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学生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5-- 2016学年第二学期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402班

姓名(学号):李潇亚(20145358)

2016年 5月 8 日

实验名称实验一:人口预测和控制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

学时 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最小二乘拟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matlab作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和曲线拟合的方法

3.通过实例学习如何用拟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各种参数辨识的原理和方法;

5.通过范例展现由机理分析确定模型结构,拟合方法辨识参数,误差分析等求解

实际问题的过程;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掌握几种基本的参数辨识方法,了解拟合的几种典型

应用,观察不同方法得出的模型的准确程度,学习参数的误差分析,进一步了解

数学建模过程。这对于学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熟悉处理

大量的工程计算问题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题目

对美国1790-2000年的人口数据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拟合和预测,具体要求如下:

模型1

(1) 假设美国人口上限为4亿,假设1790年的人口增长率为2.95%,计算每隔

十年的人口增长率,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建立微分方程模型;

(2) 利用 (1) 中的模型计算各年人口,与实际人口数量比较,计算模型的计算

误差;

(3) 利用 (1) 中的模型预测美国2010,2020,2030,2040,2050年的人口;

模型2.

(1) 根据表中的人口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建立数学模型;

(2) 利用 (1) 中的模型计算各年人口,与实际人口数量比较,计算模型的计算

误差;

(3) 利用 (1) 中的模型预测美国2010,2020,2030,2040,2050年的人口;

数据表1 美国人口

年1790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人口/百 3.9 5.3 7.2 9.6 12.9 17.1 23.2 31.4

年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38.6 50.2 62.9 76 92 106.5 123.2 131.7 人口/百

年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50.7 179.3 204 226.5 251.4 281.4

人口/百

三、实验过程

源程序:t=1790:10:2000;

x=[3.9 5.3 7.2 9.6 12.9 17.1 23.2 31.4 38.6 50.2 62.9 76 ...

92 106.5 123.2 131.7 150.7 179.3 204 226.5 251.4 281.4];

%plot(t,x,'*');

x1=log(x);

a=polyfit(t,x1,1)

x2=exp(a(2)+a(1).*t);

t1=2010:10:2050;

plot(t,x2,'+',t,x,'*');

x3=exp(a(2)+a(1).*t1);

er=abs(x2-x)./x

t2=2010;

x4=exp(a(2)+a(1).*t2)

四、实验结果

a =

0.0202 -34.3934

er =

0.2645

x4 =

516.7091

五、结果分析

在MATLAB命令窗口运行该程序,输出结果a = 0.0202 -34.3934;x1 =516.7091因此,参数a=0.0202, b=-34.3934,拟合函数在2010处的函数值f(2010)=516.7091。误差er=0.2645。

由上图1750-2000的实际人口和预测拟合的值发现,在接近2010年时存在较大误差,故预测的值存在不准确性,还需进一步计算,改善程序,得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值。

实验名称实验二:用MATLAB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

学时 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内容

2.熟悉MATLAB软件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命令

3.学习灵敏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实验题目

2.1.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用MATLAB求解

课后题1

三、实验过程

2.1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源程序: c=[-72 -64];

A=[1 1;12 8;3 0];

b=[50;480;100];

lb=zeros(2,1);

[x,fval]=linprog(c,A,b,[],[],lb)

Optimization terminated.

课后题 1:(1)根据题意,假设市政,代办机构,政府,政府,市政分别为x1,x2,x3,x4,x5,总利润为z,得:

Max z=4.3%x1+2.7%x2+2.5%x3+2.2%x4+4.5%x5

x2+x3+x4>=400

2*x1+2*x2+x3+x4+5*x5<=7

9*x1+15*x2+4*x3+3*x4+2*x5<=25

X1+x2+x3+x4+x5<=1000

X1,x2,x3,x4,x5>=0

源程序: c=[-0.043 -0.027 -0.025 -0.022 -0.045];

A=[-1 -1 -1 -1 -1;2 2 1 1 5;9 15 4 3 2;1 1 1 1 1];

b=[-400;7;25;1000];

lb=zeros(5,1);

[x,fval]=linprog(c,A,b,[],[],lb)

(3)由第一问的得,c=[-0.045 -0.027 -0.025 -0.022 -0.045];

A=[-1 -1 -1 -1 -1;2 2 1 1 5;9 15 4 3 2;1 1 1 1 1];

b=[-400;7;25;1000];

lb=zeros(5,1);

[x,fval]=linprog(c,A,b,[],[],lb)

c=[-0.043 -0.027 -0.024 -0.022 -0.045];

A=[-1 -1 -1 -1 -1;2 2 1 1 5;9 15 4 3 2;1 1 1 1 1];

b=[-400;7;25;1000];

lb=zeros(5,1);

[x,fval]=linprog(c,A,b,[],[],lb)

四、实验结果

2.1

x =

20.0000

30.0000

fval =

-3.3600e+003

课后题1

(1)x =

0.0000

0.0000

0.0000

527.1516

2.9486

fval =

-11.7300

所以若该经理有1000万元资金,取x4=527.1516,x5=2.9486,所以投资 D政府527.1516万元和E市政2.9486万元。

(3)x =

0.0000

0.0000

0.0000

527.1516

2.9486

fval =

-11.7300

若证券A的税前收益增加为4.5%,投资不改变。

x =

0.0000

0.0000

0.0000

527.1516

2.9486

fval =

-11.7300

若证券C的税前收益减少为4.8%,投资不应该改变。

五、结果分析

2.1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上面的结果得到了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即用20桶牛奶生产A1,30桶牛奶生产A2,但是如果目标函数的系数改变,结果也会有改变,而且上面的数值也是近似的满足条件,所以问题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

课后题1

(1)通过计算的结果x4=527.1516,x5=2.9486,所以应该投资D政府527.1516万元和E市政2.9486万元。但是共有1000万元资金,应该有更好的方案去投资,获得最大的利润。

(2)题目中提到以2.75%的利率街道不超过100万元资金,但是不知道该问跟第一问的1000万元是否还有关系,所以没有做出来。

(3)分别改变两种证券的税前收益,但是结果不变。

实验名称实验三:用MATLAB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

学时 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整数规划的基本内容

2.熟悉MATLAB软件求解整数规划问题的基本命令

3.学习灵敏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实验题目

课后题2或者3

三、实验过程

课后题2

每个销售代理点只能向本区和一个邻区的大学生售书,可以用0-1变量表示是否建在该区,从而建立这个问题的0-1规划模型。蒋大学生数量为24、29、42、21、56、18、71的区标为1、2、3、4、5、6、7,用rij为第i区的大学生人数,用0-1变量Xij=1表示(i,j)区的大学生由一个代售点供应图书(i

Max=63*x12+76*x13+71*x23+50*x24+85*x25+63*x34+77*x45+39*x46+92*x47+50 *x24+74*x56+89*x67

