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必背考点附录

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必背考点附录
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必背考点附录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

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

领域。

(一)认识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形

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知识: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知识是最低

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领会:把握材料的意义;三种形式表明:转换、解释、推断;领会代表了最低水

平的理解。

运用: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运用代表高水平的理解。

分析:指能对整体材料的构成成分进行分解并理解组织结构;分析代表比运用更

高的智能水平;分析包括三种形式: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的分析。

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整体。

评价:对材料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二)情感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

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等级。

接受: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等)。包括三个水平:觉知有关刺激的存在;有主动接受的意愿;有选择的注意。这是低级

的价值内化水平。

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不仅注

意某种现象,而且以某种方式对它作出反应(如自愿读规定范围内的材料),以及反

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阅读)。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

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形成价值观念:指学生将特殊对象、对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

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包括三个水平: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如愿意改

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如喜爱所学内容);为某种价值标准作

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这一水平的学习结果是将对所学内容

的价值肯定变成为一定稳定的追求。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

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并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分为两个水平:价值概念化,即对所学内容的

价值在含义上予以抽象化,形成个人对同类内容的一致看法;组成价值系统,即将所

学的价值观汇集整合,加以系统化。与人生哲学有关的价值目标属于这一级水平。

价值体系个性化:指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后,所学得的知识观

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之中。分两个水平:概念化心向,即对

同类情境表现出一般的心向;性格化,即指心理与行为内外一致,持久不变。因此这

种行为具有普遍性、一致性,并且是可以预期的。

(三)动作技能目标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等级。

知觉:指学生通过感官,对动作、物体、性质或关系等的意识能力,以及进行心理、躯体和情绪等的预备调节能力(如表现出外部的感觉动作)。

模仿:指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或重复被显示的动作的能力。

操作:指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行动的能力,但不是模仿性的观察(如按照指示表演

或练习动作等)。这就是说,学生要能进行独立的操作。如在进行一段实践之后,能

在操作成绩表上10点中得7点。

准确:指学生的练习能力或全面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力,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把错误

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有控制地、正确地再现某些动作)。如在乒乓球的练习中,抽球

动作的成功率至少达到75%。

连贯:指学生按规定顺序和协调要求,去调整行为、动作等的能力(如准确而有

节奏地演奏)。

习惯化:指学生自发或自觉地行动的能力(如经常性、自然和稳定的行为就是习

惯化的行为)。也就是学生能下意识地、有效地各部分协调一致地操作。如在乒乓球

比赛中,抽球还击的比率达90%。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的设计前提是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是陈述教学目标的

基本要求,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表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两种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1、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

个要素。①具体目标,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

行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旨在说明“做什么”;②产生条件;即

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如“根据参考书”、“按课文内容”、“不用笔算”等,旨在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③行为标准,指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如“没有语法和拼写错误”、“90%正确”、“30分钟之内完成”等,旨在说明“有多好”。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即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

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这样陈述教学目标:

A.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反应心理变化)

A—a.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行为样例)

A—b.在课文中找到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行为样例)

A—c.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行为样例)

四、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的揭示其先决条件,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先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通过任务分析,教师能确定出学生的起始状态;能够分析出从起始状态到最终目标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能够确定出为实现最终目标而要逐级实现的各种子目标的逻辑顺序。

第二节组织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任务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要素,如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以及教学情景等。

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

一、教学事项

(一)引起学生注意

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引起学生注意:1、激发求知欲;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主题之上。

(二)提示教学目标

在引起学生的注意之后,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

(三)唤起先前经验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要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技能,以此为基础推导和生发出新知识。

(四)呈现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材料为中介的师生互动过程特别重要。教师在呈现教

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期学习结果等采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

(五)提供学习指导

在呈现教学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进行指导时要注意: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问题不理解时,可以进行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告知学生;2、对于学生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给学生提示或暗示,鼓励学生进一

步推理而求得答案;3、进行间接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方法,对于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予较少指导,鼓励自行解决;对于能力差、个性依赖的

学生给予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在指导时,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将新旧知识联

系在一起,并教学生一些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促进学生新知识的保持。

(六)展现学习行为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学生学到新行为。而学习是内在心理活动,如果要想确定教

学之后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那就要让学生展现其外显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行为

的三种线索判定学生是否产生学习:1、眼神和表情;2、随时制定学生将所学知识的

答案说出来;3、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检查全班学生理解情况。

(七)适时给予反馈

教师要给予学生反馈,加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以及对正确反映的记忆。反

馈线索可以来自学生,如技能的学习;也可来自教师,尤其是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

作业和谈话而获得反馈。

(八)评定学习结果

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或课堂小测验,或其他课堂问答,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本

课内容的掌握,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辅导。

(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知识技能之后,就要教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并给以复习的

机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要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所学

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迁移。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要用到以下一些基本

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

参观法;实习作业。

三、教学媒体

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①非投影视觉辅助,如黑板、实物、模型、

图形、表格、图片以及提纲等;②投影视觉辅助,如投影仪和幻灯片;③听觉辅助,

如录音机等;④视听辅助,如电影、电视、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和远距离传播系统等。

