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七讲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七讲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七讲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东营小学纪晓玲2013年7月

教学目的:

1、使家长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懂得如何对患了多动症的儿童进行教育、指导、训练。

2、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为了自己工作挣钱而忽视孩子心理需求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重点:

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注意教育方式。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抽时间跟孩子沟通交流。

教学难点:对多动症患儿进行指导训练,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班主任带领家长学习案例1.

1、跟家长通读教材122页案例《老师说我多动症》看完这个案例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家长交流]案例中的孩子被老师认为患了多动症,家长在老师的要求下带孩子去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查,但结论是孩子没有多动症。

2、家长阅读专家课堂的内容。(126页——129页)。请家长读后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收获。根据专家课堂总结:

(1)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注意障碍。◆活动过度。◆感知觉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

◆社会适应不良。◆学习困难。

(2)多动症小学阶段的表现:(127页——128页)

(3)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感觉统合治疗。

3、教育多动症患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求必须切合实际。◎把过多的精力引导出来。

◎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增加新案例:

1、跟家长讲一个教育故事《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者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讲完后,请家长们反思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经常一个人留在家里,遭受着孤独、恐慌、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的折磨。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心理的需求,结果导致孩子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体验状态。许多家长长期忽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结果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2、走进专家课堂总结:

(1)孤独心理产生的三个原因:

◎问题家庭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缺少玩伴。

(2)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的几点做法:

◎加强为人父母的责任感。

◎亲子之间加强沟通,父母要留些时间给孩子。

◎多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

二、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的重要性,怎样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作为家长,不管你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拿出哪怕半小时的时间留给你和你的孩子,掌握最适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意,让他在爱的注视下长大。

第八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东营小学纪晓玲2013年7月

教学目的:

1、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发现美,培养孩子的内在美。

2、让家长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

如何采取多种手段教育孩子,实现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难点:

使家长理解孩子“爱心和责任心”的表现,积极引导支持,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学习案例1.

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45页案例《乡下表妹真老土》,看完这个案例,不知你有何感想?如果你的孩子这样,你会怎么做?[家长自由交流意见]

2、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案例中的妈妈,最初只是注重女儿的外在打扮,没有教会孩子发现美,感悟生活,因此在女儿的世界里,穿得漂亮就是美。妈妈后来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为了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妈妈以经典的公益广告为切入点,采用情景教育法,教育引导女儿去发现美。

妈妈的教育让芳芳彻底改变了,芳芳要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如何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1)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内在美,也就是心灵美。

●让孩子知道内在美的重要性。

●让孩子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习案例2

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55页案例《妈妈,我也要捐款》,共同交流,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怎么做?[家长发言]

2、案例中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一起阅读教材(157页—159页)。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要珍惜孩子的爱心,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呢?

◆孩子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应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从严要求。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该自己去做。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他人,只有会爱的人才有爱心。

◆家长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父母要以身作则。

●多鼓励、引导孩子。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至少每学期带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5、孩子应该怎么做呢?(164页)

◎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他人。

◎学会爱集体。

二、总结:

