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资料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资料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资料

俄罗斯“向东看”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894409.html,/hbrb/hbrbsglk/hbrb13/201209/t22194

50.shtml

为期一周的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昨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首次担当东道主的俄罗斯,为主办会议投入高达220亿美元,也借机吹响了“向东看”的号角。

俄罗斯如此看重这次会议,除了希望借主办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外,还有着许多深层的考量。

首先是推动“亚洲战略”实施。近年来,受债务危机影响,欧洲一蹶不振,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俄罗斯政治精英普遍认识到,俄要重新崛起必须搭上亚太经济快车。为此,普京重返克宫后立即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心将俄由传统上的“欧洲大国”变为“欧亚大国”、“太平洋大国”。此次会议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式启动。会议确定的四大议题,即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粮食安全、建立可靠供应链和推动创新增长合作,都紧紧围绕深化俄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这一主题。

其次是促进远东地区开发。开发远东对俄罗斯而言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总统叶利钦的经济智囊们就曾提出“东西两翼齐飞”设想。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开发课题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明确提出远东大开发战略,并采取

了一系列行政和财政措施。借助举办APEC会议之机,俄罗斯投入数千亿卢布在会址所在地区新建和改建50多项工程,目的就是要顺势改善基础设施,增强远东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再次,扩展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由于北约东扩和美国欧洲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西部战略空间不断缩小。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成为俄外交突破口与倚重所在。而在亚太,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正积极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推广民主价值观,打造“亚洲版北约”,构成对俄罗斯的新一轮战略压缩。俄唯有变守为攻,融入亚太地区,巩固东部安全,才可能避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

由此可见,俄罗斯“向东看”既是客观需要,更是形势所迫。不过,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俄政府还需要更强的意志和更多的智慧。

APEC系列会议于2日至9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俄罗斯全力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显示了其提高自身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意愿,也昭示着以此为机遇,俄罗斯将继续推进其“向东看”的亚太战略。

俄罗斯在地理上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其超过七成的领土位于亚洲。无论从经济发展、地缘政治还是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亚太地区都将对俄罗斯的国家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不过,长期以来,由于政策上缺乏连续性、资金上投入不足等原因,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发展极其缓慢。不改变这一现状并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俄现代化强国目标就难以实现。

此外,俄经济对能源出口依赖较大,但欧洲不断推进油气进口多元化,加上受欧债危机影响,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增长潜力有限。相比之下,即使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亚太地区尤其是亚洲各经济体发展仍比较稳定,有能力为俄能源出口提供广阔市场,这对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俄知名政论家塔夫罗夫斯基认为,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东方在俄罗斯内政和外交中得到强化。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为机遇,让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加快“向东看”、“向南转”,这样的修正符合全球化和地区化的世界趋势。

除了经济方面的考量,俄开发远东更深层目的是拓展战略空间,巩固东部安全。由于北约东扩和美国欧洲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西部战略空间不断缩小。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成为俄外交突破口与倚重所在。推出更加重视亚太地区的政策,有利于俄扩展战略空间及回旋余地。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考虑,具有战略眼光的普京在2007年决意由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申办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并不顾反对者“盲目建设”的批评,投入200多亿美元巨资对东距莫斯科约9000公里的这一“偏远地区”进行开发。

普京今年5月签署命令,在俄政府中新设远东发展部,任命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伊沙耶夫兼任远东发展部长。伊沙耶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当前的目标是集中力量,推动俄远东社会、经济实现进一步大发展,最终使远东成为俄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中心。

可以预见,未来俄罗斯将继续努力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区域各国协调立场,积极参与地区事务,通过利用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吸引投资来推动远东发展。本届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为此提供一大助力。

中俄合作潜力巨大

能源合作应加强股权和技术交换

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前夕,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接受了新华社、经济日报和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的联合采访。

“未来俄中两国在能源各领域的合作潜力都十分广阔,”诺瓦克说,“但合作不能仅停留于能源和原材料的简单买卖,双方还可以加

强技术交换和经验交换,并通过股权互换的方式帮助各自的企业参与在对方境内能源项目的开发。”

诺瓦克建议两国联手组建合资企业,积极在两国境内开展如电力设备生产合作,使两国能源合作从原材料进出口提升至共同生产高附加值的能源产品。

诺瓦克认为,俄中另一个颇具前景的合作领域是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交换经验。“目前,节能议题在全世界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包括俄中在内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个问题在十分依赖能源的俄罗斯尤为突出,因此俄中在这个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俄罗斯目前正经历从原料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俄罗斯将致力于提高已有油气田的开采率,并运用新技术开发开采难度大的油气田。另外,俄罗斯还致力于提高煤和煤化工的深加工。在此方面,俄罗斯会与亚太地区国家包括中国就生产合成液体燃料开展合作。”

据新华社莫斯科电

农业技术合作是重要方向

俄罗斯农业部长尼古拉.费奥多罗夫说,俄中农业合作潜力巨大,俄方希望在扩大两国地区合作的同时,深化双方在先进农业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费奥多罗夫说,如今俄罗斯已成为一个粮食净出口国,在粮食出口物流体系建设和粮食加工方面与外国合作伙伴有很强的合作意愿。另外,俄罗斯在蔬菜种植和生产方面需要下大力气,以满足俄国内需求。

费奥多罗夫介绍说,目前俄中农业合作的重要方向是粮食、大豆等农产品原材料的进出口贸易。除此之外,俄方希望能与中方扩大有关农产品原材料加工的现代技术合作,这一方面的合作在俄中农业领域合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据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电

远东地区俄罗斯立足世界之“宝库”

几百年来,俄罗斯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落在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欧洲部分,而西伯利亚和远东一直都是俄罗斯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地区。最近几年,远东地区的人均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是还不到莫斯科等欧洲地区的一半,甚至更低。不过,远东地区的矿产、水力和动植物资源却非常丰富,占到了俄罗斯总资源的2 / 3。再加上重要的地理位置,远东地区早就被俄罗斯历代帝王看作是俄罗斯立足世界的“宝库”。这是俄罗斯下决心开发远东的最基本的原因。

发展远东俄避免“腹背受敌”之战略

随着俄罗斯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开发远东具备了可能性和迫切性。一方面,经过20年的卧薪尝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得到很大恢复,

已经初步具备开发远东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如今在俄罗斯的西线不断地挤压其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而美国也提出重返亚太的口号,这让俄罗斯的外部压力陡增,稳定远东,发展远东,已经成为俄罗斯避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的战略选择。因此,这次俄罗斯将APEC峰会搬到远东

举行,一面是想拉动远东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现开发远东的决心。

远东战略 2025年达到俄平均水平之目标

2009年底,时任总理的普京批准了《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

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该战略将分三个阶段实施,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采掘业、发展加工业、加强新兴产业建设和科技创新、促进与全俄经济一体化及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远东社会经济发展到2025年达到全俄平均水平的目标。而2010年夏天,普京又签署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十年战略。按照俄政府的设想,西伯利亚地区在未来1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将达