X12+x13+x23+x24+x25+x34+x45+x46+x47+x56+x67<2

X12+x13<=1

X12+x23+x24+x25<=1

X13+x23+x34<=1

X25+x45+x56<=1

X46+x56+x67<=1

X47+x67<=1

Xij=0或xij=1

源程序:

c=[-63 -76 -71 -50 -85 -63 -77 -39 -92 -74 -89];

>> A=[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1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1];

>> b=[2;1;1;1;1;1;1;1];

>> [x,fval]=bintprog(c,A,b)

四、实验结果

x =

1

1

fval =

-177

五、结果分析

计算得知x25=1,x47=1,所以应该建在2和4区,分别向5区和7区销售,能使所能供应的大学生数量最大,最大为177

实验名称实验四:用MATLAB求解微分方程,传染病模型实验地点实验日期

学时 2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数值微分的计算

2.掌握用MATLAB软件求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例学习用微分方程模型解决简化的实际问题

4.了解欧拉方法和龙格-库塔方法的基本思想和计算公式等概念

二、实验题目

1.指数传播模型

2.SI传播模型

3.SIS传播模型

画出每类人群的图像,相轨线,并讨论阈值的取值对传染病传播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

1.指数传播模型

设时刻t的病人人数x(t)是连续、可微函数,并且每天每个病人有效接触(足

以使人致病的接触)的人数为λ,则t到t+Δt病人人数的增加,就有 x(t+Δt)-x(t)=λx(t)Δt

再设t=0时有x0个病人,得:dx/dt=λx,x(0)=x0

2.SI传播模型

设总人数N不变,人群分为易感染者和易感染者两类,记作s(t),i(t),每天每个病人有效接触的人数为λ,为日增长率,初始时刻病人得比例为i0,则

Ndi/dt=λNsi

s(t)+i(t)=1

di/dt=λi(1-i),i(0)=i0

解得:i(t)=1/(1+(1/i0-1)*exp(-λt))

源程序:clc

x0=0.2;

lamta=0.006;

t=0:5:1000;

n=length(t);

x=1+(1/x0-1)*exp(-lamta*t);

x=1./x;

subplot(1,2,1);

plot(t,x,'.-');

legend('x~t曲线');

dx=lamta.*x.*(1-x);

subplot(1,2,2);

plot(x,dx);

legend('dx~x曲线');

3.SIS模型

设每天被治愈的病人数占病人总数的比例为日治愈率常数μ,接触数σ是整个传染期内每个病人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得

Ndi/dt=λNsi-μNi

di/dt=λi(1-i)-μi,i(0)=i0

=λ/μ

解得:di/dt=-λi[i-(1/σ)]

源程序:clear clc

x0=0.1;

lamta=0.1;

sgm=3;

t=0:5:200;

a=1-1/sgm;

x=a+(1/x0-a)*exp(-lamta*a*t);

x=1./x;

subplot(1,2,1);

plot(t,x,'.-');

legend('x~t曲线');

dx=-lamta.*x.*(x-1+1/sgm);

subplot(1,2,2);

plot(x,dx);

legend('dx~t曲线')

四、实验结果

1.结果表明,随着t的增加,病人人数x(t)无限增长,不符合实际

2.SI的i(t)~t和di/dt的图形如图所示,并且由图可知当i=0.5时,di/dt达到最大值,这时病人增加的最快,当t->∞,i->1时,所有人都会被感染,不符合实际。

3.SIS模型中σ是一个阈值,如图所示,当σ>1时i(t)的增加性取决于i0的大小,但其极限值i(∞)=1-1/σ随σ的增加而增加,当σ<=1时,病人比例i(t)越来越小,最终趋于0.

五、结果分析

1.指数模型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病人有效接触的人群中,有健康人还有病人,但是只有健康人才会被传染成病人,所以在改进的模型中必须区别这两种人。

2.SI 模型考虑了健康者和病人,得出的结果更加准确了,在计算出来的i=0.5的时候应该加强卫生医疗推迟传染病高潮,但是当当t->∞,i->1时,所有人都会被感染,不符合实际,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会有被治愈的人,所以应该更改模型。

3.SIS 模型综合了各种假设,得出最终的结果,但是需要考虑σ的值,当σ>1时i(t)的增加性取决于i0的大小,但其极限值i(∞)=1-1/σ随σ的增加而增加,当σ<=1时,病人比例i(t)越来越小,最终趋于0.

实验名称 实验五:种群问题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学时 2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数值微分的计算

2.掌握用MATLAB 软件求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例学习用微分方程模型解决简化的实际问题

4.了解欧拉方法和龙格-库塔方法的基本思想和计算公式,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等概念

二、实验题目

两种群相互竞争模型如下:

()1(11)12

()2(12)

12x y x t r x s n n x y y t r y s n n ?

=--???

?=--??

其中x (t ),y(t)分别是甲乙两种群`的数量,r1,r2为它们的固有增长率,n1,n2为它们的最大容量。S1的含义是,对于供养甲的资源而言,单位数量乙(相对n2)的消耗量为单位数量甲(相对n1)消耗的s1倍,对于s2也可做相应的解释。

分析:

这里用x (t)表示甲种群在时刻t的数量,即一定区域内的数量。Y(t)表示乙种群在时刻t的数量。假设甲种群独立生活时的增长率(固有增长率)为r1,则x (t)/ x=r1,而种群乙的存在会使甲的增长率减小,且甲种群数量的增长也会抑制本身数量的增长,即存在种间竞争。这里,我们设增长率的一部分减少量和种群乙的数量与最大容纳量的比值成正比,与s1(s1表示最大容纳量乙消耗的供养甲的资源是最大容纳量甲消耗该资源的s1倍)成正比。另一部分的减少量和种群甲的数量与甲的最大容纳量的比值成正比。则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模型:

x(t)=r1*x*(1-x/n1-s1*y/n2)

同样,我们可以得到乙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表达式:

y(t)=r2*y*(1-s2*x/n1-y/n2)

如果给定甲、乙种群的初始值,我们就可以知道甲、乙种群数量随时间的演变过程。

问题一:

设r1=r2=1,n1=n1=100,s1=0.5,s2=2, 初值x0=y0=10,计算x(t),y(t),画出它们的图形及相图(x,y),说明时间t充分大以后x(t),y(t)的变化趋势(人民今天看到的已经是自然界长期演变的结局)。

问题二:

改变r1,r2,n1,n2,x0,y0,但s1,s2不变,(或保持s1<1,s2>1),计算并分析所得结果;若s1=1.5(>1),s2=0.7(<1)再分析结果,由此你的得到什么结论,请用各参数生态学上的含义作出解释。

问题三:

实验当s1=0.8(<1),s2=0.7(<1)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s1=1.5(>1),s2=1.7(>1)时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能解释这些结果吗?

