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辩论反方

经济2月份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已升值4.4%,但人民币却不跌反升,以中间价计算还升值了0.3%。近期人民币持续走强的逻辑可能是,随着海外经济的逐渐企稳,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外需正呈现上升势头,这从1、2月份出口的强劲增长中可以得到印证,而外需的好转,减轻了中国出口部门的压力,使得人民币理论上具备了进一步升值的空间。

不过这种想法可能过于简单,如果将视野拓宽到中国整体经济的话,会发现问题依然很多。今年前两个月的宏观数据已经公布,我们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并不如此前预估的那么乐观,进口低于预期,且增速偏低,这是内需动力不足的强烈信号,同时消费、工业增加值均创下几年来的最差表现,这暗示始于去年四季度的这一轮经济回升可能比较短暂,未来经济增长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今年人民币的升值基础并不会比去年有明显改善。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国际汇率市场,美元很可能进入中长期强势周期,如果人民币继续追涨美元,将带来严重问题。

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美元会进入一轮为期数年的强势周期:首先是美国经济增长已经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且这一优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美联储很可能率先退出量化宽松,这将造成美元市场利率上升,并吸引资金流入美元资产;其次是美国正进入“页岩气革命”,这将大幅削弱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使得贸易逆差收窄;最后,在中国人力成本的迅速上升、美国推出多项对制造业的优惠政策,以及在“页岩气革命”导致美国多项生产要素价格下滑的推动下,制造业回流美国正渐成趋势,这将进一步平衡美国的贸易账户。美国正在大幅压缩贸易赤字,贸易账户的再平衡,将减少美元向海外的输出,促成美元走强。在未来3-5年,美元有可能升值30-40%,堪比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两轮升值周期。

在这种形势下,由于人民币事实上“软挂钩”美元,这会导致在美元升值时,人民币被动追随美元升值,进一步导致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等大幅升值。强势人民币会吸引国际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因此时博取人民币升值与博取美元升值的效果是一样的。大量流动性的进入,为今后流动性的退出打下伏笔,为国民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埋下隐患。

更恶劣的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或者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会大幅升值,以招商银行贸易加权汇率指数为例,仅仅2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从今年年初的125.5上升到128.5,创汇改以来新高,如果未来追随美元升值,这一指数甚至有可能达到160甚至180。而这一压力不可避免的会传导到外贸领域,导致中国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国的商品价格大幅上扬,从而影响到出口部门的景气,除非来自美国的需求能够抵消欧洲、日本需求的下滑,但这显然不太可能。

一方面是维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一方面是出口遭受打击,届时的人民币汇率,将会非常类似英镑在1992年的处境——为了与挂钩货币的稳定而处于被动局面。国际市场显然会注意到人民币被高估的事实。中国将陷入两难,如果要维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则必须接受

人民币被高估的事实,并承受贬值压力,如果要让人民币回归正常汇率,则必须放弃与美元的“软挂钩”,允许人民币贬值。

我们相信,中国将不得不选择后者,而一旦开始释放贬值压力,国际资本转为流出,中国将面临“美元升值周期的危机”这一压力。实际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美元大升值周期中,新兴市场均出现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不过,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后盾,有实力应对局面,或许并不会像一些新兴市场那样遭遇“美元升值周期的危机”,但其高昂的代价,可能会迫使货币当局提前允许人民币与美元脱钩,进入浮动阶段,就如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一样。(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美对华战略简析:用美元杀伤人民币杀伤中国经济

现今,美国称霸世界、维护霸主地位的两大巨无霸战略资本是美元和美军。无可抗衡的美元在主宰世界经济,无可匹敌的美军在主宰世界安全。因此,美国对华战略的核心武器仍然是美元和军事。美国用美元杀伤人民币就是杀伤中国经济,就有可能把中国压制在"老二"地位。

