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人教版选修4)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人教版选修4)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人教版选修4)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训练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 _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称颂的事发生在

A公元221年 B公元220年 C公元前220年 D公元前221年

2、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

3、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4、秦消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使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D嬴政的雄才大略和秦军“虎狼之师”

5、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

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

C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 D 郡县官吏任免由皇帝控制且不能世袭

6、秦朝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皇权至高无上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7、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大臣专权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

9、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0、秦朝统治短暂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

11、“玄武门之变”的实质是

A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C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 D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12、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沿用或完善的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均田制③租庸调制④科举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13、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

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14、史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

15、“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

A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D有利于社会稳定

16、被漠南、漠北的各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 D乾隆

17、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18、唐太宗时期,与唐朝形成“翁婿”关系,加强了民族融和的少数民族是

A.回纥

B.西突厥

C.薛延陀

D.吐蕃

19、唐朝时期,周边国家中,大量吸收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A.高丽

B.百济

C.新罗

D.日本

20、下列关于贞观年间唐都长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设立专门接待外国商人的机构鸿胪寺 B.长安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D.有来自亚、非、美洲地区的学者、艺术家

21、康熙剪除鳌拜的主要原因是

A鳌拜目空一切,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 B鏊拜制造冤狱,处死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C康熙大权独揽,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 D鳌拜专权与皇权专制发生矛盾

22、康熙帝亲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铲除鳌拜

B.三藩割据

C.噶尔丹叛乱

D.沙俄入侵

23、下列有关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加强了东南海上防务

C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4、下列说法不符合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是

A削除割据,统一中国 B迫使尚可喜归降

C平定吴三桂叛乱 D首先击败耿精忠

25、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平定三藩②抗击沙俄③三征噶尔丹④统一台湾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26、下列不属于康熙帝作为的是

A封达赖 B平叛乱 C收台湾 D御外敌

27、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

28、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29、《尼布楚条约》与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其他条约相比,不同点是() A.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 B.签约双方平等协商

C.赔款求和 D.都是不平等条约

30、“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写在

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平定“三藩叛乱”后

C收复雅克萨之后 D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后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命数年,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 《史记》卷八七

请问:

(1)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分别作出了什么决策?(2分)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3分)

(2)如果你是客卿,你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吗?(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

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观点。(6分)

⑵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4分)

⑶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4分)

三、问答题(15分)

29.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继续发展和巩固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康熙帝时期面临着哪些方面的民族问题?(6分)

(2)康熙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9分)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训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ACD 6-10 DABDD 11-15 BADDC 16-20 BBDDC

21-25 DBAAD 26-30 ACBBA

二、材料分析题

31、⑴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逐客”建议。(2分)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3分)

⑵留:秦王关键时刻采纳客卿建议,说明他重视客卿作用(2分),在这样环境里,客卿能发挥自己的才干,(2分)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2分)。

不留:秦王一度心胸狭窄,郑国一度险象环生(2分),秦国一旦统治巩固,呆在秦国就很危险(2分),不如离开秦国另寻实现抱负的地方(2分)

(上述答案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2、⑴观点:①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②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③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6分)

⑵唐太宗采取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告诫他们守唐法;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4分)

⑶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4分)

三、问答题

33、(1)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侵略者的矛盾(6分)

(2)康熙帝时期一方面镇压汉人的反清斗争;另一方面学习汉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沿

用内阁制,奖励垦荒,尊孔崇儒、开科取士)。这些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也加快了满洲民族自身的发展,形成“康乾盛世”局面。(3分);