三、实验过程

问题一:

源程序

fun.m:

function dx=fun(t,x)

r1=1;r2=1;n1=100;n2=100;s1=0.5;s2=2

dx=diag([r1*(1-x(1)/n1-s1*x(2)/n2);r2*(1-s2*x(1)/n1-x(2)/n2)])*x;

ts=0:0.1:10;

x0=[10,10];

[t,x]=ode45(@fun,ts,x0);

plot(t,x),grid,

四、实验结果

问题一:

通过上面程序画出三个图关于x1(t),x2(t)的图形,由图可知,两个种群的单个成员消耗的资源差不多相同,而环境能承受的种不同,两个种群竞争结果取决于s1,s2.

五、结果分析

问题一:当s1<1,s2>1时,s1意味着在对供养甲的资源的竞争中乙弱于甲,s2意味着在供养乙的资源的竞争中甲强于乙,于是种群乙终将灭绝,种群甲趋向最大容量。

问题二:当s1>1,s2<1时,s1意味着s1意味着在对供养甲的资源的竞争中乙强于甲,s2意味着在供养乙的资源的竞争中甲弱于乙,于是种群甲终将灭绝,种群甲趋向最大容量。

问题三:当s1<1,s2<1时,因为在竞争甲的资源乙较弱,而在竞争乙的资源中甲较弱,于是可以达到一个双方共存的稳定的平衡状态。

实验名称实验六:综合评价问题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

学时 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及MATLAB操作

2.掌握用MATLAB软件求理想解法的基本命令

3.通过实例学习层次分析中一致性的判定及MATLAB求解的基本命令

二、实验题目

校长奖学金评选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校长奖学金,每年都从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在校大学生中选部分最优者作为校长奖学金的获得者。现已知某高校经过层层选拔,推荐除了5名候选者,评委会需要根据各项考核指标从这些学生中选出2名优秀的同学作为获奖对象。考核指标有学分绩点,团队协作能力,体育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现场答辩表现。现在评委会根据推荐单位及候选学生提交的材料,并通过答辩得到了候选者的量化评分结果,见下表:

学分绩点团队协作能

力体育水平创新实践能

现场答辩表

学生A 95 4 85 90 98 学生B 92 2.5 90 92 95 学生C 94 5 78 88 85 学生D 91 3 83 94 88 学生E 93 3.5 95 92 90

三、实验过程

优秀学生

学分绩点团队协

作能力

体育水

创新实践

能力

现场答辩能

设学生为i,考核标准为j ,每项用Xij(i<=5,j<=5)表示,假设他们的对比矩阵为A=[1 1/2 1/4 1/2 1/2;2 1 1/2 1 1;4 2 1 2 2;2 1 1/2 1 1;2 2 1/2 1 1]; 源程序:

A=[1 1/2 1/4 1/2 1/2;2 1 1/2 1 1;4 2 1 2 2;2 1 1/2 1 1;2 2 1/2 1 1]; [n,n]=size(A);

RI=[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V,D]=eig(A); lam=D(1,1);

CI=(lam-n)/(n-1); CR=CI/RI(n)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A=[1 1/2 1/4 1/2 1/2;2 1 1/2 1 1;4 2 1 2 2;2 1 1/2 1 1;2 2 1/2 1 1];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lumda(n,n) max_x=x(:,n)

最后, 通过公式1*n

i Bi Aij wi ==∑计算各高校 的最终得分,运用matlab 计算。

四、实验结果

max_lumda =

5.1926

max_x =

-0.1805 -0.3610 -0.7221 -0.3610 -0.4306 ans =

-0.9373

-1.8746

-3.7493

-1.8746

-2.2356

五、结果分析

通过层次分析法,算出这个矩阵通过组合一致性比率,并且通过matlab算出λλ=5.19特征向量wi=[-0.1805;-0.3610;-0.7221;-0.3610;-0.4305].因此最终结果为选择A同学,由于B和C同学得分一样,还需继续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实验名称实验七:综合实验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

学时 4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掌握前几章学习过的利用MATLAB求解方法

3.综合利用所学方法建立模型,并用MATLAB进行求解

二、实验题目

降落伞的选择

为向灾区投放救灾物资2000kg,需选购一些降落伞,已知空投高度为500m,要求降落伞落地的速度不能超过20m/s。降落伞可视为半径为r的半球面,用每根长为l的16根绳索连接着载重m,如图1所示。

每个降落伞的价格由三部分组成,伞面价格由伞半径r;绳索价格为4元/m;其它费用200元。

降落伞在降落过程中收到空气的阻力,为了确定阻力的大小,用半径3m、载重300kg的降落伞送500m高度做降落实验,测得各时刻的高度,见表2.

试确定降落伞的选购方案,即共需要多少个,每个伞的半径多大(在表1

中选择),在满足空投要求的条件下,使费用最低。

表1 不同半径的降落伞伞面价格

半径r/m 2 2.5 3 3.5 4 费用/元 65 170 350 660

1000

2 降落伞试验的时刻t 与高度x 的观测值 t/s 0

3 6 9 12 15 18 21 2

4 27 30 x/m 500 470 42

5 372 317 264 215 160

108

55

1

三、实验过程

模型假设

1.伞面价格1c 与伞半径r 的关系,用幂函数1b c ar =(,a b 待定)按表1数据拟合;载重m 位于球心正下方球面处,每根绳索的长度2l r =。

2.降落伞在空中只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阻力与降落伞速度和伞面积的乘积成正比,阻力系数用表2数据做拟合,降落伞初速为零。 模型建立

1.目标函数

n 个降落伞的总费用记做C ,每个降落伞的费用由伞面价格1b c ar =,绳索价格

2416290.5c r r =??=和其它费用3200c =组成,于是

123()(90.5200)b C n c c c n ar r =++=++ (1)

2.伞的速度和高度

记时刻t 伞的速度为()v t ,高度为()x t ,空气阻力为2kr v ,k 是待定参数。按照牛顿第二定律,()v t 满足

2(0)0

dv m mg kr v

dt

v ?=-???=? (2)