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教学情景;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性质;以及教学媒体的特性等方面的因素。戴尔(1946)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11种媒体,构成一个经验锥形。

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课堂物理环境除了自然条件,课堂物理空间安排也非常重要。

第三节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指导教学包括6个主要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练习;6、每周每月复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布鲁纳)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④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5个特征:1、分工合作,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每个学生必须认识到工作时大家的责任,成败是大家的荣辱;二是工作分配适当,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做到合理安排。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指由团体活动以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的关系等。

三、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其大致包

括这样几个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

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一)程序教学(斯金纳)

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

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

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他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

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

批评,竭力主张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根据操作性条件反

射原理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

学习。后来还发展了不用教学机器,只使用程序教材的程序学习。

程序学习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给予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相当于“反应”,反馈信息相

当于“强化”。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为此,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

五条基本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CAI具有几个优越性:1、交互性,即人机对话;2、及时反馈;3、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4、自定步调。

(三)掌握学习(布卢姆)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

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基于这一理念,布卢姆等人主张,要将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小的学习单元,后一个单元中的学习材料直接建立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

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

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

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它代表着一种非常乐观的教学方法,它假设只要给以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

学会学校里的科目。

掌握学习通常包括下列组成成分:(1)小而分离的单元;(2)逻辑序列;(3)在每一单元结束时,通过考试检验掌握水平;(4)每一单元要有一个具体的,可观察的掌握标准;(5)为需要额外帮助或练习的学生提供“补救”措施,以使他们达到掌握水平。当我们运用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时,也要考虑其适用范围:首先,掌握学

习更适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其次,掌握学习更适合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以

及有各种特殊需要的学生。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课

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与监督式领

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的空气,鼓励自由意见的发表,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漠,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

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

(二)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

感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个体差异

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越大;再次,班级大小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

交往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就越高;最后,班级越大越容易形成非正式

小群体,而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班级的性质

不同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

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而应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级集体的特点,运用

促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四)对教师的期望

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称定型的期待。

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活动的

难易;二是竞赛动机的激发;三是被他人评价的意识;四是注意的干扰。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1.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

生群体。班级、小组、少先队等都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目标与任务明确,成员

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和工作计划,对增强集体凝聚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

发展要经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三个阶段。松散群体是指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

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活动的目的,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为实现有公益价值

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

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教师在管理正式群体时,第一,要选好班级正式群体中的领导;第二,注意引导

和支持;第三,适当授权,鼓励学生的自主管理。

2.非正式群体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被称为非正式群体。它是同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非正式群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成员之间相互

满足心理需要;第二,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和较强的凝聚力,但有可能存在

排他性;第三,受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行动目标的支配,行为上具有一致性;第四,成

员的角色和数量不固定。

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教师在管理非

正式群体时,第一,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第二,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

和帮助;第三,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课堂管理必须注意协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

的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

其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在支持、保护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同时,还要对

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给予教育、引导和改造,必要时依据校规、法律加以惩处或制裁。

三、群体动力

所有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其中都有群体凝聚力、

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群体与个人行为发展变

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

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表明。关系融洽、

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首先,了解群体凝聚力的情况;其次,帮助课堂里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给予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的结果。非正式规范的形成则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还可能导致从众现象的发生。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方向和范围,成为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南。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

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的,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

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其中教师的领导方式,勒温将其分为三种,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有研究表明,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第一是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第二是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等向不同期望学生传递不同的反馈。第三是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者暗示。第四是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等。

为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第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第三,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第四,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2.课堂内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者心理距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条件,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减少学

习干扰,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根据形成途径,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以

下四类:

1.教师促成的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刚入学的儿童

往往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其课堂纪律主要是由教师制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

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开始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对教师促成的纪律的要求降低,但它

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2.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

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开始以同辈群体的集体要求和

价值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做某件事情。

3.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

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4.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日常学习过

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例如课堂讨论、野外观察、制作标本等。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的控制。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

(2)课堂常规的建立。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赋予学生的课堂行为以一定的意义,使学生明白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具有约

束和指导学生课堂行为的功能。

(3)学生座位的分配。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课堂教学结构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在通常活动下,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越好。

(2)课程表的编制。课程表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既要将核心课程安排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又要注意不同性质学科的交错安排。

(3)教学过程的规划。教学过程的合理规划是维持课堂纪律的又一个重要条件,不少纪律问题就是因教学过程的规划不合理造成的。

(三)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遵守的课堂基本行为规范和要求。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第一,由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

同制定;第二,尽量少而精,内容表述多以正面引导为主;第三,及时制定、引导与

调整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首先,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其次,保持紧凑的教学

节奏,合理布置学业任务;再次,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

3.做好课堂监控。教师应能及时预防或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纪律问题,并采取

言语提示、目光接触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自律品质,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

策略之一。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课堂纪律的目的性教育;其次,引导学生对学习纪律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纪律情感体验,进行自我监控;最后,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是促使学生自律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问题行为的性质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

参与学习的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学生产生为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学生方面而言,主要有挫折、寻求注意、人格因素和生理因素等;就教师方面而言,主要有教学技能、教学管理、威信等问题;就环境方面,可能是环境中存在不良影响因素。

