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被逐渐发展为军事主义国家。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从明治政府成立起到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在这期间,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以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1894年。这一时期,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几乎是每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彻底败亡。1936年法西斯上台,则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

日本军国主义的实质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极端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了日本主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也是由于日本被这种狭隘民族主义所控制,使日本平均每过五年就发动一次战争,不光耗尽了日本国内的势力,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其中伤害最深的要数中国。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伤害主要分为四条:

一、从政治上来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在十九世纪末,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军战败,与一八九五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条约中: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严重侮辱了中国主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此外,在二战中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生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几乎动员了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动侵略进攻,相继占领了我国大部份城市,使这些地区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在这些地区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侮辱中国主权,让人民深受其害。

此外,在侵华战争之后,遗留了许多历史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我国主权,例如钓鱼岛问题,日本高层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

等。

二、从经济方面,日本军国主义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后,中国被迫开设通商口岸,这给中国内地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强烈的竞争力。甲午战争的赔款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相当大的赋税压力,严重降低了人民的劳动的积极性,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抗日战争中,全国陷入战乱,中国经济停滞不前,战争物资的消耗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战争中,经济的基础被严重迫害,使得中国经济在战后的经过很长时间才恢复。

三、从文化方面,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相当严重。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以轰炸、纵火、劫掠等种种暴虐、野蛮手段,极力毁灭中国大中小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摧残至为酷烈,给中华民族文明造成深重的创伤。中国战时损失的各种统计数字,包括文化教育损失的数字,中国的各级学校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所受损失极其严重。

另外,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文物被盗往海外,造成中国古老文明史的流失。而且在抗日战争中,由于炮火的袭击,中国有很多古老建筑被毁,例如在北京,闻名于世的宛平古城被日军炮火所毁,有着“马可波罗桥”之称的卢沟桥遭到严重损害,山西全境被日军战火所毁……这造成了中华民族文明的严重损失。

四、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危害,还有精神上的摧残。如南京大屠杀,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杀、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出死者达三十万人以上;在抗日

战争中,日本军队实行的“三光”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伤害.

此外,日本军队在作战中还进行了细菌战,在一九三五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曾先后在我国东北、广州及南京等地建立制造细菌武器的专门机构,并于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二年在我国浙江、湖南及江西等地撒布过鼠疫和霍乱等病菌,以致造成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再者,日本军队在入侵中国时,所到之处无不是烧杀抢掠,侵华期间,日军残杀致死多少中国妇女,截至目前,相关机构或学术界内既无精确统计,亦无某种估算,这给中国让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而在近代,日本多位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又再一次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自一八四零到一九四五年,历经百年国耻,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不仅仅只记住日本军国主义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而且要吸取教训,我们要牢记国耻,要不对提高国力,要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并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大力发展中国经济,使中国变得更强大才能在国际上不受外来的侵略,同时,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要时刻警惕敌对分子的崛起,坚决反对任何破坏我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不法分子。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被逐渐发展为军事主义国家。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从明治政府成立起到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在这期间,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以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1894年。这一时期,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几乎是每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彻底败亡。1936年法西斯上台,则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 日本军国主义的实质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极端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了日本主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也是由于日本被这种狭隘民族主义所控制,使日本平均每过五年就发动一次战争,不光耗尽了日本国内的势力,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其中伤害最深的要数中国。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伤害主要分为四条:

一、从政治上来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在十九世纪末,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军战败,与一八九五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条约中: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严重侮辱了中国主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此外,在二战中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生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几乎动员了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动侵略进攻,相继占领了我国大部份城市,使这些地区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在这些地区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侮辱中国主权,让人民深受其害。 此外,在侵华战争之后,遗留了许多历史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我国主权,例如钓鱼岛问题,日本高层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

