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知识梳理)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句子基本知识

(常考知识梳理)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句子基本知识
(常考知识梳理)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句子基本知识

句子基本知识

(一)句子的分类及概念

1.句子的分类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的停顿。句子的结尾应该用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1)句子的语气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2)句子的结构类。包括单句和复句。

(3)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类别。如:

①“你看电影吗?”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②“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2.句子成分

(1)概念

根据词或短语在句子中的结构关系,句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就是句子成分。汉语传统语法学分析句子的“句子成分分析法”与分析短语的“直接成分分析法”不同。这两种方法先按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把句子划分成两个部分,即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在主语部分中可以找出主语中心语,在谓语部分中可以找出谓语中心语。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主干成分。谓语动词支配涉及的对象是宾语部分,在宾语部分可以找出宾语中心语。谓语后面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是补语。宾语和补语是句子的连带成分。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成分是定语。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是状语。定语和状语都是句子的附加成分。

主语用“”表示

谓语用“____”表示

宾语用“”表示

定语用“()”表示

状语用“[]”表示

补语用“〈〉”表示

独立成分用“△”表示

(2)句子主要成分简表

龙须沟啊,不是坏地方。明天这个时候,我们

院子里

骄傲

窗花

终于露出了笑容。

只生一个孩子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今天

语之前的句首,称作句

水生

我们打〈通〉了她的思想。

算〈得了〉什么?

附属成分不与句中任何别的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在句中的位置往往也不固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插入语

A.在句中引起对方注意的。这类插入语有“你看”“你听”“你想想”“大家看看”“请看”等。如:

大家看

...,他多刻苦啊!

b.表示对情况的推测的。这类插入语有“据我看”“看样子”“说不定”“看起来”等。如:

看样子

...,天要晴了。

c.表示消息的来源、说法的依据的,或表示对某件事情的分析的。这类插入语有“据说”“相传”“一般来说”等。如:

据说

..,郝老师不教我们班了。

d.表示强调、总括、举例、解释或在句子前头起关联作用的。这类插入语有“尤其是……”“包括……”“例如……”“首先”“总而言之”等。如:

所有的报纸,包括《人民日报

.......》,都应重视这个问题。

书写时,插入语的前后一般要有逗号。

②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如:

大师傅

...,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见怪。

③感叹语。表示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如:

A.啊呀

..,老孙,想不到是你来了。

b.嗯.,我这就走。

④拟声语。独立用象声词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如:

A.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

....,片刻不息。

b.轰隆隆

...!我们的大炮开始还击了。

...,轰隆隆

(二)复句单句的概念及类型

1.复杂单句分析

(1)复杂单句的概念

一个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这个单句就简单;如果由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成分,单句就复杂了,这就是结构复杂的单句。它和复杂短语的道理是一样的。

(2)复杂单句的种类

①主干复杂化的单句(主干由短语或复杂短语来充当)。如:

A.(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主语由偏正短语充当)

b.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宾语由偏正短语充当)

②附加成分复杂化的单句。

第一,附加成分由短语充当。如:

a.这是(我的老朋友)的作品。(定语由偏正短语充当)

b.[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状语由多个短语充当)

c.我们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补语由介宾短语充当)

第二,附加成分由复句结构充当。如:

我相信,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增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气。(宾语由递进复句充当)

2.复句

(1)复句类型。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据此可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连锁等类型的复句。

举例

B”“别说A 由总提和

不同于复句。

紧缩句常见的固定格式有:“A就B”“一A就B”“再A也B”“不A也B”“非A不B”“越A越B”。如:

①他一有空就打游戏。

②人越多越好。

(3)多重复句及分析。多重复句是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逻辑关系;用“||”划出第二层,并注明逻辑关系。依此类推。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依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处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

①想有乔木,||||(并列)②想看好花,|||(条件)③一定要有好土;||(并列)④没有好土,|||(条件)⑤便没有好花,|(因果)⑥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3.句群

句群由句子组合而成,是汉语里最大的语言使用单位。句群中的句子在语意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意。句与句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1)句群的特点

①一个句群至少要有两个单句或复句,每个句子以句号、叹号或问号等标点为标志。如: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②构成句群的几个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靠语序,或靠关联词语组合起来。如:

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③一个句群要有一个中心语意。表达中心语意的句子,叫中心句,如特点②语段的第一句。

(2)句群的类型

①并列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并列关系的句子构成。如:

王羲之的楷书匀称俊俏、挺拔多姿。王羲之的草书用笔多变,流畅丰富而有韵致。

②承接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承接关系的句子构成。如: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了,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出了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③选择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选择关系的句子构成。如:

面对黑暗的现实世界,我们是随波逐流,失去自我呢?还是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保持内心的纯洁呢?

