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分析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分析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分析

POPULARBUSINESS管理探索

摘要:在新生代农民工日渐成为丰要社会劳动力的当下,用人组织如何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面对的问题,

对其进行合理而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事关企业的发展与社会

稳定。劳动者的心理状态作为心理契约的主体,用人组织在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心理分

析,并以此建立、调整心理契约,实现对组织、员工的双赢

管理。

关键词:新牛代农民工g心理契约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所面临问髓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1)新生代农民上的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新生代农民丁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牛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

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同时,他

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

农民的双重身份。

2)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变

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

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农民T刚刚在我国大规

模出现时,他们外出就业的目的——挣钱,因而对劳动权益

的诉求也较低,甚至认为只要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

社会保障和职业健康等其他劳动权益可有可无。而对于新生

代农民工而言,除]:资之外,更看中福利待遇、工厂环境、

企业声望乃至发展机会等。

(2)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阿i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

题。据当前已有的调查数据综合判断,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

垄塑堕/94)

■■■■■■■■■■●-:./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左右。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低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

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少得到关注的深层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感情孤独”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接受调查的农民工,超过七成将“感情孤独”作为困难的首选。

2.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契约。分析及其管理困境

在这部分笔者利用心理契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明确现实中对新生代农民工管理所存在的困境。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种配合。”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与发展愿望;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心理契约的丰体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心理状态,而用于衡量员工在企业中心理状态的三个基本概念是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是传统农民工的继承和发展,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他们又有明显的特点。首先,他们就业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改善牛活,认为,通过他们对组织的贡献,组织能够满足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方式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但无法忽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边缘性,即组织给他们的回报的有限性,使得理想和

现实的差距拉大,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缺乏组织承诺。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分析

作者:李丰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刊名:

大众商务(下半月)

英文刊名:POPULAR BUSINESS

年,卷(期):2010(10)

参考文献(4条)

1.埃德加H.沙凼.马红宇.王斌沙因组织心理学 2009

2.埃德加H.沙因.郝继涛企业文化生存指南

3.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 2010

4.罗宾斯.夸源组织行为学 2008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716160976.html,/Periodical_dzsw-tzb201010063.aspx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调查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为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63名新生代农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新生代农民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6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第一代农民工。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52-02 investigation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 lu guang-li,zhou xin-ming 1.hen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enan kaifeng 475004; 2.medical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 47500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and help them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methods 463 migrant-worke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with scl-90.results the score of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问卷

您好,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真心来收集您的心声,涉及到您的隐私您的隐私我们将完全、严格保密,希望您抽出宝贵的几分钟认真完成以下问卷的问题,衷心感谢您的合作,谢谢!!! 1、您的年龄 □20以下□21-30 2、您的性别 □男□女 3、您的出生地 □生在城市□生在农村 4、您是否是独生子女 □是□否 5、您父母的现状是 □父母都在城市打工□都在城市只有一方打工□在城市但都无工作 □父母有一方在城市□父母都在农村 6、您在农村老家是否有在您名下的承包责任田 □有□无 7、您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以上

8、您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没有□初级□中级□高级 9、您是否 □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均不是 10、如果您以上两项都不是,您是否希望争取加入共青团或共产党 □希望入党□希望入团□没有想法 11、您目前的健康状况 □良好□一般□较差□不知道,从未体检 12、您是否从事过农业劳动□从事过□不会 13、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到城里工作的 □初中毕业后进城□高中毕业后进城□在家务农后进城 □随父母在城市长大参加工作 14、您选择从事该行业的原因 □喜欢、有前途□没别的技能,只能干这个□待遇还行□暂时过渡□有老乡或同伴□没想那么多 15、您计划连续从事该工作的年限 □一年以下□1至3年□3至5年□5年以上□

