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关爱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在无意中“剥夺”了幼儿学习生活能力的权利。在幼儿园,教师虽然注意了对幼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教育。在这种教育情况下,幼儿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随意性较强,做事缺乏耐心;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同伴之间不会谦让。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对自己的照顾,培养幼儿的自立精神是幼儿时期必须学习的必要能力,教育对象是幼儿本身,受益者是幼儿本身,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日常生活教育,她认为“实际生活练习是塑造儿童性格的活动”,“幼儿期是动作发展及生活环境学习的敏感期”。因此,在小班幼儿入园后,我们注重了幼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训练幼儿小肌肉动作及与脑、手的协调,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奠定独立生活的基础,同时培养幼儿独立、专注、协调和秩序等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社交能力。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日常基本活动。这是指走、坐、抓、拿、倒、剪、穿、挤、切、缝等。2.自理活动。这是指自我服务的练习,目的是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主要包括洗手、洗脸、刷牙、吃饭、漱口、穿衣服、穿鞋、自理大小便、洗

手绢等。3.生活活动。这是指培养幼儿生活、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坐姿、站姿、开关门、喝水、用餐的礼仪、打招呼、感谢和道歉、如何参与别人的活动等。4.值日活动。这是指让幼儿做与环境有关的实际生活练习,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包括擦桌子、擦椅子、擦墙面、整理活动室内物品、饲养动植物等。

二、我们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的精华,注重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即“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在实践中,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建立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入园后,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放过每一细小的环节,如教幼儿如何站,如何走,如何开关门,如何搬椅子,如何坐下,如何取放教具等。在与人交往方面,教给幼儿如何与别人打招呼,如何感谢和道歉,如何观察和参与别人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每件事情应该怎样做,从而在幼儿各种习惯形成的初期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幼儿在家中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我们也注意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二)丰富生活区教具,科学指导幼儿活动

所谓生活区,就是锻炼幼儿自立能力和学做家务的区域,生活区教具是日常生活中缩小了号码的真实物品,如练习系扣子所需的小

衣服,练习敲的小锤等。教具严格按照幼儿的动作发展顺序进行准备,其中每项工作还根据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教具。如筷子夹的活动需先准备软球,然后准备较硬、较圆的物体,像花生、核桃等。另外,我们还注意运用不同的材料练习同一种技能,如拧的活动,我们准备了瓶盖、把手、钥匙等多种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对于在家庭中不易接触到的生活内容,我们也增加相应的教具,如准备食物的菜板、勺、锅、盘等,这些有效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能力。

(三)重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练习与实践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是将在生活区获得的技能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重视和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并且充当协助者。如为了让幼儿练习自理能力,教师可定期组织幼儿清理活动室物品,让幼儿练习擦桌椅、擦墙、洗手绢等。教师还可以建立值日生制度,要求值日生负责接待小朋友、整理桌椅、擦洗教具、照顾动植物等工作。值日生工作不仅能锻炼幼儿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身能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

三、我们的教育效果

(一)幼儿小肌肉动作协调灵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了初步的责任感

经过在生活区的反复练习,幼儿小肌肉动作更加协调灵活,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穿衣服、吃饭、大小便等。能力强的幼儿还能穿

套头衫,系复杂的扣子,学会了磨豆浆、切水果、剥皮等简单的生活技能。幼儿自理能力增强,许多幼儿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允许别人帮助。通过值日生工作,幼儿懂得了不仅可以为自己做事,也能为集体服务,他们更喜欢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力量,有了初步的责任感。

(二)专注性和持久性增强

由于我们所提供的教具不仅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而且注重了美观大方,再者日常生活用具,是日常生活中缩小了号码的真实物品,幼儿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从反复练习中得到了满足,能够认真、持久地工作。如在成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用手抓黄豆,从一个碗中抓到另一个碗中,有一位幼儿持续做了一周。刚开始时,他总是不够专心,动作也不太协调,常常将黄豆撒在地上,到后来,他能够自如地抓黄豆了。

(三)逐步建立了秩序感

一方面,教具本身具有次序性,幼儿的一切活动都是按一定的次序进行的,使幼儿在潜意识里初步形成了“秩序”的概念。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等待。这是因为取教具时需要等待的时间很长,且需要按顺序取。如果自己想选的教具被别人先选了,幼儿也需要等待别人送回柜子中再去取。如果遇到了困难,想请求教师的帮助,而此时教师正在帮助其他小朋友,幼儿也必须进行等待。学会了等待,幼儿就能够按顺序来排队洗手、喝水、入厕等,减少

了入园初期那种混乱、无秩序的状况。

(四)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学会了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初步学会了等待,知道了尊重别人,知道了在别人工作时不打扰别人,知道了只有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参与别人的活动。幼儿之间逐步学会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这样幼儿初步的社会意识开始形成,社会交往能力较入园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日常生活教育看起来很普通,很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多种教育因素。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幼儿面对未来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关键,因而如何全方位地、多层面地开发幼儿的潜能,帮助幼儿学会独立生活、专注学习,对教师而言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师应开辟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独立、专注、秩序等个性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幼儿的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蒙氏日常生活操作