以上,就是对这册书的简要概括。老师们,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那么爱心就是一座连接着多彩世界的桥梁。让我们和家长一起,牵着孩子的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扎扎实实为他们架好通往美好人生的桥梁!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一到中学阶段,性格上会发生很大变化。孩子的自尊、自立、自主意识更强,但知识和经验方面的缺陷和价值观的不稳定,又往往使他们面临很多困惑,甚至有一些很不成熟的行为举动,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发展上的障碍首先表现为心理心态上的不稳定、不和谐。因而中学阶段的孩子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中学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中学孩子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中学孩子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语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中学孩子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问题。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中学孩子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中学孩子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表现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中学孩子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中学孩子们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中学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际隔阂。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而不悦。再者,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 (4)朋友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是中学孩子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会增长知识。因此中学孩子们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的。再者,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5)社会适应。中学孩子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假如发生剧烈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改革,年轻人常易落入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那么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不变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方法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 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 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 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 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2、儿童心理变化的七忌 一忌无注意力。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二忌无毅力。要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 三忌无适应力。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四忌无控制力,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五忌忧郁沉默。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六忌依赖。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炼。 七忌无独立生活能力。要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卫生的关健。 3、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要点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6426047.html, 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作者:郑萍萍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今年我的角色不仅是幼儿园的教师,同时还是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因为自己的女儿今年开始上小班了。暑假一直给孩子灌输有关幼儿园的生活,学习,让孩子提前了解幼儿园。孩子在入园前就知道了睡觉前一定先去小便,我想孩子应该适应起来会更快一些。在家聊起来,孩子还是很喜欢上幼儿园的,对幼儿园充满了憧憬。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园孩子;心理感受 中图分类号:G610;;;;;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1-0234-01 9月1日,真正的亲子游戏开始了,没想到的是孩子进了小一班就哭,要着出去,要着回家。当时自己心里又着急又焦虑,孩子也正不舒服,回家就发烧、吃药。一周的亲子活动我们一天也没有参加。第二周,按幼儿园的规定孩子要在幼儿园待上一整天的,早晨我送孩子时,孩子也是撕心裂肺的哭,当妈的心里肯定都体验过这种滋味,但一定要狠下心,其实,哭够了,哭累了,慢慢和班级教师熟悉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相信孩子会适应的。真的,孩子哭了一两个小时后,心情慢慢好起来,吃饭还笑了呢!哭了三天后,孩子可以说很好的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早晨自己走到班级,这三天中,孩子回到家还有些委屈,对我说:“妈妈,我一点儿也不开心”。于是,我对宝宝说:“若溪已经做的很棒了,每个宝宝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到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肯定会不适应的,等你和小一班的老师,小朋友熟悉了,你会非常喜欢去上幼儿园的,现在如果有委屈,想哭就哭出来吧!”孩子依偎在我怀中哭了起来,是的,孩子是需要发泄的,我们大人此时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给予他比平时更多的关爱,让她把自己内心的话说出来。三天过后,若溪就特别好了,回来开始聊幼儿园的事情,和老师也熟悉了,我想可能与平时对孩子的关注,还有和孩子日常的聊天、陪伴等等都是分不开的。 1.宝贝的内心 早晨8:00进入班级教室,宝贝们和以往一样非常开心,有礼貌的问老师好,然后洗手、喝水,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玩耍。这时,一个哭着的宝贝被妈妈从班级门口拽到了教室中来,我也很惊讶,张雅轩宝贝今天怎么了?宝贝进入教室后接着停止了哭泣,脱下羽绒服,换上马甲到区域中玩了。我走出教室,孩子妈妈在门口等着与我交流,妈妈边说边流泪,说“孩子最近不知怎么了,天天这样,晚上睡觉也说的好好的,早晨起床就变卦”,夏老师,你问问她原因。看到家长着急的样子,我极力安慰,“你先别着急,我和孩子好好聊聊,看到底是什么原因。”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尤为关注。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忽视了。这也不能怪大家,很多家长都不懂得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其实,据心理学家们统计: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少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因此,心理学家呼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阶段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成型的,假如我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或是心理问题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点:一种叫做“树大自然直”的放任式,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管教,自己长大就是了;一种叫做“有钱走遍天下”的溺爱式,父母认为自己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了责任,只要有钱孩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一种叫做“棍棒之下出才子”的严厉式,孩子只有严厉管教,才会有出息。在这些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容易出心里问题。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懂,应该交由老师来处理。其实不然,孩子在校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和孩子在家庭社会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来比,太少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才能做好。很多问题的产生还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句话说得好:“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父母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更开心