16、您累计从事该工作的年限 □1年以下□1至3年□3至5年□5年以上 17、您进城后变换工作单位的次数 □没换过□2次以下□5次以下□10次以下□10次以上18、您变换工作单位的原因是(若18题选择“没换过”,该题可不答)□收入太少□工作太累□工作危险□学不到技术□工作环境差□工作不稳定□受到不公正待遇□受不了企业各种限制 19、您目前工作单位的性质是 □国有□民营□股份合作□中外合作或合资□外商独资20、您是否与现在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已签订□没有签订 21、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 □企业未签□自己不愿签□没想过这个事 22、您所在单位是否为您办理了社会保险 □ 已办理□没办理□不清楚如何办理 23、目前所在单位为您办理的社会保险项目是

Dwlajea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 Shakespeare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 2010年06月21日03:32工人日报 字号:T|T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 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

湖北日报/2010年/6月/1日/第011版 关注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 陈会君杨麟 今年以来,富士康员工发生惊人的“十二连跳”,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引起了整个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的高度关注。中华全国总工会5月29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据统计,我国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中,“新生代”占到60%,大约有1亿人。这些人和他们的父辈不一样,他们在追求更多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追求更多的交流和被认同。农民工与市民虽然共同生存在同一空间,但在社会心理上,农民工却存在着高度疏离感。农民工进入城市后,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且由于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工资低等诸多实际困难,心理困扰也随之而来。不少农民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失落、压抑和缺乏归属感等负面心理问题。心理专家分析,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80后和90后,身心还不够成熟,面对问题有很多困惑,受挫后容易绝望。如果此时没有足够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持续的压力会引发自杀的想法。这一阶段,尤其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引导。 如何让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走出“心理围城”,专家认为在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疏导措施的同时,最根本的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为农民工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社会需求提供政策保障,让这些农民工享受体面劳动,融入城市生活。 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邓大松 一直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邓大松谈到最近发生的“富士康员工12跳事件”时,扼腕叹息。“太可惜了,都是非常年轻的生命!”他告诉记者,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根本原因是我国社会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历史时期中,一些企业忽视了劳动者体面劳动的精神诉求。 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体面劳动”正是劳动者的最好“福利待遇”,也是对劳动者付出的最好回报。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很多人来说,自他们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像其父母辈那样想过再回家做农民。当看不到靠打工在城市安家生活的可能性的时候,身陷这种处境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认同方面出现了严重危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有生产没生活。生活就限于三餐和睡觉。工人彼此间没有交流,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邓大松认为,这种半封闭化的管理方式不符合中国国情。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繁重、节奏性较强、竞争性较大,同工不同酬,工作努力,对社会期望值较高,然而其回报并不高,这使得他们的心理落差大,当这种不平衡的情绪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会做出过激行为。 邓大松认为,农民工实现体面与尊严之所以步履维艰,主要症结是劳资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再加上相关的法规欠缺,因此难以有平等的对话机会;没有平等对话,就意味着一方的屈从与忍受。此外,企业里工会职能孱弱,政府部门职责缺位,使得这种平等对话的机会更为渺茫。 他建议,企业在管理方面,应该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生产力的主力军,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让员工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面劳动。企业的管理既要合法更要合理,合理加班,尊

心理契约理论研究述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6160976.html, 心理契约理论研究述评 作者:张孝利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24期 摘要: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对彼此权利和义务的未公开的信念组合。目前关于心理契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的组织责任方面,并发现其内容具有依赖于对象和时代的动态变化。心理契约可从时间和绩效要求两个维度分为四种类型。当前已存在的两个心理契约违背的假设模型,可以从理论上对员工的心理契契约违背过程做出解释。目前,心理契约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契约;心理契约违背;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36-0043-02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这一概念最先出自于社会心理学,1960年Argyris将心理契约概念从社会心理学领域引入了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领域。心理契约是当事双方不通过某种显然的形式直接明了地进行意思表达,而通过各种心理暗示的方式,在双方相互感知并认可各自期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隐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1]现在的心理契约存在广义和狭义 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心理契约是雇佣双方基于各种形式的(书面的、口头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惯例约定的)承诺对交换关系中彼此义务的主观理解;狭义的心理契约是雇员出于对组织政策、实践和文化的理解和各级组织代理人做出的各种承诺的感知而产生的,对其与组织之间的,并不一定被组织各级代理人所意识到的相互义务的一系列信念。 心理契约不同于具有文字形式的雇用契约,它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如隐含性、主观性、动态性、双向性等。 二、心理契约的内容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心理契约研究综述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心理契约理论文献综述 2009年5月22日

