟肼与利福平的联合治疗效果相比拟,而在停药后复发率更低。现进入 期临床研究。但利福霉素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且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均对M DR2TB无效。

3.1.2 氟喹诺酮类(FQ s) 研究发现本类中第三代、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对非结核分枝杆菌亦有作用,目前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成为治疗M DR2TB的主要选择药物。莫西沙星(m ox ifloxacin)(M I C0125Λg m l)[4]、加替沙星(gatifloxacin)(0125Λg m l)[5]和加仑诺沙星(garenoxacin)等第四代FQ s显示更强的抗结核活性,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3.1.3 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这类药物是红霉素的衍生物,抗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是菌体内核糖体的SO S亚基可逆性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其中罗红霉素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最强。与利福平和异烟肼有协同作用。此类药物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口服易吸收,组织穿透性好,组织细胞内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并有中等长的半衰期,新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

3.1.4 口恶唑烷酮类 本类属于新型的合成抗菌剂,具有广谱的抗分枝杆菌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与50S 核糖体亚单位相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目前正从中开发抗革兰阳性耐药菌和抗分枝杆菌的新药。其中PNU2100480在治疗小鼠结核感染中证实其疗效,剂量100m g kg时与异烟肼25m g kg的效果相当,此外在合并的实验中发现其作用与异烟肼和 或利福平在不同实验中的活性[6]。另一药利奈唑酮(L inezo lid)在小鼠实验治疗中比PNU2100480和异烟肼稍差,已试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并取得明显的疗效[7],但因有血液学毒性等及价格昂贵等问题而受限。

3.1.5 硝基咪唑并吡喃类 源于20世纪70年代印度研究者的发现。CG I217341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 I C为011~013Λg m l,体外抗结核活性近于异烟肼、利福平,动物实验结果亦然,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是有希望的抗结核药,正处于 期临床研究阶段。本类中筛选出硝基咪唑并吡喃有效化合物PA2 824对敏感结核分枝杆菌和单耐利福平结核分之杆菌的M I C是01015~0125Λg m l,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对PA2824同样敏感,与现有的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8]。体外实验发现PA2824在低氧环境下培养的非复制期结核分枝杆菌模型中有作用,其活性类似于甲硝唑,明显强于CG I217341和异烟肼(异烟肼对此模型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无作用)。应用结核分枝杆菌报告荧光素酶表达的菌株的短期小鼠感染模型对50种以上的NA P s化合物的体内活性测定时发现,虽然PA2824的体外抗结核活性不是最强的,但在口服25m g kg剂量下具有最强的体内活性,说明PA2824具有较NA P s中其他化合物良好的药动学特征。急性动物毒性实验LD50是1000m g kg,500m g kg连续口服28d,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A2824对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非复制持留性结核分枝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说明NA P s可能具有新的作用机制[9]。

本类中筛选出的有效化合物为PA2824,它对药物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及耐利福平的结核分枝杆菌的M I C为01015~0125m g m l,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也敏感。它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杀菌

活性。治疗豚鼠气雾感染结核时,40m g kg每日一次连用30d时,其疗效与异烟肼治疗相当。硝基咪唑并吡喃类已证明对持留状态和休眠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效,这类化合物的出现对改善非复制菌群的作用带来极大的希望,提示有可能成为缩短疗程的有效药物。

3.1.6 吩噻嗪类 氯法齐明(氯苯吩嗪,clofazi m ine, CFM)是一种用于麻风病的药物,近年来开始试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CFM是一种吩嗪染料,通过与分枝杆菌的DNA结合抑制转录而产生抑制分枝杆菌生长的效果。硫利达嗪(th i o ridazine)[10]是抗精神病药,服药后耐受性较好,氯丙嗪对敏感菌及耐药菌均有效在体外减慢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此类药物对人体结核病的治疗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1.7 脂肪酸和分枝菌酸合成的抑制剂 是抗结核药物开发的一个新领域。硫内酯霉素(th i o lactom ycin, TLM)在试管内小鼠巨噬细胞模型中显示,TLM有杀灭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辛磺酰基乙酰胺(N2octanesu lfonylacetam ide,O SA)对耐异烟肼和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 I C分别为6125和1215Λg m l。

3.1.8 硫乙酰霉素[11] Glaxo2Sm ithk line公司抗结核药项目执行董事D uncan博士称,公司正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 I H)合作开发一种天然抗结核药物——硫乙酰霉素,这种低分子量化合物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抗结核能力,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亦有作用,该研制始于2001年,进入临床应用可能尚需数年。

3.2 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加速药物筛选

1998年结核分枝杆菌H37R v基因组全序列的破译[12],标志着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新药开发的关键是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目前多数药物开发流程是从药物作用靶点开始的,即基因组→新作用靶点→筛选→先导物→药物。利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筛选模型,采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尤其是芯片技术已逐渐成为新药开发的主要技术。

药物作用靶点是指具有重要生理或病理功能,能够与药物相结合并产生药理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及其特点的结构位点。以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独特的基因作为靶点,可减少交叉耐药的发生。利用功能基因组技术可以发现统计上具有显著性,重现性高的差异表达,从而研究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并开发出选择性抑菌药。通过获得的大量基因和蛋白质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发现新的功能基因或蛋白质结构,为新药研究提供信息。

现有不少抗结核药物(如I N H、E M B和PZ A)其作用机制涉及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生物合成过程,干扰细胞壁的某些组分如分枝菌酸、阿拉伯半乳聚糖、肽多糖和分枝菌素等可能代表新药的特异靶点,破坏这些分枝杆菌组分生物合成,期望获得特异源性发挥治疗作用,而对正常菌群无作用。

近年研究证实结核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中处于休眠状态的长期持留,需改变其代谢途径,异柠檬酸酶对其起关键作用。因此抑制异柠檬酸酶可能是消灭持留态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别有效途径。此酶的基因已被克隆和表达,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依据。此外,对分枝杆菌毒力基因认识的逐渐增加,可以加快对基因编码的新的药物靶点的识别。利用分枝杆菌基因组的信息,应用定量的构效关系开发新药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可能。目前正在研究中的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TD P2鼠李糖合成的药物[13],针对编码某些代谢酶及在逃避宿主巨噬细胞中起作用的毒力基因的反义DNA。有希望的药物设计靶点:icl基因、p caA基因、m m aA4基因、M m pL家族蛋白等。