日本人笔下的近代中国_以德富苏峰的两部中国游记为视角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11年第1期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总第198期) 专题研究 日本人笔下的近代中国 ———以德富苏峰的两部中国游记为视角 赵 苗 摘要:日本近代著名社会评论家德富苏峰曾于1906年和1917年赴中国考察,其足 迹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德富苏峰在其所撰写的中国游记中,披露了日本实行海外扩张的战略思想, 体现了日本人十分复杂的中国观。游记中不乏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记载,同时也有对中国政客的访谈及对中国时政的分析,从当时日本主流阶层的视角透视了纷繁复杂的近代中国社会。关键词: 近代;日本;中国游记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1)01-0129-05 收搞日期:2010- 11-20作者简介:赵苗,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北京100089)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的数量十分丰富,这些中国游记的性质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纯粹的有关中国文化与风土人情的旅行游记,二是具有明确政治军事目的的勘察记,三是旅行见闻与军事勘察相结合的杂记。在这些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中, 德富苏峰(1863 1957)的《七十八日游记》与《中国漫游记》是两部代表性作品,两部游记分别写于1906年和1917年, 是德富苏峰亲自赴中国考察游历的记录。通过游记可以看出,当时德富苏峰“海外雄飞”的战略思想与舆论导向已经完全形成,事实证明此后日本的海外扩张战略与德富苏峰的思路完全吻合。 德富苏峰1863年1月出生于日本熊本县一个纺织商人兼村长家庭, 1886年他以《将来之日本》一书一举成名,从此开始在日本的新闻界与 政界崭露头角。1887年1月他创立了民友社,2月创刊了《国民之友》月刊杂志,当时仅创刊号就发行了7500册,第10期后销量达10000册。1890年德富苏峰创刊《国民新闻》,1892年著有《吉田松阴》,1893年发表《大日本》一文,1894年出版了宣传其海外扩张理论的重要作品《大日本膨胀论》,逐步成为把持日本舆论动向的核心人物。德富苏峰在近代日本受到了广泛的追捧,被称为继福泽谕吉之后的第二大思想家、史学家,对日本统治阶层的决策和普通日本国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德富苏峰的《中国漫游记》与《七十八日游记》两部游记为主线,对这些游记中的北京形象加以阐释,借此考察近代日本对中国观的变化与演进。 9 21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纵观历史,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摩擦,双方关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其摆动幅度之大世界少有。近代中国与日本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南京大屠杀,371毒气,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使得中国人对日本人恨得是咬牙切齿,但随着事件的推移,中国对日本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不过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是不可磨灭的。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维系的底部。 当今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可谓复杂之极,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垂涎中国的资源和领土,用他的鼠目寸光发动了侵华战争,犯下了种种罪行,导致了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仇日情节。但是笔者在此认为,事实就是事实,已无法改变,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于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虽然说经济上的合作拉近了两国的关系,但理由一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日本在政治对中国的态度是极其强硬的,使得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感越来越大。近几年中日两国的首脑一直没有实现互访,虽然说距离不是问题,不过这对于两个尽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经济上的往来这只是利益上的需要,政治上的问题才是中日关系的关键。而且政治上的不和睦将会导致以后几十年甚至永远中国和日本是敌对的关系。所以政治上的改革才能给中日关系带来希望。 历史问题迄今已只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的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大憾事。现在日本的政策决定了他是亲西方的,这也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日本不会永远亲西方,因为日本继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日本骨子里一直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日本的野心是由于日本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日本面对的民族存亡与中华民族很相似 也许未来日本与中国会爆发战争,笔者认为战争的发动取决于日本,因为中国无意日本狭小的领土和匮乏的资源,而中国的领土和资源也许是日本垂涎若渴的,如果日本的决策层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应该能认识到发动侵华战争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但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日本自己。这成为日本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也使日本在成为“普通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世界上发挥其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作用等问题上无法取得中韩等国的由衷支持。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 其程度之深,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岐。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今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事件等等。 中国和日本在近年来崛起是比较迅速的,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上面已经提到日本跟中国文化相似,没有被西方所同化,而中国无意与日本为敌,虽然历史造成的痛苦无法抹去。但双方同时向前看才是最重要的,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富裕起来。而中国可以促进日本的高技术产品的消费以及基本产品的供应。中日两国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