经济数学模型的局限性

数学与经济学息息相关,经济理论研究也离不开经济数学模型。经济学从它产生时起,就在某种程度上运用着经济数学模型。几乎每一项经济学的研究、决策,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利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经济问题得到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经济学中使用数学方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经济模型,从中引申出经济原则和理论,进行预测、决策和监控。在经济领域,数学的运用首要的问题是实用性和实践性问题,即能否用所建立的模型去概括某一经济现象或说明某一经济问题。因而,数学模型分析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趋向,经济数学模型在研究许多特定的经济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学日益计量化、定量分析的今天,数学模型方法显得愈来愈重要。在社会发展中,经济数学模型渗透到了许多方面。 1 经济数学模型的基本内涵 经济数学模型:①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以及由公式构成的算法系统均可称为数学模型。②数学模型就是运用数学符号、公式和函数等数学语言,表示出客观事物特征、本质和规律的方法。那么经济活动中数量关系的简化的数学表达,简称经济模型。“数学模型是数学思想精华的具体体现,是对客观实际对象的数学表述,它是在一定的合理假设前提下,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简化,基于数学理论和方法,用数学符号、数学命题、图形、图表等来刻画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当数学模型与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经济数学模型也就产生了。数学中有数、形、式结合原则。数表示量的大小,形表示量的集合,式反映了经济变量的联系及规律,三者之间形成了逻辑的统一。数学中图形是点的轨迹,点是函数的特殊值,因而也是函数和曲线的统一。可以认为经济问题是复杂经济现象中的一个点,函数则是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图形就是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所以,数、形、式是建模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是解决客观经济问题的三个要素。” 经济数学模型强调直接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加以解决,教会人们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广大学习数学的人来说,这也是提高其数学素质的直要途经,是培养人们尤其是经济工作者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而且,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可以培养数学创造能力。 在经济数学模型中,用到的数学非常广泛,按数学形式的不同,经济数学模型一般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①线性模型是指模型中包含的方程都是一次方程。②非线性模型是指模型中有两次以上的高次方程。③有时非线性模型可化为线性模型来求解,如把指数模型转换为对数模型来处理。数列,概率统计等。 模型要采取一定的数学形式来反映经济数量关系。任何数学形式主要由方程式、变量(它的数值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按其在方程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和参数(反映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系数)3个基本要素组成。简化是用模型来反

排列组合问题的常见模型(详解)

排列组合问题的常见模型 一、相异元素不许重复的排列组合问题 这类问题有两个条件限制,一是给出的元素是不同的,即不允许有相同的元素;二是取出的元素也是不同的,即不允许重复使用元素。这类问题有如下一些常见的模型。 模型1: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m 个不同元素作排列或组合,规定某k 个元素都包含在内,则: 组合数:1m k n k N C --= 排列数:2m m k m n k N A C --= 例1.全组有12个同学,其中有3个女同学,现要选出5个,如果3个女同学都必须当选,试问在下 列情形中,各有多种不同的选法? (1)组成一个文娱小组;(2)分别担任不同的工作. 解:(1)由于要选出的5人中,3个女同学都必须当选,因此还需要选2人.这可从9个男同学中 选出,故不同的选法有:53112336(N C --==种) (2)在上述组合的基础上,因为还需要考虑选出5人的顺序关系,故不同的选法有: 553522512359120364320(N A C A C --===?=种) 模型2.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m 个不同元素作排列或组合,规定某k 个元素都不包含在内, 则: 组合数:1m n k N C -= 排列数:2m m m m n k n k N A C A --== 例2.某青年突击队有15名成员,其中有5名女队员,现在选出7人,如果5名女队员都不当选,试 问下列情形中,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组成一个抢修小组;(2)分别但任不同的抢修工作. 解:(1)由于5名女队员都不当选,因此只能从10名男同学选出,故不同的选法有: 77311551010120N C C C -====(种) (2)由于还需考虑选出的7个人的顺序问题,故不同的选法有: 7721551010987654604800N A A -===??????=(种) 模型3.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m 个不同元素作排列或组合,规定每一个排列或组合,都只包 含某k 个元素中的某s 个元素。则组合数:1m s n k N C --= 排列数:2m m s m n k N A C --= 例3.全组12个同学,其中有3个女同学,现要选出5人,如果3个女同学中,只有甲当选,试问在 下列情形中,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组成一个数学小组;(2)分别担任不同的工作. 解:(1)由于女同学中只有甲当选,所以还需4人,这4人要从男同学中选,因此不同选法有: 514 11239126()N C C --===种 (2)由于选出的人要分别担任不同的工作,所以不同的选法有:55154251235915120()N A C A C --===种. 模型4.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k 个不同元素作排列或组合,规定每一个排列或组合,都只包 含某r 个元素中的s 个元素。则:组合数:1s k s r n r N C C --= 排列数:2k s k s k r n r N A C C --= 例4.全组12个同学,其中有3个女同学,现要选出5人,如果3个女同学中,只有1人当选,试问 在下列情形中,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组成一个数学小组;(2)分别担任不同的工作.

药物动力学模型 数学建模

药物动力学模型 一般说来,一种药物要发挥其治疗疾病的作用,必须进入血液,随着血流到达作用部位。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收,而借助于血液循环往体内各脏器组织转运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分布。 药物进入体内以后,有的以厡型发挥作用,并以厡型经肾脏排出体外;有的则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药物的代谢。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药理活性,可能没有药理活性。不论是厡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最终都是经过一定的途径(如肾脏、胆道、呼吸器官、唾液腺、汗腺等)离开机体,这一过程称为药物的排泄。有时,把代谢和排泄统称为消除。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就是研究药物、毒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除过程的定量规律的科学。它是介于数学与药理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自从20世纪30年代Teorell 为药物动力学奠定基础以来,由于药物分析技术的进步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药物动力学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获得迅速的发展。至今,药物动力学仍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有房室分析;矩分析;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生理药

物动力学模型;药物药效学模型。下面我们仅就房室分析作一简单介绍。 为了揭示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定量规律,通常从给药后的一系列时间 (t) 采取血样,测定血(常为血浆,有时为血清或全血)中的药物浓度( C );然后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数据(C——t数据)进行分析。 一一室模型 最简单的房室模型是一室模型。采用一室模型,意味着可以近似地把机体看成一个动力学单元,它适用于给药后,药物瞬间分布到血液、其它体液及各器官、组织中,并达成动态平衡的情况。下面的图(一)表示几种常见的给药途径下的一室模型,其中C代表在给药后时间t的血药浓度,V代表房室的容积,常称为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K代表药物的一级消除速率常数,故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成正比,D代表所给刘剂量。 图(a)表示快速静脉注射一个剂量D,由于是快速,且药物直接从静脉输入,故吸收过程可略而不计;图(b)表示以恒定的速率K,静脉滴注一个剂量D;若滴注所需时间为丅,则K=D/丅。图(c)表示口服或肌肉注射一个剂量D,由于存在吸收过程,故图中分别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用MATLAB 创建各种控制系统模型。 2、掌握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以及连续系统模型与离散系统模型之间的转化,模型的简化。 二 相关理论 1传递函数描述 (1)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 对线性定常系统,式中s 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1不等于零,这时系统在MATLAB 中 可以方便地由分子和分母系数构成的两个向量唯一地确定出来,这两个向量分别用num 和den 表示。 num=[b1,b2,…,bm,bm+1] den=[a1,a2,…,an,an+1] 注意:它们都是按s 的降幂进行排列的。 tf ()函数可以表示传递函数模型:G=tf(num, den) 举例: num=[12,24,0,20];den=[2 4 6 2 2]; G=tf(num, den) (2)零极点增益模型 ? 零极点模型实际上是传递函数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原理是分别对原系统传递 函数的分子、分母进行分解因式处理,以获得系统的零点和极点的表示形式。 K 为系统增益,zi 为零点,pj 为极点 在MATLAB 中零极点增益模型用[z,p,K]矢量组表示。即: z=[z1,z2,…,zm] p=[p1,p2,...,pn] K=[k] zpk ()函数可以表示零极点增益模型:G=zpk(z,p,k) (3)部分分式展开 ? 控制系统常用到并联系统,这时就要对系统函数进行分解,使其表现为一些基本控 制单元的和的形式。 ? 函数[r,p,k]=residue(b,a)对两个多项式的比进行部分展开,以及把传函分解为微 分单元的形式。 ? 向量b 和a 是按s 的降幂排列的多项式系数。部分分式展开后,余数返回到向量r , 极点返回到列向量p ,常数项返回到k 。 ? [b,a]=residue(r,p,k)可以将部分分式转化为多项式比p(s)/q(s)。 11 211121......)()()(+-+-++++++++==n n n n m n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R s C s G ))...()(())...()(()(2121n m p s p s p s z s z s z s K s G ------=22642202412)(23423++++++=s s s s s s s G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80 排列组合中的常见模型

