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地区差异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地区差异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地区差异分析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0年以

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以两倍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3478亿美元。目前,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高技术产业对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看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在创新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优势和不足,此外大多数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身并不具备研发高技术的能力。因此,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体系[1]。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层面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比较丰富,文献[1]对此作了较详细的综述,从产业层面研究技术创新能力的文献还比较少,史丹[2]、朱有为[3]、张靓男[4]、王章豹[5]从不同方面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对涉及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尚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1~8],依据《2007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在统计数据可获的前提下,尝试性地从创新投入、创新技术支持、生产能力支持、创新环境、创新产

出5个方面,提出由20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综合反映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揭示出各地区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1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因子分析

在综合考虑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含义、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客观性的基础上,本文从5个方面选取了20项指标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考虑到20项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本文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因子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

(1)检验因子分析的适合性。

为消除量纲的影响,首先将原始数据标准化。运用

SPSS 软件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 ,并进行KMO 检验和

球形Barbett 检验(见表2)。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列出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矩阵中存在许多较高的相关系数,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具有进行因子分析的必要性。其次,KMO 检验用来测度抽样充足度,其取值介于

0和1之间,若KMO 统计量大于0.5,则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

析,若小于0.5,则表明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 检验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阵(原假设为:相关矩阵是单位阵)。从表2可知,KMO 统计量等于0.61,Bartlett 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拒绝原假设,这也说明原始变量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地区差异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要: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尝试性地从创新投入、创新技术支持、生产能力支持、创新环境、创新产出

5大方面提出20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反映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根据这一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

析法对2006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揭示了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各地区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提高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创新;地区差异;因子分析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9)20-0025-04

收稿日期:2008-09-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6JA790071);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01FJB002)

作者简介:彭向(1981-),女,湖南长沙人,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创新、产业组织理论。

第26卷%第20期

2009年10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ol.26No.20Oct.2009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

指标公因子指标公因子

F1F2F3F4F5F1F2F3F4F5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0.986

-0.145

0.976

0.122

0.753

-0.142

0.828

0.958

0.330

0.175

0.091

0.904

-0.061

0.851

-0.155

0.132

0.170

-0.037

-0.019

0.019

0.013

0.023

0.145

-0.084

-0.021

-0.149

0.312

0.077

0.903

0.958

-0.028

0.038

-0.025

0.035

0.256

-0.142

0.264

-0.073

0.099

0.067

-0.042

0.238

-0.015

0.286

0.134

0.830

0.030

-0.027

-0.013

-0.032

X11

X12

X13

X14

X15

X16

X17

X18

X19

X20

0.906

0.307

0.098

-0.390

0.972

0.136

0.385

0.074

0.851

0.043

-0.168

0.230

0.001

0.643

-0.139

-0.569

-0.233

0.087

-0.268

0.032

0.139

-0.001

0.072

0.425

0.145

0.191

0.284

0.062

0.222

0.074

0.237

0.090

-0.025

-0.120

-0.019

-0.633

0.766

0.918

0.288

0.123

0.055

0.732

-0.039

-0.086

-0.002

0.193

0.178

0.054

0.117

0.698

表4旋转后因子载荷阵(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

指标编号指标名称指标反映的主要含义

创新投入X1科技人员(人)

X2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X3RD经费支出总额(万元)

X4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X5其它技术活动经费支出(万元)

X6其它技术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反映创新人力投入规模

反映创新人力投入相对规模

反映创新财力投入规模

反映创新财力投入相对规模

反映其它技术活动财力投入规模

反映其它技术活动财力投入相对规模

创新技术支持X7科技项目数(项)

X8拥有发明专利数(项)

X9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项)

X10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万元)

反映技术创新平台规模

反映技术创新累积规模

反映技术交流和扩散水平

反映技术交流和扩散规模

生产能力支持X11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万元)

X12微电子控制设备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重(%)

X13工程技术人员(人)

X14工程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反映制造设备先进水平

反映制造设备先进的相对水平

反映工人技术水平

反映工人技术的相对水平

创新环境X15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的企业资金(万元)

X16企业资金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重(%)

X17金融机构贷款(万元)

X18金融机构贷款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重(%)

反映企业创新主动性水平

反映企业创新主动性相对水平

反映金融机构对创新支持水平

反映金融机构对创新支持的相对水平

创新产出X19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X2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总收入比重(%)

反映创新产出规模

反映创新产出相对规模表1我国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Kaiser-Meyer-Olkin检验0.610

Bartlett球形检验

统计量922.289 df190

显著性水平0.000

表2KMO检验和球形Barbett检验

(2)提取公因子,建立因子载荷阵并进行因子旋转。

使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方法提取公因子并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表3给出了前5个公因子的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从表3可以看到,前5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125%,表明这5个公因子已包含所有变量86.125%的信息。所以,提取前5个公因子的特征向量,利用SPSS软件建立因子载荷阵,为了使公因子的意义更加清晰,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如表4所示。