关注学生需求,让他们更开心 娄底六小周艳 内容摘要: 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学校压力大,家长要求高,学生个性强……新时期作为肩负教育、教学、管理三重责任的班主任老师该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全面发展,真正地享受学习的快乐。作为老师,我们得知道教育的重大意义,得关注学生的需要,让教育变成一件快乐的事,相伴孩子一生。 关键词: 关注心理需求快乐爱倾听赏识赞美 成长信任幸福成功 正文: 作为肩负教育、教学、管理三重责任的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也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作为班主任老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管理方法,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常常会听见周围的班主任老师不断地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听话,把教师的忠告当作“耳边风”,越来越难教了”“这班主任怎么这么难当?学生们打不得,骂不得,话说重了都会被家长投诉,这个班怎么带呀?”我想在这里提醒一下我们的教师:你在责怪学生的同时,可曾反省过自己:你可真正关注过学生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意味着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这个“快乐”不是主要指吃得好,穿得好,也不仅仅指将来长大成人后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快乐的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纵然挥洒的快乐……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吗?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呢?一、爱营建温馨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那么爱就是班主任事业的“活水”,是拉近学生之间距离、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产生教育力量的源泉。我们要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读后感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读后感 李峰 前几天很晚回家,不经意地看到桌子上有一篇儿子从学校带回来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阅读材料,材料从理论方法到现实事例,做了简明而透彻的讲解。我读了以后心情好久不能平静,虽然经常在网上看到类似的内容,每次看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文章,心理都会引起不少共鸣,但这次感触很深,同时也会更加关注自己孩子心理的健康。我本人因为工作方面的原因每天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与其交流、沟通的时间更少,其实有时我们做大人的深思一下,在教育孩子上,有关孩子心理健康方面,自己做的怎么样?对照《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每人做家长的心里都有数,努力提高自己吧,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只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就能感受到道路两旁有五彩芬芳的花,就能感受到的天空上也有温馨的阳光。 许多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良,现实却是许多孩子营养过剩。其实父母对于孩子健康的关心,更多的是生理健康方面,而心理健康这一块内容是许多家长容易忽略的,通过材料的学习,加深了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引起我们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我的孩子是男孩子,我的父母和儿子的外公、外婆都很高兴,他们有

着封建的思想,很宠他("长辈包围晚辈"),我不怪他们。我还经常看见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打凳子,是凳子让宝宝摔跤了;打爸爸,是爸爸没有扶好宝宝…,长大后,那么多的不如意,你说你们让孩子打谁啊?其实阅读材料上告诉了大家答案,这些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是不对的。 长辈们也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而是他们不懂得怎么去关心。其实跟孩子用心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把内心的想法告诉你。作为父母,有时只要做一个倾听者就好了。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要让孩子的不好情绪有个宣泄的途径。而不是当大人自己心情不好时,极度愤怒的时候(忙人无计,怒人无智),对孩子大吼大叫,其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也很烦躁。孩子不懂事,他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后果可想而知,马克思说“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这就是说,家长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 阅读材料上既举了成功的例子,也举了失败的例子。留学生汪某与母亲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一怒之下,连刺母亲9刀!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其实不少,这就是心理健康问题。相信每位阅读过的家长都能认识到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躯体疾病的危害大多是一个人,而心理的疾病危害范围有时要大得多。我们应该尽早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虽然每位孩子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但是对自己孩子的爱没有差异。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可以多陪他看书、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 人本化:人类声带成熟期在7-9岁,6岁以前唱不准是正常的。6岁前的孩子声带很嫩,非要他一板一眼地唱,有可能会把声带唱坏;而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肌肉最灵活,听觉最灵敏,不让他动,不带着我们的狗狗前进短,很少有家长关注到这一点,他们过多的关注结果而饭放弃了对过程的思考,这对孩子身心的摧残是不可估量的。孩子还小,以后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小身心的障碍会使他们忽视生活的美好,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 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陈鹤琴认为儿童有八方面的心理特点,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和赞美 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究竟有哪些最迫切的要求,一位美国学者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经济、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却很关注自己的家庭精神生活。儿童对父母的最重要的十条要求是: 1.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 2.如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父母对每个孩子应一视同仁; 3.不能对孩子失信或撒谎,说话要算数; 4.父母要相互谦让,不可互相责备;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亲密无间;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不能忽冷忽热,更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 8.家里应该尊老爱幼,决定全身的事应该征求全家人的意见; 9.家庭要重视文体活动,节假日或星期天要到户外游玩; 10.父母有缺点时孩子也可以提出批评,应该欢迎孩子提不同意见。 这十条要求不难看出,孩子最关心的是家庭气氛和对他们采取的态度。他们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在这种良好的家庭中生活,最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中国某市妇幼保健站儿童心理研究组曾对该市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但值得深思的是,回答中最多的并不是“怕爸爸妈妈打我”,而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 “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解读儿童行为,关注儿童需求