日常生活 一般物品的放置(预备练习): 一、搬椅子 二、搬桌子 三、铺卷工作毯(两种方法) 四、端托盘 五、开关门练习(慢,看里外有没有人,最后一个确定后边没人后关门) 六、静默练习(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七、室内静走 八、绕工作毯走(拐角处要停下,提脚跟减小惯性,思考下一步怎样走) 九、走线(3-5cm圆形、椭圆形)1、双手叉腰,穿鞋后跟先着地,不穿脚尖先着地;2、把脚抬起,腿抬平,脚要竖起与另一腿平行,3、灵活的走(提铃铛,小旗,色水杯,不等大小勺子与小球,蜡烛等);走线音乐:瑞典班德瑞的轻音乐,肯尼金的萨克司,理查德的钢琴曲等可自由设计音乐;马友友的大提琴; 十、物归原处(“物”就是东西,“归”是回去,“原”是原来,“处”是地方,把东西送回原来的地方;先取一样,再取两样,可依次增多,让小朋友送回去) 一般物品用法的原则: 一,抓珠子(五指抓) 教具构成:托盘1个,碗2个,珠子若干适合年龄:2岁至2岁半 目的:五指抓的动作练习,培养幼儿的秩序,专心性,手眼协调性和独立性 操作过程: 延伸:抓豆子,花生等 注意幼儿将珠子放入口中 二、三指抓 教具构成:三指抓,托盘,小碟子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 目的:三指抓的动作练习,培养儿童的秩序性和专心性,手眼协调性,独立性,为写字、握笔作准备 操作方法: 三、掷(至)牙签(二指捏) 教具构成:托盘1个,牙签筒2个,牙签若干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 目的:二指抓的动作练习培养幼儿的秩序性、专心性、手眼协调性和独立性 操作方法: 延伸:(捡豆,把不同颜色的豆子选出来,捡散放在托盘中的牙签等) 四、一指按 教具构成:托盘1个,操作板,塑料按钉若干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 目的:培养幼儿用拇指按的动作练习 操作方法: 延伸:插成其他图案(红星,叶子,水果,熟练后加颜色漂亮的小花) 五、倒米 教具构成:托盘,带嘴的玻璃杯子2个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 目的:培养幼儿对倒的动作的练习,培养幼儿的秩序性、专心性、手眼协调性、独立性 操作过程: 延伸:倒豆,沙子,水,色米 六、漏斗倒米 教具构成:托盘1个,带嘴玻璃杯1只,漏斗1只,小颈瓶子1只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目的:培养幼儿对倒的动作练习,培养秩序性、专心性、手眼协调性、独立性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关爱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在无意中“剥夺”了幼儿学习生活能力的权利。在幼儿园,教师虽然注意了对幼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教育。在这种教育情况下,幼儿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随意性较强,做事缺乏耐心;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同伴之间不会谦让。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对自己的照顾,培养幼儿的自立精神是幼儿时期必须学习的必要能力,教育对象是幼儿本身,受益者是幼儿本身,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日常生活教育,她认为“实际生活练习是塑造儿童性格的活动”,“幼儿期是动作发展及生活环境学习的敏感期”。因此,在小班幼儿入园后,我们注重了幼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训练幼儿小肌肉动作及与脑、手的协调,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奠定独立生活的基础,同时培养幼儿独立、专注、协调和秩序等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社交能力。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日常基本活动。这是指走、坐、抓、拿、倒、剪、穿、挤、切、缝等。2.自理活动。这是指自我服务的练习,目的是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主要包括洗手、洗脸、刷牙、吃饭、漱口、穿衣服、穿鞋、自理大小便、洗

手绢等。3.生活活动。这是指培养幼儿生活、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坐姿、站姿、开关门、喝水、用餐的礼仪、打招呼、感谢和道歉、如何参与别人的活动等。4.值日活动。这是指让幼儿做与环境有关的实际生活练习,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包括擦桌子、擦椅子、擦墙面、整理活动室内物品、饲养动植物等。 二、我们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的精华,注重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即“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在实践中,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建立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入园后,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放过每一细小的环节,如教幼儿如何站,如何走,如何开关门,如何搬椅子,如何坐下,如何取放教具等。在与人交往方面,教给幼儿如何与别人打招呼,如何感谢和道歉,如何观察和参与别人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每件事情应该怎样做,从而在幼儿各种习惯形成的初期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幼儿在家中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我们也注意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二)丰富生活区教具,科学指导幼儿活动 所谓生活区,就是锻炼幼儿自立能力和学做家务的区域,生活区教具是日常生活中缩小了号码的真实物品,如练习系扣子所需的小

