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

申论热点: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

背景链接

?

201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体系。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大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实施老城区和旧管网改造。

2015年5月,第二届广州绿色出行论坛呼吁推动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主题活动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民间组织“拜客广州”牵头,旨在联合政府、学界、民间多方资源,推动广州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论坛发布了《广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广州自行车出行比例较低,56%的受访者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

深度解析

?

[内涵]

慢行交通主要是满足居住区内短距离出行的需求,是“最后一公里”的必经换乘方式,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补充。城市公共交通由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BRT 系统、辅助公交系统、特殊公交系统五部分组成,是城市出行的主要承担体。慢行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对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两种交通方式的特长,彼此协调,优化居住区出行结构,引导居民出行方式向“慢行+公共交通”的转变。

[意义分析]

步行交通是所有接驳交通方式中的末端方式,自行车是仅次于步行交通的能够解决好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接驳方式,居住区是慢行活动发生频率较高,而且主要满足居住区内使用者的短距离出行,做好城市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的接驳,不仅有利于居民舒适便捷的实现换乘,而且能够提升城市整体交通效率、优化城市出行结构。

第一,慢行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公共交通并不能实现最终的门到门服务,自行车具有灵活、便捷,在城市机动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体现出可达性、准时性高的特点,而步行通道是乘客使用率最高的慢行设施。

第二,慢行交通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最佳选择。在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的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车能很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最直接影响换乘舒适性的交通接驳方式。

第三,慢行交通满足发展绿色交通的要求。绿色交通是指为了提高城市通行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社会公平而发展的低碳环保、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

[问题分析]

目前居住区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换乘线路的不通畅。主要体现在步行线路的不连续性。通过调查发现,对步行空间的侵占是导致线路不畅的主要原因,机动车的随意停放、城市家具的不合理布置等都直接影响了通行的效率。

二是换乘设施的不完善。设施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停车设施的不足和公共自行车的缺失。

由于场地规模的限制和前期规模的预测不足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换乘点周边的停车设施难以满足停车需求,这也是造成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的因素之一。

三是换乘的舒适性不够。由于换乘线路缺少整体性规划,导致换乘线路过长,降低了换乘对于使用者的吸引力;步行空间过于单调,缺少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呼应;停车设施里换乘点距离较远,使用者要推行很远的距离,而且缺少遮阳遮雨设施。

[参考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强化规划调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相互衔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科学布局线网,优化节点设置,促进城市内外交通便利衔接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第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公共交通舒适性。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将其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

第三,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查看详细】

参考范文

慢行优先让城市交通更有人情味

骑自行车有专用车道,出门散步不怕风雨,徜徉文化中心区不必担心机动车的惊扰……

昨日,深圳市交委与福田区政府向社会公示的福田中心区及周边片区慢行系统规划,让以上美好愿景变得触手可及。该规划着眼于对现有慢行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体现了城市交通从满足车辆通行为主,向以人为本与慢行优先的理念转变。

城市,应该是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优美、舒适、连续的人性化城市空间,细致而深入的慢行体验,是城市的内涵与魅力所在,令人留连忘返。然而,在现代机动车占主导的城市空间中,人性化的生活、休憩与交往空间不断地受到挤压和侵占。机动车在给人们带来

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由路权分配不合理导致的交通事故触目皆是。而慢行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治愈城市交通顽症的一剂良药。

【查看详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