解读儿童行为,关注儿童需求 解读儿童行为,关注儿童需要 第一部分——专题讲座 教育,从辨别儿童的需要开始 我们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孩子,每天面对着孩子各种各样的言行。是否想过如何寻找对孩子行为的恰当解释?如何从孩子的言行中辨别他们真实的需要 一. 什么是儿童需要? 二.需要是儿童所有言行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其行为活动的内在 动力源泉。 三.儿童的发展是在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更倾向于遵循自身内在 的 发展逻辑性和规律性。 儿童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甚至在不同的时刻,需要都是不同的;儿童需要的产生、满足与发展,不 仅受个体内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且与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受环境变化的制约和影响。 二. 儿童行为背后的真实需要? (一)儿童有哪些需要? 幼儿园教育从辨别儿童需要开始,只有了解和尊重儿童的需要,将“满足儿童的需要”作为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切入口,才可能激发儿童的

内在动力。

(二)对儿童行为的合理解释? 儿童的需要是合理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研究儿童的言行来辨别儿童行为背后真实的“需要”。 *刚入园的第一周,贝贝在妈妈的陪同下,愉快地在幼儿园玩到10:30回家,妈妈给她吃些小点心;第二周开始,妈妈不再陪伴,贝贝 也能够愉快地活动,可到了10:30,贝贝又开始哭着要回家了,老

师给贝贝递上小点心,并轻轻告诉她小朋友都在吃小点心了,贝贝就安静下来了。 ●娃娃家和建构游戏的玩具很多,拿、收玩具是易发生冲突最集中的时候——幼儿拿时抢、收时不管。老师就设计了一张表格,在表格中画了一个拿着玩具的手,代表拿玩具,画了一个玩具橱,代表放玩具,让孩子们选择后用自己看得懂的标记画在自己的名字下面。在游戏讲评时,老师就在公布栏上的表格里打“☆”来提示幼儿形成分工合作的规则。于是,每次游戏前和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会主动去看提示图,结伴中与同伴的冲突少了,大家感受到了遵守规则的快乐。 ●主题活动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豆豆在每次提问结束之后总是找自己的好朋友回答问题,这引起了大多数同伴的不满,大家都说:“真没劲!”“这么多人,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孩子们议论纷纷,有几位孩子甚至搬着自己的椅子退出了活动。老师问题:“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不愿意参加活动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他们只会请自己的好朋友回答问题。”“这么多人,题目都听不清楚。”“题目太少了。”

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李明容 摘要: 心理健康是人类最重要的健康目标,是社会的基本要求。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康分析身心并重问题列举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如何健康成长。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当我们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大体上分这几个方面: (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集体荣誉感、价值观、心理疏导 【正文】 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理解生活的涵义,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地形成人文精神,养成关心别人的情怀,学会做人、求知、创造。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到,解放学生的思想,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今天和未来教育的首要任务。一个学生能否成才,对社会是否做出贡献,不完全取决于他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如果孩子的心灵得不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下面谈谈自己十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注重细微变化,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师生的空间距离缩短。中学生逆反心理强,对抗情绪大,为了缓解学生心理,我总是寻求合理的教育途径,从实际出发,选取恰当的教育内容。比如:开学初,学校让各班制定《班规班约》,我就打破了传统字眼这个“不能”、那个“不准”,总是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我制定的是:“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课堂要安静。互助协作,宽容理解。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有享用不完的利息,养成坏的习惯,一辈子有还不完的债。千万别为了开心才活着,生活中有比玩更重要的内容。”这些话语,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接纳,行动上也就照此去做了,从而放下了与老师的抵触心理,主动去改变以前的陋习,争做文明上进的好学生。 在教学中我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因为他们的点滴变化,里面也许蕴含着对于他们来说天大的事情,若不及时解决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例如我班的学生张彤同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妈妈都非常疼爱她,但是由于父母双方有了矛盾,造成了父母离婚,张彤同学对于这样的打击,她还是无法平静。上课时,张彤同学变得神色游离,精神萎靡不振我发现后就主动找到了她,向她了解了

