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鸦片战争纪实

中英鸦片战争纪实
中英鸦片战争纪实

麦天枢,王先明《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央编译出版社,优秀长篇报告文学奖

看看部分节选就会知道缘由

1 B0 ]" b4 b8 |4 w4 C

沉思会减少争吵。理智能弱化情绪。正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渴望和社会认识的规律一起,驾驭着我走向昨天。* C9 `/ I8 U4 k5 o( [+ i

这不是反方向的旅行。0 n( Q2 u5 O1 Z7 s1 R

8 L) u% \# v( s+ A9 G0 f5 |) [

2 Q

3 V( p3 t$ |0 {+ v& Y

鸦片战争!这似乎是我们无比熟悉的名词之一。对于每一个有过最简单的受教育史的中国人来说,对这个名词大约都不能说是陌生的。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不同学龄级别的教科书中,在党支部书记、连队指导员的政治课中,在各级党报的社论中,在那些从来没有权威过却从来都在权威着的历史学家们的著作中,我们一再地领略过这四个字承载的巨大的痛苦、屈辱和义愤。?3 l5 i, f+ @5 D

不过,尽管它使我们的民族情怀那样地翻江倒海,难以平静,事实似乎是简单而清楚的:一个腐败的清政府,一个发起不义战争的英帝国;一次毫无疑义的失败;一段民族灾难史的首页……。- T# J4 Y0 a/ s4 f% I% o

C3 f [/ ?5 n& x

然而,当我带着意识的新鲜感,埋首于尘封雾罩中的档案文献,翻检那些被岁月过早地抛弃了的琐事和细节,端详着事件中那群或贵或贱,或显或隐,似曾相识又觉全然陌生的人物,顺藤摸瓜地瞻仰我们民族更为遥远的过去,发现的惊叹不时使我抚案无语。

% j4 D7 [) {$ \5 ?- B3 n

-----因为一个见面礼的争执,竟然会使一趟耗资巨万、漂洋过海的国事访问泡汤。因为一个女人的当留当去,拥有数千万银子贸易的两个国家竟然能断绝交往半年之久;民族英雄关天培是在守军的溃败中,以自杀般的无奈砰然倒在铁炮旁边。三元里义军的起事,导火线是英军强奸了村中一白发老嘔;著名投降派人物崎善却是一个在官场上远远要比林则徐饱经起落折磨的不幸者;被视为战争结局也是中国近代史象征的《南京条约》,是一个满洲贵族管家多方周旋的产物;战争的胜方,在向败方慎重地要求“平等”。

然而,这都是历史事实。" a/ O4 c, a0 u1 H1 U9 G1 N' o

往往,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新闻o

事情还深刻在,它们都不是无意义的巧合或偶然,它们也不仅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燃烧的闪光和火?星,一切都是整个地球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越是超越战争来看这场战争,越是环顾悠长的两头来看鸦片战争这个焦点,我们越有理由相信,这是人类文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形式的全面冲突,甚至包含着文明之间必然的历史性误会。当然,文明之间的优劣,并不是一场打打停停的三年战争能够证明的。

在力图超越具体是非的考察中,我甚至认为可深刻地记忆这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千古名词。我似乎也有理由相信,笔者在本书中提供的内容会使我的读者理解:作者有着不能再多的理由发此感慨。7 A) |& M7 \" w/ G, K% w$ r5 ?

历史不容闲情。& v5 ~& L! c L5 {/ T

$ j7 @' _6 H7 u

h A/ M8 h# A2 P

采访历史是困难的,尽管我们有着面对历史的诚实与辛勤。表现历史是更加困难的,尤其是当我们从今天和明天的停泊地向历史出发的时候。然而,不论面对今天的生活还是面对过去的旧事,我们发现,事实的逻辑本身,就有着排斥着意“创作”的最高表现力:因此.动笔之时,笔者一再地提醒自己:约束思维的复杂,借助事实或故事的朴素、明朗,邀请读者与笔者一起,凭借今天的经验去感知昨天的事情的缘由、曲直。文化和文明没有绝对的今天和昨天,同一种血液能使我们的意识能力一以贯之。

并且,我相信真正的社会道理,一定不在晦涩的逻辑证明中,而是在那些正常的人们都可以理解的事实的逻辑中。" N/ b8 `+ n; k

历史具备这种功能。

于是,我小心地绕过了这个“学”那个“学?,努力把丰富的材料叙述成自然的故事,而不生硬地用作

“证明”;我尽量绕过那些门类庞杂却大同小异的历史著作和教科书,在原始资料的大海中耐心地捞取,

以我对这段历史的理性理解,以我所看到的这段历史的全貌,以我自己的方式把它描述出来。我希望0 I/ ]+ O* b! n& |6 F% h

因此而使这部著作为读者所欢迎—一便于阅读,也便于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和思想。: y( b- h* A( S$ W: z9 O

或许,我已经不需要对我的认识进行专门的概括。叙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仅仅需要提出的是:今天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重大课题需要探讨。今天的中国人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普遍地关心着自己社会的前途,那么,在诸多问题中最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不论人们怎样被不同的观念、立场和利益趋向所区分,或许大家都不否认——中国安全,快速地迈向一个现代化的,高效率的社会,是我们所面对的第一课题。那么,这一课题的理性起点在哪里呢?" W# i( M) M3 k! x8 L1 w

显然,我们今天所关心的问题,或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课题,在我们的祖先不得不面对一百五十年前船坚炮利的“英夷”时就已经提出和面对了。鸦片战争,使我们完全依着自己的生长规律循环了几千年的文明一下子要生存在不光有着自己,而且还有风貌迥异的别人的世界系统中了。于是,我们这个民族才有了它自身循环过程之外的痛苦、磨难、失落,希望。于是,背负着辉煌历史的中国,不得不步履艰难地面对世界,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向着一个新的方向。

这样看来,从“那天”到今天,我们事实上生活在一个仍然没有终结的文明自我更新的过程中。也正是在翻检那些已经被大多数中国人所不知的祖先的旧事时,我不得不一次次兴奋又惆怅地感叹:尽管岁月已使纸片儿发黄发脆,尽管祖宗的文字似不如“夷人”的笔记易读易懂,但那误会,矛盾,对抗以及它们产生的理由,似乎还难以说已经是历史。一切好像都发生在昨天。

这是一种树大根深的文明的顽强。

这也正体现着这个文明的伟大辉烽。# Y3 J0 D# i% Q

+ r4 X, C4 R$ i% f, ~+ S6 C: c

序篇天朝

读者将立刻注意到,作者开篇似乎文不对题,用了许多的篇幅写了许多似乎与那场必将来临的战争不相关联的事情。9 S$ Y" ]9 k8 ~0 c+ j' m

是的。作为西半球的英国与东半球的中国之间的这场战争,发生的因素决不是单一的或瞬间形成的——当时的地球很大,即便是最先进的、刚刚下海不久的英国火轮船,要找到中国南海一个具体的港口,也需要将近半年的时间。( k2 f# v0 r |! x9 O1 A" t 此外的理由是;作为今天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从皇上到臣民,当时还似乎没有人以为世界上有什么不同的国家以及什么“国际社会?、“国际交往”;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前辈祖先当时看待自己和外部的基本心理和观念,了解这些心理、观念在当时的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和模样,才容易了解战争以及战争前后的许多事情。. p1 I) h. @! N& |6 e2 R 所幸,这个时候的天朝对今人来说,似是个处处好笑的幽默大师,绝不会让我们那些哪怕是只愿看娱乐片的读者感到失望。

2 l6 E* g- h

3 T2 d& E

第一章不肯下跪的客人

' G) z7 H9 P7 k2 y) i3 |

1

一七九三年,高考试卷中还未出现过的年份。但正是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十分重要的事情:“统(马又)天下”的中国和“西方第一大国“英国”----两个最富代表性、曾经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生活着的国家,将有机会第一次正式接触。' C/ S% B% o) O' E% F$ E( i

当然,这次以一个人的寿辰为契机的直接交往是以西方人深感惊讶的方式开始和结束的。

' O) X- a( H1 Q8 e, Y

29 a! j6 g a& y. X+ q% l

八月六日,离天津城几十里处的大沽口岸,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船队。单从船的性质来说,这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一支舰队。其中的“狮子”号装有七十四门大炮,这样大级别的战舰,在日后的鸦片战争中,只来了两艘。当然,今天的舰队不是来打仗的。“狮子”号舰首向岸而立的人群中,没有被护卫着的戎装将军,而悬被簇拥着的英王使臣。" H# ?9 U( s2 e5 a5 R- F

为首的特使马戈尔尼爵士,是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毕业的硕士,曾经活跃在英俄交往中的外交家,代麦英王统治印度的东印度公司的干员,与他并立的公使斯当东,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牛津大学法学博士,曾经还获得另一所大学的医学硕士,在他身后的近百名随员中,有各种科学技术专家,著名园艺师,军事家(当然,在日后的“访问”中,他们出乎意料的一点儿也没有派上用场);在这个黑色西服人群的后边,排成受阅队列的数十名轻骑兵,一律手持毛瑟枪或连珠枪;在紧随“狮子”号的“印度斯坦”号战舰上,装有整整六百箱的准

备敬献乾隆的皇家礼品…… 。

已经面对“东方第一大国”的马戈尔尼特使,身后是差一个月另零十六天便整整一年的海上行程。在只有蓝天、风浪作伴的漫长的出访途中,他们先后三次遭遇飓风和台风,数名船员因此死于非命;驶经山东登州府的时候,随船医师曾经报告:仅“狮”号土的病人就达九十三名。0 @1 Q4 g/ q8 o' w d) O- Y* b

这个从规模到行程都可称史无前例的外交代表团,显然也满载着与当时的英帝国身份十分相称的史无前例的使命:不光来庆祝乾隆的“万寿”,还要“平等地”与乾隆的帝国互派使节,谈判并签定两国贸易协议。

然而,这个为西方知之不多的东方帝国,将怎样回复他呢?! J2 M8 x6 r* S4 B

尽管途经澳门时他受到了英国商人悲观的忠告,此时注视着洒满阳光的海岸和迎面飘扬的各色彩旗的马戈尔尼特使,对斯当东公使说:“我感到了希望。”

0 K7 x; a4 Z% e/ B8 B% ~9 s! {

. C' h! O/ j% T! }/ \! U' G! W

3$ B* z+ ]3 {& H5 b' z) ]

等待他们许久的迎接仪式,的确是要让初来乍蓟的洋先生“感到希望”的。迎岸的…彩旗队伍中,排列着一队艳色装饰的骑兵和彩绸披挂的大轿,大轿旁有清朝几位三品大员,前来迎接使团入境。3 h: B8 N2 w3 Q. o5 Y. b! x* l

乘着缓慢但却舒适的彩轿前进一公里左右,他们来到正式欢迎仪式的举行地。这是一座饱经岁月沧桑但规模宏大的海神庙;为彩旗和灰浆装饰一新的古庙,目前是奉旨特意从保定赶来的直隶总督梁肯堂的行辕;庙前专门搭起好几座巨大的帐篷,以实现总督大人与特使先生的第一次见面;各色彩旗,双列骑兵在帐前成一深远的过廊……+ K/ E" I% W" D 这番颇费心思和钱财的排场却并没有准备有什么实际效用。因为年已七十七岁的梁总督与特使会见的时间,仅够主客关于路途的寒喧及客人关于“西方第一雄主”派特使前来与“东方第一雄主”“发生友

谊”的表白而已。倒是彩轿送还后,总督遣人送到“狮子”号上的筵席丰富无比,整整四桌,每桌单菜

肴和水果便有四十八种之多,那鱼贯而来依次打开的食盒,使远来的客人们相顾无言,惊讶不已。6 G& U6 T+ J' g: y/ x

“ 特使不住地向随员们赞叹:“这食品太多了!”“东方人对待远客是这样的热情”

八月九日,使团同陪同的中国官员共乘十一艘大船逆河北上。抵达天津的时候,河两岸满满排列的军队,将近一公里长,士兵都着崭新制服,军旗,小旗多至不可计数。下船的地方,梁总督与特命钦差大臣徵瑞已在迎候,他们的身后是成群的帐篷,高耸的牌坊,鼓乐喧天韵军乐队,四面绿色旗下成列站立着手执大刀的仪仗队士兵(不过,细心的客人也发现,有几个士兵手里除了大刀片,还拿着一把扇子)。观者如堵,数以万计头悬长辫,身着长褂的市民站满街头,挤满船头(在公使斯当东的日记里写道:“妇女很少,,)…… ”# W, h5 W, `' B) ^6 r

由于乾隆皇帝依例在热河(今承德)避暑,在京稍事逗留,使团在钦差大臣等大员陪同下继续进发。使团在距热河三公里处,受到盛大欢迎。( L2 L1 p- s' j# T

日后发生的一切,使远来的客人更加难以理解这厢里欢迎的热烈,认真。事后东印度公司二职员干脆评价说:马戈尔尼一行受到了“最礼貌的迎接,最殷切的接待,最严密的监视,最文明的驱逐。”

那么,这完全是一种无意义的排场么?

