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实践大舞台 刘胜军

农村小学校实践大舞台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姓名:刘胜军

联系电话:137********

地址:山东省齐河县祝阿镇中心小学电子邮箱:zebglsj@https://www.360docs.net/doc/1a18992578.html,

农村小学校实践大舞台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摘要] 通过学校整体推进,小组分层进行,形式多种多样,时间弹性安排,资源共享,氛围民主,结论生成的有效的校本课程实施途径,发挥农村教育的地域特色,以四个阶段为校本实施策略,适应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农村学生特有的知识、情商等特色,使国家课程在农村学校得以顺利开展与实施。

[关键词] 校本课程实施、农村小学校、西瓜种植、绣球灯舞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门新课程,由学校开发与实施,它在倡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和理念。但是,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拟,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打了折扣,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针对这些种种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走

校本实施途径,充分体现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独特性。

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我校开发了《西瓜的栽培与种植》和《绣球灯舞》两个课题,总结出农村学校适合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策略。

(一)以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为内容,制定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与状况、实验设施等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形成以农业、科技、人文活动为办学特色,制定出适合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的目标:

《西瓜的栽培与种植》

1、通过育苗、嫁接、移栽、授粉、管理、收

获、销售等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用观察、操作、

对比、记录、试验等方法,激发探索的浓厚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能力。

2、通过对西瓜的栽培与种植的学习,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与灵感,引导学生在轻松地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通过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对不同阶段、不同过程、学生作品的评价,促进学生对创

作过程中的情节进行交流,形成互相学习,互

相进步。

《绣球灯舞》

通过绣球灯的制作和绣球灯舞的学习,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学业水平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体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表现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朴素的爱国家、爱家乡心理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

具体目标:

1、在制作课中,通过钢丝彩绸等材料的运用,

引导学生用握、缠、编、裁、缝、

缠等方法,自由的改变不同的形体,激发探索的浓厚

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能力。

2、在灯舞课中,通过对传统灯舞影视的欣赏,和

新式灯舞的创新学习,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与灵感,引导学生在轻松

地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和良好的品德情操,通过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学

习体验,促进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创新意识协作精

神。

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在活动中是否善与他人合作,协调关系,如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等。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二)因地制宜挖掘活动主题

农村的有待开发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

去挖掘,去开发,去引导学生研究,在研究的同时建立起适合农村地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独特模式,这种模式应体现:有特色、

有创意、有成果。

1.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天然资源库”我校就利用这一“天然资源库”开发了《西瓜的栽培与种植》和《绣球灯舞》两个课题

充分利用学校周围村庄“种植西瓜”的自然资源和具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绣球灯舞”的人文资源,把“农、科、人文、教”相结合,发挥学生“学习、利用、创新”相衔接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拓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领域,进而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效益。

2.农村朴素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肥沃的土壤

根据统一研发自主实践的方式和课题的要求,形成由学科带头人李传华为龙头,年轻教师巨燕霞、姚凤、李东美、张蒙蒙、于海滨等年轻教师为梯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小组,在学校的统一协调下,制

定适合农村学生的每一次活动主题,这个步骤要充

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尽量体现活动参与的民主性和

自主性。组织教师编写农村特色的活动资料,坚持

走综合实践活动与农科教相结合之路,如选择“西瓜嫁接的认识与区别”“走进瓜田认识花”“喜鹊与西瓜的故事”“你会给西瓜授粉吗”

“如何计算西瓜的体积和瓜田的面积”“西瓜的产量与价格的统计”“富硒西瓜的培育”“西瓜种植史与传播史的研究”“绣球灯的制作”“绣球灯舞的开发”“绣球灯舞与村庄的发展史”“绣球灯舞与现代文

明的研究”等活动主题,既能使学生掌握农业、科

学、人文知识,又能亲自实践,推动当地经济的发

展,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3.确立活动方案

主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在教研组的统一安排

下,针对主题共同策划活动方案,制定教师指导

策略。根据活动策划有效指导活动,指导教师,

指导教法。同时到校外、到瓜地、到农户进行考察,做好协调、联络、安全保障等一些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把师生的活动视野凝聚到共同的主题上,产生共鸣,做出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同时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

(三)时空安排弹性化

由于课题研究是根据农时安排进行,有时需

要在寒暑假中完成,这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可以采取时空弹性化管理模式进行。该模式

分为两大系列,它们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相互

渗透。

1.大周期模式

《西瓜的栽培与种植》研究是在每年的2月

到7月之间,《绣球灯舞》是在每年的8月到

来年2月之间进行,除了正常的学校组织的活

动时间,还可利用双休日、寒署假等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系列活动。小组的组成打破年级界限,以村或邻村的学生为一个活动小组,选取责任心强的同学为组长。活动强调大主题、大活动、多步骤、小成果、大周期的原则。比如《西瓜的栽培与种植》分为育苗、嫁接、移栽、授粉、管理、采摘、销售7个环节;《绣球灯舞》分为绣球灯的历史、绣球灯的制作、绣球灯舞的编排,绣球灯舞的发展等等环节,层层细化、层层分解,这些大活动既结合当地农村特色,有利于学生学、用、创的衔接,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域,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效益。

2.短周期模式

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周活动系列,有选择地选用或改用省编制的活动资源教材,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每一个环节都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过程实施、方法指导、评价与反思、学生作品、再到生成新的问题循环中进行。如西瓜育种大部分时间是在寒假中进行,需要学生活动小组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而“走进瓜田认识花”,是从认识西瓜花,到如何对花进行授粉的环节,年级不同,活动的要求也不同;观察西瓜花时间不限,西瓜授粉就要具体的某个特定时间的上午

的8点—9点之间。“喜鹊与西瓜的故事”需要在西

瓜成熟前的两周内进行,这时的喜鹊就会大批的飞

来,啄食即将成熟的西瓜。在活动中强调小主题、

小活动、小步骤、短周期的原则。这种时空安排的弹性化管理模式,巧妙地解决了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常规教学课时安排不易把握、难以操作的难题,同时又显示了学校地域特色。

(四)活动总结成果展示

在每个活动阶段中,老师与学生都会在活动中

有各自独特的体验和创意,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活动实施中师生观念的碰撞、创新火花的闪现、

灵感的顿悟,这些都会对师生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综合效益是以往单纯课堂教学不可能达到的。如姚凤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节数学课》,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和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猜测了西瓜的体积,并设计出多种方案,利用所学知识实际测量出西瓜的体积,这是在实践活动中思想碰撞的结果;李传华老师指导学生把每次活动的感悟、心得记录下来,厚厚的一摞,像涓涓细流,从笔端流淌出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

整个阶段校本实施策略,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

共创、方案共析、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教

育理念。我们以学校为整体推进,小组分层进行,

形式多种多样,时间弹性安排,资源共享,氛围民

主,结论生成的有效实施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培养了农村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同时立足于农村教师教学现状,解决了农村教师少、老龄化、时间紧、任务重,难以搞教研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