微专题80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一、基础知识: (一)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思路: 1、特殊优先:对于题目中有特殊要求的元素,在考虑步骤时优先安排,然后再去处理无要求的元素。 例如:用0,1,2,3,4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多少种排法? 解:五位数意味着首位不能是0,所以先处理首位,共有4种选择,而其余数位没有要求,只需将剩下的元素全排列即可,所以排法总数为44496N A =?=种 2、寻找对立事件:如果一件事从正面入手,考虑的情况较多,则可以考虑该事的对立面,再用全部可能的总数减去对立面的个数即可。 例如:在10件产品中,有7件合格品,3件次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至少有一件次品的情况有多少种 解:如果从正面考虑,则“至少1件次品”包含1件,2件,3件次品的情况,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如果从对立面想,则只需用所有抽取情况减去全是正品的情况即可,列式较为简单。3310785N C C =-=(种) 3、先取再排(先分组再排列):排列数m n A 是指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再将这m 个元素进行排列。但有时会出现所需排列的元素并非前一步选出的元素,所以此时就要将过程拆分成两个阶段,可先将所需元素取出,然后再进行排列。 例如: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3人,分别从事3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只有一名女生,则选派方案有多少种。 解:本题由于需要先确定人数的选取,再能进行分配(排列),所以将方案分为两步,第一步:确定选哪些学生,共有2143C C 种可能,然后将选出的三个人进行排列:33A 。所以共有213433108C C A =种方案 (二)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1、捆绑法(整体法):当题目中有“相邻元素”时,则可将相邻元素视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考虑相邻元素之间的顺序即可。 例如:5个人排队,其中甲乙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中几种常见的数学模型-文档资料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中几种常见的数学模型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中必考的一个类型题,常常单独命题或与概率内容等相结合,一般以较容易题出现,但由于解这类问题时方法灵活,切人点多,且抽象性极强,在解题过程中发生重复或遗漏现象不易被发现,所以又成为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故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分类、分步把复杂问题分解,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将问题简单化、常规化。 一、特殊元素优先数学模型 对于存在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排列组合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特殊”入手,先满足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再去满足其他元素或其他位置,这种模型称为“特殊元素优先数学模型”。 例1.用0,1,2,3,4,5这六个数字可组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____个。(用数字作答) 解:先安排四位偶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优先考虑)。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中如果个位数是0共有C■A■个,同时如果个位数是2或4共有C■C■A■=96个,所以,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共有60+96=156个。 点评:特殊元素优先法是比较容易入手的一种方法,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一是要注意优先考虑有要求的特殊位置的元素,二是要注意与分步计数原理结合运用。 二、捆绑式数学模型

对于某些元素要求相邻排列的问题,可先将相邻元素捆绑并看作一个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进行自排,这种模型称为“捆绑式数学模型”。这种模型分为两种,一种是相邻元素要全排列,一种是相邻元素是组合问题,不用排列。 例2.四个工人去住旅店,旅店只剩下三个房间,要求四人中必须有两个住在一个房间,另两个房间各住一人,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 解:第一步:把四个工人中的二个捆绑在一起,共有C■=6种方法;第二步:把四个工人看成三个工人进行排列,共有A■=6种方法。所以共有36种不同的安排方法。 点评:由于两个工人在同一个房间没有排列问题,所以不能自排。还有一种典型的错误排法,先在四个人中选出三个工人入住三个房间,有24种方法,再把剩下一个人放下四个房间中的任意一个,共有4种方法,故共有96种方法。请学生思考,这种方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三、插空式数学模型 对于某些元素要求不相邻排列的问题,可先排好没有限制条件的元素,再将所指定的不相邻的元素插入它们的间隙及两端位置,这种模型称为“插空式数学模型”。 四、AB型数学模型 对于一些排列组合问题,不同的元素或不同的情况只有两

浅论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浅论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代西方经济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 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经济模型,从中引申出经济原则和理论进行决策和预测。 关键词:经济学数学模型应用 在经济决策科学化、定量化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数学经济建模更是无处不在。如生产厂家可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方式、交货地点等要求,根据快速报价系统(根据厂家各种资源、产品工艺流程、生产成本及客户需求等数据进行数学经济建模)与客户进行商业谈判。 一、数学经济模型及其重要性 数学经济模型可以按变量的性质分成两类,即概率型和确定型。概率型的模型处理具有随机性情况的模型,确定型的模型则能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法则,精确地对一种特定情况的结果做出判断。由于数学分支很多,加之相互交叉渗透,又派生出许多分支,所以一个给定的经济问题有时能用一种以上的数学方法去对它进行描述和解释。具体建立什么类型的模型,既要视问题而定,又要因人而异。要看自己比较熟悉精通哪门学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数学并不能直接处理经济领域的客观情况。为了能用数学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为了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的数学刻划。或者说,数学经济建模就是为了经济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

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的刻划。而现代世界发展史证实其经济发展速度与数学经济建模的密切关系。数学经济建模促进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现实的生产效率。在经济决策科学化、定量化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数学经济建模更是无处不在。如生产厂家可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方式、交货地点等要求,根据快速报价系统与客户进行商业谈判。 二、构建经济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了解熟悉实际问题,以及与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 2.通过假设把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明确模型中诸多的影响因素,用数量和参数来表示这些因素。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来描述问题中变量参数之问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构架出一个初步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通过不断地调整假设使建立的模型尽可能地接近实际,从而得到比较满意的结论。 3.使用已知数据,观测数据或者实际问题的有关背景知识对所建模型中的参数给出估计值。 4.运行所得到的模型。把模型的结果与实际观测进行分析比较。如果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模型是符合实际问题的。我们可以将它用于对实际问题进一步的分析或者预测;如果模型的结果与实际观测不一致,不能将所得的模型应用于所研究的实际问题。此时需要回头检查模型的组建是否有问题。问题的假使是否恰当,是否忽略了不应该忽略的因