3.3 有效传递药物至靶位的药物载体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除直接开发新药外,也包括药物载体的研究。利用脂质体或单克隆抗体作载体,使药物选择性作用于靶位,增加病灶或细胞内药物浓度,可以提高疗效。药效学显示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利福平脂质体抗菌活性显著高于游离药物,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脂质体抗菌作用也明显提高[14]。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作为传递药物至巨噬细胞的穿梭载体;微球技术通过单一发射不引起任何毒性将胶囊药物按所需的剂量传递以延长作用时间[15],而且还能传递到宿主细胞;气雾化制剂传递药物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3.4 联合抗结核药物的免疫辅助治疗剂

免疫辅助治疗在结核病的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已经在辅助的临床实验中证实I L22、G M2CSF一定程度上对结核及M A C感染的患者有效,但是,免疫增强细胞因子如IFN2Χ、I L212因为在辅助治疗过程中可能诱导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严重的副作用,不太可能成为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所以,需要开发不同于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制剂。如A T P及其类似物通过嘌呤类的P2X7受体增强巨噬细胞的抗菌活性;吡啶甲酸(p ico lin ic acid),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此外还可以从机体免役环节和途径入手研制药物:研制防止液化药物使用预防液化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治疗结核病和防止空洞的形成;从阻断和避免抑制性环路的激活,可能是开拓新的免疫制剂的途径之一;T h1细胞免疫低下,是结核病免疫学的特

征,也是结核病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研制调节T h 淋巴细胞歧化方向,维持T h 1 T h 2反应平衡的药物,可能对治疗有益。4 结语

根本改善抗结核治疗迫切需要新的抗结核药物,全球抗结核药联合会希望到2010年至少能注册一种新开发的抗结核药,并且到2012年能提供给高发区使用,为达到这一目标,2005年以前必须有5种新的抗结核药完成临床前试验。开发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既需要财力和时间,还要评估在体外、体内和临床的效果,并非易事,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抗结核药物的发展前景比几十年前大大开阔,我们或许能从中得到点启示,致力于其中,在众多研究者的不断积极探索中,会有新的发现,以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 rien R J O ,N unn P P .T he need fo r new drugs against

tuberculo sis obstacles ,oppo rtunities ,and next step s [J ].A m J R esp ir C rit Care M ed ,2001,163(5):1055

[2]T rouiller P ,O lliaro P .D rug developm ent output during

1975~96:w hat p ropo rti on fo r trop ical diseases ?[J ].Int J Inf ect D is ,1999,3:61

[3]Tom i oka H .P ro spects fo r developm ent of new antituber 2

culous drugs [J ].K ekkaku ,2002,77(8):573[4]M iyazak i E ,M iyazak iM ,Chen J M ,et al .M oxifloxacin

(BA Y 1228039),a new 82m ethoxyquino lone ,is active in a

mouse model of tuberculo sis [J ].A nti m icrob A g ents

Che m other ,1999,43:85

[5]Fung 2Tom c J ,M inassian B ,Ko lek B ,et al .

In v itro

antibacterial spectrum of a new broad 2spectrum 82m ethoxy fluo roquino lone ,gatifloxacin [J ].J A nti m icrob Che m oth 2er ,2000,45:437

[6]Cynamon M H ,K lem ens S P ,Sharpe C A ,et al .A ctivi 2

ties of several novel oxazo lidinones against M y cobacterium

tubercu losis in a m urine model [J ].A nti m icrob A g ents Che m other ,1999,43:1189

[7]Isem an M D .T uberculo sis therapy :past ,p resent and

future [J ].E u r R esp ir J ,2002,20(Supp l 36):87s [8]Stover C K ,W arrener P ,Donald R ,et al .A s m all 2

mo lecule nitro i m idazopyran drug candidate fo r the treat 2m ent of tuberculo sis [J ].N atu re ,2000,405:962[9]Yuan Y ,Zhu Y ,C rane D .

T he effect of oxygenated

m yco lic acid compo siti on on cell w all functi on and m acro 2phage grow th in M y cobacterium tubercu losis [J ].M ol M icrobiol ,1998,29:1449

[10]O rdw ay D ,V iveiras M ,L eandru C ,et al .C linical con 2

centrati ons of th i o ridazine k ill intracellular m ultidrug 2resistant M y cobacterium

tubercu losis [J ].

A nti m icrob

A g ents Che m other ,2003,47:971

[11]方红.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2,29:315

[12]Stover C K ,W arrener P ,van D evanter D R ,et al .A

s m all 2mo lecule nitro i m idazopyran drug candidate fo r the treatm ent of tuberculo sis [J ].N atu re ,2000,405:962[13]Co le S T ,B ro sch R ,Parkh ill J ,et al .D eci phering the

bi o logy of M y cobacterium tubercu losis from the comp lete genom e sequence [J ].N atu re ,1998,393:537

[14]M a Y ,Stern R J ,Scher m an M S ,et al .D rug targeting

M y cobacterium tubercu losis cellw all synthesis :genetics of

dTD P 2tham no se synthetic enzym e and developm ent of a m icro titer p late 2based screen fo r inh ibito rs of conversi on dTD P 2gluco se to dTD P 2tham no se [J ].A nti m icrob

A g ents Che m other ,2001,45:1407

[15]Barrow E L W ,W inchester G A ,Staas J K ,et al .U se

of m icro sphere techno logy fo r targeted delivery of rifamp in to M y cobacterium tubercu losis 2infected m acro 2phages [J ].A nti m icrob A g ents Che m other ,1998,42:2682[16]谢建平,乐军,王洪海.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筛选抗结核新药[J ].医药导报,2002,21:141

(上接第197页)3 结论

(1)高品质林可霉素的生产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生

产工艺完成,改造后的生产工艺为

:

