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思考

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思考
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思考

我对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关注,始于2013年6月,在天津参加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推动召开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大会,会上我被聘为联盟顾问。由此,我走访了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在这个过程中,既调研了联盟里的学校,也与非联盟学校的大学管理者交流,探讨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话题,从中选择了20个较为典型的学校作为案例,形成《大学的转型》一书。

与不同类型高校管理者的交流,不断给我以启发,使我对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理解不断加深。概括起来,有两个观点:一是应用型是一个方向,是一条道路,向应用型转变也是一个过程;二是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主线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我注意到,社会上对“应用型”还有一些成见,认为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比方说,全国一些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把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作为专业规范的三个层次。国内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也把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等4种办学类型。为此,专门拟文,阐述我关于“应用型”的观点。

应用型是一个方向

讲应用型是一个方向,指的是所有大学都应该来关注应用。原因主要有三个层面:

第一,现在提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有着特别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直把“地方性、应用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对学校办学定位的基本要求,

在引导地方高校走应用型道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我认为,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完全正确的,新建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现在提出“转型”,实际上是针对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我曾经阅读了2009年以来进行合格评估的1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专家评估报告,在学校定位的问题上,“地方性”“应用型”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但专家们反映问题比较多的是,学校在落实的措施上还不够得力,在行动上还有些滞后。

第三,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社会都在讲转型。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所有大学都不应该忽略这样的背景。今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我认为,这句话是对应用型最好的阐述。

所谓应用型,说到底就是需求导向。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为了更加满足地方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需求导向,不仅要看学科发展水平,也要看大学是否满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因此,现在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一种国家战略。

应用型是一条道路

应用型是一条道路,指的是应用型为大学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大概存在“985”大学、“211”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学校、以大学命名的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学校、以学院命名的高校和高职高专这7个层级。每个层级都很分明,处于下一个层级的都想往上升,尤其是升博、升大、升硕、升本。这样,学校的发展容易同质化,容易走到综合性发展的方向上去。

在学校内部,对于学校升级有着无穷的动力。每去一所高校讲课,我都会要求对方把校长、书记在校内的重要报告、规划、党代会等材料先发给我学习。可以说,上面所说的“四个升”——升博、升大、升硕、升本,在文件上的表达都很充分。学校实现了一步,往往是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升级成为学校进步的象征,如果学校领导不想升,教职工会认为这届领导班子胸无大志、不称职。校长、书记说,“我们是被裹挟着往前走”,想要立足定位办学不容易。

相反,应用型提供了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大学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对接了地方、对接了产业。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在区域和产业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正好为改变高校同质化发展的趋势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应用型这条道路,依托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的是学校的特色发展。

我们看到,有一批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大学就是从特色鲜明的行业背景的大学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航空航天为特色,西北工业大学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特色,西南交通大学以高铁为特色。

有一些学校以服务区域为特色,现在发展势头非常好。如苏州大学对接苏州市支柱产业,由苏大和苏州工业园区牵头主导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了国家第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也有类似的定位。

总结特色对于大学的意义,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时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志义有一个说法:特色是高校的魅力所在,办学有特色才能有导向力,理念有特色才能有精神力,专业有特色才能有发展力,环境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领导有特色才能有感召力,教师有特色才能有影响力,学生有特色才能有竞争力。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关注数量化的指标,更应该关注大学的特色。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认为,大学的声誉是靠特色树立起来的,并不是靠排位。他在中国内地、美国、中国香港等几所大学有学习、做管理工作的经历,他告诉我,美国好的大学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特色,学生上耶鲁大学是冲着耶鲁的文化和特色去的,上哥伦比亚大学也是冲着哥大的文化和特色去的,不是盲目的;而不是像国内,先对考生和学校进行两个排序,成绩最好的上排名最高的学校,成绩稍次一点的上排名稍次的学校,再次一点再上什么。他还套用了一句名言: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