- M2 B' i( M! s/ p6 [& U

4 V. U+ R% _1 C% w- e( f

4

还在天津的船上,特使便看见了船头高悬着的旗帜:哄咭喇贡使。

北京逗留期间,送往圆明园贺寿的礼物(内有天体仪器;光学仪器;“根据力学原理指出各种协助人和家畜劳动方式?的机器;铜炮;榴弹炮;毛瑟枪;连珠炮;望远镜;……)清廷人员未经英方人员同意便自己打开了。英方译员前来阻止:“这是英国送来的礼物,在特使将它交付之前,仍由我们照料。”钦差徵大人立刻驳道:不是礼物是贡礼!”4 r+ a. P. u/ c' k! I" m6 N* V

马戈尔尼特使大约永远也不会知道,他和他的使团,与朝鲜、安南(今越南)等等属国的使臣一样,已经颇有价值地作了皇皇天朝的升平道具。只不过由于庞大的使团和相应的欢迎仪式,使这一“四方朝贡”的盛事更具气氛罢了。* e/ n9 b$ G% g+ M' _2 t6 f 返途经过天津的时候,他的译员便会在街头的皇家告示中看到,天朝盛德四海,西夷英吉利国万里来贡……。9 s/ a# _& [9 p' u) R- Q2 w( O

这是中国这样的古老国度古老而新鲜的根本需求,我们从后面的故事中,将明白一些形式背后的内容。

5& t: {4 v3 `( ~( h

还是在从大沽往天津的旅途中,那个漫长的话题便拉开了。

船行之后,钦差徵大人和陪同王,乔二大人便过船坐谈。话题似乎是不着边际的。徵大人提起各国服饰的异同,上前仔细打量着特使的衣服,悠悠地说:“贵特使的衣服窄小轻便,和我们中国的广博舒服,两者相较,似乎是我们中国的好一些。” 退还坐下来,他又接着说:我们皇上接见臣工时,臣工所穿的衣服都是一式一样,绝对没有别的样式

的。”注视了一会儿他的客人迷惑的神情,大人突然指着特使的护膝说:“这种东西缚在膝上,行起礼来

很不方便,贵特使觐见时,先要将它们除去;”

马戈尔尼终于反应过来了,心里赞叹着“中国官员说话艺术之高明”,嘴上立刻筑起堤坝:“这件事无劳贵钦差置念。我们在敝国觐见君主时.也是穿这种礼服,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我们现在到了中国,就打算用觐见我们君主的礼节来见贵国皇帝陛下,?想来贵国皇帝陛下一定不强我们用中国的礼节吧!? .1 z! |, U* S" Z6 e

徵大人则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觐见皇帝之礼,无论哪个国家都必然是相同的,都应该照规矩?双膝跪地,九叩首,这必不可免。马戈尔尼的态度于是也强硬起来,表示难以接受。

话不投机,关于礼节样式的初次交锋,应说是较平静地结束了。

关于中国见皇帝的礼节,关于扑倒在地鼻尖儿+ G" Y" }# j) ?- m$ b

触地的磕头,马戈尔尼并非一无所知,数年前,荷兰人为争得与中国通商的许可,跪倒在中国皇帝的脚前,曾经是伦墩报纸上的新闻。然而,当今“西方第一强国”的英国,绝非没落衰微的荷兰,他必然地领受并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尽可能地表示对中国皇帝的敬意,但是坚决反对去做任何把英国解释为中国的藩属国的事情。”问题只在于,我们难以预料,在“向来如此”的中国皇上和中国官员面前,他这是否是一厢情愿。4 P7 x( G- o8 T" x7 k" l 行过天津,将至北京,陪同的王、乔二大人,又一次来会英国特使。这次,问题的提出十分直截了当:关于觐见的礼节,这件事是一件很重大的事,绝不是小事,下跪叩头,是很常见的事情。? 说完上述意思,二位大人便当场演习给客人看:0 G; D: T, u3 i8 j U1 G 向着一个方面跪下去,深深地叩头。然后,坚持要求马戈尔尼学习。马戈尔尼不由通融地拒绝了。9 e: N8 G- ]4 W6 g) I' I- o

二位大人显然是领受了任务,依然不肯离去,转而要求特使的随身译员依样跪拜,“作个榜样给特使看”。然而,马戈而尼坚决地制止了。二位大人十分扫兴地站在了当地,脸上的颜色变得难看起来。继而,钦差徵大人又为此亲自出面的时候,马戈尔尼似乎是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本使这次奉王命东来修好,极愿意使贵国大皇帝满意。凡本使认为合宜的事情,无一丕可。但本使是代表西方第一大国君主而来,如一定要迁就贵国的宫廷礼节,固未尝不可。但需要贵国也派一位和本使官阶相当的大臣,向敝国国王、王后的肖象行本使向贵国皇帝所行之礼。”徵大人闻此,默默地摇首良久。显然,他和他的朝廷第一次遇上如此执拗蛮横的“贡使”,在他不止一次的类似使命中,钦差大人第一次遇上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n8 u9 O: e. W Y5 |* f

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上交。

在当时的清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一位叫和坤的文华殿大学士。这位数年后被另一个皇帝抄出八亿两银子家产(二十年的国家岁入)并“体面赐死”的倾朝重臣,得报在随侍乾隆的行宫一隅亲自出马:和坤居中坐在一张高高的铺了绸子的太师椅上,两旁除坐着参与朝事的满汉四位军机大臣(是军机处大臣的全部),钦差徵瑞和其他大员,一律垂手在旁站立。然而,当斯当东公使将坚持马戈尔尼前见的关于觐见礼节的“说帖?庄重交出时,和中堂默然结束了这次隆重的会见。/ W+ x* Q2 p, o' T# k- b1 [( _

次日晨,徵钦差,王、乔三人受委一同来到宾馆,进而劝特使“勉强依照中国礼节”,“不必固执前议”,并且明确告诉远来的使者,外国使臣向中国皇帝叩头行礼是正常的,假如要中国官员向英王肖像行同样的礼节,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特使先生则继续讲他那番很难懂的道理:我是西方一个独立国家国王所派的钦差,和贵国国附属国所派的贡使完全不同…

当天,英国人敏感地发现,使团的食物突然变得粗糙,甚至于难以下咽。

这场关于跪与不跪的谈判,从八月十二日起提出到九月十日——皇上的万寿节即将来临的时候,这将近一个月的争执突然有了转机。或许,乾隆觉得自己的“万寿”庆典中,不能少了这一行独特的仪仗。?

也是早晨(皇上的早朝,往往是天不亮就开始的),徵钦差又带员前往国宾馆,再次胁说没有结果后,他突然认真地问:“如行贵国礼节,是个什么样子的礼节呢?”英使答曰:“英国廷臣君主之礼,系一足跪地,一手轻轻—握国王手以嘴吻之。”% E) z$ P% B+ S% D6 Y) |! a* f

徵钦差昕了大为吃惊,当下显出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O. C& n$ [6 k$ I

合拢惊诧的嘴巴匆匆离去又匆匆返回,他为心事重重的马戈尔尼带来了福音;可以了,可以行英国礼。不过,拉着皇帝的手亲个嘴,不是个道理,干脆免去……7 D' p) U1 v) x3 t r& o# a/ S1 i

, U. T% t: |( k

; }% i" E. I6 w u0 l- W0 t s

6

清晨四时,细心装饰停当的荚国曙使团,便被引往皇帝驻骅的万树园,特使马戈尔尼身着绣花天鹅绒大官服,上罩爵士外衣,胸佩钻石星章,肩披钻石徽带;公使斯当东在绣花天鹅绒大官服之外,加罩牛津大学的红色博士大褂;数十随员全部着绿色金缘改红色镶金边的崭新制服,仪态严整地走完那近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到高大的皇帝御幄前。z0 [# n9 [ [5 C7 n" g1 y

天色微明申,满蒙王公及合朝大臣,全部肃静地幄前静候。5 l6 X P% Q; R$ g" l8 l2 C/ m4 m" M

立等一个小时光景,突然间鼓乐齐鸣,呼报皇上驾到,当一架数以百计的伞盖,旌仗旅

拥下的十六人扛抬的大轿辗缓缓经过时,在爬伏一地的磕头者中间,独行英国曲膝礼的马戈尔尼一行显得如鹤立鸡群。9 }9 j4 B) o% |# s6 n/ X- b

待皇上下轿入座,马使双手捧着一个盛有英王国书饰以钻石的术盒,入幄拾阶而上,屈一膝呈于乾隆面前,: R: x6 s! v7 Y/ T4 c

乾隆伸手接过了木盒。

这是了不起的一瞬,这一瞬表现的清王朝的豁达,将在鸦片战争之后,英法联军侵略事件之后,即经过了嘉庆朝,道光朝。咸丰朝,直到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才能在年青皇上的亲政仪式上重现,那时,西方各国公使在枪炮的前导下,已进驻北京六年,距马戈尔尼荣耀不凡的东使,将是整整八十年的时光。

对于乾隆的子孙来讲,难以简单地概以“恿顽不化…。贡拜礼,本就是“治国安君”礼的外延,奉天命统御万邦的天朝,允许前来朝贡的远夷站立起来,那后果不是对外的,而首先是对内的,对自己的,因此,即便当时跪在乾隆御前的天朝廷臣,过后也要在官方文件中以“来使跪拜如仪?的记录精心虚饰。2 W6 O/ W' R) e& T% ?' v4 d. ?& ]+ H

乾隆接过木盒,并未当场展阅英王的“国书”一那是无所谓的,不是千第一律也是千篇一律的。他顺手把木盒递给站在一旁的和坤,取过一只玉如意递给马戈尔尼特使——那是皇帝赠送“尔国王”的礼物。

马使在当晚的日记中曾为此写道:“如意之为物,长约一英尺有半,。以白玉石雕成。其质颇似玛瑙。在我看来,这东西是不太值钱的。”& W/ l" F' [! F$ E9 ~