谈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我看日本 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族。无论是《菊花与刀》还是《樱花与武士》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似乎都想靠着二手三手的资料和几年的旅日经历, 清晰的描述日本社会的演进, 但这似乎太难了。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也好, 民族的劣根性也罢, 似乎不是旁观者能够准确体会的, 也不是身在其中的该国国民所能准确概括的。就我个人而言, 日本, 是一个让我敬佩让我愁的国家。 之所以敬佩。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古代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蹈、饮茶。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 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 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人家不耻“上学” ,不惜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 。比如说, 德国啤酒最好是吧, 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 那哥们也忠于天皇, 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 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 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 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激。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学徒发扬光大。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始抄你的是吧, 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 稍微一改进就把你超越了, 考出来的分数比你还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起点高,发展快啊。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之路

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之路 引言:这期的《重读抗战》,让我们来关注,引发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它到底是怎么生成的。任何一种思潮,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事实上,日本军国主义的生成也经历了漫长的阶段。而在其生成的过程中,长期的国家主义、国粹主义洗脑,忠君爱国“布国威于四方”宣传的浸润,加上投机的经济结构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最终酿出了法西斯军国主义这碗毒汤。而这以前,得从甲午战争前后说起。 逆流:维新改革初见成效后的反西化运动 在去年的《重读甲午》系列专题中,有一期我们就谈到了,在明治维新这一大改革开始30年后的甲午战争前后,刚取得了一定成果的维新改革却不得不面临着一种逆向传统化的倾向。 因为明治维新是一个由上至下的改革,是因日本上层的一部分先进分子在美国“黑船”来航的军事压力之下,不得不承认日本已经落后于世界,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力推维新变法,全面向西方学习。如此巨大的改革并非是日本本身的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内生变化,因此,当30年后,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果之际,改革本身与传统日本社会的矛盾也越来越明

显了。 伴随着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启蒙运动带来的自由和权利意识,自由民权运动在日本热烈展开。争取自身权利的日本民众中不但出现了推翻专制政府的思想,还出现了否定天皇制的言论。同时,各种欧化思想和行为带来的对日本传统落后的思维、风俗和习惯的否定也然很多遗老遗少忧心忡忡感到“许多贵重的民族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这样,人们开始担心日本会为了达到独立富强而丧失它的“个性”。于是出现了对文明开化、自由民权运动的欧化主义的反动,这便是甲午战争爆发前后日本主流思潮的逆向运动--传统主义和国家主义运动。 对于日本政府,学习西方先进的学学技术和发展产业是不能停止的。为了解决由西方近代自由、权利主张而带来的日本传统社会的崩坏及造成的君民、官民的对立和社会思想的混乱,他们选择了鼓吹国家主义的道路。 他们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基础,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所以其逻辑结果必然是崇尚于专制和扩张。 之后,大肆宣传与民权思想对抗的国权主义。 民权思想崇尚个人的独立、自由与平等权利,否