心理契约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心理契约是维系组织和员工关系的心理纽带,是维持和发展员工与组织间关系的内在力量。在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心理契约是企业留住核心员工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研究如何有效的管理心理契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国内外对心理契约的研究文献资料入手,分析了心理契约的概念和维度,并对其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心理契约,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契约就被引入了管理领域。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企业竞争加剧,高科技的引入和低人力成本的追求,使企业裁员、组织合并、重组、缩减开支、新管理手段的运用等成了普遍现象,而与此伴随的则是雇员忠诚度的明显降低,心理契约的研究通过探寻组织动力,给许多尚不清楚的组织现象,例如:可感知责任的作用、委托人与代理人、组织与员工关系等问题以强有力的解释。同时,心理契约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新经济环境下雇佣关系的急剧变化,改善员工工作态度、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在80年代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二、心理契约的概念和内容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 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与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 如果将员工的任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将雇主提供的报酬分为短期和长期,我们也可以发现4种类型的心理契约:交易型,有详细的任务,雇主提供短期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孙学敏1,朱凤丽2 (1.合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城市就业竞争的弱势现实,彰显了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然而,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缺乏职业规划、资金紧张以及供需脱节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应以农民工个人职业规划发展为导向,拓宽投入渠道,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尝试建立政府、用人机构、社会NGO组织以及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培训机构也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继续教育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形式。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1-057-03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日益突显。这一群体希望知识改变命运,渴望能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技能和素养。 本论文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拥有农村户籍而在城镇里生活和工作的特定群体。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人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为1亿人。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这一代虽具有农民身份,由于其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与传统农民工不同,因此有着独特之处:大多数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他们走出校门即加入到打工行列,缺乏甚至没有务农经验,土地情节淡薄,渴望现代城市生活;外出打工不是只为赚钱,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期望值高;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与外界的接触广、沟通交流范围大、信息量大,个人适应性较强,地域流动性逐渐变弱,许多人开始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城市里,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1]。即专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归纳的“三高一低”: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2]。 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就业现实的残酷迫使他们需要继续教育 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技能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参与城市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不但没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反而沉淀于城乡两端的边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的尴尬处境,无一不和教育的缺位紧密相连。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失去了全日制教育的机会,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技能等综合素质的贫乏,激烈的竞争也使其意识到知识和科技的巨大力量。现实让他们意识到继续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催使他们需要继续教育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低技术纯体力的行业岗位将越来越少,代替的是更多高级技能职业。新生代农民工只有诉求继续教育,才能拓宽就业领域,提高就业层次,从而打破知识壁垒。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促使他们需要继续教育 开始淡化自我农民身份的“80后”新生代农民工,正以市民作为参照群体,憧憬市民生活,然而,现实却是他们成为城市边缘人、典型的“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对这个临界阶层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忽

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现状分析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知层面、职业认知层面、群体认知层面和心理认知层面等方面的考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受自身条件的不足与城市农 村候鸟特性的影响,表现出在文化上、职业上的不满足,在群体比较中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特点。要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就必须对症下药。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心态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06-03 农民工是在我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进,农民工群体内出现了分化趋势,呈现出交接更替,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即新生代农民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从外出农民工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6%。①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超越了老一代农民工的数量,成为农民工的主要分支,而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变得不容忽视。

早在2001年王春光就提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 概念,他认为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是第一代, 而90年代初次外出的算作新生代。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提到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文件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③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中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并且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r村劳动力”④。 综合学界的观点,本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如下:“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年龄在16-36岁之间的外出农民工”。他们较上一代有更高的文化程度、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于城市和农村的理解也和上一代大不相同。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也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差异性。群体心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的心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对社会环境有着反射作用。魏荣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弱势心态,他认为,弱势心态是主体在主观体验下的一种消极心理态度。⑤具体地说,弱势心态是当人们依靠自身的条件或努力,在一定的社会生存标尺下难以抵抗风险、改善其境遇并达到其期望的社会生活方式时而形成的一种 对比下居于弱势的心理和行为意向。⑥弱势心态除了与自我

