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风之屏边苗族花山节

云南民族风之屏边苗族花山节
云南民族风之屏边苗族花山节

期末论文

题目云南民族风之屏边苗族花山节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2010年12月1日

云南民族风之屏边苗族花山节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省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实为世间罕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云南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有高等植物15,000多种,动物250多种类,鸟类总数达766种,“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名成了云南的代称。

在这块神奇、美丽的红土地的怀抱中,聚居着26个民族,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能歌善舞、朴实热情。各民族因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其独特、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流下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云南风之屏边花山节。

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宛如一颗晶莹耀眼的绿色翡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它东面与文山州的文山、马关两县相连,西北与“锡都”个旧市相望,南同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县接壤,北临省级经济开发区蒙自县。全县面积1906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苗、彝、壮、瑶、汉等17个民族,主体民族为苗族,约6万,占总人数的39.62%,是云南省惟一的苗族自治县。各民族处于一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规模较大的节庆活动——采花山,有彝族的跳掌、三步弦,有壮族五彩缤纷的花米饭节

等。其中最隆重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苗族的花山节了。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爱。据记载,屏边县内苗族最先是在清朝中期由贵州省迁入,自称蒙,长期以来一直保留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在节日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正月间的“花山节”。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踩花山”,是源于苗族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

“花山节”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各地不一。云南南部的苗族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五。

期间过节;昆明市、楚雄州、昭通地区的苗族则于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日过节。花山节期间,除了举行跳芦笙舞、斗牛、绩麻比赛等各种娱乐活动外,要注意长幼辈分之分。一般在老人面前,年轻人不得对唱情歌;对歌只能选与自己同辈的人,小辈不

能与长辈对歌。除了花山节,苗族还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对于花山节的来历,有很多种神话的传说。相传古老的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关于花山节的另一个传说就是,由于战争,迫使四处迁徙的苗族群众张大飞和妻子与两个孩子失散多年,为寻找孩子,张大飞就连年在高山上立起高达十多米、悬挂着青、蓝、白三条麻布的花杆,花杆脚下放几罐酒,召集群众于正月初三到花杆下饮酒作乐。消息传开后,四方八面的苗族群众都来参加。张大飞在人群中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为感谢来自四方八面的群众,张大飞就于每年正月初三在花杆脚下设宴。从此,流传下有求儿找女或缺儿少女的人家许愿立花杆的习俗,演变成了今天苗族青年男女找对象、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的“花山节”。

云南各地苗族过花山节的时间虽不相同,但都是本民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屏边苗族过花山节,是在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二至初九。花山节庆典活动的花山场,搭建在深山草铺地的平缓坡坝上,能容纳

二三万人。正月初三一大早,苗族同胞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五彩缤纷的花山场,参加一年一度的“花山节”。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鸡毛毽比赛、打陀螺比赛、斗鸡、斗牛、斗鸟、对歌等内容,最精彩和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看年轻人的登杆比赛,谁能够最快爬上杆顶,谁就获得最高的奖赏。屏边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唯一的一个苗族自治县,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苗家山寨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县政府专门拨出专款对采花山活动进行资助,使“花山节”的规模不断扩大,活动内容不断增多,现已成为屏边苗族自治县对外开放的一大亮点。

立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花杆是一棵高约三十米的杉树,修去树枝,剥去树皮,仅留下一小丛青翠的树冠。在离杆顶一米左右的地方,挂有红、黄、蓝、白色彩带、以及象征喜庆和将要奖给爬花杆优胜者的芦笙、糖果等。定花杆很讲究,要由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即“花杆头”来定。他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才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彩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花山节不论是哪个民族,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在震天的铜炮声和嘹亮的牛角号声中花山节开场,先要举行庄严的祭花杆仪式。主祭人手执青枝,在芦笙的伴奏下,神情专注地宣读祭辞,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兴旺发达,幸福安康。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爬花杆。活动开始,身轻体健的伙子们开始爬花杆的绝技表演。他们个个精神抖擞,使出浑身解数,在花杆上上下翻飞施展才艺。爬花杆的形式多样,有顺爬、倒爬、直爬、斜爬、舞着狮子爬,也有叠罗汉似地向上爬,更有甚者是吹着芦笙爬。谁能最先摘下杆顶上的礼物谁就是花山上的英雄,可以赢得喝彩、掌声和姑娘们的芳心。爬花杆也是有讲究的,各种奇异的爬法中最独特的是倒着爬的,传说以前苗族部落的同胞在一次战争中为了把自己的旗帜挂到旗杆上费尽了心思,因为敌人不断的射箭所以爬杆挂旗的士兵都还没爬到一半就被射了下来,最后又一位聪明英勇的苗族士兵用脚勾住旗杆,手里握着弓箭,一边防守一边迅速地倒着爬到杆顶把自己民族的旗帜挂了上去!所以每到花山节爬花杆表演时,就会有很多英勇的苗族青年进行倒爬花杆表演!这往往也是爬花杆的高潮部分。

在屏边苗族花山节上另一个重头戏就是斗牛比赛。斗牛场更是人山人海。斗牛爱好者从各地牵来高大雄壮的大黄牛,一头头精神抖擞,看上去难分胜负。经一番激烈拼斗后,优胜牛由主人牵到花杆前,绕杆一周,由主办人挂红戴花,给予物质奖励。

除了爬花杆,斗牛比赛外最吸引观众的就是文艺表演…朋友们可别小瞧了这些文艺队,她们可是平时劳作在田间地头上的农妇,可是这一场场的精彩表演一点也不逊于专业的文艺队伍,她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一阵阵喝彩声在花山场上蔓延!

