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论文 选修

论心律失常与心悸的

联系和区别

院系:体育学院

班级:10级体育教育二班

专业:体育教育

学号:20105131208

姓名:肖克凡

目录

一、绪论3

1、心律失常的定义 3

2、心律失常的病因 3

3、心律失常的分类 4

4、心律失常的病理变化 5

三、心悸7

1、心悸的概念7

2、心悸医学上的定义7

3、心悸的病因病机8

四、心律失常与心悸的区别与联系9

1、临床的区别与联系9

2、定义的区别与联系10

3、医学诊断和检查上的区别11

4、两者临床发生的联系12

五、小结13

一、绪论

随着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过渡时期,工业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的污染,伴随着人类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人类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除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也开始把眼光转向了健康方面。高质量的生活让人们很难适应节奏,所以心律失常和心悸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了解心律失常和心悸发生原因和机理的知识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更好的提前预防及发现疾病。掌握和学习心律失常和心悸的诊断和检查措施,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增加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视野。

二、心律失常

1、心律失常的定义:指心律起源部位、心博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

2、心律失常的病因:(1)、激动起源异常(2)、激动传导异常(3)、激动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它病因

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3、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的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③心

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4、心律失常的病理变化:

一)心脏起博传导系统心肌大部分由普通心肌纤维组成,小部分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后者组成心

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心律失常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希司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顷野纤维网。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前三者和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1.自律性部分心肌细胞能有规律地反复自动除极(由极化状态转为除极化状态),导致整个心脏的电-机

心律失常

械活动,这种性能称为自律性,具有这种性能的心肌细胞称为自律细胞。自律性的产生原理复杂,现认为是自律细胞舒张期胞膜有钠离子和(或)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钠和(或)钙离子内流超过钾离子外流时,膜内负电位渐减,达到阈电位,产生自动除极,形成动作电位。

2、兴奋性(即应激性)心肌细胞受内部或外来适当强度刺激时,能进行除极和复极,产生动作电位,这种性能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心肌细胞静止时细胞膜内呈负电位,相对稳定。这是由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20~30倍,钾离子外流,带出阳电荷,而同时不易通过细胞膜的分子较大的阴离子则留在细胞内,阻止带阳电荷的钾离子外移之故。

3.传导性心肌细胞有将冲动传布到邻近细胞的性能,称为传导性。影响传导的因素有:①被传冲动的有效程度(动作电位位相0除采速度与振幅);②接受冲动的心肌细胞的应激性;③心肌纤维的物理性能,如对冲动传布的阻力,后者受纤维直径,纤维走向与结构的一致性以及细胞间闺盘大小与分布等因素影响。若冲动本身的有效程度高,接受冲动的心肌细胞应激性也高,或心肌纤维直径大且走向和结构一致,闺盘阻力小,则传导速度快;反之,

传导缓慢。房室结细胞位相0除极速度慢、振幅低,结内心肌纤维走向与结构不一致,因而冲动传导缓慢。

心律失常

三、心悸

1、心悸的概念: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2、医学上的定义: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

心悸

缓慢时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率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也可以有心悸。

1)、西医学中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能出现心悸。西医认为:心悸是病人自己能感知到心跳的一种心前区不适或心慌的感觉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感搏动有力。

2、)中医学中的心悸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简称悸。其重症为怔忡。多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中医认为: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3、心悸的病因病机:心悸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该病。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1.心血管疾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2.非心血管疾病(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

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等均可能出现心悸。

1)心律失常引起的并发病原因:

(1)心动过速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特别是突然发生者,均易引起心悸。

(2)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自发性室性心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等,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致心搏强而有力,可引起心悸。但心悸多见于心率突然转慢之时。

(3)心律不齐如过早搏动(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均可引起心悸。偶发性过早搏动通常不致引起自觉症状,但患者可因心脏突然跳动而感到心悸,有时也可出现心脏突然停跳的感觉(代偿性间歇)。