应用型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已经看到了很多,有的提创业型大学,有的提教学服务型大学,有的提工程应用型大学,还有的提城市型大学,等等,充分体现了大学发展的多样性。对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而言,重要的是把应用型道路的第一步走起来,要有行动,要以需求为导向。

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过程

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过程,指的是转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今年9月,我参加了教育部督导办举办的关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审的会议,在《2014年22所合格评估参评院校专家组投票统计一览表》里,我对投票情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统计,发现体现地方性、应用型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表现得很不理想,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多样性的问题。我认为,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不应该有标准的模式,用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的话说是“无型胜有型”。转型的形式更是多样,以师范类院校为例,有一部分师范院校由于当地师范生需求基本饱和,由师范类院校转向理工类院校。

同样是师范类院校,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部分专业对接当地支柱产业的同时,看到贵州省适龄儿童入学率不高以及多民族地区需要推广普通话的省情需求,非但没有压缩师范教育规模,反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立足黔南、民族、师范,体现办学特色。说明向应用型转变的关键就是需求导向。

我还认为,应用型转型不适宜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是否完成。像南京工程学院这类的学校,从建校之初就一直坚持应用型道路,至今还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安徽省教育厅程艺厅长告诉我,安徽省对于应用型转型没有量化的指标,也不去认定学校什么时候完成应用型转型。

在我看来,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过程。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地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共识,不断

地实践探索。统一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探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向应用型的转变。

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方案

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方案 背景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前提是应用性本科专业建设。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设置应用性本科专业。要聘请更多行业企业相关领域 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评议论证,拓展现有专业内涵,增设一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 调整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新专业,提高应用性本科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集 中度,形成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专业集群,促进人才培养类 型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基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高校要突破现有学科框架,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建设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重构课程体系。 要更加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多样化培 养方案,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增设实践类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扩大学生在实务 部门和企业的顶岗实习规模,明确毕业设计基本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产 业发展需要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习课,形成以用为本、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 企业协同建设课程资源机制,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要全面推广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成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的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 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 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部门实际需 求无缝对接。要依托实务部门和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 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实现高 校与企业全方位、实质性合作。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要推动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 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培养面向生产技术 和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高校要紧密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 一线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教师和工程师资格兼具、 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要支持教师参与实务部门、企业急需的应用课 题研究和技术研发,聘请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承担相关课程教学,并作 为青年教师实习导师。要改革教师聘用和考评机制,完善应用型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比较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发展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种教育要求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际性”,注重体现服务地方性经济;与高职高专相比,它不仅有技术的操作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淀,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研究型、教学型高等院校相比较,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如下特征。 1、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 大学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目标和投入上可以且应该有所区分和侧重。重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造,引领科学知识传播和前沿发展,服务社会高层次需求。重点高校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资金、人才方面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传统地方转型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特征,在师资和投入的条件限制下,不可能过多注重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新技术的创新并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应主要定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在应用技术水平和新技术开发、推广和投产。 2、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 重点研究型高校因其自身功能定位和学生来源的差异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的辐射性和较广的涵盖范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技术教育模式下主要服务与区域或行业经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凸显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能再以学科理论为主要依据,而应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强化专业的服务和应用功能。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新建本科院校更具开放性,在学校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面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易于捕捉新的发展机遇。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办学定位和办学资源等客观条件将交叉学科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解析