激励研究综述及展望(一)

激励研究综述及展望(一) 作者:许学梅嵇东海许方维 摘要:回顾了关于激励的定义,不仅包括国内外对激励的一些典型定义,还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激励的看法。在激励定义的基础之上,叙述了国内外的激励研究,不仅包含了激励的理论研究,还囊括了近几年来国内对激励的实证应用研究。并对激励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激励理论;应用研究;研究展望 一、激励的定义 激励是指在外在诱因的作用下,个体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从而达到激发、引导、维持和调节个体朝向某一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心理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的心理过程的模式可以表示为:源于需要,始于动机,引起行为和指向目标这几个程序,具体来说就是员工个体因为自身内在或者外在的需要和动机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需求,随后又由动机支配引导自己的行为,而这些行为都是个体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活动,借此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一行为刺激和行为强化了其原来的动机,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 二、激励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激励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后,激励理论日益兴起,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工作丰富化理论、佛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Hackman和Oldham的工作特性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理论以及亚当斯(1963)的公平理论等。 西方的一些学者在对上述的这些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Lawel(1970)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认为金钱只有在具备下列三种条件下才可以激励员工:第一,金钱的数目本身具有诱惑性;第二,员工完成工作后能够得到期望的金钱;第三,员工经过努力提高了工作绩效。Bandura(1977)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后来经过修改成为社会认知理论(1986)。Latham(1986)认为,将实验室里的目标设置与工作中的目标设置结合起来,对员工激励更有效果。Greenberg(1986)提出了组织公平原则,回答了关于如何运用公平理论的问题。 伴随着理论研究的同时,西方的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对激励的实践应用也一直处于不停的探索之中。经过整理,对激励的实践应用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员工特质与激励的关系应用研究。Tett(2003)研究表明,员工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特质的工作和任务。Dweck(1999)认为,目标倾向是反应员工个体差异的稳定变量,与激励方式显著相关。Wiggins(1996)发现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工作的丰富化,神经质的人对他人及工作环境比较敏感,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喜欢自由度比较大的工作。Day,Schleicher等(2002)认为,具有自我控制人格的人适宜做领导的位子,他们解释认为,因为自我控制者们对他人的期望比较敏感,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可接受性。应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给予其不同的任务,符合各自不同的角色期待是一种很不错的激励措施。第二是关于工作本身特性与激励的研究。西方的学者认为,单调的工作使我们沮丧和委靡不振,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相反丰富化的工作可以使我们心情舒畅,有利于我们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国内的激励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得以强化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应用各种激励理论进行广泛地分析与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包括激励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研究两大部分。 1.激励理论研究。在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上,主要是对国外已有的激励理论进行借鉴以及加以改进,以期适合中国的文化情境。张维迎认为,由于激励机制主要取决于产权和所有制结构,因此企业需要给予经理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肖耀国,赵飞(2007)对激励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目前在理论界和实践中较为流行的几种激励理论,分析了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以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义乌三地的进 城务工青年的走访调查,以数据分析、研究报告、访谈记录等形式呈现目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旨在引起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问题的了解和重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发现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三 种居住形式。 第一种是在郊区工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杭州, 他们多数是从事服装厂业的工人,这一带的羽绒工业园较多;在温州,从事鞋服制造业的工人较多;在义乌,从事饰品制造业、伞业的较多,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多半是居住在由用工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 第二种是在市区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这类进城务工 青年从事服务业者较多(如餐饮店服务员、洗碗工、发宣传单者等),在杭州和温州,多半是老板为他们提供集体住宿 的旧楼房,或自己与一同打工的同事老乡们合租旧楼房。在义乌,也是如此,但老板一般提供的是商品房,住宿条件较温州好一些。这和义乌市的经济开发模式有关。 第三种是无业游民,人群聚集在义乌市劳务市场一带,