到5%-5.3%,年均投资增长为9%-12%,而居民人均收入每年也将增长5.5%左右。

面临难题在开发与人口之间找平衡点

对于俄罗斯来说,要落实这些规划主要面临两大困难。首先就是,俄罗斯政府在短期内没有足够多的钱用于落实这些规划,借助国外资金来实现远东的开发成了事半功倍的办法,但是吸引外资开发远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一方面,西伯利亚和远东大部分地区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再加上气候环境恶劣、人力资源稀缺,导致当地生活和商业成本比其他地区高出25%到40%。不少专家认为,投资者就是因为这些因素对投资远东没有太大热情。另一方面,远东地区地广人稀,俄罗斯上至政府下到百姓都担心大量的外资和外籍务工人员涌入以后会给当地的人口结构带来较大影响,比如现在在远东地区,俄罗斯本国公民占当地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就在持续下降,个别地区甚至已经接近50%了,这也是当地存在一些“排外心理”的原因所在。所以,如何在远东的开发与人口等社会问题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俄罗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9月4日,媒体记者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APEC)主会场领导人合影处参观,听取讲解。

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安保人员检查进入APEC峰会举办地区的汽车及车上物品。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9月4日,媒体记者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场参观。

俄“入世”后

中俄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驻俄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凌激认为,中国将从俄罗斯入世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俄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使中国商品进入俄市场更加方便和快捷;第二,俄将规范海关管理,降低报关和货物运输费用等,这无疑会扩大中国商品出口,提高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第三,俄入世后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并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对法律法规做出修改和完善,其投资环境有望改善,外资将享有更加平等的待遇,这有利于中俄之间扩大生产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第四,俄入世意味着其经贸政策更加透明和更有可预测性,这有利于减少中国投资者的疑虑,增强其对俄市场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俄实际上是逐渐开放市场和放松管制,在入世之初其关税下调的平均幅度不大(不到3%),对敏感商品还实行过渡期保护,因而中国商品出口不可能出现飞跃式发展。并且,俄罗斯入世后,中国商品面临的竞争压力必然增大。其次,在俄入世初期,对外国商品和投资的进入警惕性高。中方对俄大规模出口和投资项目应审慎评估风险,并积极做好公关工作,有效打消俄方疑虑。再次,入世后,俄应用世贸规则特别是实施反倾销措施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将会增强。由于我国对俄出口在日常消费品、家电、轻工、部分工业制成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俄入世后针对我国这些领域的商品提起反倾销案的可能性增大。目前中方在俄企业大都为中小企业,实力

弱、发展后劲不足,注重短期牟利、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在与国外对手的竞争中将处于更大劣势。据新华社莫斯科电

俄罗斯岛

固若金汤

APEC系列会议主会场俄罗斯岛,地处天险,四面环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神秘的封闭军事区,目前共有常住居民5000多人。

从8月25日起,俄罗斯岛开始实行通行管制,随后安保级别逐步提升。周围海面设立警戒线,巡逻艇在海上不停游弋;空中不时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陆上,全副武装的军警把守上岛桥头,岛上居民只能凭借此前领取的特别通行证,经过严密安检方可回家,其他普通市民已经无法上岛。

除此之外,层层防护也是本次会议安保工作的一大特点。在专门为前来参会的领导人新建的克涅维奇机场,警方安装了300多个摄像头和30多个安检门。会议期间,每天有大量警察和警犬在机场工作。与会人员必须凭借高科技防伪证件,并通过安检才能换车上岛。

俄罗斯内务部从各地区挑选了一万多名优秀军警参与本次会议安保工作,这还不包括紧急情况部抽调的1100多名安全人员和不计其数的联邦安全局特工,他们均配备最新式的武器装备。外围则由俄罗斯东部军区和太平洋(601099)舰队等负责。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894409.html,/20120905/c529302452.shtml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成型!

(2012-06-09 23:39:51)

转载▼

标签:

军事

强人普京开启了又一轮总统任期,上任伊始,总是占线强悍风格的普京大帝就已经冲击了世人眼球,拒赴美国参加G8峰会,而又高调参加中国主办的上合组织会议,拉开了全面“向东看”的大帷幕。

苏联解体后,昔日的帝国屡遭欺辱,叶利钦时代的全面“西化”不仅没有投入西方世界怀抱,反而被欧美狠狠的摆了一刀,军事上北约持续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政治上也已失去美苏两强争霸格局时的辉煌地位,被当成二流国家;经济上不仅有对前苏联时代强大国有体系的大规模私有化,也有对石油等事关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原材料的反复打压。国力的一落千丈,由高高在上到看人眼色的民族心理落差,使得民族主义者普京受到广泛拥戴。

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心态复杂,有往日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跟班“小弟”突然超越自己的自尊受挫,有中国“觊觎”其远东地区的警惕,有对中国崛起速度的羡慕,也有搭乘中国经济便车的愿望……

历史的变迁很有意思,西方的“发达”演变了苏联,重生了俄罗斯,但俄罗斯人却被他们羡慕的对象摆了一道又一道,伤害了一次又一次。残酷的生存困境和无奈的现实逼迫俄罗斯眼光转向东边,选择同中国抱团取暖,同时又满怀不甘,这就造就了很多尴尬的状况:一方面,中俄两层交往密切,早早建立了大国间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际事务中步骤一致,政治互信迅速深化;另一方面,高层热,民间冷,普通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热情远不如对欧美发达国家,政热经冷,民间交流有限,两国关系明显是“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这又与中美形成强烈反差,中美高层虽来往密切,但心存芥蒂是不争事实,中国对“美帝忘我之心不死”长期抱持谨慎,美国对中国则秉持战略封锁的态度,双方的所谓密切更多的是民间交往深厚,呈现的是一种“自下而上”推动的特征。

欧洲深陷债务危机,呈现出日落黄昏、老态龙钟的疲态,必然会引发俄罗斯对自身发展的思考,面对身陷囹圄的欧洲,转身欣赏着火热的东亚尤其是中国经济,如何抉择发展道路,已经一目了然,可以说,欧洲的衰落,以及普京重掌政权的契机,坚定了俄罗斯战略“向东看”的决心。

普京再任总统后的一些表现,如忽略美国而重视中国,忽略G8而重视上合,访华前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致中国人民公开信所展现出的切切友好之情,中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上合组织的声明……,已经昭示了俄罗斯“向东看”的正式定调!

