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拼音(打字对照表)

注音--拼音(打字对照表)
注音--拼音(打字对照表)

注音字母表

声母:

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

单韵母:

ㄧㄨㄩㄚㄛㄜ

复韵母:

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一、基本规则

声母(CONSONANT)

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玻坡摸佛得特讷勒哥科喝基欺希知蚩诗日资雌思韵母(VOWEL)

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a o e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啊喔鹅(耶) 哀紏熬欧安恩昂(亨) 儿

ㄧㄧㄚㄧㄛㄧㄝㄧㄠㄧㄡㄧㄢㄧㄣㄧㄤㄧㄥ

C+ i ia io ie iao iu ian in iang ing

+ yi ya yo ye yao you yan yin yang ying

衣呀唷耶腰忧烟因央英

ㄨㄨㄚㄨㄛㄨㄞㄨㄟㄨㄢㄨㄣㄨㄤㄨㄥ

C+ u ua uo uai ui uan un uang ong

+ wu 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屋蛙窝歪威弯温汪翁

ㄩㄩㄝㄩㄢㄩㄣㄩㄥㄋㄩㄌㄩ

C+ u ue uan un iong

+ yu yue yuan yun yong Z+ nv lv

迂约冤晕雍女律

C + -> 前面带有声母的时候

+ -> 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

Z + -> 中央法的特例

注音字母的来历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表

注音字母的来历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表 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9 年又公布“注音字母音类次序”,重新排列字母顺序。字母共有39个。1920年审音委员会增加“ㄜ”字母,成为40个。即:ㄅㄆㄇㄈ万、ㄉㄊㄋㄌ、ㄍㄎ兀ㄏ、ㄐㄑ广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直行作一)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注音最初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兀、广三个字母。后来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3个字母用来标注方音。1922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书法体式》,改订标调法,废除四角点声法,改用标调符号。注音字母的特点是:字母选自古汉字,音节拼字法采用三拼制,主要用来标注汉字读音。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当局改称为国音符号。 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

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ㄅㄆㄇㄈ万 bpmfv ㄉㄊㄋㄌ dtnl ㄍㄎ兀ㄏ ɡk?h ㄐㄑ广ㄒ jqnjx ㄓㄔㄕㄖ zh ch shr

ㄗㄘㄙ zcs ㄧㄨㄩ iuü ㄚㄛㄜㄝ aoeie ㄞㄟㄠㄡai ei ao ou ㄢㄣㄤㄥan en ang eng

ㄦ er 有24个声母:ㄅㄆㄇㄈ万ㄉㄊㄋㄘㄍㄎ兀ㄏㄐㄑ广ㄒㄓㄔㄕㄖㄗㄘㄙ(其中"万兀广"是拼写方言用的)。 16个韵母: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ㄧㄨㄩ。 注音符号的来源简介如下: ㄅ,b:“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取其“ㄅ”声。 ㄆ,p: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读“ㄆㄨ”(扑),取其“ㄆ”声。 ㄇ,m:“幂”的本字。遮蔽覆盖之意。古音“ㄇㄧˋ”,取其“ㄇ”声。 ㄈ,f: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读“ㄈㄤ”(方),取其“ㄈ”声。 ㄉ,d:古之“刀”字。读“ㄉㄠ”,取其“ㄉ”声。ㄊ,t:古之“突”或“凸”。读“ㄊㄨ”,取其“ㄊ”声。ㄋ,n:古之“乃”字。读“ㄋㄞˇ”,取其“ㄋ”声。