不知足的马戈尔尼先生哪里知道,只因为他遇见的是乾隆皇帝而不是另一个皇帝,才有这心血来潮的赠与,乾隆几乎将立国的根本作了恩赐一—当然,不是物之永存的玉如意,而是一瞬即去的屈膝礼。在清王朝的历史上,大约也只有乾隆这个盛世天子能有如此的慷慨大方。当当乾隆帝一命归天,他的的王朝紧跟着一个跟头丛高处跌下来,他的江山的继承者便不得不收紧“保江山?的警惕之心。身为天朝,不是刀剑加颈便绝不与他国称兄道弟的清廷,与自命世界第一强,决不会跪下去的英国人之间,绝不会再有这两厢情愿的“屈膝之赠”了。: Z$ [1 m& B( O" p* p `! A3 ^

马使之后,于一八一六年八月抵北京的英王特使阿美士德勋爵,一到天津就遇到麻烦:他不得不强硬地拒绝向皇上传旨所赐宴席行三跪九叩的“谢宴礼”。这一突如其来的赐宴,导致他刚到北京即被嘉庆皇帝驱逐(有意思,后一个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出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这位嘉庆帝的肖像与好莱坞朋星嘉宝的玉照印在同一个页码上)。阿美士德远航六个月又二十天东来,不得不带着自己国王的国书返回,这个后来的一鼻子碰在礼仪大墙上的阿使,返国后提出英国对中国的“三条路?:“武力强迫中国据合理的条件管理贸易;绝对服从中国所制定的一切制度;根本放弃交往。”显然,以外部市场为生存前提的英帝国,只会选择第一条路。不过这是后话,我们还回到乾隆皇帝的御座前来。5 B( D, |1 s. `, b5 B+ l U

乾隆收过国书,还赠一绿色玉如意给马尔戈尼本人,马氏见状,立刻取出两枚镶嵌钻石韵金表回敬。马使还引副使斯当东到御前,声称万一身有意外,斯当东便是代理。于是,斯当东也得到一枚绿色玉如意,并且也屈一膝敬给皇帝二枝装饰美丽的英制气枪。

以下的进行就更加亲切随便丁。早已摆在御座左侧的宴席,盖布揭去后山珍海味美不胜收;王公大臣们静静地坐在右侧陪宴,乾隆还将二使召到自己席前,亲斟御酒赐饮,酒兴甚浓的天朝皇帝,脸上无尽的威仪中,渐浙现出一个高寿老人的慈祥和兴致:“尔国王年岁如何?”“子储如何?”……" ]. Z: |$ [& Q3 f& s! |& T; G

然而,对马戈尔尼一行不幸的是,他以为只是此次访问著的的这个隆重的开头,竟然就是结束。

紧接着那礼貌的驱逐说明,即便是乾隆也不能再给他允行曲膝礼以外的更多的东西。

; l5 k6 { }% e9 o x

/ f0 n. F/ }# `

7

觐见,赏游御园,“瞻仰?行宫。这些项目一结束,马使被请到和珅大人座前时,已经再谈英国人向着英国的行程了。自然,话题是以洋人刚有领教的中国方式提出的。

和中堂先问“贵使”身体,又问同行数人之去世,接着便说:“皇上的意思,洋人不适北京气候,霜降后还要冷,替你们设想,述是早一点回去的好。?

马戈尔尼也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北京天气虽冷,但敝使颇能耐寒,即便长住也定能适应,至少过丁新年动身才好……”

和中堂依然婉转催行:天朝宴会仪式,新年与万寿节都差不多,既然贵使已看了万寿节,就不必再看新年礼节了。

至此,马使只好将他的“正事”摊了开来:“英国国王这次派我到中国.并不单是作暂时联络感情的打算,而是要和中国永远共敦睦谊。英王之意,要我久住,为国王代表,两国间有事,就近代表英王与中国政府直接商量,如果中国政府愿意派使臣到英国,为互派使节之举,英国尤为欢迎,所有船只一切,可由敝国代为筹备……” {& t: N2 |7 f 而正中座位上的和中堂,则尤如未闻,只顾说中国的天气,荚国人的身体。8 }. x, V0 q1 T% L9 X4 P" j; ?

满怀失望地辞出来,马戈尔尼突然便不能忍受连日的辛劳与北京的天气,躺倒在床上了。为这次东来既保有体面又有所成就,他已极尽一个使臣之所能。在澳门,探知中国官员对西方“小东西?的奢望,他连船上水手自备的望远镜、“狮子”号船长的一对精微透镜,全部出价搜罗在手边,以为敬献办事大臣的礼物。连连拜访和绅之际,侦知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极受乾隆宠倌,他便找个机会去献殷勤。9 T; D$ w4 Y, b' k

尽管他骨子里对中国军队看不上眼,但在热河御花园里他曾对福康安说:“福大人是中国著名军事家,

精通兵法,功业彪炳,中外驰名,敝使久仰大名,不胜敬慕。”(不过,福大人对他的殷勤毫不在意,当0 B- F7 S8 T l4 s9 I f# k

马使提出由自己的卫队给他表演欧洲火器操的时候,福大人漠然答道,“这种军器操法,量也没有什么稀奇,看也可,不看也可!”)

次日,马使抱忧病之身再被召来,俨然已是告别别的仪式了。- w3 R7 T. Q- }4 Z% D' w 大殿深处,石阶尽头,摆着一张铺着黄缎的圈手椅,椅上有一黄封,里面是乾隆致英王的“敕榆”。这敕书过会儿就会由清廷官员送到宾馆,里去,召马戈尔尼前来,是要对着黄椅、黄封行“接受礼?。?8 D7 P' m- ?4 n+ b/ B

一旁的桌上还有众多的黄包,和坤让人指点给马戈尔尼明白;这个是给国王的,那个是给你的,那个是给你的随员的。并且将马使前赠和中堂及诸力臣的礼物一一打回。6 j+ r7 i+ K$ B. G, _9 t

为使此行回去能有所交待,回馆后,马戈尔尼硬着头皮写出一个“说帖”来,恳请准英国派员驻京,照管本国商务;许英商在广州之外至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交易;许于京设一商馆,收贮货物发卖,欲求小海岛一处,以为居留商人、收贮货物之地(在世界到处都有殖民地的英帝国,只求中国一小海岛,似乎是格外客气的丁。);请许英商照章纳税,并请将中国税率录赐一份,以便英商遵行……。

临行前,马戈尔尼的确看到了乾隆针对他的说帖?致英国王的“敕书?,那里面辞色严肃地写到:

你国使臣在定例之外,还有许多乞求,与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的传统相背道。且天朝

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在广东贸易者,不止英吉利一国,若都来如此效尤,难道都应允了不成?念你国僻居荒远,对天朝体制不大熟悉,所以命大臣向使臣详加开导,遣令回国。o9 u( \8 P& z5 M

据你的使臣请求,你国货船欲来宁波,舟山、天津收泊贸易,向来西洋各国前来天朝地方贸易,都在澳门设有洋行,你国船只若到斯求新地,那里没有洋行,况且当地并无通事,不熟你国语言,诸多不便,实不可行。. c0 k8 c; }& B' R% w

据你的使臣请求,你国买卖人要在天朝京城另立一行,收贮货物发卖,断不可行。京城为万方供极之地,体制森严,法令整肃,从无外藩在京城开设货行之事。6 z% y3 I! t# Q! s8 c: [

你国使臣还欲求舟山附近一小岛,供商人停歇,收存货物,亦不可行。天朝尺土,都在版籍,疆界森然,况外夷向化天朝,前来交易者,不独荚吉利一国,若都来求地,难道都答应了不成(乾隆尚有如此“国土意识”,真是难能可贵)…… .,?

总之,七条要求,逐条驳斥,毫无通融余地。

细阅“敕谕”——这份他在西方外交场上从未领教过的外交文书,马戈尔尼忧郁在怀,无以开释。

他已觉归国后无颜向乔治三世国王交待。

幸好,北京城里还有一个人能够安慰他,那是年已八十的安易德神父。这位在京的唯一英国人,已经来华留居六十个年头,当他前来拜别母国钦差的时候,身着全套的中国衣服。, _5 w( |8 U7 U* x& a. F* i

不久便身葬异邦的安神父,倒有一副未来的心肠。他操着已经陌生拗口的英语劝慰满腹心事的马戈尔尼说,“中国向来闭关自守,不知世界大势。并不是有什么恶意。比如缔结条约,互相通商,是现今文明

各国都通行的办法,但中国则从未听说过有与他国订立条约的事。但是,还不能说中国人会永远这样

固执不化,只要能逐渐地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钦使这次来华,已经准予瞻觐,纵然时间很短,也

不能不说是英人在中国得有立足之地的第一步。只要英国不气馁,仍由英王随时以书信与中国皇帝互

相投报,在广东派一英侨时与两广总督联络……,将来瓜熟蒂落,一定有缔结通商互派使节的一天2 T% c9 c4 ]% I- _, u

......”。2 n3 h0 S$ t" x2 r9 `

? 这番话曾使马戈尔尼深以为意,他当时“频频颔首并觉心情释然”。然而,对于在世界商场上利益+ C% ]' I/ Y0 _0 o

角逐为本的英帝国和国际大势前只知有天朝的清王朝,这个“耐心”似乎是绝难持久的。不久发生的中

英外交史上著名的律劳卑事件,便不由分辩地为此作了注脚。( [9 K1 O# _) b2 u( o' q9 {1 |

$ m+ ?: ` M! E9 ^' `

: z" i; b7 Z8 v. N

8

一八三四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前六年的七月,一个中英交往中从未出现过的角色出现在广州。这个角色名叫商务监督,是英王直接任命的,是皇家海军上校律劳卑先生(依一西方学者的解释,这个音译的中文名字含有“劳苦卑鄙”的意思,好比是把后来的清朝政治家李鸿

章三字用英文译成“讲假话,用锁链吊起来(Lie hung in cha ins)”,而不是故意译为“伟大的李树”)。

在此之前,英国对华贸易由东印度公司垄断时,荚商由公司大班管理。现今公司垄断已被英国议会的法令取消,律劳卑将做为英国政府官员来华管理英人贸易。& E5 q! E, P: W- r3 L

在广东,与北京的“跪叩如仪”相对应的,是天朝官员绝不与“夷商”夷人”包括“夷目”平等交往,( ^. n `$ J- c

向来凡有事情,全都通过中国行商代转,而“夷人?有事,则通过行商上转“禀帖?——即请示书。( j4 ~- I6 b" [) r

首任商务监督律劳卑先生初到广州,第一个行动便是遵照巴麦尊外交大臣的指令,企图以“公函”/ p7 Z+ T$ C2 X: o5 `8 t4 q4 [

通知两广总督他的到来及其职守,从而建立与中国官吏的“平等交往?。虽然两位中国行商多方劝导,8 z3 l$ T' t, ]5 W, p& m7 t

告知他不用“禀帖”转达方式的严重后果,但律劳卑先生决意不辱英王使命。

领受中英间第一份公函投递任务的,是监督处秘书阿斯迭。由于英国人居住的商馆远在城外,总督大人深居围墙高筑的城内,外国人有例不得进城,阿斯迭便设想了一个辛苦但却极有可能遂愿的方式:在城门口守候,将公函交付任何一个出入城门的中国官员。

的确不时有身着各种品服的官员自城门进出。但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一个官员愿意接受这份“奇怪的东西?。7 G8 G( _6 {; V$ E0 j- a1 L/ S