还有一项非常具有苗族特色的活动就是山歌对唱!山歌对唱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方法,在这天苗族青年男女就在两个对着的

山头用山歌的形式向心仪的对象传达心中的爱意。一旦相爱,男的要以花裹脚,把花围腰带赠送给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苗族本来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几乎每一位苗族同胞无论在何种场合都可以来上一段山歌,他们优美的语调和诙谐的歌词让整个花山场洋溢在欢快的气氛中。

在花山场上,还举行武术、赛马、射弩、打鸡毛毽子、跳绳、斗鸡、斗鸟、弹弓比赛活动,另外2010年由新增了一些全民参与的健身运动,比如说赶“猪”进圈趣味活动、两人三足跑趣味活动、猪八戒背媳妇趣味活动、老牛耕地趣味活动等。整个花山上一片欢腾,使人如置身于歌的海洋、花的世界。苗族孩子从小就学习吹奏芦笙和歌舞,在花山场上合奏起来,别具风韵。

过去,花山节往往由无嗣求子者筹办。现在,各地政府为发扬民族文化。每年都拨专款资助,各地花山场日益兴旺。多数苗族信

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鬼神和祖先,想念万物有灵,认为天地间都有看不见的“鬼”、“神”主宰着。天旱、天涝要祈求龙下雨或止雨。村边寨脚或林中大而老、枝叶茂密的高大常青树,常常被当作“龙树”或“神树”加以崇拜。人死后要请师傅“指路”,历数通往祖先居住地方和迁徙的沿途地名,使亡魂到达其祖先的发祥地。日常生活中的祝福病痛、生产好坏都认为是“鬼”主宰着,触犯了鬼,就要受到惩罚。部分苗族信仰天主教。

屏边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唯一的一个苗族自治县,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苗家山寨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县政府专门拨出专款对采花山活动进行资助,使“花山节”的规模不断扩大,活动内容不断增多,现已成为屏边苗族自治县对外开放的一大亮点

[贵州周边自驾游景点]贵州周边自驾游

[贵州周边自驾游景点]贵州周边自驾游 贵州自驾游景点路线攻略 贵阳——天龙(屯堡)——安顺——织金(织金洞)——黄果树——兴义(马岭河) 途经高速:沪昆高速 服务区:云峰服务区、夏云服务区、龙宫加油站 途经地点:清镇;平坝;安顺;镇宁;黄果树;关岭;兴仁;兴义 景点简介: 天龙屯堡:在天龙屯堡随处可见当地居民用一种传统的方式在生活。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去附近的九寨、本溪等地看看,那里的屯堡更加原汁原味。 织金洞:织金洞是中国最美的洞穴之一。无论造型、岩溶堆积物类别形态,还是审美价值,都堪称极品,值得一看。 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的黄果树瀑布,不但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附近的天星桥景区,水上石林景区也非常值得游览。 美食特产:在屯堡可以品尝天子黄金糕、老汉蛋卷、泡椒蹄膀、老房子酒;织金县的“宫保鸡”和沙锅竹荪鸡也值得一尝;兴义的美食有贞丰糯米饭、鸡肉汤圆等。 沿着高速逛美景 b线:苗侗风情之旅 贵阳——凯里——雷山(郎德上寨等)——榕江(三宝侗寨)—

—肇兴(肇兴侗寨)——黎平(隆里古城) 途经高速:兰海高速——沪昆高速——厦蓉高速——黎洛高速 服务区:榕江服务区、四格服务区、洛香加油站 途经地点:龙里;贵定;麻江;凯里;雷山;榕江;黎平;肇兴 景点简介: 朗德苗寨:朗德上寨是独具特色的苗族村寨,有绚丽夺目的苗族歌舞,工艺精湛的苗族银饰,独具匠工的吊脚楼,古色古香的鹅卵石道,是领略苗族风情的好地方。 肇兴侗寨:作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侗族大歌是不能错过的天籁之声。 美食特产:侗家腌鱼是侗家传统名菜,苗家酸汤鱼等不可不尝,此外还有牛背筋、炒香虫、从江小香猪等特色菜肴。地方特产有侗族织锦、银饰、芦笙等。 沿着高速逛美景 c线:自然体验之旅 贵阳——龙里(草原)——都匀(斗篷山)——三都(榔木水寨)——丹寨(岩英苗寨)——荔波(小七孔) 途经高速:兰海高速——厦蓉高速——兰海高速——麻架高速 服务区:小碧服务区、龙里服务区、眸珠洞服务区、都匀北服务站、独山服务区 途经地点:龙里;贵定;麻江;都匀;独山;荔波

贵州苗族刺绣

贵州苗族刺绣 一、制作流程: (一)从市场上买回布料(也有自家纺织的)和白线,将白线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晒干; (二)该工艺品的绣法主要是平绣,也就是用染色的丝线在底布上绣,是最普通、最简易的绣法。平绣一般有两种绣法:一种是沿图案两边轮廓起针落针;另一种是在图案的一侧起针落叶,接着再跨向图案的另一侧起针落针。 (三)平绣一般用于大面积同样的色彩,给人整齐的感觉。该工艺品是用作装饰苗族服饰中裙子的沿边。 二、工艺品的民族意义: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的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刺绣便是苗族人民特有的符号。苗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起到了替代文字的作用,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刺绣图案艺术中形成了自己“无字的史书”。 故土情怀是苗族刺绣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般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例如对中原景色和物象的描绘,对祖先生活迁徙中艰难历程的记录。黔东南苗族的妇女身上的衣服上都会绣有两条彩色镶边的横道纹样,一条代表黄河,一条代表长江,这就是其对故土情怀的抒发。苗族刺绣将历史留在刺绣上,表现的是苗族人民对故土的怀念与不舍之情。 在苗族刺绣中,一直受到原始宗教思想的晕染,苗族服饰系统是

