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作业【题】

宏观经济作业【题】
宏观经济作业【题】

P54 计算

5.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1)A的价值增加为:5000美元- 3000美元 = 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为:500美元- 200美元 = 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美元- 2000美元= 4000美元

(2)由生产法核算GDP,易得其值为

GDP = 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亦可用加总所有部门最终产品的方法计算GDP。易知A、B、C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分别为2800美元、500美元和3000美元,加总即得GDP数额为6300美元。

(3)国民收入额为:6300美元- 500美元 = 5800美元

8.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万元),试计算:(1)个人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

解:(1)个人储蓄 = 个人可支配收入 - 消费 = 4100 -3800 = 300万元(2)投资 = 个人储蓄 + 政府储蓄 + 国外部门的储蓄

=300 +(-200)+ 100 = 200万元

(3)政府购买 = 国内生产总值 - 消费 - 投资 - 净出口

=5000 - 3800 - 200 -(- 100)= 1100万元

P55 简答

4.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总等于计划的投资?

答:(1)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含义。储蓄与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的恒等,是“事后的、实际的”投资和储蓄的恒等。设有一个二部门经济,其国民收入为1000亿元,从收入的使用看,用于消费的为800亿元,则未被消费的200亿元既为储蓄;从支出的结构看消费仍为800亿元,未被消费的200亿元此时被视为投资。这里的投资和储蓄是事后的、实际的指标,其中可能包含有非合意的部分,因此就必然有储蓄与投资的恒等。

(2)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的含义。计划储蓄与计划投资的相等是基于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意愿的相等,是“计划的、事前的、合意的”投资和储蓄的相等。由于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并不一定相同,投资动机与储蓄动机亦存有差异,因而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的相等就只能是偶然的。只有当非合意的投资、非合意

的储蓄为零,即实际的投资、实际的储蓄让投资主体、储蓄主体都满意时,计划投资才等于计划储蓄。

P92

4、已知边际消费倾向β=0.8,税率t=0.25,均衡时有一个150亿元的预算赤字,即有g-T=150亿元,g、T分别为政府购买和净税收。问需(1)增加多少投资或(2)改变多少政府购买或(3)改变多少转移支付或(4)改变多少自发税收或(5)同时等量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多少数额才能恰好消除赤字?

解:根据已知条件,易求出投资乘数k

i 、政府购买乘数k

g

、转移支付乘数k

tr

税收乘数k

t 和平衡预算乘数k

b

的值:

(1)若通过增加投资的办法消除赤字,则增加的投资?i须满足?T=t?y=tk

i

·?

i=0.25×2.5×?i=150亿元

?i=240亿元即须增加投资240亿元。

(2)若通过改变政府购买的办法消除赤字,则改变的政府购买?g须满足

?T-?g=t?y-?g=tk

g

?g-?g=0.25×2.5×?g-?g=150亿元

?g=-400亿元即须减少政府购买400亿元。

(3)若通过改变政府转移支付的办法消除赤字,则改变的政府转移支付?tr

须满足?T-?tr=t?y-?tr=tk

tr

?tr-?tr=0.25×2×?tr-?tr=150亿元?tr=-300亿元即须减少转移支付300亿元。

(4)若通过改变自发税收的办法消除赤字,则改变的自发税收?T

须满足?

T 0+t?y=?T

+tk

t

?T

=?T

+0.25×(-2)×?T

=150亿元

?T

=300亿元即须减增加自发税收300亿元。

(5)若通过改变预算规模消除赤字,则改变的预算规模?B须满足t·k

b

·?B=0.25×1/2×?B=150亿无

?B=1200亿元

即须同时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1200亿元才可消除预算赤字。

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

d ,净税收t

n

=50,投资i=60,政府支出

g=50,净出口函数nx=50-0.05y(单位:10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从60增加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4)当净出口函数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变动国内自发性支出10和变动自发性净出口10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何者大一

些?为什么?