(2)在恒温、四级逆流萃取条件下,稀盐酸浓度0107%,稀盐酸与洗前1体积比为2∶1时,B 组分含量可降到1%以下。

(3)洗前的酸水返回到溶剂萃取工段回收酸水中

的有效成分,提高产品收率。

参考文献

[1]武斌,朱家文,陈葵,等.混合醇萃取用以降低林可霉素产

品中B 组分含量的工艺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

27(6):332

[2]李春利,李柏春,于文奎,等.用震动筛板萃取塔降低林可

霉素中林可霉素B 的生产工艺[P ].CN :Z L 00106669.2,

200121217

[3]应奇才,亢晓东,俞永进.国产盐酸氯洁霉素质量问题的研

究[J ].浙江化工,2000,30(3):47

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摘要】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疾病的变化也越加复杂。单纯的化学药物已经不足以解决当前疾病,再加上其毒副作用及耐药性亦日益显著。尤其体现在结核病的防治上。然而中医药在抗结核病治疗中的优势日渐突出低毒副作用及低耐药性的治疗优势,文章根据中医药理论,对中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分类,抗结核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看法和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结核病;应用及前景;抗结核药分类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受到结核菌感染,每年新发病人数800-1000万,死亡人数约300万,作为单一的传染源,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我国的结核病流行现状也十分严峻。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率为367/1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MDR2TB)菌株的出现和传播是造成结核病重新泛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出现对经典的结核病化疗方案提出了严重挑战。虽然几十年来国际上针对结核杆菌已开发出近20种药物,但均存在副作用明显、易产生耐药性、病人难以耐受等缺点。因此,中医药对结核病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中药都来自于天然,成分复杂,药理研究困难,所以在国内国际的推广有一定难度。本文结合2010版药典,调查了当今市场和药房中常用结核病中药的销售等情况,回顾了近年来有关中药抗结核的研究进展,并对中药在结核病的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中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分类 中药用于抗结核治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结核病的防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INH等一线抗结核药问世后中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被长时间忽视。近年来,由于西药的毒副作用的日渐凸显,以及随着HIV感染、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应用患者和高龄人口感染结核的增多及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又引起了广泛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中医药治疗结核病百花争艳的新局面。应用于结核治疗的中药方剂很多,一般可分为复方和单方两种。用于结核病方面的各种中成药(天然植物药)已达20余种,为了使大家了解和掌握抗痨中成药的概况,现将已有国家标准并已进入市场的一些中成药按照中医理论对其作简单分类简单介绍与解析,以供参考。 以辩证论治中医理论为基础研制的中成药:包括以滋阴功能为主的中成药:百地滋阴丸,百合固金丸、麦味地黄丸、结核丸、健脾润肺丸。其中还应包括用于对症治疗的:抗痨丸、抗痨胶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疗肺宁(发热、痰血),肺结核丸(潮热盗汗、咳痰咯血)。