世俗化的巫教礼仪,正因为有了巫教,苗族服饰才如此绚丽多彩,苗族刺绣才得以蕴含其独特的苗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原始的宗教意识为苗族刺绣增加了不少梦幻般的美学感,构建出一个神奇多姿的艺术天地。在苗族刺绣的原始宗教思想中主要表现为图腾的崇拜,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的崇拜。 在苗族刺绣中,有很多创作题材源自于生活,表达的是人们对自身、对自然和周围外部环境的认识与感知,其中还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深度的感想与体验。例如黔东南苗族刺绣中有很多苗族渔猎生活与农耕生活的题材,还有关于人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的绣品。这些都体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

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 (2014年2月) 台江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置台拱厅,1913年改县。1941年废丹江县,划丹江河以东地并入台拱县,二县各取一字得名。 地理位置:台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跨东经108°15′—108°34′,北纬26°23′—26°52′。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53公里,总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195亩。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38公里,距省府贵阳市218公里。全县辖2镇6乡,67个村(居、社区)。县内水陆交通便捷,四通八达,60号高速公路、320国道线、沪昆高铁穿县而过,8个乡镇都通公路,村村都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 自然环境:台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相辅相存,最高海拔1978米,最低海拔485米,平均海拔717.5米,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1151.8毫米,无霜期320天,宜农、宜林、宜畜、宜渔,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 民族风情:全县有162747人,男96394人、女16353人,最长寿的老人今年115岁,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同胞占全县总人口的98%,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境内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得天独厚;有“世界最长的节日”—祭祖节(也称“世界第一俗”,13年才过一次,每次过3年时间),有“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姊妹节(也称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有“世界唯一的独木龙舟节”—施洞龙舟节,有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百科知识题目连线

小升初连线题 班级:姓名: 古代圣人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药圣——孙思邈医圣——张仲景辞圣——屈原乐圣——李龟年文圣——欧阳修诗圣——杜甫 茶圣——陆羽词圣——苏轼武圣——关羽酒圣——杜康兵圣—孙武棋圣——黄龙士曲圣——关汉卿 我国古代十大名医 分别是针灸之祖———黄帝;脉学倡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儿科之祖———钱乙;法医之祖———宋慈;药圣———李时珍 我国部分行业的祖师 酿酒杜康造纸蔡伦木匠鲁班中药李时珍茶叶陆羽染纺葛洪 理发吕洞宾铁匠李老君织布黄道婆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 1、指南针的发明者:。 2、造纸术的发明者:是汉代蔡伦。 3、火药的发明者:东晋葛洪。 4、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宋代毕昇。 唐代诗人的雅号

诗杰——王勃诗骨——陈子昂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囚——孟郊·贾岛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瓢——唐球诗狂——贺知章陆放翁——陆游七绝圣手——王昌龄情歌圣手——李商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古代文人雅称: 青莲居士:唐代李白东坡居士:北宋苏轼香山居士:唐代白居易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易安居士:宋代李清照六如居士:明代唐伯虎柳泉居士:清代蒲松龄 淮海居士:北宋秦观芹溪居士:清代曹雪芹随园老人:清代袁牧倚松老人:南宋陆游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精忠旗明冯梦龙 桃花扇清孔尚任 琵琶记明高则诚 长生殿清洪升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清忠谱清李玉 汉宫秋元马致远 娇红记明刘东升 雷峰塔清方成墙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是: 《救风尘》(元)关汉卿 《墙头马上》(元)白朴 《西厢记》(元)王实甫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看钱奴》(元)郑廷玉 《幽闺记》(元)施惠 《中山狼》(明)康海 《玉簪记》(明)高濂

贵州省威宁县民族风情简介

威宁县民族风情简介 威宁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8个民族。各民族相依共存,和谐相处,组成了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大家庭。彝村、回屯、苗寨星罗棋布。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苗族花山节,场景恢宏、气氛热烈。摔跤、赛马、射弩、扭扁担、荡秋千等民族竞技活动丰富多彩。 彝族的大型歌舞组合阿西里西及弹月琴、唱对歌等,苗族的大型迁徒舞及芦笙舞,唱情歌、吹芦笙以及布依族的插秧歌,无不洋溢着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展示出迷人的民族风彩。 各民族迥异的生活习俗、婚丧礼仪、图腾崇拜、服饰装扮以及回族的挑花剪纸、苗族的蜡染编织、布依族的刺绣竹编等民族工艺,这一切犹如一个个精美的光环,焕发出神秘诱人的光彩,犹如一块缀满珠玑的轻柔酥软的纱幔,纱幔之中是一方神奇的土地。 彝族“撮泰吉”my新品 彝族、回族、苗族三个主体少数民族酿就了威宁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原始古朴的民族舞蹈,独特的音律,淳厚的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撮泰吉”为