关注孩子的心理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有关家庭教育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热切的期盼,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的事,可教育子女,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了。”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长?这或许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我从教的生涯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家庭:孩子父亲忠厚老实,母亲却因为生性好强,与邻居关系处得不大好,于是她把满腔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考第一,为她扬眉吐气。她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资质,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规律。每天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陪孩子做作业,直至深夜。只要孩子稍有差池,便会遭到母亲的打骂,她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这样做,都是为了这个家不让别人瞧不起,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对母亲的做法根本就不理解,在家庭教育的高压政策下,孩子只好说谎:考试后修改分数、为了贪玩借故不回家……出现这些问题后,孩子的母亲没有及时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硬是把责任推给了孩子,对孩子也愈是非打即骂,孩子感觉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开始厌学,到了中学又迷上了上网,开始逃学,心力憔悴的母亲病倒了,可她就是不明白,自己花了这么大的心血,为何换来的却是如此的结果…… 很显然,这是一个失败的家教,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要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成长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可她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没有对孩子因势利导,更何况她对孩子的学习目的进行了误导__学习就是为了扬眉吐气,泄私愤。在孩子的心目中,这样的学习目的,根本就不可能认可。孩子考试得了八十分,已经很努力了,可你非要他得一百分,非要他在考试中得第一,他会快乐吗?要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分数固然重要,可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已经努力了,可成绩还是不大理想,你可以帮助孩子找找,是不是他的学习方法不对头,如果孩子贪玩不爱学习,你是否可以用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其实他真的很不错,只要在某些方面努力了,就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在学习中你可以对孩子一点一点提出自己的要求,只要孩子有了进步,你就可以给于肯定,要让孩子感觉你对他(她)是多么地疼爱,又是多么地希望他(她)成材,这样孩子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明白家长的用意,这样做对他们的成长也就更为有利! 二、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孩子健康成长 不知道在坐的家长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我是真的对孩子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教育,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我也用尽了鼓励的方式,可孩子就是不吃你这一套,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那么也请大家仔细地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也真的忽略了一些什么?

班主任(心得)之关注孩子的心理,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

班主任论文之关注孩子的心理,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的群体也不断扩大,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母进城求学。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为了养家糊口而忙于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再加上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他们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这些不仅给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大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叛逆心理以及心理失衡等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理,关注其不健康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我班有名学生叫胡青友,这个孩子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较差,认识他,是从别人的批评声中开始的,那段时间,学校领导老是以他为反面教材去教育全校学生,“不要像某某班的胡青友一样賖帐,在校外賖了几百元的账”,这一下,他就成了全校“名人”。到后来,我接手这个班时,才发现,其时这个学生除了学习上有点不近人意,其它的还没有什么大毛病。以前,有的同学的作业老是欠交,针对这个情况,我跟紧了作业力度,没有完成的坚决找出来要他完成,而胡青友也是其中的一个,在我的积极的态度下,他每次都完成了作业,不过作业的质量不太高,但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进步。 对于这个学生,关注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学生要认真学习,思

想教育也不可忽视,学生的思想品质有了问题,我就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对于思想抛锚的学生,我也耐心地对其进行引导,不用粗暴的态度对待。记得有一次,胡青友因为“死党”要毕业了,觉得难舍难分,而在一起喝酒,最后竟以呕吐结束。被我发现后却说只有他一个人独自卖醉,我并没有揭穿,而是好言相劝,进行引导。这次事件后,胡青友同学在上课时比以前爱发言了,对语文方面的学习比以前积极多了。因此,我从中总结出了一点经验,老师有时要“装蒜”,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出问题的学生,做什么事都要以礼服人,不要认为学生不懂,其实他们什么都懂,今天你用粗暴的行为对他,明天他就会用粗暴的行为对别人。 在开学时,有老师反映说胡青友与其他学生在一起抽烟,学校进行了批评教育,情况稍微好点,有一次晚自习,值周老师又把他提出来询问,问最近抽烟了没有,他诚实地交待了,谁知第二天老师说要罚款,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难色。第二周,罚款没有带来,我问了原因,他说没有跟大人讲。我到一个对他稍熟悉的老师那里打听,才知道,他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暂时和外公住在一起,而外公又时常抽烟、打麻将,对他也有影响,在村里,他也常常跟着外公去打牌,自然,抽烟更不用讲了。于是我和值周老师统一了教育思路,这次的抽烟事件是他主动承认的,鉴于他的表现,给他一个机会,要是下次再发现,就两罪并罚。他向我保证以后不再吸烟。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果然没有再