结核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综 述  ?呼吸系统疾病? 结核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徐以民Ξ综述,卢贤瑜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临床免疫学教研室 400016) 摘 要:世界范围内,结核病疫情急剧恶化,而疫苗可能是根治结核病的最佳甚至唯一途径。但是,目前唯一可用的疫苗BCG的免疫效果不理想。因此,开发安全、廉价、实用、有效的新型疫苗就成为结核病防治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的疫苗主要有蛋白质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减毒活疫苗和改进的卡介苗以及转基因植物疫苗等。本文概括地分析和介绍了结核病疫苗的研究现状和新近进展,并对疫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结核病;疫苗;免疫应答;转基因植物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3730(2003)0520277202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多重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大量隐性感染者的存在(全球约有20亿人)以及结核分枝杆菌(M TB)和HIV的双重感染,导致结核病(TB)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幅上升。因此,控制和预防TB已成为当务之急,疫苗可能是根治TB的最佳甚至唯一途径。近年来结核疫苗的研究方兴未艾,现就近几年结核疫苗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 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2BCG 111 传统BCG的应用及问题 卡介苗(BCG)是目前唯一广泛应用的活菌疫苗,经临床证实其副作用小,并对幼儿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并且又是活菌免疫,免疫效果相对较好,免疫接种也相对简单,易操作。结核病专家屠德华教授认为,在我国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保持期可达5年至10年,故近年提倡成人复种。然而对照研究也发现,BCG对预防成人肺结核病效果不理想。研究已证实BCG能预防绝大多数原发性结核,但不能防止传染源的发生。尽管BCG在预防小儿结核发病和防止重症化上曾发挥过相当有效的作用,但对青春期或成人追加接种并未证实能取得如同乳儿期初次接种那样的效果。据报道BCG的预防作用从0~80%不等。其原因可能是BCG菌株的变异使保护性抗原丢失、人群间遗传或营养的差异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非典型分枝杆菌的感染,可干扰BCG预防效果的观察。与致病M TB相比,BCG无法充分刺激CD8+T细胞使其达到最佳保护作用。因此,在疫苗的研制中应注意尽可能刺激所有的T细胞群体。 112 改变BCG的免疫途径 BCG最早通过口服液体菌苗进行免疫接种,但用菌量大、效果差,并存在一些副作用。随着菌苗保存条件的及菌种冰冻干燥机的使用,皮内注射及皮上划痕逐渐取代口服免疫。1987年后以使用冻干卡介苗为主。近年,Hoft DF[1]、Lagranderie M[2]等研究发现,对小鼠口服和胃内接种BCG与皮内注射保护作用相同,最近Doherty TM 等[3]将去毒的MPL(单磷酸脂质A)佐剂与二种结核杆菌免疫优势抗原蛋白相结合制备亚单位疫苗,经口服与皮下两种途径免疫小鼠。试验发现,口服途径强化免疫可诱发有效的1型免疫应答,其强度和其保护作用均相当于甚至超过了皮下免疫途径。 113 BCG的修饰和改组 有两方面的思路和研究。一为沿袭BCG疫苗模式,构建减毒活性疫苗,它能使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更接近于自然感染途径的刺激,但不会导致病理损害。其方法有(1)通过基因置换和转座子诱变使单个基因位点失活制备疫苗,在预防其它细菌的感染中已有成功的例子。(2)诱导菌株突变,构建减毒株。首先诱导出两种突变,其中一种可影响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另一种将导致突变株对某类营养物质有特定的依赖性,然后将两种突变结合运用,就可确保新的候选疫苗更有效、更安全。例如一种依赖亮氨酸生长的分枝杆菌所产生的突变株就不能在免疫缺陷的小鼠体内长久存活,这为免疫功能减弱的人群设计较安全的活菌疫苗提供了一条途径[4]。 另一种方法则是对BCG疫苗本身进行改造重组,恢复表达传代丢失的抗原,并通过设计表达重组的哺乳动物的细胞因子如:IL22、IL24、IL26、IFN2γ、GM2CSF等,以增强其免疫原性[4]。Horwitz MA等[5]将编码结核杆菌的30kD的主要分泌蛋白基因经穿梭质粒导入BCG的Connaught株和Tice株,构建重组BCG,发现重组BCG免疫保护作用优于传统BCG。Jackson M[6]通过经典的等位基因置换技术用BCG1173P2株和结核杆菌M T103株分别构建缺失purC基因的营养缺陷突变株M YC1552和M YC1551,豚鼠试验表明两种突变株与BCG有相同免疫保护作用。 2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存在许多非必要成分,可引起副作用或存在返祖的可能性,而亚单位疫苗因组成明确、结构简单、安全、特异而受人关注。研究发现刺激免疫反应的M TB 短期培养滤液(ST2CF)蛋白分子主要集中在相对分子量为4 000~11000和26000~35000两部分。研究表明滤液蛋白抗原免疫后经气雾途径感染M TB的豚鼠不但没死,且体重还有所增加,同时显示出对所免疫蛋白很强的DTH反应[7].现已知亚单位疫苗中有明显作用及部分作用的分泌蛋白有: Ag85、ESA T26、MPT232、MPT264以及热休克蛋白HSP65、HSP70等,其中ESA T26及Ag85成为近年研究的特点。 211 ESA T26抗原的研究 ESA T26是从ST2CF分离纯化的分子量为6kD的分泌性蛋白,它存在于M TB中,而所有BCG 菌株均缺失其编码基因。在结核病人和各种动物模型的早期阶段中为介导细胞免疫的优势靶抗原。Brandt E[8]用单磷酸脂质A(MPL)和二甲基2双十八烷基溴化铵(DDA)乳化ESA T26免疫接种小鼠,能引起近似于BCG免疫的较强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Olsen AW等[9]研究了源于ESA T26抗原的两种肽类后,发现结核感染与ESA T26免疫所诱发的是针对ESA T261~20的反应。随后的试验表明只有源于亚优势肽ESA T2651~70的疫苗,其保护作用与ESA T26及BCG免疫后的水平相同。 212 Ag85B与ESA T26的联合免疫 Olsen AW等[10]用DDA2MPL乳化重组融合蛋白Ag85B2ESA T26和ESA T262 Ag85B合并免疫6212周龄,C57BL/6J小鼠,发现Ag85B2 ESA T26对各种抗原刺激产生的应答最强。后分别用ESA T2 772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年第24卷第5期 Ξ作者简介:徐以民(1967~),男,山东东营人,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胚泡植入机制研究、结核疫苗的研制。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综 述 文章编号:100128689(2005)0420250204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Trends and advances i n an tituberculosis agen ts 陆宇 段连山 L u Yu and D uan L ian 2shan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北京101149) (Beijing T uberculo sis and T ho racic T umo r R esearch Institute , Beijing 101149) 摘要: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缩短疗程,提高M DR 2TB 疗效及对结核潜伏感染(L TB I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是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口恶唑烷酮类、硝基咪唑并吡喃类等药物是近年发现的新药,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加速药物筛选、有效传递药物至靶位的药物载体、联合抗结核药物的免疫辅助治疗剂等也是抗结核病药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物; 药物筛选; 载体中图分类号:R 978.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207227 作者简介:陆宇,女,生于1971年,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抗结核药物药理学研究。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 病,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核心的短程化疗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类迈入新世纪的今天,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还远远不够理想,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目前,结核病治疗的两大难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留性和耐药性,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提供条件。现将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如下。1 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1]1.1 缩短疗程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感染性疾病中结核病的治疗的一大特点是疗程过长。标准短程化疗的前2个月的强化期使患者的菌负荷量大大降低,转为非传染状态,4~6个月的巩固期主要是消除持留状态的细菌以减少复发的危险,至少6~8个月的疗程使患者的依从性难以保证,进而易导致耐药性的发生。在现有抗结核药物基础上进行超短化研究难以达到满意的治愈率和复发率。如果高效的抗菌剂和 或灭菌剂能将疗程缩短到2个月或更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当然,一种能缩短总疗程并减 少服药次数,服药数量的化合物将是最好的选择。1.2 提高多耐药结核病(M DR 2TB )的疗效 M DR 2TB 的发生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M DR 2TB 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抗结核新药开发跟不上M DR 2TB 发生速度。目前M DR 2TB 患者的治疗只能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以外的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的二线药物。改进M DR 2TB 的治疗急需新的药物。 1.3 对结核潜伏感染(L TB I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估计全世界约有20亿的人口感染结核菌,1000~2000万人在一生中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在北美及一些L TB I 发生率低的地区,异烟肼是预防L TB I 的药物,异烟肼也是W HO 推荐的结核病和H I V 双重感染人群的有效药物,但却存在严重的限制性,L TB I 的治疗有待开发新的药物,以利显著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2 抗结核药物开发的困难 在过去的20年,有1200种新药批准上市,但在发展中国家发现用于抗感染的不足1%,至于结核病,在制药工业中的积极性更是与需要不成比例[2]。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实验室,对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已从过去的基本静止状态发展到一个活力相当大的时期,但是自利福平问世至今的30年没有一个新型化合物用于抗结核治疗。除缺少商业利益外,开发有活性的新化合物并发展为临床有希望的抗结核药物还有困难。

抗结核药物治疗进展

抗结核治疗新进展 概述 自1882年,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菌以来 已有一个多世纪 但结核病至今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概述 AIDS的流行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增多 贫困 人口增加 移民 全球疫情: 1、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2、印度、中国、俄罗斯、南非、秘鲁等22个国家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性国家,80%结核病例集中在这些国家。 我国疫情特点 1、高感染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 0.72%/年, 全国近半的人口曾受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 2、高肺TB患病率:2000年活动肺TB 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率病例数 肺TB患病率367/10万500万 涂阳肺TB患病率122/10万150万 菌阳肺TB患病率160/10万200万 疫情 死亡人数多13万/年 地区患病差异大 一、结核药物历史 结核化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 结核药物历史 1944年SM问世,