第80炼 排列组合中的常见模型

第80炼 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一、基础知识: (一)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思路: 1、特殊优先:对于题目中有特殊要求的元素,在考虑步骤时优先安排,然后再去处理无要求的元素。 例如:用0,1,2,3,4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多少种排法? 解:五位数意味着首位不能是0,所以先处理首位,共有4种选择,而其余数位没有要求,只 需将剩下的元素全排列即可,所以排法总数为44496N A =?=种 2、寻找对立事件:如果一件事从正面入手,考虑的情况较多,则可以考虑该事的对立面,再用全部可能的总数减去对立面的个数即可。 例如:在10件产品中,有7件合格品,3件次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至少有一件次品的情况有多少种 解:如果从正面考虑,则“至少1件次品”包含1件,2件,3件次品的情况,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如果从对立面想,则只需用所有抽取情况减去全是正品的情况即可,列式较为简单。 3310785N C C =-=(种) 3、先取再排(先分组再排列):排列数m n A 是指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再将这m 个元素进行排列。但有时会出现所需排列的元素并非前一步选出的元素,所以此时就要将过程拆分成两个阶段,可先将所需元素取出,然后再进行排列。 例如: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3人,分别从事3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只有一名女生,则选派方案有多少种。 解:本题由于需要先确定人数的选取,再能进行分配(排列),所以将方案分为两步,第一步: 确定选哪些学生,共有2143C C 种可能,然后将选出的三个人进行排列:33A 。所以共有 213433108C C A =种方案 (二)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1、捆绑法(整体法):当题目中有“相邻元素”时,则可将相邻元素视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考虑相邻元素之间的顺序即可。 例如:5个人排队,其中甲乙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数学建模:投资问题

投资的收益与风险问题 摘要 对市场上的多种风险资产和一种无风险资产(存银行)进行组合投资策略的设计需要考虑两个目标:总体收益尽可能大和总体风险尽可能小,而这两个目标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立的。 本文我们建立了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最大化策略”,即控制风险使收益最大,将原模型简化为单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一;在保证一定收益水平下,以风险最小为目标,将原模型简化为了极小极大规划模型二;以及引入收益——风险偏好系数,将两目标加权,化原模型为单目标非线性模型模型三。然后分别使用Matlab的内部函数linprog,fminmax,fmincon对不同的风险水平,收益水平,以及偏好系数求解三个模型。 关键词:组合投资,两目标优化模型,风险偏好

2.问题重述与分析 3.市场上有种资产(如股票、债券、…)()供投资者选择,某公司有数额为的 一笔相当大的资金可用作一个时期的投资。公司财务分析人员对这种资产进行了评估,估算出在这一时期内购买的平均收益率为,并预测出购买的风险损失率为。考虑到投资越分散,总的风险越小,公司确定,当用这笔资金购买若干种资产时,总体风险可用所投资的中最大的一个风险来度量。 购买要付交易费,费率为,并且当购买额不超过给定值时,交易费按购买计算(不买当然无须付费)。另外,假定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是, 且既无交易费又无风险。() 1、已知时的相关数据如下: 试给该公司设计一种投资组合方案,即用给定的资金,有选择地购买若干种资产或存银行生息,使净收益尽可能大,而总体风险尽可能小。 2、试就一般情况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利用以下数据进行计算。 本题需要我们设计一种投资组合方案,使收益尽可能大,而风险尽可能小。并给出对应的盈亏数据,以及一般情况的讨论。 这是一个优化问题,要决策的是每种资产的投资额,要达到目标包括两方面的要求:净收益最大和总风险最低,即本题是一个双优化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这两个目标是矛盾的,因为净收益越大则风险也会随着增加,反之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很难或者不可能提出同时满足这两个目标的决策方案,我们只能做到的是: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得风险最小的决策,或者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得净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和风险按确定好的偏好比例的情况下设计出最好的决策方案,这

排列组合—寻找合适的模型(精华)

排列组合——寻找合适的模型 在排列组合问题中,有一些问题如果直接从题目入手,处理起来比较繁琐。但若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模型,或将问题进行等价的转化。便可巧妙的解决问题 典型例题: 例1:设集合A 由n 个元素构成,即{}12,,,n A a a a = ,则A 所有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思路:可将组成子集的过程视为A 中的元素一个个进行选择,要不要进入到这个子集当中,所以第一步从1a 开始,有两种选择,同样后面的23,,,n a a a 都有两种选择,所以总数2222n n N =???= 个 个答案:2n 例2:已知{}1,2,3,,40S = ,A S ?且A 中有三个元素,若A 中的元素可构成等差数列,则这样的集合A 共有( )个A.460 B.760 C.380 D.190 思路:设A 中构成等差数列的元素为,,a b c ,则有2b a c =+,由此可得,a c 应该同奇同偶,而当,a c 同奇同偶时,则必存在中间项b ,所以问题转变为只需在140-中寻找同奇同偶数的情况。,a c 同为奇数的可能的情况为220C ,同为偶数的可能的情况为2 20C ,所以一共有 2202380C ?=种答案:C 例3:设集合(){}{}{}12345,,,,|1,0,1,1,2,3,4,5i A x x x x x x i ∈-=,那么集合A 中满足条件“1234513x x x x x ≤++++≤”的元素个数为( )A.60 B.90 C.120 D.130 思路:因为0i x =或1i x =,所以若1234513x x x x x ≤++++≤,则在()1,2,3,4,5i x i =中至少有一个1i x =,且不多于3个。所以可根据i x 中含0的个数进行分类讨论。①五个数中有2个0,则另外3个从1,1-中取,共有方法数为23152 N C =?②五个数中有3个0,则另外2个从1,1-中取,共有方法数为32 252N C =?

药物动力学模型 数学建模

药物动力学模型 一般说来,一种药物要发挥其治疗疾病得作用,必须进入血液,随着血流到达作用部位。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得过程称为药物得吸收,而借助于血液循环往体内各脏器组织转运得过程称为药物得分布。 药物进入体内以后,有得以厡型发挥作用,并以厡型经肾脏排出体外;有得则发生化学结构得改变--称为药物得代谢。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药理活性,可能没有药理活性。不论就是厡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最终都就是经过一定得途径(如肾脏、胆道、呼吸器官、唾液腺、汗腺等)离开机体,这一过程称为药物得排泄。有时,把代谢与排泄统称为消除。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就就是研究药物、毒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得吸收、分布、代谢及排除过程得定量规律得科学。它就是介于数学与药理学之间得一门新兴得边缘学科。自从20世纪30年代Teorell为药物动力学奠定基础以来,由于药物分析技术得进步与电子计算机得使用,药物动力学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都获得迅速得发展。至今,药物动力学仍在不断地向深度与广度发展。药物动力学得研究方法一般有房室分析;矩分析;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药物药效学模型。下面我们仅就房室分析作一简单介绍。 为了揭示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得定量规律,通常从给药后得一系列时间(t) 采取血样,测定血(常为血浆,有时为血清或全血)中得药物浓度( C );然后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数据(C ——t数据)进行分析。