表3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

公因子特征根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

F1 F2 F3 F4 F58.848

2.965

2.106

1.790

1.516

44.242

14.825

10.528

8.948

7.582

44.242

59.067

69.595

78.543

86.125

(3)因子分析。

经过因子旋转后,对应每个公因子只存在少数几个因

子载荷较大的指标,因此,可以根据表4对指标进行分类。

由表4可以看到:

F1在X1、X3、X5、X7、X8、X11、X13、X15、X19上具有较大载荷,

这些指标都从总量上描述了创新能力的不同方面,因此可

以将F1命名为总量因子,它反映了整个指标体系44.242%

的信息。

F2与X2、X4、X14相关程度最高,这些指标主要从创新投

入的相对水平上反映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相对

规模因子,它反映了整个指标体系14.825%的信息。

F3在X9、X10上具有较大载荷,这两个指标从技术流动

性方面刻画创新能力,将其命名为技术流动因子,它反映

了整个指标体系10.528%的信息。

F4在X16、X17、X18上具有较大载荷,而这些指标均从不

同方面反映了技术创新环境,因此将其命名为创新环境因

子,它反映了整个指标体系8.948%的信息。

F5与X6、X12以及X20具有较大相关性,因此将其命名为

其它配套支持因子,它反映了整个指标体系7.582%的信

息。

(4)计算因子得分及综合排名。

26··

第20期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各因子得分,并以各公因子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地区综合得分(见表5)。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F =(F 1×44.242+F 2×14.825+F 3×10.528+F 4×8.948+F 5×7.582)/86.125

3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我们得出了2006年我国30个省市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估和排名(见表5)。

由表5可知,从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综合创新能力来看,总的来说呈现不平衡状态,并且排名靠前的广东、上海、江苏3个地区之间差距也较大,其中排名第一的广东省遥遥领先于上海,其综合得分是上海的约2.4倍,而上海又领先于江苏约1.5倍;排名第3~10的北京、浙江、四川、贵州、湖北、黑龙江几个地区之间差异相对缓和,排名从第11~19的

地区间差异最小,而从第20名往后地区间的差异又有所加大。这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总体上呈现金字塔型,塔尖上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地区少,而塔底创新能力薄弱的地区多。此外,不难看出综合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大都集中的东部沿海,而创新能力最弱的地区大都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相一致。

在F1总量因子方面,总的来看与综合排名情况比较一致,但是表现最好的几个地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陕西)之间差距拉大,特别是广东省表现出强劲的优势,它在

F1上的因子得分是排名第二的江苏的约2.7倍,而江苏又

是浙江的约2.4倍,其它地区之间差异相对较小,总量规模最差的省份是甘肃、重庆、山西、青海、内蒙古、新疆等,都集中在西部地区。这说明在创新能力各方面的总体规模上,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东部沿海地区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条件等因素的

地区

综合能力F1

F2

F3

F4

F5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广东 2.1331 4.5331-0.12717-0.36721-1.01728-0.25818上海0.89120.6604-1.06924 1.8122 4.0921 1.0102江苏0.6103 1.6682-1.11925-0.488240.13110-0.08814陕西0.58940.4435 2.2801-0.353190.1848-0.07813北京0.4435-0.063110.48511 4.6591-1.27630-0.51624浙江0.40060.69130.259130.1724-0.239190.04811四川0.30370.2936 1.0935-0.15314-0.207180.04810贵州0.1618-0.25215 1.6972-0.74529 1.0833-0.26919湖北0.0889-0.05610 1.0646-0.06811-0.55122-0.01212黑龙江0.06410-0.17813 1.3393-0.524270.09012-0.23416山东0.028110.2227-0.31020-0.202160.12611-0.24517辽宁0.02512-0.134120.71070.09270.01913-0.47023重庆0.01313-0.57526 1.11340.44530.16490.5156宁夏-0.04914-0.52522-0.02115-0.37822-1.16929 4.4511江西-0.06115-0.288160.44612-0.90125 1.4682-0.37121河南-0.08516-0.362180.5129-0.099120.5815-0.40222福建-0.104170.0479-1.23526-0.538280.78540.7823天津-0.138180.1048-1.410280.0859-0.075140.5575广西-0.14019-0.345170.50710-0.50926-0.161160.3268湖南-0.19820-0.535230.5478-0.067100.4936-0.68526河北-0.23221-0.23414-0.17819-0.30218-0.481210.0649安徽-0.27922-0.43720-0.132180.1515-0.797260.3717吉林-0.32523-0.39819-0.124160.0936-0.87427-0.21915云南-0.36324-0.506210.00314-0.18915-0.46720-0.35720甘肃-0.50125-0.56525-0.57921-0.35820-0.11315-0.63525山西-0.53126-0.59527-0.67722-0.497300.2807-0.87427内蒙古-0.60227-0.65429-0.72223-0.12713-0.18717-1.20730新疆-0.63328-0.79030-1.349270.0898-0.556230.5874海南-0.73529-0.55124-1.44029-0.46923-0.61424-0.93928青海

