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一、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新课程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的是:( C )。

A、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

B、智力与能力、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德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劳动技术与实践力

2、教育要求应控制在(B)的程度上,才能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

A、对儿童来说感觉很容易

B、对儿童来说有难度但努力能达到

C、对儿童来说感觉很难

D、对儿童来说没有特定要求

3、教育改革新的要求强调使(C)。

A、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发展

B、每个学生都达到高素质要求

C、不同的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

D、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同的发展

4、启发性教学的实质在于(D)。

A、教师问学生答

B、学生问教师答

C、教师讲学生听

D、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5、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D)进行教学。

A、后进生

B、优秀生

C、中等生

D、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

6、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 B )。

A、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学习

C、对学生多表扬,不能批评学生

D、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跟着学生走

7、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A)。

A、课程标准

B、课后练习的要求

C、统考的题型

D、家长的要求

8、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教学设计和( B )。

A、制作课件

B、了解学生

C、设计板书

D、设计试题

9、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

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A )。

A、肯定学生提出一个难倒教师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

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

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

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

10、学生的道德(D)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A、理论

B、意识

C、观念

D、行为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将判断符号直接标在下表对应的空格里。)

1、学生的知识获得都必须经历一个亲自实践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 )

2、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

3、健康不单是指个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生理状态。( √ )

4、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 )

5、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遵守纪律,规规矩矩听课。( × )

6、校本课程是由国家编制、学校实施和学生评价的课程。( × )

7、讲授法运用不当,会出现满堂灌,所以教学中不能采用讲授法。( × )

8、教师只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基础知识讲清楚,学生的能力就必然得到发展。( × )

9、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 )

10、良好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 √ )

三、简答题

1、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我赞同教师丙的做法。因为其能尊重学生,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教学能力?

答:教师应具备感召力、观察力、组织能力;应具备组织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具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又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导,学生记的过程。你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者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答: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师、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

四、案例分析题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

愿……

问题:当学生在上课时分心甚至“捣蛋”时,教师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答:面对学生的分心捣蛋,教师应进行深入的反思,这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时的反叛。教师在教学中,教法的设计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面对同一个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调整教法。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1要尊重学生,做到民主平等。

2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

3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

和。(错)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

论。(对)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对)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

材。(错)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错)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错)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

革。(错)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

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 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 ABC )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

有( ABCD )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

括( ABD )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

论( AC吧D )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CD )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

源( ABCD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

3.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

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4)

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

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16分)

“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5分)

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考核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Ⅹ 2.√ 3.Ⅹ 4。√ 5.Ⅹ 6.Ⅹ

7.Ⅹ8.Ⅹ9.√10.√11.Ⅹ12.Ⅹ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 2.A 3.B 4.A 5.C 6.B 7. C 8. 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ABC 2.ABCD 3.ACD 4.ABD 5.ACD 6.ABCD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 3.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4)

2.“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5分)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 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郑板桥) 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标签:标题] 篇一:教师专业知识(通识部分) - 副本 教师专业试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该 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 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 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中的倾听、分享、 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 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5、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 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 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 段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 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 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 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 能力。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请你综合评述这教学过程。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 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① 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 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 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 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 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时。(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程,自小学___.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2.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 1.下列不属于课外教育活动的是()。 A.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B.学校开展“小发明”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C.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赏析 D.学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2.()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精神关怀的基本内容。 A.关心、理解、尊重与信任 B.爱护、理解、尊重与信任 C.关心、理解、爱护与信任 D.爱护、理解、关心与信任 3.班主任以教学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和评论,班主任的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4.不少班主任请学生轮流当班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及班级事务,成为班级的主人。这种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A.班级常规管理 B.班级平行管理 C.班级民主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5.班级管理的模式中,()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这种管理思想是由彼得·德鲁克提出的。 A.平行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常规管理 6.王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两名男生互相打闹,王老师的处理方式不恰当的是(多项选择题)。 A.立刻制止,当众批评 B.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C.当着全班的面将两位同学叫出去批评

D.眼神示意,下课后处理 7.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以下属于课外活动的有(多项选择题)。 A.参观访问 B.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C.实验课 D.课外阅读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哪几种类型?(多项选择题)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果断型 9.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需要做到(多项选择题)。 A.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重视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B.通过集体教育教会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C.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D.利用规章制度疏导、启发学生,并选择适当机会进行表扬和批评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附答案)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附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最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精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 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 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教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哈尔滨市呼兰区2012年中小学教师通识培训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1分共计10分) 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2、教学反思和自主发展是可以分开的,二者强调的角度不同。(〤) 3、校本研修是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等于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 4、新课程在课程的内容、结构、功能、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 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教师更加应该重视廉洁从教。(√) 6、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使者,也有维护贯彻法律法规的责任。(√) 7、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学生没有责任。(×) 8、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9、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教师劳动中提炼出来的,是对教师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律以及社会对教师要求的简单概括。(√) 10、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的积极的主动的、持续的批判性审视和分析过程。(√)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学校一切工作中,师德工作应该是学校工作中的(C) A、为首 B、为主 C、永恒的主题 D、为先 2、下列关于“用教材教”的特点论述正确的是(C)。 A、“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依据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 B、“用教材教”是借助教材,努力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 C、“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 D、“用教材教”提倡的是信服教材、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而不是超越教材。 3、执教者与评议者始终处在( A )的氛围中,是有效评课的核心价值,也是基本保证。 A.平等对话 B.认真倾听 C.火花碰撞 D.激烈辩论 4、决定教师职业能否有所作为的根本是( C )。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文化素质 C、教师的职业道德 D、教师的教研水平 5、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B) A. 讲求民主,宽松和谐 B.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C. 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D.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ABCD) A.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 B. 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C. 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D. 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2、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ABD) A.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B.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C.严格管理,严加教育 D.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ABCD) A、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B、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C、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D、良好的性格特征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中小学教师考试常见试题及答案

