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学浙教版9年级上册教案_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中科学浙教版9年级上册教案_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中科学浙教版9年级上册教案_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第四章基础知识分析

一、动物的食物与摄食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7千焦,糖类为16.7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卵黄、胡萝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卵黄 维生素E

肌肉萎缩 谷物胚芽、绿叶 维生素B 1

脚气病 米糠、麦麸 维生素B 2

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 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5.昆虫的各种口器,

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舐吸式 ;

蚊类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1、2、3、4所指

的名称:

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1: 牙釉质 ;

2: 牙本质 ; 3:牙髓 。4 牙龈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一 二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③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

⑤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⑥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⑦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口腔、小肠-——唾液、肠液、胰液)

②蛋白质—→氨基酸;(胃、小肠-——胃液、肠液、胰液)

③脂肪—→甘油+ 脂肪酸。(小肠-——胆汁、肠液、胰液)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

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口腔中含唾液(淀粉酶),淀粉变为麦芽糖;胃中有胃液(蛋白酶);小肠中有胆汁、胰液、肠液,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胰液和肠液对三种营养物质均有作用。4.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特点: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 、温度等。对于大多数酶的最佳催化温度是37℃、pH=7中性(胃蛋白酶适宜酸性环境)

三、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包括血浆(55%)和血细胞(45%)。

血浆: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①白细胞(有细胞核)作用吞噬、抗传染。

②红细胞(无细胞核)作用运输。

③血小板(无细胞核)作用止血凝血。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3.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4.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

①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网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②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

5.心脏的功能。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教学过程: 活动1:新课导入 是什么使下图的物体动起来 ) 1.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动起来。 2.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3.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 4.风车叶片的转动时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 (