眼下,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即将于11月6日美国大选和8日中共十八大上,因为这两场换届选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5-10年亚洲是否和平、稳定和发展,而亚洲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又决定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各自都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中国将进入和平崛起的新阶段,美国将进入维护其头号经济大国地位的艰难期。从3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来看,中国在未来10年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势不可挡的历史必然。当然,美国决不会轻易服输,不会甘心让出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势必竭尽全力维护其金交椅。因此,中美关系势将在未来更加曲折多变,纷繁复杂,反复争斗,为了各自国家利益,又必须既竞争又合作,既斗争又不破局,遏制与反遏制势必常态化。

从美国建立和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实践和经验来看,尽管现在美国处于经济糟糕、债台高筑、失业高企、政局混乱的艰难困境,且又面临后起之秀奋力追赶的已崛起的中国,其经济第一大国的地位岌岌可危。在国内外严酷经济形势的紧逼之下,为了提振国内经济、维护世界霸权,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转移亚洲,战略重点直指中国,遏制中国就成其为必然的战略选择。

想当年,日本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大举进军美国市场,买下具有象征意义的帝国大厦,表现出大有买下华尔街的咄咄逼人的强势,美国开始绝地反击,终于把觊觎美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地位的日本扼杀在摇篮中,使日本从此一蹶不振,陷入长达20多年的停滞衰退期,至今仍看不到希望,经济复苏遥遥无期。美国为遏制日本超越的挑战,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战略即经济战略、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打压日本。经济战略以美元为重型武器,强压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强制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以房地产业

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急剧膨胀并破裂,经济一落千丈、一败涂地。政治战略以军事战略为后盾。作为二战胜利后的占领国,美国长期驻军日本,并以保护日本安全的主子身份左右日本政治,任何企图摆脱美国、追求自主的日本首相及其内阁都遭遇短命的下场。军事战略以美日军事同盟为铁链把日本绑在美国战车上,令日本俯首听命,甘当美国亚洲战略的马前卒。以上美对日的三管齐下战略迫使日本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美国现正面对又一个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而且超越美国已势不可挡,在未来10年中超过美国几可定论。对此,奥巴马总统及其政府倍感巨大压力,此次大选他可能胜出,亦或罗姆尼共和党上台执政,都会断然采用经济、政治、军事三管齐下战略遏制中国。然而,毕竟中国不是日本,当今时代也不是上世纪后半期美国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显然,美国以遏制中国为首要目标的全球战略、亚洲战略、对华战略,也会根据新的战略环境、战略态势,做出“重返亚洲”的新战略规划和战略部署,还会根据新形势进行战略再调整、战略再平衡。现今,美国称霸世界、维护霸主地位的两大巨无霸战略资本是美元和美军。无可抗衡的美元在主宰世界经济,无可匹敌的美军在主宰世界安全。因此,美国对华战略的核心武器仍然是美元和军事。美元只要不拜倒在人民币脚下,美国的帝国霸权就不会崩塌。美国用美元杀伤人民币就是杀伤中国经济,就有可能把中国压制在“老二”地位。美国的对华经济战略又故技重施,不断地高速开动印钞机,在国内“用飞机撒美元”,输出通胀,并强迫人民币火箭式升值。当然,这一狠招对中国已经不灵了。中国吸取了日本的教训,就是不接招,不上当。美国可以连续施行QE1、QE2、QE3……QEn,中国仍按既定方针根据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需要自主有序地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正因为如此,从奥巴马总统到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都气急败坏对中国施压,对人民币施压。罗姆尼甚至一再发誓,他当选入主白宫第一天就宣布中国为货币操纵国。尽管美国政客竞选承诺往往不能完全兑现,但中国仍需做最坏的打算,事先做好应对预案。虽然,美元的霸主地位在近20年内都可能难以撼动,但中国仍需适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随着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民币势必要成为与美元并驾齐驱的世界储备货币,中国必须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总之,美国无论用美元还是用投资贸易保护主义都不可能遏制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