-0.786

30

-0.617

28

-1.564

30

-0.264

17

-0.709

25

-1.065

29

表5

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因子得分及排名

彭向: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地区差异分析

27··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

影响,表现较差。

在F2相对规模因子方面,地区排名与根据F1的排名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陕西、贵州、黑龙江、重庆、四川跻身前5强,而在总量因子上排名前三甲的广东、江苏、浙江排名分别下降到第17、25和13名,表现最差的则是海南、福建、新疆、天津、海南、青海等地。对排名靠前地区来讲,结合F1进行分析发现除了重庆以外,其它4个地区的总量因子排名都很落后,这说明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在相对规模因子上排名靠前主要是由于其总量规模较小,使得计算相对比重时更具优势,因此这些地区还应加大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东部地区排名下降,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规模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地区对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海南、新疆、青海等地在F1和F2上表现都最差,说明这些地区高技术产业既没有形成规模也缺乏应有的重视。

在F3技术流动因子方面,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名列前茅,但这些地区之间差距也很大,特别是北京优势明显,它的因子得分是上海的约2.6倍,而上海又是重庆的约4.1倍,重庆是浙江的约2.6倍,大多数排名居中的地区间差异较小,排名最后的是福建、贵州和江西。在F4创新环境因子方面,上海、江西、贵州等地金融机构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而经济发达的广东、北京地区表现较差,其金融机构对高技术产业的相对支持水平不够。在F5其它配套支持因子方面,宁夏、上海、福建等地在其它技术活动、微电子控制设备等投入的相对水平上表现良好,而山西、海南、青海、内蒙古等地表现较差。

4结论

通过对2006年我国30个省市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和比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总体而言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区域发展不平衡,并且创新实力雄厚的地区少,创新能力薄弱的地区多。东部沿海地区创新能力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差距较大,而中部与西部地区间差距较小。

(2)东部地区在创新投入、技术支持以及生产配套支持等方面的总量水平较高,但是相对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而言,相对水平较低。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原因,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成长扩大,但是也应注意到,东部地区在创新能力的相对规模水平上存在欠缺,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保证东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域领头羊的地位,使其成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力引擎,东部地区在创新投入、生产和研发能力以及创新环境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3)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在创新能力的总量因子上与东部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但是从相对规模因子来看,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更加重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质量。然而只有当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扩大了,才可能从中抽取更多的资源用于技术创新,因此,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如何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总量上取得突破任重道远。

(4)创新的金融环境支持普遍不理想。东部地区除上海以外,其它地区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中的比重都很低,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几乎为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资金融资困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如何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理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风险融资渠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忠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138-140.

[2]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3]史丹,李晓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数据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4(12):32-39.

[4]金洪.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基于1995—2003年的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45-49.

[5]张靓男,赵玉林.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7(4):21-26.

[6]王章豹,孙陈.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12):63-68.

[7]金碚.高技术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5-10.

[8]F LLR,ML M J.OLTRA.Identification of innovating firms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icators:an application to

the spanish ceramic tile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4

(33):324-336.

(责任编辑:万贤贤)

28··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报告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河南巩义谢保军 —— 引言 我来自河南巩义,这是一个隶属于郑州的县级市。别看它面积不大,这地方 可不一般,北宋皇陵全部位于此地,诗人杜甫,民族艺术家常香玉诞生于此,同 时它又是河南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经济实力自然不容小视。这里自古商业发达, 诞生过“富达十二代”的康百万家族,我要介绍的,是巩义市家喻户晓的著名民 营企业家谢保军的成功创业案例。 案例概况

1981年,年轻的谢保军和两个好友开了一家主要做修葺屋顶用的防水膏厂, 当时这算一个新兴的行业,但一年后,因产品质量不好,最后只有关门。事后他 总结经验,发现防水膏这一领域没有太大利润,竞争过于激烈,决定放弃从事这 一行业。谢宝军并不甘心第一次的创业失败。此时,正赶上他家里在修房子,谢 保军在市场上买建筑所需的钢钉钢丝时,发现市场上此类货品奇缺。具有商业头 脑的他在自己宅基地上搭了个帆布篷,又和朋友联合办了一个“永恒丝钉厂”。 可是后来,丝钉厂经营不善,两个合伙人撤回了资金,不甘心的谢保军认为这个 行业有前景,决定自己干。 他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1984年,谢保军第一次在镇信用社贷了两千 元,承诺一个月内还清。但他拿到钱却迟迟不用,他清楚,以厂子里目前的状况, 两千元根本无济于事,到时候贷款更无法还上。这两千元在他的抽屉里放了二十 多天,最后,他找根绳子把钱捆好,径直来到信用