④递进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递进关系的句子组成。如: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⑤转折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转折关系的句子构成。如:

他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具备专业知识,可是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了行业中的顶尖高手。

⑥因果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因果关系的句子构成。如: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很重要。

⑦条件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条件关系的句子构成。如:

艺术与科学启示我们,无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⑧解说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解说关系的句子构成。如: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自己的心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自己要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⑨假设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假设关系的句子构成。如:

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

⑩目的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目的关系的句子构成。如:

我们从去年开始一系列试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研究出一种能溶解这种物质的溶剂。

(3)句群和段

①句群是语法概念,指共同表示一个中心语意的一组句子;段是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讲的,它是组成文章的一部分。

②句群有时和段落重合。有时段落比句群大,一个段落可有多个句群。如:

《牡丹亭》,是传奇剧本。明汤显祖作。全名《牡丹亭梦》或《还魂梦》。55出。写杜丽娘不满深闺禁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相见,醒后沉郁病亡。其魂寻到梦梅,令其掘坟再生。几经周折磨难,终成眷属。作品赞美杜丽娘敢于冲破封建桎梏的“叛逆”精神,死而复生,充满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构思巧妙,曲词优美,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这一段有三个句群。1、2、3、4句是对《牡丹亭》的介绍,5、6、7句是对其内容的简要概括,8、9句是《牡丹亭》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这是段大于句群的情况。

③有时段小于句群。如:

我爱秋天。

我爱我们这个时代的秋天。

我愿这大好秋色永驻人间。

(4)句群的分析

句群的层次和内容关系基本和复句一致,句群也有一重句群、二重句群、多重句群之分;句群的内部也有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解说等关系。分析句群的内部关系,可以借鉴多重复句的分析,如:

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②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③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这个句群由三个句子构成。第①句是中心句,第②③句解说第①句。

二、极易忽视的重复现象

1.下午我买了些卫生洁具。(“洁”有卫生、清洁之意,与“卫生”重复。)

2.凯旋而归。(“凯旋”是“胜利归来”之意,与“归”重复,去掉“而归”。)

3.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指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与“教育”重复。)

4.付诸于实践。(“诸”,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故“于”多余,应去掉。) 5.此事涉及到党群关系。(“及”即“到”,所以“到”多余,应去掉。)

6.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际”意为“彼此之间”,与“间”重复,应去掉“间

的”。)

7.“无声”的潜台词。(“潜台词”都是无声的,意义隐含在字词的背后。去掉“‘无声’的”。)

8.不时发生出使人不安的怪事来。(“发生”已表“出现”意,所以“出”“来”多余,应去掉。)

9.这些莘莘学子。(“莘莘”形容众多,与“这些”重复,应去掉“这些”。)

10.切忌不要违规。(“切忌”,切实避免或防止。“不要”与“切忌”连用,意思刚好相反。)

11.报刊杂志。(“报刊”即报纸和杂志,后再用“杂志”,语义重复。)

12.邂逅相遇。(“邂逅”即偶然遇见,与“相遇”重复。)

13.学习先进楷模。(“楷模”即榜样、模范,就是先进,故此二词重复,去掉其一。) 14.警匪力量悬殊很大。(“悬殊”意即“相差很远,很大”,与“很大”重复。去掉“很大”。)

15.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要发笑”之意,与后之“笑”重复。)

16.到会的21名与会者。(“与会者”就是到会的人之意。)

17.他亲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杀。(“目睹”有“亲眼”之意。)

18.那人大约二十五六左右。(“大约”和“左右”都是表示约数的,重复,任去其一。) 19.欢迎市委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工作。(“莅临”有“到某地”之意,再用“到”,重复。)

20.8月1日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重复。) 21.雨过天晴,天空格外明净多了。(“格外”和“多了”重复。)