暑热之中,衣着整齐的阿斯迭一再把公函向一个又一个官员呈递,但一次又一次地被委婉或坚决地拒绝了。在炎热难耐中守候了三个多小时,最后又遇广东协台(副将,统率广州及周围地方军)出城而来,他又上前以更为恳切的言词和表情请求协台收下这封信。相求先后三次,仍遭拒绝,近乎拉扯之间,巧而公行商人伍洁官及时出面,提议由他和协台俩人共同收下。这个提议本来就不合英人初裹,但协台大人还是拒绝了。: A M. j# Q7 X; J* j 至此,阿斯迭只好披着一身汗水和懊丧返回商馆。* i6 h' {+ A9 {4 _- T

投递“公函”,通过行商请求直接拜见总督大人全都一无结果,随之到来一个“可能的机会?——总

督通过行商通知商务监督,广州知府,潮州知府,广东协台三员将前来“面谕”。实际上,三位官员不+ g% L# ?3 c) h2 J1 e! p A, J

过是奉命前来询问监督三事:来广州的原因;奉命来?华职务的性质;返回澳门的时间。律劳卑先生却一5 z1 W. D4 _; A; g8 W

厢情愿地将此看作一次正式官方会谈,因为座次的摆法进而闹得不可收拾。

得到通知,行商一如旧例,将商馆的会客室座位摆成中国官员为尊的样式。& r5 N9 B' f/ d5 N& ?2 X! g! r

律劳卑见状,大为光火。他认为将英王肖像置于背后,是一种辱侮;在英国商馆的会见,他是主人,应有主人之尊,岂能置于下席? 坚持把坐席改过来。

他加添了一张会议桌,把启己放在主人席上,把三位上宾席留给三位中国官员,第四席给监督处一官员,秘书阿斯迭放在长桌末端……7 f+ q6 e P- N x/ w' J9 B 这场座席之争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虽然按今天的眼光来看,律劳卑的安排的确是专乎仪节的,虽然最后的会见是依律劳卑安排的座次进行的。但最后的结果将使监督先生知道: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

那个过程可以如此简单地概述:迁就英夷的广州州知府撤职;总督正式命令律劳卑离开广州;律劳卑坚持己见不肯依从;总督宣布中断中英贸易;中方撤走英国商馆买办,使役,通事等一应员工;律劳卑命令随行的二艘中型巡洋舰强行闯入珠江,停在商馆近旁示威;总

督奉朝廷之命派兵包围商馆,断绝英人饮食供应;律劳卑郁愤病倒;律劳卑宣布自己连同军舰一同撤回澳门。, g! h$ w& P7 X% _

当年十月二十一日,律劳卑在他的新职上顽强挣扎了整整三个月,在澳门悲愤弃世。他的妻子连同四个未成年的子女,不得不怀抱着丈夫的崇高理想与遗骨回首西去”...

让我们来向马戈尔尼先生作简短的告别吧。3 j% y' e1 L5 [' x( k* T

9

一七九四年一月八日,马戈尔尼特使登上了早已停在广州黄埔的“狮子”号战舰。

这趟历时两年多,漂洋过海,耗资巨万的远访就此结束了。平静的黄埔港几乎没有什么送行的人——来自北京的陆路护送官王大人,也认为没有必要到船相送。这是所有贡使离去时的情景。

他庞大的船队带走的,有那个乾隆正式致英王的“黄封”,还有一份答复他的请求的“敕谕”,连同

十数箱各色天朝赐礼,以及末页上写着“中国军队未必可用”的日记……

噢,还有!“印度斯坦号”满载着茶叶、生丝等中国商品,那是他初到北京时恳请清廷特许,派船前往舟山免税采办的。

5 U' `$ p" F4 J) @" R/ U

8 j1 ^. N) n9 ~, V$ Z; x# o1 w7 R: O

7 v! J B% S* v5 R F# T/ z( L% m

第二章禁忌

# _, q3 L6 p, a e, ^

, ^6 E- f4 j- k+ T1 y

19 Q2 _ i4 N) p5 Q

一八三O年秋。广州。" W1 n& Z' T1 @; `: h9 d0 {

大约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平浪静的好日子,因为珠江上船舶甚密,江岸街市上行人甚众,对所发生的事件目击者很多,传播得很快。

又一艘“夷船”靠岸了。喧哗惊叹声中,那个广州人——不,中国人绝少目睹的场面出现了:: T7 e4 ^' @$ c# u" N- V

一个英国男人,挽着一个英国女人下船上岸。岸边停着两抬二人抬的无项小轿,他们愉快地坐上去,悠悠地摇进不远处的英国商馆。那女人坐在轿上笑语朗朗。毫无羞怯环顾无忌……3 }" R" M) V# M* D0 r- V* W# `

男人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新上任的大班,中国人给了的译名叫吩狮(音)、金发女人是他的妻子,不过,

史料中未留下她那值得一提的名字。. G; \: w `) ?7 C" `( u% m; N

舆论大哗。消息以多种途径,以最快的速度,传报到广州城内的总督衙门。总督李鸿宾立刻召见中国行商,传喻吩狮即将番妇送回澳门,不然将强行驱出。同时,将发生的事情以四百里快骑报往北京的道光皇帝。% {3 {4 u& S8 @1 }$ k

这个吩狮似乎是个顽固不化的“蛮夷”,竟然拒绝了天朝“大宪”(指两广督抚)的命令。于是,女人( m7 P+ ^% B( ]: M: b. E6 x

事件一步步向高潮发展:总督派兵丁包围商馆,断绝对英国商馆的饮食供应;吩狮命令

卫兵在商馆两

旁架起大炮,准备以武力分庭抗礼。

所幸,事态紧急之中,素以能言善辩为名的公行通事(即翻译)头人蔡刚,自愿前往交涉,劝说吩狮将大炮撤去,形势才稍稍变得缓和。我们虽不知“厉声辩诘?的蔡刚向“始有畏意”的吩狮讲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这位胆大包天的英国大班,从当局不同平素的坚决反应以及商馆外汹汹民情中(不时有市民高叫着向英商馆投石子、瓦块之类),肯定意识到他将妻子——一个外国女人带进广州的严重性。+ Q$ B. f+ d: v% ?, _7 j7 i

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面子? 英国人的自负? 总之,吩狮仍然不肯将妻子送走,只是口头上不再顽抗,托言身患疾病,需人的乳汁作引子,待病愈即将妻子送回澳门。

李总督不为所动,果断地下令“封舱?,断绝与英国的全部贸易。

几个月后,在这个英国人无以抗拒的压力下,专事经营英国对华商业的吩狮终于屈服了,悄悄地在一个夜晚将妻子送上了前往澳门的帆船。

是年,将有成批英国商船不能如期乘季候风返回英国,直到来年才能开行,而李鸿宾却受到清廷“任事经心”的嘉奖。5 F& l" Y9 ^1 T+ O" \- _

当然,最倒霉的还不是英国商人及吩狮夫妻,那个出借小轿的中国公行东裕行行商榭治安,因此病死在广州的监狱里。

2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篱笆墙外的男人们。8 x' ~2 ~+ n' u

洋女人是天朝的首要禁物,但她们还不是天朝伦理禁品的全部。华夷相似之处,是女人与男人最终不能分离——不论生存,繁衍,还是光荣,罪恶。英吉利之所以女人袒胸露背,是因为英吉利男人未知王化。能容纳或纵容如此夷妇的夷人,对我们的社会也绝不是安全的。因此,禁女人之日,男人也不能幸免。6 y7 c) F+ f8 u

最初前来广州作生意的外国商人,本可以上街窜窜,吃吃兴隆街的小酒馆子,在同兴市上采购欧洲甚为稀罕的民间土产比如“糖梅”“龙眼干”之类,间或还会有人家请他们去度一个风味全异的家庭周末。等到李侍尧的“规定”颁布,以广州为边界的中国大陆便一日一日地施加无穷的排斥力。随着“夷商不得入城”、“民人不得与夷人交往”、“夷商馆所需什物,一应由行商推任的买办代理”,“十三行售卖英人衣履之铺户,不得用夷字店号”等等细到毫发的规定发明问世,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西方人,便开始生活在一个划定的园地里。/ I0 _ V# b' ~; x; o8 \3 c4 E. Z

那块园地建在广州城外十几里的地方,叫做十三行街,常年做生意的各国商人们,常年租有中国行商名下的商馆,各自在屋顶或门前插着各自的国旗,红黄蓝绿倒也飘扬得自在可爱。但是,身处那片仅约三百六十米长。二百王十米宽的,临时居住地,尽管千里珠江门前哗哗有声,四亿一千万人口的天朝身后呼吸可闻,但他们只能以他们船上的货物和银子,通过十个左右的行商与那广大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王朝相联系。馆外持枪握刀背上老大一个“勇?字的警卫,四周长辫长袍目光警觉的市民,将宣布这些之外的一切行为都不合法。

北京紫禁城里的皇上,不愧人伦之国的君主,在他亲笔批拟的众多规定中,有一条最能体现一个慈祥长者对生命的关怀之情,?那精细仁慈或者是天下任何一国的国王都难以拥有的。

这条“规定?是这样说的:“夷人固定于夷馆一地,周于久了恐怕会生疾病.可以准其到近旁的海幢寺花地闲渡散解。?不过.每月只准初八,十八,二十八日三次,并且要有通事事先往周围各关口报知,由通事“带同前往?,于日落时必须返回夷馆。

于是,在广州,日子逢“八?便成了那帮夷人的节日,商馆通往里把地外海幢寺的坡路上,随处可见打着洋伞,提着食盒,兴高彩烈的欧洲人,不过,如果逢“八”遇雨,只能认作天公不肯作荚、再熬十天等到下一个“八”的到来。$ Q5 w" P5 X* L

帆船时代,即便为了商业利益不辞劳苦的欧洲人.依然要受老天爷和大自然的摆布:春天里乘季候风东来,秋天里乘反方向季候风西归。足有十多个国家常年与中国作生意。乾隆中期每年来去货船已上百艘,生意事务也多集中在每年五六月和九、十月之间。. p7 l# w- b9 c( s3 X

“住冬”,即不随船舶来去,管理岸上交易,仓库、银钱交往事项的人员,一般都要在商馆里呆一个无所事事的冬天;一旦中国人发现他们在无事的冬天呆在广州会成为文明天朝之文明的多事的源泉的时候,他们便只能与远航的货船一同开拔,前往澳门——那个只有西方人自己的偶然的小世界里去。在清廷批复的奏折中我们看到,即便帐目尚未清结,余货还压库房,要申请获准留下过冬,那比获得皇上的绿色玉如意还要艰难。N7 V6 t9 ~. r9 a 6 k! C- z* n, i7 D9 v

( U7 f4 v4 }! R2 \, h1 k, b

1 d0 q' w- Y; l" ~* }

33 N3 ]+ U% t4 w5 Z

说起澳门,那又是一件人类国际交往史上的稀奇事,就其来历作个结论,它似乎如尚未明了人生的恋人做的傻事。

还是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五五三年,葡萄牙人的货船遇风,向当地官吏请求借澳门% o) }( Z7 q. V

(旧称濠镜)角地晾晒货物,驻守此地的海道副使汪柏,似乎是以中国人特有的同情心答应了。不料,水渍的货物晒干了,天下通用的金银也找到了行贿的门路,葡人从此留恋不去,见年拖家带口的前来定居,楼房街市也越建越稠,俨然就像自家的领地一般。5 T8 V2 [- Q* t' W" l4 L