中国与日本近代化道路的比较研究

中国与日本近代化道路的比较研究 (姓名:徐晨皓) (专业:电子信息班级:11047812 学号:11047854)对于中国近代发展情况和日本近代发展情况,我发现它们初始情况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过程与结果。但是是什么导致了中国与日本近代发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中国的近代史与日本的近代史慢慢比较,你会发现时间越往后,差别就越大,当然,其中的各种缘由我们也可以一一的体会出来。中国的近代史发展可谓是艰苦卓绝,直到现在才慢慢崛起,日本的近代史发展则是另一番景象,从崛起到妄想称霸到如今的经济强国。 那从中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呢? 一、两国的近代开端。 从国家体制来看,中国是封建帝国主义,日本则是德川幕府统治,总体来看,都是统治阶级至上的国家。而且,两个国家都是以农耕为主,都没有大型的机械工具,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先进技术相比,都远远落后。中日两国都过着封闭的日子,与外界的交流甚少,但不同之处是,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日本小小岛国,人口少,总体中国远远富裕与日本。 20世纪7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人民深受鸦片的毒害,同时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但这恰恰引起了英国商人的愤怒,也给英国政府进攻中国提供了一个借口。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由于清朝后期的政治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军事废弛,清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已经到了腐朽的地步;清朝后期思想界处在很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的经济落后······最终,英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清政府显得不堪一击,不得不在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39年, 日本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实行闭关主义。但是马修·培里的两次造访让日本不得不打开国门。尤其是1854年,培里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这次一共有七艘军舰,而且舰队一直深入江户湾内,到达横滨附近才停船,面对培里的强硬姿势,幕府只好接受开国的要求了。于是双方在横滨签定了《日美亲善条约》,也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同意美国船只在下田、箱馆两港停泊和购买物品;日本有义务援救遭遇海难的美国船只及人员;日本保证向途经开放口岸的美国船舰提供煤炭、淡水、粮食及其他所需物资;日本同意在18 个月内美国外交官进驻下田,设置领事等,同时规定日本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6月20日在下田签署《亲善条约》的附件,规定了下田开港的细则,其中包括在下田划出方圆7 日里、在箱馆划出方圆5 日里的驻日使馆人员的散步区。1857年6月17日又签订了《下田条约》,规定日美两国货币的同类同量交换以及领事裁判权、领事旅行权等。 中国与日本的近代开始是极其的相似,同样是在列强的逼迫下,同样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二、两国的不同改变。 先来看看日本的发展,从被美国敲开国门,其他西方列强跟随著美国,纷纷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于是英国、俄国、荷兰等西方列强都与日本签定了亲善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黑船事件”后的日本政局一天比一天混乱,也暗示了幕府灭亡的灭亡。但是日本并

我对日本的看法

我对日本的看法 对日本的感觉可能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可以说是对日本没什么多大好感的。在我小时候和家人看的最多的就是抗日战争片,从小我就特别痛恨日本人,直到我懂事了,在小学学了历史,对日本人更是痛恨到了极点,我甚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人会那么做,若是自己的国家他们会做出那么残忍的事吗?什么屠杀,强暴,什么三光政策,真该死,我曾一度做梦都在骂小日本鬼。特别是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更加剧了我对日本的不满,本来在若干年前他们如此残害我们国家老百姓就已经很惨剧人寰了,现在还来和我们国家争领土并且某些右翼分子还不承认那些不堪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人,心里就更加排斥和厌恶日本了。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抵制日货,看到日本汽车就想上前去扎个稀巴烂,当然这些也纯属开玩笑。反正那段时间,每天都和小伙伴默默地高喊着“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也是中国的”口号,心里想着日本有多么罪不可赦,有多么不可饶恕,那时候别提能有多亢奋就有多亢奋了! 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等我真的长大了,对所有的事情更加了解后我的看法开始有了变化,我不在一味的漫骂日本人,也不在对日本人存有偏见,而是尽量用平常心去看代,我发现我们对部分日本人应该原谅。有不少人是无知的(或者说是无辜的),因为他们的国家有一些顽固不化的人不会也不想让他们的子孙知道他们当年的罪行,他们想修改教科书,想篡改历史,想否认一切。不可能,我们不会让他们这样做的。紧接着,日本动漫的火爆和全国各地的动漫展开始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的一部分对日本不满的理念更加随之动摇,对日本的看法也变得不那么偏激,甚至在学习了一些日本的文化之后,反而还觉得日本确实是一个蛮不错的国家,对它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我看来,日本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国家,一个我们不愿意爱,不能爱,不可以爱的国家,因为他令我们一出生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但是抛开历史的十字架你会发现这个小小的国家的不同与美好,你会发现它是一个拥有樱花般凄美文化的国家,它是一个拥有武士刀般锋利思想的国家,它是一个特别注重礼仪的国家。同样日本人在工作之中又有着自己的严谨,而且对于事件的分割很清楚。比如说工作的时间就是工作,严肃认真,而到了休息的时间就是休息,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玩得疯。他们不喜欢没有礼数不守规矩的人,尤其是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 虽说耻辱不能忘,但却不能阻挡着文化的前进。我对日本的理解是,这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国家,无论什么事情,他们要不就做到最单纯、要不就做到最变态,这从他们的电影里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能拍出感官世界、大逃杀这样变态到极致的电影,也能拍出情书、龙猫这样纯粹到让人心动的电影,真得让人很难与理解,就像当年日本兵在中国的暴行和在国内的谦逊形成鲜明对比一样,他们的性格中既有纯真良善的一面,也有偏执暴虐的一面。 对于我对日本动漫的了解。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的动漫可谓是全世界第一的。优质的画风、精彩的剧情以及优秀的声优,都对日本增添不少的分数。而且里面的角色就像生活在身边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存在。每每看动漫总会被剧情和里面的人所感动,觉得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被牵动着,特别有代入感。而且,最重要的是,适用人群广泛,不再仅仅只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可以看这些动漫的。这主要是日本动漫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它会按照观众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可分为儿童动漫、少年动漫、少女动漫、青年动漫等等。如此多的分类,数不胜数,自然是获得一致的好评的!并且我对于日货的看法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觉得当时想抵制日货的思想别提是有多幼稚了,日货可不是轻易能抵制的了得,人家的质量确实是好,大街小巷,家里面随随便便都有日本生产制造的电器,可见人家的影响力是有多大了。而且日本的经济贸易市场也离不开中国,并且日本的经济,科技技术等中国很是需要,双方应该多交流,互补。关于日本的文化,说不好听的就是仿盗我们国家的文化,说好听的就是借鉴并传承了我们国家汉唐宋明的汉民族古典文化。日本文