22.人来人往也特别多。(“人来人往”就是人“特别多”。)

23.班上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空前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的”就是“空前的”,二者重复。)

24.话语里带有扪心自问的自责。(“扪心自问”就已经含有“自责”的意思了。) 25.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威慑”就含有使动意义,与前面“令人”重复。)

26.不要有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有”“的想法”。)

27.他无时无刻不忘为他人着想。(“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再与“忘”搭配,意思刚好相反。可改“忘”为“记得”。)

28.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真知灼见”意为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或见解,与“意见”重复。)

29.他们用相互的身子温暖着对方的身子。(“相互的”和“对方”重复,任去掉其中一个。)

30.这其中定有问题。(“其”就是“这”,重复。)

31.他俩互相厮打。(“厮”即“互相”。)

32.十分罕见的古城遗址。(“罕”就有“十分”之意。)

33.被打得浑身遍体鳞伤。(“浑身”即“遍体”。)

34.爵士乐正方兴未艾。(“方”就是“正”。)

35.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指被大方之家〈内行〉笑话,与“被”重复。) 36.对此不要报过高的奢望。(“奢望”就是过高、过分的希望之意。)

37.他一气呵成地书就“还我河山”四字。(“呵成”就是“书就”之意。)

38.造成人民的生灵涂炭。(“生灵”指老百姓,与“人民”重复。)

39.他似有难言之隐的苦衷。(“隐”就包含了“苦衷”,删去“的苦衷”。)

40.我的拙见。(“拙见”是谦词,意即我的意见,与前面的“我的”重复。)

41.你不要妄自菲薄你自己。(“妄自菲薄”中的“自”就是自己之意,与后边的“自己”重复。)

42.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辰”,时日的意思。“诞辰”,出生的时日,与“纪念日”重复,应改为“诞生100周年纪念日”或“100周年诞辰”。) 43.国庆51周年。(“国庆”即开国纪念日,可改为“建国”或“开国51周年”。) 44.您令郎。(“令”即“您”。)

45.《大地》的付梓刻印使他很兴奋。(“把文稿交付刊印”叫“付梓”,与“刻印”重复。)

46.曾经历任了学习委员、班长等职务。(“历”指过去的各个或多次,与“曾经”重复。)

47.最后他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最后”与“终于”重复。)

48.勿要吸烟。(“勿”表示劝阻或禁止,相当于“不要”,所以“勿”与“要”重复,去掉“要”。)

49.三十个芸芸众生。(“芸芸”有多的意思,前面不能用表示数量的词语,否则重复。) 50.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众”即大家,去掉“大家”。)

51.使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生活”与“安居乐业”重复,去掉“的生活”。) 52.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不虞之誉”是没有想到的表扬,与“没有想到”重复。)

53.花花世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看”与“眼花缭乱”重复。)

54.每天都要日理万机。(“每天”与“日理万机”重复,去掉“每天”。)

55.往事都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出现在眼前”与“历历在目”重复。)

56.我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心里”与“怀”重复。)

57.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刻骨铭心”已经是“令人难忘”的了。)

58.他流下了感激涕零的泪水。(“感激涕零”意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59.他心里自惭形秽。(“自惭形秽”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

60.他达到了IT业最高的顶点。(“顶点”必定“最高”,去掉“最高”。)

61.他羞得无地自容。(“无地自容”指十分害羞,去掉“羞得”。)

62.慰问“非典”病人的信件连续不断地纷至沓来。(“纷至沓来”意为“纷纷到来”,与“连续不断”重复。)

63.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恍然大悟”意为一下子明白过来,去掉“心里突然觉得”。)

64.控防“非典”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目前”与“当务之急”重复。)

65.每个学生人手一本《邓小平文选》。(“人手”就是“每个人”之意,任去其一。)

三、与数字有关的语病

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错误类型:

1.“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

[错例] 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如:

①经过革新,产品的体积比原来缩小了一半。

②每件产品的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

2.“平均分(成绩)都……”

[错例] 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

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当然,当学科不止一门,考试不止一次,或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时,平均分就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成绩)都……”的表述未必存在不妥,如:

①这次期中考试,我班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隔壁的二班,打了一个翻身仗。(学科不止一门)

②两次物理考试,我班的平均成绩都不错。(考试不止一次)