2015年11月16日 17:52教育部网站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以下为权威图解和全文大放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精确定位地方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地方资源和就业需求,重构工科专业人才的能力组成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建立工科专业转型的教学模式体系,旨在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分层的人才培养目标,已逐步缓解我国人才结构的根本矛盾。 标签:应用型;专业转型;工科专业;教学模式 一、工科专业转型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落实国家的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教育方针,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对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的专业转型进程,平衡我国现阶段就业结构性矛盾意义重大。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工科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首先应明确工科的工程实践特色,了解就业市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定位—借鉴—改革—实践四大步骤,推动工科应用型转型。 二、工科专业的教育现状及问题 1.缺少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些地方院校工科专业转型没有范本,为求效率,往往照搬名校的培养模式,导致地方性院校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与名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雷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同质化,無法满足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工科实践类课程的形式化 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教授指出,工程教育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普遍存在教学虚拟题目陈旧单一、企业实践阶段流于形式等问题。当前各地方高校开始反思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环节。 3. 教师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匮乏 教师多是侧重理论研究的硕博研究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育和政策支持不足,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有其局限性。 三、工科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 个基本问题 陈小虎杨祥 一、引言 从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生产目的和消费需求的多层多类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紧密跟进,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土壤和历史机遇。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规模和质量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自1999 年开始,高等教育较快速地展开了扩招,同时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时而生。截止2012 年,我国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325所、独立学院303 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含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生力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到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高等教育还要新增650 万以上的学生,新增规模的主体要由新建本科院校以及今后新建的本科院校来承担。由于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纲要》提出的毛入学率40%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多数省市都会超出这个比率。北京、上海、天津毛入学率2005 年已经超过50%,达到普及化标准了,有一批省份在2015 年毛入学率也会超过或达到50%。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普及化的到来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承担,也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 新建本科院校分布范围广,从中心城市到少数县级城市,其中60%以上在地市级城市。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管理上以省市为主,有一部分为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些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或主体任务)。因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高校四大职能、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上应有很多不同特征或更加鲜明的目标特征指向。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数据看,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上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指标比老本科院校好,少数新建本科院校比较好。这整体上说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办出特色,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或特色指向。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还不成熟,类型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到实践还有较大距离。尽管个别学校比较成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整体上还未成为一个类型,尚不成型。 因而,《纲要》第22 条、第31 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系统化人才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这是方向性指引,为新建本

浅析独立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

浅析独立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展得有声有色,重点大学在自身已有的优势下向着“有特色高水平”的道路迈进,而依托母体学校发展的独立院校显得毫无办学特色和优势,传统理论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独立院校面临着向“多元化”和“应用型”转型和发展。本文从独立院校的现状分析,初步探索独立学院从学术性向应用型转型的具体措施。 一、独立院校的教学特点 首先,教师数量不足,普遍存在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授课任务繁重。为了达到基本工作量,专业课老师既承担了学院的专业课,又需担任公共课,备课压力大。其次,教师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的主干力量,他们学历高、专业理论强,学术水平高。再次,教育观念落后。受大众化教学的影响,独立院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从传统理念中转变出来,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课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的自律性差,学习成绩总体不如一本、二本院校。相反,相比课堂学习,学生更倾向于参与校外实践和校园活动。学生综合素养好,极具创新精神,可塑性强。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他们表现优异,不差于其他类型的本科院校。在校园活动中,尤其是在团社活动和大型活动中,学生表现出色,从组织策划到活动中的任务执行,表现出色。 总体上来说,一方面,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实际动手能力强,有较好的实践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使得实践和研究流于表面。 二、独立院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理论性强,但缺乏实际能力,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独立院校教师普遍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理论水平高。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造成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强硬,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其次,独立院校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注重积累社会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活动。独立院校招收的学生成绩较低于其他高等院校,所以学生理论知识不牢固,知识零散、不成体系。 由此可见,教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发展,传统理论知识已经面临残酷的淘汰。高等教育已不再只是培养满足国家需求的少数精英人才,而是转向了培养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8668075.html,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作者:陈静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7年第07期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转型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结果,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然后指出了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不准确,师资队伍结构与转型发展不匹配,校企合作办学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体制行政化倾向明显。最后阐述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策略:明确办学定位,转变办学思路;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校企合作。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陈静(1983- ),女,河南三门峡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硕 士。(河南郑州 451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7年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河南省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专业集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GYB6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4-0042-03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 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见,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且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 (一)转型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现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渐减少,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导致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经营效益下降。新时期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呈现出“三高”特征,即高知识含量、高技能和高附加值。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预计截止到2020年,中国市场对高新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高达1.5 亿人,技术型人才供应缺口可能高达2400万人。地方高校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结果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5-11-17 来源:教育部 教发[20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基本思路 ——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系统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不断完善促进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院校设置、招生计划、拨款制度、学校治理结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招生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学分制的实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学分制的实施 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培养的人才专业技能较低、学术人才培养的倾向严重等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就是转型发展中的关键,学分制更能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灵活性,突破传统观念的制约,合理适应市场机制,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机制。 一、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中的规定,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为3类:学术研究型、知识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2021年我国提出要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在2021年度工作要点中指出,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 国务院2021年5月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職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目标任务:到2021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型、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就是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转型是其必然的要求,转型的重点是如何将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学术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强调理论视野和研究能力,培养路径相对方向十分明确;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对更为复杂,应用型人才特别强调创新型,而技术创新发展是很复杂的。技术的创新发展要时刻把握市场动向,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提供创新动力,这就使得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要具备更为全面的能力素质,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人才培养也要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发展。 我们传统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上,都带有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痕迹,即使教育部提出高校转型发展,短时间也无法改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朱科蓉①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整合优化学科专业基础课,开发面向行业与地方的特色课程,以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的模式化,将创业课程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当中。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集资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生源和分配大部分来自本地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即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将专业应用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内容,要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其中“依托学科”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面向应用”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研究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加强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具方法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和通识选修课。在这些公共基础课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必须开设外,其它的公共基础课完全由高校自主决定。高校开设哪些公共基础课,每门公共基础课的学分、学时是多少,都应该取决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生物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8学分、物理实验4学分;北京联合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4学分、没有开设物理实验。两所院校在大学物理与物理实验课程开设学分与学时的差异,是源于两所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差