对于两国的合作前景,笔者坚定看好,政治上一些列公报、声明,军事上裁撤两国边境军队数量和增加更多联合军演,都宣誓着两国的密切关系。国与国之间关系发展的内核,是经济合作,可以说,经济是国家关系能否坚实、持久、有效的关键指标。

笔者有一个想法或者愿望,中俄之间加强经济联系的第一步应是联通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的发展,而不再仅限于以往单纯的中国进口俄罗斯能源、军品,俄罗斯进口中国商品这种简单而初级的贸易关系。注意到普京一句话,大意是希望未来将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规划和俄罗斯远东发展规划进行统一协调,这是大手笔的构想!国与国,特别是大国之间,能发展出这种规模的合作(东北+远东,几百万平方公里!),实是惊人!中国的经济活力+远东丰富的资源,前景蔚为壮观!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894409.html,/s/blog_947e8c3c010156m9.html

俄投入7200亿军费“向东看” 评:不会重新崛起

2012年09月09日 02:57 来源:央视网参与互动(7)

4

主持人水均益:大家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水均益。

亚太经合组织第2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于明天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拉开序幕,这是俄罗斯第一次举办APEC领导人会议,那据相关媒体报道,为了筹办会议,俄罗斯花了210亿美元无疑是下了血本,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几天前在媒体上撰文说,融入亚太是俄罗斯未来成功的保障。可以说借着这次APEC会议俄罗斯启动了它的亚洲战略,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军事上也在搞转型,8月底普京曾提出军工行业要进行跃进式的发展,而早些时候他曾经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强军计划,在未来的十年之内要拨款7000多亿美元,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之路又会面临哪些考验?相关的新闻我们先来看

一个短片。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

沃斯托克召开,作为横跨欧亚的俄罗斯承办此次盛会着实引人关注,未来几天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将聚集在此,出席会议。而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成为最近几天各大媒体的热点词汇。在一些媒体看来本次峰会的召开也意味着俄罗斯迈出里融入亚太大家庭的重要

一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写到:有符拉迪沃斯托克城区通往俄罗斯岛的新建跨海大桥,成了象征俄罗斯建设远东融入亚洲的符号。符拉迪沃斯托克也被外界视为连接俄罗斯与亚洲的桥梁,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这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俄罗斯,如何开展融入亚太的战略步伐,除了在经济上的开发、政治上的融入与合作之外,近日普京宣布的未来十年7000多亿美元

的强军计划,也牵动着西方媒体的神经,当然美国也不例外。在8月31日联邦安全会议扩大会议上,普京强调俄罗斯军工行业需要跨越

式发展,在未来十年的军事现代化战略中,涉及弹道导弹的升级、研发新式战机、新式核潜艇等内容,加上近年来俄罗斯加大在远东地区举行军事演习的密度,于是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返步骤,让同样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的美国心生忐忑,处于谨慎观望的位置。

美国《时代》杂志就评论称,升级核潜艇、研发新型海基导弹拦截系统,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如果克里姆林宫在未来十年兑现了这些承诺,这将会打破目前全球军事力量的平衡。有分析人士称,虽然从去年开始,美国在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着手实施重返亚太的战略,而如今太平洋西侧的俄罗斯,也开始了借助远东开发重返亚太的步骤,这一切让这座平时安静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迎来了从未有过

的关注,也让俄罗斯的远东策略格引人注目。

水均益:好,在就这个话题开始讨论之前,先来看一个外媒的评论,新西兰的《先驱者报》,说到了简短的一个标题,“APEC中沉

睡的熊醒了”,当然指的是北极熊,代表着俄罗斯,高先生先结合APEC来给我们说说,俄罗斯现在要把亚洲战略放在一个重点,这个

出发点是什么?它的考虑。

正在评论:承办峰会俄展示融入亚太战略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高祖贵:这个考虑可以从两个大

的方面看,一个方面就是确实我们知道过去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成为了整个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发动区,最活跃的地区,所有的过程包括甚至远在这个地区之外的欧盟,如果聊发展经济都是得靠亚太地区拉动,更不用说这个地区的国家了,这一点很重要,所以俄罗斯顺应这个大趋势一定要加强进入到这个地区来,从本国的发展来说,如果加入这个地区合作的,是需要开发远东,开发远东就为整个俄罗斯的发展有了新的增长点,有了新的增长区,这一点也很重要,所以从整个方面说,过去俄罗斯从2007年以后,不断出台一

些新的规划,这一次可以算是真正把这个规划落实了,可以说通过这个峰会,俄罗斯向全世界宣布,它的亚太时代到来了,而且确实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这次投入,我们看大量的投200多亿美元投的基础设施改造,其实暗示着俄罗斯要开发远东改造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给整个这些国家加入到它的远东开发里面提供一个好的机会,它在向世界呼唤大家参加到俄罗斯的远东开发过程当中。

水均益:宋先生,俄罗斯一直以来普京自己经常说,俄罗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向东看还是向西看的问题,其实我个人感觉普京在这

两者之间,到没有特别明显的倾向,但是最近这几年,他明显把眼光和重点往远东往亚洲侧重比较多,为什么呢?

专家观点:俄罗斯不容别人动它的“奶酪”

特约评论员宋晓军:我觉得俄罗斯向东看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战略转变,应该说它原来俄罗斯一直向西看,包括圣彼得堡、莫斯科、甚至它原来放弃远东地区,在偏西部地区做十个城市圈,把人都集中在那儿,然后房地产、高科技、商业跟欧洲接轨,跟我们所谓的传统“魏玛三角”,就是法、德,包括波兰中间,缓解了矛盾之后做下来。但是现在两个原因,一个是西方不让它弄,包括最近的叙利亚的问题和反导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欧洲确实现在成了废材,就是欧债危机没有这个,这样俄罗斯就必须转向远东,远东的问题对于俄罗斯是要下非常大的决心,如果不是普京的话,梅德韦杰夫都不一定敢做,因为平均每十平方公里才有一个人的地方,它特别担心别人动它的奶酪,因为远东地区1918年的,就是十月革命完了,14国干涉军,美国领着,包括日本都在,就想把这块切下来,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也要把远东拿下,后来因为海军觉得东南亚好才南下的,所以这块太空,当然美国重返东亚也好,中国人口也比较多,都很谨慎,怎么去平衡这一块力量,虽然有资源但是它的人太少,所以做了这个决心应该说是一次非常非常大的格局的转变,是由普京做出来的。

正在评论:经济政治因素促使俄“向东看”

提出强军计划普京欲重振雄风

水均益:我们现在集中谈一谈,普京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就强军政策,未来十年这样一个计划,我们这里有一些相关的数字,我们请导波一块放放,但它提到了一个词,我不知道翻译是否准确,跃进式的,这让很多中国人对大跃进有点心有余悸,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一次大跃进?