彝文译音,意思为“变人戏”,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以驱邪祟、迎吉祥、祈丰收。 回族开斋节 回民亦称为“大尔德”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洗小净,然后换上清洁的衣服,戴上白帽,上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在寺上和在家的,都开始吃“开斋饭”了。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以上这些,只是回民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以台江苗族文化为例 施洞镇中心小学潘年贵 摘要:黔东南州是一个民族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其热情好客的人民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台江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悠久岁月传承至今,在与其他民族频繁交流中,不断吸收,不断兼容,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传统文化尤如一幅渔网,每一方格都具有苗族自身的民族特点。我们相信台江这些保存完好的,淳朴自然的地区文化毫无疑问地成为培育旅游过程中最为基础、最富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让当地人民在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利益。 一、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 1、 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族的分布,在村寨或乡的范围内,大多为小聚居区,在各县、市范围内,大多为苗汉或苗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又因不断迁徙,现在的苗语方言土语的分布情况也比较复杂。 台江的苗语属于东部方言中的北部土语,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黔东方言北部土语主要通行在贵州省内的凯里、黄平、台江、雷山和施秉等县市。 2、 文字 党和ZF于1956年给苗族创制的湘西、黔东、川黔滇和滇东北四种苗文,都是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它们都是经过原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的。这四种苗文的文字方案曾于1959年进行过修订,并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备案。黔东苗文以凯里市养蒿的语音为标准音。 由于在汉族文化及其他文化“入侵”等原因,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已有些被汉化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件难以容忍的事,但面对这样的事实,又有什么办法呢?好在现在台江县中、小学都已把“苗族文化进课堂”当作是必修课程,还专门配有苗语教师,使得其语言文字又得以继承。 二、台江苗族的文学艺术 苗族古歌是反映苗族远古社会先民披荆斩棘、创功立业的传奇神话,并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押调口头传承文学,艺人、歌手多在苗年节、祭祖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在酒席场合中演唱和咏诵。 《苗族古歌》流传于台江、剑河、凯利、丹寨、麻江和雷山一带,这古歌记载着苗族的历程。这些大多为口头文学,没有实际的书面文学,很容易丢失,此外还有祭祀词、叙事诗等,如《张秀眉之歌》反映咸同年间,张秀眉、杨大六等率苗众起义斗争的悲壮事迹:……有个张秀眉/天下好儿郎/手持百斤刀/吼声如雷响/杀我张秀眉杀不完/苗家繁殖如鱼崽/以后我还要回转/苗家又要站起来…… 台江,这里有丰富而独特的口头文化遗产,尤以苗族古歌著称。古歌是一种古老的叙事诗,它叙述了苗族祖先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和苗族祖先繁衍生存、生产生活的发展史,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教科书”,是人类罕见的珍贵遗产。 三、台江苗族的风俗习惯 1、

贵州艺术考察报告

贵 州 艺 术 考 察 报 告 工艺美术学院服装二班 贵州艺术考察报告 由于专业需要,我们学院安排组织我们服装专业于4月3号去贵州黔东南进行了对少数 民族的服装考察之旅,主要目的是看看苗族多彩的服饰,和绚丽的银饰。 可以说这次旅程欢乐几许,难过几许,出发的时候火车上那将近26个小时的车程,让我 们恨透了,但是出发前背着两大包的零食,期待的心情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一路上我们笑得 嗓子哑了,但是绿皮火车的硬座,让我对以前梦想坐着轰隆隆的火车走遍中国的那些心里的 小火苗渐渐熄灭了,我不知道这次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当我满肚子塞满垃圾食品,满面 油光,上个厕所等半天的时候,我有一种跑回家的冲动。那一路上,大小的山,长短的隧道, 凌晨的时候看见满山的油菜花,我们激动的乱叫,对于平原的孩子来说,一片又一片的油菜 花实在是少的很。火车上难受时候产生的恨意慢慢全部由激动代替了 。 当天晚上,我们在黔东南的凯里落脚,在吃了一天半垃圾食品之后第一次吃了一顿丰盛 的晚餐,大家一个个都像一直饿了很多天的小狼崽,对食物充满了渴望,可想而知,那顿饭 我们吃的是有多幸福。 凯里市区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建筑上的避雷针都设计成牛角的样式,屋顶的设计也模 仿吊脚楼建筑,最独特的是凯里的公交车站站台为苗族木制房屋样式。这些特色非常能吸引 人的关注。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们就出发去了台江县,台江位于贵州黔东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史 称“苗疆腹地”,总面积1200余平方公里,人口16.5万,其中苗族占97%以上,被誉为“天 下苗族第一县”。看了姊妹节的开幕式,我被满眼的亮丽服装惊讶到了,哪里都是新奇的, 她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亮丽,并不断引来惊艳的目光和掌声。她们身上的银饰多者数十 件,少者一两件,银饰的造型大同小异,只是在头饰上有些标志性区别。这是我所见过的最 好的苗族服饰,恐怕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好的苗族服饰。苗族很多个支系所在的乡镇 女性盛妆表演开始了,虽然从表演上我们感觉不到与其他地方苗族舞蹈的差别,但每队姑娘 们奇特的服饰几乎都有自己的特色,长度、样式、质地、花纹图案各不相同。这些绣满各种 花纹图案的服饰都采用手工制作,绣制手法多种多样,有平绣、绉绣、辫绣、锁边绣、纹绣、 挑花、织锦等等。据当地县志记载,台江苗族的九个支系是以服饰来区分的。从方南、方你、方纠、方翁、方黎、方白、方秀、翁芒、后哨9个不同的服饰型状上就能区分出她们属 哪支苗系 . 每年三月十五的贵州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指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以 及剑河县部分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每年春季由妇女们主持的吃姊妹饭的节日。具体时间又因地 而异。节日礼仪古朴独特,最为典型壮观的要数清水江畔台江县施洞地区农历三月十五至十 七的苗族姊妹节。节日以青年女子为中心,邀约情人们相聚同吃姊妹饭、跳踩鼓舞、游方对 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真实地展现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

文山州文化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v1.0可编辑可修改 文山州文化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项目概况 项目承担单位:文山州文化馆 电话:2122041 地址:文山县开化镇学海路 18号 法人代表:王瑛(馆长) 电话:2120518 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 2、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益性文化 事业建设的若干意见》(云发(2006)2号);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口 号。 4、2011年10月10日《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 1.1.1 项目名称:文山州文化馆建设项目 1.1.2 建设性质:扩建 1.1.3 项目建设地点:文山城区人口密集的地方 1.1.4 项目主管单位:文山州文化局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办发 [2009]1

府关于文山州民族大剧院及州政府新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纪要》。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6、《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136-2010 )。 项目建议书 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广泛收集建筑 市场的建筑材料价格数据,并在项目承担单位提供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条件、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计算,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1.4.1建设规模 州文化馆规模确定为净用地15亩,总建筑面积8500平 方米(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1 建筑净用地:15亩 1.5.2 建筑规模:8500平方米 1.5.3 建筑高度:不超过20米 1.5.4 绿地率:50%以上 1.5.5 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为不低于二级