“地方化”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

地方化”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 【摘要】“地方化”是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特色发展的应然之举。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努力成为区域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地;通过调整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全面对接和服务地方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开展应用型科研,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成为地方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引领区域文化,促成内外共生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地方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6)19-0026-03 【作者简介】1.关雯文,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01 )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2.吴学松,金 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01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英国学者阿什比认为,大学“像动物和植物一样地向前进化。所以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1] 大 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所处的环境。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在地多为地级市,由当地政府主管或共建,生源多以当地为主辐射全省,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后留在本地就业,这就决

定了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与所在区域的天然联系 引导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地方化”是其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转型后的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将深植于区域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整体脉络中,并与区域之内的其他领域的变革紧密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与区域共生共荣。 一、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地方化”的主要意义 (一)“地方化”是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依托平台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加快培育发展的新动力,实现依靠创新驱动和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高校作为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引擎,理应在国家的这一系列发展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主要问题是“接地气” ,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在“应用”上做文章,踏踏实实地为地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从国家到省、市的层层落实,亟须各级各类高校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创新极”作用。对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地方化”是贯彻落实一系列国 家重大战略的最好的依托平台。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抓住这一历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正逐步向着不同的方向转型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经不单单是一所院校实施综合改革和谋划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实现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因此,有必要将高校的内涵体现在办学定位和特色上,形成高校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不断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一、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本科教育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发展倾向,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迫切需要引导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院校转型发展就是要从不同维度,积极适应教育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调适,以形成新的结构、形态及运行模式。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值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种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实施,改革的内容和目标更加明确,只有实现从原本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国家和部分省市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分类转型发展,不断强化内涵和特色,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化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有必要通过落实分类管理,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及规格,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结构严重失衡问题。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地方应用型本

关于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思考

关于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思考 摘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 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 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主题词:应用型高校转型升级发展 “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由部分省属本科院校与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联合试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1、强化实践教学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部分师生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型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 2、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表现在:(1)多媒体教学设施短缺,不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境的需要,并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许多课程基本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上。(2)实训模拟场地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现有的实训设施还远未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现阶段的实习基地普遍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现象,一方面归因于当前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可归因于在该领域经费的投入、人力的投入以致感情的投入所限。 4、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师中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主要是教学型和研究型大学)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向应用型教学转型