当时单用SM治疗肺TB2-3月后可使肺TB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吸收,并可痰菌阴转。 1946年发现PAS加用SM,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1952年ANH发现后,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标化”化疗方案,既INH+AM+PAS,疗程18个月-2年。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药性将PAS替换为EMB。 70年代RFP在临床应用,及PZA重新认识出现了短程化疗。 二、抗结核药物的分类 1、基本抗结核药物:WHO提倡用的基本药物有INH、RFP、PZA、SM、EMB、TB1(氨硫脲)。 2、二线抗结核药物:卡那霉素(RM)、丁胺卡那霉素(AK)、卷曲霉素(CPM)、对氨柳酸(PAS)、乙硫异烟胺(ETH)、丙硫异菸胺(PTH)、环氨酸(CS)、以及抗结核新药。 三、短程化学治疗 (一)英国胸科学会的研究显示2HR2S or 2HR2E的强化期继之4月HR持续期,2年复发率各为1/125例,3/132例,我国全国结核病化疗研究协作组也进行了多批临床研究,取得同样结果,得到职上共识: 6月方案是高效的、可行的、安全的、HR2是短化疗强化期的核心药物,必要时也可加用EMB or SM,如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P2A者,则疗程以8-9月为宜。 (二)结核化疗微生物学目的 1、杀灭繁殖跃菌以控制疾病,减少住染性——早期杀菌作用(Early bactericidal cativity, EBA)。 2、杀灭慢性生长菌,减少复发至最低限度——灭菌作用(Steriliaing activity)。 3、预防药物耐药性产生。 (三)化学治疗生物学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根据其代谢状态分为A、B、C、D群。 A菌群:快速繁殖,大量的A菌群多位于巨噬细胞外和肺空洞干酪液化部分,INH、RFP,对其有强杀菌活性,SM次之。 B菌群:生长缓慢结核菌群,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和空洞壁坏死组织中,P2A对其有灭菌活性,RFP次之,ZNH对有抑制活性。 C菌群:间隙生长菌群,常存在于闭合干酪灶内,氧供应差的环境内,仅RFP对其有杀菌活性。 D菌群:完全休眠菌群,各种抗结核药物均无效。 (四)抗结核药物的早期杀菌作用 早期杀菌作用指在治疗开始0-14天内,尤其0-2天内杀灭生长旺盛菌的活性。

药物化学--抗结核药

药物化学--抗结核药 一、最佳选择题 1、哪个药物水解产物的毒性大,变质后不能药用 A.环丙沙星 B.阿昔洛韦 C.乙胺丁醇 D.哌嗪酰胺 E.异烟肼【正确答案】E 异烟肼含酰肼结构,在酸或碱存在下,水解生成异烟酸和游离肼,游离肼的毒性较大,故变质后不可再供药用。 2、下面药物中哪个具有2个手性碳原子 A.磺胺甲唑 B.对氨基水杨酸钠 C.乙胺丁醇 D.利福喷汀 E.异烟肼【正确答案】C 磺胺甲噁唑:无;对氨基水杨酸钠:无;利福喷汀:9个;异烟肼:无。 利福喷汀应该是有9个手性C原子的,看下面结构中红色点标注的都是手性C 3、下面哪个药物不是全合成类的抗结核药 A.异烟肼 B.吡嗪酰胺 C.乙胺丁醇 D.利福喷汀 E.对氨基水杨酸钠【正确答案】:D 利福喷汀属于抗生素类抗结核药。 扩展;乙胺丁醇应该是不可以和钙锌铁合用,因为其可以和金属离子络合,但是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说法。只说不能和氢氧化铝合用。教材上的描述是其游离状态可以和硫酸铜络合! 4、下列哪个药物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但却有三个异构体 A.麻黄碱 B.维生素C C.乙胺丁醇 D.氯霉素 E.氨苄西林【正确答案】C 乙胺丁醇含两个构型相同的手性碳,有三个旋光异构体。从其结构来看,含有仲胺,显碱性。 盐酸乙胺丁醇: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因为分子的对称性,有右旋体、左旋体、和内消旋体三种旋光异构体。药用为其右旋体,右旋体的活性为消旋体的16倍。

含两个手性中心的药物(掌握化学名的): 4章头孢噻吩钠、头孢噻肟钠(6R,7R);6章乙胺丁醇 R,R(+);9章氯霉素 1R,2R (-)苏式;10章吡喹酮( C和N原子,左旋体); 11章奥沙利铂( 1R,2R ,第一个手性铂配合物); 16章右丙氧芬(右旋镇痛,左旋镇咳)、盐酸曲马多(±);17章毛果芸香碱(+);18章麻黄碱(1R,2S)(-); 19章帕罗西汀(3S);21章卡托普利(均S)、地尔硫卓(2S,3S); 26章氨溴索(用其反式的两个异构体); 28章西沙必利(±用其顺式两个外消旋体);35章维生素C L (+)苏阿糖型哪个是L (+)抗坏血酸(维生素C) 5、下列表述与利福平不符的是 A.为半合成的抗生素 B.水溶液易氧化损失效价 C.是肝药酶抑制剂 D.代谢产物有去乙酰基利福平 E.遇光易变质【正确答案】CD 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代谢产物是去乙酰基利福平而不是乙酰基利福平。 利福平环内含一个奈核构成平面芳香核部分与立体脂肪链相连构成桥环。 基本结构特点及性质: ①1,4 萘二酚,碱性易氧化成醌型 ②3位取代基,在强酸下在 C=N 处分解生成氨基哌嗪 代谢过程: ①21位酯基水解,生成去乙酰基利福平活性减弱 ②3位水解 不稳定,遇光易变质。 6、属于全合成的抗结核药是 A.利福平 B.异烟肼 C.硫酸卷曲霉素 D.硫酸链霉素 E.利福喷汀【正确答案】B 异烟肼属于合成类抗结核药物,其余选项都属于天然后半合成的抗结核抗生素。 7、属于半合成的抗生素类抗结核病药是 A.异烟肼 B.链霉素 C.乙胺丁醇 D.利福喷汀 E.吡嗪酰胺【正确答案】:D 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是合成抗结核药物,链霉素是天然的抗生素,而利福喷汀是半合成的抗结核抗生素; 8、异烟腙是异烟肼与哪种醛缩合生成的腙异 A.苯甲醛 B.对羟基苯甲醛 C.香草醛 D.对氨基苯甲醛 E.对甲氧基萘甲醛【正确答案】:C 异烟腙是异烟肼与香草醛缩合生成的腙,其抗结核杆菌作用低于异烟肼,却可解决对异烟肼耐药性问题。二、配伍选择题 1、A.利福平B.硫酸链霉素C.对氨基水杨酸钠D.乙胺丁醇E.异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报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 19-20世纪初,结核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之后,随着医学的进步,结核病的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然而进入20世纪后期,结核病疫情卷土重来:耐多种药物结核菌株的出现、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症的传播,导致了医院内病原菌的滋生,成为威胁力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疫情死灰复燃 进入21世纪后,区域性结核病疫情的死灰复燃,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据资料介绍:全球每年新发现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人,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众多,其感染者居世界第2位,在现阶段,有3/4的患者来自农村及贫困地区。据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受结核杆菌感染者较多,结核病患者约占了总人口的0.4%左右,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近200万人,年病死率约为3%。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对结核病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抗结核药物市场也吸引了业内商家的目光。 全球抗结核病常用药物市场约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12%,2000年抗结核药物市场为4.7亿美元,并且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安万特、诺华、