专家观点:普京的“跃进”其实很现实

宋晓军:我觉得西方用这个词,包括还有用斯大林式的当年,就是二战前的前两个半的五年计划的那种跃进,其实不是这样,它的7000多亿,因为描述的也不清楚,2011年俄罗斯的军费开支是700多亿,729亿,平均下来十年7200亿没增反而还减了,每年余下来,或者说不增,这个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知道未来十年美国军费肯定是要下降的,日本已经下降了,今天又公布了,58年来又下降了1.7%,达到了58年来对低点,就是日本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跟西方比,跟欧洲比,欧洲军费肯定也要下降,它能保持这么多,而且俄罗斯并不是那么一个富裕的国家,它拿出这个,让西方还觉得比较震惊,这个数字我觉得很现实,就像我说的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差不多快到中国的将近两倍,1亿多人,又缩在圣彼得堡、莫斯科那些边上,怎么看着这块地方,你必须得用大量的军费,比如说军事改革,六个军区改成四个军区,然后把四个舰艇,一个驱舰艇塞到另外三个军区里去,空军也放进来进行联合作战,要求任何一个地方出事,我

一到三个小时部队就得到达到,而且战略核导弹暂时准备率达到98%左右,说白了我就是看这块宝贵地方,太大这块地方,它必须这么做。

水均益:你的意思是俄罗斯更多还是为了保家卫国。

宋晓军:保家卫国,而且军事战略全部是保家卫国。

水均益:但是你想,这个刚才看到这些数字,还有更多的细节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是这么庞大的一个计划,7000多亿,搁到刚才跟这些西方国家比的话,一看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很多人记忆犹新,当年的前苏联,那样一个东西方阵营巨大的一个帝国,俄罗斯沉浸了这么多年突然又拿出这么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会很吓人,甚至有人说北极熊要苏醒,北极熊要重新觉醒?

专家观点:注重以军促经成为俄强军计划的特点

高祖贵:数字总数看起来很吓人,但是平均到每年并不多,整个十年7000多亿,每年700多个亿,但是重要的是我注意到这一次普京8月31日讲话的时候,他这一次强军计划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说,说过去十年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我们在军队发展上有所欠缺,所以我们要补课,要把过去的补过来,不是一点补,是要直接跨过去,所以是一个跨越式的。第二个可能也提到了,要通过军事技术推动军事促进经济的发展,很多技术不仅仅是军事用,经济、民用也可以,用经济不仅带动军工体系,还要促进军事的一些科技的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两个特点,而且我也注意到其实这个军队发展

跟亚太发展也是有一个重要的联系,未来按照俄罗斯之前的讲话和文件中的,太平洋舰艇在太平洋驻军是它未来的重点,也就是说新开发的武器首先放到太平洋这个地方,也显示出在军力上也要重视亚太地区,同前两天在APEC上的讲话里面说,进入亚太还有一个东西是俄罗斯最强的,就是能源资源的合作,注意到在亚太地区开展这是它的王牌。

正在评论:俄能否保持长年巨额军备开支?

水均益:之所以能够拿出这7000多亿,在未来十年里边是兜里有银子,后头有东西,有石油、有天然气,但是宋先生,俄罗斯的7000多亿在十年之后会不会让人们看到重新崛起的俄罗斯呢?

宋晓军:我觉得不会,因为它人口没了,因为苏联原来3亿多人口,再加上东盟、华约给它做配套,还有部队,当时坦克都是五六千辆的坦克铺下来,对着东盟的北德平原,这一次改革坦克只剩下800辆,但是东西精了,比如说核导弹、核潜艇,几样东西就是你要动我,我就跟你拼命,而且俄罗斯是非常明确的,这次美国战略东移,前几天我们注意到有一艘阿库拉级攻击潜艇,从大西洋岸边上让美国人发现了,它的意思你要在太平洋这边东移,我就到大西洋弄你,你别惦记我东边这块地方,甚至跟越南走得都很近,它也担心中国,因为作为一个历经沧桑的大国,扩张被人家二战被德国人又打死3000多万人,后来又扩张现在又收缩,几轮这么下来,这种神经是很敏感,而

俄罗斯国情与文化考试大纲

《俄罗斯国情与文化》考试大纲 一、科目简介 本考试是翻译学(俄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复试笔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本考试的成绩作为复试成绩并计入总分。 二、考查目标与要求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于俄罗斯国情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俄罗斯国情与文化》科目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俄罗斯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俄国史、苏联史和中苏关系史、文化、宗教、习俗、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等相关方面的知识等,并能对当代俄罗斯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考试为3小时。 三、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 本考试要求应试者掌握基本的俄罗斯国情与文化知识,主要包括对俄罗斯地理知识(俄罗斯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等)、俄罗斯历史知识(俄罗斯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重要历史人物及重大的历史事件等)、俄罗斯文化(俄罗斯风俗礼仪、音乐、戏剧、建筑以及绘画等)、当代俄罗斯现实(目前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概貌等)四大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俄罗斯地理知识、俄罗斯历史知识、俄罗斯文化。题型为选择题和简述题。总分50分。 第一部分俄罗斯地理知识(15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俄罗斯的相关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面积、自然条件、主要的山河湖海名称、主要城市及民族等。简述题要求用俄语作答。 二、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简述题。 第二部分俄罗斯历史知识(15分) 一、考试要求

该部分考查考生对俄罗斯主要历史事件的掌握。简述题要求用俄语作答。二、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简述题。 第三部分俄罗斯文化(20分) 一、考试要求 该部分考查的是考生对俄罗斯的风俗、民情、音乐、戏剧、建筑以及绘画等的了解。 二、题型 单项选择题。 答题和计分:要求考生字迹清晰,书写工整。 四、参考书目 1、俄罗斯文化,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俄罗斯国情文化,冯海霞,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7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Tuesday, February 7, 12 俄罗斯有辽阔的平原,占国土的70%。主要有两个:东欧平原有400万平方公里,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有众多的大河,淡水资源十分丰富。贝加尔湖深约1620多米,面积3.15万平方公里,湖水容量近2.3万立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1/5!森林也是俄罗斯的宝贵财富,总面积约为8.6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0.5%。俄罗斯还是世界上能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天然气占世界36.1%,石油占14.3%,煤占16.2%。俄罗斯的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2.9%,约2.2亿公顷,并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俄罗斯的耕地面积约有1.25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840万人,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15.7公顷。另外,俄罗斯有7260万公顷草地牧场。俄罗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气候条件。 以下自东向西介绍一下几个主要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以及该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 1.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全年≥10°C积温约为1500~2500°C,气候属于强大陆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于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为主。北部为森林草原类型,南部属干草原类型。主要作物为春小麦,黑麦和燕麦也占一定的比重,甜菜与亚麻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作物,畜牧业居于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