有鉴于此,美国现正更重视或者说主要寄希望于使用军事战略围堵遏制中国。美国现已把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战略重点前置于东海、南海。以美日、美韩、美菲、美澳军事同盟为基轴,加之以美越、美新(新加坡)、美印(印度)等准军事联盟为连线,在原有封堵中国的三条岛链的基础上,大大增强军事部署,强化了对中国的收缩性、进逼性战略遏制。与此同时,美国还着力使用政治战略把外交重心转移亚洲,挑拨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唆使和支持菲律宾、越南、日本等不断挑衅中国,制造亚洲安全紧张局势,挑起南海危机和东海危机。这是美国图谋以中国在10-20年间也无法企及的军事优势遏制中国、压服中国。同时,美国也仗着世界无可匹敌的军事优势,假借保护中国周边国家的安全、维护海上自由通航、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为由,制造矛盾,孤立中国、抗衡中国,从而达到遏制中国的战略目的。在这方面,中国尤其需要百倍警惕、百倍防备。为此,中国必须制定相应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军事安全战略与之抗衡。对周边国家特别是东盟各国要在友邻、睦邻政策

的基础上,实施富邻、安邻政策,让周边国家真实感受到不仅在经济上靠中国可以共富,而且在安全上靠中国可以共安。此乃瓦解美国拉帮结派遏制中国的上上策。

美专家认为国际贸易并非美就业岗位流失元凶

?中国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8507105.html, 2013-03-20 09:40

?打印 | 转发 | 评论

美国智库专家19日说,国际贸易并非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的主因,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美国经济复苏。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劳伦斯当天在自己的新书推介活动中说,通过研究发现,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增长并非推升美国失业率的主因。

他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岗位数量持续减少,占非农部门整体就业人数的比例从1961年的27.7%降至2011年的8.9%。这更多是美国国内消费需求从商品向服务转移和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共同结果,想要通过减少贸易逆差来扭转这一不可逆的趋势只能是徒劳。

劳伦斯指出,进口的增长对美国经济而言是个“复苏的信号”,因为美国从国外进口的大部分是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这些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据他估测,与发展中国家从事制造业贸易每年给美国带来人均500美元的收益。

在这本和南非开普敦大学教授劳伦斯·爱德华兹合著的书中,劳伦斯驳斥了不少经济学家提出的自由贸易是美国就业岗位流失元凶、对美国经济不利的观点。

他指出,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市场上并不存在直接竞争。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提速中受益。发展中国家经济如果能稳定增长,将继续给美国带来好处。

探路未来美中关系美国财长疾速访华不回避“共同关注”的敏感问题

雅各布·卢此次此行备受国际舆论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19日报道称,中美两国高层在展望合作与发展的同时,没有回避敏感话题,如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地区安全以及网络安全问题等,都在双边磋商范围之内。

美国《华尔街日报》19日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晤中向雅各布·卢表示,中美两国很难解决所有外交分歧,但双方都应继续尽可能地寻求减少分歧。

作为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经济体,中美关系敏感而复杂,两国在不少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其中包括对伊朗的制裁以及货币币值等。而这两个问题都属于雅各布·卢管辖权限范畴。

一名美国官员19日在发给媒体的一封电子邮件中透露,中美两国高层进行了长达45

分钟的“战略性交谈”,具体包括汇率、欧洲和全球的经济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朝鲜半岛局势等“共同关注”的话题。此外,双方也没有回避有分歧的敏感问题,如网络安全与贸易障碍等。

美国掀再工业化浪潮冲击中国新兴产业

字号:小大时间:2013-03-19 10:01:58来源:前瞻网责任编辑:QZ061

前瞻摘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任期的首份国情咨文中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口号,“让美国成为新增就业和制造业的磁场”。不少人认为这是美国掀起的一股“再工业化”浪潮。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任期的首份国情咨文中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口号,“让美国成为新增就业和制造业的磁场”。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此前,苹果公司宣布从2013年开始把部分电脑生产迁回美国,又为美国制造业“回流”本土增添了一份新料。