名义上,这块最初仅有五、六个平方公里的小小半岛,还是要交付当局一笔数额颇丰的年租,随着当地官吏装进私囊的数额的增加,这笔租金也逐渐减少,到乾隆五年——一七四零年,年租也便像征性地固定在五百两银子上。

二百年时间过去了,自朝廷到民间,从官吏到学者,谁也没有在领土、主权的意义上对此提出过问题。当然,天朝臣民具有国家,领土,主权之类的意识.那还远远是属于未来的事情。这块稀里糊涂出租的土地引起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注意,可以确定的动因。与日后——笔者前面写到的广州禁例的开辟依然是同一个根源;

不同的是,怀负风化之忧的明王朝,在澳门问题上有着上天安排的便利。仅仅一道数十米宽的突出海面的地峡将弹丸澳门与大陆连起来,用石块和砖块建一座高高的不可攀越的界墙,比起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来,实在是太容易不过的小事一桩。

界墙上留有一个大门,可许大陆小贩早去晚归,夷人却是绝不许迈出一步的;大门顶上,设有一个哨亭,中国兵士就常年驻守在里面,负责对这扇通夷之门的昼启夜闭;9 |: a& t" ~# {- R0 T* c# d

时止鸦片战争,以西方标准来衡量,澳门已是中国土地上最现代化的一座小城市了。租地里挤满了各色欧式洋楼,街道上已有中国最早的城市下水设施;酒巴和舞厅夕夕灯红酒绿,打发着远离故乡的航海者多余又必须的时光;港口,仓库、马路、建筑和设备一应西方当时的最新样式,依一份西方人的统汁资料,当时常年生活在澳门的西方人,已近万人之数。/ m2 K$ Z8 h4 X& x3 {

说来,也幸亏有了明朝边官这个不经意的小错误,才使日后既渴望海关和行商口袋里的

银子,又恐惧渐渐袭来的夷风夷俗的清王朝,有了一个缓冲折中的办法。如果没有澳门这块“住冬处?,广州的生意和广州的禁忌,都将会是怎样的呢?; F9 T7 r2 g% ~ _# H+ c- ^ 澳门作为清政府与西夷们打交道的一个前哨站,意义还绝不止这个。比如,它要求一切欲去广州的船只都必须通过并停留澳门,在澳门接受检查颁发前往广州的通行证,这就使广州与西夷之间有准备的隔离成为可能。当然;实际上成为葡萄牙一块殖民地的澳门,也自然成为唯利是图的西方商进行包括鸦片在内的走私活动的基地。

哦,这罪恶与光荣的澳门,这不幸又幸运的澳门。

4

但要真的需要篱笆,篱笆便是绝难牢固的。里外两个方面人性或非人性的主动性,都会来撕扯这个单薄、脆弱的隔离层。2 \! K1 c0 a7 @3 \

受恩于天朝的樊夷,的确没有一天是安分老实的。比如,它身在澳门住冬,心仍在大陆上货价的低廉,采办之薄厚,竟然私雇人夫,前往内地打探茶叶,生丝的市价行情,比如,明令不许在广州过冬,却仍然挂恋广州稍息的便捷和饮食之丰富,“规定”颁布不久,它便能花了银子打通关节,总能在冬天里偷偷留在商馆一、二人,有超群本事的,竟然能让总督把同意某馆某人多留数月的报告送到皇帝跟前去,以至新任官员上任后会发现,违例留在广州过冬的已“比比皆是”;条例上禁止夷人进城,从京城往广州差事的工科给事中邵正笏突然吃惊地发现,“上年(道光十一年;公元一八三一年)有夷人事三百人,擅自拥入,任意来往?;规定不得雇佣中国女人入商馆做事,章程执行了没几年,英国商馆里竟然渐渐的“婢女时见?,连中国官方的客人来了都不用回避,一再宣渝不准夷人购置内地书籍出洋,商馆的大班竟在向来宾炫耀着他储藏颇丰的中文书架……. n( g* Q9 W2 o; E) Q

把事情的发展从中国这头--一家里面看一看,结果似乎是更要让人伤心的。+ \# l) K3 i9 L3 e6 b

负有管理夷商责任的行商,日渐一日地靠不住了。通商之当初,半官方的中国行商有多气派:每年商船泊黄埔,他们安坐馆中,正气堂堂地等待夷商们穿上礼服来拜见,名望高辈份尊贵的,还一定要借故推辞不见一二次,然后才肯入堂对礼答言。时日久些,便全都颠倒了。一听那边的大班、巨商入夷馆。行商们便鱼贯而往去拜见,生怕落在了人后团。不光送轿子,送古玩,连总督府的动静,朝廷圣旨的意思,夷商们无不清楚!

私通夷人的奸民也日渐多了起来,有成年奔波内地为夷商探消息的,有驾了小船为夷商倒黑贷的,有开了私店倒腾机器鸟、自来火,自鸣钟筹“奇技淫巧”的,竟然还有专事为夜室寂寞的夷人提供妓女幸童的!+ x6 |8 q k0 y4 z

对于法律化了的民族伦理信条,衙门里的食俸者本来有着更多更直接的责任,可那位李侍尧总督之后,凡乎没有一个总督。巡抚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广州城里坐交椅的。与此同时,风传广州大员私授朝廷大员的“年金”已经在万数上翻丁好几个跟头。

白花花的银子诱惑下,尽管章程多次更新补充,细致到让计算机时代的管理人员都惊讶的程度,但那防夷之设,几成百溃之堤,夷商们能够不领红牌在广州一澳门间自由来去,能够在广州商馆里过上春夏秋冬应有尽有道比一般中国人舒服的日子;能够在中国商人的互相倾轧中收进尽可以便宜的货物:能够在澳门办一份内陆宫廷消息丰富的报纸,连日后的林则徐看了也叹其“见闻之广博?,能够在这个庞大的民族为他们所设的庞大的禁忌丛林里站稳脚根并有利可图。凭着商业民族特有的精心,耐心甚至于挖空心思,商馆的人丁一天天兴旺起来,收来发去的商船队一年年壮大起来,中国借助他们,日渐在欧洲国家的议会里、王室中成了一个舍不得,不能没有的中国。3 {3 [2 b6 R$ q* I& O

当然,对于一个东方文明的古国,从他文化本色的角度来看,这个不知不觉的预备期以及不知不觉中的结果,决不能说是幸运的。

; O5 z5 k; Y0 x$ f

6 I8 t, G& T/ }1 J5 {

5, N( x" c( {8 y2 J& l3 Z0 c

一个独立文明的顽强,决不是一时的现象能够概括的,也决不是个人的毅力和决心能够相比的。

社会伦理秩序的自我卫护,最终还是要借助于伦理这个看不见的杠杆。?0 R7 i! k0 V7 {9 ], ?

广州城里,夷风夷俗夷人借助金钱无孔不入的时候,中国人面对异族的新的伦现意识也日渐产生并完善起来,在广大人民爱憎善恶的心田里树起比兵勇的大刀更为可靠的界墙。在这里,我们只简约地交待一下“汉奸?与“买办”这两个名词的来由,似乎就可以对此作出较为具体的表述。

读书人往往太自信。你是否以为《小兵张嘎》中的那个胖翻译,《红灯记》里面的王连举才是汉奸呢?错了!最早的汉奸压根儿没有如此确定的意思.源于广州对外交往中的“汉奸”,是这样一类的人物,你在外国人商馆里作仆役么?汉奸!你被请去给英国商人的儿子教中文么?汉奸I你驾着小船给停在河口的夷船送水、送粮、送瓜莱么(当然是物去钱来的小买卖)?汉奸I你是常去商馆里给夷人诊病的大夫么?汉奸……,更不用说专事吃商馆饭的买办、通事之类。总之,在汉奸一词产生的时候,一切为外国商人做事的人都是汉奸。

不过,以“奸人”为前意的涉外词汇“汉奸?,当初并没有:敌人?的意思,它只是道德歧视对象而非政治敌视对象,因此,“汉奸”们并无人身安全之虑,由政府机构或民众组织起来抓汉奸,那已经是林则7 r" @5 }% p# A) z* {3 N, N

徐到广州与义律领事全面冲突以后的事情了。汉奸,只是用以藐称那些跟猪狗禽兽般的西夷们混在一起- `6 r2 m: s7 q+ ?4 Q

的不肖同胞罢了。

因而,尽管吃洋饭的汉奸们收入一定比广州城里的大多数人丰厚可靠一些,尽管汉奸们可以挂上一只带金链的怀表在故乡的小巷里炫耀一番,可以在傍晚的小酒馆里架起二郎腿吹吹商馆里如同天物的陈设,洋夫妻当着众人亲嘴之类的地下新闻,以显示他们与众不同的眼界,但在一般国人眼里,他们的地位远远要比二百年后改革开放的第一批个体户低微。心灵的而非财富的标准,顽强地把绝大多数循规蹈矩的中国人依然完美地隔离在篱笆的这边。

关于“买办?,似乎就不需要更多的言语了。它的来历与我们通常从近代史教科书里理解的恰恰相反;它不是别人强加于我们,而是我们强加于西夷的一个历史物件。为了阻止夷人因必须的生活用品采购离开商馆进城进市场,中国政府规定由中国行商指派给各类夷馆的专门采办人员。不过,正是从后来意义的大相径庭中,我们便可知道岁月和民众强大的心理倾向最终赋予“买办”其人其名了些什么。

0 _1 o( v- s5 K" q* g

1 b m* r; ~

2 `$ o- f5 w

第三章两本帐) j& ^4 l4 ~' ]) z' }

1

一八一六年元月二日,被嘉庆皇帝逐出北京的英王特使阿美士德,刚在英人商馆里度过一个热闹而忧郁的元旦夜晚,又在广州城外受到意外的宴请。

主人是两广总督蒋攸(金舌),宴席摆在外国人的逢“八?圣地海幢寺。当然,要在离开广州和中国很久, l; K6 I) s2 i

之后,他才知道,总督蒋大人亦是奉了钦命,特意向他表示天朝雍容大度的“怀柔之情的”。

丰盛的宴席即将结束的时候,蒋总督突然像发布通告似地对特使说,“大皇帝并不稀罕西人所谓的宝物,以后不要再不远万里贡献了。如一定要前来入贡,广东是你国贸易之所在,贡船应该停在广东,免得驶往天津又被逐回。”* W9 ^# R; W, P

已经在北京城里全面领教天朝威严的阿美士德;默默领受了这番告诫,并没有争辩什么。

0 I; ]0 N1 N3 {1 C* k0 ?9 U

然后,总督接下去说的话,却使他的客人无法保持沉默了。

总督说:“你国在广州作的生意,每年有几千万银子的数目,这里面利惠大了!中国对外国人的恩赐,英国是最大的受惠者!从令往后,更应恭顺,莫自误……。”

英特使立刻应答说:“凡是贸易,中国和本国本来就各有所利,不要单为我国考虑!”。

史料对这次宴席和主客的对话,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东西,不过,我们可以想象,清朝总督和英王特使席上相对而视,那番对对方的念头难以理解的场面。

“两个国家间的贸易,怎么会是一方恩赐?”% j& V: D/ T0 _/ ]" I0 w) ?