③这次比赛,男女同学的平均得分都不低。(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

以上三例都正确。

3.“时速每小时……”或“时速……/小时”

[错例] ①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

②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

“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例①应删去“每小时”。例②应删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与之类似的

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如:

①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②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③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

④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时”“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

4.“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

[错例] ①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②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都存在语病。例①应删去“以下”或将“最多”改为“在”。例②应删去“以上”或“至少”。

5.“囊括……中的……”

[错例] 由胡佳、澎勃、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囊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

“囊括”即把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囊括”,应改为“获得”。

6.“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

[错例] ①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

②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

“超过”“大约”“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若其后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因而“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这样的表述存在语病。修改的办法是删前或除后。例①可删去“超过”或“以上”。例②可删去“大约”或“上下”。

7.“几(数字)个……的……”

这种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几(数字)个”修饰的对象是否存在不同的理解,这一短语的结构是否有不同的理解。如:

①三个学校的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②温家宝总理先后接见了三个国家的外交部长。

例①“三个”修饰对象不明,有歧义。例②“三个”只修饰“国家”,不存在歧义。

消除歧义,可以通过增加必要的语境,如例②中的“外交部长”;也可以少用“个”等泛用的量词,代之以使用范围较窄的量词,如例①可用“所”或“位”。此外,调整结构也是一种消除歧义的方法,如例①可改为“学校的三个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8.“一边有(是)……”

这种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一边”是否存在歧义。如:

①树下坐着一位老人,一边有一个孩子。

②路的一边是一排商店,另一边则是废弃的工厂。

③他的身边有两个孩子,一边一个。

例①的“一边”可以理解为“其中一边”,也可以理解为“每一边”,存在歧义。例②和例③的“一边”分别理解为“其中一边”和“每一边”,不存在歧义。

9.“三季度”

这类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三”等数词是否存在基数与序数不明而造成歧义的问题。如:

①海尔集团公司已经提前完成了三季度的生产任务。

②三季度的销售额比前两季度的总数还多了三个百分点。

例①中的“三季度”存在歧义,而它在例②中却表述明确。明确是基数还是序数,才能消除歧义,这可以通过语境,如例②的“比前两季度……”;也可以采用基数和序数的明确表示法,如表基数时在数词后增加“个”等量词,或用“两”代替“二”,表序数时则在数词前增加“第”。

10.“二十多个岁月”“几家新闻界的记者”“三个莘莘学子”

“岁月”“新闻界”“莘莘学子”属于集合性名词或短语,不能以“个”“家”等为单位,“莘莘学子”中的“莘莘”表示大量,与“三个”矛盾。可以分别改为“二十多个年头”“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三个学生”。

11.“20万朵花粉”

不可数名词或名词短语不能用数量来修饰,因而这样的表述是错误的。“20万朵花粉”可改为“20万朵花的花粉”。

12.“仨个”“俩个”

“仨”和“俩”分别表示“三个”和“两个”,故应去掉后面的“个”,也可把“仨”“俩”分别改为“三”和“两”。

13.数量的演算错误

如:①原单位价格1000元,现降低到360元,降低了三分之二多。

②该市去年旅游收入300万,今年达到450万,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

③该村1985年人均年收入366元,1995年达到798元,翻了两番多。

例①应改为“降低了将近三分之二”。例②应改为“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例③应改为“翻了一番多”,因为“翻一番”等于“成为原来的两倍”,“翻两番”则为“四倍”。

四、句式杂糅常见类型归纳

下面列举的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句式杂糅的形式(括号内为正确形式):

1.是由于……决定的(是由……决定的/是由于……)

2.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是以……为目的的)

3.他的死是为了……而死的(他的死是为了……/他是为了……而死的) 4.……的原因,是因为……(……的原因是……/……是因为……)

5.……的原因,是由于……(……的原因是……/……是由于……)

6.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的原因)

7.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8.……的原因主要是……所致(……的原因主要是……/……主要是……所致) 9.其根本原因是……在作怪(其根本原因是……/是……在作怪)

10.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11.关键的问题是……在起决定作用(关键的问题是……/是……在起决定作用) 12.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13.经过……下(经过……/在……下)

14.由于……下(由于……/在……下)

15.由于……领导下(由于……领导/在……领导下)

16.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17.大多是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18.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19.有……组成(有……/由……组成)