养牛业为主。 2.南西伯利亚地区。大致介于北纬50~60度之间,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区的东北部、乌拉尔区的南部、西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处草原带,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全年≥10°C积温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减至南部的250毫米,无霜期则相应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为肥力较高的黑钙土和栗钙土。不利的气候因素是旱灾频繁,风蚀严重,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1950年代,苏联在此大规模垦荒,共开垦荒地4184万公顷(包括哈萨克北部的2548万公顷)。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商品率很高。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是俄罗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3.黑海沿岸亚热带地区。位于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区,为俄罗斯境内仅有的湿润亚热带地区,≥10°C积温均在4000°C以上,无霜期长达240~250天,一月平均温度3~8°C,热量条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适于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茶树、柑桔类(柠檬、桔、甜橙)和油桐树等亚热带作物是本区农业的最主要部门,并种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烟草。本地区农业专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多,商品率也较高,粮食需靠区外供应。 4.西北部地区。大部分属于非黑土地带,是俄罗斯谷物、奶牛、亚麻、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部分,工业中心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两个特大城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均位于此,农业紧密为工业和城市服务。冬季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10°C积温在1600~2200°C之间;降水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刑广程、王伟 2011-03-11 21:43:47 来源:《学理论》2008年第2期 [ 摘要]普京执政以来, 加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巩固了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恢复了国防和军备实力, 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发展新思路。按照普京的“治国方略”, 未来的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确立权威地位, 军事装备实现现代化, 经济发展多样化。重点要优先解决好人民生活质量问题和人口健康问题, 实现俄罗斯的强国理想。 [ 关键词]俄罗斯发展战略治国方略 [ 作者简介]刑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王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 “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是普京在2000年任总统时对俄罗斯的评价。当时他为俄罗斯复兴勾画了一个这样的蓝图: 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重塑俄罗斯价值观, 建立强大的国家, 发展有效的经济。 光阴荏苒, 时近八年, 普京实现强国理想的“治国方略”也逐渐清晰,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强大垂直权力体系; 加强法制和社会秩序; 有计划地打击寡头, 加强国家对大资本和大型工业企业的控制; 整顿金融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推行旨在加强俄罗斯国际地位和巩固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同西方国家接近, 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的核心利益, 维护俄罗斯在其他地区的应得利益。三是恢复俄

罗斯的国防和军备实力, 建立强大的职业化军队。四是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新思想。五是发展有限的民主政治、公民权利和自由。 普京认为, 近年来的政策“主要致力于消除国家体制和社会领域内的失衡”。①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长期调查显示, 普京执政以来的政策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 按上述顺序排列, 认可度达到了81%~65%。②2008年, 普京将结束其第二任总统任期, 受宪法所限, 普京将不再谋求第三次连任。但是, 目前俄罗斯政治却出现了两个不同寻常的现象: 第一, 普京在俄罗斯政坛影响 力随着离任日期临近而日益巨大, 社会声望愈来愈高, 权力资源充盈丰厚。各种反普京的力量,包括前寡头势力虽然暗流涌动, 但对普京均构不成现实的威胁, 俄政坛没有与普京相竞争的独立政治力量和政治领袖。普京“无法”离任的炽热氛围将导致2008年的“接班人困境”。第二, 普京明确表示不谋求连任, 但从未表示会离开俄罗斯政坛。他表示, 将珍惜社会对他的期待, 并愿意继续为国家服务。这就不排除他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施加影响力, 这将使下一位总统陷入普京的“权力磁场”。 在苏联历史上, 最高领导人的合理更替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国家最高领袖 更替呈不规则状态。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表面上遵守了宪法秩序, 但实际上却是一次巧妙地“违规”操作: 以提前离职的方式启动了权力交接的应急程序, 保证总统接力棒传到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手中, 然后通过一系列人事安 排使实际权力得到延续。 目前来看, 普京为权力顺利交接也进行了缜密的人事安排, 并准备了一套 保障程序。这套程序和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 执行普京战略的人将是权力接班人。“治国方略”的延续, 一方面可以使普京保持对俄

俄罗斯背诵资料

俄罗斯 海、洋:a 北冰洋,b 波罗的海,c 黑海,d 太平洋, 河、湖:e 里海湖 f 贝加尔湖⑦伏尔加河⑧鄂毕河、⑨叶尼塞河、⑩勒拿河 四大地形区:A 东欧平原 B 西西伯利亚平原 C 中西伯利亚高原 D 东西伯利亚山地 山脉:E 乌拉尔山 F 大高加索山 四大工业区:①圣彼得堡工业区②莫斯科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城市:①圣彼得堡,②莫斯科,⑤摩尔曼斯克,⑥海参崴 1、位置与范围: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国家。横贯亚欧大陆北部,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因为欧洲部分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地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暖短促,全年少雨。自西向东气候的大陆性增强,年降水量减少,年较差增大。 4、植被与土壤: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多冻土与沼泽土。 5、河流:因为结冰期长,河运不发达。亚洲部分三条大河(”毕业了“)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俄罗斯的母亲河”是伏尔加河,位于东欧平原,航运价值较高,自北向南流入里海,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欧洲第一长河。 6、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分布广,集中在亚洲部分。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基本自给的大国之一,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煤、铁、有色金属、森林、水能等。俄罗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与天然气而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7、农业:俄罗斯农业生产薄弱,主要是因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南部,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主要发展林业。 8、工业: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是接近矿产地。因为自然资源丰富,俄罗斯重工业发达;又因为农业生产薄弱,俄罗斯轻工业相对落后。未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以创新为拉动,以经济多元化为目标。 9、城市: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海港海参崴,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海港圣彼得堡,俄罗斯首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政治和文化中心莫斯科。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10、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最长的铁路叫西伯利亚大铁路,又被称为“亚欧大陆桥”,两端点城市是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欧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原因:南部气候相对较温暖,资源较丰富,工业较发达,人口和城市较密集。 11、俄罗斯东西差异大,欧洲部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亚洲部分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目前,俄罗斯正进行东部大开发,人口与经济由西部向东部迁移。

_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2012.5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张新颖1李淑霞2,3 内容提要: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互动既能获得短期的反危机效应,又能提升两国农业在更广阔的全球经济空间中长期的竞争能力。中俄两国食品贸易特别是有机食品贸易、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贸易与投资发展的趋势。中俄农业合作要求两国共同构建一个动态而稳定的农业合作框架。在该框架下,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优化两国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促使生产、贸易、投资结构由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向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型,实现食品、生态、经济等多层目标的兼容;同时,要完善对投资、合作项目实施的监管、金融等相关制度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农业合作中国俄罗斯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国的农业合作既可以实现减少贫困、促进粮食安全的千年发展目标,也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增加个人和国家的收入,提高整个国家或全球的福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的重要性还远非如此。如何共享农业生产要素在全球和区域流动中的整合效应,捕捉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两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中俄农业合作既是中俄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也是农业资源在全球重新配置的一部分,因此,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是对世界农业合作发展趋势的反映。根据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OECD-FAO,2010)的预测,发展中国家居民日益富裕并分享着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导致其消费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消费的食物也将从传统的粮食和谷物向经过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转型。Almaty(2010)认为,独联体国家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可以促进其农业技术转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生产发展。 国际农业合作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Aksoy and Beghin(2005)考察了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Grote et al.(2001)评估了植物油、粮食、肉鸡等产品的环境标准对这些产品贸易收益的影响,其结论是:实施环境标准将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贸易收益分配的不公平,并且往往会削弱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国家的竞争优势。因此,农业投资的长期趋势必须符合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按产品的不同类型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分工,产品也要符合高水平的环境标准的要求(Джадралиев,2010)。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经济合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作为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先 - 85 -