日本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 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旧武士等级不复存在,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是主导力量。1871年时,中央9省(部)官吏87%是士族,至1880年时,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统治集团中的骨干多是武士出身者。士族及士族出身者极自然地成为推动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在经济原因方面,由于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使他们成为军国日本的基本社会力量。 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 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是以对东北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和武装侵略为重要手段的。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压迫民族才迎来了日本的迅速崛起。 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是主体,是诸政策之首。“强兵富国”路线的推行,使日本工业化的实现即产业革命的完成均与侵略中、朝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紧密相连。待日本急速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与侵略战争捆在一起,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点,使日本被纳入军事、战争轨道,进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之一是武士道精神,来源之二是日本神道教、佛教以及儒学中的封建糟粕,来源之三是皇国、神国史观,进入近现代以后,又加上了从西方引进的一些所谓理论体系,因此,是封建主义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腐朽、反动思想糟粕的拼凑,其拼凑的内容和混乱的表述往往使人难以分类和把握其逻辑层次。这一庞杂的精神体系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利用,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世界近代史十: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历史学考研科目世界近代史之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本节主要内容: 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农民起义;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的外贸;明代的文化与科技;日本的“战国”与统一;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侵朝战争。勤=思整理了一下资料,以供大家参考。 本节导论: 16世纪,当西欧诸国跨进资本主义门槛时,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仍停滞在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强化。中国明代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发展到巅峰,尽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贸易与航海事业取得惊人的成就,思想、文化方面也出现一股清新的风气,但都被封建统治所阻滞。此时的日本,国家重新得到统一,幕府的力量有所加强,政治、社会方面的各项制度得到完备,封建统治得以更新强化。但与实行“重本抑商”政策的明帝国一样,日本封建政权的基础是农本经济。为了巩固统治,排除外来干扰和侵略,两国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同西方国家均衡发展的机会。自此,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开始出现,中国和日本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面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学习目标: 了解在西欧跨入资本主义门槛时,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仍停滞在封建社会的史实,明确中国和日本巩固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以及东亚诸国在当代落后于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深刻认识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面的初步形成。历史考研球,逸散就、〇就巴斯、就而起。 重点和难点: 本节选用了东方封建制度的代表中国和日本进行剖析,指出了两国封建制度的不同特点,说明为何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东方逐渐落后与西方渐趋强大的历史原因。要从东西方封建专制的不同演变及资本主义萌芽在东西方所受到的不同待遇这两个方面去对比和分析。 (一)中国封建专制的特点