解:(1)将以上条件代入均衡等式y=c+i+g+x-m,得

y=30+0.8y

d

+60+50+50-0.05y

y=600(10亿美元)

(2)此时的净出口余额为

nx=50-0.05y=20(10亿美元)

(3)容易知道,投资乘数

(β、γ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进

口倾向)。则有,

?y=k i ?i=(70-60)×4=40(10亿美元)

即均衡收入增加到600+40=640(10亿美元),此时净出口为

nx=50-0.05y=18(10亿美元)

(4)当净出口函数变为nx=40-0.05y ,由均衡条件不难求得

y=560(10亿美元)

此时净出口余额为

nx=40-0.05y=12(10亿美元)

(5)容易看出变动国内自发性支出100亿美元和变动自发性净出口100亿

美元对均衡收入的影响是一样的,但后者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要大一些。当自发

投资增加100亿美元时,净出口减少额为20-18=2(10亿美元);但当自发性净

出口减少100亿美元时,净出口减少额为20-12=8(10亿美元)。

P120计算

6.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消费c =100+0.8y ,投i =

150-6r, 货币供给m =150,货币需求L =0.2y-4r (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 和LM 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 ,政府支出g=100;

货币需求为L =0.20y -2r, 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 、LM 曲线及均衡

利率和收入。

解:(1)y=c+ i=100+0.8y+150-6r 整理得IS 曲线,

y=1250-30r

由L=m ,得0.2y -4r=150

整理得LM 曲线;y=750+20r

(2)解方程组

y =1250-30r

y =750+20r

得均衡利率r =10,均衡收人y =950(亿美元)

(3)若为三部门经济,则消费函数变为

c=100+0.8y d =100+0.8(1-0.25)y=100+0.6y

由 y =c+ i +g , 易得IS 曲线:y =875-15r

由L=0.20y-2r, m=150, 易得LM 曲线:y=750+10r

解由IS 曲线、,LM 曲线组成的方程组,得均衡利率和收入为:r=5,y=800

(亿美元)

411=+-=γβi k

P120分析讨论

10.试简要评述凯恩斯的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答:“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整个理论的基础,他用“有效需求不足”去解释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原因。凯恩斯提出了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以支持和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是: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所谓消费倾向“规律”,按照凯恩斯本人的说法,就是:“无论从先验的人性看,或从经验中之具体事实看,有一个基本心理法则,我们可以确信不疑。-般而论,当所得增加时,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若其所得增加之甚。”这样,随着收入的增加,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使得消费需求相对来说越来越不足,为避免生产的下降和失业的增加,就需要相应地增加投资量以弥补收人与消费之间越来越大的缺口。但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也是越来越不足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按照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投资的多少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的对比,投资需求与资本的边际效率同向变化,与利率水平反向变化。在投资成本既定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主要取决与投资者对将来收益的预期,由于受心理、生理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在短期内是波动不定的,另外由于资本资产之成本会随投资增加而增加,资本品预期收益由于所产物品的供给增加而下降,从而造成资本边际效率随投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这使投资的增加受到限制。按照流动偏好“规律”由于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必须取得一定的利息才肯贷出货币,因而利息率总会保持一定的高度,当流动偏好增强时,利息率还会上升,这妨碍了资本家继续投资的另一个因素。这样,一方面是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需求不足,生产便不能扩大到充分就业的程度,必然产生“非自愿失业”,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干预经济运行,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理想状态。

凯恩斯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解释有效需求不足,说明危机和失业的原因,是错误的。首先,消费倾向“规律”根本抹杀消费的阶级区别。社会各阶级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消费规律,资本家的消费从属于剩余价值规律,工人的消费则从属于劳动价值规律;其次,资本边际效率也是一个主观心理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确存在利润率下降规律,但不是预期的心理状态造成,而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最后,流动偏好同样是心理概念,利息根本不是放弃流动偏好产生的,而是产业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息并非货币现象,而要受平均利润规律制约;影响利息率水平的,并不是货币的数量,而是借贷资本的数量。凯恩斯用这些心理规律来解释危机和失业,其目的不仅在于掩盖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的真实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更在于要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P137简答

3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情况?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P137计算