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及分析

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及分析 朱行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逐步加强,俄罗斯政府正式将农业列为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并且制定出一系列农业法规,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必将对该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4年之久的辩论之后,俄罗斯新农业法——《联邦农业发展法》,于2006年12月28日获得联邦委员会批准,并经普京总统签署于2007年1月11日颁布生效。新农业法规定了农业发展的定义,规定了包括个人和法人团体在内的农产品生产者与其他个人、法人团体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政府农业政策的总体目标、原则、方向和措施,为在农业发展领域实施社会经济政策确立了法律基础。新农业法还规定,政府必须每5年制定一个农业发展和市场调节规划,以确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和预算。 根据新农业法规定,俄罗斯政府于2007年7月颁布了《2008—2012年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调节、农村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的目标:一是可持续性农村发展,其中包括扩大农村就业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二是改进俄罗斯农业生产的竞争能力,其中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实现现代化和加快重点领域发展以替代进口;三是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其中包括土壤保护。2007—2012年期间,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4%,牲畜生产年均增长率为5%。 该规划规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级政府将在2007—2012年期间共拨款11000亿卢布(1卢布约合0.037美元,下同),其中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别承担5513亿卢布和5443亿卢布。政府拨款资金的重点投入方向:一是可持续性农

村发展;二是为发挥农业功能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发展重点农业领域;四是农业资金可持续性;五是加强农产品市场调节。 该规划要求,为了方便各类农业生产者获得贷款,要进一步发展俄罗斯农业银行及其支行网点;为了更新现有的农业机械,要创建鼓励私人投资的良好环境;为了降低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收入风险,要强化国家对农作物的保险,将作物保险土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从2006年的18%提高至2012年的40%,政府为粮食、油籽、工业作物、饲料作物、马铃薯、蔬菜及多年生作物提供40%的作物保险费;为了减少进口,要将国产食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63%提高至2012的70%,将进口肉类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35%降低至2012的25%;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增加生产者收入和促进粮食出口,要通过平衡生产与消费、提供农产品干预信息和支持粮食出口来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为了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要创建“国家农业信息发布系统”;在2009年以后将继续对进口肉类实施税率配额制度,废除税率配额制度中的国家分配,提高超配额税率。 笔者认为,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将对该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其主要意义在于: 一、农业被正式列为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之一 俄罗斯土地辽阔,农业土地近2亿hm2,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但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农业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政府财政补贴几乎终止、经济改革变化多端、以及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都受到严重的打击。1991—2001年间,农业生产总量下降了1/3,食品产量下降了1/2。1990—2006年间,牛存栏数量下降了60%。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资料

俄罗斯“向东看”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894409.html,/hbrb/hbrbsglk/hbrb13/201209/t22194 50.shtml 为期一周的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昨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首次担当东道主的俄罗斯,为主办会议投入高达220亿美元,也借机吹响了“向东看”的号角。 俄罗斯如此看重这次会议,除了希望借主办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外,还有着许多深层的考量。 首先是推动“亚洲战略”实施。近年来,受债务危机影响,欧洲一蹶不振,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俄罗斯政治精英普遍认识到,俄要重新崛起必须搭上亚太经济快车。为此,普京重返克宫后立即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心将俄由传统上的“欧洲大国”变为“欧亚大国”、“太平洋大国”。此次会议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式启动。会议确定的四大议题,即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粮食安全、建立可靠供应链和推动创新增长合作,都紧紧围绕深化俄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这一主题。 其次是促进远东地区开发。开发远东对俄罗斯而言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总统叶利钦的经济智囊们就曾提出“东西两翼齐飞”设想。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开发课题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明确提出远东大开发战略,并采取

了一系列行政和财政措施。借助举办APEC会议之机,俄罗斯投入数千亿卢布在会址所在地区新建和改建50多项工程,目的就是要顺势改善基础设施,增强远东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再次,扩展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由于北约东扩和美国欧洲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西部战略空间不断缩小。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成为俄外交突破口与倚重所在。而在亚太,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正积极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推广民主价值观,打造“亚洲版北约”,构成对俄罗斯的新一轮战略压缩。俄唯有变守为攻,融入亚太地区,巩固东部安全,才可能避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 由此可见,俄罗斯“向东看”既是客观需要,更是形势所迫。不过,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俄政府还需要更强的意志和更多的智慧。 APEC系列会议于2日至9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俄罗斯全力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显示了其提高自身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意愿,也昭示着以此为机遇,俄罗斯将继续推进其“向东看”的亚太战略。

东西方:俄罗斯资料

一、俄罗斯文化 (一)历史发展:1世纪~9世纪(6世纪骚扰拜占庭,但造不成根本性威胁) (二)课件思考题: 俄罗斯文化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包括以下1~3) (俄罗斯文化的身份:西方拜占庭VS东方蒙古) 1.弗拉基米夫设东正教(基督教)为国教的原因?(课件有,介绍西方文化影响) 2.罗斯受洗的文化意义?(与其身份问题相关,是西方文化因素的传入表现与影响) 3.彼得大帝改革的内容、意义,以及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中世纪俄罗斯的二次影响,也加剧文化二重性(身份问题))加背景;(意义与课件中的评价相连) 背景: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 俄国1649年法典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社会进一步的发展。这表现在服役封地和世袭领地趋于合流,形成了统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各种隶属关系不同的农民(国有农民、宫廷农民、私有主农民)和其他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都成为封建主剥削的对象,农奴和奴仆互相接近而融合为一体;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等级代表君主制正在向绝对君主制过渡。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摇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在这种封建农奴制的残酷压迫下,广大农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17世纪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还很微弱,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后来,虽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的微弱因素,却一直受到还在发展着的农奴制的严重压抑。 俄国政治机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17世纪的衙门制度,反映了俄罗斯统一国家中央政权机关仍不健全:行政、财政、司法的权限不分;分工不明确;财政制度紊乱;缺乏统一的监督;机构过于庞大。到17世纪末,衙门制度的流弊已非常严重。办事效率极低,因循拖延之风泛滥,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事件层出不穷。 俄国军事制度也存在着不少弊端。旧时的贵族军队,因平时经营地产、临打仗时行动迟缓,纪律松弛,已渐渐失去它的军事意义。新成立的射击军,因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他们不仅当兵,平时还从事手工业和买卖,加上训练和装备都很落后,作战能力很低,也不能适应国家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的需要。 俄国的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宗教思想在一切思想文化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居民中识字的人很少,社会上出现的书籍都是手抄本,错误连篇,价钱昂贵,行销的也都是一些宣扬宗教的作品。民间盛行信奉鬼神,迷信妖术,普遍保留着极其愚昧落后的风俗。虽然开办了一些学校,但都是宗教性的,教会对非宗教的知识传播采取敌视态度。据统计,到17世纪下半期,象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中识字的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23.6。甚至还有一些达官显贵仍目不识丁。特别在妇女中识字的人更少,就连在著名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中,所有的妇女几乎全是文盲。 内容: 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彼得一世的改革活动,主要是在大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彼得的许多改革措施是围绕着军事改革而展开的。所以,马克思认为彼得的“全部事业都是以征服波罗的海沿岸为转移”。为了击败堪称欧洲强国的瑞