“堂堂天朝,何时曾把与夷国的一把生意当作利薮放在心上?又怎能与你英国一般把它当利薮放在心上?” 。

事实上,蒋总督酒足饭饱时的随语,却是整个王朝腹腔深处的回音。那不是什么自大、无知和愚昧,而是一个千年如斯的文明对自己千载不变的生存条件的自信。

长江,黄河、岭南、塞北……,在人类漫长的农耕时代,地球上有哪块土地更能如此满足一个民族的繁衍和一个王朝的贪欲呢?在康熙、乾隆、嘉庆皇帝的有关诏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在今人们看来着实天真得令人喷饭的妙论:8 E8 e1 n5 b" |7 p, y4 q “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都是大皇帝百姓,即便西夷的钟表大呢羽毛之类,并非中国必需之物,但准其前来通商,不过是大皇帝垂怜外夷子民,一视同仁的恩典;”8 @5 i. G1 V: o9 T! ~3 s

“天朝恩准各国前来贸易,赐惠大矣,应谕知各国官目商民,只可感恩向化,不可贪欲无穷,节外生枝;”$ S; V) M$ j5 T+ h. O4 L) L

“钟表、大呢之物,并非天朝必需,而茶叶、生丝,则你国不可没有。既知天朝垂惠于远人,安可欲心无足?”。。。。。。

这是一个自足的巨大庄园的主人对远道求乞者的告白,这是一个善良的拥有者向世界展现的真正的人道主义:你需要我的,我不需要你的;东西是我的,我不给你还不是我的权力?如果不是求乞者突然与昔不同地带了洋枪洋炮而来,一切便都不会让当时的西夷和今天的中华子孙觉着奇怪。2 f" B. C% b! t8 w- M: l8 ]% L

蒋总督和阿特使,他们都没有错误。他们和他们存身效命的王国,在商业意义面前,本就是这样两个互相对视着却又难以沟通的天然冤家。在相会的客礼之后、在长久的猜度之后,文明根子里的误会和隔膜,总有一天使他们拳脚相加。

世人乐道的情侣,爱是闪念,恨和误会是他们相处的基本内容。

* ^# ^5 o6 G" P

" s9 {! I7 }- C) E

2. w1 u9 ~# A# Q5 v6 h* { c: v- t1 R. u& P

清王朝里那帮入关而来的满洲人,刚从马背上跳下来接管汉文化的广大家园和亿万库藏,又要向南面对远来的红毛夷人,真可说是在经历着一个精神上的三级跳。9 t+ ~ ]; c+

`6 ]6 w! O0 @

所幸的是,一旦海内征服的兵戈安定下来,一旦把明王朝复辟的幽灵深深地埋入云南的边山上和台湾的海峡里,征服者便如同旧例被华夏大地上浓浓的文明融解在她曾经消融一切的杯盏中了。除了臣民颈上多出来的长辫子、身上的小马褂,头上的各色“顶子”这些小摆设,一切都将沿着过去的轨迹,开始又一轮王朝从生到死的循环。

因此,刚刚在紫禁城里坐稳龙墩的康熙皇帝,面对西夷各国商船的叩门声,既有着明王朝开恩发市的旧例可依循,又有着直接经验不足的新王朝出手的大方和爽快,一下子便在广州、宁波,厦门、云台山(今连云港)开了五个口子。

从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开海禁,英人、葡人,法人……等等欧洲人的商舶初到广州,大吏们以牛酒相送,设牙行相迎,珠江口岸一片好客的王朝款待远宾的热烈气氛。几十年时间里,远来的西夷们帆舶繁忙,初兴的清王朝国运兴隆,各自都过了一段两无猜忌的好日子。

同一件事情上各自拨拉着各自的算盘珠子,如此好日子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E. {$ ?! M" s5 y: c0 v! H

一个文明的稳定和力量是不需要皇上去发号施令的,封疆大吏们老早便开始有所作为了。早在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便开始忧于“闻见渐混”,“风俗日杂”,奏请将通商者全部“置于澳门之一隅”。乾隆初年的浙江巡抚的手法就要高明得多了,含有用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意味——奏请将浙江海关关税增加一倍,明言不是为了多收银子,意在使各夷船夷商“无利而去?。, ~' X p1 {5 A; U3 K5 d

时至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各地官吏士绅的鼓噪使皇上也明了了那些通商口岸的巨大危害,遣谕旨全部关了,把洋船一总儿赶到澳门,广州了事。

兴致勃勃的欧美商人们惊呆了。一口通商命令下达的当年,中国南海上着实忙乱的一蹋糊涂,那些还曾向往长江里头的南京、汉口,京城近旁的天津等口岸的西方商人,不得不在各处的驱逐中前往广州另找立脚地时,那笔帐是根本无法算通的:江西,安徽的茶叶,运到宁被,厦门有多方便,如今船载肩扛地翻过大庾岭到广州,单是路途上的花费还不多出三,四倍! …

当然,他们更不好弄明白的是,天朝君臣为什么就瞧不见这里的门道?

实际上,天朝之所以是天朝,重要的就在不作利益上的这番计较。( W" U& V8 J9 r9 v7 X, p$ n/ `3 X

在西夷们必须在广州面对的公行中,他们会渐渐了解一些天朝的门道,那是不亚于资本家利益的天朝的门道。3 n. S7 p- _$ y) F& y( w

所守所本,同样重要。% z5 ]0 X2 T" |' u1 h

5 ^2 V- O' G- n/ h) }' d7 B) G/ w

3' l# z6 a. |9 J4 {; R6 x9 z

先说那茶叶。

奇妙的乔木叶儿,原本是天朝土地上的特产。$ f4 L3 \2 x- L n: |8 G5 O

对欧洲人来说,上苍就是如此捉弄人:欲望与目的物之间,总是隔着老大的距离。对天朝来说,却是时世捉弄人:时至十六世纪初叶,驾着大帆船的西方人在发现了世界的同时,也发现了这乔木叶儿的奇妙,从此使文明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多事之秋。

说也凑巧,最初来华的荷兰冒险家,是带了一种欧洲的草叶儿来换取中国的茶叶的。不过,那种名叫鼠尾草、据西方医学认为有滋补作用的东西中国人根本就未予太多的理会,如今只是史料中一点依稀的记忆,而茶叶到欧洲,却由着性儿风行起来。

一六六四年,茶叶输入英国只有二磅二盎司(约一公斤),是当作药材用天平称售的。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到了乾隆下令只限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英伦三岛上已是无人不知茶,无人不饮茶,年输入的数量已上千万磅!这不仅是西方民族建立一个新的饮食习惯的世界记录,也是英国人向世界索取的历史纪录,甚至连当时的英国贵族也在元老院里感叹:想不到还有什么东西像中国茶叶这样快地征服了英国人。9 ]/ _; O$ h# z3 ?5 @) ], K/ x& t& T 然而,要满足英国人不断膨胀的享受茶的欲望,要满足英国商人孜孜以求的经营茶叶贸易的欲望,食肉的求利者只有一个打交道的对象,那便是“君子不言利”的“天朝”中国。

唯一的便是珍贵的。珍贵的于是也是难得的。这难得的东西一旦被唯一的主人所掌握,麻烦就更大了。蜂涌而来的商船都被赶进黄埔港湾的时候,以英国商人为代表的西方人,也曾通过各种渠道想在上面打通关节,以便重温多口通商的帼梦一一保有选择性,从来是经商者的利益保障之一。不幸的是,天朝终不为那“运输成本”、“商民生计之类的小理由所动摇,依然坚持那个令人视为奇怪的陆地大旅行:将福建,安徽、江西等主要产地的茶叶在江西九江集中,沿赣江南下运到大庾岭,用劳工挑过莫林关,再由南雄沿北江水运到广州。- z; `7 K, S `5 m' k. w: o& K4 v: p

退而求其次,英人曾经打通关节,获得由福州海运茶叶到广州的特权,意在获得一定运费的同时,降低必须至广州验关出口的各色茶叶的价格。

不过好景不长,广州中国公行的商人更容易拽到打通上面关节的方便之门,为了公行对茶叶及其价格的垄断利益,弄到一纸圣旨将海运停了。于是,每年近十万担几千万磅的茶叶,便舍近求远,舍易求难,在二千四百里路途上绕了近百年的大圈子。) |9 F3 G- t! h$ s3 C 在英国人绝难理解之中,天朝君臣的帐本上也是清清楚楚的。

正是在那有始无终的陆上大旅行中,沿海各地的“风化之忧”这个最可令人恐惧的隐患消除了或者淡化了。也正是在商业财富的无端耗费中,王朝和世风民情才更见日久天长的安然之象。

那些一日里便被作废了的茶路、茶站,小茶商们,那些由于海关和圣旨的波折收入无保障的茶民们,天朝土地上的亲缘网络,田土乡情自然会把他们的困苦悄化掉,罢工呀,示威呀,这些玩艺儿离中国的统治者还远着呢!

哦,你们这些杞人忧天的夷人们!

夷人们当然不会用心去忧天,他们从来用心于他们的利益——今天的和明天的利益。也是在中国的茶叶生意遇到口岸周折的时辰,已经有算计着未来的商人们偷偷把中国的茶树苗儿运出去,栽植在东印度公司统治的印度领土上(在林则徐钦命赴广州的当年,伦敦市场上已开始出售印度阿山的“处女茶?)。这些茶苗儿将逐年扩大为遍及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的新茶林.最终与中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并占尽优势。不过,如果不是西来的大炮强迫中国人接受商品经济生活方式的话,即便外边的夷地成了茶世界。与天朝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又不去买你的。: C+ W1 R- g' s8 [- @* x: i& n

不过,在茶叶问题上,天朝胸膛里也有着他顺理成章的小九九。这是一八一六年的某一日,嘉庆皇帝召见两广总督孙玉庭时君臣的一段对话,君,“英吉利真的富强吗?”7 k) P0 {4 }. p* `

臣,“该国比西洋诸国都大,因此强盛。但强盛是由于富足,富足则是由于中国。”. E& P, b; F3 d+ j' o. S; D4 D

君,“为什么呢?” ^& V0 c2 z* \# Y

臣:“该国在广东贸易,换茶叶回国,,还转卖给附近西洋各小国,因此富足,也因此强盛。而西洋各国依赖茶叶,如同北边塞外人依赖大黄。中国一旦禁止茶叶出洋,英吉利便既穷且病,还谈得上什么强盛!”' ^2 S4 R% }* O0 u2 u9 [; O

......。

在只有一种社会生活经验的中国人眼里,茶叶是把在自家手里的西方人的命脉,即便日盾被誉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之所以对不法外夷果断地实行“封仓?,其中一个因素也是心里那茶叶的“底气?。& A( {( P' u! q$ u: U% x

那厢里的利益。这厢里的权力。3 ?* Q9 X, H3 y5 H3 _

4

初翻鸦片战前关于中英贸易的史料,有个词儿很让人伤脑筋。8 D# m9 ?$ D/ s. U( x& I' L" l! P

它叫公行,又叫…十三行?。这份清王朝继承明王朝的遗产,作为一个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机构,也的确是个令人难以表述其性质的文化物件。4 A4 U- E: }5 k9 ~9 i 从名称上说来,很简单。当初曾经由十三家巨商结成的行会,日子久了,无论多出几家还是少了几家都管它叫十三行。可要说清楚它是干什么的,就要费些额外的口舌了。这个当初财神案前“啜血盟誓”的商人行会,自它诞生起,一天也不曾成为独立的商业组织,图谋银子的同时,…更多的心思要操在对那些你来我往、未曾王化的西洋人的“管教“上,倒像个政治责任大于利益责任的外事机构;朝廷和督抚既不给它俸禄,也不睬它的盈亏,但谁想踏进这个门槛,还必须有朝廷户部的任命;有谁想掏掏这个钱口袋,只管说话就成;当然,要说做生意,它都比一、三百年后的官商省心省事,简直是个坐地收银子的钱货衙门……