不少人认为这是美国掀起的一股“再工业化”浪潮,实际上奥巴马执政以来的各种原文表述,始终强调的是“重振制造业”,而非“再工业化”。并且,美国制造业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也未曾“衰落”,而是部分向海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转移,即所谓“本土收缩”。

也正是因为“本土收缩”,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诸多产品才会在中国生产。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多为生活和办公的必需品,需求弹性较低,进口量不会因美国重振制造业而出现较大波动。这在2009年发布的《美国重振制造业框架》中也有体现:“那些劳动力高度密集的、耗费原材料的制造业并不适合‘美国制造’”,美国是要“抓住未来制造业的机会”,如清洁能源产业、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等等。

美国重振制造业不会对现有的美国自华进口结构及进口量造成大的影响,也不会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行业造成太大冲击,却很可能对我国正在努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挑战。2012年7月,《“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将努力培育和发展节能环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造成美国240万份就业流失--EPI报告

路透华盛顿3月23日电---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EPI)周二发布报告称,中国不公平的对外贸易和汇率行为,令美国2001-2008年间失去240万份就业.

报告称,中国"操纵汇率"是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根源,其并称,中国其他一些政策也造成了这种逆差.

美国财政部将于4月15日公布半年报,届时必须再次决定是否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尽管此举是奥巴马及前任总统小布什一直拒绝的,但近几周来美国议员们一直施压.

该研究所分析师Robert E. Scott在声明中称:"政府干预让人民币人为被低估,实际上是在补贴中国出口...除非中国让人民币实际价值至少提高40%,并取消其他扭曲贸易的政策,否则美国贸易逆差和失业情况将愈演愈烈."

2008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从2001年的830亿美元升至创纪录的2,680亿美元,2009年又回落至2,260亿美元.

中美商会称,2000-2008年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了341%.2009年美国对中国出口持平于2008年的700亿美元,但对其他国家出口下降近20%.

中美商会总裁John Frisbie表示:"中国在糟糕的一年表现卓越,是我们第三大出口市场,也是目前为止增长最快的出口目标市场."

Frisbie并称:"就业与之(美国出口)相关,而且都是高薪工作."该商会追踪各州对中国的出口情况但未记录就业情况,因认为没有可靠方法来统计该数据.

经济政策研究所报告认为,包括"大量"工业补贴、劳工和环境保护法执行不力,窃取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限制在内的中国其他一些政策,都造成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调查还指出,许多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在向外资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方面做得并不够.54%的受访企业表示,竞争缺乏透明度对中国国内企业有利,这个比例高于2011年调查时的46%.

不过,尽管在中国设立和经营企业面临种种挑战,但美国公司依然对涉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国

内市场充满了热切的渴望.

调查数据显示,45.5%的受访企业在他们的全球总营收中有超过10%来自中国市场,该比例高于2011年的41.2%.与此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计划在2013年增加对中国业务的投资,该比例达到三年最高.

知识产权依然是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约70%的受访企业认为这对于他们2012年的运营造成了"至关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影响,关注程度高于2011年调查时的68%.(完)

中国是毁灭美国就业市场的病毒?

美国就业市场的崩坏,难道是中国靠一己之力造成的?这一切是否已经无法挽回?对于某些靠制造业为生的人而言,答案或许是“是的”。但对另外一些人,中国的增长意味着就业和需求。

“美国人害怕中国是有原因的,但他们同时也应该对中国抱以相同程度的热情,”为跨国企业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司High Street Partners总裁拉里?哈丁(Larry Harding)说道,“中国已经为美国企业创造出巨大的需求,提供服务支持其发展。放眼全局,中国为美国企业带来好得不可思议的利润。我们公司在六年前还一无所有,而如今已经有105名雇员,并且正在招兵买马。”

小到乔治亚州阿梅里克斯向中国出口筷子的工厂,大到马萨诸塞州雷纳姆的强生公司外科手术设备制造商。总体而言,中国被视为导致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的罪魁祸首。