惠氏、法莫西和Lupin公司占据了抗结核药物市场份额的59%,此外印度生产商占12%,剩余的29%由较小的厂商拥有。 近两年,国内抗结核常用药物市场呈现出上升趋势,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时每医药信息公司研究数据表明,2002年,抗结核药物在国内大城市重点医院的用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8%,估计全国抗结核类药物市场销售额为2亿-2.5亿元左右。 常规品种仍占一定份额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品由杭生素、合成药和中药三大类组成,其中有20多种西药为国家基本治疗用药,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霉素类等。近几年,氟喹诺酮类也被用于抗结核菌的治疗,在联合治疗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链霉素链霉素是1944年由美国瓦克斯曼发现的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是最先使用的抗结核菌药物。由于链霉素和其他抗菌药物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在抗结核联合疗法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抗结核的基础药物,也是结核化疗史上的里程碑药物。

抗结核病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病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10-15T09:08:46.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1稿作者:夏寅娟顾新刚(通讯作者)吴旸沈慧芳 [导读] 综上所述,人类针对结核病的斗争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梁伟坤(广西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梧州 543000) 【中图分类号】R9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367-03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 简称结核菌) 引发的传染性疾病, 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结核病一度得到有效控制。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病药是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 链霉素加对氨基水杨酸钠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而且可以防止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发明异烟肼后对单用异烟肼和联用异烟肼+ 对氨基水杨酸钠或链霉素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再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 即链霉素+ 异烟肼+ 对氨基水杨酸钠, 后者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其中的对氨基水杨酸钠替换为乙胺丁醇或氨硫脲。20 世纪70 年代, 随着利福平进入临床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的重新认识, 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研究的最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1 世纪抗结核病药物研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利福霉素类( 包括利福布丁、苯并噁嗪利福霉素和利福喷丁) 和氟喹诺酮类( 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氟沙星和洛美沙星) 这两大类药物, 尤以后者更为突出。其他常用的抗结核病药物有吡嗪酰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阿米卡星、巴龙霉素)、结核放线菌素N - 吩嗪类药物( 氯苯吩嗪) 等。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耐药结核与HIV 相关结核。虽然形势严峻,但是针对上述挑战的一些很有前途的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为抗结核药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这些新药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 利福霉素类 传统的利福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抗结核药物, 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得到了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喷丁等高效、长效药物。其中, 利福喷丁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抗结核药物, 其抗菌谱与利福平相似。新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具有血浆半衰期长、抗菌活性强等优点,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1.1 利福布汀 利福布汀为一种半合成的利福霉素-S 螺旋哌啶衍生物,其亲脂性、透过细胞膜和干扰DNA 生物合成的能力优于利福平。Senol 等[1]发现,利福平和利福布汀的交叉耐药性为73.1%,利福布汀抗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MI C 值较利福平抗利福布汀敏感或耐药菌株的MI C 值高3 ~ 4 倍。 1.2 利福拉吉 利福拉吉[2,3] 为苯并噁嗪利福霉素类衍化物之一,其抗结核分枝杆菌的MIC 值为利福平的1/16 ~ 1/64,为利福布汀的1/4 ~ 1/8,杀菌作用更强,对耐利福平菌株也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2 氟喹诺酮类药物 目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此类药物通过对MT B 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主要通过作用于MTB 的DNA 旋转酶,阻止DNA 的复制、转录而杀菌。其抗结核作用强弱依次为: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可获得与莫西沙星相似的效果,加替沙星由于对糖代谢影响较大,已将其从常规抗结核药物中去除[4]。新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不断发展, 使得此类药物对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抑制及杀灭作用, 缩短结核病的疗程,价格低且副作用小, 与其它抗结核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 受到广泛重视。莫西沙星对结核分支杆菌具有高度的杀菌活性,与异烟肼相仿,其抗结核分支杆菌的MIC 值为0.125 ~ 0.5mg/L,对耐药菌株的MIC 值为2 ~ >4mg/L,莫西沙星对快速增殖期结核分枝杆菌病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而对静止期的抗菌效果率低于左氧氟沙星[5,6]。此外,莫西沙杀星杀菌活性与异烟肼相仿,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7]。 3 大环内酯类 传统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最强的是罗红霉素,与异烟肼或利福平合用有协同作用, 其它如甲红霉素、阿奇霉素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作用机制是与细菌体内核蛋白体的S O S亚基可逆性结合,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8]。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好,肺组织浓度分布高、低毒,不良反应少,其中以泰利霉素最具代表性。 3.1 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3,9-11] 为红霉素的6- 氧甲醇衍生物。其特点为脂溶性好,易透过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质层, 组织细胞内浓度高, 酸稳定性强, 在吞噬溶酶体酸性环境中可长期保持活性, 在同类药物中其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最强。克拉霉素抗敏感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MI C 值为0.25 ~ 2.0mg/L, 抗耐药菌株的值为2.0 ~ 32mg/L, 目前临床上已将其作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一种重要药物。 3.2 泰利霉素 泰利霉素为酮环内酯类抗生素,属第3 代中最早上市的品种,其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力较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强6 ~ 10 倍,并克服了细菌膜外流的耐药机制。该药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达57%,血浆半衰期约10h。该药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仍有一定抗菌活性,为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4]。 4 氨基糖苷类 传统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应用较多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在结核病的治疗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可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 现仅用作二线抗结核药物。卡那霉素由于其毒性而不适合长期抗结核治疗, 正逐渐被阿米卡星替代。阿米卡星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 其用于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 虽然表现出为一种高效能杀菌药,对大多数的结核分支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 ~8mg/L。但阿米卡星也有耳、肾毒性,老年人或有肾脏疾病的患者需慎用。 4.1 巴龙霉素 巴龙霉素是从链霉素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与链霉素和卡那霉素交叉耐药, 对结核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2]。 4.2 卷曲霉素 卷曲霉素分子式为C25H46N14O11S,相对分子量为750.78。卷曲霉素属多肽类药物,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病具有杀菌作用,适用于