社,又随身拿出一百元利息, 把贷款全部还齐。这让信用社的领导非常感动,他对谢保军说:“老弟,你真守 信用!以后有啥需要你就说。”谢保军趁热打铁:“老哥,我办厂子,你得支持 啊!再贷给我五千元吧,这回别一个月期限了,三个月再说吧。”谢保军顺利贷 了五千元,后来,他在信用社贷款的金额越来越大,依靠贷款,他把厂子慢慢运 转起来了。 1995年,谢保军和五个志同道合的热血男儿合资八百万元,以股份制形式 创办了巩义市恒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开始生产镀锌钢丝。 而到1999年,谢保军的企业共建成7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 一举成为全国同类产品的龙头老大。如今,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功 上市,公司总资产5.71亿元,下辖三个控股子公司。 案例分析 一、创业机会识别——创业的首要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分析 一、前言 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在社会就业岗位未相应增多的情况下,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必然形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当然,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各界及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当中就提到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增长点。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些保障机制。在当前网络销售迅猛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大学生基于网络销售进行创业不失为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重要选择。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例如,今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复旦大学组建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日常办公设备等服务,以及创业辅导顾问团、创业辅导课程等特色服务。同时在市政府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基础上,复旦大学配套投入大额资金等等。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热情虽高涨,但付诸于实践者实为少数。自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自主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

最新-中国移动分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精品

中国移动分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文章标题:中国移动分公司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中国移动___公司是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在___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并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直接领导和管理。 ___是经济大省,交流大省和人口大省,___移动公司的客户数和运营收入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已连续9年稳居第一,客户规模超过5000万。 2019年,中国移动___公司提出了“国际化理念,本土化创新,中国式管理”的创新理念,积极构建通信企业系统化的创新体系,开展“跨部门跨公司.跨行业”的创新活动,营造“人人有创新企业有专利”的创新文化,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推进移动信息专家战略转型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提供了良好支撑。 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背景一、国家提出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国家提出了“坚持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颁布实施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自主创新提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十一五“时期着力自主创新.并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时期的”六个必须”之一。 二、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行业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国家创新的重点突破领域.但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整体对外依存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较弱。 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外通信企业已在国内申请大量运营业务专利未来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通信企业的发展。 三、复杂的外部环境要求通信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渐趋复杂的外部环境来看.技术变革、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传统语音业务的萎缩和增量不增收.数据业务发展压力的加大.信息化发展的大势.3牌照的发放等.都要求通信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更多的新业务.推出更多的信息化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提升企业价值。 四、通信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呼唤系统化的创新体系从目前来看,我国通信企业缺乏系统化创新体系已成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 主要体现在:①创新缺乏统一战略.统一理念.统一规划和整体推进,企业的创新往往是分散的,创新工作.创新资源难以整体协调,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 摘要: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处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创新环境是不同的。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通过分析产业和厂商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指出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一般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案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生命周期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在当今世界,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个企业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自身条件也在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模式,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赢得创新利益的先决条件。不创新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但创新模式选择失误所导致的不良创新反过来可能会加速企业衰亡的进程。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创新模式是当代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一、技术创新和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综述 阿伯纳西(William J.Abernathy)和厄特巴克(James M. Utterback)(1975)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考察,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许多行业和创新案例的分析,发现三者之间既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又存在着有机联系,他们在时间上的动态发展影响着产业的演化。并通过引入主导设计概念,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即Abernathy- Utterback创新过程模型,简称传统A-U模型。 图1 A-U模型

创业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创业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经过了不断的努力,付出的汗水才收获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创业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一起来阅读学习吧! 篇【1】:创业案例分析报告总结最近一位普通创业者在Venturebeat上分享了他自己的一段创业经历,文章如下: 今年初我和我的合伙人开始了一次创业过程,我们的业务是为中小型企业解决商务旅行问题。但是在经历了3个月的时间投入以及XX美元的金钱投入的基础上,宣告放弃,原因是我们的几个基本假设错误了。 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创业之初的6个月中,验证自己的假设,哪怕最终失败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成功的。 我的创业公司叫做TravelCarrots,创业的灵感来源于我和朋友之间的一次谈话。他是IT行业的一名顾问,因此需要大量的出差,他自己负责订旅店经常要住在一些很贵的旅店,他想找到便宜的住处,这样可以省下一些额外的差旅费。 但是对于这种工作有一个问题,就是公司财务利益和出差员工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TravelCarrots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提供机票和酒店的标准价格,如果出差员工定的酒店低于标准价格,那么公司会将节省下的部分金额

