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尊称谦称

古人尊称谦称

敝人( 谦称) 碑职(谦称) 陛下(尊称) 寒舍(谦称) 拙荆( 谦称) 老身(谦称)

令尊( 尊称) 另堂(尊称) 寡人(谦称) 足下(尊称) 鄙人( 谦称) 在下(谦称)

不才( 谦称) 令郎(尊称) 令爱(尊称) 老朽( 谦称) 犬子( 谦称) 麾下(尊称)

舍弟( 谦称) 尊府(尊称) 家严( 尊称) 家慈(尊称) 兄台( 尊称)

楼上的说的很对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单个字可以说“仆”,如“仆窃不逊,近自托自无能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可以说“愚”,可以说“窃”,“愚以为”“窃以为”都是“我以为”的意思。大臣们在君主面前可以说“臣”、“微臣”,甚至说“奴才”(何绅不是经常说吗?),犯了罪了说“罪臣”。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说自己“下官”、“卑职”。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称自己“末将”。君主自己称呼自己时说“寡人”、“孤”、“朕”。丫环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百姓在官员面前说“小人”“贱民”。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出家人称自己“贫僧”、“贫道”、“贫尼”。所有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古人不但说自己用谦称,说自己家里人时也用谦称。说自己的儿子“犬子”、“不肖子”、“贱息”(“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说自己的女儿“小女”。说自己的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说自己的妻子“内人”、“贱内”。说自己的东西时也用谦称,自己的房子“寒舍”、“蓬荜”、“舍下”。自己的文章为“无能之辞”、“鄙贱之语”、“拙作”。自己的意见主张为“管见”、“浅见”。表演技艺时说“献丑”,自己的功夫为“三脚毛”。在别人之前发言不忘说“抛砖引玉”。

像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通过对上面的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谦称都是用表示身份低、见识浅、品德低的一类词。比如“愚”是

愚蠢的意思;“仆”原意是“仆人”,仆人身份多低。帝王的“寡人”是“寡德之人”。“犬子”就更不用解释了。古人用这些“不好”的字眼来表示谦虚在古文中随处可见。例如: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

童子何知,躬逢盛饯”(《滕王阁序》王勃说自己是小孩子,小孩子知道的肯定少)

“敢竭鄙怀,躬疏短引”(《滕王阁序》)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之上”(归有光《山舍示学者》“区区”有见识浅陋的意思)

谦称自己用“不好”的字眼,称呼对方就不能用这些字眼了。古人称对方“子”、“吾子”、“君”、“足下”、“殿下”,复数有“二三子”。臣子称君王为“陛下”,太子为“殿下”。(“陛下”原意是台阶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门呼皇上太子时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来代替,以此来表示敬意。像称呼一般人为“足下”、“阁下”也是同样的道理。)君王呼臣子为“爱卿”。古人在称呼对方父母时为“令堂”“令尊”,对方子女为“令爱”“令郎”,此处“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义。说别人的意见为“高见”、“高论”。别人的文章为“大作”,称呼兄为“兄台”、称呼弟为“贤弟”,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别人的徒弟为“高徒”。别人的家为“府上”。称呼和尚为“高僧”、“圣僧”。尊称老师为夫子、师父、师傅、先生、先哲。

尊称在古文中非常常见,例如:

“今媪之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不直呼秦穆公,而呼他的手下是对穆公的尊称。)

从上面可以看出,尊称和谦称正好相反,多数用表示美好、高贵高尚的字眼来表示。这些表尊称谦称的词汇应该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

许多词汇还在使用。

有人说古人真是婆婆妈妈,用“你我他”不就什么都包括了。看看大街上处处可听到的“老头儿”“喂”“那个人”“这家伙”,我们现代人还有资格说古人婆婆妈妈吗?

回答者:yushuzhe - 大魔法师九级2-5 14:18

直称姓名在正规场合,不表露感情及倾向时用,分他称与自称;有时也含感情色彩"曹操自江陵将顺流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不带感情)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带厌恶感情)

自称称姓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称名"五步之内,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称字称"字"一般表亲近。名与字之间有时有联系,如韩愈名"愈",字"退之";有的无联系,如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先称"字",后称"名" "冀君实或见恕也"。"贤大夫者,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称号"号"与"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称号表尊敬之情"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称谥号除朝廷封谥以外,还有学者死后,他的亲人、后学为其加的"私谥"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忠烈"是史可法死后谥号。陶渊明死后,顾延年在为其作诔时,私谥为"靖节先生"

称斋名以其书斋名称之梁启超自称"饮冰室主人";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称官名表尊敬对方称官名,有时多为表示荣宠的加衔《答司马谏议书》"谏议"即谏议大夫,是司马光当时的官职。"豫州今欲何往?""豫州"即豫州牧,是刘备以前的官名

称爵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常封以爵位,至高为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柳敬亭于幕府"

为"宁南伯",后又被封为"宁南侯"

称籍贯:王安石文集为《临川先生文集》,"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

兼称一般先称官名,其次是籍贯,最后是姓名及字。这时官名、地名成了姓名的修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籍贯,"萧君圭"是姓名,"君玉"是字。(籍贯)、(名)(字)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敬称称皇上或国君为"上"、"大王"、"皇上"、"陛下"、"万岁"等"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窃为陛下惜之!"

敬称称老师为"夫子"、"子"、"师"、"先生"等"夫子何哂由也?"

称朋友或长辈为"公"、"夫子"、"君"、"足下"、"大人","丈"或加"太、从、令、贤、仁"等。称已故皇帝为"先……"或称庙号。称已故长辈为"先……""先考(父)、"先妣"(母)等"某公守法?""夫子何哂由也?""太后、太夫人""从父从母("从"表叔伯关系)"令尊"、"令郎"、"令爱""贤弟"、"仁兄""先帝创业未半。""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指已故的祖母。"先妣尝一至。"

谦称诸侯王自称"寡人"、"孤"等"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臣下自称为"臣"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一般人自称为"仆"、"不才"、"不佞"、"愚"、"妾"、"敝人"、"臣"或加"家"(家父)" 愚以为宫中之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妾"是女人谦称

贱称对晚辈或下属不客气地称呼为"竖子"、"小子"、"阉"等"唉!竖子不足与谋!""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大阉之乱"

平晚辈称"尔"、"汝"等,是不客气的说法"而翁长诠","尔何知"("而"通"尔")"汝生于斯而葬于斯。"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合为"九族" 十族尚且不怕,何况九族!

避讳对君主或尊长,不直接指名道姓,而改用他字或空字,缺笔的办法叫"

避讳" 将"娥"改为"嫦娥",是因避汉文帝刘恒的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