蒙特梭利五大领域的教育意义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 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二、感官教育分为二个阶段: 接受和认知 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 三、感官教育的意义 感觉或知觉分别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所获得的个别或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感知觉

占据重要地位。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因而感官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感官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个体心理的发展。 (二)感官教育可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概念是进行智能活动的必要材料,因而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三)感官教育可以完美儿童的人格。 (四)感官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表达。 四、感官教育的目的: 直接目的:从生物学角度,0-3岁是儿童感觉的发展期,而3-6岁是感觉的形成期,所以在此阶段我们所强调的是把握机会,帮助儿童感官自然发展,同时掌握儿童全面性自我教育。 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精确心理。精确的心理是蒙特梭利从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那里引用过来的。帕斯卡曾说,人的心理天生就是精确的,一切知识和进步都来自精确的观察。就象一门语言的结构是其字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今天下午带悦儿到上水图书馆借书。(我们一家四口一人一张图书证呢。连愉儿刚出生时都给他办了一个,一个证每次能借6本书,我每次必是借满二十四本书。每次都是家里留一些,再将看完的拿去还,再借。) 今天借完书快出来时,到新书柜去看了看,哇!看到了一本《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作者:赵(王非))。真是太好了!我原来虽来过蒙氏的书,但都是理论上的,这是一本根据蒙氏的教育理论,而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的具体方法。这本书真是及时。我毫不犹豫地将一本事先借后的书还掉,改借这一本。 悦儿现在的情况是,自理能力有点差。不是自己不会做,而是非常娇气,依赖思想很重。比如:上厕所、穿衣服、吃饭等等。我都正准备要好好训练她的。还有拿的东西不知道放好,给她说话好象没听见,都很让我生气。 我正好通过这本书的方法训练她。 一、日常生活教育理论: 经由各种日常练习经验,培养孩子从照顾自己、待人接物和维护环境中,理解自律、助人、关怀事物的社会行为。 (一)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起点和重心 “成人常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评断儿童,因此无法了解儿童他们所在乎的其实是外在目的的之达成,而成人也常误以为幼小的儿童所追求的乃是智性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乃是儿童重新出发的起点,而知识就是必须先存在的要件,所谓知识获得就是要重复同一活动(例如穿衣吃饭等)已累积经验后所得的必要条件。”

籍由日常生活教育透过孩子的手,不断地操作,能引导孩子学习独立、专注、协调、和秩序,充分朝向完整人格迈进。 “成长由于反复的练习,而不是一开始就领悟新知识。当儿童开始反复练习某一活动时,内在就开始成长,外在则表现出纪律,这些活动并非在每个年龄层重复地出现。事实上,反复练习的活动是配合儿童的要求,教育的实验方法就是要提供一些活动,以满足成长中的个体的各项要求。” 我们的教育方法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自愿练习的活动,当儿童做出具有某种目的的动作时,达到了既定目标,并在耐心的反复练习中,加强他的意志力。而意志力其他能力一样,是经过适当的练习而发展增强出来的,儿童的各种智能练习和实际生活练习都包含了意志力的练习。 此时,心智由紊乱变得井井有条,奠定了儿童智能与道德发展的基础,而这也正是天下教育专刊所强调的未来之竞争力——品格教育。“儿童拥有这些美德,是因为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培养了耐心,服从别人的愿望与要求中学习温柔、乐见别人的成就而不妒嫉,或怨恨中发展了良善,就是从儿童的内在建立起纪律的计划蓝图。” (二)日常生活教育主要训练孩子的四种能力 1、专注(CONCENTRATION) 当儿童发现自己可以主动地去认识了解其所在的环境,而且自由运用其能力并增长心智时,他们的缺陷显著地消失了。四周充满了有趣的事物可做,他们可以随意地重复练习,并且从一段工作的专注到另一段工作的专注。一旦儿童到了这个阶段,他们能工作且专注于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很长一段时间,而他们的偏差行为也消失了。

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计划课时:36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幼儿蒙氏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实践的课程。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是幼儿教师素质教育核心课。其前导课程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等。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目前风行世界的最先进、最科学、最为完善的学前教学方法之一,是对儿童素质的综合培养和儿童潜能的全面挖掘。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幼儿园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最终确定以下工作六个学习项目: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认知、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蒙台梭利感观教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和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这些学习项目是

以幼儿园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设计的,即六个学习项目对应幼儿园中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幼儿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36学时。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幼儿蒙氏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蒙台梭利感观教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和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能适应以后出去工作的需要。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蒙台梭利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掌握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学法的教具及教学法理念。 3、掌握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的操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在实际教育中会操作蒙台梭利五大领域的教具。 2、会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拓展蒙台梭利教具。 3、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念从事幼儿教育。 (三)素质目标 1、树立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教育职业理想。 2、关注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规则意识、使幼儿在快乐、健康成长。