分给员工。 之后我们制作了一个不到两分钟的视频,通过这个视频向商务人士解释我们的创业想法,结果发现我们的假设有问题。 我们的假设是公司的老板和经理希望和员工分享节省下的出差成本。但是实际得到的反馈是: (1)我感觉我的员工会操纵这个系统的,这样不但没有省钱反而浪费了很多钱。 (2)我不想让我的员工乘坐低价的飞机和住便宜的酒店,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 尽管反馈不好,但是我们发现小公司对于减低出行成本还是很有兴趣的,于是我们修改了我们的想法,我们改做推荐。根据员工的输入信息,做机票和酒店的推荐。 之后我们又一次进行了市场验证,尽管有几家公司表示愿意尝试,但是其他的反馈并不理想: 这个业务没有解决我最大的问题,我真正需要的是能够提前预定的业务。 我使用的是公司的消费卡,你们的业务会增加报销的麻烦程度。 排斥我们业务的具体理由多种多样,但是基本上是因为不能接受我们的产品理念。综合考虑之后,我和我的合伙人决定放弃这个计划。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 素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现代青年的立世之本,求存之道。人们都欣赏创新创业,人们都希望创新创业,但是不定都会知道如何创新创业。从创新创业高手身上,能够学到些什么呢又会得到怎样的启示呢这些都是要着实去思考和探究的。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有这些基础创新创业才能够有基石,如果没有它们,创新创业都是空壳;但仅有它们也不能代表就可以拥有高超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认为要有的能力够成的要素需要做到几个方面: (一)一定的基础知识 一定的知识基础是创新创业的根本。在人们历史的进程中,人们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工业社会以前,人们认为知识渊博者主要是那些对世界懂得多的人或者经验丰富的人,这也是在传统社会里老人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因为人生的经历往往使老人知道的东西更多。人们崇拜对外部世界了解多于常人的智者。从17世纪以来,人们致力于知识的运用,特别重视技术的进步与技能的学习。自信息社会以来。知识的核心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是什么、为什么,而在于探讨和研究应该怎样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人们看到的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我个人对“知识”的观点有几点: 1、学习的能力。就是自我本身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人若想创新创业,必须及时更新就旧知识。汲取新知识。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只有学习能力才是知识真正的源泉。 2、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虽然在实践生活中貌似无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各种科学的基本原理,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比如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

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0]2455号】

附件: 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和完善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意义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由国家和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构成的多层次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对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发挥不同区域产业创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利于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统筹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的整体创新

能力,加快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进程,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是夯实国家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的迫切需要。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国家和地方相关创新平台的优化布局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开放共享,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建设的相互融合,真正形成全方位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协调发展格局。 (三)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着力区域创新基础能力的薄弱环节,通过强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突破一批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推进相关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有利于提升不同区域产业的层次和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科技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并不断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 (四) 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是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支撑。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大力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区域创新基础能力,有利于推进建立区域间的协作创新机制,为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加快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创新战略

管理现代化 一、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一)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内涵 创新的本质是引入新内容和制造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经济价值。产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以市场需求为动力、政策调控为导向、良好环境为保障、创新技术为核心、实现特定创新为目标。从狭义上讲,产业创新指的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主体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实现技术的创造发明或引进新的技术,从而实现产业的突破性进步。从广义来看,产业创新指的是产业创新主体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等,培育新兴产业,或使得原有产业获得突破性发展,从而促使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活动是相当活跃的,其创新活动包括服务概念创新、服务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顾客导向创新等多个方面,是一种全面的创新。因此,现代服务业从一开始就与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现代服务业创新的特征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创新不同于单个企业的创新,既有服务业创新的普遍特点,又因其高知识密集性、高技术性、高智力性、新兴性等特点而具有其自 身的创新特征,主要包括: 1.集成性创新。由于现代服务业普遍具有高产业 关联性和知识外溢性,需要为生产和市场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因此它要求在多种层面进行创新行为,如: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或企业间的组织创新等。 2.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产品与制造技术创新为 核心的技术创新无疑是产业创新的最根本的要素,而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也都与技术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现代服务业与信息通讯技术创新的关系就十分密切。 3.整体性创新。由于技术或组织方面的原因,高 度相关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会成群出现,使创新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只有创新的技术在行业内得到了普及,产业在产品与技术、生产组织、管理和市场多环节实现了创新,才能达到产业创新。 4.具有高度顾客导向性。现代服务业表现出了高 度的顾客导向性和顾客参与性,具有明显的顾客个性特征,使顾客成为其重要的创新源。 二、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模式 (一)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1.创新文化。新服务开发需要企业以及行业内部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创新战略研究* *基金项目:“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及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1C35002)□ 郑胜华1 章俊杰1宋国琴2 (1.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摘要]现代服务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而推动产业创新是现代服务业完成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履行自身历史使命的基石。文章将力图通过揭示现代服务业产业创新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和模式,提出一套操作性与对策性较强的战略方案。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154(2012)05-0038-03 产业经济 Industry Economic Analysis 38