向应用型教学转型 对于我国大学公共英语课的探索与研究,是多年来高等教育英语研究者一直在钻研的课题。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带来诸多问题,比如,英语学习兴趣低下、成绩提高幅度不明显、两学年的公共英语学习仍无法使英语学习者达到英语语言交流的要求,等等。语言课堂亟须教育教学工作者结合实际,探索更加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的诸多弊端迫在眉睫。 标签:公共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法掌握得非常清楚,但是在英语表达中仍然错误连篇。例如,我让学生表达“对于某些人来说,书店不仅仅是一个营业场所”(For some people,book shops are more than a business place)。而学生基本不会想到more than这个用法,即使他们已经学会并且造过句子,但还会有单复数和冠词的错误。 一、原因分析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多年来,学生在进入英语课堂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印象:英语课就是记笔记—坐着听—回家背。然而,真正的课后背诵、复习老师讲授内容的人寥寥无几,因为脱离了课堂,很多学生没有主动复习,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分心,加上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千篇一律,学生对于英语的热情就越来越少。这种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学生进入大学英语课堂后起来回答问题的恐慌和对于张口说英语的畏惧以及懒惰。每次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要好久好久才会勉强说话,这是大部分学生的现状,也使得英语课堂互动不顺利,教师往往为了完成课时,不得不进行独白式的“填鸭”教学。 二、反思 1.听、说、读、写四种训练不可分家 现阶段的大学公共英语课堂呈现最普遍的状态就是学生在听力课上单纯做听力训练,所谓的听说课的“说”也基本就是纯粹地背对话,在阅读课上就是默默读课文,如果考口语或者写作来个随堂测试,教师遇到的最多的情况就是学生无内容可写,也没什么话可讲,基本就是干站着或者上交让老师困惑看不懂的作文甚至是白卷。这是长期以来公共英语课上听、说、读、写四种训练割裂来进行所造成的后果。学生没有养成一种意识:听+读促进写+说。因此,当开始写作和说话的时候,学生完全没有已经储备好的运用自如的“输入物”。 2.从作业和课堂表现入手—学生主导的开始 布鲁纳(J. S. Bruner)是认知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老师是无法真正用“填鸭式”的方法把知识灌给

课题申报范文:2428-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困境和对策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困境和对策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已经成为一种政策导向和一种趋势,许多省已经启动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但是也有高校面临着诸多转型问题以及如何转型的困惑,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地方高校固守传统大学办学的思维模式,陷入“学院升格为大学,单科性大学转变为综合性大学,然后向研究型大学靠拢”的逻辑困境,不愿转型或者害怕转型,使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2课题界定 本课题是在高等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大数据背景下提出的,是对如何解决我国就业市场结构突出矛盾的思考,是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技术型人才断层现象的回答,是集理论和运用为一体的课题。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关于应用型大学内涵研究;②关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动因研究;③关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困惑研究;④关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研究。 国外关于应用型大学研究主要呈现在宏观层面上。欧美发达国家对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相当重视,大多数高校已经发展成为应用型大学。它们很早就确立了以“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同时又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设计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外学者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办学特色、培养重点、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等方面宏观进行研究。 纵观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学界从最初的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动力因素、重难点问题再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等,层层推进。目前学界的观点已从应不应该转型升级到如何转型,如何更好地建设应用型大学这样的课题上来。但对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存在的问题和路径仅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实际转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现状如何,影响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相关因素有哪些,怎样去评估转型的效果,遇到了什么问题和挑战,怎样解决遇到的挑战等,需进行更深入、细化的研究。同时,随着我国高校转型的发展,教育数据的不断丰富,国内教育大数据时代如期到来。国内外基于大数据来分析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研究非常匮乏,这一领域还存在较大研究空间。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4.1选题意义 第一,为解决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现状开展深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探索转型的影响因素,构建转型模型,为解决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思路,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有助于解决地方高校就业难的问题。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在近几年走向滑坡,毕业生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高校与社会有效接轨,向社会输送符合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1.4.2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拓宽我国高校发展思路,指导我国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应用价值:为企业和应用人才需求部门提供有价值、有启发的观点和意见,有助于促进地方高校与企业更好地合作,提高企业对高校人才的认可度,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