一一室模型 最简单得房室模型就是一室模型。采用一室模型,意味着可以近似地把机体瞧成一个动力学单元,它适用于给药后,药物瞬间分布到血液、其它体液及各器官、组织中,并达成动态平衡得情况。下面得图(一)表示几种常见得给药途径下得一室模型,其中C代表在给药后时间t 得血药浓度,V代表房室得容积,常称为药物得表观分布容积,K代表药物得一级消除速率常数,故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成正比,D代表所给刘剂量。 图(a)表示快速静脉注射一个剂量D,由于就是快速,且药物直接从静脉输入,故吸收过程可略而不计;图(b)表示以恒定得速率K,静脉滴注一个剂量D;若滴注所需时间为丅,则K=D/丅。图(c)表示口服或肌肉注射一个剂量D,由于存在吸收过程,故图中分别用F与 K代表吸收分 数与一级吸收速率常数。 1、快速静脉注射 在图(a)中所示一室模型得情况下,设在时间t,体内药物量为x,则按一级消除得假设,体内药量减少速率与当时得药量成正比,故有下列方程: dx Kt dt(5、1) 快速静脉注射恒速静脉滴注口服或肌肉注射 K F 0K

动力学模型

月球软着陆控制系统综合仿真及分析(课程设计) 在月球探测带来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自己的探月计划,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探月高潮。在月球上着陆分为两种,一种称为硬着陆,顾名思义,就是探测器在接近月球时不利用制动发动机减速而直接撞击月球。另一种称为软着陆,这种着陆方式要求探测器在距月面一定高度时开启制动系统,把探测器的速度抵消至零,然后利用小推力发动机把探测器对月速度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从而使其在着陆时的速度具有几米每秒的数量级。显然,对于科学研究,对探测器实施月球软着陆的科学价值要大于硬着陆。 1月球软着陆过程分析 目前月球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直接着陆的方式。探测器沿着击中轨道飞向月球,然后在适当的月面高度实施制动减速,最终使探测器软着陆于月球表面。采用该方案时,探测器需要在距离目标点很远时就选定着陆点,并进行轨道修正。不难发现,该方法所选的着陆点只限于月球表面上接近轨道能够击中的区域,所以能够选择的月面着陆点的区域是相当有限的。 第二种方法就是先经过一条绕月停泊轨道,然后再伺机制动下降到月球表面,如图17-1所示。探测器首先沿着飞月轨道飞向月球,在距月球表面一定高度时,动力系统给探测器施加一制动脉冲,使其进入一条绕月运行的停泊轨道;然后根据事先选好的着陆点,选择霍曼变轨起始点,给探测器施加一制动脉冲,使其进入一条椭圆形的下降轨道,最后在近月点实施制动减速以实现软着陆。 主制动段 开始点 图17-1 月球软着陆过程示意图 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较大的优越性: 1)探测器可以不受事先选定着陆点的约束,可以在停泊轨道上选择最佳的着陆点,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数学建模中的优化问题与规划模型

与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等等有关的问题都是优化问题。 解决优化问题形成管理科学的数学方法:运筹学。运筹学主要分支:(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存贮学、排队伦、对策论、决策论。 6.1 线性规划 1939年苏联数学家康托洛维奇发表《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问题》 1947年美国数学家乔治.丹契克、冯.诺伊曼提出线性规划的一般模型及理论. 1. 问题 例1 作物种植安排 一个农场有50亩土地, 20个劳动力, 计划种蔬菜,棉花和水稻. 种植这三种农作物每亩地分别需要劳动力1/2 1/3 1/4, 预计每亩产值分别为110元, 75元, 60元. 如何规划经营使经济效益最大. 分析:以取得最高的产值的方式达到收益最大的目标. 1. 求什么?分别安排多少亩地种蔬菜、棉花、水稻? x 1亩、 x 2 亩、 x 3 亩 2. 优化什么?产值最大 max f=10x 1+75x 2 +60x 3 3. 限制条件?田地总量 x 1+x 2 +x 3 ≤ 50 劳力总数 1/2x 1 +1/3x 2 +1/4x 3 ≤ 20 模型I : 设决策变量:种植蔬菜x1亩, 棉花x2亩, 水稻x3亩, 求目标函数f=110x1+75x2+60x3 在约束条件x1+x2+x3≤ 50 1/2x1+1/3x2+1/4x3 ≤20 下的最大值 规划问题:求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值, 规划问题包含3个组成要素: 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当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时,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否则称为非线性规划问题。 2. 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 称满足约束条件的向量为可行解,称可行解的集合为可行域, 称使目标函数达最值的可行解为最优解. 命题 1 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是凸集. 因为可行解集由线性不等式组的解构成。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是平面上的凸多边形。 命题2 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一定在可行解集的某个极点上达到. 图解法:解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在平面上画出可行域,计算目标函数在各极点处的值,经比较后,取最值点为最优解。 命题 3 当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取不同的目标值时,构成一族平行直线,目标值的大小描述了直线离原点的远近。 于是穿过可行域的目标直线组中最远离(或接近)原点的直线所穿过的凸多边形的顶点即为取的极值的极点—最优解。 单纯形法: 通过确定约束方程组的基本解, 并计算相应目标函数值, 在可行解集的极点中搜寻最优解. 正则模型: 决策变量: x 1,x 2 ,…,x n . 目标函数: Z=c 1 x 1 +c 2 x 2 +…+c n x n . 约束条件: a 11 x1+…+a1n x n≤b1, ……a m1x1+…+a mn x n≤b m, 模型的标准化 10. 引入松弛变量将不等式约束变为等式约束. 若有 a i1x 1 +…+a in x n ≤b i , 则引入 x n+i ≥ 0, 使得 a i1 x 1 +…+a in x n + x n+i =b i 若有 a j1x 1 +…+a jn x n ≥b j , 则引入 x n+j ≥ 0, 使得 a j1 x 1 +…+a jn x n - x n+j =b j .