2、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对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

(2)合理运用惩罚。少量、方式适当的惩罚可有效地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3)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给学生留违纪的时间

(4)进行心理辅导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教学评价不等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而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地描述人的心理特征。

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主观判断与解释。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一)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准备性评价:又称诊断性评价,运用“摸底考试”的方式进行,了解学生对某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或技能掌握的情况。

2、形成性评价: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试的形式来进行。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情况,获得连续反馈;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3、总结性评价:常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检验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效果如何。对学生一个学期的成就做一个评价,给予家长反馈。

(二)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考评价(又叫相对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如:升学考试。

标准参照评价(又叫绝对评价、目标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如:高中会考。

(三)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第一,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第二,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第三,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教学评价也应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而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及特点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成就水平的测验。

(二)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三)对标准化测验的批评

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

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

有些能力测试内容不易通过标准化的客观测试科学测试出来。

二、教师自编测验

(一)自编测验的含义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

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二)自编测验的类型

1.客观题

客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这类题目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和填空题等。

2.主观题

主观题则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陈述出来。这类题型包

括论文题及问题解决题。

论文题是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方式阐明相关观点的题目,回答字数不等。一般较

为常用的有两种类型:有限制的问答题和开放式论文。有限制的问答题,是指教师对

回答的内容和长度都有规定,如平时测试中的简答题。

问题解决题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和目标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

组织,选择和运用等复杂的程序来解决问题。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间接测验。二是

直接测验,例如,为了考察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情况,让学生编制一道测试小学两步

应用题的测题。由于它考察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把这种题目叫做

操作题。

(三)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

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

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效度考虑的问题是: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三、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在实际教学中,前述纸笔测试并不是收集资料的唯一途径。教师还可以使用许多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尤其是情感领域的教学评价更需要采用非纸笔测验。情感教育不

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其效果可能在任何一个认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一)案卷分析

案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其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

认知活动的成果。例如,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者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考察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就

是案卷分析。

(二)观察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教师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成就的信息。这种观察不止限于智能发展,还包括学生生理、社会和情绪的发展。

1.行为检查单

教师可以使用检查单来记录其在教学中的观察结果。检查单一般包括一系列教师

认为重要的目标行为,通常采用有、无的方式记录,但有时也记录下次数。

2.轶事记录

它是所观察的时间。与检查单相比,它可以提供比较详细的信息,这些记录一般

按照发生的时间排列。

3.等级评价量表

对于连续性的行为可能更加有效。它可用于判断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以及某种

操作或者活动的质量,使得观察信息被量化。

4.情感评价

许多时候,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固然,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量表,但是学校也鼓励教师自己编制量表。

四、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绝对标准是以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为依据。一个学生的分数和其他学生的回答

情况没有关系。而且绝对标准强调,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背景情况的差异,他

们的学习结果也是不可比较的。它对应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参照评价。相对标准是以

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对应常模参照评价。相对标准的评价不仅与学生自己的成绩

有关,还与其他同学的成绩有关。

在评分过程中,常常存在计分的主观性问题,教师往往会受到一些无关因素的影响,使得评分的信度较低。因此,评分标准一定要与测验的编制计划、实际的编制工

作保持连续性,确保整个评价活动是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的。这样,评价结果才可能

是教师所预期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能够对教学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的评价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有关学生信息。信息来源可以不同集中。(2)系统地记录下评价的结果,并随时保持最新的结果。(3)尽量将搜集的资料量化,用数据来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4)为了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最终的学习成就上,教师需要加大最后测量得分的权重。(5)评价应该以成就为依据。而其他特征的评价,不要和成就的评价混杂起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测量 专题7:考试设计与命题技术

思想政治课教学测量专题7:考试设计与命题技术 一、填空题 1.布鲁姆的考试目标分类为识记__,_领会、应用_,分析,_综合,__评价_ 2.双向细目表包含的要素有___考察目标_,__考查内容___,考察目标和考察内容的比例 3.标准化考试的主要环节有_命题__,_施测__,_评卷__,_分数报告 二、简答题 1.何谓标准化考试,简述标准化考试的主要环节。答: 标准化考试的主要环节有:命题、施测、评卷、分数报告2.命题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考试大纲主要含哪些内容? 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考试大纲主要含有:

1.试题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客观题和主观题的主要优缺 点。 答:试题基本类型是以下:

4.选择题的编拟有哪些基本要领? 5.试题设计包含哪些主要内容?答:一、确定题型和题量 二、确定试题难度和区分度 三、拟定试题

三、设计方案 1.根据你所熟悉的内容,编制一份考试的双向细目表。 高中数学2-2选修总三章命题双向细目表 2.根据你所熟悉的内容编制一份考试大纲 初中数学考试大纲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①数与代数 ●数与式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会比较实数的大小,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意义。了解乘方与开方的概念,并理解这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其混合运算的基本过程,善于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具有良好的数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解释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考虑提供的资料,能找到特定问题所需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数值计算相应代数式的值。了解整式与分式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运算及分式加、减、乘、除运算(包括约分和通分)。了解整式乘法公式及其几何背景,能利用它们简化运算。因式分解式子的指数必须是正整数,且只要求能够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其他方法不作为必考内容。 ●方程与不等式 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并会求解,有意识地根据所得解在现实世界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从而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或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在了解不等式意义的基础上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函数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自变量的现实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具体的函数值。能够借助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析式讨论相应函数的基本性质;在给定函数图象的情境中,能结合图象本身进行相应的函数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从图象的变化上认识不同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会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大致范围。能利用三种函数表述方式表示实际问题的数学信息,并探索问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②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能估计并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进行度、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能找出特定角的补角、余角和对顶角,理解等角的余角和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在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基础上,理解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等概念之间的联系。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平行线;知道过定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于)给定直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案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涉及到的内容有: 1.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并感受到信息资源管理就在身边,无处不在 2.对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概括 3.明确常见信息资源管理的优缺点 二、学生分析 对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生是接触非常多的,很多孩子,家里一般都有电脑,对于文件的管理、右键点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目的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各种管理的方法、特点缺乏评价和分析,也因此不能够正确合理的使用合适的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的正确认识,并使用适合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关于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目标的定位显得至关重要。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 (2)了解各种常见信息管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能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管理信息资源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操作实践和剖析,体验信息管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认识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性 (2)课外拓展中,通过合作创作,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养成科学管理信息资源的习惯 (2)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服务学校、社会,关心他人,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道德情操。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2)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教学难点】 (1)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2)选择恰当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六、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它要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与创新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灵活、恰当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到不同的问题上,显得至关重要。本节课采用: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成果激励法 七、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采用“情境引入—思考探究—交流共享—总结—提高”的递进流程八、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教案 沪教版必修1

课题:信息资源管理 教学班级 2010年9月1日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常用资源管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一方面体现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的体会到理论知识总结的一 个过程,另一方面结合案例操作,加深对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 使用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资源管理的良好信息素养 教学难点信息资源管理中对不同具体方法的理解 知识重点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实施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引入: 请两个同学上台来同时查询一些城市区号,比较两者查找的速度。 问:为什么XX同学查找总是比另一个同学查找快呢?给学生展示下两 位同学手中查找速度快的同学手中区号表的特点:一个排好了序,一个未 排序--→引出资源管理的主题。 学生亲身体会, 加深印象,引出 课堂主题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性: 让学生举例,说说周围生活中一些类似区号需要管理的资源。 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引导出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资源为什么需要 整理?对于整理的资源和未经整理的资源有区别吗?引出资源管理的目的 性——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先学生回答,老 师再做概括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性后,再请学生来回答,对于生活中那些需 要整理的资源,自己或别人又是如何进行整理的呢? 对于资源管理的方法,生活中所看到的主要是分门别类的方法,按照 资源的种类进行总和、分类。 ●分小组任务分配:具体针对某个资源该如何分类,是不是分类原则是 唯一的?分类的具体方法又有些什么?针对这两个问题,采用小组实 践进行操作,操作的对象就是计算机中的文件资源,限时20分钟。 先由学生通过其 他一些生活资源 管理了解管理的 方法,再以小组 形式实际操作对 资源进行管理

公司信息管理系统教案

厦门湖里区人才中心信息治理系统 建 议 草 案 厦门鑫顶点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 086-592-5325610 传真: 086-592-5325620 邮件: market@https://www.360docs.net/doc/1618296886.html, 本方案要紧从系统分析、系统方案、客户服务、系统维护、日程安排五个方面。讲述如何进行“湖里区人才中心”信息治理系统的建设、维护、运作过程,从湖里区人才中心的经济实力、信息规模、人才配备、技术条件等方面动身,并结合人才行业的目前与今后进展方向,提出的可行性建议方案。本系统的不单为区人才提供强大的信息治理系统,并使配套网站“特区人才网”成为权威、专业的人才中介服务商务网站,协助你公司的人才治理系统与国际网站无缝接轨,并使网站进展成为集企业招聘、人才求职、毕业生公布、社会考试、社会、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全方位人才中介服务网。

模块划分为:机构简介、人才求职、企业招聘、培训进展、行业动态、政策法规、个人助理、企业助理、治理系统等九个功能模块。 2.4.1 机构简介: 提供机构的各类介绍信息与服务信息及其网站的背景及其综合介绍,目的是让扫瞄者对你机构与网站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信息包含公司介绍、业务介绍、服务介绍、联系信息、网站介绍、加盟体系、网站声明、意见反馈、刊登广告、合作伙伴、网站地图、在线反馈等。 2.4.2 人才求职:(采纳动态语言开发) (1).会员注册: 让个人会员注册与公布个人信息,个人简介,教育经历,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工作技能,个人照片,详细介绍,求职意向,