1、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解:解方

程组

y = 2000 + 750/P

易得均衡时的价格和收入分别为P=1和y=2750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答案

一、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优缺点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作用: 第一,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对“熨平”经济周期有着重要影响,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属于一种反周期调节的短期性措施,必须随着作用环境与对象的变化而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 第三,财政政策相机抉择以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变化为前提,判断越准确,决策越果断,调控越及时,成效越显著。 相机抉择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采用相机抉择法时,会遇到“时滞”问题。时滞有三种:(1)认识时滞,即从问题的发生到人们意识到这种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2)行动时滞,即当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政府决定采取某种政策行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其间包括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议案在国会讨论、通过等过程。 (3)影响时滞,即当采取某种政策措施以后到实际发生效果之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由于上述原因,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反对采取相机抉择法,而主张根据现时经济制度中所有自动的稳定因素,即所谓“自动稳定器”,或称“内在稳定器”,自动进行调节,以稳定经济。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则是政府逆经济风向行事,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有3种: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两者的区别是:

宏观经济学作业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如果一个社会体系国民的消费支出为8亿美元,投资支出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1.5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1.8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 B ) A NNP为10.7亿美元 B GNP为10.7亿美元 C GNP为9.7亿美元 D NNP为9.7亿美元 2.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美元,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价格比基年翻了一番,并且实际产出比基年增加了50%,则2005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 C ) A 750亿美元 B 1000亿美元 C 1500亿美元 D 2000亿美元 3.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中介为一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4.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5.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 C ) A.必须是有形的 B.必须是无形的 C.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D.不能是无形的 6.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美元。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 A.500和200亿美元 B.2500和2200亿美元 C.500和300亿美元 D.300亿和600亿 7.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C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减去政府转移支付。 8.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在1985年是20美元,在1987年是24美元,如果以1985年为100,1987年这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是( B ) A.20% B.120% C.104% D.102%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3.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额,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4.家庭主妇提供劳务应得的收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三、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折算指数: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GDP价格指数,GDP折算指数):某个时期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别,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 四、简答题 医疗用的大麻生产和使用在加拿大是被视为合法的,这些活动对加拿大的GDP 有何影响?持续的非法使用大麻的活动(非医用的)对加拿大的GDP有何影响?(开放式题目) 五、计算题 1.某国企业在本国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及GDP。答: GNP= 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外的收入 = 200+50+120+10 = 380(亿元) GDP= 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外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外国人在国内的收入 = 200+120+80+12 = 412(亿元) 2.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单位: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消费支出90 利润30 投资支出60 政府购买支出30 政府转移支付5 所得税30 出口额60 进口额70 试求:(1)按收入法计算GNP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NP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170亿元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政府净收入-政府购买支出=(30-5)-30=-5亿元(4)计算储蓄额个人收入-所得税+转移支付-消费=170-30+5-90=55亿元(5)计算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

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中,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创新优化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市场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实践中,由于理念与模式的问题,经济管理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本文探索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以及理论研究与工作开展的探讨。 在企业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中,宏观经济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服务环节。在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践行科学化管理理念,对于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管理中亟待突破的瓶颈 (一)经济管理观念陈旧,无法适应新常态发展形势 在管理实践中,企业市场经济普遍存在工作理念落后,工作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新常态,对于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对于企业市场经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者,如果不能从理念和模式入手,创新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则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无法实现总体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企业市场经济管理能力欠缺,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 如何进行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效能,优化工作方法,是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经济活力的核心。综合来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对于实现企业

市场经济管理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企业市场经济主体,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结合核心发展工作,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满足当前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的新需求。 (三)经济引领作用没有发挥,综合工作效能较低 在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中,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发挥企业市场经济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引导,通过夯实管理的经济基础,提升经济管理的效能,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引领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很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在创新工作理念中,转变工作方式的价值与意义,固守传统工作模式,无助于总体企业市场经济管理效能的提升。 二、新常态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几点见解 (一)注重宏观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新常态下构建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不能忽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传统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在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有效了解工作需求,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变革,引领传统工作体系的优化,提升综合工作效能,进而适应新常态发展需求。可以这样讲,现代宏观经济管理建设工作的优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有待深入探索。 (二)提升宏观经济调控的科学化水平 在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市场经济建设正在摆脱传统的粗放式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A.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题