外泌体在肺结核中的研究进展

志,2011,8(2):147G149. [23]俞小飞,徐燕,张梦.妊娠高血压患者与DG二聚体二维生素B12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5,26(4):61G62,24. [24]郭跃丽,奚经巧,孔万仲,等.妊娠期H c y和凝血相关指标与胎儿生长发育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27(2):210G213. [25]黄华,梁红梅,罗奇智,等.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二叶酸二维生素B12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关系探讨[J].国际 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2869G2871. (收稿日期:2017G10G24一修回日期:2018G01G05) 综一一述 外泌体在肺结核中的研究进展? 李志强1综述,张俊爱2?审校 (1.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东莞523808;2.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省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东莞523808)一一摘一要:目的一外泌体可由几乎所有类型细胞产生并释放,其被发现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包括血液二尿液二唾液二胸腔积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 A L F)等.外泌体含有的组分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不同,外泌体在调节细胞功能及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泌体在细菌组分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外泌体的研究背景二外泌体的形成和分泌二外泌体与结核分枝杆菌(MT B)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结核疫苗和诊断靶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外泌体;一结核分枝杆菌;一巨噬细胞;一疫苗;一诊断 D O I:10.3969/j.i s s n.1673G4130.2018.09.025中图法分类号:R529.3 文章编号:1673G4130(2018)09G1107G06文献标识码:A 一一外泌体是释放到细胞外的直径为40~100n m膜性胞外囊泡(E V s),可运载多种蛋白质二脂质及核酸,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间信息传递载体[1].结核分枝杆菌(MT B)是肺结核的主要病原菌,作为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通过感染巨噬细胞为自身创造适宜繁殖环境.MT B在感染后期能诱导宿主细胞死亡以促进胞内M B T外排,也可通过坏死的感染细胞碎片或凋亡小体的释放将致病成分散布到胞外环境.这些外泌体不仅携带各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 AM P s),还包含T二B细胞抗原蛋白,核酸和病原体相关毒素.根据产生机制不同[2],胞外囊泡分为3类:外泌体二微囊泡和凋亡小体.根据国际外泌体协会建议,文献中所认为的外泌体往往是各种囊泡的混合物,以往多数研究中囊泡纯度并无严格明确,囊泡群中可能包含外泌体,微囊泡甚至细菌胞外囊泡,因此,本文采用 外泌体 一词包括其他类型来源胞外囊泡.本文阐述了MT B感染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作为结核疫苗和诊断靶标的新思路. 1一外泌体的研究背景 一一 外泌体 一词最初由J O H N S T O N E等[3]在研究网织红细胞成熟过程中囊泡形成时提出.R A P O S O 等[4]发现E B病毒转化人B淋巴细胞源囊泡表面表达主要相容性复合体,具有激活免疫系统作用,与红细胞外泌体形成和释放途径相似,这极大激起研究者对外泌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热情.定义外泌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在自身免疫和癌症生物学背景下进行,而阐述外泌体对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感染的免疫作用的研究少之又少.在对鸟分枝杆菌的研究中,B E A T T Y等[5]观察到鸟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相关P AM P s如脂阿拉伯甘露糖(L AM)和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P I M)从吞噬小体被转运至 多囊体并释放到胞外,可在相邻未感染细胞检测到这些P AM P s.观察到鸟分枝杆菌二卡介苗或MT B感染巨噬细胞释放的囊泡含有L AM二糖肽脂和相对分子质量为19?103的脂蛋白等MT B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囊泡释放量与多种内体标志物(包括L AM P1二L AM P2二MH CⅠ二Ⅱ和4次跨膜蛋白C D81)的数量呈正相关[6G7].这些具有晚期内体标志物的囊泡通过钙依赖性胞吐释放到胞外,暗示这些囊泡属于外泌体[8].P R A D O SGR O S A L E S等[9]发现MT B可释放带有菌体成分的胞外囊泡,可引起T o l l样受体(T L R)依赖性免疫应答.研究发现,感染细胞分泌的胞外囊泡中含有脂聚糖与脂蛋白标记的MT B胞外囊泡和C D9二C D63标记的宿主源性外泌体,但有部分细菌组分掺入宿主外泌体,提示外泌体可作为MT B胞外囊泡运输的次要途径[10].MT B感染细胞释放的胞 7011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5月第39卷第9期一I n t J L a bM e d,M a y2018,V o l.39,N o.9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项目(A20166063二A20184347);广东医学院面上培育项目(M2015021);广东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16Z Z D C003二2016Z Y D G002);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610571019). ?一通信作者,EGm a i l:z h a n g j u n a i@g d m u.e d u.c n. 一一本文引用格式:李志强,张俊爱.外泌体在肺结核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9):1107G1112.

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几种

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几种? 1.异烟肼(INH):对结核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其价格低廉,是治疗结核病必不可少的药物。2.链霉素(SM):是初治肺结核强化期〈开始两个月〉治疗化疗方案组成药物之一,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杀菌作用。该药对颅神经有损害,可引起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口唇麻木等副作用,故孕妇、儿童及老人应禁用或慎用。3.利福平(RFP):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是继异烟脚之后最为有效的抗结核药,也是初治肺结核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物。4.乙氨丁醇(EMB):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已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菌仍有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视力变化。5。吡嗪酰胺(PZA):对细胞内或静止状态下的结核杆菌具有特殊杀灭作用。上述五种药物是当前治疗结核病最常用或最有效的药物,医生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组成合理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十、治疗肺结核的原则是什么? 1. 早期:已经确诊的排菌肺结核,应及早进行治疗,这样除有利于病变修复,更重要的是可减轻对亲属和周围健康人群的传染。 2. 联用:选择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组成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并延缓和防止结核菌产生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 3. 适量: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杀灭细菌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剂量过大则易发生毒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因此,必须遵照医嘱坚持服用规定剂量药物才能完成预定疗程,确保疗效。 4. 规律:在规定疗程内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次数相同隔时间用药,尽量避免漏服或中断服药。5.全程:按要求完成规定疗程.若疗程未满停药,会使治疗失败或造成复发。但超过疗程无限期用药,不但不能提高疗效,且易产生毒副作用并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十一、什么是初治肺结核? 初治肺结核是指初次发现,并未接受任何抗结核药物治疗,或发现肺结核后虽经不规则、不合理抗结核治疗,但疗程不超过1个月的病人。初治排菌肺结核的病人在未治疗时,对其家属和周围健康人群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造成结核病流行的传染源,但是只要病人积极配合防痨医生、坚持有效、合理、全程化疗,传染性可在2-4周内很快消失,其治愈率可达95%以上.关键在于遵从医嘱、服从管理、完成疗程,争取一次彻底治愈。 十二、什么是复治肺结核? 复治肺结核是指初治失败或治疗的病人再次复发。或查出肺结核后接受不规则、不合理化疗已经超过1个月者.在临床实践中,复治肺结核的病情大多比较复杂,往往具有病情重,体质差的特点,多是因为不规则或不合理化疗〈没有按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或在非结核病专业机构,甚至是野医治疗,还有不正规的药店购药等〉引起的。此时结核菌已经形成耐药性,因此治疗起来较初治肺结核困难的多。复治肺结核治疗的关键在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结核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坚持完成治疗。 十三、结核病开始治疗后病人应注意什么?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和信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患肺结核便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讳疾忌医,拒绝检查和治疗,采取了不合作态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贻误治疗时机,失去治愈的机会。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资料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 则