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近来,日本政府所谓的购岛“国有化”闹剧,使得中日两国剑拔弩张,关系异常紧张;石原组建新党,并作为新党代表参加下届众议院选举,石原的这一动作,无疑将给中日关系再增新乱。 据媒体指出,石原是日本“右翼旗手”,钓鱼岛事件他是始作俑者,其组建新党,中日不稳定因素定会增加。韩联社称石原是“日本典型的右翼政治家”,“右翼政治家”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近来参拜“靖国神社”。而10月1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登上“鞍马”号护卫舰,训话中,野田佳彦使用了“更加奋进努力”等旧日本海军在二战前后使用的语言。由此看出,日本政界正在使日本社会加速朝向右倾化方向发展。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复苏,令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诸国的警觉和担忧。 一、美国扶植,使日本快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和强国。二战后,美国之所以扶持日本,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遏制苏联,利用日本的区域战略地位,以达

成与苏联相抗衡。而随着当时中国内战形势的急剧变化,美国由此决定保存日本经济实力,扶植日本在亚洲与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抗。 在冷战背景下,美国从经济上减轻日本战争赔偿、稳定日本财政金融体系、放松对财阀的惩戒、并提供经济援助等。从政治上打击左翼势力、放宽对战犯的惩罚、稳定新政府统治。从军事上美国在日本保持驻军外,为日本建立了警察预备队,以维护日本的社会稳定。从外交上美国加快了对日缔结和约的步伐。而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战时后勤补给大多数委托给了日本资本家,这是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得以复苏的机遇。 在两大阵营冷战背景下,日本自卫队在美国的庇护下逐渐发展强大起来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美国的扶持和授意下,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反潜和扫雷力量,其反潜飞机和扫雷艇在数质量上都是比较先进,可以与西欧相匹敌,其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另外,美国把最好的飞机卖给日本,加强其军事力量,使其成为美国冷战的重要盟友。

读《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比较》有感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 题目读《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的比较》有感作者和学号梅馨月1320520121 班级13财务管理1班 日期2015年12月3日

读《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的比较》有感 摘要: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都处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都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并且同样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侵略的威胁,两个国家又都不约而同地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可是进入近代,仅仅不到半个世纪,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命运竟是这样的不同:日本迅速地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资本主义的改革和近代化,成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沦为丧失了独立主权的一个为列强所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近代时期中日两国的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探讨与比较中日近代化的成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日;近代化;成败;比较 在70年代日本奇迹般的重新崛起时代,中日两国现代化的比较研究,也一度成为学术热点。研究日本现代化不但是中国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日本反思现代化历程的需要。在中日近代化的研究中,日本学者依田熹家的《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比较》一书十分具有代表性。在研究中,依田熹家发现,中国学者和日本本土学者对日本现代化的研究有很大差异。“中国朋友感到‘惊诧’希望知道的事,很

多却是我们日本人感到‘理所当然’、不屑一顾的事,而很多我们认为通过大量史料得到证实的事,却使很多中国朋友极难理解”,故依田熹家在写了成名专著《日中现代化比较研究》后,人为还有进一步阐述近代日本的现代化问题的必要,由此著述了《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比较》。依田熹家对日本的侵略战争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反省,在本书的辅助书目中有大量的日本史名著,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理解。 依田熹家在《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日中两国有很多差异,采用类型比较,对中日社会类型、文化类型和教育类型进行分析。 一、社会类型 在社会类型方面,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它的团队是企业和单位,或者有的是养子,没有血缘关系,主要表现为武士道精神的忠,这就有利于现代企业发展;中国是亲族协作型,主要通过亲族、家族组成有血缘关系的团体,主要表现为儒家思想的孝。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表现为亲族谋利,日本企业表现为派阀谋利。 在日本,他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也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日本人看来每个人都是在恩情债务这张巨网系统中的适当位置上生存奋斗的,因此日本人非常讲究“恩情难报”与忠诚之道;在中国,百善孝为先,中国人自古最注重孝道,家族和自

