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

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
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

以校本研训为依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就是利用学校这个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训,以训促研,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模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逐渐认为校本研训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专业能力和提升和实现专业化的载体和平台。

校本研训以校为本,即研训的主体是本校教师,提高的对象是本校教师工作中的总是就研训的课题,以研导训,即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素质,确保培训提高的专业方向性、问题针对性和工作适用性,以训促研,就是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建立研究队伍,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导向功能。校本研训应是研训一体,互生共荣,在研训中工作,在工作中研训,这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基于上述认识,本人就我校针对校本研训而进行的开发三大校本工作进行探讨,愿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青蓝工程”

采用“老带新”或“师徒结对子”的方式,“老带新”是学校培养新教师的一种常规性方式。“老带新”可以大大减少新教师在成长道路上走弯路加速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培养新教师的一个良策。具体做法是:1、慎为新教师选导师:(1)慎重选定带新者。“老”这个词给人的印象是年龄、资历老。其实,年龄和资历虽然是带新者的重要条件,但决不是主要条件。能否承担带新者角色,是否能做好带新工作,应取决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人格特征。带新者的选定先由新老教师自由结队,然后经过学校严格审查,力求选准,因为这是追求高效益“老带新”的保障条件。(2)、明示“老带新”的责、权、利。在确定了“老带新”的对子之后,以签定帮带协议的形式将带新者的职责、所持有的权力以及应享有的成果利益加以明示是一道十分有必要的程序。因此,让双方共同明白这些,不仅能加强带新者的职责意识、工作指向性和工作积极性,而且有利于被带者产生良好的从师态度和行为,使“老带新”能更顺利地进行,并提高效果。

2、对带新者的要求:(1)勤听课,重评析。相互听课是“老带新”的一项实质性内容,它具有实价值。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是一种教学观摩活动,新教师可以在教学的现场亲自看到优秀教师驾驭知识、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的教育机制和教学能力;老教师听新教师的课是一种教学检阅活动,老教师可以从课堂中看到新教师教学的方方面面,了解其长处和长进,发现其问题和薄弱处。新教师需要不断得到点拔,方能领悟相关大原理,接受有关启示和明白自己的长短处。因此,老教师要重视听课后的评析,给新教师及时的点拔。(2)实施以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决策是教学能力的核心所在,对教学决策的训练可作为培养、指导新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此训练主要结合于备课活动中,大至操作为:有意识地选取不同类型的知识、不同特色的班组、不同的课堂气氛甚至不同的学习个体作为有效线索,让新教师来设计教学框架、拟定教学行为、预想教学的反应并考虑对策,在此基础上,老教师给予补充纠正或启发建议。这种训练比通常所用的“教给”和“吸收与模仿”的带新方式进步而有效。因为,这是在动用新教师自己的脑去学习,不断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逐步建立更复杂的图式、寻找更多更巧妙的教学策略。这样的训练能够使一个新教师快速地、真正的学会决策。(3)实施以教学反思训练。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广泛

收集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目光反观自己,分析自己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反思训练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新教师自我教学的意识往往较强,能力不强,因而带新者有必要对其施以训练。这就要求新教师做适量的教学随笔,将与自己的某种决策,尤其是新决策相关的学生反应做随时的记录,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对决策删留或改进的设想。同时要求新教师一学期写一次教学小结,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想法、做法、表现进行反思。教学随笔属活动中的反思,这种反思要求能使新教师注重观察学生所发生的各种反应,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关系,从而为下次的决策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小结属教学活动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新教师综合地对自己的各种思想异同点、教学行为进行重审,从而对一些总是进行聚焦式的思考、验证或改进。新教师在写随笔和小结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决策以及对活动中的操作的反思,这些随笔和小结同时双可以为带新者了解新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提供极好的素材。要求新教师进训练的最终目的的是使新教师能逐渐掌握“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自我验证”这四个基本的反思环节,并逐渐形成反思的习惯,为他们成长为骨干教师准备条件。

实践证明,通过“老带新”,师徒结对子,促进了新老教师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二、新教师读书工程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未来真正出色的组织,将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全体成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这为学校指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学校及其领导者要在建设学习型组织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让每一位教师懂得学习是工作,学习是生活,学习是一种责任;让每一间教室、办公室外都成为学习室、研究室,力争弥散着浓郁的学习、研究的氛围;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者、学者、思者。