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绪论 1. 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的成因有哪些方面? 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上述缺陷。主要原因是: (一)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 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两个方面。一方面,任何宏观决策都必须以决策者掌握充分的信息为前提,但在实际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决策者往往难以掌握全部信息,这种信息缺口必然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体制等方面原因,会形成一些非真实信息,这种情况同样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偏好的影响。 (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 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经济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实际上,宏观政策的形成及其变化,一定程度上是不同利益群体政策影响力均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客观的,但不一定都是合理的。 (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 “时滞”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前者指从出现问题到决策者制定出相关政策并付诸实施这中间的时间间隔;后者指从政策实施到政策在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这种政策时滞的存在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 (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 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进行的理性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如当经济衰退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增加有效需求,抑制衰退,而微观经济主体对利润的预期不乐观,即不符合其利润最大化目标,这时,其理性反映必然是减少投资和消费,如果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都如此,则必然会加剧经济衰退。 2. 论述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 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顺应客观

宏观经济学作业一及标准答案(国民收入模块)

宏观经济学作业一及答案(国民收入模块)

————————————————————————————————作者:————————————————————————————————日期: 2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C.等于 C、In、S、Xn 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 GNP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C.等于 C、S、G、和 Xn 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 GDP 3.一国的 GDP 和 GNP 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GDP 包括()。 A.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 B.固定资本消费 C.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支出 4.在哪种情况下,GDP 会等于 GNP?() A.转移支付为零时 B.固定资本消费为零时 C.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为时 D.个人税收为零时 5.假定李强支付 1000 元给王刚,则()。 A.可以肯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 1000 元 B.可以肯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但无法确定增加的数量 C.可以肯定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但无法确定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增加还是减少 D.据已知信息无法确定国内生产总值是否发生变化 6.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怎样避免重复计算?() A.在计算时包括转移支付 B.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都计算在内 C.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 D.只计算中间产品 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 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 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GDP 的值 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 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8.刘老师在家里后院自己种菜供自家食用,这种活动() A.不计算在 GDP 之内,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B.不计算在 GDP 之内,因为这里包含了中间产品 C.计算在 GDP 之内,因为它反映了生产活动 D.具有生产性,但不计算在 GDP 之内,因为没有市场交易发生 9.可以将哪几项加总求得 GDP?() A.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出口和进口 B.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消费和净出口 C.消费、投资、工资和租金

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作业题(一) 一、填空题 1.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商品交换就必然有市场。 2. 市场第一原生主体是消费者、市场第二原生主体是企业、市场第一派生主体是政府、市场第二派生主体是消费者。 3.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小生产者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 4.产业结构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特征。 5.投资活动过程包括资金的投资项目的形成与筹集、投资的分配、投资实施、资金回收和增值四个阶段。 6.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企业、政府、个人和联产承包农户。 7.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额配置方式方式。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Х”,并改正过来。) 1.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能用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 X 2.价格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经济杠杆。 X 3.全国人大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体。√ 4.美国没有政府计划。X 5.日本和法国的宏观经济计划在西方国家里是非常成功的。√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1-4个是正确的,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 D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市场经济的缺陷表现 在( A C ) A.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B.市场调节的无效性 C.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D.市场的“失灵” 3.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 在( AB )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C.生产目的的社会化 D.生产组织的社会化 4.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目标 有( ABC ) A.经济增长 B.结构优化 C.国际收支平衡 D.低人口增长率 5.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 括( ABC ) 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C.国家财政部 D. 国务院 四、计算题 某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总量为13984.2亿元,进口2055.3亿元,出口1829.8亿元,全年消费需求为10441.1亿元,投资需求5568.4亿元。求该年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并判断该年是否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状态。 五、论述题 你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北外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作业题及答案