浅谈日本文化认识

浅谈日本文化认识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和了解,让我们从各个方面对日本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的经济,科技,经济管理,教育等都是值得我们发展中国家借鉴的。 也许是小时候学的历史知识在我的心里太过于根深蒂固,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总是怀着一丝敌视,直到现在才学会了辩证的看待。 日本文化是传承于汉唐宋明的汉民族古典文化,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优秀文化。不可否认,日本这个民族在吸收不同文化的方面有着超乎寻常的能力,例如,茶道,书法等等,都是在中国之华夏文化的基础之上而创造而来。我们中华民族秉承了孔老先生的儒家思想,不断的吸收现代文化的同时,也摒弃了许多传统文化。比如说,在新民主文化时期,胡适先生提出中国汉字拼音化,如果胡适先生这一想法得以实现,实乃中华民族之大不幸。正巧这些被我们渐渐忘却的传统,正被别人弘扬着,我想这也是前几年中日、中韩传统节日之争的原因吧。 日本的文化主要表现在风俗习惯,文学等方面,日本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讲究礼节世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与人见面时总要互相鞠躬,并相互问候;日本的当代文学与其他的事物一样,有其丰厚的渊源,部分来自中国的传统的影响,也有来自多元化的西方的思想,当然日本历史悠久的传统特点也是少不了的。九世纪是日本与中国直接交往的时期,这时候中国的古典文学对日本的文学影响至深。日本

的文化艺术主要以体现在茶道,花道两方面,茶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声誉,而花道,顾名思义就是插花艺术,日本的花道始于十五世纪,花道有多重流派,而每一种流派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而且他们所遵循的艺术准则以及这些准则所蕴含的人生观,自然观和宇宙观基本是一致的,特别强调事理一体,因此,尽管日本的插花艺术千姿百态,但象征天地人的三条线是罪基本的格局。说到日本的体育文化,当然少不了相扑,柔道和剑道,相扑是日本的国技,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年来在过外也颇受外国人的欢迎。而柔道起源于古代的武术,可追溯到柔术,剑道是由日本传统的剑术发展起来的,剑术原为武士掌握格斗技术的训练手段,1970年国际剑道联盟成立,剑道开始被承认为世界性的体育项目,剑道在战后一直衰落,但现在开始复兴。 我最欣赏的还有日本的茶道。说起日本的茶道,它还是起源与中国,但其中具有日本民族味。日本茶文化是在唐朝时期传入的,几百过去,日本仍旧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并得到日本茶道。而中国的茶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整的保存下来。我想这与中华子孙所受的儒家思想不无关系,隐忍的接受着外来文化,却在隐约中失去了自己特有的传统。在我们批评他人抄袭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反省下自己,为何没有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财富。 日本人相当注重形式,茶道便是这样的一种体现。他们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准备食物,像铁板烧,让客人不仅能吃到食物,还能学习到烹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许多人会认为,日本人饮茶,只重形式。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是我国的古老邻邦。两国自西晋以来的友好交往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主题。然而,到了近代,日本与中国却变成了侵略国与被侵略国。这就不得不提日本近代走上的军国主义道路。 说到日本军国主义及其对中国的侵略危害,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次非常奇特的社会变革。这次变革,既给日本带来了全面开放学习西方的社会效果,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天皇军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甚至直接促进了日本对外进行军事扩张。如果说此前日本的军国主义只是一种趋向或者停留在理论上,那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便彻底实践了它。因此,研究日本明治维新,可以让我们更多了解到所谓的“日本军国主义”。 要讨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从内容上看 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却迅速发展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这直接归功于明治政府推行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富国强兵”是主体,是诸政策之首。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它为战争服务的作用不言而喻,这就成为近代日本穷兵黩武的重要基础。 “殖产兴业”是指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汗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但是由于经济方面改革不彻底,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这便又加速了日本的对外侵略,加剧其军国主义程度。 “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上提出“和魂洋才”,以本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主,鼓吹“忠君”等武士道精神。这一时期的武士道,对内作为精神工具,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对外则鼓舞日本国民踏上了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日本国民在武士道的鼓舞下把对外侵略战争看作是为“皇国”的“圣战”,以充当炮灰为荣,自愿做“神风”队员、“特攻”队员,把自己当作肉弹进行自杀性进攻。。。。可以说,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 所以,日本军国主义的实质是民族主义的极端化。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导致畸形发展的武士道精神已与日本军国主义融为一体,成为危及和平的危险因素。最终,日本军国主义同德国法西斯主义一样,成为了带给世界人民深重灾难的一种意识形态。 2从形式上看 “强兵富国”路线的推行,使日本工业化的实现均与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紧密相连;待日本急速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与侵略战争捆在一起。。。日本渐渐被纳入军事、战争轨道,进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近代中国和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