总之,它就是以这些说不尽的矛盾性,占尽人类贸易史上独树下帜的风光。它也就以键副似官似商、非官非商的面目,作为一个媒介,使各有所重的天朝和西夷们,实现了两个文明早期的有限交往。5 J Y1 Y0 [3 f: K2 _$ I

从西方人的角度来讲,尽管他们必须与这个机构和机构里的人们常年不断地打交道,但他们却一直瞪着不解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形貌特殊的怪物。

比如,以“自由”为天性的洋商们,打开初就讨厌这个连价格、货物、海关税收全都包揽在怀的独裁者,千方百计想把它当作路障一般拆除掉,曾经真的便花了不少的价钱(据说是三万英镑),买通首席行商潘启官,活动当局将公行解散。不过,那自由的日子仅仅过了六年(这在十八世纪的中国,真正是弹指一挥间一北京一道命令传到广州,也要一个来月时光呢!),督府里的老爷便觉得田园缺了堤坝,家室少了道院墙,讨份圣旨将它恢复了。奇怪的是,视公行为必需品的中国官方,又将公行的行商们当成一无尊严二无生命保障的奴仆:西人们有事不合那边的尺寸,行商们能大汗淋漓地在商馆与总督衙门间跑上五、六个来回,那低三下四,担惊受怕的样子,活似大刑在颈的囚犯;遇上两方面较真的时候,来传话的行商脖子上真地带着镣铐,声言这边不怎样那边就怎样,首先不保的是带铐者的小命,好似行商是英国人送在天朝手里的人质。

再比如,那时的西方商人始终不解的是:为何如此富足的人,在中国社会中又如此卑贱?那些唯利是图的欧洲人不止一次地赞叹当年的伍浩官巨大的家私:“二千六百万银子!”“这恐怕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笔资金了吧!”然而,这些千万富翁们,在哪怕一个小小知县的轿子前,也要拱着双手直不起腰,有时还要规规矩矩跪下去;连一个仅仅在乡间拥有几十顷土地的财主!也要在他们面前神气活现!有英国商人在《加尔各答英人日报》上不解地说:“世界竟然有如此富有又如此为世人藐视的人1”

是的,只有中国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文明的根本特色。" i5 m8 N5 ]) L9 n; I, m% M5 @' J3 O

钱是同样的东西:实现交易的一般等价物,是包括衣食住行以至权力的一个象征。而钱又不是一样的东西:那头是钻孔觅缝的要求自我膨胀的资金。这头是懒懒散散,只管自我

消耗的资财,那头数字的扩大本身有了人生的意义,于是弄生产线,弄五花八门的机器,弄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以便最快地弄最多的钱;这头的金银,只能被围在酒桌上,宅院里,锁在土窑里,这样,那些天生有活力的金属块儿,才符合一个文明的安全感……' r; V2 g' C' A 关于这些不同,似乎英国人以自己的行为在当年的广州作过一些顽强的实验。

. D% z3 O5 }* _" f: s+ y% T

5# ~5 _4 ]: p' {1 y; I! H/ f

实际上,英国人在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压迫下,最早发现的畅销商品不是鸦片,而是银子本身。

资本天生就有个人的无限积极性。大帆船不可能只载来棉花,呢绒、机器鸟之类的“奇技淫巧”,他们会载来他们能载来的一切。一旦发现银子有生利的市场,他们便毫不迟疑地大把投入。" Q T/ G5 }6 W, j* t b" c# @1 i

乾隆初年开始的这项生意,交易对象主要是公行的商人和他们担保下的内陆散商。利息是放债者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月息五分是人人知道的事;临时放款的二、三分月息是很普遍的。”这个利率,要比伦敦已成规模的金融市场高出五、六倍!时到乾隆中期,广州商人对外商的负债总额,已达三百八十万之数。这个数自足以促使困扰双方的问题出现了。

从史料中翻检,最初因为拖欠债款卷进“官司?7 z. U/ o, \& Z# F* l$ Q: z! E

中的广州商人叫倪宏文,债主是叫做“嗡某”的英国人。虽然所欠银子只有万余两,但因为官司一直打6 D7 T; C6 E" h6 }

到乾隆皇帝的御案上,那中间体现的内容就远远超过银子本身的价值了。

起初,广州的总督巡抚,似乎是把这个…国际钱案?当作通常的自家事处理了,准备将倪宏文“杖责?一番,流放到一个什么地方了事,至于银子么,你借的愿借,还不了活该——那时的天朝压根儿就没有为这个讨厌的新生事物准备什么章程。

事情被原告搬开门子捅进北京的皇宫,新鲜的就出来了。乾隆帝明令“通报批评?总督,将巡抚交吏部“议处?,命令将倪宏文家产变卖抵债,余下的由督抚司道州县各级官员包赔,限在一年内全部还清债务,不然将从重惩处。

除此之外,乾隆老人那段“谕旨”,也有着令西方人感动的浓浓的东方味道:这些洋商,冒着危险远洋而来,虽是为着寻觅财利,也应跟他们公平交易,才合洋洋中华之体统,不能让外洋孤客有了冤屈无处伸% B' D1 d! x0 {5 C' e

张。中国抚驭远人,全在秉公持正,令其感而生畏。若平时把他们看作草芥,任听本地人欺凌,有事告官,又不持正清理,使他们积怨于胸.回去后传播于岛上的夷人,岂不轻视天朝督抚,失笑于远人?朕此番处置,并非只为这件事,而是舍有深意的……。% i+ Z9 u4 _7 x: X5 a

在这里,“统御万邦”的皇上,多么像个邻里长者?/ L8 y/ o2 {& o2 x; a1 m5 p; _% c" G* q 然而,市场上善心是绝难持久的。天朝的面子,是这种严以律己的天朝道德难以维护的。此后年年发生数量日见其巨的欠银案,终于使皇上和督抚都无法“持正”了结,干脆下一道命令了事;不准任何人借贷或拖欠夷银。在乾隆末年,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广州“九条”章程中的一条。5 _! m( Q" Z C+ _6 F7 x

当然,照例是,问题依然存在。前来“觅利?的夷人,有利必觅,只要有可观的利息在召唤,钱是一定要借给你的,那出借的方法自然也要隐蔽一些,比如,货物发卖后,有意不及时收取银钱,留待日后钱儿子、钱孙子结队跟来;这头的举债人,虽然每年有人破产后被流放到新疆伊犁和云贵“烟瘴之地”,依然举债不已——广州口岸,已是黄土里刨食的天朝臣民唯一发横财的地方,金钱面前的冒险者总是大有人在;尽管不同的文明养育了社会总体

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1 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 1 > 一一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感想走进林则徐纪念馆,心里突然想起他的两句诗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我记得这是林则徐从西安 动身充军伊犁时写的诗.他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认清了鸦片的毒害,"长此下去国家将无筹响的白银,民间将无当兵的壮丁"他在这种强列 的爱国精神驱使下,力排众议凑请道光批准在广州上虎门销毁英商的鸦片,组织广州的军队和人民起来抗击船坚炮利的英帝国主义,英军碰不动钉子啃污泥,掉头北上攻浙江清军无备势如破竹,投降派反咬一口,说林则徐惹事生非,道光帝昏庸不明事理,胆小动摇,最终罢免林则徐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职务. 尽管如此,他还在西安向西的途中写下上面的诗句.他没有因成为罪臣 而秃废,没有因为冤曲而气愤,他仍然以兼济天下的热心,在伊犁勘测地形,

组织各族百姓修水渠发展农业生产,钱不够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银子都拿出来供修渠用.他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他这银子还是离家时一位姓苏的 大富自愿捐赠一万两白银,林坚决不收,最以奉养父亲的房契相抵才收下.伊宁的潢渠修成,昏庸的道光帝下召表彰伊犁将军阿布泰一字未提林则徐,林又请命去南疆修渠.在南疆一年跑遍了南疆八城.那时的交通工具是槽 子车,坐在车里颠跛不堪.........,他这种气度,正如他写的盈联;"壁立 千细无欲则刚,海汭百川有容仍大." 当林则徐告别家人时口占两首诗;"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收到处开..........,"可见他的胸怀气质是多么的宽广修养是多么的深厚!说到这里,我不免想起范仲淹>中"居庙堂之高则扰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扰其君,是进亦扰,是退亦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扰而扰,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是林则徐继先贤精神的写照吗?林则徐的富国强兵,振兴中华,160余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英勇奋斗,抛头颅撒热血,终于迎来了今天,香港,澳门回归,台湾有望统一,今天我国正迈着现代化的巨大步伐走向21世纪,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让科学,民主,法制的强大中华屹立于世界方! 2 2012年9月14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队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在林则徐纪念馆的正门立了两个石碑。一个上面刻着"林则徐纪念馆"、另一个则刻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林则徐爷爷的嘉奖碑文上面记载着他生平的丰功伟绩,讲解员阿姨给我们介绍了林则徐爷爷从小刻苦学习立志要学有所成报效国家的事迹。他四岁就入私塾,十

最新初中英语语法知识—副词的技巧及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Little Tom draws __________. His pictures are very __________. A.good;well B.good;good C.well;good 2.The show is ______, but I don’t have ______ to watch it. A.interested enough; enough time B.interesting enough; time enough C.enough interesting; time enough D.interesting enough; enough time 3.Who jumped ________, Tom or Jack? A.the farthest B.furthest C.farther D.the farther 4.Of the three boys over there, John sings English songs ________. A.more beautiful B.the most beautiful C.more beautifully D.the most beautifully 5.—Every student likes Ms. Wang very much. —Yes. She________makes her lessons interesting. A.never B.always C.Sometime 6.—Patient(病人): 500 yuan for pulling a bad tooth? It only needs 10 minutes!—Dentist: Well, I can do it __________ if you like. A.quietly B.more slowly C.less carefully D.as quickly as you 7.If you don’t work ________enough, I don’t think your dream will come ________. A.hardly;truly B.hard;true C.hardly;true 8.Look after yourself and take care of your pet. A.well; well B.good; good C.well; good D.good; well 9.—Talking with my parents is _____________ difficult for me. They never understand me.—Don’t worry. 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try your best. A.seldom B.never C.always D.sometime 10.— Look! It is raining ______. —That’s right. The rain is too ______ to go shopping. A.heavily; heavy B.heavily; heavily C.heavy; heavy D.heavy; heavily 11.Alan always gets up late and then goes to school, so he ______ eats breakfast. A.always B.usually C.never D.sometimes 12.—You’re going to Hong Kong. What are you doing_______? —I’m going sightseeing. It will be ________time in Hong Kong. A.to there; the first B.there; my first C.in there; my first D.there; my the first 13.Suzy felt _________ when she studied __________ in London. A.alone; lonely B.alone; alone C.lonely; lonely D.lonely; alone 14.—How was your trip to the British Museum? —I spoke no English and was _______ silent during the visit.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汇总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随着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得到空前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列强殖民扩张的加剧,以获得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新航路的开辟无疑为列强的全球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面对列强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大清国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闭目塞听,妄自尊大,大清帝国的封建统治风雨飘摇。当英国用鸦片、商品和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先进的资本主义和落后的封建主义开始了激烈的战争,由此鸦片战争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英国的发展又对我们的大国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和借鉴。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中英两大国关系的疏离与推进无疑又会对全球的经济社会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 战前,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已处于衰落的晚期,经过“康乾盛世”进入危机四伏的“衰世”。经济上,封建土地制度依然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官僚和地主手里,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地主对农民的地租盘剥十分苛刻,繁重的地租、税赋、劳役和高利贷,使广大农民陷于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结合的经济结构正是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弥漫着腐烂的气息,官员腐败,专横独断,虚骄自大,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军事上,军制落后和军备废弛。文化思想上,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使整个文化思想界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在中国封建王朝日益没落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却在蓬勃发展,而英国在当时已成为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英国完成了以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的进程。据统计,1835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迫切需要扩大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英国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式轮船和新式来复枪和大炮的采用以及通过战争取得海上霸权后,英国成为横行全球寻找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强国和侵华急先锋。 中英贸易始于16世纪,贸易数量微小,而这一时期英国进入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企图用“商品重炮”轰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而此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一直是入超,输华商品滞销,一方面,这由于闭关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与清朝抵制东南的海盗骚扰有关。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然而面对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和打不开中国市场的窘境时,英国决定发动一场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始于1840年。当中国的禁烟消息传到英国时,英国政府很快决定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历史教育普专班教育实习教案 一、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二、授课人: 三、授课题目:鸦片战争的烽烟 四、授课类型:综合课(新授多媒体)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本课的编排充分展示了这样的线索。 本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本课地位: 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迟暮中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局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课程标准及本课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知识与能力: 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这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挑战;