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

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 蒋莉、刘桂玲、李东 2011-03-07 11:10:19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4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从笼统模糊到具体清晰,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俄独立初期,叶利钦一味追求融入西方,推行全盘西靠的发展战略,致使俄国家发展失去独立性和主动性。普京执政后,提出了要走符合俄国情的“强国战略”,目标是振兴俄罗斯经济,恢复俄世界强国地位。从目前看,普京的发展思路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赢得了国内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未来前景被普遍看好。但俄国内反对派的掣肘,以及西方的不满、担心和阻挠,必将使普京的强国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 [关键词]俄罗斯普京国家发展战略 [作者介绍]蒋莉,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副研究员;刘桂玲,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李东,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独立后的国家发展方向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叶利钦的全盘西靠到普京的“强国战略”,俄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重大调整和不断演化,并逐渐明晰。本文将在梳理俄国家发展战略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普京“强国战略”的内涵,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基本判断。 一、俄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 俄罗斯独立初期,全国上下在选择何种国家政体和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上争论不休,俄领导层内部在国家定位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从俄当时的政治倾向看,主要存在左、中、右三派主张。代表左派的主要是共产党人,也被称为

保守派,他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苏共70年的专制统治使苏联逐步走向衰落和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因此俄多数民众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支持者仅为原苏共坚定追随者、部分前苏联领导人和持有怀旧情绪的中老年阶层。代表中间派的是各种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他们主张既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开辟一条中间道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但俄罗斯是个易走极端的民族,中间力量历来难有市场,因此其支持者数量极其有限。代表右派的主要是激进民主派和部分民族主义势力,他们坚决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右派势力在当时的俄罗斯社会拥有相当高的支持率。对于刚刚摆脱旧体制的俄广大民众来说,西方的民主体制和生活方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仿佛俄一旦走上这条道路,国家前景将一片光明。[1]俄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情绪,对本身就具有颠覆性格的叶利钦总统的政治决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选择了西式民主自由的国家发展道路,即全盘西靠战略。 首先,搞政治民主化,实行三权分立。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表示要与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彻底决裂,朝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方向转变。叶利钦更是打算把“民主体制”推向极致:在政治上建立西式民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从共产党一党执政的高度集权政治体制向“多党议会民主制”过渡,[2]并引进西方宪政制度的法治、主权在民、自由和民主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基本原则。叶利钦在积极推动俄政体三权分立的同时,主张“实行总统制”。[3]因为俄罗斯当时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十分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实行议会制的条件显然不具备。叶利钦希望通过扩大行政权力来控制局势,推行经济改革,最终实现国家复兴。 1993年4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的俄新宪法草案将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式国家权力体制固定下来。俄总统新闻秘书科斯季科夫称,这一结果意味着俄罗斯将恢复成这样一个国家:具有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发达的联邦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08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八章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答案:C 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90年12月 B、1991年8 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答案:C 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 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答案:C 6、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关系中倡导的是:( ) A、一致抗美 B、逐渐取消北约 C、共建大欧洲 D、领导欧洲 答案:C 7、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答案:D 8、“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 A、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分裂活动。 B、签署新联盟条约 C、波罗的海三国宣告独立 D、总统大选 答案:C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 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10、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多数东欧中亚国家开始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 A、渐进式转型方式 B、激进的“休克疗法”方式 C、混合式转型方式 D、全面私有化的形式 答案:B 11、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答案:B 12、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答案:A 13、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B 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俄罗斯十大城市排行

俄罗斯十大城市排行: 1 、莫斯科Moscow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位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人口:11503501人 2、圣彼得堡 Sankt Peterburg 圣彼得堡,旧称列宁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俗称:彼得堡(Питер),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2013年人口:4,953,600人 3、车里雅宾斯克 Chelyabinsk 位于乌拉尔南坡及外乌拉尔,是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 人口3, 573, 700人

4、新西伯利亚 Novosibirsk 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联邦新西伯利亚州首府,原称诺伏尼古拉耶夫克,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和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东南部,鄂毕河上游2010年人口:1,409,137人 5、下诺夫哥罗德 Nizhny Novgorod 下诺夫哥罗德是机械工业中心、文化中心,下诺夫哥罗德州(Нижегородскаяобласть)首府。位于伏尔加河与其支流奥卡河的汇流处,建于1221年。 人口约140万。 6、叶卡捷琳堡 Yekaterinburg 始建于1723年,以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也是乌拉尔和俄罗斯联邦重要工业、交通、贸易、科学、文化和行政中心。 2012年人口:1,398,889人

7、萨马拉Samara 萨马拉是萨马拉州的行政中心,伏尔加河上的港口,是通往莫斯科、乌法、奥伦堡等地的铁路枢纽。 人口约127万人。 8、鄂木斯克Omsk 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南部,是鄂木斯克州的首府,也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第二大城市 2010年人口1,154,000人 9、喀山Kazan 喀山是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位于伏尔加河中游左岸。 2014年人口1143600 人 10 顿河畔罗斯托夫Rostov-on-Don

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刘清才、王海滨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美国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作为其全球政治-安全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政策导致了俄罗斯与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并引发了双方的一系列战略交锋。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交锋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并对中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俄罗斯美国军事安全战略交锋中国安全 [作者介绍]刘清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王海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俄罗斯军事安全问题研究。 2007年12月,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在俄罗斯 -北约理事会会议上证实,北约将在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上作出接纳新成员的决定,新成员将可能包括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格鲁吉亚。同年11月,美国向俄罗斯递交的关于双方在欧洲进行反导合作的正式书面建议再次说明,美在中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政策不会因俄的反对而改变。目前,各种信息表明,2008年美国将努力争取与捷克和波兰正式签署关于在捷波境内部署反导设施的最终协议。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2008年俄罗斯外部军事安全形势将因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战略进攻”而继续恶化,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交锋也会继续加剧。 一、“地缘进攻”与“地缘防御”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出于称霸世界和最终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需要,一直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作为其全球政治-安全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冷

战后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并导致双方展开战略交锋的根本原因所在。其中,对俄进行地缘军事-政治遏制是美国“遏俄、弱俄”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美近年来对俄“地缘进攻”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剥夺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压缩其地缘政治-军事空间、建立对俄战略“防疫线”,使其失去“东山再起”的地缘政治基础。而俄罗斯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力的大幅衰落,面对美国和北约的地缘扩张回应乏力,只能被动进行“地缘防御”,并将重点放在对独联体地区、特别是对其“核心国家”的影响和控制上。 近年来,美国对俄“地缘进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积极推动北约东扩。1999年和2004年的两轮东扩使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了北约,但美国目前仍在继续推动北约扩张,美国参众两院2007年3月投票表决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加入北约,其中格鲁吉亚已于2006年成为北约“密切对话”国,距加入北约只有一步之遥。 其次,使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力量重心向东转移,并着手在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建立新的军事基地。美国根据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达成的协议,正在上述两国境内建立多处军事基地;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北约空中力量进驻该地区并担负起空中巡逻任务;美国国防部还在研究在此建立军事基地并已启动了准备工作,波罗的海三国的军用机场和港口正按北约标准加以改造。 再次,谋求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巩固和扩大军事存在。中亚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是美军一直梦想控制却无法插足的地区。“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在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甚至一度在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建立了多处军事基地。美国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使其既可向西和向北威胁俄罗斯,也可向东窥视中国,还可向南遏制阿富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 择》 陈兆德 2011-02-04 10:18:31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6期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原来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成了其合法的继承国,并仍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10多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现在,俄罗斯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但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还很多: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早已确立,但政治转型过程尚未完成,政治民主、政治效率和政治秩序的目标还未实现;俄罗斯务实外交的方略已渐趋形成,但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不利于其大国外交的实施。因此,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与对外战略进行跟踪研究就十分必要。加之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政治大国,又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俄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模式,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范建中等同志撰写、时事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一书(以下简称《当代俄罗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走向的好书,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国际政治教研工作和外事工作的人们认真读—读。 重点突出显主题。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当代俄罗斯》一书没有泛泛研究俄罗斯的全貌,而是着重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在