抗结核病药的使用 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种数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3、坚持全疗程规律性用药:患者时用时停或随意变换用量是结核病化疗失败主要原因。 4、适宜剂量。 第一线抗结核药:疗效好,毒性低;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 第二线抗结核药:毒性较大、疗效较低;对氨基水杨酸、乙硫异烟肼、氨硫脲、环丝氨酸、卷曲霉素、卡那霉素。 一、异烟肼 (一)作用:对结核杆菌高度选择性,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繁殖期细菌有杀灭作用。对其它菌无效。单用易产生抗药性,与其它抗结核药联用,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二)机理:抑制胞壁分枝菌酸 mycolic acid合成。 (三)体内过程:(1)口服、注射均易吸收。(2)分布广。脑膜炎时,脑脊液浓度可与血浆浓度相近。(3)穿透力强,也易透入细胞内作用于已被吞噬的结核杆菌。(4)肝脏代谢,乙酰化失效。分为快代谢型、慢代谢型。 (四)临床应用:各种类型结核。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外,均宜与其它第一线药合用。 (五)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反应:与Vit B6缺乏有关外周神经炎,CNS兴奋,精神失常或惊厥等。 2、肝损害:老人及快代谢型者,嗜酒者多 3、变态反应 4、胃肠反应。若有四肢远端麻木或烧灼感等神经症状出现,应加服维生素B6每日30-60mg以改善症状。服异烟肼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至少三个月一次,以了解肝功能状况。若有转氨酶升高,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降酶中成药如五味子制剂等,单纯转氨酶升高无需停药。 二、利福平: (一)优点:高效,低毒,口服方便。 (二)抗菌作用:广谱杀菌药,抗菌作用强 1、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作用强。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2、对G+球菌(耐药金葡菌)强。G-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有效。G-杆菌如大肠、变形、流感、绿脓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沙眼衣原体、某些病毒、厌氧菌有效。 (三)机制:特异性抑制细胞依赖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四)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2、分布广,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3、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 4、在肝代谢,胆汁排泄→肠肝循环。 (五)应用: (1)各型结核病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 (2)麻风病的治疗。

抗结核病药物研究

抗结核病药物研究 09化教张丽秀 20090611123 摘要: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来抗结核病药物的种类,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利福霉索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氨硫脲衍生物类药物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药物。 主题词:抗结核病;新药研究 随着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本质认识的逐步深人及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以下介绍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种类。 1 氟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但其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耐药结核病例。这类药物抗分枝杆菌作用有以下共同点:①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产生白发突变率很低,与常用的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目前这类药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择对象。②这类药物胃肠道易吸收,毒副作用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③有良好的亲脂性和适度的亲水性,易渗入巨噬细胞内,对细胞内分枝杆菌也有作用。④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强。近lO多年来,研究较多的主要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1)氧氟沙星(oflaxacin,OFLX):该药口服吸收好,分布于组织巨噬细胞、胎盘、乳汁中的浓度比血中高,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并有协同作用。(2)环丙沙星(cipmfloxacin,CPLX,CIP):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认为该药在试管内和RFP一起应用有拮抗作用,所以临床应用的报道还不多。 (3)左氧氟沙星(1evolfloxacin):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也是0FLx 的2倍。该药的副反应发生率只有2.77%。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抗结核药间的协同作用,使LVFX正逐步替代0FLX而成为MDR.TB的主要治疗药物?。 (4)司帕沙星(spaffloxacin,SPX):司帕沙星为90年代早期由日本学者首先研制,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抗结核菌活性最高的一种。SPX的突出的副反应为光毒性(光过敏性皮炎),从而影响其临床应用。

抗结核药物现状及复方制剂研发关注点

发布日期20050615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 标题抗结核药物现状及复方制剂研发关注点 作者鲁爽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三部鲁爽 摘要:目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联合使用,仍然是临床常规防治结核病的有效手段。为增加用药的顺应性并尽量较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抗结核复方制剂 的探索和使用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对于这种复方抗结核药物的研制和开发也 要予以重视。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抗结核复方制剂生物利用度 自1882年结核杆菌被发现以来,人类发明了卡介苗和多种治疗结核病的化学药物,渴望阻止这种传染病对生命的危害,但是,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奋 斗,对于结核病的防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艾滋病的蔓 延,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耐药结核病菌的出现等多种因素,导致结核病进入90 年代后在世界范围死灰复燃。据我国卫生部2005年6月10日公布的全国法

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显示,5月全国肺结核发病与死亡均居国内传染病首位。WHO强烈推荐和努力推广DOTs(DIRECTER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策略用于控制结核病,而在此策略中,药物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一、抗结核药物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结核化学药物基本分为一线和二线用药两类。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利福平(rifampin,R)、异烟肼(isoniazid,H)、吡嗪酰胺(pyrazinamide,Z)、乙胺丁醇(ethambutol,E)、链霉素(streptomycin,S)。继利福平之后,利福霉素类的利福喷汀和利福布汀也得到广泛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氯苯吩嗪等[1][2][3]。 为了避免耐药的产生,尤其是为了防止耐多药结核病(MDR-TB)新病例出现,抗结核药物的单药治疗已经被多药联合使用所替代。WHO依据不同患者推荐联合用药方案和疗程。大致可分为三类:I、新的涂阳、新的涂片阴性伴广泛肺实质受累和新的严重的肺外结核患者,在强化治疗阶段,建议采用2个月每日联合使用HRZE,之后的4个月继续治疗阶段,每日服用HR。Ⅱ、对于再治疗涂阳、复发、失败和中断后治疗的患者建议采用2个月每日给予SHRZE、1个月HRZE以及5个月HRE每日治疗的方案。Ⅲ、针对除类别“I”以外的新的涂阳和新的较轻的肺外结核患者,每日给予RHZ2个月后,再继续每日4个月RH的治疗[1]。在方案中,H、Z、R、S均为杀菌药,E起抑菌作用,可见在结核两个阶段的治疗中杀菌药必不可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