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到2%以下。可即便如此,6月份的对华贸易赤字仍然增长到惊人的266亿美元,创下今年以来的单月新高。而且这是在两国经济增长速度双双放缓的情况下。今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累计达到1,334亿美元。美国人买的中国货越多,买的同类型国产货就越少。而且美国进口了许多与出口中国同类型的产品。

“中国是否在取代美国人的工作?”美国制造业联合会(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ers)执行理事斯科特?保罗(Scott Paul)说道:“这点毫无疑问。许多就业岗位流失发生在马萨诸塞、北卡罗来纳、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等创新力强的州,他们只管创新,

但制造工作全部都交给中国。而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制造和生产是中产阶级的饭碗所在。中国对美国经济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据华盛顿智囊机构经济政策研究所(EPI)估计,由于成品生产向中国的转移,美国在2001年至2008年间流失了至少240万个制造业岗位。该数字占同时期被中国转移走的所有美国就业岗位的66.9%。而在这些流失的制造业岗位中,又以耐用品制造业的岗位最多,占到因对华贸易而转移的全部工作岗位的47.1%。

EPI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出,从2005至2007年,仅加州就因为贸易赤字流失了36.95万个工作岗位。得州以流失19.32万个工作岗位排第二。

据EPI经济学家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Scott)称,从1979年至1997年前后,美国制造业的就业水平一直保持稳定。制造业岗位的减少与整体失业状况基本一致。可是在1997年后,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如潮水般涌入美国,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下,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绝对数字急剧减少。在华盛顿看来这无关紧要。因为华府的政策是让美国成为创新和金融的核心,虽然这类工作的薪水较高,但却不需要太多低技能的工作。有一些州并非以创新而闻名,也没有靠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武装起来的创新中心。因此华府的政策也给这些州造成了压力。

斯科特估计,在1997年至2011年第一季度之间,美国大约流失了600万个工作岗位,与2008年信贷危机期间官方估计的900万人失业相比,这种流失只能用缓慢而渐进来形容。据EPI所说,换而言之就是,从长期来看,中国已经且正在逐渐蚕食美国中产阶级的工作,而且大部分没能靠创造新就业来弥补。

“自商业周期触底以来,制造业或许已经回升了一到两个百分点。”斯科特说道。不过他并未因此感到乐观。这是因为“中国廉价的资本成本使得美国的物价维持在难以置信的低水平,而这是以牺牲美国就业市场为代价的。”他如此说道。

美国就业市场2008年的雪崩并非中国所致,而是因为楼市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信贷严冬。实际上,就业市场哀鸿遍野是因为华尔街带给我们9%的失业率,其次才是中国,虽然两者之间不分伯仲。

斯科特8月15日在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8507105.html,上发表的观点文章说,美国需要发起一场多边会议,来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以及且尤其是中国的重商主义问题。“如果中国拒绝参加会议,那就将其定性为货币操纵国。中国三分之一的货物出口到美国,而且买走了美国将近一成的国债。因此我们(对付中国)的手段要比一些人预想中的更多。”他说道。

中国持有大约1.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远超过美国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其次,虽说无法将中国投资的美国国债与创造就业画上等号。然而中国的确在美国投资那些创造就业的企业,无论是通过新建项目,或是通过收购和兼并美国公司。

(正方)中国给美国经济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但并非全无帮助。美国副总统拜登(Joe Biden)上周面对中国的商界领袖讲话,请他们继续向美国投资。简而言之,中国在美国投资创造的就业越多,美国政府就能获得越多的税收收入来向中国政府等国债持有者还本付息。

“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在进入美国,”雅虎财经频道的专栏作家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s)写道,“我们希望中国越来越富强,那么他们就可以投资美国,从而让工作机会留在美国。随着这种趋势的延续,流向中国的资金要想回流美国,就不会是唯有购买美国国债这道独木桥可走。对于许多公司和许多行业而言,中国是个福音。中国不断进口大豆从而令美国中西部受益,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伊战代价引美国各界反思:超2万亿美元约19万遇难者