蒙氏五大领域的内容及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内容 一、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例如:插座圆柱体培养视觉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色板来认识颜色及辨别颜色的明暗差异;几何图形嵌板、几何学立体组等认识各种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例如:触觉板、温觉板重量板。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例如:音筒、音感钟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例如:嗅觉瓶和味觉瓶。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数学教育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方法是提供幼儿如何学数、练习思考、归纳结果的极佳途径。蒙台梭利为了构建幼儿在数学教育的秩序与精确性。她将数学思考模式的内容分为:一、数学前准备。二、1—10的认识。三、十进制的计算与记忆。四、连续数。五、四则运算。六、分数。蒙台梭利主张数学教育应从感官教育训练着手,养成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专心和秩序的习性后,再借着数学教具和教学活动并运用GPS(序列、配对、分类)的教学方法,自然循序的将抽象的符号,透过教具重复操作,让幼儿获得数和量的概念,再进入四则运算中,培养其逻辑思维的意识。 蒙氏数学教育从连续量的认识开始(借助数棒进行,它可以让孩子直观的比较数量的大小,感知每一个量都代表一个集合),然后才进行分离量的认识。蒙氏数学教育的内容有所扩展,涉及到0的概念,进位系统练习。借助砂数字板、纺锤棒与箱、零的游戏等充分了解1-10或0-10的数量、数字与数词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塞根板、100板、100和1000串珠链等认识连续的数;借助乘除板进行100以内的乘除计算;借助加龙减龙游戏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借助金色串珠系统和邮票系统;进行万以内加减乘除及进位、退位练习,引入了分数、平方、立方的概念等。 三、语言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语言的学习应顺应自然发展的原则,孩子在语言交往的过程中就能自然的习得母语。蒙台梭利语言教育主要是通过创设某些适宜的语言环境,来逐步培养幼儿听、说、写、读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简单的识字课程。通过安静游戏、猜猜我是谁、指令接龙、声音与图片的配对等活动来练习听觉;通过练习发音、朗读古诗、看图说话、续编故事等练习口语;通过描摹砂字母板、打洞粘贴字母、描摹姓名、记录菜单等练习书写;通过阅读与绘画、名称三步卡的配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之令狐文艳创作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令狐文艳 今天下午带悦儿到上水图书馆借书。(我们一家四口一人一张图书证呢。连愉儿刚出生时都给他办了一个,一个证每次能借6本书,我每次必是借满二十四本书。每次都是家里留一些,再将看完的拿去还,再借。) 今天借完书快出来时,到新书柜去看了看,哇!看到了一本《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作者:赵(王非))。真是太好了!我原来虽来过蒙氏的书,但都是理论上的,这是一本根据蒙氏的教育理论,而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的具体方法。这本书真是及时。我毫不犹豫地将一本事先借后的书还掉,改借这一本。 悦儿现在的情况是,自理能力有点差。不是自己不会做,而是非常娇气,依赖思想很重。比如:上厕所、穿衣服、吃饭等等。我都正准备要好好训练她的。还有拿的东西不知道放好,给她说话好象没听见,都很让我生气。 我正好通过这本书的方法训练她。 一、日常生活教育理论: 经由各种日常练习经验,培养孩子从照顾自己、待人接物和维护环境中,理解自律、助人、关怀事物的社会行为。

(一)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起点和重心 “成人常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评断儿童,因此无法了解儿童他们所在乎的其实是外在目的的之达成,而成人也常误以为幼小的儿童所追求的乃是智性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乃是儿童重新出发的起点,而知识就是必须先存在的要件,所谓知识获得就是要重复同一活动(例如穿衣吃饭等)已累积经验后所得的必要条件。” 籍由日常生活教育透过孩子的手,不断地操作,能引导孩子学习独立、专注、协调、和秩序,充分朝向完整人格迈进。“成长由于反复的练习,而不是一开始就领悟新知识。当儿童开始反复练习某一活动时,内在就开始成长,外在则表现出纪律,这些活动并非在每个年龄层重复地出现。事实上,反复练习的活动是配合儿童的要求,教育的实验方法就是要提供一些活动,以满足成长中的个体的各项要求。” 我们的教育方法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自愿练习的活动,当儿童做出具有某种目的的动作时,达到了既定目标,并在耐心的反复练习中,加强他的意志力。而意志力其他能力一样,是经过适当的练习而发展增强出来的,儿童的各种智能练习和实际生活练习都包含了意志力的练习。 此时,心智由紊乱变得井井有条,奠定了儿童智能与道德发展的基础,而这也正是天下教育专刊所强调的未来之竞争力——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课程内容 核心提示:蒙台梭利博士把日常生活教育分成动作教育、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社交礼仪等四类。... 日常生活教育是蒙台梭利博士亲自设计的,目的是给予孩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并帮助孩子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必要的生活技巧,从而形成独立的品格。 蒙台梭利博士把日常生活教育分成动作教育、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社交礼仪等四类。 一、具体内容 在日常生活练习教学过程中,内容丰富多彩,贯穿于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此罗列一些常用的练习活动。 1. 倒水。 2. 擦银器。 3. 剪纸。 4. 粘贴。 5. 衣饰框。 6. 穿珠。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玻璃珠——大的或者小的,塑料的或者木质的等各种形状和质料的珠子。 7. 转螺母和螺钉。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螺母和螺钉。 8. 开锁。可以选择不同的钥匙和锁,不断地增加难度。 9. 缝纫。要提供大头针和针垫,教导幼儿从简单的编织开始——可以先用纸进行练习;可以缝钱包和挂饰,钉纽扣,装饰,刺绣品;还可以延伸为缝被子、枕头、套手的木偶、香料袋等。 10. 种植和照顾动植物。 11. 用各种容器和花瓶学习插花。 12. 饭桌的预备。需要提供碟、碗、筷等器具。 13. 包饺子、元宵。 14. 社交礼仪。 二、注意事项