读通教育名著:学校应提倡新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名著,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同时组织“读教育名著读后感评选活动”,让教育名著的智慧之光照亮新教师成长之路。

读透教材教法:为了让新教师尽快熟悉高中教材教法,学校要求各教研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并组织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的校本培训,组织指导新教师通读教村,读透教材。让老师们的理念在阅读中更新。

通过阅读,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了教育智慧。

三、推行四课工程

学校应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发现教师,给教师搭建起展示的平台,要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通过开展“四课”工作,让老师们在听课上课中学习、交流、成长,一大批教师也因此快速成长起来。

示范课骨干引领: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活动,展示他们的精品课。其优点是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研究课重点突破:每学期各教研组结合自己学科特点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确立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主题,开展至少二次主题研究活动。其优点是能在重、难点上有所突破。此外学校还组织“同课异构”等研究课模式,让教研组里老师在比较中收获成长。

协作课同伴互助:每学期教师在教研组内开展协作性听课。协作性听课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听者、被听者人员自选,体现一个“便”字;教师之间没有指导与被子指导之分,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突出一个“助”字。其优点是互助合作。共享经验成果。

汇报课随机点拔:这是笔者所在学校培养新教师的一种方式。每学年,学校组织评判团深入新教师的课堂听课,及时的指导点拨。这种课,其优点是展示新教师成长成果,调动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新教师自主发展的要求。

实践证明“四课”活动,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提高了校本研训的整体交通,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如果说教师是一棵树,那么学校就是他扎根的土壤,再多的水分也无法直接注入大树,只能溶进土壤才能被大树吸收。因此,务实有效的校本研训将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更多脱颖而出的舞台,并终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给予有力的支撑。

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青实验学校

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活动在我校初步开展起来了。然而, 在开展校本培训过程中, 有时偏离了校本培训的要义, 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 一、形式化严重 校本研究本来应当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其研究过程应当是稳扎稳打、步步落实的。但在校本培训活动落实中, 却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现象, 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 (1) 任务执行形式化 学校给培训组布置培训任务, 培训组长再给教师布置培训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一学期听多少节课、写几节优质教案、制作几个优秀课件、写几篇培训文章、搞几项课题研究等等。这种依靠行政指令而开展的“校本培训”,致使一些教师为学校布置的培训任务而做一些表面文章,个别教师甚至弄虚作假。比如, 为了凑足学校要求的各项指数, 有的教师抄他人的听课记录、教后反思、教案, 让他人代写论文等等。 (2) 活动开展浮泛化 有时学校“以活动促培训”为旗号, 每学期都要安排若干次活动, 大型、中型、小型活动都有, 如教学比武、优秀教案课件评比等, 满足了了活动的“量化”,却保证不了活动是否有实效。现在我们认识到, 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是校本培训之必需, 但问题在于活动不能无度, 更不能浮泛。某项校本培训活动是否开展, 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 以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旨归。那些走走过场、装点门面的“培训”活动(以活动代研究) 不开展也罢。 (3) 检查评比过多化 有时学校学期初布置了校本培训任务, 便只等学期末的评比检查了,对于研究过程监督不到位。为了应对评比检查,教师们临时写论文、制课件、编教案;为了完成检查评比任务, 检查人员形式化地查看论文有无、课件多少、教案几节……可检查一结束,活动也就随之结束了。这样的检查评比, 除了让某些教师获得了对自己评优暂时发挥作用的有效证件外,对校本培训的开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毫无意义, 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 二、培训模式单一 目前我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大多还没有超出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和听课评课式两种模式。在这两种培训模式中, 担纲者大都是主任或学校培训组长, 多数听课教师只是记录培训、授课过

2020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61745 2020校本教研工作总结Summary of school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2020

2020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一: xx-xx年3月12日——13日,我有幸在xx-xx小学参加市中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研组长培训,收获很大,现将心得小结如下: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我作为一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老师多次讲解后,仍不能掌握知识,或作为班主任,对于调皮的学生,会向学生发脾气。在我聆听到李雪梅老师说的:学校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以及《南风与北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豁然开朗,让我明白,在对待问题学生时,只有发自心底的,才能打动心底,让我们怀着感恩的情结,拥有阳光心态,博大胸怀,当好一名教师。 二.做一个合格的教研组长 在以前,我们教研活动走形式的较多,学校希望教研组长们能带动每个组能真正开展有效的活动,但我觉得实际操作起来较难。后来,近两学期中,学校教科室拟订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双周二下午作为活动时间,学校会为每次活动定好主题,并提前通知做好准备。这样活动时每人都有准备,气