花山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花山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花山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 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云南永善县的马楠山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 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的花山节规模也 很大,文山、马关、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赶去参加。 花山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人死后要请师傅“指路”,历数通往 祖先居住地方和迁徙的沿途地名,使亡魂到达其祖先的发祥地。日 常生活中的祝福病痛、生产好坏都认为是“鬼”主宰着,触犯了鬼,就要受到惩罚。部分苗族信仰天主教。 传说古时候,苗家居住在平原地方。那地方土地宽得连着天,平得象操场,年年风调雨顺,家家有吃有穿。 有个晚上,牛皮鼓的声音传到皇宫,震摇了宫殿,惊动了满朝文武。于是,皇帝派人四处查访。 一天,皇帝知道苗家有一大块好田地,家家有钱有粮,眼睛红了,心生歹念,就派兵来打蒙子酉。皇兵每到一处就大肆抢占,无恶不作,搅得苗家不得安宁。这下子,就把蒙子酉给惹火了,他带领苗家,一同抵挡皇兵。但是,因为蒙子酉兵器不好,结果屡战屡败, 一直被赶到深山老林里。 这深山老林,一峰比一峰大,一峰比一峰高,连绵不断。苗家逃到这里,喊也喊不应,找也找不到。蒙子酉就砍了一个又高又直的 杉树,修枝剥皮,染成红白两色,解下他腰间的红布带,拴在花杆 的一端,立在最高的山峰上,用来召见苗家儿女。苗家人看到了, 就纷纷聚拢来。蒙子酉就在花杆下扎下营寨,叫九个儿子和八个姑

娘各统领一部分苗民,分别驻守在各大山顶上。他们一边打猎,一边耕地织布,同时造房子,打兵器。没有几年,苗家又富裕起来。于是,苗家又打牛皮鼓,吹芦笙,唱歌跳舞了。

贵州省情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多选题1、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填空题2、贵州北部有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填空题3、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填空题4、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填空题5、贵州高原是中国的发祥地和的发源地之一。 多选题6、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填空题7、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 填空题8、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彝、、、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填空题9、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判断题10、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货物周转量以公路为主。 单选题11、黔中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A、苎麻 B、芭蕉 C、荞麦 D、油菜 多选题12、贵州清王朝统治时期,官府和地主勾结欺压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发了()。 A、乾嘉起义 B、顺康起义 C、康乾起义 D、咸同起义 填空题13、 判断题14 判断题15 填空题16、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多选题17、遵义市杂技团曾经获得全国杂技大赛金奖的演出节目是: A、《双钻桶》 B、《烛影摇红——女子造型》 C、《转台顶技》 D、《梅颂》 多选题18、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填空题19 多选题20、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苗族传统文化

苗族传统文化 服饰:苗族平时着便装,以自种、家纺、自制的麻布衣裙为主,极简朴。节庆日着盛装,习称"花衣",五彩斑斓,精工制作,美仑美奂,极富民族特色。花衣面料多用白色麻布或棉布,面料要先经过蜡染、刺绣等工艺加工,再裁制成衣裙。蜡染,古代称"蜡缬"。苗族妇女多习此艺。用竹制的蜡刀,蘸上溶解的蜡汁,在底料上描画图案。描画好图案的底料投入染缸中浸染后,置于清水中煮沸,蜡汁溶化脱落,图案显示。蜡染的图案以流水、花草、虫、鱼、飞禽及几何图纹为主,描画时不打底样,也不借助规、尺等工具,心到、意到、笔到,抽象与具象,写实与夸张,规整与变化,全由作者的审美情趣与技巧决定,艺术个性鲜明,灵性自如。 苗族服饰 刺绣是苗族渊源久远的工艺美术。刺绣的技法有平绣、破绣、打籽绣、盘绣、丝绣等几十种针法,图案造型多以花鸟虫鱼以及自然崇拜中的"神物"为表现对象,诸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玉洁冰清的玉兰花,傲霜斗雪的腊梅花,高格逸品的秋菊,仙风道骨的白鹤,轻盈翱翔的飞燕,以及龙凤呈样、凤穿牡丹、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岁寒三友等组合图案,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经蜡染、刺绣加工后的面料,在缝制为衣裙时,还要镶嵌色彩艳丽、极富民族特色的压条、缀饰。苗族古歌《逐鹿之战》对花衣上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有深情的表达:"我可爱的

江普,绣上花衣裙永远叫子孙怀念。……那块披领代表京城,花衣上的方块代表田地,花点代表谷穗,花纹就是'罗浪周底',围裙波浪式的线条,就是奔腾的江河,围边的尖形蓝色图案,是那永久不变的山谷。"显然,花衣不仅是美的表达,也寄寓着深沉的对先民、对祖居地的拳拳不已的怀念。 苗族音乐舞蹈 歌曲 苗族的歌曲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几种。飞歌是苗族音乐中富特色的体裁,多在山岗林野和田间地头演唱。特点是音调高昂,气势雄浑,节奏舒广自由,旋律起伏大。一些地区分男声飞歌和女声飞歌,并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腔式。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飞歌题材内容极为广泛,堪称苗族歌唱艺术的瑰宝。 乐器 苗族乐器最著名的要算芦笙。雷山县的排卡村和凯里市的新光村是远近闻名的芦笙制作专业村塞。其他有芒筒、唢呐、大号、直’木鼓、铜鼓、皮鼓、大筛锣、大箫、竹笛、口弦、古瓢琴、二胡、四胡、木鼓、铜鼓、反豉、大锣、包包锣、大镲、小镲、木叶等。根据功能,苗族器乐曲目可分为风俗仪式性和生活性两大类。前者由乐器组合,后者则多为独奏。 舞蹈 苗族乐器 在苗族中,芦笙舞是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除铜仁仁地区外,其余地区均有流行。芦笙舞多在节日中表演,以集体舞为主。黔西北的芦笙舞除集体舞外也一人或数人表演的。有的芦笙舞表演者能做出许多惊险的高难度动作。集舞蹈,杂技、体育和音乐为一体。鼓舞也是苗族中比较流行的舞蹈,尤其以松桃一带的花鼓舞最为著名。有男子舞、女子舞、男女混合舞、单人舞、双人舞、四人舞、八人舞等形式。从乐器数量看,则有单面鼓、双面鼓、四面鼓等。舞姿可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台江反排木鼓舞的动作热情奔放,被誉为“东方迪斯科”。丹寨的“锦鸡舞”也很有特点.这是一种男女混合的集体舞,数名男青年排成数行在前面吹芦笙做引导,数十名乃至上百名青年妇女排成长蛇阵紧跟其后,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边转边舞。舞蹈以脚步动作为主,腰膝自然摆动,双手则垂直放松于裙边,舞步舒缓有致,在独具特色的服饰的衬托下,整个舞蹈就犹如锦鸡觅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