并公布到网站的人才信息库,让企业检索人才档案库并扫瞄并查阅其信息。为保证网站上人才信息的正确性,依照会员的级不限制保证合法个人会员才能进行一些相关操作,会员信息必须人才网业务人员审核后才能对企业进行公布,其操作依照系统采纳开关设定功能(如公布人才信息功能可依照系统开关可设定成三种公布模式:1、自由会员公布2、验证会员公布3、收费会员方能公布,以此保证网站上人才信息的正确性),会员可依照的需要设定其简历格式,简历上依照会员的级不加盖不同的人才网印章。 会员级不分类:(1.自由会员 2.验证会员 3.收费会员) a. 会员由网站直接注册,会员级不为自由会员,其注册信息必须通过人才网业务人员审核后设定其级不为验证会员。 b. 会员由人才网业务人员直接输入,其会员级不直接设定为验证会员。 c. 会员交纳费用给人才网,由人才网业务人员进行输入,会员资格设定为收费会员,并输入其在人才网的个人帐号,以后每月依照系统设定的收费标准直接扣款,直到存款不足。 (2).工作查询:

2020物流信息管理教案

第七章物流信息管理教案 【学习目的】 熟悉掌握物流信息的概念和内容;掌握物流信息的功能、物流信息的特征、条码类别、有关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物流信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了解物流信息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EOS系统的构成,POS系统的运行步骤;知道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意义、POS系统的特征。 第一节物流信息概述 一、物流信息的概念 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和文件的总称。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生成的信息,一般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信息流,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各种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物流资源。 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是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也可看作是物资实体流通与信息流通的结合。在现代物流运作过程中,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大大加快了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从而使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对于构筑物流系统,开展现代物流活动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既如同其他物流功能一样表现,成其子系统,但又不同于其他物流功能,它总是伴随其他物流功能的运行而产生,又不断对其他物流以及整个物流起支持保障作用。 二、物流信息的内容 物流信息包括物流系统内信息和物流系统外信息两部分。 (一)物流系统内信息 物流系统内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关的信息。它是伴随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在物流活动的管理与决策中,如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线路的确定、在途货物的追踪、仓库的

190 物流管理基础 有效利用、订单管理等,都需要详细和准确的物流信息,因为物流信息对运输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证的功能。 (二)物流系统外信息 物流系统外信息是在物流活动以外发生的,但提供给物流使用的信息,包括供货人信息、顾客信息、订货合同信息、交通运输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还有来自企业内生产、财务等部门的与物流有关的信息。 三、物流信息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是把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个一体化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一体化过程建立在这几个功能层次上: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制定战略计划系统。 图7-1说明了在信息功能各层次上的物流活动和决策。正如该金字塔形状所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战略计划的制定需要以强大的交易系统为基础。 战略联盟车辆生产日程安排金融衡量客户服务衡量记录订货内容装船 制定战略计划 决策分析 管理控制 交易系统 形式能力和机会的开发提炼集中的/以利润为基础的客户分析 存货水平和管理网络/设施选址的配置与第三方/外源的垂直一体化成本衡量资产管理 生产率衡量服务质量衡量 安排存货任务作业程序选择任务定价和开发票消费者查询 图7-1 物流信息功能 交易系统是用于启动和记录个别的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层次。交易活动包括记录订货内容、安排存货任务、作业程序选择、装船、定价、开发票以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教案

信息资源管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件的属性信息以及资源管理器的界面 2、进一步理解属性在文件操作中的作用以及资源管理器的目录结构 3、能够描述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特点 二、技能目标 1、能够快速查看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信息 2、熟练掌握文件或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能利用资源管理器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件的属性信息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文件的属性信息进行管理资源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分层教学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好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的冲ft着我们,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信息的方法,我们就会手忙脚乱,那么用什么方法能把这些信息整理的有条不紊,方便我们查找。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回顾所学知识 我们在第二单元第一课学到文件的存储格式有哪些? 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其他。 2、查看文件的属性信息的方法 第一种 ①选中该文件 ②文件菜单中选中属性 第二种 ①右键单ft文件 ②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点ft属性 2、掌握文件属性信息的内容 文件类型、打开方式、位置、大小、占用空间、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访问时间、只读、隐藏。 3.如何利用文件的属性信息管理文件 ⑴利用文件的类型属性 任务:把所有的word类型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中 ①右键单ft文件→排列图标→类型 ②右键单ft文件→xx→文件夹

③选中所有的word文件,把他放入文件夹中 ④重命名文件 ⑵利用文件的大小属性 任务:找出占用空间最大的文件 1右键单ft文件→排列图标→大小 ⑶利用隐藏属性 属性→隐藏→应用→确定 结合课本61页加油站的操作找出隐藏的文件 1、分组xx 第一组:把word文件放在word文件夹中 第二组:把E盘中占用空间最大的文件删除 第三组:把“秘密”文件夹隐藏,然后找出 第四组:把修改时间为“2016年一月”的文件 5、点评学生的作业 三、总结 我们本节课学习了文件属性以及利用文件属性管理信息,课下同学们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管理文件