注音对照表

Consonant Vowel Compound vowel ㄅ b - ㄧyi i ㄧㄚya ia ㄆp - ㄨwu u ㄧㄛyo - ㄇm - ㄩyu - ㄧㄝye ie ㄈ f - ㄚ a - ㄧㄞyai - ㄉ d - ㄛo - ㄧㄠyao iao ㄊt - ㄜ e - ㄧㄡyou i(o)u ㄋn - ㄝ- - ㄧㄢyan ian ㄌl - ㄞai - ㄧㄣyin in ㄍg - ㄟei - ㄧㄤyang iang ㄎk - ㄠao - ㄧㄥying ing ㄏh - ㄡou - ㄨㄚwa ua ㄐji j ㄢan - ㄨㄛwo uo ㄑci c ㄣen - ㄨㄞwai uai ㄒsi s ㄤang - ㄨㄟwei u(e)i ㄓjhih jh ㄥeng - ㄨㄢwan uan ㄔchih ch ㄦer - ㄨㄣwun un ㄕshih sh - - ㄨㄤwang uang ㄖrih r - - - ㄨㄥwong ong ㄗzih z - - - ㄩㄝyue - ㄘcih c - - - ㄩㄢyuan - ㄙsih s - - - ㄩㄣyun - - - - - - - ㄩㄥyong -

拼音、注音对照表(按注音符号排列) 以下的八个方面,均为拼音方案的规定,而注音方案没有这些规定。 1. zh [ㄓ]、ch [ㄓ]、sh [ㄕ]、r [ㄖ]、z [ㄗ]、c [ㄘ]、s [ㄙ] 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 [ㄧ] ,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写作zhi、chi、shi、ri、zi、ci、si 。注音方案则不用韵母,注音输入法亦直接击声母键和空格键出字。 2. ien [ㄧㄣ]、ieng [ㄧㄥ] 简化为in、ing。 3. i [ㄧ]、in [ㄧㄣ]、ing [ㄧㄥ] 作为独立音节时前面加y,如yi(衣)、yin(音)、ying (英)。 4. 其他情况下i [ㄧ] 前面无声母时,i 写作y ,如ya(呀),ye(耶),yao(腰),you(忧),yan(烟),yang(央),yong(雍)。 5. u [ㄨ] 作为独立音节时写作wu(乌);前面无声母时,u 写作w,如wa(蛙),wo (窝),wa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6. ü [ㄩ] 作为独立音节时写作yü(鱼);前面无声母时,ü前加y ,如:yüan(渊)、yun(云)。 7. iou [ㄧㄡ]、uei [ㄨㄟ]、uen [ㄨㄣ]、ueng [ㄨㄥ]、üen [ㄩㄣ] 前面有声母时,简化成iu、ui、un、ong、ün。如niu(牛),gui(归),lun(论),hong(红)、jün(军)。 8. 对于“拥”这个音节,拼音方案作iong ,如xiong(凶);如果是独立音节,则作yong (即上述第4 项规定)。而注音方案则作ㄩㄥ,相当于üeng ,如ㄒㄩㄥ(凶)。

台湾注音符号和中国拼音对照表

台湾注音符号和中国拼音对照表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注音拼音注音拼音注音拼音 ㄅ b ㄚ a ㄓzhi ㄆp ㄡo ㄔchi ㄇm ㄜ e ㄕshi ㄈ f 一i ㄖri ㄉ d ㄨu ㄗzi ㄊt ㄩüㄘci ㄋn ㄞai ㄙsi ㄌl ㄟei 一yi ㄍg ㄨㄟui ㄨwu ㄎk ㄠao ㄩyu ㄏh ㄡou 一ㄝye ㄐj 一ㄡiu ㄩㄝyue ㄑq 一ㄝie ㄩㄢyuan ㄒx ㄩㄝüe 一ㄣyin ㄓzh ㄦer ㄩㄣyun ㄔch ㄢan 一ㄥying ㄕsh ㄣen ㄖr 一ㄣin ㄗz ㄨㄣun ㄘ c ㄩㄣün ㄙs ㄤang 一y ㄥeng ㄨw 一ㄥing ㄨㄥong 双唇音:b p m 唇齿音:f 平舌音:指拼音中以“z、c、s”开头的声母

翘舌音:指拼音中以“zh、ch、sh、r”开头的声母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d t n 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 k h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特殊元音韵母:er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前鼻音:指拼音中以“n”结尾的韵母, ?? 如: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后鼻音:指拼音中以“ng”结尾的韵母, ?? 如: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要写大写字母,如ZH,CH,SH,音序就是Z,C,S