20.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是由……配制而成的)

21.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22.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3.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

24.打着……为幌子(打着……的幌子/以……为幌子)

25.并非是……(并非……/并不是……)

26.听到……的噩耗传来(听到……的噩耗/……的噩耗传来)

27.深受……所欢迎(深受……欢迎/为……所欢迎)

28.变得分外……多了(变得分外……/变得……多了)

29.比去年同期相比……(比去年同期……/跟去年同期相比……)

30.……的特点是……的独到之处(……的特点是……/……有……的独到之处)

最新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最新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篇一 复习要点: ①落实近义词的区别,积累常见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②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判断方法。 复习措施: ①加强练习,能每天在课堂上完成一套基础知识小练习。做好错题小结,进行练习反思。 ②运用联想的方法,在比较中记忆、积累,将无序的字词有序化。 ③熟悉病句的六种类型。收集各种典型病句。 ④借助错题小结,反复训练常错的病句类型。 1、词语题(包括成语和熟语) 词语辨析: ①有相同和不同语素的,重点分析不同语素。 ②没有相同语素的,重点分析具体语境。 熟语:注意感情色彩、使用范围、使用对象。 2、病句辨析题 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方法:①检查句子主干,看是否成分残缺。 ②推敲词语运用,看是否搭配不当。 ③心里默读,看是否有句式混用或语序不当。 ④综合思考,看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篇二

语言运用题的考试内容有语段压缩、语句扩展、句子仿写、句式转换、图文转换、病句修改、句子排序、修辞手法等等。做题的技巧是审好题干,照章办事。 复习要点: ①复习语用的各种基本题型及解题要领。 ②收集近年来出现的语用新题型,预测题型变化的趋势。 复习措施: ①精选语用典型题目,在练习中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要领。 ②加大“压缩语段”“句式变换”“语言连贯”“图文转换”等易错考点的练习力度,在练习中总结方法,提高能力。 ③多积累优美词句,以应对仿写、修辞等题型的考查。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篇三 复习要点: ①落实高中必背篇目的背诵和默写。 ②收集常见名句,适度扩大积累范围。 复习措施: ①挖空填写,做到篇篇落实。 ②挑选重要名句,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③收集常错句子,反复练习。 ④利用早读、周五下午的自习课,强化练习。 要求背诵的诗文,要不折不扣背诵。对有些“名句名篇”,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准确默写。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篇四 复习要点: ①落实120个常见实词、18个常考虚词的复习。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句子成分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句子成分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名城。D.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外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龙井茶真是难得。 2.下列句子缩句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句是 A.清晨,在蒙蒙细雨中,我们乘坐的客轮航行在三峡的巫峡江面上。(客轮航行) B.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工作人员横穿戈壁) C.由教育部主办的教师书法、绘画、摄影展览9月8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隆重开幕。(展览开幕) D.当老师郑重地把闪光的国徽别在我们胸前的时候,我们一下子觉得长高了许多。(我们长高了许多) 3.选出下面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句子。() A.他(定语)头脑(主语)冷静(谓语)。 B.鲁迅先生(主语)以“时间就是生命”(状语)律(谓语)己(宾语)。 C.老年人(主语)上大学(状语)已经(状语)不(状语)新鲜(谓语)了 D.经过一年的努力(状语),农民(主语)终于(状语)获得(谓语)丰收(补语) 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最新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