氛浓厚,效果比较好。 但当我听了李雪梅老师的讲座后,我才发现,自己作为教研组长做得远远不够,如:终身学习的楷模,敏与思考的先锋,研究反思的能手,活动策划的主角,这些都是我需要努力的。 两天的学习让我体会还很多,如: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罗淑清老师他们县小如何打造好一节课,团体精神。我希望以后能多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促进自己反思,促进自己学习,促进自己勤于笔耕,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教研与教师的成长

教研与教师的成长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为切入点,研究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评价、研究开发教育资源、探索教学规律、组织指导课题实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及专题性研讨活动,从而在学校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发展个性、不断创新。 二、强化管理,落实措施 我校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

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行政领导亲自参加每个课题组的活动,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 随堂听课是我校的传统,也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业务培训形式,长期以来,学校加大了随堂听课的力度,全面实行随堂听课制度,教师在随堂听课中学习,在随堂听课中成长。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加强学习,重视反思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在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直接的受益者是教师。教研室组织本年段本学科教师学习前沿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或者针对一节课例展开讨论,吸取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在上公开课《力在那里》,貌似较完美,我虚虚心请教,发现细节上有不少纰漏。随着我在着手制作说课稿及说课课件的过程中,越深入研究问题越多,上课过程中不甚清晰的理念逐步条理层次化,首次接触自己不熟悉的说课环节研究后,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教学教法的和谐统一之美。重视教学中的自我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适时反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强化培训,提高水平 外出学习培训、听课研讨,能够起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开阔教师的眼界,从而打破校本教研局限性的作用,启迪丰富校本教研,有利于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外出学习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要求重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学校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本学期组织了多次公开教学等一系列教研活动。这些活动在分管教学主任的督促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 一、本学期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建立评价体系,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了实效。 ①学校领导深入一线,参与和指导教研工作。为此项工作把关定向指导,做到心中有数,参与到教研活动组,共同进行研究。 ②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要求教研组长按开学初制定的计划按时组织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和对新教材的研究,为新课程实施奠定基础。

③建立评价体系与考核挂勾。学期末学校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检查、反馈、总结,并记入了教师业务考核档案,评出了优秀教研组。 2、把课堂作为教研主阵地,让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尽情的展示。本学期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平”,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在学期末检查时发现,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期初计划去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也有部分教师的工作不尽人意,搞形式走过场。 3、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充实了校本教研内容。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公开教学,通过执教教师的课堂展示,我们惊喜的发现,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很有长进,有着良好的课堂组织和教材驾驭能力,有着谦虚好学敬业态度。应该说每听他们一堂课都是一种学习和进步受,是一次观念上的刷新。 4、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展示教师的风采。本学期计划每位教师做到了"五个一":一节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篇论文,一篇教学反思,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书心得,制作一个教学课件,老师们都认真完成,教学基本功也有所提高。 5、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两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平行班级之间要加强互相听课。