依台湾的注音符号排序和发音图 ㄅㄆㄇㄈb p m f ㄉㄊㄋㄌd t n l

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对照简表

台灣通用拼音與大陸漢語拼音對照簡表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9年又公布“注音字母音类次序”,重新排列字母顺序。字母共有39个。1920年审音委员会增加“ㄜ”字母,成为40个。即:ㄅㄆㄇㄈ万、ㄉㄊㄋㄌ、ㄍㄎ兀ㄏ、ㄐㄑ广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直行作一)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注音最初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兀、广三个字母。后来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3个字母用来标注方音。1922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书法体式》,改订标调法,废除四角点声法,改用标调符号。注音字母的特点是:字母选自古汉字,音节拼字法采用三拼制,主要用来标注汉字读音。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当局改称为国音符号。注音符号第二式(Ju?yi?n fu?hau? di?-e?r shr?汉语拼音:Zhu?yi?n fu?ha?o di?'e?r shi? 通用拼音:Jhu?yi?n fu?ha?o di?-e?r shi?h),是台湾地区在1980、90年代采用的译音系统。 缘起及研订经过 [缘起]中国自从明朝末叶海禁大开之后,欧西人士纷纷东来,或传教,或经商,或敦睦邦交;为便于学习中文,采用欧西

a b c d e等字母以拼注中文汉字之读音,于焉开始。万历年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马窦之着「泰西字母」,天启年间传教士金尼阁之着「西儒耳目资」,系统渐趋完整。清朝以后,英国使华外交官威妥玛着「语言自迩集」,所制订之罗马字译音,流传尤广。举凡教会、外交界、邮政、海关、新制学堂及学习华语者,竞相采用,今民间所采用之人名地名译音,仍多为威妥玛拼法。 中华民国建立后,于民国7年(1918年)11月公布国语注音字母ㄅ、ㄆ、ㄇ、ㄈ等,现台湾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民国17年(1928年)9月又公布了用罗马字母表示的“国语罗马字”,民国29年(1940年)改称为“译音符号”。 声母: 唇音:ㄅ: b、ㄆ: p、ㄇ: m、ㄈ: f 舌尖音:ㄉ: d、ㄊ: t、ㄋ: n、ㄌ: l 舌根音:ㄍ: g、ㄎ: k、ㄏ: h 舌面音:ㄐ: ji-、ㄑ: chi-、ㄒ: shi- 翘舌音:ㄓ: j、ㄔ: ch、ㄕ: sh、ㄖ: r 舌齿音:ㄗ: tz、ㄘ: ts、ㄙ: s [韵母]: 空韵:-r(用在拼写ㄓ、ㄔ、ㄕ、ㄖ)、-z(用在拼写ㄗ、ㄘ、ㄙ) 介母:ㄧ: -i,yi、ㄨ: -u,wu、ㄩ: -iu,yu

台湾注音符和拼音对照表

台湾注音符和拼音对照表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台湾注音符号和中国拼音对照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注音拼音注音拼音注音拼音 ㄅ b ㄚ a ㄓzhi ㄆp ㄡo ㄔchi ㄇm ㄜ e ㄕshi ㄈ f 一i ㄖri ㄉ d ㄨu ㄗzi ㄊt ㄩüㄘci ㄋn ㄞai ㄙsi ㄌl ㄟei 一yi ㄍg ㄨㄟui ㄨwu ㄎk ㄠao ㄩyu ㄏh ㄡou 一ㄝye ㄐj 一ㄡiu ㄩㄝyue ㄑq 一ㄝie ㄩㄢyuan ㄒx ㄩㄝüe一ㄣyin ㄓzh ㄦer ㄩㄣyun ㄔch ㄢan 一ㄥying ㄕsh ㄣen ㄖr 一ㄣin ㄗz ㄨㄣun ㄘ c ㄩㄣün ㄙs ㄤang 一y ㄥeng ㄨw 一ㄥing ㄨㄥong 双唇音:b p m 唇齿音:f 平舌音:指拼音中以“z、c、s”开头的声母 翘舌音:指拼音中以“zh、ch、sh、r”开头的声母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d t n 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 k h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特殊元音韵母:er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前鼻音:指拼音中以“n”结尾的韵母, 如: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后鼻音:指拼音中以“ng”结尾的韵母, 如: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要写大写字母,如ZH,CH,SH,音序就是Z,C,S