最新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一:古诗词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易写错的成语 A 唉声叹气按兵不动按部就班按图索骥 B 白璧微瑕百废待兴百无聊赖百战不殆稗官野史班门弄斧暴戾恣睢暴殄天物卑躬屈膝杯盘狼藉敝帚自珍筚路蓝缕鞭长莫及变本加厉变幻莫测别出心裁彬彬有礼并行不悖病入膏肓不卑不亢不辨菽麦不计其数不胫而走不可思议不落窠臼不肖子孙不屑一顾不徇私情 C 残酷无情惨无人道惨绝人寰草菅人命层出不穷辰巳午未陈词滥调瞠目结舌痴心妄想驰骋疆场充耳不闻出尔反尔出类拔萃出奇制胜川流不息唇枪舌剑措手不及 D 打躬作揖大是大非大相径庭大有裨益待价而沽殚精竭虑当仁不让得不偿失玷污清白雕虫小技掉以轻心叠床架屋顶礼膜拜东施效颦动辄得咎独当一面独占鳌头断壁颓垣对簿公堂咄咄逼人堕落腐化 E 耳濡目染 F 发扬光大翻云覆雨反复无常飞扬跋扈斐然成章肺腑之言分庭抗礼纷至沓来奋发图强愤世嫉俗丰功伟绩风尘仆仆风靡一时风雨如晦敷衍塞责浮想联翩福祸与共赴汤蹈火富丽堂皇覆水难收 G 改弦更张甘冒不韪甘之如饴感人肺腑刚愎自用高官厚禄高瞻远瞩各抒己见各行其是亘古未有功亏一篑孤注一掷沽名钓誉鼓噪而进故作姿态顾影自怜瓜熟蒂落呱呱坠地光怪陆离鬼鬼祟祟 H 海市蜃楼含辛茹苦汗流浃背好高骛远和蔼可亲侯门如海后事之师虎视眈眈互相推诿怙恶不悛画地为牢焕然一新黄粱美梦浑身是胆火中取栗 J 急功近利集腋成裘计日程功记忆犹新坚壁清野坚如磐石艰苦奋斗三缄其口见风使舵剑拔弩张娇生惯养矫揉造作接踵而来桀骜不驯竭泽而渔戒骄戒躁金碧辉煌金

瓯无缺噤若寒蝉泾渭分明兢兢业业迥然不同赳赳武夫居心叵测鞠躬尽瘁举世震惊绝代佳人 K开门揖盗慷慨激昂可见一斑刻不容缓刻苦耐劳空前绝后口干舌燥苦思冥想苦心孤诣脍炙人口 L 滥竽充数老马识途老态龙钟雷厉风行礼尚往来励精图治良辰美景良莠不齐梁上君子琳琅满目鳞次栉比流芳百世流连忘返流言蜚语龙盘虎踞路由饿殍戮力同心绿草如茵略见一斑 M 满腹经纶毛骨悚然貌合神离磨齿难忘门可罗雀蒙昧无知弥天大谎靡靡之音秘而不宜绵里藏针面面俱到民生凋敝名列前茅明珠暗投明火执仗漠不关心墨守成规 N 能屈能伸 O 呕心沥血 P 旁征博引蓬荜生辉纰漏百出披沙拣金披星戴月迫不及待破釜沉舟Q 恰如其分千钧一发千里跋涉前倨后恭前仆后继强弩之末敲诈勒索乔装打扮青出于蓝情不自禁罄竹难书穷兵黩武穷奢极侈曲意逢迎曲高和寡却之不恭 R 惹是生非任劳任怨融会贯通如法炮制如鲠在喉如火如荼如雷贯耳如愿以偿孺子可教入不敷出若即若离弱不禁风 S 三番五次姗姗来迟稍纵即逝稍事耽搁生杀予夺生死攸关声名狼藉 声名鹊起声闻遐迩拾人牙慧始终不渝世外桃源事必躬亲时过境迁 视死如归拭目以待嗜酒成癖首屈一指梳妆打扮束之高阁水乳交融 死不瞑目死心塌地肆无忌惮随声附和所向披靡 T 提纲挈领天网恢恢恬不知耻甜言蜜语挑拨是非挑肥拣瘦条分缕析

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16339761.html,/)网友分享高考语文标点符号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难点一、问号的运用的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但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①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②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解析]①这是一个陈述句,带疑问词“什么”、“如何”的部分是“使他们懂得”的宾语。因此,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②第一个问号正确,是有疑而问,想寻求回答。“是……还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勇气可嘉”与“什么都敢画”是一个意思,即属同一问,因此,第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第四个问号正确。“或者……只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因此第五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正确。③引号内是一个句子,只不过采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16339761.html,/)网友分享用了倒置形式,而作为句末点号的问号应用在句末;因此,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前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难点二、引号的运用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 1、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④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97全国) [解析]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因为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 2、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例:⑤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要清: 例:⑥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