表2-1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具体内容 在进行表2-1中日常生活的练习时,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 使儿童能得到发展。 2. 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 3. 男、女儿童都能接受。

4. 从时间、空间、经济上都能达到要求。 总之,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按照孩子学习的进度来进行,教师有安排课程的责任——什么时间、哪些孩子、做何种练习。 三、教具与活动场所 (一)教具的准备 制定课程计划之后,活动场所与教具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具必须是实在可用的东西。 2. 教具的大小、重量、高度等都应合乎儿童的需要。 3. 应考虑儿童心理方面的因素。为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应尽量采用不易破碎、形状简单的物品,对于相近的物品就用尺寸、材料等方式加以区别。例如,餐巾和抹布的材料、记号就要有差别。 4. 富有吸引力。为了激发儿童拿取教具练习的欲望,在选取教具的颜色、形状、材料上,教师应该费一番心思。 5. 整洁卫生、易整理。找易清洗的东西,让孩子养成一种责任感——把使用过的东西清理干净。 6. 生活用具。选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到的东西,当地很少使用或古董性质的物品就不应该被选用。 7. 限制数量。教师应尊重儿童的意愿,但为了抑制儿童无秩序的任性行为,每项练习最多可准备3—4组教具。 (二)活动场所的选择 教师备齐所有的用具后,接下来就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所。然后,在教师所选定的范围内,儿童自己决定实际活动时的具体位置。 在进行日常生活教育时,有特别准备工作的教室最理想,实在没有的话,在保育室的角落、阳台、休息室的一些空间也可以。比如“洗漱”,如果没洗漱室,则可以在阳台的一边进行;比如“鞋的整理(保养)”,可以在休息室或鞋架附近。 总之,为了使日常生活教育的各种操作都能有效进行,最好预先选好活动的空间。 (三)日常生活教具的位置 下一步就是教具的放置,教具排放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练习的效果。请教师参考下列几点: 1. 放在教室里离水源近的地方。 2. 按照“日常生活教育”的各部分,在架上有区分的放置。 3. 放在孩子能拿得到的地方。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教案蒙氏日常生活教育课例

前言 日常生活教育渗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从早上来园开始,孩子需要与见到的熟人打招呼,开、关门,放好自己的物品,洗手,进餐,上厕所,穿脱衣服、鞋袜等等,这些事情大家也许认为不用教,孩子应该自然就会。但在幼儿园的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孩子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无不需要从日常生活中一件件细小琐碎的事情开始做起。从小给孩子建立正确时间观念、良好的生活态度,这些都能为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并配以经常地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日常生活教育是我园混龄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惠州的民俗风情,我们从生活礼仪、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动作协调四个方面编写日常生活教程。教程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正确的去做,以及帮助孩子正确使用工具,让孩子学习如何从头至尾完成一件事,让孩子有机会经历与体验从被大的哥哥姐姐照顾到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到最后可以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懂得对自己负责,照顾自己并帮助别人;学习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培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的养成。