彝良县宗教及民族民俗风情概述

彝良县民宗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彝良县宗教及民族民俗风情概述 一、宗教 我县开展的宗教活动共有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和基督教四种。九六年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8个,有汉、苗、彝、回族等信教群众12000余人。全县有伊斯兰教清真寺一所,信仰人数118人;天主教经堂2个,信仰人数3100人;佛教观音寺一座,信仰人数800余人;基督教堂点34个,信仰人数8000余人。天主教、基督教已建立了爱国宗教团体,四种教建立民主管理小组38个,共有教职人员207名,其中基督教199人,佛教6人,伊斯兰教2人,天主教目前尚无教职人员。 二、民族民俗风情 我县有15种少数民族,74551人,其中:苗族占少数民族人总人口的66%,彝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2%,系我县两种主体少数民族。我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绚丽多姿,尤以民族民俗风情为代表。 (一)苗族民俗风情 1、苗族花山节。这是以苗族为主,其他民族共同参与的的活动,是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苗族浪漫的婚恋。双方对歌分胜负并实行有乐趣的惩罚。这叫“吃平伙饭”。在月光下,男女双方以对歌的方式选择对象,若情投意合,便互赠礼物,也示定情。这叫踩月亮。 3、苗族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纺织既是妇女世代传承的技艺,也是衡量妇女勤劳聪明和治家本领的一个尺度。随着织布技艺的提高,蜡染、挑花、刺绣也是妇女的主要技艺之一。畜牧业是苗族生活来源之一。 4、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服饰。苗族服饰多姿多彩,穿花衣就是特色。苗族穿花衣靠种麻织布自做衣物,花衣裙体现了苗族妇女的精灵手巧。 5、苗族乐器和芦笙文化。苗族音乐可分为民歌曲调、芦笙调、唢呐曲调等,每个曲调又分若干种。苗族乐器主要有管乐器、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管弦乐器有芦笙、口弦、洞箫、笛子等。 6、苗族的其它习俗。苗族的文化较多,除以上外,主要的还有苗族的特有的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祭礼文化、忌讳文化、葬礼文化等。 (二)彝族民俗风情 1、彝族火把节和十月节。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 2、独特的彝族服饰。彝族服饰色调讲究艳丽,款式讲究美观大方,独具特色。 3、彝族的婚丧嫁娶。历史上,彝族同姓不通婚,各支系之间不通婚,经济地位悬殊不通婚,与其他民族不通婚,姨表亲禁婚。同民族同支系姑表亲优先婚。实行严格的同族内婚制、等级内婚制和家支外婚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制度已成为过去。婚姻程序有:提亲、烤鸡吃、送财礼、迎娶等。 4、彝族的音乐舞蹈。音乐有歌曲、器乐曲、舞曲、山歌曲、娶亲曲、斜事曲、丧葬歌等,各有不同的音乐。器乐有唢呐、月琴、笛子、口弦、小闷笛等。不同乐曲和乐器都有各自的用途和特点。 5、彝族的其他民俗风情。如崇拜和信仰、语言和文字、教育、饮食、住房、古籍、禁忌等。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5个方面: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具体分为10类:①民间文学;②民间音乐;③民间舞蹈;④传统戏剧;⑤曲艺;⑥杂技与竞技;⑦民间美术;⑨传统手工技艺;⑨传统医药;⑩民俗。民间文学中,苗族古歌与长诗最具文化价值与民族特色:西部苗族的芦笙舞和飞歌在表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传统苗族服饰、习俗与节日中积淀了非常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蕴涵。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下: 民间文学:①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的苗族古歌;②贵州省施秉县的刻道。民间音乐: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靖州苗族歌鐾。 民间舞蹈:①芦笙舞(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的锦鸡舞、鼓龙鼓虎一长衫龙、滚山珠);②贵州省台江县的反排苗族木鼓舞;③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湘西苗族鼓舞。民问美术: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的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 传统手工技艺:①贵州省丹寨县的苗族蜡染技艺;②贵州省雷山县的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③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④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民俗:①贵州省雷山县的苗族鼓藏节;②贵州省台江县的苗族姊妹节;③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系列坡会群;④云南省保山市的昌宁苗族服饰。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历史性 从许多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能够找到厚重的历史印记。 古歌与传说:在苗族古歌中,<迁徙歌》、《跋山涉水歌》、《焚巾曲》、《指路歌》、《开路歌》等题材,集中反映了茁族各支系的迁徙历史。如湘西苗语方言区的苗族古歌《部族变迁·迁徙》,讲述了原来居住在东方水乡的苗族先民,被迫迁徙到武陵山腹地山区的过程。 二、综合性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个显著特色为综合性强。 如茁族古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闻文学,两同时传唱古歌的声乐曲调又属于表演艺术的民间音乐类。又如芦笙,首先它是苗族的传统乐器,其制作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中的手工技艺类,芦笙曲调属于民间音乐类,芦笙舞又是最具苗族特色的舞蹈,其舞蹈过程中还带有许多杂技动作如滚山珠、走竹竿、肩上乘人、踩鸡蛋等等,此外,许多苗族地区都有形式与内容并不完全相同的规模宏大的芦笙节。 三、濒危性 芦笙舞至今仍深受各地苗族群众的喜爱,但“阿作”芦笙舞及类似舞蹈带有高难度的杂技动作,本身不易传承,再加上规模较大,文化内涵又极其深厚,这是导致濒危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民族语言也开始出现危机,一些人不愿意再讲自己的母语。而语言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当载体消失以后,文化也会随之消失,纵有用汉语记录下来的文字资料,如苗族古歌,也很难再看到其原始风貌了。