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及应试策略 一、语言基础知识题 1字音:多音字形声字单音字(1)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把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2)注意语体[口语、书面语]、词性、语意和特殊读音。 (3)要记住一些字的特殊读音;留心习惯误读的字;要记注成语中特殊字的读音。 (4) 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 (5)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字形:同音音近字、同音义近字、音形都近字、形近字。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1)从理解词义入手(2)利用对应关系掌握(3)通过组词辨别。注意互用字。(4)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偏旁与字意联系起来记忆。通过换用相异偏旁的字来比较哪个更对。(5)注意同音字的区别,设法换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比较。(6)答题技巧:A、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B、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C、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D、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3近义词同音词的辨析(实词或虚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选择。A、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B、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4成语、熟语的使用: A成语辨析的几个思考角度: ⑴褒贬不当: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无所不为:没有什么坏事不做。(贬) ⑵部分重复:(感到爱莫能助) ⑶词义不当:二次大战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改“首要”。 ⑷语体色彩不当: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敝帚自珍: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谦辞)不能指别人送的东西 ⑸误用对象: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考点 1.文言实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 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 非圣贤,孰能无惑? 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 ①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②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的格式,或“见……于……”的格式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文化常识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比:类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0、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

高中语文病句专题(句子成分分析病句分析练习)

高中语文病句判断专题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谓语 1、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例如: 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谓语 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主语谓语(名词) 二、动语、宾语 1、动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例如: 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联合短语作动语) 山坡上下来两个人。(不及物动词作动语) 2、宾语 (1)名词性宾语。例如: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近宾远宾近宾远宾近宾远宾 (2)谓词性宾语。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 三、定语、状语、补语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登高》原文翻译及鉴赏,推荐文档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登高》原文翻译及鉴赏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登高》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登高》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登高》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原文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注释 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鉴赏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语文语法之句子成分划分

语文语法之句子成分划分 一、句子的组成部分。 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经常有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充当。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2018高考语文易错拼音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8高考语文必考易错拼音知识点大全