思想政治课教学测量与评价 专题三:正态分布与标准分数

思想政治课教学测量与评价专题三:正态分布与标准分数 一、填空题 1.如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则是X的_____期望值_______,是X的_____方差___________. 2.标准分数的基本形式有_____线性标准分数______,____正态化标准分数______________ 3.随机变量分为______离散_____型和_______连续__________型。 4.如随机变量,则____是x的标准化________。 二、简答题 1.描述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答:描述随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的一个数 2.标准分数的优越性有哪些?它在教育评价中有何作用? 答;因为标准分数是利用标准正态分布原理转换来的,故而形势简单,整齐,能较为准确包就分数的位置信息,合理调整分数间距,故在选拔性考试中有利于招生录取,同时由于这种分数和百分位置有着严格对应关系,因此,有利于考生明确自己在考生团体中的为幌子,另外,由于标准分数具有可比性,故而学校教育管理及教学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3.描述学习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答:在学习质量控制中,先求出学生群体的平均分u,标准差e,将

u-3e 作为控制下限, u+3e 作为控制上限,如学生成绩在上下限之间,视为正常,这是因为有百分之99.7的可能性成绩应在上、下限之间。 三、计算题 1.某班有18名男生,12名女生,把所有学生姓名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写一个名字,把卡片充分混合,然后从中任取一张。取到女生姓名的概率是多少?如果从中任取3张,其中恰有2张姓名的概率是多少? ()()12 2 ==18+125A A 解:设P 是取到女生名字这事件的概率, 则P 2.某大学学生的公共外语成绩 ,从某系统抽出120人,求 1)成绩在75分至85分之间的人数 ()0.6826 1200.682681(81p u x u σσ-≤≤+=∴?≈ 人) 答:大约有人成绩在这范围 2)成绩高于90分的人数占全系的百分比。 (22)0.9544 1200.9544114.528 114.528257.264 6057.264 2.736 90p u x u σσ-≤≤+=?=÷=-=∴ 答:约有两人成绩是在分以上的 3)如已知,求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静海区团泊镇中学 一、指导思想 根据现代课程观关于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根本目的,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为最高追求,确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强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充分体现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要求,准确设定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2)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成长要求及思维取向为参照,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 (1)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对教学内容的讲授,观点鲜明,阐述正确,论证严密,知识的讲解和运用有严谨的科学性。 (2)能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人文性。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体现

较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3)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知识的讲解透彻到位,并有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的层次安排符合学生思维规律,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能力的形成。 (4)教学情景的设置贴近学生和社会实际,富有时效性、地域性、趣味性,并能反映社会中的矛盾;问题的设置体现层次性、启发性、探究性和思辨性,有利于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3.教学活动 (1)灵活性。能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灵活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且实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辩论法、小组合作等。 (2)创新性: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把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讲解、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灵活地、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巧妙、自然、合理,有独到之处,促使课堂教学和谐高效,充满活力。 (3)启发性:教学活动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体验、感悟、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4)开放性: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适当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把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对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认可和追求,整

信息资源管理目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理解不同管理需求,其具体管理目的的差异,能够针对不同 信息资源,根据不同需要,明确管理目的。 3)体会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增强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 教学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教学难点: 对信息资源管理必要性的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根据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张涛将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有什么好处? 新课讲解: 创设情境: 假设你在家里有一台电脑,你是如何管理你的资料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管理自己家里电脑上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本节内容创设了情景,教师将各种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并对各种资源管理的方式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深化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 一、身边信息资源管理 对于这一小节的内容,可以采取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适当时候给予提示,引导学生上从自身周围去发现生活或学习中的各种信息管理的活

动。让学生明白在信息活动日益广泛的今天,不论是个人工作和生活,还是企业单位的事务处理,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信息资源进行着管理。然后将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并总结归纳: 1.个人:通讯录、QQ、MSN等 2.学校: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采购、学籍档案管理 3.电信部门:编制黄页 4.商场超市: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品采购、销售、库存 5.银行:对金融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让各个小组成员进行发言,总结刚才整理的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1.学校进行资源管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个人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是为了能更好地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3.信息服务机构,如公共图书馆、情报中心、电视台和电台,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更 好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做好资源共享的工作。 4.企业对信息资源管理目的是随时掌握生产进度、销售状况以及产品的最新技术等信息, 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生产效益。 检查巩固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下面表格,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完成表格之后,教师给予评价。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曲靖师范学院管理信息 系统 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性质及度量、信息系统的发展 2、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结构 3、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 1、信息的度量计算公式 2、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引入:为什么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和公商管理专业要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有的教材上对管理信息系统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企业的神经系统”,这是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它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的经营和管理,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信息时代,成功的经营管理就离不开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又处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因此,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海量数据在存储、管理、使用效率上的要求。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电子工具——计算机,通过使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数据库,将企业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从而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最终达到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高企业生产力的目的。而这就是我们现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同学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它们的各个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它已经象我们人的每一根神经一样布满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 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 一、信息化概览 根据20世纪中美国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分析劳动力的百分比变化。根据生产力模型比较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不同的资源和生产工具。信息与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一样,成为企业的第五种资源。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就不能提高效率,就难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也谈不上是现代化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构筑、运行、管理的过程。 二、信息(Information)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的广义解释: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根据该广义解释看出它包含的三层含义: 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特征是指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比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等。 第二,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认识事物的。 在MIS中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某种加工处理后并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据。对 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比较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Data):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字符、数字、图形等),是信息的表达形式。 信息(Information):指在特定背景下有特殊含义的数据,对决策者行为产生影响,是数据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信息的分类:信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1、按照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2、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3、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4、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象信息和声音信息等。分别简单解释各类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性质: 1、事实性