1.你认为教师成长的方式与途径有哪些

第一,校本研究。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主要有( 1)课题研究,( 2)案例研究,( 3)教育沙龙。 第二,读书学习。其主要途径是(1)阅读书籍,( 2)远程培训。 第三,上公开课。不论是校内的公开课还是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第 四,教育博客。通过知识共享、同行互动、专业引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后记和群团反思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 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 控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 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 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 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 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 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 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 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 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 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 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 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 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 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 教育科研的能力。( 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 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 (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 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 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研究目的----模糊不清 【现象】:在与相关人士(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等)座谈时发现,有少数人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认识极为模糊,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对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活跃教学教研气氛”这一层面上。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反思】: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课改”中的一些困惑。然而,我们的眼光只盯在这一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校本教研的作用应该还有二:一是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形成的新结论来指导教学、应用于教学,促使新一轮问题的生成。从这一目的看,校本教研永无终结,永无止境,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作用是使后继教学更加优化。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教与研究存于同一体”的特点说明,教研是“研究意”,教学活动是研究的“载体”,课堂就是“实验室”,教与研属同一个过程。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自然地得到发展,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不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是无效的“教研”。 【对策】:对“校本教研”再解读,对其目的再理解,对其作用再领会,对其目标再定位。 问题二:研究对象----脱离实际 【现象】有少数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伊始就走进了误区:选择的研究项目太大----涉及的范围太广,理论性太强;确定的研究对象太空----不贴学校、教师、教学实际,导致“校本教研”活动远离了教师的研究基础,脱离了教学需要,偏离了出发点。 【反思】:明确研究对象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其含义透视得相当清楚: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需要”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莫过于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校本教研其研究的对象或选题范围应该主要来自于我们在“课改”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的、具体的困惑。例如,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新课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自主、合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我校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并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进展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促进教师专业进展,全面扎实推进素养教育,取得了一定经验,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开展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养,进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校全体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只有充分开展校本教研,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我校教师都能树立教研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二、抓好校本教研常规工作 校本教研立足学校现有资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目的在于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出现的不明白和咨询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如此才能体现出校本教研的作用。加强常规治理,是落实打算的全然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小学教育教学常规中的各项规定,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学期初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打算,严格按照省颁《课程打算》的规定,开足各门功课。严禁教师随意调整课程或挪作他用。 在教学治理中,我们力求向治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觉咨询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一学期来教研组检查了教师的备课教案。发觉教师的教案不但字迹都工整漂亮,而且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个不老师还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 在教学质量的检测与考核上,我们寻求规范。本学期,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摸底,大面积的抽查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实践,我校教师基本上掌握了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通过改进教师个人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学习习惯。 三、注重实效,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改新理念。在学校工作差不多稳定的基础上,依照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新课程标准。 1、开展校内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分组教研。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为主题,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听课、评课,反思,老师们确确实实学到了非常多东西,提高了课堂

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课题终期研究报告 牡丹江市第九中学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文字大小:[大][中][小]校本培训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认为校本培训就是立足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的需要,由学校组织对本校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的利用,并有计划地对在岗教师超于本职、本岗的全面培训。实施教师分层发展行动计划,使每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以来,我校的教研与教师培训工作本着“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洋溢幸福”的指导思想,适应课程改革新形势,引导着全校教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实践着为教师个人成长服务,为学生有个性地成长服务,为创建有特色的中学服务,为丹江教育课改工程服务的承诺。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打造一支有实力、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我们永不止息的追求。为此我们确立以《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课题题目。我校主持的“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于2005年4月28日被确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下面,将该课题研究的的几个基本问题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挑战,中小学基础教育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许多专家认为,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来说,当前最紧迫、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它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因此,无论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历史的重任、时代的发展,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都呼唤着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2、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使命。如何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现在与将来的关系,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中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将教师发展视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家庭、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等都得到发展。从自己成长中,感受教学工作的意义、体验生活的甘苦、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命的价值。注重教师的和谐发展:人既要发展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又要发展提高社会性、合作性、集体性。注意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他人。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群体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3、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是有生命意义的人,是有发展意义的人,是有自主和独立意义的人,也是有社会意义的人。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生命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平等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的根本价值和功能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个体获得幸福,促使人的人格健全,发展人的智慧,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将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重点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发生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个性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展校本教研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本教研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具有灵活性、参与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促进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一项创造性的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中,我们的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互动者和分享者的角色,教研组长是设计者、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而有效的校本教研的开展能最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但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我发现,我园的教师明显存在着二段体现象。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不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一部分骨干教师思维活跃,但往往是单一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互动性不够,不会倾听,不善于帮助组员梳理问题、归纳策略、提升经验。导致了幼儿园教研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借助校本教研这一平台来帮助教师在看、听、学、记、说中,能大胆参与、有效互动,促进教师全体作

用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能力。即教师学会寻找问题,提出质疑,在教研活动中介入积极有效的互动对话。而教研组长则要学会梳理问题、归纳、提升,引领组员交流共享。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能主动地介入教研,同时也能反映我们的教师对教研的真实方法和需求,让教师了解自己参与教研活动的现状和可发展的空间,以期给我们的教师一个更适宜有效的教研活动。 一、问卷调查: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对于我们的教师而言,如何让他们真正直接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解决实际的教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呢?在开学初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了问卷调查。问题A:“我们的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B:“你认为一个好的教研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实效(一):主动介入问题。l 目的:

谈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谈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 (1)把校本教研等同于课题研究,认为校本教研就是课题研究,搞校本教研就是搞课题研究。在此认识下,一些学校将校本教研视作学校装璜门面的旗帜,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比课题数量、级别上,追求轰动效应,而不顾本校是否有承担该课题的能力及课题是否解决本校的现实问题。平常的研究口号喊得震天响,研究工作基本不落实,上级部门来检查时搞得热热闹闹,平时则不闻不问。另一些学校则对校本教研敬而远之,采取观望的态度等、靠、要,等别人拿出好的经验来自己依葫芦画瓢,靠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督促,才勉强开展应付式的教研活动,向有关研究人员要课题,要方案。 (2)把校本教研局限于学校现成的教研形式与内容。认为校本教研不过是专家在课改过程中,为了强化学校的教研活动,提升学校教研活动的理论认识,针对学校在教研活动中的已有的经验和做法提出的新名词,换汤不换药,没有实质性的新意。

他们认为,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与教学工作是两张皮,不能直接解决教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因此对于校本教研没有投入的热情。学校经常以当时的“中心工作”冲击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教师则把校本教研当作教学工作之余的额外负担,常常以要备课、批改作业、要管学生为借口逃避教研活动。即使参加教研活动,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组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组长讲什么就应答什么,缺乏研究激情。 2、活动缺乏新意 绝大多数学校所开展的教研活动,其基本形式大致是学校讲座、学科教研组内交流活动及讲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基本形式。 讲座的优点是便于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在短期内集中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不足是这种讲座一般以注入式为主,由主讲人报告,其余教师听,不便调动全体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不能适应每位教师的个体需要。如果学校在安排讲座时,没有认真调查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什么,不了解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

校本研修工作总结5篇_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校本研修工作总结5篇_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校本研修工作总结1 本学年,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英语组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培训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

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校本研修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校树立“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桥”的管理理念,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开展校本培训工作,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

教师专业成长和有效教学

教师专业成长和有效教学 一,教学反思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概念的提出。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早在1933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理论,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进入80年代以来,教育界相继进行了“反思性实践”和反思性教育理论的研究。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试图弥和传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至此,“反思”一词在西欧被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和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现在“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2、教学反思的内涵。尽管对这个问题,学术界迄今说法不一。但更多的认同下面的定义:“反思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它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深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师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第三,教学反思是发展教师的过程。因为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更成熟起来。因此,教学反思是一个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1、教学反思有利于帮助教师重建新的教学观、有利于教师通过全新的理念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它会促使教师教学理念、技能的转变和更新,从而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性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包含学科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乃至一堂课中的结合使用;在教学呈现上,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的顺序上,遵循“先学后讲”的次序,亦即先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学习、探究,教师再进行点拨;在教学组织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发展、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生成、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性等高水平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这些要求促使教师将在教学反思中:三维目标是否实现、教学内容上是否有拓展、教法上是否灵活、教学呈现上是否吸引学生、教学顺序是“先学后讲”还是“先讲后学”亦或是“满堂灌”、教学组织和评价上是否合理、能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从而“学会教学”,伴随这一过程,教师必然得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实现专业发展。 2、教学反思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的归宿是创新,是发展,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批判反思,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创造性的,因为它在否定、批判的同时会产生新想法、新措施、新途径。教师的行为、能力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并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再对现有教学经验作批判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方法,积极思考、研究新的策略来应对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探究和实践更合理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水平呈现螺旋向上的趋势。 三、增强教学反思意识、提升教学反思能力的想法和做法。 1、加强专业学习和培训是增强教学反思意识、提升教学反思能力的源泉。”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反思,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地对已有的教学经验产生怀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探宝,重新建构教学经验。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笔者就参加过专升本、骨干教师、县局组织的专家讲座、继续教育、国培计划等诸多培训。以专升本为例,感受颇多:一是通过学习,掌握了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些生物专业前沿的知识,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完善,使我在高三的教学过程中能站得更高,驾驭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让教材得以拓展和延伸,思考和发问更加灵活,从而让我的教学更加贴近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更加符合培养学生终生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标要求。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自觉的把学到的东西和自己以往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对照,发出“原来教学应该是这样的”的感概,从而认识自己的不足,