企业创新之道企业案例调研报告

附件五: 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项目综合报告 撰写参考提纲 (注: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撰写“一+二+四+五”或“一+三+四+五”部分内容。) 一、企业概述 (一)企业概况。 内容包括: 1.企业全称/成立日期/企业性质/所属行业及在行业中的位置/主营业务和产品。 2.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情况、规模(最近统计年度的总资产、总收入、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现有从业人员)/主要发展历程。 (二)企业近五年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不足。 内容包括: 1.技术创新成果。专利、科技奖励、产品标准制定、新产品开

发、名牌名标等情况。 2.研发平台。国家、省市级各类研发平台的建设情况(如工程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 3.创新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人才梯队等情况。 4.产品体系。产品结构、产品层次等情况。 二、企业组建研究开发院情况 主要描述、总结与凝练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项目实施期间,企业在组建研究开发院(简称“研发院”)方面的主要措施、经验、成效及特色做法,重点阐述具有企业特色的做法。对企业研发院建设情况的客观描述,包括研发院的组织结构、功能定位、职能分工、管理制度、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流程等内容。 (一)总体思路。 阐述企业组建研发院的思路、原则、目标、架构、机制与功能。 (二)发展目标。 阐述企业研发院的发展目标。从建设规模、研发能力、研发水平、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阐述研

发院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三)建设内容。 阐述企业组建研发院的具体建设内容与成效。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1.能力建设。战略规划、资源统筹与整合、技术创新等能力建设。 2.机制建设。组织架构及各组成部分职能、制度规范等,阐述基本的管理制度。 3.平台建设。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信息平台等。 4.队伍建设。晋升计划、培养计划、引进计划以及人才队伍的结构、规模、水平。 5.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 6.组织建设。 (1)科研管理组织。包括科研管理、信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

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18《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哪些关于创新的描述是错误的是:(1.0 分)
1.0 分
?
A、
创新符合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
B、
创新的本质内涵是,主体未来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发挥创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 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
C、
创新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
D、
独创性和革新性创新的本质内涵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2
创业者的主要创业动机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1.0 分
?
A、
创业者难以和他人相处

?
B、
创业者难以接受领导权威
?
C、
创业者实现自我创意
?
D、
创业者讨厌朝九晚五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
小王从自己和朋友每月要吃十多次小龙虾的现象中,萌生自己去做生意的念头,这是( )的创 业动机?(1.0 分)
1.0 分
?
A、
向往发财致富
?
B、
偶尔发现市场机会
?
C、
展现个人才能
?
D、
受他人成功影响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4
头脑风暴法的原则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以量取胜原则
?
B、
自由思考原则
?
C、
延迟评判原则
?
D、
相互启发原则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5
马云第一次创业是:(1.0 分)
1.0 分
?
A、
海博翻译社
?
B、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创新与创业能力建设(多选题)模板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与创业能力建设》题库 ——多选题—— 86、技术创新理论侧重()的创新研究。 A.资源配置 B.市场 C.产品 D.工艺 87、国家创新系统包括()。 A.教育培训机构 B.科研机构 C.企业 D.政府部门 88、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 A.可衡量性 B.可达到性 C.模糊性 D.时限性 89、提升企业素质,完善企业创新系统的途径有()。 A.建立有利于增强人才吸引力的招聘制度 B.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制度 C.推动企业组织变革,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D.建立创新机制,来发掘创业机会 90、创业的退出策略包括()。 A.公开上市 B.出售公司 C.合并 D.向合作者出售股权 91、2015年的美国创新战略的三大战略举措有()。 A.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和持续经济增长 B.建设创新型市场 C.建设创新型政府 D.推动国家优先领域突破 92、创业能力的评价方法包括()。 A.层次分析法 B.模糊综合评价法 C.网络层次分析法 D.决策分析法 93、以下哪些选项是创新活动划分的依据?()。 A.创新的对象 B.创新的程度 C.创新的来源 D.创新的技术特征 94、艾曼贝尔在《创造性社会心理学》(1983)中认为创造力主要包括()三个成分。 A.“工作动机”