目录 1、衣饰框:大纽扣 (4) 2、衣饰框:按扣 (5) 3、衣饰框:拉链 (6) 4、衣饰框:系蝴蝶结 (7) 5、衣饰框:安全别针 (8) 6、穿脱外套 (9) 7、挂衣服 (10) 8、穿鞋子 (11) 9、折方巾 (12) 10、折衣服 (13) 11、擦鞋子 (14) 12、剪指甲 (15) 13、洗脸 (16) 14、除灰尘 (17) 15、扫地 (18) 16、刷桌子 (19) 17、擦玻璃 (20) 18、擦叶子 (21) 19、插花 (22) 20、浇水 (23) 21、喂养小金鱼 (24) 22、擦镜子 (25)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练习内容以及顺序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练习的内容以及顺序 一、入园之初的活动(走---教室内、站立、坐(坐椅子、坐地毯、坐地面线圈) 二、一般用品的摆放与用法 1、持物---端托盘 2、搬运、铺、卷地毯 3、物归原位 三、走线运动与安静游戏 (1)走线运动 (2)点蜡烛 (3)倾听(钟的声音、自然界的细微声音) 四、生活礼节 1、门的开关 2、打招呼 3、应答的方法 4、与他人接触的方法 5、感谢与道歉 6、咳嗽、打哈欠、打喷嚏的方法 7、递交物品的方法 8、用餐、喝水的礼节 五、肢体的控制: 1、五指抓 (1)抓球(2)挤(移)水3、绞毛巾 2、三指抓 3、二指抓(二指抓、捏牙签、小珠子、母鸡下蛋) 4、一指摁(摁图钉、打电话) 5、倒(倒固体、倒液体) 6、舀(舀豆子、分糖果、喂小动物吃饭、从水中舀小鱼模型) 7、夹 (1)(食品夹(镊子类):夹乒乓球、夹玻璃球、夹小珠子 (2)衣夹(小猫的胡子(小狗、螃蟹、马队)、晾衣服 (3)筷子(夹海绵食物模型、夹花生米、水中夹小鱼模型 8、折叠 1、折纸 (1)(对折—折长方形 (2)十字折(折正方形) (3)对角折(折三角形) (4)X折(折三角形) (5)米字折(一)(折小三角形) (6)井字折(折小正方形) 2、折布(同折纸) 9、旋转 (1)拧螺丝 (2)拧瓶盖 (3)开锁 10、剪

(1)剪直线(一刀剪)(2)剪直线(连续剪)(3)剪折线(4)剪曲线(波浪线(5)剪曲线(螺旋线)(6)剪指甲 11、粘贴 (1)粘贴碎纸屑(2)构图练习 12、穿(孔) (1)穿木珠(2)穿针线 13、刺绣(刺、简单的十字绣) 14、缝 (1)缝纸(上下针、来回针、钉纽扣) (2)缝布(同缝纸) 15、捻纸条 16、编织(1)编织向日葵(2)编织绒线花) 17、挤、滴(针筒挤水、滴管滴水) 18、撕纸 19、敲击(一锤敲(锤盒)、连续敲(彩色打桩台)、钉钉子(敲钉台、皮筋绷图 案) 六、照顾环境 1、扫地(扫地的练习、扫地) 2、擦(擦镜子、擦桌子、擦叶子) 七、照顾自己 (1)携带物品的整理 (2)穿、脱衣服 (3)穿、脱鞋 (4)洗手 (5)衣饰框练习(尼龙搭扣、大纽扣、小纽扣、普通摁扣、牛仔摁扣、中国盘扣、拉链、系鞋带(X形)、系皮靴带、系皮带扣、安全别针、系蝴蝶结 八、烹饪活动 (1)剥花生(2)夹瓜子(3)压坚果(4)打鸡蛋(5)涂果酱(6)刨黄瓜皮(7)切黄瓜(8)榨果汁(9)磨(10)制作水果、蔬菜沙拉(11)自制鸡蛋饼 (12)自制美味卡通小蛋糕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一、日常生活教育理论: 经由各种日常练习经验,培养孩子从照顾自己、待人接物和维护环境中,理解自律、助人、关怀事物的社会行为。 (一)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起点和重心 “成人常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评断儿童,因此无法了解儿童他们所在乎的其实是外在目的的之达成,而成人也常误以为幼小的儿童所追求的乃是智性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乃是儿童重新出发的起点,而知识就是必须先存在的要件,所谓知识获得就是要重复同一活动(例如穿衣吃饭等)已累积经验后所得的必要条件。” 籍由日常生活教育透过孩子的手,不断地操作,能引导孩子学习独立、专注、协调、和秩序,充分朝向完整人格迈进。 “成长由于反复的练习,而不是一开始就领悟新知识。当儿童开始反复练习某一活动时,内在就开始成长,外在则表现出纪律,这些活动并非在每个年龄层重复地出现。事实上,反复练习的活动是配合儿童的要求,教育的实验方法就是要提供一些活动,以满足成长中的个体的各项要求。” 我们的教育方法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自愿练习的活动,当儿童做出具有某种目的的动作时,达到了既定目标,并在耐心的反复练习中,加强他的意志力。而意志力其他能力一样,是经过适当的练习而发展增强出来的,儿童的各种智能练习和实际生活练习都包含了意志力的练习。 此时,心智由紊乱变得井井有条,奠定了儿童智能与道德发展的基础,而这也正是天下教育专刊所强调的未来之竞争力——品格教育。“儿童拥有这些美德,是因为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培养了耐心,服从别人的愿望与要求中学习温柔、乐见别人的成就而不妒嫉,或怨恨中发展了良善,就是从儿童的内在建立起纪律的计划蓝图。” (二)日常生活教育主要训练孩子的四种能力 1、专注(CONCENTRATION) 当儿童发现自己可以主动地去认识了解其所在的环境,而且自由运用其能力并增长心智时,他们的缺陷显著地消失了。四周充满了有趣的事物可做,他们可以随意地重复练习,并且从一段工作的专注到另一段工作的专注。一旦儿童到了这个阶段,他们能工作且专注于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很长一段时间,而他们的偏差行为也消失了。 儿童发展最初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专注,这是性格与社会行为的基石。儿童所在环境的重要性,没有人能从外界影响而使幼儿专注,只有靠自己才能组织他的精神生活,没有人能代替他做工作。儿童需要实际的工作材料来工作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 1)工作需吸引孩子之愿意操作工作。 2)籍由一个工作的反复操作练习,即可增长其专注时间。 2、协调(INDEPENDENCE) 在从事日常生活练习时,基本上运用到的“运动”是没有种类限制的。人类在生活上一定会用到各种动作:如:走、跑、跳、拿、倒、夹、捏、敲、拉、吃、喝、转动等。为了维持生活,我们甚至会发展许多延伸动作,因此,于日常行生活中加强练习这些动作之目的,在使孩子能透过对他们仍相当复杂、及困难的动作强化其肌肉及运动协调性,以达正常发展。并且透过这一练习,加强孩子的意志,与由活动中培养自信与独立。凡是能增进动作协调的练习活动,都是在达在一个特定的预设目标,借着练习,儿童不仅锻练了他们的肌肉,也重整充实了心智。 3、独立(COORDINATION) 人类的发展是呈阶段性的,个人所享有的自由乃是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并不是决