2)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以青壮年女性为多。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心动过速等症状,与刺激交感神经β受体所致的症状相似。精神刺激常为发病诱因。

四、心悸与心律失常的区别与联系

1、临床上区别与联系:

心律失常的病人常常有心悸的感觉。通常认为,心悸由心律失常引起,但在临床上有心悸感觉的人检查可能没有心律失常,而检查有心律失常的人可能没有心悸感觉。

心悸并不等于心跳,心悸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感觉,其被描述为患者自觉心跳,同时伴有心前区(左前胸)不适感的一种症状。心悸在临床上常见,在门诊病人中发生率为16%,它并无特异性,但通常,人们习惯把心悸与心律失常联系在一起。在临床上,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心律失常程度并不严重的患者可有较严重的心悸,相反,一些频发室早甚至房颤的患者可以没有心悸,心悸除了造成患者躯体不适外,许多时候由于患者对心悸及心律失常的不适当认识会造成其思想负担。

2、定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所谓之心悸,是指病人自感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调的一种病症。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没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和胸痹,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同时出现。

心律失常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心脏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以心悸、心跳停歇感、胸闷、乏力、眩晕,甚则昏厥,心电图提示各种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各类过早搏动、阵发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维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均为心律失常的临床常见类型。心律失常属中医的“惊悸”、“怔忡”、“昏厥”、“虚

劳”等范畴。心律失常

3、医学诊断和检查上两者的区别:

一)心律失常诊断和检查方法:

(1)心电图(2)心脏电生理

(3)运动试验(4)其他检查:心室晚电位、心电图频谱分析、心室率变异分析、运动心电图和倾斜试验。心律失常性质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二)心悸诊断和检查方法:

(1)病史(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4)器械检查

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因而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如应仔细询问患者心悸的发生是否与体力活动,精神状态以及应用药物等因素有关。若心悸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产生,则病变多为器质性

的,应进一步询问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史,若心悸发生在剧烈运动之后,或在应用阿托品等药物之后,则为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器械检查中最重要的是心电图检查,且方便快捷患者无痛苦心电图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有无心律失常还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的性质。

另外,心悸发作时间的长短也与病因有关如突然发生的心悸在短时间内很快消失,但易反复发作,则多与心律失常有关。此时应详细追问心悸发作当时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有无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感觉是否伴有意识改变及周围循环障碍,以便做出初步的诊断。

4、临床发生的联系:

在临床上,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心律失常程度并不严重的患者可有较严重的心悸,相反,一些频发室早甚至房颤的患者可以没有心悸,心悸除了造成患者躯体不适外,许多时候由于患者对心悸及心律失常的不适当认识会造成其思想负担。在心悸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中,以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与病人症状日记或心跳知觉进行对照分析,当患者症状或心跳知觉与心律失常的发生一致,则判断为阳性预测值。

结果显示,大约有15%至41%的心悸与心律失常有关,在762例疑为与心律失常有关临床症状的患者连续两年的电话心电图随访,发现有真正心律失常的患者为28.3%,其中心律失常与症状有关只有8.8%。即多数心悸与心律失常无关,而个别研究甚至显示未发现心

悸与心律失常有关。在许多情况下,对于心率的突然改变,人们可以不知觉,老年人的房颤就是一个例子。

对那些在一年内有心悸就诊的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心律失常与心悸有关;而没有心悸感就诊的患者同样有较多的各种心律失常存在[9],而有意思的是,有相当部分有明显心律失常的患并无心悸,反而以头晕、晕厥甚至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所以,在临床应认识到,心悸并不等同于心律失常。

五、小结

心悸、心慌、胸闷、乏力……以上这些症状在发生心律失常时都有可能发生,但由于普通大众所具备的医疗专业知识有限,对心脏出现不良情况会产生或忽视或过分重视、害怕的错误态度。年轻人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可以出现:(1) 生理性的心律失常(2) 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因此,年轻人也应当有病及时治疗,定期体检有利于健康。

心悸患者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预防感冒等。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做好心悸的食疗保健等等来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