B1 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A. 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 B. 在未充分就业情况下将增加就业 C. 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 D. 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 D2 下列()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 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D3 我们通常用下列哪项指标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A.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B.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C. 人均实际消费额 D. 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C4 某国有企业为其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该企业支付给总经理一笔钱让他自己购买一辆汽车,在国民收 入帐户中的区别在于 A. 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B. 前者使消费增加,后者使投资增加 C. 前者使政府购买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D. 前者使消费增加,后者使政府购买增加 B5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C6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A. 政府支出 B. 净出口 C. 税收 D. 投资 B7 如果个人收入是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是90美元,消费是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A. 500美元 B. 480美元 C. 470美元 D. 400美元 C8 如果中国一个公司在国外建立一个工厂,那么这个活动将被 A. 排除在中国的GNP外 B. 全部计入中国的GDP内 C. 只对中国的资本和劳动有贡献的那部分计算在 中国的GNP内 D. 计入中国的GDP,但不计入GNP B9 若实际产出位于储蓄函数和投资曲线交点的左方,则 A. 存在超额产出 B. 存货中包含有非计划投资 C. 计划储蓄多于计划投资 D. 以上各项都是 B10 总支出由四个部分构成,以下哪一项不是这四个部分之一 A. 消费 B. 储蓄 C. 投资 D. 政府开支 判断题 B1 私人家庭购买轿车在GDP的核算中被计入投资。 A. 对 B. 错 B2 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所以,在国民收入账户中,被作为消费支出处理。 A. 对 B. 错 B3 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内。 A. 对 B. 错 B4 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 产品。 A. 对 B. 错 A5 若一个经济中今年的资本存量与去年的资本存量相同且折旧率为正,则其本年度的净投资为零。 A. 对 B. 错 B6 一古董商出售一幅旧字画的收入应被计入其所在国家的GDP内。 A. 对 B. 错 B7 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入GDP之中。 A. 对 B. 错 B8 核算GDP采用的支出法和收入法分别衡量GDP的不同方面,因而彼此并不关联。 A. 对 B. 错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 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绪论 2、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第一,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支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是客观经济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客观规律,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和规范,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和权限,明确哪些方面应当由政府管理,以及通过何种途径、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 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宏观政策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是宏观管理有效性的根本前提;宏观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受程度。 第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避免和减少宏观经济管理失效的基本环节。相对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更加要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二讲宏观经济管理主体 2、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答:(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主要有四个: 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合理的区间”,视各国的具体情况和本国人民的随能力而定。 3、充分就业:是指没有自愿失业或只有最少的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因经济往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货币收支大致相等。

(二)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 1、目标之标的统一性: (1)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加;经济增长基础上的有效供给增加,既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又有利于增强本国的出口竞争能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物价稳定的结果,是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的稳定,也就是经济增长环境的稳定,而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物价稳定作为影响外汇供求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促进作用。 (3)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意味着一定时期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有效劳动的大量投入必然引起经济的更快增长;另一方面,充分就业意味着劳动者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费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 (4)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意味着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外汇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外汇市场和汇率稳定,能起到促进物价稳定的作用。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1)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矛盾。在现代技术进步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扩大就业人数来增加劳动投入,而是靠科技进步,靠经营管理现代化。因此,经济增长本身有很大可能排斥非熟练个人的就业机会。就企业来说,技术进步的作用日益强化,宁肯用较高的工资雇请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熟练工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下降。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减少用工,甚至排挤劳动力的重要因素。 (2)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在某些特定时期会出现矛盾。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要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扩张性政策往往造成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引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作业题) 1、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及职能什么? 答: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及其具有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政府职能:维护产权制度、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国家发改委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财政部职能: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职能: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和金融安全。 2、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答:从消费需求看:模仿性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要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低成本优势发生转化,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足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从环境资源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3、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答: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试述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创新? 答:一、明确“区间调控”。确定“上限”和“下限”,上限是防范通货膨胀,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在上限和下限之内都是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不超出这一范围,就不用采取应急性政策,就要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具体要求: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二、实施“定向调控”和“微刺激”。在政策运用上不搞“大水漫灌”和强刺激,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喷灌”“滴灌”和预调、微调,注重精准发力,确保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主要措施: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创业创新;多管齐下,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吸

(完整版)东农宏观经济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B 6.B 7.B 8.D 9.A 10.D 11.D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 1.(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应该而且是可以调节经济的 2.(1)边际分析法 (2)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 (3)静态与动态分析法 (4)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四、论述题 1.联系:(1)它们是整体与其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人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A4.B5.B6.D7.C8.A9.D10.A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注意:只作参考,以胡老师发的考题为准)