台湾注音符号和中国拼音对照表27300

台湾注音符号和中国拼音对照表 聲母韵母整體認讀音節注音拼音注音拼音注音拼音 ㄅ b ㄚ a ㄓzhi ㄆp ㄡo ㄔchi ㄇm ㄜ e ㄕshi ㄈ f 一i ㄖri ㄉ d ㄨu ㄗzi ㄊt ㄩüㄘci ㄋn ㄞai ㄙsi ㄌl ㄟei 一yi ㄍg ㄨㄟui ㄨwu ㄎk ㄠao ㄩyu ㄏh ㄡou 一ㄝye ㄐj 一ㄡiu ㄩㄝyue ㄑq 一ㄝie ㄩㄢyuan ㄒx ㄩㄝüe 一ㄣyin ㄓzh ㄦer ㄩㄣyun ㄔch ㄢan 一ㄥying ㄕsh ㄣen ㄖr 一ㄣin ㄗz ㄨㄣun ㄘ c ㄩㄣün ㄙs ㄤang 一y ㄥeng ㄨw 一ㄥing ㄨㄥong 双唇音:b p m 唇齿音:f 平舌音:指拼音中以“z、c、s”开头的声母

翘舌音:指拼音中以“zh、ch、sh、r”开头的声母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d t n 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 k h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特殊元音韵母:er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前鼻音:指拼音中以“n”结尾的韵母, 如: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后鼻音:指拼音中以“ng”结尾的韵母, 如: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要写大写字母,如ZH,CH,SH,音序就是Z,C,S

依台灣的注音符號排序和發音圖 ㄅㄆㄇㄈb p m f ㄉㄊㄋㄌd t n l

注音输入法教程

2、注音符号表 目前台湾使用的注音符号为37个,其中声母21个,韵母16个。另"万兀广"是拼写方言用的,故本贴不特别说明。具体见下表: 注音符号发音参考:[传送门] 2.2 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对照 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都能表示汉字的读音,因此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一般来说,从注音符号转换为汉语拼音,可以直接将每个注音符号转换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即可,具体的对应可参见下表:

2.3 注音符号的来源

2.4 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拼写上的区别

3 注音输入法 3.1 繁体输入法的种类 在了解完了辅助汉字读音工具以后,进入本帖的重点。与简体输入法一样,繁体也分为字型输入和字音输入两类,字型输入法有:仓颉等,字音输入法有:注音输入法(台湾)、粤语拼音输入法(香港)。还有一些其他输入法,但使用范围较小故未提及(如无虾米等)。 3.2 注音输入法 注音输入法是一种以注音符号来输入汉字的中文输入法,主要使用地区为台湾。因为台湾小学基础教育就由注音符号教起,所以此输入法可被称为台湾电脑使用者最为熟悉的中文输入法,只要能读就能输入。 注音输入法的优点在于台湾人几乎懂得注音符号(就像大陆人懂拼音一样),不用特别学习也会使用。注音输入法的特色在于需要自己输入声调(由于注音最长3个符号,加上声调不过4个键,少有希望省略声调的意见),所以注音输入法相对拼音输入法的重码率要低不少。 因为大多数大陆人认识繁体字但不太会写,所以繁体录入不推荐考虑字型输入法,而在字音输入法里只有注音输入法与拼音相近,故推荐使用。在掌握本帖第二部分关于注音符号和它与拼音拼写上的区别后,使用注音输入法就简单很多,基本和拼音输入法一样。 4 微软新注音输入法 因为台湾使用微软新注音输入法的人数较多,所以本文以微软新注音输入法为例介绍。 [微软新注音输入法2003下载传送门]; 可以单独下载注音输入法。 [Microsoft Office 输入法2010下载传送门]; 整合了新注音输入法2010、新仓颉输入法 2010、新速成输入法2010 与香港粵語输入法 2010 微软新注音输入法有几种输入方式本文介绍其中两种:拼音方式及注音方式。 4.1 注音符号输入方式 4.1.1 注音方式的键盘排列布局 注音符号的键盘排列方式有多种方式,有大千式(Windows内称为标准式)、倚天式、精业式、IBM式等。鉴于手提电话或个人数码助理(PDA)的使用需要,诞生了以数字键盘输入的注音输入法。本帖介绍微软新注音输入法默认状态下的大千式,其他排列方法因使用较少故本帖不做介绍。其键盘排列如下图:

台湾注音符和拼音对照表

台湾注音符和拼音对照 表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台湾注音符号和中国拼音对照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注音拼音注音拼音注音拼音 ㄅ b ㄚ a ㄓzhi ㄆp ㄡo ㄔchi ㄇm ㄜ e ㄕshi ㄈ f 一i ㄖri ㄉ d ㄨu ㄗzi ㄊt ㄩüㄘci ㄋn ㄞai ㄙsi ㄌl ㄟei 一yi ㄍg ㄨㄟui ㄨwu ㄎk ㄠao ㄩyu ㄏh ㄡou 一ㄝye ㄐj 一ㄡiu ㄩㄝyue ㄑq 一ㄝie ㄩㄢyuan ㄒx ㄩㄝüe一ㄣyin ㄓzh ㄦer ㄩㄣyun ㄔch ㄢan 一ㄥying ㄕsh ㄣen ㄖr 一ㄣin ㄗz ㄨㄣun ㄘ c ㄩㄣün ㄙs ㄤang 一y ㄥeng ㄨw 一ㄥing ㄨㄥong 双唇音:b p m 唇齿音:f 平舌音:指拼音中以“z、c、s”开头的声母 翘舌音:指拼音中以“zh、ch、sh、r”开头的声母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d t n 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 k h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特殊元音韵母:er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前鼻音:指拼音中以“n”结尾的韵母, 如: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后鼻音:指拼音中以“ng”结尾的韵母, 如: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要写大写字母,如ZH,CH,SH,音序就是Z,C,S

汉语拼音化的先驱

汉语拼音化的先驱 本文是关于汉语拼音化的先驱,感谢您的阅读! 十九世纪末,西方传教士接踵而来,在传播福音时他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中国的老百姓文盲太多,无法读懂《圣经》。为此,这些传教士发明了用罗马字拼写方言,再以这种拼音文字印刷《圣经》。这样的方言拼音字,有十几种,最成功的是闽南话罗马字,称为“话音字”。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使用这种文字的有十几万人,分布在闽南、台湾及南洋。当时南洋的华侨,也流行用这种拼音字写家信,厦门邮电局平均一天要收到这样的信两百多封。用这种文字出版的书刊,除了宗教读物,还有科普、文学读物,甚至古籍的翻译,计一百多万种。然而,由于这种拼音字教会的色彩太浓,又是用于书写方言,政府不予提倡,任其自生自灭,文革之后已近绝迹。我小时候还见到老太太用这种文字互相通信,现在恐怕是完全绝种了。 这种闽南话罗马字是外国人发明的,它的成功促使一些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摸索汉字的拼音化。提出汉字拼音化方案并加以试行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厦门同安的卢憨章。 卢憨章生于1854年,卒于1928年,出生农家,几个兄弟中只有他一人读书。他九岁入学,十八岁应考落第,二十一岁去新加坡学了三年英文,回国后在厦门的日光岩设学,“西人习厦语,华人习英语者,均奉以为师。”并帮一位英国传教士编《华英字典》。二十八岁起开始研究拼音字〔他称为切音字〕,于1892年,出版了中国第一种拼音字方案和第一本拼音字著作《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