经济数学模型与案例分析

经济数学模型与案例分析 摘要:经济学与数学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经济学中很多经济现象与经济理论都需要数学只是来解释。微积分作为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经济学的必备知识。微积分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最主要的是研究相关的函数关系。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边际分析与弹性分析。 关键词:导数;积分;函数;弹性;边际 Abstract:There i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economics and mathematics. Many phenomena and theories in economics can be explained by mathematical ideal.Calculus is a necessary subject when weemulate the knowledge of economics for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s.We will mainly research some functions in this area, therefore we must understand some common functions about it. The most important is marginal analysis and elasticity analysis. Key words: derivative; integration; function; elasticity; margin

一.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随着经济学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化,在考虑和研究问题时,要求具有逻辑严谨的理论分析模型和通过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需要完全弄清楚一个结论成立需要哪些具体条件。单纯依靠文字描述进行推理分析,不能保证对所研究问题前提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也不能保证其研究结论的准确性。现代经济学中,几乎每个领域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数学、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很难理解经济概念的内涵,也就无法对相关经济问题进行讨论,更谈不上做自己的研究。理解概念是学习一门学科、分析某一具体问题的重要前提。 数学方法为经济学理论的突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数学方法是经济学分析的有力工具之一,在经济学的理论更新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古典经济学的代数式的简单运算、数理经济学中的高深数学的大量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数学方法的借鉴到现代数学与现代经济理论学的有机结合,无不体现了数学方法作为工具与方法论,并成为经济理论更新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方法为经济学理论的突破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使用数学方法能得出用语言文字无法得到证明的经济学理论。 数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拓展和加深了经济学科,使经济学的推理和分析过程更加严谨。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应用的广泛性。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画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秘、日用之繁无不涉及到数学。”数学在经济学的应用使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产生了数理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福利经济学、博弈论等经济学科;系统论和经济学结合产生了经济系统分析;控制论和经济学结合产生了经济控制论。因此,数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拓展了经济学科。另一方面,数学表达具有文字性表述所不具备的确定性和精确性,数学推导具有数理逻辑性,运用数学模型结合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问题,可以使经济学的推理和分析过程更加严谨。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排列与组合5.排列组合问题的常见模型1

1.基本计数原理 ⑴加法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又称加法原理. ⑵乘法原理 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子步骤,做第一个步骤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个步骤有2m 种不同方法,……,做第n 个步骤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又称乘法原理. ⑶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综合运用 如果完成一件事的各种方法是相互独立的,那么计算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时,使用分类计数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的各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的,即各个步骤都必须完成,这件事才告完成,那么计算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时,使用分步计数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理论基础,也是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这两个原理十分重要必须认真学好,并正确地灵活加以应用. 2. 排列与组合 ⑴排列:一般地,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知识内容 排列组合问题的常见模型1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其中被取的对象叫做元素) 排列数: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A m n 表示. 排列数公式:A (1)(2)(1)m n n n n n m =---+,m n +∈N ,,并且m n ≤. 全排列:一般地,n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n 个不同元素的一个全排列. n 的阶乘:正整数由1到n 的连乘积,叫作n 的阶乘,用!n 表示.规定:0!1=. ⑵组合: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元素中任取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 m n 表示. 组合数公式:(1)(2)(1)! C !!()! m n n n n n m n m m n m ---+==-,,m n +∈N ,并且m n ≤.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性质1:C C m n m n n -=;性质2:1 1C C C m m m n n n -+=+.(规定0C 1n =) ⑶排列组合综合问题 解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用好两个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的定义,即首先弄清是分类还是分步,是排列还是组合,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类型的排列组合问题的解法: 1.特殊元素、特殊位置优先法 元素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 位置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2.分类分步法:对于较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常需要分类讨论或分步计算,一定要做到分类明确,层次清楚,不重不漏. 3.排除法,从总体中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方法数,这是一种间接解题的方法. 4.捆绑法:某些元素必相邻的排列,可以先将相邻的元素“捆成一个”元素,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给那“一捆元素”内部排列. 5.插空法:某些元素不相邻的排列,可以先排其它元素,再让不相邻的元素插空. 6.插板法:n 个相同元素,分成()m m n ≤组,每组至少一个的分组问题——把n 个元素排成一排, 从1n -个空中选1m -个空,各插一个隔板,有11m n C --. 7.分组、分配法:分组问题(分成几堆,无序).有等分、不等分、部分等分之别.一般地平均分成n 堆(组),必须除以n !,如果有m 堆(组)元素个数相等,必须除以m ! 8.错位法:编号为1至n 的n 个小球放入编号为1到n 的n 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一个小球,要求小球与盒子的编号都不同,这种排列称为错位排列,特别当2n =,3,4,5时的错位数各为1,2,9,44.关于5、6、7个元素的错位排列的计算,可以用剔除法转化为2个、3个、4个元素的错

经济数学模型

经济数学模型 经济数学模型(economic mathematical model) 经济数学模型:经济活动中数量关系的简化的数学表达。 [编辑] 经济数学模型的种类 反映经济数量关系复杂变化的经济数学模型,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一)、按经济数量关系,一般分为三种: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最优规划模型 1、经济计量模型反映经济结构关系,用来分析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是一种社会再生产模型。 2、投入产出模型反映部门、地区或产品之间的平衡关系,用来研究生产技术联系,以协调经济活动。 3、最优规划模型反映经济活动中的条件极值问题,是一种特殊的均衡模型,用来选取最优方案。 (二)按经济范围的大小,模型可分为:企业的、部门的、地区的、国家的和世界的五种。 1、企业模型一般称为微观模型,它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对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大意义。 2、部门模型与地区模型是连结企业模型和国家模型的中间环节。 3、国家模型一般称为宏观模型,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中总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4、世界模型反映国际经济关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三)按数学形式的不同,模型一般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 1、线性模型是指模型中包含的方程都是一次方程。 2、非线性模型是指模型中有两次以上的高次方程。 3、有时非线性模型可化为线性模型来求解,如把指数模型转换为对数模型来处理。 (四)按时间状态分,模型有静态与动态两种: 1、静态模型反映某一时点的经济数量关系;

2、动态模型反映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含有时间延滞因素。 (五)按应用的目的,有理论模型与应用模型之分,是否利用具体的统计资料,是这两种模型的差别所在。 (六)按模型的用途,还可分为结构分析模型、预测模型、政策模型、计划模型。 此外,还有随机模型(含有随机误差的项目)与确定性模型(不考虑随机因素)等等分类。这些分类互有联系,有时还可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如动态非线性模型、随机动态模型等等。 [编辑] 经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建立和应用的步骤有: ①理论和资料的准备。 经济数学模型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对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状况。理论假设能否成立、是否正确,关系到模型的成败。合理的理论假设是模型赖以建立的前提。资料是否充分、可靠和准确,也直接影响经济数学模型的质量与功能。 ②建立模型。 模型要采取一定的数学形式来反映经济数量关系。任何数学形式主要由方程式、变量(它的数值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按其在方程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和参数(反映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系数)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简化是用模型来反映现实的特点,这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否则,模型就建立不起来。它不会降低模型的真实性,反而会提高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简化是有限度的,这取决于研究对象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和数学方法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模型不能过于简化,以致不能把握经济现实,又不能过分复杂,以致难于加工处理和管理操作。一个模型抽象或现实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分析的需要、分析人员的能力,以及取得资料的可能性。 ③求解或模拟试验。 以适用的软件(计算程序)在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子计算机上可以进行各种模拟试验,比较和选择不同的方案。 ④分析说明和实际应用。 在分析和应用模型时,把模型计算所得出的结论与模型外获得的信息相结合,作出必要的判断。评价模型优劣的标准应该是吻合度(它同被反映的经济数量关系的符合程度)与实用度(进行理论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等应用效果)的统一,两者不可偏废。随着客观经济情况的变化,模型需要不断修改和更新。经济数学模型是系统方法的具体运用,它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