常见典型的中小学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纪律 B.课堂管理 C.课堂气氛 D.课堂规范 2.有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盲目迷信,这是思维的( )品质差。 A.广阔性 B.独立性 C.逻辑性 D.批判性 3.广义的教育包括(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网络教育 D.学校教育 E.自我教育 4.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活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E.讨论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有( )。 A.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B.遵守规章制度 C.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D.履行教师聘约 E.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问答题 案例1: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2: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文章内容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418134943.html,

最新骨干教师考试通识试题

★教师五条禁令: 一、严禁教师收受、索要学生或学生家长钱物及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 二、严禁教师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伤害学生人格及心理的言行。 三、严禁教师按照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座位、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四、严禁教师(教研员)直接或间接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 五、严禁教师(教研员)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或其它商品。 对于违反上述禁令者,取消其中考命题员、审题员、骨干教师资格,取消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取消其三年内参加评优、评职、评骨干、晋级等资格;对于情节严重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直至清除教师队伍。 ★教师基本行为规范 一、教师政治思想行为规范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五、教师工作作风行为规范 第二种答法一、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既教知识,又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 四、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五、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想,向40分钟要质量。 六、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把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七、定期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把好教学质量关。 八、按时上下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拖堂。 九、仪表端正,语言要清晰流畅,板书要整洁规范,内容要简练精确,不哗众取宠 。十、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十一、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准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因对个别学生不满而在众学生面前泄私 十二、教学的计划安排应符合学校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加堂或缺课,占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教育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怎样认识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宿迁市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 / 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

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2 / 4 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只要答出其中五项内容即可得满分;少于五项内容,答对几项得几分) 49.(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角度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赵老师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对于考试学科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1.5分)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远期和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仅仅关注是否通过考试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能全面关注。(1.5分)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刘勇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和满足。如果这种需求和应当的学习需求不同而不被认同,不仅使学

小学教师通识培训心得体会【最新】

小学教师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继续教育通识培训的学习,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淫,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相互交流,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友谊。从“通识模块”到“小学数学”,巧妙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 一、培训学习情况 在这次通识培训中,我观看了教师讲解视频,参与专家辅导答疑。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我还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将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对比,积极进行反思,同时和其他学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培训学习的收获

通识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因材施教,怎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看视频、做作业很累,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成长的喜悦。在通识培训中,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见识深广了,我的思想活跃了。 通识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通识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朴素、真实的交流与评论,让我感动,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原来在教学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为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搭建了一条光明通道。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同时,通识培训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学员与专家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网上交流互动平台,进行了充分的

教师专业考试通识部分复习试题1、2

教师专业考试通识部分复习试题1、2 6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A、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6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A、交叉备课B、准备实验C、写好教案D、学习课标6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A、7 B、4 C、5D、869、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有条件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机制,把课程权力逐步地、部分地从中央一级放到地方一级和(),让地方一级,让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课程决策。A、学校一级B、家庭一级C、社区一级70、()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A、1988 B、1990 C、1986 D、198771、在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班戈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观念的引入,大大的深化了人们对课程机制变革的认识,为突破中央集权课程机制一统天下的认识局限。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校本72、我们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A、权利B、义务C、权利和责任D、权利和义务73、()的课程管理主要体现为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A、自上而下B、

自下而上C、从中央到地方74、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构——()。A、国务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省级人民政府D、教育部75、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地方教育行政部门C、学校76、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的合理开发。A、校本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77、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A、政府行为B、地方行为C、社会行为D、民间行为7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方和()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A、社区B、学校C、家庭79、从小学()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A、一B、二C、三D、四80、推进课程改革,()起着关键作用。A、学生B、教师C、领导D、官员81、《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小学阶段以()为主。A、分科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12

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016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已结束,小编整理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供您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个体差异 D.个人努力 [答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故选B 2.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D 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答案]:小林知道自己不应该拿别人的苹果,但忍不住去拿,说明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是意志品质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故选C. 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1、幼儿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成人教育 5、高等教育 A.1、2、3、4 B.1、2、3、5 C.1、2、4、5 D.2、3、5、4

[答案]: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体制的基本内容。故选B. 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答案]:BCD是学校教育的特点,而生活化针对的是家庭教育。故选A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答案]:C.题干中的对事物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说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进行的研究,说的是观察法。 7.儿童发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A.夜盲症主要缺乏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A营养素或胡萝卜素提取物,鱼类富有丰富的维生素A,最宜夜盲症患食用,可以预防干眼病、夜盲和各种角膜炎。 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的前方,一会儿又觉得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方。这种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A.注重分数 B.注重起伏 C.注重分配 D.注重转移 [答案]:B.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是注意的起伏,或者注意的动摇。 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A.间接性 B.概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