俄罗斯国情

自然地理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领土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西部。是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国家。国土占原苏联总面积的76.3%,大体呈长方形。位于北纬35°08′到北纬81°49′之间。疆界长达6万里,其中2/3为海疆,1/3为陆界。海岸线长达4.3万公里,濒临3大洋的12个海。陆界长达1.7万里,与14个国家接壤,即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蒙古、朝钱。中苏边界线长达7300公里。隔海还与日本相望,北部领土中36%在北极圈内。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基本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依其大陆性程度的不同,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两部分,西部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西伯利亚属强烈的大陆性气候。西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而远东太平洋沿岸则带有季风性气候的特点。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春秋两季很短。就全俄而言,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为530毫米。俄罗斯国土位于寒带、亚寒带、温带几个气候带上。1月份平均气温为-1~50℃,7月份平均气温为1~25℃。矿物资源十分丰富。铁矿、石油、天然气、铜、森林和水力资源等,均居世界前列。仅西伯利亚能源储量就占世界储量的1/3。煤储量占原苏联的70%。非金属矿藏也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冰洲石、宝石、金铡石的储量及产量都较大。宝石和金刚石的主要产地在雅库特自治共和国西部。钾盐储量与加拿大并列世界首位,钾盐产地遍布全国各地。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技术上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亚洲部分占81.7%。仅西伯利亚水力资源就占原苏联水力资源的61.8%。森林覆盖率为35%,木材的总积蓄仅西伯利亚和远东就达600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占原苏联的77%。渔业资源更为丰富,生物资源总量有2580多万吨,鱼类为2300万吨。 社会 〔人口与民族〕俄罗斯联邦的人口居世界第五位。进入80年代,俄罗斯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1987年全国出生人口250万,1989年减至220万,1991年再减至180万,人口死亡率1992年将比1991年同期增长15%。俄罗斯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人口总数的82%,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8%以上,其中鞑靼人640多万,占3.8%,乌克兰人占3%,楚瓦什人占1.2%。其他还有巴什基尔人、莫尔多瓦人、达格斯坦人、白俄罗斯人、马里人、犹太人、车臣人。居住在科尔巴多尔群岛的阿留申人,人数最少,仅有500多人。 〔语言与宗教〕俄罗斯境内的民族语言分为4大语系,即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俄语为主要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是俄罗斯联邦各族人民进行民族交往最常用的语言。俄罗斯联邦境内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萨满教、佛教(刺嘛教)和犹太教等。基督教以俄罗斯东正教流传最广,人数最多,教徒约有5000万。 〔民风民俗〕“面包和盐”铺着绣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和面包上面放一小纸包盐。捧出“面包和盐”来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 亲吻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称呼俄罗斯的姓名包括三个部分,依次为名、父称、姓。女人结婚后一般随男人姓,有的保留原姓。在俄罗斯人当中,不同的场合不同对象有不同的称呼。在正示公文中要写全称,非正式文件中一般名字和父称写缩写。表示有礼貌和亲近关系时,用名和父称。平时长辈对晚辈或同辈朋友之间只称名字。在隆重的场合或进行严肃谈话时,用大名。平时一般用小名。表示亲近时用爱称。对已婚妇女必须用大名和父名,以示尊重。工作关系中可称呼姓和职务,再加上“同志”的词。

第七章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世界当代史)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其外交战略 莫斯科公国 伊凡三世自称沙皇 伊凡四世 改革,接受西方文明 领土扩张,北方战争 查理十二 叶卡特琳娜女皇 十月革命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 戈尔巴乔夫 第一节苏联的解体及其影响 一、苏联解体与俄罗斯的再生 198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新一代的党中央总书记,苏联历史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 198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七大。 苏共当前的基本任务: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 经济方面,实现加速战略的“主要手段是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产力进行根本改革”,并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个体劳动法》、《合资企业法》: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方法转向依靠经济方法。 《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 政治体制改革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外同时发行《改革与新思维》一书。该书系统论述了对改革和当今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标志着“新思维”理论正式出台。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最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改革的实质就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 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即承认人类的生存。 “新思维”的内涵 (一)活跃人的因素,建设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 不活跃人的因素,即不考虑人、劳动集体、社会团体、不同社会集团的各种不同的利益,不

依靠他们,不把他们吸引到积极的创造活动中来,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就不可能改变国内的环境。 (二)完善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只有通过始终如一地发展社会主义固有的民主形式,扩大自治,我们才可能在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觉的纪律。只有通过民主和依靠民主,改革本身才有可能。 (三)扩大公开性 应该对人民说真话,不要害怕自己的人民,公开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在公开性和具备社会组织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党制下搞政治多元化。 (四)重新认识苏联与世界的关系 改变了对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新的安全观:不再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别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不再牺牲别国的安全,承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自决权。 “新思维”的内涵:改变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承认世界是一个整体。 在国家关系上,强调国家关系的非意识形态化。 放弃冷战政策,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不再干涉东欧事务。 政局失控导致政治体制“根本改革” 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经济和刑事犯罪率猛增 反对党派纷纷成立 1991年6月,俄罗斯举行全民投票直接选举首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选。 设立俄罗斯总统,并且赋予他很大的权力,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苏联国家大厦下埋下了一个巨大的地雷。在俄罗斯即将出现一个新的,与苏共中央没有任何联系,并且基本不依赖于苏联政府和苏联总统的权力中心,出现一个与苏联竞争的国家。 ——罗?麦德韦杰夫:《苏联的最后一年》 “8?19”事变及其后果 1991年8月19日,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管理国家,并在一些地方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 《告苏联人民书》: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由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已走入死胡同。决心采取重大措施,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 幻灯片41 1991年8月19日中午,叶利钦发表《告俄罗斯公民书》:宣称这是一次反宪法的反动政变。号召俄罗斯公民反击,举行无限期总罢工。 “8?19”事变后,苏联国内掀起了一场独立的浪潮。 8月20-21日,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8月27日,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宣布独立。 8月30日,阿塞拜疆宣布独立。 31日,吉尔吉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 9月9日塔吉克斯坦宣布独立。 9月23日亚美尼亚独立。 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独立。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当场把核武器控制器交给了叶利钦。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