宏观经济管理试题答案(一) 一、简答题答案(共4题,每题5分,计,20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答案:1.维护产权制度;2.维护市场秩序;3.保证公共产品供给;4.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5.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2、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 答案:(1)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 基本目标之间关系:目标之间具有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3、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对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答案: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 绝对周期指经济总量增长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增长周期则指经济总量处于增长过程而增长速率有快有慢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4、产业组织政策 答案:指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 5、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何种状态时使用此政策? 答案:亦称赤字财政政策,其特点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积极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 6、关税措施 答案: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及进口附加税等。 7、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答案:(1)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2)实行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中长期计划管理;(3)以金融政策为中心进行短期调控。 二、辩析题答案(共4题,每题4分,计16分)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管理可有可无 答案:错。政府的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构件,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宏观经济学作业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农民生产的小麦; 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 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 政府的转移支付。 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B.个人购买的游艇; C.个人购买的服装; 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 折旧; D.公司未分配利润。 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折旧额 D. 个人所得税。 9.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 A.净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税收; D.消费。 12.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 13.如果2006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8,2007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4,那么,1988年的通胀率是( )。 A. 4.2%; B.5.9%; C.6.25%; D.6%。 14.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 A.一年内一个经济的所有交易;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15.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N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 A.因各种原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是正确的; B.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高衡量; C.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低衡量;

北邮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作业一()

北邮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作业一 1.人力资源甄选的原则有( ? )。 A.因事择人 B.人职匹配 C.用人所长 D.责备求全 E.德才兼备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B;C;E;] 标准答 案: A;B;C;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2.人力资源外部征聘有( ? )等途径。 A.就业市场 B.招聘广告 C.校园招聘 D.网络招聘 E.猎头公司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B;C;D;E;] 标准答 案: A;B;C;D;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3.统计法常用的方法包括( ?)等。 A.趋势分析法 B.德尔菲法 C.推断法 D.比率分析法 E.回归分析法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D;E;] 标准答 案: A;D;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4.工作说明书应当具备( ? )等特点。 A.清晰

B.新颖 C.具体 D.简明 E.客观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C;D;E;] 标准答 案: A;C;D;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5.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策略包括( ?)等方面。 A.抓住人力投资重点 B.搞好国民教育 C.进一步强化职业技术教育 D.调动多方面的创业力量 E.进一步强化就业后的继续教育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B;C;E;] 标准答 案: A;B;C;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6.(错误) 政府提供的纯粹的公共物品包括( ? )等。 A.国防 B.法律和秩序 C.资产再分配 D.宏观经济管理 E.公共医疗卫生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B;E;] 标准答 案: A;B;D;E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7.人力资源过剩的处理方法包括( ? )等。 A.裁员 B.变相裁员