常年以大街或商店门口为居住场所,此类新生代农民工与当地居民隔离程度较深。 一、住房的类型 调查中发现,租房(主要是集中在城郊)和单位宿舍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住房的绝大比例,能够自己购买房子的人数比例为2.60%。 (图4)住房类型 而无论是租房还是住在集体宿舍,新生代农民工周围所居住的人群都是与自己一同打工的同事或者老乡,务工青年的聚居区与城市中的富人区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这两个群体社会、经济关系相隔离的重要屏障和表现形式。 二、住房租金

据统计显示,浙江省务工青年的月工资平均为2297.22元,住房支出为237.56元(包括租金、水电费支出等),居住于单位宿舍的工人则不需要支付费用。可见当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较好,青年农民工们普遍表示与居住条件相较而言,他们更加看重工作待遇和职业环境。 三、居住条件 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居住场所通常为城郊结合部的偏远地区或是市区中较为贫困、缺少管理的旧楼房,居住设施较为简陋。由居住状况、条件而带来的在城市中具有的“身份象征”意义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居民之间的交往造成某种阻碍。对比较为强烈的两种生活方式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造成了某种负面影响。而对于城市中的人们则是习惯了这种优越感,自觉地将自己和农民工人群隔离开来。 表3 居住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劳工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作业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作者姓名:杨振山 指导教师:孟繁元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东北大学

2011年5 月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杨振山)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年龄在16 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位及发展现状 (一)定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很大。(郑风田,2010) 温家宝总理在2010 年2 月27 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提出“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这一判断非常重要。 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左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 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 亿人。而外出就业1.53 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如果将8445 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 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 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美国《时代》周刊在2009 年把年度人物的第三名授予了中国的农民工,原因是他们拯救了世界金融危机。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美国人并没有按我国的约定称呼叫农民工,而是把他们叫做“产业工人”。时代周刊给中国农民工这么高的荣誉,他们实至名归。我国经济增长的70%靠出口拉动,而出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工低廉的工资。另外一个是对稳定的贡献,在2009 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刻,虽然有2500 万的农民工失去工作,但他们并没有威胁政府与老板,而是老老实实地回家。放在任何国家,上千万人同时失业,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中国的农民工却没有,这也堪称世界奇迹。 (二)年龄及婚姻状况 1、平均年龄23 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契约研究现状