高一信息技术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教案

7.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 2、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要够丰富。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采取让学生自学并书写自修笔记的方式做课前准备,在自修笔记中学生会摘录下课文的知识点、自己的体验和感想等等。 三、教学组织: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兴趣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寻求解答。 四、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心系奥运”网站,在”aoyun”站点下存在images,sounds,vedios等文件夹,分别存放着不同类型的文件,图片,声音,视频等,引出信息资源管理。 一、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一方面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文献、知识和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则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这个背景下所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计算机被用于图书馆和情报中心文献信息加工与管理的同时,也被广泛用于公司、企业和其他各类机构的行政记录处理、财务数据处理和经营活动数据处理。最初这种数据处理仅仅是在局部环节和操作层次上,主要目的是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内容日益复杂,不仅需要解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组织,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存贮、保护并在需要时取出,这就促使人们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全面考虑组织机构各类数据的采集、加工、存贮、检索、传输和利用,以此为契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及其他各类自动化信息系统便应运而生了。 整理课本,作业本,学习资料等; 整理电话号码; 整理电脑中的资源; 整理剪报; 整理网站素材; 整理图书等。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课的几个主要环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课的几个主要环节 怎样全面评价一堂课,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的教学理论,整理一下评课的几个主要环节,与大家分享。 一、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教学思想 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 一看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新课程确立的是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个目标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因此,评课时要注意该教师是否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二看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要适应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与时代发展的特点,切合大多数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2、教学过程是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一看学生参与的广度;二看学生参与的深度;三看学生的自觉程度,主动参与,专注程度。 3、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学生发展的目标。 我们在评价教学效果的时候,一要看教学效率是否高。二要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气氛是否热烈。三要看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四要看师生双边活动是否流畅自如;五要看近效与远效是否齐抓并举,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挖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与研究,深入开发教材资源,把知识教授与育人功能结合起来,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必须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具体内容,发现教材内容的价值。 1、看能否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 我们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思维水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重组。一般来说,教材总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几个方面来安排的,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长补短,精确合理地取舍。 2、教材重难点处理是否得当。一节课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地位突出的内容,难点是大部分同学难以理解、掌握和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一看教学的重点内容安排是否正确,时间的运用是否合理,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二看是否找准难点,突破力度如何,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 3、教材是否有拓展和延伸。 教师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作适当的调整、拓展,使教学内容更面向现实,富有挑战性。教师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卫生信息安全管理 教案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 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教案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面试专用 2013/10/8 许海丹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不间断运行的系统,随着医院业务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给医疗服务和医疗秩序带来很大影响。为此,必须在技术上、管理上、思想上对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正是因此应运而生,也必将随计算机技术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不断成熟完善。 计算机硬件结构 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它提供了计算机工作的物质基础,人通过硬件向计算机系统发布命令、输入数据,并得到计算机的响应,计算机内部也必须通过硬件来完成数据存储、计算及传输等各项任务。 无论是哪一种计算机和服务器,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从功能角度必须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5个核心部分,每个功能部件各尽其职、协调工作。根据计算机的特点,我们通常将硬件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如下图所示。 工作原理 可以简单分为输入处理输出存储四个步骤 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做什么事 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实现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强调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的,以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来操作。关于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样认为,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智能,评估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学生认识自己智能的优劣,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自己的劣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下面我将针对本学科的特点,从评价思想、评价原则、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及试卷分析等方面做简要阐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质动态评价思想 在国家教育部2002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阐述了新课程的评价思想: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在评价目的上,由以往的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在评价主体上,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由只关注知识的评价,转向更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并将评价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 二、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质动态评价原则 1、全面性。 ①、评价主体要全面:既包括教师、又要包括学生及家

长。我们要重视这些主体在评价中的不同作用,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不但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而且评价主体之间也形成了平等合作的关系。对教学也形成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②.评价角度要全面性。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课外知识尤其是社会时政要闻的了解掌握程度做出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评价。另外,思想政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评价同样不可忽略。对学生而言,以上这几方面要有机结合起来,不可有失偏颇。 ③评价方法要全面: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不同个体,不同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评价时,要再大的评价方针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及时调整评价的方法使之呈现多元化。 2、客观性 我们不管是对评价的主体,还是对评价的方式,都应摒弃个人的主观意念,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对待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使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真实可信的评价结果,以帮助他找到今后发展方向。

高中信息技术_5.1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 (2)了解各种常见信息管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能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管理信息资源。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操作实践和剖析,体验信息管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认识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性; (2)通过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养成科学管理信息资源的习惯;【教学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教学难点】 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问题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接触过信息资源有哪些? PPT展示: ①课本,作业本,学习资料等; ②报刊; ③个人藏书,图书馆藏书; ④音像资料; ⑤计算机文件; ⑥因特网信息等 问题2: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或看书你能很快的找到你所需要的图书吗? 问题3:在未经分类存储的文件中:容易找到你所需的文件吗?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 探究问题一:在图书馆你是怎样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的?学生活动:思考学案“探究问题一”。之后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活动:对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教师精讲点拨: ①通过图书目录手工查找;(手工方式) ②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查询。(数据库方式)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案教学设计)