宏观经济学网上作业2

作业名称:春季宏观经济学网上作业2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当年计入GNP的消费支出大于当年生产的消费品,表明 A、购买了旧货 B、购买了库存产品 C、当年产品出口增加 D、统计错误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 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 D、GDP不变,但储蓄S将下降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的速度加快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息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A、 B、 C、 D、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管理 一、如何看待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 (一)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内在机制,虽然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自身也存在有缺陷,表现在:(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由于竞争导致垄断。 2、市场本身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3、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充分供应。 4、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的对称性,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市场有序—公平交易—信息对称。 5、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竞争—财富不均衡分配—贫富悬殊。 6、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经济规律的周期性发展,繁荣—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危机…… (二)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行为主体,同样不可能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也有自身的缺陷,表现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不能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所有缺陷,或举措失当,就会造成人为的经济波动。 1、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对宏观决策的约束。信息缺口是指决策者在决策的实际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不全面,存在着缺口,这个缺口对决策的准确度构成的一定影响。信息失真是指由于技术、体制等原因,形成许多非真实的信息,从而对宏观决策的影响。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决策的影响。决策者的偏好自觉不自觉的渗透于决策过程,必然影响决策的结果。 3、不同利益群体对宏观决策的干扰。任何一项宏观决策的形成及变化,一定程度上是不同利益群体政策影响力均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客观的,但不见得都是合理的。 4、宏观政策“时滞”影响宏观管理的效果。只要存在政策“时滞”,即使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百分之百的正确,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有效。 5、经济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对宏观政策产生阻抗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而经济人的“合理预期”,常常会使政府的宏观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二、谈谈你对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做出宏观经济管理决策、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管 理,所要实现的基本结果和预期。我国宏观 经济管理目标体系的演变:改革开放以前, 主要注重设置产品产量等具体指标。改革开 放以后,特别是十四大以后,进一步调整并 逐渐完善。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规定 了宏观调控的四个主要目标——“促进经济 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一直至今。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1、经济增长——用经济增长率表示。经 济增长率应根据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具体 条件而定。一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1-3% 的增长率为低速增长;4-5%为中速增长;6 -10%为高速增长;10%以上为超高速增长。 2、物价稳定——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 区间内变动。物价稳定的基本标志:物价指 数年自发的上涨幅度保持在2-3%以内,一 般不应超过5%。考虑到价格的结构性调整可 保持在5-7%以内;如果考虑加速增长的一 些特殊因素,也不能突破两位数。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目标是在一定 的工资水平和现有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 下,把失业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充分就 业是经济稳定、繁荣和社会公平的标志,但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实现百分之百的就业或 绝对消灭失业。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是保持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度计)整个国 家的国际经济关系中收入与支出的基本平 衡。 (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之间的 关系 1、目标的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 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 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2、目标的矛盾性。一是经济增长与充分 就业的矛盾。经济增长本身有很大可能排斥 非熟练个人的就业机会。二是经济增长与物 价稳定的矛盾。在某些特定时期经济增长可 能会带来物价的过快上涨。三是经济增长与 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加速增长需要机 器、原料、技术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如果 进口多,而出口少,或出口多,而进口少, 就会出现国际收支失衡。四是充分就业与物 价稳定的矛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 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和成 因。 (一)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的经济扩 张和收缩的波动,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 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10个周 期,其中第十个经济周期从2000年至2009 年已结束,目前进入了第十一个周期。 (二)改革开放前后比较,我国经济周 期性波动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波动幅度(上下波动的差)不同。 改革前的5个周期,除第1个周期振幅为9.9 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 改革后的4个周期,除第2个周期 (1982-1990)振幅高于10个百分点(11.4 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均小于10个百分点。 第二,波动的高度(每个周期内波峰年 份的经济增长率)不同:改革前5个周期波 动的平均高度为16.5个百分点,改革后为 13.7个百分点。 第三,波动的深度(每个周期内波谷年 份的经济增长率)不同:改革前5个周期波 动的平均深度为-5.1%,改革后平均为5.5%。 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已经由古典 型(周期内出现负增长)转为增长型(周期 内没有负增长)。 第四,波动的平均位势(周期内的年均 经济增长率)不同:改革前为5.9%,改革后 为9.6%,表明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水平明显提 高。 第五,波动的扩张长度(周期内扩张期 的长度)不同:改革前平均为1.8年,改革 后平均为2.8年,特别是从第9和第10个周 期看,出现明显延长的趋势,表明经济增长 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三)第十轮经济周期的新特点。本轮 经济周期从2000年——2009年,GDP增长率 (%)在8.3%——13%之间。与前9轮相比, 其上升阶段从2000年到2007年持续7年, 在8%以上至13%左右的适度增长区间内平稳 较快地运行。这表明,我国经济周期出现了 新的波动形态,即经济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 大大延长,经济在上升通道内,持续平稳高 位运行。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周期 波动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 (五)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 一是农业与经济周期波动。我国是发展 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周期波 动的影响相当明显。农业主要通过产品、要 素和市场等途径对经济波动产生影响。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在 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投资与经济周期波 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投 资的急剧扩张带动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在 经济收缩阶段,投资的减少与生产的下降又 紧密相联。 三是经济结构与经济周期波动。总量矛 盾的深层基础是结构问题,经济结构失衡与 调整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原因。 四是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波 动。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也是影响我国经济 周期波动的因素。经济体制因素包括:(1) 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供给严重制约需求, 经济上升的驱动力常常是需求膨胀(包括投 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表现为需求主导型 的经济周期波动。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下,则是供给主导型的经济周期波动。 五是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周期波动。随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