关注四个方面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

关注四个方面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当今社会对父母的要求太高,孩子不听话是问题,孩子太听话了也是问题。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我们对育儿都是焦虑的,恐慌的。比如有些父母会给孩子报很多补课班,有的则是给孩子购买很多的书籍,玩具,好像这样孩子就一定能健康快乐,有个美好的未来。还有一些父母不停的参加各种学习,期望改善亲子关系,讲座听了不少,可惜却落实不到生活中去,还是继续按照自己的习惯育儿。 现在的孩子是脆弱的,一言不合就跳楼啊,离家出走啊。父母稍有不慎孩子就可能走上了弯路。养孩子成了一大难题。 敏锐的把握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孩子的需求是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从哪些方面可以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 注意孩子非同寻常的行为 孩子的心灵非常脆弱,越幼小就越纤细,越容易受到伤害。随着孩子的成长,受伤的方式也不一样,可结果却是相同的,孩子会用生活中各方面的反常行为来引起我们的注意,渴求我们的帮助。 宝丫丫上幼儿园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有一天说什么都不起床了,她闭着眼睛就不肯睁开,还一边喊着,我不起床,我不上幼儿园。 平时特别喜欢幼儿园的她突然出现这个行为,就是一种反常的行为。 可是作为父母,我们一般会怎么想呢? 是不是她昨天睡的晚了,所以困的起不来呢? 哼,想偷懒不去幼儿园,没门! 又想粘着妈妈,小孩子要独立,这样怎么行呢?----- 这是我们成人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出发来考虑的,这个时候我们是无法理解孩子的内心,更不能体会他的心情,我们往往会因此错失发现孩子问题的机会。 当我们做如此想法的时候,我们紧接着的行为就是强迫她起床,生拉硬拽也要给弄到幼儿园里去。尤其是平时比较调皮的孩子,把他送到幼儿园,简直就是父母的礼拜天啊!可这样做的结果呢?第二天反抗的更加严重,甚至对幼儿园产生排斥和恐惧,我将会创造出一枚小小的厌学者。 其实这个时候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试着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这件事情:是不是在幼儿园发生不开心的事情了?是不是觉得自己一个人去上幼儿园,妈妈和妹妹却是两个人待在家里让他感到不公平和嫉妒了?幼儿园是不是有让孩子紧张恐惧的东西了? 当我们找到孩子诉求的真正原因,就可以破解孩子的焦虑和反应,从而更好的接受幼儿园。

关注孩子心理

关注孩子关注心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这不是说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新课程,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之大。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场所,校园环境的设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上“博学睿智,立志笃行”的校训、走廊墙壁上的安全警示语,张贴的各种名言警句。还有一些行为习惯的警示拍牌。它们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环境让学生心情开朗。生动有趣的图画和警示语,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也净化和影响着每个孩子。 记得教过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是一个小男孩,长得非常惹人喜爱,因为刚转学过来,所以我找到资料进行了解他的