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15022)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中文)蒙台梭利教学法 (英文)Montessori Teaching Method (二)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程 (三)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四)学时、学分 1.课程总学时与学分:16学时,1学分 2.实验学时与学分:16学时,1学分 (五)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六)大纲执笔:石美萍 (七)大纲审批: (八)制定(修订)时间:2011年10月21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使学生了解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日常生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感官教育这五大教育内容的教育理念,在熟悉相应教具名称、特点等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操作,并掌握科学指导幼儿操作教具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实验项目一览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日常生活练习 内容: 1.教具操作的基础 2. 基本动作

2.2坐、站 2.3拿(持)、搬(运)、放(置) 2.4移(使用五指) 2.5折、剪、切 2.6三指动作练习 2.7手腕的活动 3.照顾自己 3.1物品的整理 3.2清洁练习 3.3穿与脱的练习 3.4衣饰框 4.照顾环境 4.1清扫 4.2擦洗 4.3用餐相关的练习 4.4庭院工作 4.5照顾动物 5.社交礼仪 5.1基本的社交礼仪 5.2动作礼仪 5.3团体游戏 6.走线和肃静练习 6.1“走线”活动 6.2“肃静”游戏 要求:了解日常生活教育对儿童良好习惯和性格养成的重要性;日常生活教具的构成和搭配;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方法(如五指抓、衣饰框、穿线板、筛米等基础操作)、日常生活延伸教具的制作和搭配等等 仪器: 二指抓、地毯、衣饰及衣饰架、串线板、交通路标及平面图、地毯架、学开锁板、倒水量杯组、教具整理盘(大、中、小)、洗手组、舀物组、植物生长组、扫地组 实验二感官教育 内容: 1.操作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1.1操作内容 1.2注意事项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不就是为上学作准备,而就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与完善。具体的说就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就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就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六个子要素: 1、自由的理念; 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蒙特梭利教具; 6、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启导员",其所作的工作就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的讲就是: 1.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2.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 3.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与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 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就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与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就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她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与指导。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感觉训练。因为感觉训练在儿童的身体功能协调与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就是从小不断地抓握、行走、感觉等等,而使自己获得了各种能力与技巧的。同时,感觉训练也就是人类心理、智力发展的基础。通过感觉训练可以使感觉器官变得敏锐,使儿童获得专注力、意志力、判断力与观察力。这些都就是儿童未来实际生活的基础。这些能力也体现了儿童的人格形成、精神成长及个性特点。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教室常规);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数学教育(包括数概念建立,数的运算);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与能力)。这些内容就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就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 相关资料…… 一、何为蒙氏? 蒙特梭利教育法就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特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动作教育 所谓基本动作教育,即让孩子练习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它是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社交礼仪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走线、走(步行)、坐姿、站姿、拿、搬、放、拧、倒、折、剪、切、贴、缝、编、捏、夹、转、擦、撕、打、敲、卷、削、拉、揉,其他。 2.照顾自己 是指为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而设置,主要包括:携带物品的整理、东西洒落时的处理、照镜子、梳头发、擤鼻涕、穿衣、脱衣、叠衣服、穿鞋、脱鞋、洗脸、洗手、衣饰框、洗手帕、喝水、吃饭、刷牙、剪指甲、擦汗、洗脚、洗澡、整理书包、入厕、叠被子、擦鞋子、擦嘴巴,其他。 3.照顾环境 是指以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无生命的物体为对象,让孩子学习美化、打扫、整理环境的方法,并掌握照顾、饲养、管理动植物的相关技巧。 (1)清理、整理工作:工作用的地毯的准备及清理、摆放鞋子、衣服、书包、教具、图书、 玩具、扫地、桌子、椅子、床铺等。 (2)擦洗:桌子、椅子、窗户、托盘、教具、杯子,以及洒水时用抹布擦等。 (3)庭院工作:捡拾落叶、垃圾、拔草、松土、剪枝等。 (4)照顾动植物:浇花、晒太阳、施肥、喂金鱼、给金鱼换水筹。 (5)用餐:清洗餐具、水果削皮等。 4.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社交礼仪主要分为: (1)谈话礼仪:打招呼、道别、邀请、感谢、道歉、欢迎、应答、慰问病人、打电话、问路等 (2)动作礼仪:开门、关门、敲门、与他人接触、递交物品、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倒茶、 入席等。 二、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 1.教具操作原则: a)每次只演示一种教具,目的性明确。 b)精确动作,按照孩子的节奏进行,要缓慢。 c)简化动作,使孩子能够看明白。 d)拆分动作,做到步骤化和有序化。 e)操作时尽量少讲话,语言要简练、准确。 f)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进行。 g)避免镜面教学,教师要坐在惯用手的右边。 h)时刻观察孩子的动作与反应,观察孩子的兴趣点。 i)适时地引入教具操作,当孩子能够独立操作时要离开并继续进行观察,孩子需要时 马上给予帮助。 j)不能打断孩子的操作。 k)在操作之前,教师应确保教具准备的完整。 1)努力排除让孩子走神的因素。 m)操作教具时彳i应超出T作毯的范围,确保T作毯的防水性,颜色彳<能太花哨,尽量用纯色的。 n)鼓励孩子重复进行搡作,说:“你做得很好,再来一次吧。”