活动2:教师讲解 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那么什么是能量呢 能量简称“能”,指用作功的本领量度的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活动3:玩“溜溜球”。 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 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 ! 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活动4: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 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 (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 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 (1)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 ^ (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电能→化学能…… (2)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化学能的 学生列举利用化学能的方法,如:汽车利用汽油行驶;利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干电池给手电供电……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化学能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 2SO 4 ====2 H++ SO 4 2— HNO 3 ===== H++ NO 3 —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 CO 3 磷酸H 3 PO 4 醋酸CH 3 COOH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一)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剂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OH) 3 ==== AlCl 3 +3H 2 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 SO 4 + H 2 O 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 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 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 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于制H 2 ) (二)酸的个性 1、盐酸HCl: 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 2SO 4 : (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4)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 第2节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OH— Ca(OH) 2 ====Ca2++2OH—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 2 Ba(OH) 2 (一)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 2、碱 + 酸 ===== 盐 + 水 Ca(OH) 2 +2 HCl ===== CaCl 2 + 2H 2 O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 2 ) 2NaOH + SO 2 ==== Na 2 SO 3 + H 2 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 2 等有害气体) 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 3 ==== Fe(OH) 3 ↓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 4 ====Cu(OH) 2 ↓+ Na 2 SO 4 (生成蓝色沉淀)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 (1)俗称:烧碱、苛性钠。 (2)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 2 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3)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 2 :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区分NaOH和Ca(OH) 2 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 2 ,变浑浊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CO 2 ==== CaCO 3 ↓ + H 2 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 2 C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OH 第4节盐 1、盐:由金属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l 2 等 硫酸盐 Na 2 SO 4 、 CuSO 4 等碳酸盐 Na 2 CO 3 、 CaCO 3 、BaCO 3 等 硝酸盐 KNO 3 、 Ba(NO 3 ) 2 等铵盐 NH 4 Cl 、(NH 4 ) 2 SO 4 等 3、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只有Ag不溶; 硫酸只有Ba不溶;碳酸只溶钾、钠、铵可溶。 (一)几种重要的盐 1、碳酸钠Na 2 CO 3 :俗称纯碱。晶体化学式为Na 2 CO 3 ·10H 2 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 结晶水变成粉末。Na 2 CO 3 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 3 :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 (二)盐的通性 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 Na 2 CO 3 +2 HCI==== 2NaCI + H 2 O + CO 2 ↑ 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专题 电能 电功 一、定义:电流可以做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二、物理意义: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计算公式: 1.定义式:W=UIt 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2.导出公式:W=I 2 Rt ,W=t R U 2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电功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2.通用单位:千瓦时,符号kW ?h ,俗称度,且有1kW ?h=1度= 3.6×106 J 五、电功的测量 1.测量仪表:电能表(1户1表) 2.读数方法:电能表表盘上先后两次示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即电流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例1 (天津市中考试题)电能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表.1 kWh 的电能可供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正常工作________h . 精析 电能表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仪表.考查能否灵活利用W =Pt 进行计算. 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可以简化计算. 解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题目给出:W =1kWh P =40W =0.04kW 时间:t = P W =kW 04.0kWh 1=25h 如果选用国际单位,则计算要麻烦得多. 答案 电功,25 电功率 一、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科学量 二、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三、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W 四、电功率的单位:1瓦=1焦/秒 五、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 电功率的推导公式: U= I P I=U P 对于纯电阻电器(只有电阻在做功): P=UI P=I 2 R (已知I 和R 求P) (已知U 和I 求P) P=R U 2 (已知U 和R 求P)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4大题,39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CI-35.5 N-14 Ca-40 H-1 Zn-65 Mg-24 Na-23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1-10每小题3分,11-20每小题4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集野果 B 、钻木取火C、狩猎捕鱼D、缝制衣服 2、下表列出了部分食物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A、古代湿法炼铜:Fe+CuSO== FeSO4+Cu B 金属去锈:Fe2Q+6HCI== 2FeCl 3+3H2O C用氢氧化钠除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2NaOH+SO=NaSQ+HO D 实验室制取氢气:Zn+ H2SQ== ZnS04+ H 2 f 5、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下:Cl 2+H>0=HCI+HCI0 , 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 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氯化钡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盐酸和硝酸银 B、硫酸和硝酸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铁和稀盐酸 7、下列气体在收集时不能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I C 烧碱、碳酸钠、Na2CO D 、食盐、氯化钠、NaCI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且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晶体 10、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物理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 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 3 4 3 4 4 结论:①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 盐+水 ⑤酸+盐 =新盐+新酸 五、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 2 = CaCO 3 ↓ + H 2O 六、SO 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 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 AgCl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 -和 SO 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 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 2—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 -和 SO 2-时,应该先检验 SO 2-,而且用 Ba (NO 3)2 溶液和 稀硝酸代替 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Ag 2SO 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 -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Fe 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 H 2SO 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 H 2SO 4 有类似稀 HCl 的化学性质。 ③浓 H 2SO 4 的特性 a . 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 CO 2 等 b . 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 . 氧化性:浓 H 2SO 4 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 . 浓 H 2SO 4 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 H 2SO 4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 H 2SO 4 里(危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7教案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电饭煲、电热壶等),生活中的部分家电在使用中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新课教学 1、电流的热效应 提问:电热器的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你还能再举其它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电器吗?电热水器、电热毯、电烘箱、热的快、电取暖器等等… 电热器:用来加热的设备。主要元件是发热体,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体上制成的。、 2、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 学生讨论:热效应的利与弊。 优点:无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缺点:①在家庭电路中,由于长期的电流热效应,导线外的绝缘层会加速老化,甚至会烧毁绝缘层而引发火灾; ②同时,由于电流热效应,会影响家电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防止措施:加装散热系统(如散热电扇)或为了更好散热而特别设计的结构(散热窗)。(学生讨论举例) 3、电热的计算 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想:可结合生活经验,并说明简单的理由 (3)设计实验:出示实验装置,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和如何利用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①控制t、I相同,研究电阻与热效应的关系 ②控制t、R相同,研究电流与热效应的关系 ③控制I、R相同,研究时间与热效应的关系 (4)进行实验:略 (5)获得结论:当电流相等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当电阻相等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通电的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109第一、二题。 2、作业本第7节第一部分。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39 个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40 个

九年级科学上册 3.2 机械能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2节机械能》 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材料准备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如图所示,铁球A从斜面上滚下,碰到木块B时,会将B撞出一段距离。在同样的斜面上滑下,并使木块在同样的平面上滑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木块 B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A的动能大小,很显然,木块B滑出得越远,表明铁球A的动能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原理。所用的器材, 还应再加一个铁球C,A与C的质量不同, m A>m C。准备好器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在进行实验时,你注意一定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因为我们想研究的是动能分别与运动速度、质量的关系,所以应先将不参与研究的变量保持不变才行。 当铁球A在斜面上的位置越高时,它滑下后运动速度就越大,这样我们将铁球A放在斜面不同的高度,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但做实验时,用同一个铁球才行,因为这样能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 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 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教案《恒星的一生》

大唐镇中备课用纸 课题 6.1.3恒星的一生 教学目标1、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 2、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 3、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恒星的一生 教学难点恒星的一生 学具准备图表 教学教法图表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复习:地心说:托勒密及核心内容 日心说:哥白尼及核心内容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运动特点: 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过渡: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也是由星云形成的。 图:太阳 设疑: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真的能永恒吗? 生答:不能 师: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那么恒星的一生又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3恒星的一生。 板书:1.3恒星的一生 师:恒星有很多种,你认识以下这些恒星吗? 图:

生答: 师:分别讲解各种恒星 红巨星: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 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 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许多都是红巨星。红巨星的体积很大,它的半径一 般比太阳大100倍。 行星状星云:质量大于太阳质量1.4倍,外围的气体及冰粒便会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外貌像土星的光环一样,天文学家叫行星状星云,而剩下 的核心的光度会暗淡下去。 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发,所释放的能量,发出的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爆炸将星球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发射。每一颗恒星一生 之中最多只可能发生一次。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白矮星是一颗已死亡的恒星,中心的热核反应 已停止。 中子星: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遗留下来的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 1cm3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仅为30km。 黑洞:质量比太阳大10倍以上的恒星,超新星爆炸后会形成“黑洞”。黑洞会把附近所有的物质都吸进去,就连光线也会被吞没,所以我们是看不见黑洞的。但是 如果黑洞附近有另外一颗恒星,我们可以从这颗邻近恒星的物质被吸入黑洞时 的情形,证明黑洞的存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 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1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 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 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 4= Na 2SO 4 +Cu(OH)2↓ 4、 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写出 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5H 2O = CuSO 4 + 5H 2O 5、 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 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酸碱性可燃性 化学性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全章教案

课题 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2、技能领域: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3、情感领域: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物质分类的方法。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板书设计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在第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分类。 (二)新课教学 1、物质分类的方法 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1)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2)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提问: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么?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讨论,并回答)――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类。 讲授:物质的分类 *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 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课题 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知领域: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 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 论的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 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物质分类。难点物质分类。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九年级(上)科学试卷 满分:200分时间:12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一1 C一12 O一16 Ca—40 Na一23 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 某一类化学反应 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 种蛋白质 2.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3.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 电能 C.机械能→核能→内能→电能 D.核能→电能→内能→机 械能

4. 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 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等量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 直接关系 ....的( ▲ )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B.变量控制 C.氧化反应程度D.同化作用 5. 食盐、食醋、纯碱、鸡蛋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小明同学欲 利用这些物质进行下列实验,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制取少量二氧化碳④制取少量氢气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 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该实验的没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九年级科学上册 金属材料教案 新版浙教版1

《第1节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能说出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用途更广泛。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一组金属制品的图片(马踏飞燕、司母戊鼎、铝合金制品、日常金属用品)。 提问:图片中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提问:(1)生活、生产中常用金属有哪些?(2)你知道人类目前用途最广的金属(铜、铁、铝)被人类应用的时间前后吗? 录像展示:人类利用金属的发展史。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决定用途的因素

讲述故事:1912年,英国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提问:①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②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 过渡:看来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质非常重要,我们一起通过科学探究得到我们想知道的知识。活动探究:利用发给小组的金属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总结:①常温下是固体(汞除外)②有金属光泽③有延展性④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⑤密度较大⑥熔点较高。 指导学生阅读课,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之后提问。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讨论: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它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总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应该综合考虑价格、是否美观、资源存量、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三、了解合金及其应用 过渡: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合金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常见的合金有哪些?(重点了解生铁和钢两种铁的合金。) 3、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四、金属的污染与回收利用 1、金属污染的危害。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 上册 练习

九年级(上)科学课堂练习二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 题卷的表格内) 出卷人:朱孝明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功率越大,效率越大 B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C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 .功率越大越省力 2、下列单位中是功率单位的有 A 、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⑤ D 、①③④( ) ①米/秒 ②瓦特 ③焦耳 ④牛顿?米 ⑤千瓦 ⑥焦耳/秒 3、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燃料是液氢,这是因为液氢具有 ( ) A .较高的熔点 B .较大的热值 C .较小的体积 D .较大的比热 4、2012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在平湖举行。比赛中,当运动员从蹦床上起跳后,在空中 上升的过程中 ( ) A .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B .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 C .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 D .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5、下列用电器属于电热器的是: ( ) A. 电风扇 B. 电烙铁 C. 电冰箱 D. 空调器 6、如图为切纸刀正在切纸的示意图,F 1为动力,F 2 ) 7、今年入春以来,某市部分松林发生虫灾。为了灭虫,市政府多次调动直升机在重灾区上 空喷洒生物农药。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 A. 动 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 )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少 8、如图,杠杆刚好平衡,若要使A 端下降,B 端上升,可采用的 办法是(每个钩码质量都相同) ( ) A .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 B .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 C .两边都向内侧移动相同距离 D .两边都向左移动相同距离 9、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 ) A .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 B .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 C.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D. 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 10、相同体重的甲、乙两人都从一楼上四楼,甲慢慢走上去,乙很快地跑上去,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 、甲做功多功率小 B 、乙做功多功率小 C 、甲、乙做功一样多乙功率大 D 、无法比 11、《深圳商报》2012年12月17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 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 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 ) A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B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C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D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12、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从同一高度沿光滑的斜面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铜块相比铁块在顶端势能少,到底端动能也少 ( ) D F 1 F 1F 1 F 1 F 2 F 2 F F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