B.“关于创造性的技能” C.“关于领域的技能” D.“关于劳动的技能” 95、35.创新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创新是个人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首要条件 B.创新是企事业单位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 C.创新是企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 D.创新是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96、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要求有()。 A.禁止评判 B.注重质量 C.鼓励奇思妙想 D.组合和改进设想 97、上海市积极吸纳()等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参与创业体系建设。 A.创投协会 B.天使工会 C.众创空间联盟 D.孵化协会 98、按照创业主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创业分为()。 A.个人独立创业 B.公司附属创业 C.公司内部创业 D.传统技能创业 99、A-U创新模型中,以下哪些是稳定阶段的特征?() A.产品完全定型,已经被其他企业模仿 B.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质量、成本和产量,质量与成本成为竞争的基础 C.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将完全定型的特定产品与其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过程紧密地结合 D.产品和工艺技术都已成熟,市场需求稳定,创新的重点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及为细分市场提供某些产品功能的渐进性创新 100、()等通行的管理原则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创业者忽视。 A.企业应当具备充分资源作为后盾 B.所进入的产业具备充足的成长空间 C.所进入的产业的价值获取方式能保持长久 D.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适用于哪些群体 101、商机识别的主要方法有()。 A.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机会 B.通过系统分析发现机会 C.通过问题分析和顾客建议发现机会 D.通过创造获得机会 102、创新理论日益精致和专门化,仅仅创新模型就先后出现了许多种,其代表性的模型有:()等。 A.技术推动模型 B.需求拉动模型 C.相互作用模型 D.系统整合网络模型 103、层次分析法主要的步骤包括()。 A.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

附件: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 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09]269号),以及《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338号)等文件的规定,现就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第二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 —1—

重要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第四条鼓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及其他组织机构根据六部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意见的精神,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积极构建联盟,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第五条推动联盟构建要有序开展。防止脱离产业发展及产业技术创新内在需求的“拉郎配”;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防止地区分割、封闭发展;防止缺乏联盟成员单位自主投入的形式主义;防止造成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对市场竞争的压制。 二、联盟的构建 第六条联盟的构建,要以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2—

创新与创业能力建设(2016)92分

1.()属于创业能力结构中间层次。(单选题2分) A.观察力 B.注意力 C.专业 D.记忆力 2.检核表法是在何种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选题2分) A.头脑风暴法 B.启发法 C.TRIZ D.“5W2H”法 3.某些细分市场虽然有较大吸引力,但与企业主要目标相违背时候,这样的市场应考虑 ()。(单选题2分) A.进入 B.坚持 C.加强 D.放弃

4.创新始于基础研究,经过应用研究、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环节,最终推向 市场,指的是()。(单选题2分) A.市场与技术双重推动模式 B.系统集成网络模式 C.技术推动模式 D.市场拉动模式 5.从创意产生到最终产品投放市场全过程的“门径管理模型”由()提出,以有效地 应对新产品开发的高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单选题2分) A.德鲁克 B.索罗 C.熊彼特 D.库珀 6.集成创新的知识来源主要是()。(单选题2分) A.企业自身的开发研究 B.个人知识的集成 C.市场引进 D.以大学和工业实验室为主的基础研究

7.对于门径管理的产品开发阶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2分) A.进行产品的试验研究,并对新产品进行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的分析 B.开发阶段不需要进行更新的商业和财务分析 C.产品开发是产品概念转化为产品物理实体的过程 D.在产品开发的同时,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收集市场信息 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是()。(单选题2分) A.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B.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C.加大改革的力度 D.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9.技术创新方法发展的近代阶段是指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主要方法不包括()。 (单选题2分) A.TRIZ B.启发法 C.头脑风暴法 D.“5W2H”法

浅谈创业与创新分析

创新创业实践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创业与创新 专业:13 金融数学 2 班 姓名:何健华 学号:201330110203 二○一六年一月

浅谈创业与创新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开展并加强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促进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为其将来就业做准备而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 也使得创新和创业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实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日益得到全世界的关注。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着重对创新与创业的基本概念及其之间 的关系做一个系统的论述,旨在让大学生对创新与创业的关系有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创业、创新、关系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毕业生人数也急剧增加。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毕业生人数占到当年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多半,显然的供过于求,从而也就导致了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新思维缺乏,创业意识较差,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 成才,并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是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转折机遇。

一、创新与创业的基本概念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 1.创新的含义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含有三层意思,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 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人们对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 的研究的深入,将会产生对于创新概念的更为深刻的理解。 2.创新的分类 目前主要根据创新活动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把创新氛围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 (1)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 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不竭动力。 (2)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采用新的生 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3)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作为人类创新活动的主要方面,互相 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应用于发展。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1)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成果对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驱动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说明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重塑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趋势、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制造业历来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制造业的创新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竞相布局制造业创新战略 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

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层面。美国积极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期盼以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继续保持其全球领先地位。德国也积极制定高科技战略,确定了五大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十大未来项目。应该看到,经过长期追赶发展的沉淀和积累,本轮产业变革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最小的一次,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实现工业强国的百年梦想。 (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唯有依靠创新才能把握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科技创新、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显现端倪。在制造业中低端领域,印度、巴西、越南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发力,力图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先发效应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对比较优势的双重挤压和双重挑战,唯有依靠创新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才可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加深,协同创新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模式 当前,人工智能、移动互联、3D打印等新技术持续演进,推动