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 明治维新: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礼仪习俗,废除旧的风俗习惯,进行移风易俗、文明开化,同时逐步全面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但在学习同时,强调和魂洋才,保留了武士道等有利于对外扩张的封建糟粕。 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由物质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的学习;由科学技术上升到政治思想领域的学习;由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到全面革新,建立新的社会形态的学习 中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残酷的现实迫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步入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首先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进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学习西方思想,

并由此引发社会变革。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史进程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近代前期80年(1840—1919年),这个时期发生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向西方的学习。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国家制度到传播西方革命思想,但大都以失败告终。近代后期30年(1919—1949年),这个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发轫,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工农联盟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时期经历了创建共产党、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成功之路。 一,近代前期八十年(1840----1919年) 近代前期中国人学西方,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层次。 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以西方“坚船利炮”为核心的西方科学技术,为物质层面的学习;甲午战争结束到辛亥革命是第二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变革社会上层建筑形态的学习;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是第三阶段,主要学习以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为思想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层面的学习。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表现出三个层次.即:技术成果(器物)物质层;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政治体制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思想等意识形态层。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与日本从未间断过联系,始终有经济或政治的来往。即使曾近的侵华战争给中日关系画下了不可抹灭的一笔,但中日之间始终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中日关系也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本文从政治,经济,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中日关系,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理智看待历史。 关键词:商贸矛盾形势和平发展 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和平友好发展,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关于中日关系,以下分几部分介绍。 一.中日商贸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之间早在恢复邦交之前,就以“民间协定贸易”(20世纪50年代)和“友好贸易”,“友好备忘录”(20世纪60年代)等形式保持着贸易往来,到1972年至1979年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期阶段,中日两国在政治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尤其是日本方面作为推动邦交正常化的主动方在这一时期积极与中方展开沟通,形成了日后少有的政治关系蜜月期。 自从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中日之间的商贸合作就开始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总体来看,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日本经济增长和企业赢利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到2007年,中国与日本贸易额首次超过美国,中国也首次成为二战后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华贸易支撑着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恢复。

日本军国主义的成因

中国近代史纲要探索小论文 浅析日本军国主义的成因

浅析日本军国主义的成因 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掠夺狂潮中被迫走向了灭亡,曾经雄踞亚洲的古老中国揭开近代史屈辱惨烈的一页,为何我们被曾以为无足轻重的岛国日本伤得千疮百孔?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下的大规模侵略扩张之路,对中国造成了难以消弭的伤害。侵华日军的三七一部队利用中华同胞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实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让三十万无辜平民血溅南京;在日本侵略者14年的血腥统治下,美丽富饶的东北变成一座人间地狱;从长白山下到兴安岭巅,从松嫩平原到长城线上,到处白骨累累,血迹斑斑,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同时,日本还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志和反抗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野蛮侵略的罪行罄竹难书,直至今日,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感情都无法允许那样惨痛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日本在战争认识问题上仍犯禁不断,内阁大臣频频“失言”;首相以各种名目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通行无阻,而批判皇国史观的人士却受到冷遇,甚至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尽管亚洲各国抗议的呼声不断,但日本我行我素,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侵略罪行的否认和美化,军国主义依然深植日本。 不管回顾历史还是立足当下,这一切说明,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日本的军国主义存在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深刻的历史根源,所以有必要对日本的军国主义的成因进行研究。 一.地理环境与军国主义 由于日本作为岛国的特殊性,地理环境境对日本民族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影响,即对日本民族生存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资源短缺的影响。国土狭小,资源还要受到地震、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无情破坏,给日本人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生存环境缺乏长足发展的条件,乃是不争的事实。日本人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与此不无关系。所谓…大东亚战争?,归根结底,日本梦寐以求的还是在于获得领地。正是这样贫乏的资源,构成左右近代日本历史动向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