2013年03月20日08:14 国际在线微博我有话说(29人参与)

原标题:超2万亿美元约19万遇难者伊战代价引美国各界反思

国际在线报道(驻美国记者吕晓红):3月20日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10周年纪念日,美国政府和各界都在反思美国为这场战争所付出的代价。近日美国布朗大学沃特森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称美国为伊拉克战争已经花费了2万多亿美元,死于这场战争的美国和伊拉克军人及平民的人数接近20万。

10年前,当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美国政府估算的战争成本约为500亿至600亿美元。10年之后,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研究所发布了一组最新的研究数据,给这场战争提供了更为科学、精细的成本:2万2千亿美元以及约19万遇难者。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布朗大学人类学家凯瑟琳·鲁兹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根据他们的统计,阵亡的美军士兵接近4500人,为美军提供服务的各种承包公司员工约3400人,遇难的贫民人数则高达13万4千人左右。她强调说,遇难人数、尤其是伊拉克贫民遇难的人数很难统计,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被纪录下来,“战争的代价很多时候都被低估了,或者没有统计,甚至被隐瞒了。很少有人知道人员伤亡的规模,不管是军队的还是贫民方面。而且对这一代价的承受程度也不尽相同,阵亡将士的家属、承包商员工的家属,还有伊拉克人民,他们所承受的代价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必须尽力把这些情况全面地呈现出来,好让大家知道战争的代价有多大。”

的确,2003年小布什总统向伊拉克宣战之际,从白宫到普通百姓全国上下都认为美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以较小的代价推翻萨达姆政权,完成预期的战略目标,为此估算的战争成本约在500亿美元左右,而布朗大学沃森国际研究所最新公布的2万多亿美元的支出几乎是当初预算的44倍!来自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琳达·比尔麦斯认为,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战争极大地消耗了美国的财力,以至于在全球经济危机面前美国政府也是有心无力,“在这个时候,我想我们应当问的问题是:如果不是入侵伊拉克这个决定的话,那么

我们还会深陷在阿富汗吗?石油的价格还会那么高吗?我们会有现在这么巨额的国债吗?金融危机还会那么严重吗?我认为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一个不可争辩的否。”

然而,战争的代价并不仅仅是美国政府为此投入的巨额金钱,还有那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

这是曾经上过伊拉克战场的退伍军人雷·唐森所创作并演唱的一首说唱乐歌曲,歌中唱到,“我的思绪辗转反侧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错,夜深人静之时我感觉在自己的家里像个陌生人,我只是出去了一趟却发现和家人再也不能象从前那般亲密融洽了”。歌中反复质问和呐喊:“我怎么啦?我得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那些药片根本不管用,我无法思考!”

是的,美国所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让PTSD这个深奥的医学术语称为了美国社会的流行词,更是美国社会的一个梦魇。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2012年10月的一份报告显示,在退伍军人事务部下属的医院和诊所就诊的将近85万参加过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退伍军人中有近30%的人被诊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而布朗大学沃森国际研究所上周发布的最新的战争代价评估报告认为,美国政府用于伊拉克战争退伍军人福利及支出将近5千万美元。布朗大学人类学家鲁兹教授指出,未来用于退伍军人的开销仍是一个巨额的数字,“我认为对于战争人们往往存在这么一个认识上的误差,军队的撤离并非意味着战争从此结束,那些战争所造成的创伤:人员的伤亡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其影响将延续几十年。以美国为例,在战争中有不少将士受了伤,既有精神上的、也有身体上的创伤,联邦政府因此将支付上千万美元的医疗和养老费用,根据我们的研究报告,可能将一直持续到2050年之后。”

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并将为此继续付出的美国人民在痛定思痛之后,强烈呼吁要吸取历史教训。波士顿大学教授安德鲁·巴塞维奇在《战争的代价》网站上表示,前世之事,后事之师,“我们应当从过去10年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并确保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