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盐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国内外盐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摘 要:世界各地盐化工产业的源头产品相近,主要是纯碱和氯碱,市场总体供给充足,技术稳定,竞争激烈。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是延长现有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典型富盐地区的盐化工的发展各有不同。
一、国外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盐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广泛,盐的贮量6.4×108亿吨全球总产量2.4亿吨/年,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产盐国,占全球总产量的36%。盐虽然并非稀有资源,但是因为盐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其重要性并不因为其供给的充足而丧失,盐化工也成为最基础的产业门类。世界各地盐化工产业的源头产品相近,主要是纯碱和氯碱,市场总体供给充足,技术稳定,竞争激烈。氯下游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氯气产品链下游四大主要领域聚氯乙烯、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和光气系列(聚碳酸酯、MDI、TDI等)的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从世界盐化工发展的态势看,资源导向仍是盐化工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驱动力,集约化和高科技化将成为未来盐化工企业生存和竞争的关键所在。由于受环保、运输、劳动力成本和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大宗石化产品、传统化工产品正逐步向拥有广阔市场、原料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二、国内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原盐资源丰富,分布很广,制盐历史悠久,盐化工产业发展较快。全国有23个省市区产盐,其中沿海10个省市区生产海盐,中西部和东部11个省市区生产井矿盐,西部5个省市区生产湖盐。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盐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世界原盐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2010年我国盐生产能力8230万吨/年,产量7524万吨/年。在三大盐资源——海盐、井矿盐、湖盐中,过去盐产量一直以海盐为主。近年来,由于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生产的机会成本上升,限制了海盐产能的提高,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产能进一步增加的潜力不大。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全国井矿盐产量3283万吨,占全国盐产量的43.6%,超过海盐产量。从盐的用途看,食用盐市场产销基本平衡,总体增长空间很小;由于近年来纯碱、氯碱等行业持续增长,工业用盐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我国盐业的发

展方向是实现盐碱联产,以“两碱”为基础,向深度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盐化工产品。
近年来,我国纯碱工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以来,我国纯碱工业以年均10%的增幅高速发展,远高于全球纯碱工业2.1%的平均增长水平。2010年我国纯碱生产企业数量约为全球纯碱生产厂家总和的一半,其中,产能超过1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3家。2010年纯碱产量为21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4%,在世界纯碱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我国纯碱行业发展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能过剩日趋严重,由于近几年我国纯碱产能增长过快,特别是近三年,每年都有两百万吨以上的新增纯碱生产能力投入市场,预计到2012年底我国纯碱生产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产能过剩将会进一步加剧;二是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重质纯碱的比例仅为39.7%,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约80%的水平;三是纯碱企业(主要是氨碱法生产企业)的三废排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近1060万吨/年的氨碱工艺装置每年将产生9000万方废液和200万吨废渣需要处理,许多企业原来的处理方式不符合新环保法规要求,严重影响我国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联碱法纯碱生产工艺联产的氯化氨市场受限,严重影响我国联碱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彻底解决“三废”排放问题,提高产品质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我国纯碱行业的发展方向。
“十一五”时期,我国氯碱工业发展速度快,产量增幅大。2006年中国烧碱产量达到1512万吨,位居世界首位。2007年中国聚氯乙烯产量达972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氯碱大国。2010年我国烧碱产能达2884万吨,同时PVC产能达1923万吨。随着氯碱工业快速发展,我国烧碱和PVC在世界总产能的占比不断上升。2005年我国烧碱和PVC在世界的占比分别为23%和25%。到2010年则提高到38%和40%,均增加15个百分点,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大大增强。与此同时,由于近5、6年来我国氯碱行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虽然进一步扩大,但是低端常规产品产能过于庞大,产业集中度分散,必将影响其健康发展。盐碱联合、与石油化工融合是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基础,下游产品不断延伸的盐化工产业格局。产业链基本上是“卤→盐→两碱→精细化工”,其产品可谓枝繁叶茂。在纯碱、烧碱、氯气、氢气等基础化学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就可获得制药、日化等化工中间体以及精细化工产品。例如目前我国拥有氯产品200余种,主要品种70多

个。无机氯产品主要有液氯、盐酸、氯化钡、氯磺酸、漂粉精、次氯酸钠、三氯化铁、三氯化铝等数十个品种;有机氯产品以PVC(聚氯乙烯)为主,其他主导产品还有环氧化合物(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光气系列产品(TDI(甲苯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甲烷氯化物、含氯中间体(氯苯和硝基氯苯、氯乙酸、氯化苄、氯乙酰氯、氯化亚砜)等;另外,还有近100种农药产品。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是:延长现有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
三、典型富盐地区盐化工发展状况
我国盐资源分布广,古有四川自贡、云南黑井,今有多个盐资源富集的县市,如河南舞阳、叶县、江苏金坛、陕西榆林等。研究其它富盐地区特点,对培育壮大淮安特色盐化工产业十分重要。
(一)自贡地区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以盛产井矿盐闻名中外,素有“盐都”之称;又以盐化工生产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盐化工产业生产一直是自贡的传统产业。
1、盐资源量及其品位。自贡市已探明盐卤资源储量约为174亿吨,盐矿属于威西盐矿。岩盐矿层厚度稳定,一般为15-25米,最厚为44.48米,最薄为0.32米。矿层结构简单,为一单纯的岩盐层。矿石的矿物成分简单,主要是岩盐(大于80%),共生矿物有硬石膏、白云石、菱镁矿、方解石、少量泥质物和有机质。矿石类型主要为岩盐矿石,含NaCl大于95%,CaS04含量小于5%;矿层顶面埋深800—1400m,适于水溶法开采,具优越的开采条件。矿石工业品级全为I级品,技术加工性能简单,可溶组分比例大于95%,水不溶组分比例小于5%,对水溶法开采是很有利的条件。
2、产业结构特点。自贡鸿鹤的纯碱,氯碱以及甲烷氯化物加上四川久大的真空盐产业构成了自贡市盐化工的基础产业。依托鸿鹤化工的甲烷氯化物以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机硅、有机氟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重点发展硅氟产业以及化工新型材料,积极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是全国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三大系列化工原料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
3、人才力量与技术实力。由于自贡市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依托晨光化工研究院和自贡鸿鹤化工两家企业来发展的。两家企业有着雄厚的人才与技术实力。
4、不足之处。主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产业链简单且附加值低。
(二)榆林地区
1、盐资源量及品位。榆林是陕西省唯一的盐产区。盐资源丰富,品种多。岩盐、湖盐、土盐均有,特别是奥陶纪岩盐储量丰富。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最大的盐田。盐田北起红碱淖,南抵清涧,西至靖