厦腔〕。 先生研究并推行汉语拼音字的目的,是为了救国。他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科学,要提倡科学必须普及教育,而要普及教育非使汉字拼音化不可,因为一般人要掌握方块字,要花上十余年的工夫,用拼音字则一蹴而就,“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 先生认为,拼音字有以下几个优越性:一、易学,“字母与切法学完,凡字无师能自读”;二、易识,“字话一律,则读于口遂于即达于心”;三、易写,“字画简易,则易于习认,亦即易于捉笔”; 四、有利于文字国际化,“当今普天之下,除中国而外,其余大概皆用二三十个字母切音字”,即使是用中国字的日本,“近有特识之士,以四十七个简易之画为切音之字母,故其文教大兴。”所以我们中国,“切音字乌可不举行,以自异于万国哉!” 先生虽然提倡拼音字,却不认为应该废除汉字。他设想的,是拼音字能与汉字并列,与汉字有同等的地位,可以借助拼音字学习汉字,也可以用它代替汉字,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汉字从此消失。他的理想,是“若以切音字与汉字并列,各依其土腔乡谈,通行于十九省各府、州、县、城镇乡村之男女,编甲课实,登记数项,著书立说,以及译出圣贤经传、中外书籍。腔音字义,不数月,通国家户户,男女老少,无不识字,成为自古以来一大文明之国矣。”其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卢憨章的切音新字方案共有五十五个字母,其中厦门音三十六个,漳州音加两个,泉州音加七个,还有十个用于拼各地音。这些字母中,

汉语注音拼音 国语注音 台湾拼音

汉语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相对于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目前在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中文字的替代写法;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也用在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打字输入法。 由于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被要求熟练使用。所以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 在2000年左右,台湾“教育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尝试以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已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写法 直式 注 ㄓ ㄨˋ 音 ㄧ ㄣ 符 ㄈ ㄨˊ 号 ㄏ ㄠˋ 橫式 ㄓㄨˋ ㄧㄣ ㄈㄨˊ ㄏㄠˋ 注 音 符 号 读法 【】表示與其他聲母或韻母連用時之發音 单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1 注音 通用拼音 汉语拼音 威妥玛拼音 范例(注音与通用) ㄅ b b p 八 (ㄅㄚ, b a) ㄆ p p p' 杷 (ㄆㄚˊ, p a)

为《为汉语拼音字母表的名称正音》讴歌

为《为汉语拼音字母表的名称正音》讴歌 ——不要轻视母语(欧阳李曼) 偶然的机会让我拜读《为汉语拼音字母表的名称正音》,感慨万端。《为汉语拼音字母表的名称正音》(以下简称《正音》)说出了我多年来想说的话,写的太好了。后面,我还要补充一点。 附原文: 1918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1920年进入小学的注音字母是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汉语拼音注音字母,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之前最主要的拼音方案,我国大陆在1958年以前,小学语文都是教学注音字母,台湾一直在使用注音字母。 《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公布并实施以来,结束了“国语注音字母”的历史,将一套更先进、更科学、更完善的汉语拼音体系推向基础教育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字母国际通用、表音准确的特点,不仅在我国为推广汉民族共同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把《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近年来,台湾的一些地名也开始使用汉语拼音。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目录检索已全部改为汉语拼音。新加坡多年来都在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可以说《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现行汉语拼音教学的唯一范本。 《汉语拼音方案》几个表中的字母共有三种读法:本音、呼读音、名称音。 本音是字母的实际读音。大多数辅音字母是清音,即读不出声音的音,只有a、o、e、i、u、5个元音和m、l两个浊辅音能读出声音。因此,在初等教育中,不采用本音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现在倡导的直呼音节其实就是直接用本音拼读。 呼读音就是读声母表或两拼、三拼音节时的读法,是在本音(辅音字母)后面加上一个元音o、e、i 或-i构成的。如b(bo)、p(po)、g(ge)、k(ke)、j(ji)、zh(zhi)、z(zi)等。加上元音以后,读音响亮,这是一种为教学方便而采取的变通方式,但不在字母表中使用。 名称音是一种为诵读和记忆的便利,专为字母表设计的一套读音。我国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也是参照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字母表的顺序和读音而创设出来的,因此,它具有读音标准和国际化的特点,同时,考虑民族语言的特点、习惯以及儿童学习的规律,按照汉语诗的格律将26个字母组成四句:前两句各七个字,后两句各六个字且每三个字后加一空拍,句末押韵,相当于七言绝句,非常上口,便于诵读。 为了能够清楚地了解和辨认字母表的名称读音,笔者将汉语拼音字母表的26个字母,分别用“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加以标注,并整理出“汉语拼音字母歌”供大家参考和掌握。