二○○八年度中梁苗族花山节实施方案

二○○八年苗族“花山节”实施方案 为做好2008年苗族“花山节”活动工作,进一步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友谊,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产业建设,加快我县旅游事业发展步伐,促进地方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主办单位:金平自治县马鞍底乡中梁村民委员会 二、举行时间、地点及活动内容 (一)举行时间:2008年2月12日(2月11日下午报到,2月12日下午返程)。 (二)举办地点:金平县马鞍底乡中梁村委会。 (三)主要活动内容: 1、2月11日,晚20:00时,在各就餐地点和住宿地点与来宾对唱苗歌和吹芦笙交流。 2、2月12日,上午11:00时,开幕式。吹芦笙、打鸡毛毽、爬花杆比赛和观看文艺演出。 三、成立“2008′苗族花山节活动组委会” 顾问:张永贵县人大常委会助理调研员 罗加华马鞍底乡党委书记 黑丽英马鞍底乡人民政府乡长 张天祥县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 王学忠县教育局局党委副书记

熊桂芬县民政局副局长 王树平马鞍底乡副乡 许守权马鞍乡边防派出所所长 熊俊春金河镇副镇长 王自林者米拉祜族乡副书记 马金福县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主任科员 罗自荣县三友数码经理 主任:王向东中梁村委会总支书记 副主任:李多中梁村委会村长 杨进昌中梁村委会副村长 成员:杨志辉中梁村委会武装助理 张官鸿中梁村委会计划生育宣传员 杨秀英中梁村委会妇联主席 熊桂珍中梁村委会卫生所 杨锋马鞍底乡人民政府 李秀英县机关幼儿园退干部 王玲锋县工商银行退休干部 杨永贵马鞍底乡卫生院 王美琼马鞍底乡卫生院 李自明中梁中心校长 杨春华中梁脚村民小组组长 王树荣红岩村民小组组长

李春中棚村民小组组长 杨年半边街村民小组组长 王小明香菌坪上寨村民小组组长 张天华香菌坪下寨村民小组组长 王绍兴岔河村民小组组长 王国文竹林脚村民小组组长 熊正强岩羊坪村民小组组长 张官福中梁中心校教导主任 熊忠玉中梁中心校教师 杨进辉中梁中心校代课教师 王树七中梁中心校代课教师 张正学马鞍底乡政府退休干部 马进华马鞍底乡政府退休干部 杨志文中梁脚村民小组副组长 王邓中梁脚村党支部书记 马么中梁脚村民 马金中梁脚村民 张富云中梁街个体户 组委会下设八个工作组: (一)秘书组 组长:王学忠 副组长:杨进昌张官福

云南民族风之屏边苗族花山节

期末论文 题目云南民族风之屏边苗族花山节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2010年12月1日

云南民族风之屏边苗族花山节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省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实为世间罕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云南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有高等植物15,000多种,动物250多种类,鸟类总数达766种,“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名成了云南的代称。 在这块神奇、美丽的红土地的怀抱中,聚居着26个民族,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能歌善舞、朴实热情。各民族因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其独特、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流下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云南风之屏边花山节。 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宛如一颗晶莹耀眼的绿色翡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它东面与文山州的文山、马关两县相连,西北与“锡都”个旧市相望,南同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县接壤,北临省级经济开发区蒙自县。全县面积1906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苗、彝、壮、瑶、汉等17个民族,主体民族为苗族,约6万,占总人数的39.62%,是云南省惟一的苗族自治县。各民族处于一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规模较大的节庆活动——采花山,有彝族的跳掌、三步弦,有壮族五彩缤纷的花米饭节

等。其中最隆重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苗族的花山节了。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爱。据记载,屏边县内苗族最先是在清朝中期由贵州省迁入,自称蒙,长期以来一直保留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在节日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正月间的“花山节”。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踩花山”,是源于苗族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 “花山节”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各地不一。南部的苗族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五。 期间过节;昆明市、楚雄州、昭通地区的苗族则于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日过节。花山节期间,除了举行跳芦笙舞、斗牛、绩麻比赛等各种娱乐活动外,要注意长幼辈分之分。一般在老人面

