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首页 | 动态信息 | 2010年工作与十一五发展情况 | 2011年重点工作 | 回顾“十一五” | 展望“十二五” | 各司局工作
| 2010年工作回顾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展望“十二五” > 正文

原材料司:原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展望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3日 文章来源 : 原材料司

“十二五”期间,原材料工业将按照“调整、改造、升级、换代”的总体要求,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传统基础材料升级换代,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完善资源及产品储备制度,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快使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钢铁工业

坚持内需导向,以加快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重要支撑,以加强资源保障、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节能减排、企业重组、优化布局和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

严格控制钢铁产能,切实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提高“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规范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秩序,构建健康协调的行业发展环境。支持和鼓励钢铁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主体,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逐步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围绕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和下游行业结构升级,加快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稳定性,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多层次品种需求。

按照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加强国外铁矿、锰矿、铬矿、镍矿以及焦煤等资源的合作开发,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多渠道供应体系。同时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提高废钢、钢铁渣、尘泥和选矿厂尾矿、废石等铁矿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在资源上保障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有色金属工业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新型铝、镁、钛合金,满足国内交通运输业、电子信息等行业对新型合金、专用材料的需求,提高稀土、稀有金属、稀

贵金属材料发展水平。

全面淘汰工艺落后、污染大、规模小的冶炼能力,严格限制在缺乏资源保障、能源短缺的地区建设电解铝等冶炼项目,抑制产能盲目扩张。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利用低温低压铝电解技术、强化熔炼等先进技术对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冶炼实施技术改造。实施有色金属先进工艺技术推广专项,加快开发推广新型阴极结构高效节能铝电解技术、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冶炼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

积极推进铜、铝、铅、锌冶炼加工与上下游产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突破深部开采技术、低品位和难选冶矿产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三)石化化工

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基地化、多联产的发展模式,统筹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坚持安全环保、资源循环、贴近市场、方便吐吞、优化存量、提升增量的原则,统筹重大项目布局,适时启动新的烯烃项目、化工新材料项目以及配套物流系统建设。

提高油品质量、保障油品供应,促进烯烃原料轻质化多元化,全面提升炼化技术和大型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产品和专用料以及新型专用精细化学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氯碱、纯碱、无机盐、轮胎、涂料、染料等传统化工产业的准入门槛,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中度。

调整化肥、农药等农资产业的结构。提高农药准入门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品种和新制剂,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和有毒有害助剂。规范化工园区发展,提升入园进区门槛,遵循功能区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的原则,实施高安全风险、高环境风险化工企业的搬迁和改造,加快高风险产品、高风险工艺和装备的替代,提高化工生产的本质安全度。

大力开发低品位矿石、共伴生资源以及化工生产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引导资源型产品向原料产地集中,消费型产品向消费区域集中,化工企业按产业链和循环要素向园区基地集中,形成专业特色鲜明、安全环保风险可控的化工产业布局。

(四)建材工业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防火抗震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提高

产品精深加工程度。继续提高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比重。全部淘汰“平拉法”玻璃生产工艺,水泥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本完成。

实施水泥工业原料替代工程,支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鼓励使用玻璃窑炉富氧/全氧等先进燃烧技术、配合料预热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煤气脱硫脱氮治理技术。大力推广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体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加快实施以水泥粉磨节电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程。支持水泥、平板玻璃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五)新材料产业

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和支撑国防军工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合金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加强纳米、超导、智能等前沿新材料研究,初步形成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具备较大规模、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实施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多学科融合的高层次新材料研究中心,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实现新材料产业与基础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增强材料支撑保障能力。力争到2015年,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品种,原辅料、装备的配套能力大幅增强。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承办单位: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
地址: 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 邮编: 100804
工业和信息化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4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