#校本教研与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教研和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理性的“反思者”,但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性和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区农村学校居多,区域特点强,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构建和新课程相适应的具有本土特点的校本教研方式、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新课程实践并健康推进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 我们认为,基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教育教学的反思力度,营造自主学习和反思、同伴合作和互助的氛围,唤醒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整合市区教研资源,力求专业支持,实现有效教研,渐进式地促进英语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并不断的更新、演绎和丰富,发挥和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达到尽快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此外,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对于现实世界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2、教师职业智慧体验理论。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教师的职业化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职业化需要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具有自身的核心特质和衍生特质。我国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有学科专业化和职业专业化两个方面。学科专业化指对学科知识由一般懂得到透彻再到出神入化,职业专业化是由体验经验到体验科学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转)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过去的一年我们组里的每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反思我们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时,我们却不得不深思。在现实的校本教研中,在我们最“基层”的教研组中,却存在着对教研的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怎样解决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研实体呢?这是我任职教研组长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上我们组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与同行交流。 问题一:组内教研活动形式化——不注重内容。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内的老师对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二是老师们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

在教研组的活动中,老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均能到达规定的地点,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把自己当作教研活动的主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 应该说目前大部分地理教研组活动效果不佳,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疲于应付”的特点,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 对策: 1、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 2、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 问题二:组内教研活动“研教分离”——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 这一问题一方面表现在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主要原因是我们组内的老师缺乏问题意识,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并未作过全面思考,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了。所以,问题就在老师们的无奈声中、埋怨声中依然伴随着学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义务,教师是教授者,更是学习者,学习是教师的毕生必修课。不进则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业务潜力,也为了进1步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县教育局、学校展开了1系列的校本培训。 这些校本培训无疑为我们搭建了1个广阔的平台,增进我们迅速地发展和进步。在这1学年的时光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我的教育教学中寻觅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我的工作在今后再上1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以下: 1、端正思想,高度重视。 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用心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苦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气力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我之所以去学习是由于我渴望进步,进步还需要在1步1步的扎实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 我很珍惜校本研修的机会,即便会遇到困难,也在所不辞,即便很辛苦,也不抱怨,不畏缩。为确保研修任务的顺利进行,我1开始就制定了研修计划,在研修的进程中严格依照计划来实行,不论是个人的任务还是小组的任务,我都用心参与其中,尽最大的潜力去完成,从不由于私事而耽误研修的进展。 2、团队携手,共同进步。 校本研修是集大众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1方的教育,1个人的气力是微不足道的,只有群策群力,群策群力才

能到达必须的目的。我们的队伍不是很庞大,但大家是同心协力的,每次的大众活动都不可缺1,大众备课,大众评课中进行了智慧的碰撞,给我明亮的火花,这火花不能照亮天和地,但能照亮1间教室,1个课堂,也照亮我的心,能在这个大众中找到灵感,搜集智慧,是我的荣幸。 3、刻苦研究,激流勇进。 (1)听课评课 作为1项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听课评课是我的研修中最平常,最频繁的1项工作。每周1至两节听评课记录,我都按时完成,全部研修阶段听课共20节。听评课除在本校进行,还在校外进行,比如“名师大篷车”教学活动、校际赛教、交换学习,另外还在组里的大众活动入耳课,每位主讲老师的课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我所缺少的淡定和从容。 在听课的进程中需要敏锐的眼光,敏锐的眼光能够发现他人有的而自我没有的.优点,也能够发现自我有的而他人没有的优点,便于课后相互交换,促使双方都得到进步。 (2)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我每上完1次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我的课堂来1次深入的反思,而且,平时的教学中就每节课都会做不1样层次、不1样深度的反思,反思自我的教学思想、教学行动等,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贮存。 (3)网络远程研修 网络远程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学习方式,在1个平台上,我们能够逾越时空交换经验,获得知识,交换环境简单自在,我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贵州省长顺县马路中心校朱家星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研究读书学习公开课网络教研教学反思师徒结队 教师专业成长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来深圳挂职学习后让我感受到深圳学校对老师的专业成长的具体做法: 一、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老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

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周,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课例研究以课为载体,课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具体操作步骤:界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行动研究——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的趋进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解决问题”的示例的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老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的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等。活动中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钓鱼的启示”教学研究时,横岗中心小学语文同科组的宋锡玲和曾艳两位老师都选同一内容进行教学,然后大家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评议,同一内容两位老师上出不了不同的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读书学习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相当惊人。教师要给学生喝“新鲜水”,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