关于台江姊妹节的介绍

关于台江姊妹节的介绍 主题关于台江姊妹节的介绍 作者黑猫警长 时间2006年03月27日01:18:19 4月底5月初举办的贵州省台江县一年一度的姊妹节,当被地人称作“东方情 人节”。而在外地游客看来,姊妹节简直就是地道的丽人节。 七姊妹的传说 今年的姊妹节,历时8天,汇聚15万多人次,有来自欧洲的旅行团、日本的 摄影团、台湾的考察团、香港的口头文学研究团。 姊妹节为何这么令人神往?请听施洞寨年逾七旬的苗族老人张云开的叙说: “很久以前,有一户张氏人家有7个闺女,如出水芙蓉。她们都想嫁一个好苗生 。于是,七姊妹到山上采集树叶,每人煮上一锅彩色糯米饭,邀四方后生到施洞 寨来吃饭,唱山歌,踩鼓点(跳圈舞)。大伙整天整天的跳,整夜整夜的唱。通 过3天3夜的欢歌狂舞,七姊妹在上百名男子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她们把 彩色糯米饭送给情郎,嘱咐他择日来迎亲。” 七姊妹开了苗家自由恋爱、择优婚配的先河,使苗家人种得到优化,文化得 到交融发展。 苗家以生女为荣 苗妹张文美告诉我:姊妹饭最早是七色,现在又增加了若干颜色。会歌完了 ,苗妹就要送客人一包糯米饭,若饭中有辣椒,即表示拒绝交友;若有竹钩,意 为姑娘接受你的情意,爱上你,欲勾住你的心,留住你的人;若是饭中什么都没 有,即表示姑娘对你无心,来去空空。 每年阳春三月,施洞寨就家家户户煮好糯米饭,给女儿穿金戴银,披锦着绣 。母亲以女儿的美为骄傲。女儿一生下来,母亲就给女儿刺绣盛装,年复一年, 等到女儿长成16岁,母亲就推出盛装的女儿去参加姊妹节,即使不嫁人,也要亮 出自家的美女以及多彩的盛装,所以苗家以养女为骄傲。谁家养了一个美女,不 仅本家自豪,而且全寨人都引以为荣。如果有美女家穷,一时 置办不了盛装,寨老会动员大家捐钱捐银饰。一套高贵的盛装价值上万元。 美丽的苗妹是古老七姊妹的化身,也是苗寨的旗帜。施洞依山伴水,施洞美女名 噪百里山寨,所以,施洞每年都举行姊妹节,而且越来越红火。追美女的人越多 ,寨子越红火。 轻歌曼舞五彩缤纷 贵州台江县的姊妹节内容十分丰富。各个村寨的歌舞表演即包括踩鼓舞、芦 笙舞、板凳舞、竹竿舞、捞鱼舞、挑山舞、订亲舞等数10种。歌有飞歌、情歌、 酒歌、鼓歌、山歌、贺歌、祭祀歌等18种之多。规模最大、最令人亢奋的舞是踩 鼓。施洞乡的踩鼓,鼓声如雷。男女青年唱出的情歌柔美动情。苗语语汇特别丰 富,但大多难以用汉语直译,而意译又不能完全表情达意更不押韵,如女将男昵 称为“蝶”,含有“哥”、“兄”或尊长辈之意。 苗女头饰源于崇拜 台江苗族服饰,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主要代表。各种服饰汇集一起,异彩纷

浅谈苗族风俗与文化

浅谈苗族风俗与文化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说起苗族,大家都会想到一种他们特有的乐器—芦笙。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宫廷就有了芦笙的演奏。当时芦笙被称为“瓢笙”。清人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一书中,对芦笙的形制和苗族男女“跳月”时演奏芦笙的情景作了具体的描绘:“(男)执芦笙。笙六管,作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且酣飞扬舞,交驰迅速逐矣。”由此看出芦笙在古代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现在芦笙的形制已发生了很大变革,分大、中、小等多种类型。均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常用的芦笙管6根,外侧开有接音孔,下端装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头葫芦内,每簧一音。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小芦笙的管长十几公分,大芦笙长四、五米不等。低音芦笙类中,有在大竹筒内装一细竹管,发音者称为“芦笙筒”。现经改革,笙管数增至20余根,每管上端均套用薄铜皮制作的共鸣管,音域可达两个八度又五度。芦笙音色明亮浑厚,男女均可吹奏。每当过年,婚嫁喜事,起房盖屋,人们总要手捧芦笙,载歌载舞,以此抒发自己的欢乐和感情。另外,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通过它能使豆蔻年华的青年,互相了解,产生爱慕,结为伉俪。每当风清月夜,有情的小伙子手捧心爱的芦笙吹一首婉转悠扬的爱情曲,姑娘们闻声,就心领神会,以清脆的歌声相对,这种恋爱方式,外行人是听不懂的,内行人,一听自明。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家离不开它。 斗马是广西苗族的一项民间文娱活动,每年12月26日举行,历时3日。头1日,人们忙着到田里放水捉鱼,煮鲜鱼粥尝新;还蒸糯米饭、

大班社会教案《苗家风情》

大班社会教案《苗家风情》 设计意图: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民族的许多习俗已逐渐汉化,在我们威信县除了汉族,就是苗族居多,为了能让幼儿了解地方民族的习俗,即能从苗家服饰、乐器、花山节等几方面来了解苗家的风情,认识苗族,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并了解威信苗族的服饰及苗族的花山节。 2、乐意参与苗族的歌舞。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苗家风情幻灯片"、芦笙曲等。 活动过程: 一、师身着苗家服装,用苗家语言和幼儿打招呼,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是大一班的小朋友吗?哦,可找到你们了! mi nia a rong(小朋友们好) hen huai xi rong bo mi(很高兴见到大家) 师:知道我说什么吗?刚才我用我们苗家的语言和小朋友们打招

呼。 我是说:"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见到大家!" 我呢,见到大一班的小朋友很高兴!你们见到我高兴吗?哦,高兴!那想不想用苗语来学说一下"高兴",来我教大家说一说,高兴就是真棒.大一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好听吗?还想学吗?那我再教你们说一个苗语的"再见"( mo you da)。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一学就会! 二、观赏苗家风情(自制)幻灯片,能初步感知并了解苗族服饰及苗族的花山节。 1、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苗族服饰 幼儿欣赏幻灯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苗族服装是苗族姑娘自己用勤劳的双手一针一线制作出来的,并了解蜡染、刺绣。 2、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苗族的几种常见乐器 幼儿欣赏幻灯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在苗家除了姑娘们能干以外,苗族男孩也是不错的,他们会许多的乐器,常见的就有芦笙、唢呐、吹木叶等。 3、通过欣赏图片、录象了解苗族的花山节 幼儿欣赏幻灯片、花山节录象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花山节是我们苗族最盛大传统的节日,我们威信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我们苗族的花山节就象小朋友们过六一儿童节一样,要穿上新衣服,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但是我们苗族到花山节的时候,要先选一个比较平整秀美的场地,在场地中间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