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第11卷第10期科技和产业Vol. 11, No. 10 2011年10月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Oct., 2011 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钟荣丙(中共株洲市委党校科研处,湖南株洲412008)摘要:就经济发展而言,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比前沿技术、尖端技术灵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及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对策。关键词: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原因;后采;化解对策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807(2011) 10一003<6←05产业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1)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2.8万多家大的集中体现。当一个国家具备一定的产业技术基础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75%的企业没和发展条件,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自主创新就有一个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企业创新投入严重成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主要手段。我国产不足,据最新的调查显示,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仅占销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直接影响我国企业发展前景售收入的0.5<6%。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外国企和经济发展水平。业申请量占50%以上,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关键技术1 我国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的专利申请基本上被国外企业垄断。计算机类国外1.1 主观原因;缺心;专利申请占70%,生物技术类占87%,信息类占J 92% ,半导体类占90%o[I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此,主观上我国大部分社会成员没有尽心尽力搞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无论政府、2)表面合作过多,自主研发过少。在;以市场换企业,还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民众。技术;思想驱动下,我国许多大型国有企业急功近利,1. 1. 1 政府:缺乏决心热衷于与国外跨国公司进行表面层次的合作,放弃了目前,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产业技术自本企业的自主创新机遇。东风汽车公司热衷于与雪主创新的重视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字上和口头上。这铁龙、日产、本田、标致、起亚等汽车公司合作,不但没主要由于: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自然包括

华为地成功案例分析报告材料

华为的成功案例 发展战略 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华为积极致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一个人人共享、更加美好的全联接世界,实现人与人、行业与行业、物与物的全面互联。整合全球资源,开展本地化运营,提升当地技术与经济水平,实现整个产业链和行业之间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围绕客户需求和技术领先持续创新,与业界伙伴开放合作,聚焦构筑面向未来的信息管道,持续为客户和全社会创造价值。基于这些价值主张,华为致力于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提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华为力争成为电信运营商和企业客户的第一选择和最佳合作伙伴,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1、华为的一体化战略 (1)、横向一体化战略 在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2)、纵向一体化战略 华为所面临的通讯信息市场,可谓是竞争激烈,强手如云,华为始终能够在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占据主动。这要归功于华为灵动的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前向一体化战略 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可以是华为控制销售和分配渠道,有助于改善库存积压和生产下降的局面。 ●后向一体化战略 即发展企业原有业务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料、配件、能源、包装和服务业务的生产经营。 华为先后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海思公司,华为赛门铁克公司等从原材料、研发、以及和经销商合作、技术支持和服务等使得华为对原材料的成本、可获性及质量有了更大控制权。在拥有的众多的自主产权、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的同时,在于思科、爱立信、北电、贝尔等通讯巨头谈判时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实力。 (3)、多样化战略—相关多样化战略的选择 华为在电信通信行业内,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和技术。 竞争战略 专业化战略 不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华为选择了只做设备供应商,选择的是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它定位于“做世界级的、领先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并写入《华为基本法》,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1、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2、、专业化产品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切实做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众多高校当务之急,不仅可以有效地减缓当前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为社会输送一批真正高端创新型人才。现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诸如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活动等。高等院校应当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方面入手,结合这种新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该课程教学体系,为国家培育新型创新型人才。接下来本文将从培育方法策略入手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前言: 社会高速发展,随着高等院校持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诸多社会问题就伴随着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而出现,例如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当下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促进大学生创业并且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就是一个有效途径。而光鼓励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各个高校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融合,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

备力量,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各大高校有关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安排来说,大多数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模式归结到课程体系中,另外也不乏校内学生自主创建的有关创业创新的协会或者组织等,这些协会组织通常通过举办比赛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在校学生的 创新创业能力。再者,校外也有关专门的培训机构,设置了专门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教育。经过许多年的探索发现,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是国内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诸多不足之处,就像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实际操作和技能的培训上,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却是忽视了当今社会相对重视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是许多高校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权衡的脱节之处,导致了诸多大学生只空有一套理论却不能实践运用的现状。近年来虽有些高校在实践环节也开始重视起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没能取得较大的突破。高校一般都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设置实践教学等来强化该能力的,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还是实验、实习等老一套方法,课程时间设计也就在一两个学期,然而对于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速轨道交通、云计算、部分行业应用软件等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了高技术船舶、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高精度冷轧板、碳纤维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克了包括“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艺技术”、“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铝电解节能重大技术”、“申威SW-3众核处理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电机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实现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工业行业标准化工作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批准发布 1.1万余项行业标准,完成了近6000项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废止了538项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了标准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