心理契约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建民,王霞(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一、心理契约概念的建立及其发展 自人类社会开始劳动分工起,组织与其成员之间对于劳动关系便产生了心理上的约定,这种心理上的约定便是现代心理契约的雏形。在组织不断进化的过程中,管理者发现仅仅用形式上的契约已不能完全表明雇佣双方的关系:一方面,有些关系是难于用文字或口头准确表达出来的;另一方面,形式契约固有的稳定性在面对变化时显得不够灵活。因此现代管理学者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以进一步描述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 由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研究时关注的主体和层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者对心理契约的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关于心理契约概念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概念引入阶段、概念分化阶段、概念拓展阶段。 (一)概念引入阶段(19 世纪60 年代初—80 年代末)。 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1960)最早使用“工作心理契约”这一术语,但他对这一术语并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定义。最早给出明确定义的是施恩(E.H..Shein)(1965,1978,1980),他将心理契约定义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根据他的定义可将心理契约理解为:心理契约主要包括组织责任(如公平的工资、晋升机会、培训、福利等)以及员工的责任(如忠诚、遵守制度、尽心工资等)。它的这种划分使心理契约的研究更为具体和明确。 之后“心理契约”这一术语便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对此术语的解释也开始具体和丰富起来。见表1。 以上观点都代表了心理契约定义的早期研究。我们不难看出,这几位研究者的共同点在于将心理契约看作是雇员与雇主对相互责任与义务的共同感知,是雇员和组织双方对交换关系的主观理解,他们把心理契约界定在组织与个人两个层面上,这种观点曾长期左右了该领域的研究。 (二)概念分化阶段(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中期)。 根据心理契约的早期定义,心理契约存在于个人和组织两个主体之间。但是,两个主体经常会产生理解的不一致,这样必然造成心理契约内容的非唯一性,给心理契约的后续研究带来很多的困难,所以到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就出现了概念理解的进一步分化,产生了Rousseau学派和“古典学派”之间的学派之争。 Rousseau 学派以Rousseau 等人为代表,强调心理契约是雇员个体对双方交换关系中彼此义务的主观理解,心理契约存在主体是雇员一方,这后来被人们称为狭义的心理契约。古典学派以Herriot 等人为代表,强调遵循心理契约提出时的原意,即理论的存在主体是组织和雇员双方,并认为这是雇佣双方对交换关系中彼此义务的主观理解,这后来被人们称为广义的心理契约。“到目前为止,两种视角的研究同时进行,但是基于狭义心理契约基础上的研究远远多于广义基础上的研究,而且很多属于应用性和实证性的研究”。 (三)概念拓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至今)。 尽管学派之争仍在继续,但在现代研究阶段,不同于这两派观点的研究也开始大量涌现,特别是国内近期出现了对心理契约概念的新研究。他们通过对心理契约存在背景和条件的开拓性研究,对心理契约的概念进行了补充,并对心理契约的本质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界定,为心理契约自身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见表2。 二、心理契约的结构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在对心理契约概念的本质进行争论的同时,也对其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二维和三维结构两种观点。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基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 经济1103班张菁指导教师潘晔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农民工这个群体在城市中生活发展状况的相关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社会关注焦点,但根据我的阅读及资料查找中,我发现社会很少具体的对某个单独的农民工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相关深入的调查,再且,对于本身也是90后的自己,我的家乡也有许多早已走入社会工作的同学,在平常的联系与交流中,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多少有个大概的了解,由此,我产生了对他们这个群体做一个严肃的问卷调查与深入了解的想法。以下是我在假期的调查中得出的相关结果,在呈现调查报告中,我将基于他们的基本信息来重点陈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相关内容,以此来了解他们的生活风貌和价值观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针对性的提出我的建议和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调查过程的相关处理: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基本信息、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以及维权方面。问卷总共分发了150份,实际回收67份,考虑到调查样本相对较小的局限而对调查分析有所影响的因素,本文在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以期达到一个对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生存状况的了解和对其存在的问题能提出相应有效地解决措施的目的。 摘要:90后进城务工青年作为现在的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群体将在农民工的队伍中处于不断壮大和上升的趋势,而对于目前经济的发展依旧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而非资本运转的中国来说,90后务工青年的发展与生活风貌将对城市发展及三农问题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社会和政府都应对之进行深入了解和关注,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满足他们在城市生存发展的需求,90后务工青年也应结合当下实际来发展自己,努力使自己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更好。 一、基本信息 1、调查区域的信息 三门坡镇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它的土地广袤而肥沃,土地面积119.2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4万人。目前全镇种植橡胶3.6万亩,荔枝8.3万亩,胡椒3200亩,槟榔9700亩,香蕉11000亩,各种瓜菜130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已初步具有基地化和规模化。另外,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乡镇人民带来了创新性的收入。且三门坡镇地处通往海口、三亚、文昌三叉路口上,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和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使三门坡镇成为琼山区南部较为繁荣的商贸和文化中心。这也为“回乡型”农民工在家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地和产业保证。而对于由于学业不佳放弃求学的90后的青年,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够让自己经济独立的同时能见些世面、学些本领﹑谋求个人的发展,通过在城中的生活来更好的认识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以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另外在城市中打工也是比较受青年们心仪的交际和求偶的方式。当然,不排除由于家庭困难而被迫过早的走入社会的工作岗位的90后青年,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致使年轻的他们离开家乡,离开校园,走进城市打工,通过调查,我发现在不同的工作生活中,他们有着相似的工作生活感受和需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 1

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