边,东临黄河,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市内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具有“大、多、高、强”四大特点。一是储量大。岩盐探明储量8854亿吨。二是潜在价值多。岩盐盐层平均厚度达120米,最大厚度360米,潜在价值高达33.2万亿元,是全国最大盐湖-青海察尔汗湖盐潜在价值的2.2倍。三是品位高。矿石品位大部分属工业一级品,氯化钠含量最低81.46%,最高可达99.8%,平均为95%,是世界矿史上罕见的精品矿床。
2、产业结构特点。陕西省是国内外少有的煤、油、气、盐等矿产资源富集区,储量大、品质优,而且组合配置条件好。具有综合开发煤电和化工产品的优势。陕西省化工产业发展较快,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都有较好的基础。陕西省煤化工主要由焦化、化肥、电石、甲醇等高能耗煤化工产品构成。
由于身处极具资源优势的西部地区,榆林地区的产业发展多为基础原料加工模式。就盐化工产业部分来说,主要是以电石为原料生产PVC为主导产业。其发展模式简单,没有进行产业链的深层次拓展。但由于依托西部地区优越的资源与能源优势,有效降低了产品的生产与运行成本,该地区生产的盐化工产品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空间,因此某种程度上规避了产业链抗风险力不强的弊端。
3、主要问题。首先,人才缺乏和技术实力弱是制约榆林地区(西部地区)盐化工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往往没有专业的盐化工产品研究机构以及专门的人才储备库(例如博士后流动站等),基础技术储备力量的薄弱,无法保证企业在较高的技术平台上来发展,对于企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实现资源能源有效利用,都会产生很大的障碍;其次,受粗犷型区域产业发展结构特点的影响,其地区化工产品多为初级原料加工型产品。就盐化工产业来讲,产业链做到PVC就已经基本停止,谈不上对于产业链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三)淮安地区
淮安位于江苏省北部,岩盐资源十分丰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井矿盐产地。盐化工业在淮安工业经济中占有极其特殊、重要的位置。依托丰富的岩盐资源,淮安市盐化工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1、盐资源量及品位。岩盐是淮安市的优势矿产之一,主要产于淮安盐盆地和洪泽盐盆地、芒硝盆地,盐资源面积329平方公里,资源量达1300多亿吨,芒硝资源量约270亿吨,盐硝矿埋深一般在600-2300米。含盐系厚度大约350-500米,平均品位为含盐量55%左右;伴生芒硝(主要是钙芒硝)品位一般在3%-10%。
2、产业结构特点。初步形成了由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农用化工、日用化工等门类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

的工业体系。目前发展四类重点产品:盐、纯碱、烧碱和元明粉。2010年,盐产量占全国井矿盐比重16.2%,占全国盐产品比重7.28%,盐产量在全国地市级中位居首位。目前全市已经形成550万吨/年制盐、300万吨/年元明粉、35万吨/年烧碱、200万吨/年纯碱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培育了台玻集团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清江石化有限公司、华尔润化工有限公司、洪泽银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井神盐业有限公司、中盐南风集团在淮安投资企业、江苏爱特福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银珠牌工业无水硫酸钠、华尔润纯碱、氯化铵、尿素等6个产品荣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双合”、洪泽县化工(集团)总公司“银珠”、江苏爱特福药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飞毛腿”、“爱特福”、“84爱特福”等5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爱特福”成为全国驰名商标。近年来,淮安市盐化工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安邦电化的乙烯利装置世界第一,六氯环戊二烯规模世界第二,嘉诚化工的邻氯苯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淮化公司一硝基甲苯产量世界第一,清江石化低硫芳烃特种溶剂油装置规模国内第一。井神盐业公司、华尔润公司、江苏省盐业集团淮盐矿业有限公司、洪泽银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等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3、主要问题。一是总量太小。2011年,整个产业的销售收入不足500亿元。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研发能力薄弱,从事研究、开发产品的高层次人才匮乏。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原盐、两碱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产品,特别是终端产品比重较小,竞争力不强。四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个别产品上,产业链分工尚不明显,产业配套还不完善,园区尚在建设中,同类企业比较分散,产业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文章来源于:乌鲁木齐辦証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8583926.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