鸦片战争博物馆游览导游词

鸦片战争博物馆游览导游词 下面是由整理的鸦片战争博物馆游览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鸦片战争博物馆讲解线索【概况】—【虎门人民抗英群像】—【销烟池】—【展览馆】【概况】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是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又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社区,十几年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 馆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它通过实物、历史照片、图表以及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 整个陈列生动有趣,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在上级有关领导的关怀和全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鸦片战争博物馆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融纪念性、教育性、娱乐性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被人们称之为“立体教科书,每年接待的国内外观众超过100万人次。 从1990年起,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的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该馆视察,对该馆充分利用文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 被评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虎门人民抗英群像】进入正门,迎面处屹立着一座粉红色的大型群雕,前排正中的中年人拄叉挺立,左侧的青年曲腿挺进,右侧戴

笠的渔女持标侧立,后排左侧的壮汉蹲身抽刀,右后的老者向后呼唤。 五个人都是渔民打扮,一副时刻准备上战场的架势,异常醒目地告诉你,这里曾是古战场。 那一个个抚炮擎戟、横刀欲跃的英雄形象,令人顿觉雄风扑面,豪气陡增。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将收缴的115多万公斤鸦片在此当众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街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组雕中的第一块,展现的就是这一场景。 对于销毁鸦片,我们一般认为用火烧就行了,现在的公安禁毒部门基本上都是用火直接把海洛因等毒品烧毁的,挖这饿大水池有什么用呢?不要急,听我慢慢讲给大家听。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广东禁烟。 经过一番努力,在虎门海面共收缴英国鸦片115多万公斤。 怎么处理这批鸦片呢?开始时准备押送京城验明烧毁,后来考虑到押送上京费工费时,而且还有路上被人透漏劫掠的可能,后来道光皇帝下令就地焚化处理。 怎么样才能把鸦片尽快处理干净呢?如果按照以前的老方法,即伴以桐油火烧,那残膏余沥就怀疑渗入土中,如果把这些泥土挖起来重新提炼,50公斤泥土还可以得到烟膏一二十斤,流毒实在难以尽绝。 ,林则徐费尽心思。

1-7册句子翻译

第一册句子:21个 1.I’m Sam.我叫萨姆。 2. Hello / Hi你好 3. Goodbye / Bye-bye再见 4.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你好吗?我很好,谢谢。 5.I’m Ms Smart.我是斯玛特老师 6.What’s your name? I’m Sam.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萨姆。 7. He's/ She's a doctor / policeman / farmer.他/她是一名医生/警察/农民。8.Stand up.起立9.sit down.坐下10.It’s red.这是红色。11.It’s a black dog/ blue desk/red chair..这是一条黑色的狗/一张蓝色的桌子/一把红色的椅子。12.This is his head/arm. 这是他的头/胳膊。 13.Point to her nose/eyes.指向她的鼻子/眼睛。14.This is my school / my mother / father.这是我的学校/妈妈/爸爸。15.What's this/ that? It's a desk.这/那是什么?这/那是桌子。 16.Where's the cat? It's in the green bag. 猫在哪里?它在绿色的包里。17.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18.Here's your present.给你的礼物。19.Thank you.谢谢。20.How old are you? I'm nine. 你多大了?我九岁了。 21.Is it a dragon?Yes,it is./ No,it isn't.这是龙吗?是的。/不是。 第二册句子:32个 1.The panda is in / on the hat.熊猫在帽子里/上。 2.What's your facourite song? It'the ABC song. 你最喜爱的歌是什么?ABC歌 4.S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她骑自行车去上学5.My father goes to work by bus. 我爸爸乘车去上班6.My favourite toy is a computer game.我最喜欢玩电脑游戏. 7. What are they? They’re elephant / monkeys. 他们是什么?他们是大象/猴子。8. That monkey is fat.那只猴子很胖9.I like football / basketball.我喜欢踢足球/篮球10.I don't likefootball.我不喜欢足球11.I don't like riding bikes.我不喜欢骑自行车 12.Do you likes meat/ noodles? Yes,I do./No,I don’t.你喜欢吃肉/面条吗?是的/不。 13.Where does Daming often fly kites?大明常在哪儿放筝?14.He flies kites in the park.他在公园放风筝15. Pass me the rice .请把米饭递给我。16. Does he/she like apples? Yes, he/she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鸦片战争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鸦片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鸦片战争博物馆中英文

Opium War Museum [General Introduction] – [Statue of Humen People Fighting against Opium from Britain] – [Opium Destroyed Pond] – [Exhibition Hall] [General Introduction] Good morning, everybody! Welcome to the Opium War Museum in the Hume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his is a monument and historical site. It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30,000 square meters. Its exhibits include physical objects, historical pictures, diagrams and three grand scenes. Chinese people’s fighting against opium over 150 years ago is played here again vividly. This site reminds people of the war which shocked the world at that time. This museum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patriotism education. Every year, more than 1,000,000 peopl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come to visit this place. Since 1991, more than 50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have been here. Among them are Hu Jintao, Jang Zemin and Li Peng. They speak very highly of this site. The museum is awarded as a National 4-A Tourist Attraction. And it is singled out as a National Advanced Unit from a list of model bases for Patriotism Education. [Statue of Humen People Fighting against Opium form Britain] May I call your attention to the grand pink statue not far form the main entrance? The five people in the statue are dressed as fishermen. But their looks and postures tell us that they are ready to go to the battlefield at any moment. Do you know what story is behind? Well, it suggests that this site was once the soul stirring ancient battlefield. Is it hard to believe? [Opium Destroyed Pond] Do you see the two large ponds in the right front of the statue? They are sites of the two original opium destroyed Ponds. Emperor Daoguang in Qing Dynasty assigned Lin Zexu to fight against opium

初中英语语法知识—副词的综合练习(2)

一、选择题 1.The old man lives ___________ , but he doesn't feel ________ . A.lonely; alone B.alone; lonely C.alone; alone D.lonely; lonely 2.Harry________ eats vegetables, although it’s good for his health. A.hardly ever B.usually C.always 3.—Susan, someo ne is waiting for you on the phone. It_______ be your sister, but I’m not sure.—Oh, please tell her to call me_______ because I’m busy now. A.might; later B.must; later C.might; late D.must; late 4.Of the three boys over there, John sings English songs ________. A.more beautiful B.the most beautiful C.more beautifully D.the most beautifully 5.Food is important for our health. So we must keep our food ________ and cook it________. A.clean; proper B.cleanly; proper C.clean; properly D.cleanly; properly 6.The boy read the book________and found something important in it. A.carefully enough B.enough careful C.careful enough D.enough carefully 7.—Every student likes Ms. Wang very much. —Yes. She________makes her lessons interesting. A.never B.always C.Sometime 8.If you don’t work ________enough, I don’t think your dream will come ________. A.hardly;truly B.hard;true C.hardly;true 9.Yesterday I saw Amy . A.on my way home B.in my way home C.on my way to home D.in my way to home 10.Alan always gets up late and then goes to school, so he ______ eats breakfast. A.always B.usually C.never D.sometimes 11.—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cola? —Thanks. But I ______ drink cola. I can’t stand its taste. A.usually B.never C.often D.always 12.—Our volleyball team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the match again. —Wow ! Few could play ______, I think. A.better B.well C.worse D.badly 13.With Xu Ming’s help, Zhang Lin does his homework ____ than before. A.more careful B.more carefully C.much careful D.much carefully 14.—How was your trip to the British Museum? —I spoke no English and was _______ silent during the visit. A.completely B.peacefully C.patiently D.carefully 15.Han Han’s books are_______ written and sell______.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

大英博物馆中英文简介

British Museum The British Museum is a museum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ondon. Its collections, which number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objects,are amongst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 from all continents, illustra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story of human culture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The British Museum was established in 1753, largel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physician and scientist Sir Hans Sloane. The museum first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15 January 1759 in Montagu House in Bloomsbury, on the site of the current museum building. Its expansion over the following two and a half centuries was largely a result of an expanding British colonial footprint and ha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branch institutions, the first being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in South Kensington in 1887. Some objects in the collection, most notably the Elgin Marbles from the Parthenon, are the objects of intense controversy and of calls for restitution to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Until 1997, when the British Library (previously centred on the Round Reading Room) moved to a new site, the British Museum was unique in that it housed both a national museum of antiquities and a national library in the same building. The museum is a 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y sponsored by 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and as with all other

大英博物馆中英文简介(2)

B r i t i s h M u s e u m The British Museum is a museum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ondon. Its collections, which number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objects,are amongst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 from all continents, illustra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story of human culture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The British Museum was established in 1753, largel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physician and scientist Sir Hans Sloane. The museum first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15 January 1759 in Montagu House in Bloomsbury, on the site of the current museum building. Its expansion over the following two and a half centuries was largely a result of an expanding British colonial footprint and ha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branch institutions, the first being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in South Kensington in 1887. Some objects in the collection, most notably the Elgin Marbles from the Parthenon, are the objects of intense controversy and of calls for restitution to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Until 1997, when the British Library (previously centred on the Round Reading Room) moved to a new site, the British Museum was unique in that it housed both a national museum of antiquities and a national library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根据史实作出分析得出史论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3、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背景,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式生本教育法、比较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课前下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学案提前预习课本,并将重点知识在课本中标注出来,若有疑问提前做出标记,以备上课交流。 二、导入新课:(幻灯片) 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百年屈辱史的开端:第十二课鸦片战争 三、教学过程: 学生预习成果展示融合进教学过程中 (一)教师设问:结合初中所学及课本提示,总结鸦片战争的背景 [探究学习] 公元1644年,一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铁骑越过长城,直达北京,象征着皇权的紫禁城落入了满族人之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开始了。中国近2000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继续延续下去……几乎同一时期的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号召人民维护被国王践踏的自古就有的权利…… 播放鸦片战争影视资料提示,完成下表。 1、结合教材P50第一子目的预习,完成下列表格,并结合以下图表谈谈你对鸦片战争之前的中英历史发 展对比的认识。[关键词:高速发展 ....]. ....闭关锁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