台湾拼音

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相对於汉语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 中国1950年代以后,汉语拼音被广泛推广,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读汉字,但是在常用语言工具书中标注汉字读音仍旧拼音和注音同时使用。目前在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做为认识汉字字音的工具;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被要求熟练使用。故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Unicode:31A0-31AF)。在2000年前后,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尝试以之为台湾国语字音拉丁化译音的标准方案,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除了台北市以外,已经逐渐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目录 [隐藏] 1 写法 2 读法 2.1 单音 2.2 连音 3 语调 4 注音输入法与键盘排列 5 符号来源 6 参见 7 外部链接 [编辑] 写法 直式注 ㄓ ㄨˋ 音 — ㄣ 符 ㄈ ㄨˊ 号 ㄏ

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对照表20100927

漢字注音方式簡介 漢語原來的注音方式是讀如某字(直音),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其聲明學為漢語引入了反切這種注音方法,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個漢字注音,取上字的聲母和下字韻母及聲調。 注音符號●民國二年二月十五日由中國讀音統?會制定。●民國七年十?月二十三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佈「注音字母表」。●民國九年,注音字母添「ㄜ」,去三個蘇音字母「万」v、「兀」Ng、「广」Gn,成為三十七音(聲母21個,韻母16個)。●民國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國民政府另改稱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簡稱為「注音符號」或注音,以強調這不是?種與漢字並行的文字。多年來,廣泛應用於為漢字注音(包括大陸的各種字典也始終列爲對照)。 羅馬(拉丁)化的主要成果借拉丁字母注音漢字的歷史進程,其源頭大概出自西人對中文名稱譯音的需要。其“開山”之作當推1605 年利瑪竇的《西學奇跡》和後來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至19 世紀又有馬禮遜的《英華字典》及麥都思的《英漢字典》,皆是用26 個字母給漢字注音。 威妥瑪式英國人威妥瑪於1867擬製, 後經翟理斯略加改良, 亦稱謂為"威翟式"。被廣泛地運用於郵政電信、海外圖書館中文藏書編目、外交護照之中文人名地名等等。如臺北拼為Taipei, 高雄拼為Kaohsiung。 五四運動之後,國內有人提出了“廢孔學”、“廢漢字”的主張。開始了國語羅馬字運動。此後又形成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後來也曾表達為“漢字要走拼音化的道路”【這些熱鬧轉瞬已成歷史的陳跡,擬作“新文字”而創立的羅馬拼音(包括漢語拼音)終究無法勝任獨立文字的大任,依然像注音符號?樣用於漢字注音。因其借用西文字母,方便了西人識別和印刷。只是這些西人從小慣用的字母,現在卻需要請教中國人才可拼能懂^_^ 鑒往而知來,回溯歷史,真是有許多值得回味之処。——唐華注】。 1928年9月,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正式公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作為“國音字母第二式”,但是,國語羅馬字始終沒能走出知識分子的圈子,沒有在社會上普遍推行。 1958 年2 月11日,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漢語拼音方案》, 在大陸學校普遍推行。 或爲效法大陸漢語拼音,臺灣中研院研究員余伯泉在1998年又創造《通用拼音》,2000年由國語推行委員會宣佈,是目前中華民國的中文拉丁化。目前除臺北市拒絕外,已經逐漸落實在地名拼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