5.1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四川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试讲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必要性。 2、认识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2、能力、方法目标:1、通过问题研讨和分析归纳,能理解计算机文件分类存储等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2、通过实践操作,能进行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 3、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会到科学管理信息的重要性。2、增强主动管理信息资源的意识,养成管理日常生活和学习所接触的信息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合理性。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与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教学方法策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1、 创设情境2、任务驱动3、案例分析4、合作探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有声投影仪、因特网、视频播放软件,相关视频光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一方面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文献、知识和

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则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这个背景下所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计算机被用于图书馆和情报中心文献信息加工与管理的同时,也被广泛用于公司、企业和其他各类机构的行政记录处理、财务数据处理和经营活动数据处理。最初这种数据处理仅仅是在局部环节和操作层次上,主要目的是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内容日益复杂,不仅需要解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组织,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存贮、保护并在需要时取出,这就促使人们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全面考虑组织机构各类数据的采集、加工、存贮、检索、传输和利用,以此为契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及其他各类自动化信息系统便应运而生了。 情境导入:一、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通过两段不重视管理信息给生活带来不便的例子)宋世迎老师展示图片:凌乱的房间翻找一本英语书。视频:在文件夹的大量文件中找一个图片文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有遇到这样尴尬的事吗?2、讨论:同学们有这类的在日常生活中管理信息的经验吗?(可以举通讯录和QQ分类例子)经过交流,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在生活学习中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那怎样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呢? (板书课题)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板书:走进信息资源管理。提问:常见的计算机管理数据应用实例(音像制品出租管理系统、邮政编码、区号查询、超市购物系统、火车预售票系统、网上教育资源库网)

政治公开课评课

政治备课组对王建成老师公开课评课总结 王建成老师担任本学期公开课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九江三中的两位政治教师的参与下,对王建成老师公开课进行了评课,评课内容总结如下: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教师基本上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设计注意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能熟练、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使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本课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到传授知识与情感教育并重,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整个授课过程既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和评价总结,又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既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又有生生之间讨论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践行了新课改理念。本节课采用了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顺畅,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 该节课的教学环节完整,设计比较合理,能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能做到语言流畅,教态自然,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学生回答完问题有一个言简意赅的评价,体现鼓励、表扬的艺术。上课时,能始终面带微笑和同学交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准备充分,情景探究和问题设计贴近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增加了课外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从政治学科角度加以分析。知识点的的过渡自然,并能通过问题设计和探讨活动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是灌输式的让学生接受知识,是和学生共同探讨,由学生经过课堂情感体验或案例分析,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课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自主学习和探究未能充分展开、时间稍稍紧张,另有学生在课堂参与活动中并不积极,课堂的实效性、趣味性有待提高,板书设计应更合理化等。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01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形式是什么? A、模拟化格式 B、数字化格式 C、图片格式 D、文本格式 2、网络信息资源过度增长而引发的信息泛滥是以下哪种信息污染形式? A、信息过载 B、冗余信息 C、失效信息 D、污秽信息 3、网络信息流中混杂着与信息含量无关的多余、重复、无价值的信息是指以下哪种信息污染形式? A、信息过载 B、冗余信息 C、失效信息 D、污秽信息 4、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信息内容失真这一现象是指以下哪种信息污染形式? A、信息过载 B、虚假信息 C、冗余信息 D、失效信息 5、GIF、JPG等文件格式存储的信息是以下哪种信息? A、文本信息 B、图片信息 C、视频信息 D、虚拟信息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类可以利用的战略资源有哪些 A、物质 B、意识 C、能量 D、信息 2、信息资源的主要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A、信息的内容 B、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

C、信息表述所依附的载体 D、信息传播所利用的媒介 3、按照资源的交流方式,网络信息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A、正式出版信息 B、非正式出版信息 C、灰色信息 D、半非正式出版物 4、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A、标准化 B、整体化 C、法规化 D、政策化 5、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A、技术 B、经济 C、人文 D、社会 02网络信息组织与存储 A B C D 指的是什么 A B

C、内嵌式存储 D、区域化存储 3、FAS指的是什么? A、直连式存储 B、网络化存储 C、区域化存储 D、内嵌式存储 4、NAS指的是什么? A、直连式存储 B、内嵌式存储 C、网络接入存储 D、存储区域网络 5、SAN指的是什么? A、直连式存储 B、内嵌式存储 C、网络接入存储 D、存储区域网络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网络信息组织需要经过哪两个过程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序? A、重组 B、序化 C、优化 D、传播 2、下列哪些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中观组织模式? A、编目 B、数字图书馆 C、学科信息门户 D、网站导航 3、下列哪些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组织模式? A、数字图书馆 B、网络资源指南 C、搜索引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