高考易错拼音,记住这些,这种题型的基本上不丢分! [A] 挨(āi)紧盎(àng)司熬(āo)菜鏖(áo)战拗(ǎo)断拗(ào)口令 执拗(niù)翁媪(ǎo) [B] 扒(bā)皮扒(pá)手茶壶把(bà)子拜把(bǎ)子耙(bà)地耙(pá)子(zi) 大伯(bǎi)子大伯(bó)稗(bài)官野史湖浜(bāng)炮(bāo)羊肉[炮(páo)制/炮(páo)烙(luò)/堡(bǔ)子(zi)/十里堡(pù)]刨(bào)冰[刨(páo)根问底]悖(bèi)论蓓(bèi)蕾(lěi)烘(hōng)焙(bèi) 奔(bēn)命奔(bèn)命绷(bēng)带[绷(běng)脸/绷(bèng)了一道逢]蚌(bèng)埠(bù)[鹬(yù)蚌(bàng)相争]秕(bǐ)谷俾(bǐ)众周知 如丧(sàng)考妣(bǐ)复辟(bì)辟(pì)谣裨(bì)益裨(pí)将弼(bì)辅刚愎(bì)自用髀(bì)肉复生泌(bì)阳[分泌(mì)]秘(bì)鲁[秘(mì)书]狴(bì)犴(àn)蝙(biān)蝠(fú)飙(biāo)车鱼鳔 (biào)小瘪(biē)三[干瘪(biě)]蹩(bié)脚别(biè)扭(niu) [别(bié)出心裁]傧(bīn)相(xiàng)屏(bǐng)气[屏(bìng)弃摒(bìng)弃吐(tǔ)蕃(bō)[蕃(fān)(番)茄/蕃(fán)衍(yǎn)]亳(bó)稀薄(bó)[单薄(bó)/纸很薄(báo)]颠簸(bǒ)[簸(bò)箕(ji)]巨擘(bò)(权威人物)香饽(bō)饽(bo) [C] 采(cài)地 [采(cǎi)撷(xié)]嘈(cáo)杂蹭(cèng)蹬(dèng)差 (chā)强人意[差(chā)错/差(chà)不多/差(chà)生/差(chāi)事(shi) /参(cēn)差(cī)/岑(cén)参(shēn)]叉(chā)烧[车辆叉(chá)在路口 /叉(chǎ)着腿(分开成叉(chā)形)/劈(pǐ)叉(chà)]搽(chá)粉 金钗(chāi)侪(chái)辈觇(chān)视(看)孱(chán)弱潺 (chán)湲(yuán)单(chán)于(yú)[姓单(shàn)/单(dān)车]阐 (chǎn)释胁肩谄(chǎn)笑羼(chàn)水颤(chàn)抖[颤(zhàn)栗] 绰(chāo)起场(cháng)院[一场(cháng)雨/场(chǎng)地]风驰电掣(chè)[掣(chè)肘]摧天坼(chè)地嗔(chēn)怪瞋(chēn)视寒呛(chen) 瞠(chēng)目结舌乘(chéng)机(趁(chèn)机)[史乘(shèng) /千乘(shèng)之国]台称(chèng)(秤(chèng))[相称(chèn)/称 (chēng)重]鞭笞(chī)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嗤(chī)之以鼻踟(chí)躇(chú)[踌(chóu)躇(chú)/踯(zhí)躅(zhú)]汤匙(chí)[钥匙(shi)]褫(chǐ)夺豆豉(chǐ)整饬(c hì)炽(chì)热彳(chì)亍(chù)不啻(chì)(不止)刍(chú)议黜(chù)免怵(chù)目惊心相形见绌(chù)揣(chuāi)在口袋里[揣(chuǎi)度(duó)/挣(zhèng)揣(chuài)(挣(zhēng)扎(zhá))]椽(chuán)子 命运多舛(chuǎn)气息惙(chuò)然伺(cì)候(hou) [伺(sì)机]淙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的储备 一①体裁分类: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 “歌”“行”“吟”“引”等名称)。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②题材分类: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三考点分析: 1人物形象类答题模式盖帽子; 找依据; 析感情 2意境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感情意境一般由双音节词构成四字短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 冷寂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淡雅 3 炼字类答题 答题步骤: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引述关键词语+分析用法用意+表达 效果3、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4.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①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古伤今等) ②描写方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衬静,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 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以景衬情, 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 描写角度: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 ③修辞手法:有赋、比、兴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写活了,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问而不答)——加强语气,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对偶、用典、反语、夸张、借代、互文、双关、顶真 叠词:增添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4.语言风格: 平淡、绚丽、庄重、幽默、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朴素直白、豪放俊逸、沉郁顿挫、雄浑豪迈、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等。 5情感表达 哀情 :思乡怀人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不平贬谪的愁苦 对世俗的蔑视人世沧桑的叹息国运衰败的哀叹国破家亡的苦痛 乐情: 自己对某种品德节操的坚守与傲岸对自然的喜爱与回归远离世俗的恬淡之情 看淡荣辱成败的旷达精忠报国的忠心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一) 小说独特答题模式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侧面烘托写:景物烘托+人物映衬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二)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

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课外必读《红楼梦》知识点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高考语文句子成分划分教案

基础知识专题一 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相对来说更复杂一些,一般概括为如下几大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例:(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英语)作业。 (注:此例处所标识的主语和谓语均只指向了主谓语的中心词。这是用的中心词分析法,按层次分析法,符号“‖”之前的全部都是主语,之后的全部为谓语。后四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前两种的深入划分,是修饰、补充和说明前两者,以组成句子完整语意的成分。后面未做说明时,主要以中心词分析法为标准。) 主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一般位于句首,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等,多指人或事物。例如: ①.沙锅‖可以炖豆腐。(名词) ②.九‖是三的三倍。(数词) ③.我们‖打算今天去郊游。(代词) ④.他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的”字短语) 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这样的主语是把动作、性状或事情作为陈述的对象。例如: ①.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动词) ②.整齐‖比不整齐好。(形容词) ③.拆台‖比搭台容易多了。(动宾短语) ④.公正和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形容词短语) 此外,主语还可以由主谓短语充当。例如: ①.他不参加‖是个好事。 ②.老年人上大学‖已经不新鲜了。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用来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例如: ①.你‖瞧。(动词) ②.太阳‖红艳艳的。(形容词) ③.他们‖热爱篮球。(动词短语) 主谓短语做谓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例如“他头脑冷静”。 名词性词语有时也可以做谓语,但比较少见,且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例如: ①.明天清明节。 ②.她大眼睛,红脸蛋。 宾语 在句子中,动词多充当谓语,但真正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如上面谓语例①)并不普遍,很多情况下,动词后都接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和关涉的对象,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