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幼儿蒙氏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实践的课程。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是幼儿教师素质教育核心课。其前导课程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等。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目前风行世界的最先进、最科学、最为完善的学前教学方法之一,是对儿童素质的综合培养和儿童潜能的全面挖掘。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幼儿园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最终确定以下工作六个学习项目: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认知、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蒙台梭利感观教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和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这些学习项目是以幼儿园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设计的,即六个学习项目对应幼儿园中蒙氏教师的工

作任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幼儿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36 学时。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幼儿蒙氏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蒙台梭利感观教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和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能适应以后出去工作的需要。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蒙台梭利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掌握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学法的教具及教学法理念。 3、掌握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的操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在实际教育中会操作蒙台梭利五大领域的教具。 2、会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拓展蒙台梭利教具。 3、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念从事幼儿教育。 (三)素质目标 1、树立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教育职业理想。 2、关注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规则意识、使幼儿在快乐、健康成长。

小班蒙氏教案:夹夹子

小班蒙氏教案:夹夹子 活动目标: 1.学习按颜色一隔一排列夹子。 2.通过用三指夹夹子,发展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与力度。 3.有序、专注地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准备:操作盘、花边小碟子、彩色夹子若干、颜色标记卡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走蒙氏线。 2.手指游戏。 评析:准备活动安排了两个内容:走蒙氏线是常规活动,可以较好地锻炼幼儿的平衡感和专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让孩子进入蒙氏工作的状态。游戏活动一方面使小班孩子消除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情绪,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同时手指游戏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做热身准备。 二、集体活动。 1.介绍工作名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项新的工作:夹夹子。” 2.介绍工作准备:“老师先拿一张工作毯,双手取出托盘放在工作垫的左侧。”

3.介绍材料:“有彩色夹子,花边小碟子、颜色标记卡等。” 评析:跟其他教学所不同,蒙氏工作强调操作的规范和秩序,老师首先示范整个工作的顺序:取工作毯——放在指定位置—— 取操作材料——进行工作——将材料归位——将工作毯归位。老 师规范的操作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印象。 4.介绍工作内容: (1)右手取出花边小碟子,看看这个小碟子是什么样的? (2)出示图:小碟子的花边象什么? 评析:有了比较直观的平面的图示,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想象,如:象水波浪,象山峰,象屋檐,象太阳伞的花边,象桥洞,象裙子,象方便面等等。 (3)介绍五角星和箭头标记。 评析:在小碟子上加上起始点和箭头标记,而不强调顺时针 方向,是考虑小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孩子通过反复操作以后,可 以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 (4)伸出食指闭眼顺时针方向触摸感觉花边的高低变化规律。 评析:闭眼触摸可以更好地锻炼幼儿的触觉,幼儿闭上眼睛,排除其它干扰,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感受小碟子的高低变化规律。 (5)示范夹子的开合。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小夹子,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 指用力压一压,象什么呀?”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完整版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着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O(秩序)C(专心)C(手眼协调)I(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蒙氏教育的四个发现: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举例: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错过了这种敏感期很难弥补。 3、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4、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