家庭情况。原来他的父母常年在天津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学生关于他的告状声音。我很奇怪,一个惹人喜爱的小男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和谐声音出现呢?不完成作业、敌视同学、与同学争抢位置、撕毁别人的东西……我只是口头警告了一下,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果然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小太子啊!对于我的警告和布置的任务忘耳不闻。我还发现了他特别爱说谎话,并且惟妙惟肖。 一个下午,一名学生慌张跑来告诉我:“老师,某某吃洗衣粉了,他说他爸妈不要他了。”我赶紧跑下楼,看到了若无其事的他,着急的问:“你吃洗衣粉了?”他镇静的点了点头。拉上他的小手,准备去医院,他说已经吐了,仔细看看他,似乎没有学生描述的那么夸张。于是单独问他事情经过。这个孩子闭口不言,一声不吭。让他把心里话写下来可他一字未写。整整一上午,一点收获都没有,依然是那个封闭真实想法的小太子。给家长打电话声情并茂的描述了事情经过,家长只是大笑了几声,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只能靠自己解决。 第二天上课,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的父母,并且添加了许多杜撰的语言。而且让他介绍了他父母所去过的打工的地方,他很勉强的说了几句。最后我说:“虽然,某某的父母不在身边,却在他的心里,父母无论在哪,那份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发言稿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主题家长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四年级三班全体任课教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表示诚挚的感谢! 一、召开家长会的目的 各位家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在渐渐地长大,一转眼,他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小学四年级,也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转折阶段,我们应该认识到,四年级是小学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遗忘了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他们成长的需求。 二、主题阐述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方法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 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 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 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 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儿童心理变化的七忌 一忌无注意力。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二忌无毅力。要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 五忌忧郁沉默。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内容摘要】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肯定梦想宽容自由情感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健全的人格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一、碳水化合物——肯定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最重要营养素,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肯定。父母和老师永远是孩子最在乎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得到表扬!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我们也可以改变评价方式,通过新的评价方式,达到促进孩子发展的目的。我们要慷慨地伸出我们的大拇指,给予他们鼓励,赋予他们成长的信心。我们可以让孩子尝试地评价同伴,并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孩子非常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怎样评价自己。班主任在设置期末学生奖项时,除了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之外,我们还可以设立更多的奖项来肯定学生。比如我们学校就设置了各类星星的奖项,有“阅读之星”、“班干之星”、“劳动之星”、“礼仪之星”等,我们立足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肯定。这样做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孩子们各个积极向上,不能拿到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的奖状,他们就力争其他奖项,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二、蛋白质——梦想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那么我觉得梦想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梦想,小到三岁孩子梦想有一个芭比娃娃,大到十岁的孩子梦想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不管是小想法还是大理想,这些都是梦想。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给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但是大人们受思维定势的禁锢,常常对他们的想法或者嗤之以鼻,或者斥为“异想天开”,从来不加引导,不去理会。但是我们恰恰忘了:没有鹰击长空的梦想,哪有莱特兄弟的飞机?没有鱼翔浅底的梦想,哪有海洋里遨游的轮船?没有梦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令狐采学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特别是现在,年夜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尤为关注。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包含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可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忽视了。这也不克不及怪年夜家,很多家长都 不理解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其实,据心理学家们统计: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少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因此,心理学家呼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阶段到青少年阶段逐步成长成型的,假如我们忽视了孩子在生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或是心理问题成长下去,很有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明,不当的亲子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点:一种叫做“树年夜自然直”的听任式,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管教,自己长年夜就是了;一种叫做“有钱走遍天下”的溺爱式,怙恃认为自己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了责任,只要有钱孩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一种叫做“棍棒之下出佳人”的严厉式,孩子只有严厉管教,才会有前

程。在这些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容易出心里问题。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懂,应该交由老师来处理。其实不然,孩子在校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和孩子在家庭社会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来比,太少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才干做好。很多问题的产生还和家长的教育方法办法有着很是重要的关系。有句话说得好:“儿时,父亲是山;生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怙恃应在孩子生长过程中饰演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空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 营造布满温情的家庭空气。孩子喜欢在布满爱和温馨的家里生活,这样的孩子特别感到平安,做任何事情城市布满自信,心情愉快。所以,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沉闷,把与家人的矛盾摆在脸上,使家成为一个战场或冰窟窿。那样,孩子会感到惴惴不安。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跟他没有关系,会以为自己犯了什么毛病,招致怙恃生气,而沉沦在惊恐与自责中。我们中国的怙恃还应该向西方的怙恃学习,经常性地把对孩子的爱用语言和举措表达出来。另外孩子容易感到“皮肤饥饿”,需要获得怙恃的拥抱和抚摩,家长要善于用自己的怀抱和双手让孩子感到爱的满足。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内容摘要】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肯定梦想宽容自由情感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健全的人格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一、碳水化合物——肯定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最重要营养素,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肯定。父母和老师永远是孩子最在乎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得到表扬!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我们也可以改变评价方式,通过新的评价方式,达到促进孩子发展的目的。我们要慷慨地伸出我们的大拇指,给予他们鼓励,赋予他们成长的信心。我们可以让孩子尝试地评价同伴,并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孩子非常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怎样评价自己。班主任在设置期末学生奖项时,除了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之外,我们还可以设立更多的奖项来肯定学生。比如我们学校就设置了各类星星的奖项,有“阅读之星”、“班干之星”、“劳动之星”、“礼仪之星”等,我们立足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肯定。这样做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孩子们各个积极向上,不能拿到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的奖状,他们就力争其他奖项,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二、蛋白质——梦想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那么我觉得梦想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梦想,小到三岁孩子梦想有一个芭比娃娃,大到十岁的孩子梦想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不管是小想法还是大理想,这些都是梦想。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给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但是大人们受思维定势的禁锢,常常对他们的想法或者嗤之以鼻,或者斥为“异想天开”,从来不加引导,不去理会。但是我们恰恰忘了:没有鹰击长空的梦想,哪有莱特兄弟的飞机?没有鱼翔浅底的梦想,哪有海洋里遨游的轮船?没有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