康熙帝三次亲征,武装平定噶尔的叛乱;尊重喇嘛教,多次在多伦地区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并在藏蒙地区册封活佛。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开发,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3分)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或:对欧洲殖民势力的反击,维护了国家主权。)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3分)(或:此外康熙帝对外逐步推行闭关政策,但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 副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 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积累 B、交换的扩大 C、生产力的发展 D、剥削的产生 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 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7、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0、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 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据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 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 D、资产阶段缺乏斗争经验 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1)期中考试试题(注意:请把选项写在答题卡内)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 2、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周王室的衰落 C、诸侯争霸 D、周朝统治腐朽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6、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7、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意志 D、英国 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 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11、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8.以下不属于 ...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9. 《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11.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将第工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涂抹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分,共48分。)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C吴起变法 D.商软变法 4.商轶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5.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A.墨家 B.儒家C法家 D.兵家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设立三长制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①迁都洛阳②实行宗主督护制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1.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D.推行重商主义 13.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 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 14.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集中体现在 A.“九十五条论纲”中 B.《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 C《圣经释义》中 D.《基督教原理》中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商鞅变法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 ) A.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 B. 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 C. 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 D. 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 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 ) ①打击旧贵族的特权②强化对基层的管理③发展封建经济④提高军队战斗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 )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 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 6.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7.《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B.废分封,行县制 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D.奖励耕织 8.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 )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 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9.“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②关注民生③国富兵强④最为彻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11.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12.“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 B、赢得民心 C、与时俱进 D、仁义致远 1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 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14.“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 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 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 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 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 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 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 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 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5.商鞅的“商”姓来源于() A.祖先姓氏 B.出生地 C.封地 D.官 职 16.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 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 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 不生也。”对“轻罪重罚”评价错误的是: A、刑法严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B、树立了变法的权威 C、给了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借口 D、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17.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 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①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②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 盛行 ③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④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 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 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 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 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 D.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 19.在一次探究课上,四名学生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 根本原因。你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具备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罗人才,统 一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减少,局部实现统一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各地联系加强 20.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 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 ①商鞅变法②孝文帝改革③明治维新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 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 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23.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鞍针对 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舌 2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25.“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上引言论应该是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 论基础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 的总结 26.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努力等。社 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贫 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指不同阶层的人转换 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以此概念来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大 B.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少 C.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D.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2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 班级::学号: 一、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 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要以抗衡它。”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 B.所有受轴懔侵略的国家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C.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D.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2、美国总统在《致介石并转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市民——对 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战期间 3、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 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证明了罗斯福这一论断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联 4、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属于“冷战”政策的容 B、都以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 )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地区分治 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7、(2009文综卷,2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最新历史选修一(改革)全国卷高考题整理a3(-2017)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全国卷高考题整理(2010-2017) 2 3 1、(15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 4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5 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 6 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7 ——《新唐书)》 8 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9 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 10 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 11 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 12 过半”。 13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4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15 16 17 18 19 20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21 22 23 24 25 26 2、(15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 27 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28 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29 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30 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31 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境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32 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33 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34 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35 ——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36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37 38 39 40 41 42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43 44 45 46 47 48 49 3、(15分)(2012新课标全国卷) 50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51 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52 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53 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54 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55 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56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 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B.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少 C.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D.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2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前325年,嬴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斯为秦惠文王。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向惠文王诬告“商君欲反”。于是,惠文王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嬴驷重用。这多少又可看作是对商鞅变法“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拨。 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泰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灭蜀。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大败楚军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杨志刚《千秋兴亡:秦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惠文王为政在秦国历史 上的作用。 29.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 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 华。谬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 而贪者,举以为收拏 (官奴婢)。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宜贵戚多怒望者.……五月而秦孝公 卒,太于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 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所谈到的商鞅变法中两个重要措施,并谈 谈它们对后世历史发展的重大影晌。 (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 认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 善,利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单卑爵秩等级,各 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 所芬华。 一一《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 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 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 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 日后统一天下莫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 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你 如何评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B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C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C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D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UO5、“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8226;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C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C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8、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B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期中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期中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 A.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C.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2.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A.古埃及B.古罗马 C.古印度D.古希腊 3.塔斯鲁克是雅典郊区最著名的贵族,他经营着大片土地,拥有众多的奴隶。他对梭伦改革的态度最有可能是( ) A.热烈拥护B.坚决反对 C.无动于衷D.顺其自然 4.《历史中的英雄》一文中说:“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希腊民主政治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5.《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 A.连坐法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 6.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

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人民版

永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终考试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3.有一座城市,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味杂陈的情怀,有繁华后一声叹息,有沉沦时的悲号长鸣。在这里,签订过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地”“赔款”“关税协定”等字眼曾经多少回灼伤我们的心灵。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4.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 5.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设立圣库制度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创建拜上帝教 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应写于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晚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7.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外国人特权的双重斗争。”这场“双重斗争”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的特权 B.收回了外强在华的租界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一曲轻柔的《映山红》,唱出了劳苦大众在艰苦斗争岁月里的期盼。它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9.图片一定程度上记载着历史。以下图片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其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侵略者坐在皇帝宝座上 C.黄海海战 D.南京遇难者纪念墙 1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题目训练题含答案(内容影响类)(PDF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题目训练(内容 影响类) 1.材料:“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闲时务农,战时出征,这种寓兵于农的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及机构;军事方面,层层编伍,寓兵于农;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统一货币,发展渔盐之利。 (2)影响: 1.促使齐国经济繁荣,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坚实基础; 2.加速井田制

的瓦解,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其重法的思想为战国法家所继承发展。 2.材料: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一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9分) 参考答案 (1)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员(2分);政府鼓励生产,注意垦荒,扩大副业种植。(2分);平籴法。(共6分,每点2分) (2)有利于人才选拔,加强了国家权力;(2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3分)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2分) 分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1含解析

阶段性测试题一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公元前7世纪,雅典社会动荡不安。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 A.来自其他城邦的威胁加剧 B.内部社会矛盾的激化 C.城邦用严刑峻法维护秩序 D.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解析:公元前7世纪,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甚至出现了平民的暴动;与此同时,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也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分享政治权利。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不安。 答案:B 2.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B.雅典贵族 C.雅典的执政官D.雅典平民 解析:根据材料中这些人“财物山积、丰衣足食”来判断,应当是雅典贵族。 答案:B 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解析:联系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中存在着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平民在反对奴隶主旧贵族的斗争中,获得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迫使奴隶主旧贵族不得不变革,给予平民一定的权利,故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新兴工商业者力量的壮大。A项是斗争的方式;B项与史实不符合;C项是梭伦改革的后果(结果),答案为D项。 答案:D

4.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 解析:贵族政治上的专权和经济上的豪夺,使其成为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共同反对的目标,双方矛盾激化,雅典的贵族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D项是A项的具体体现。 答案:A 5.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解析: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尽管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但是打破了贵族对世袭特权的垄断,为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了途径。 答案:C 6.下列关于四百人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四个等级的公民选举代表参加 B.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存在 C.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D.是梭伦改革的重要内容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四百人会议”规定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当选,并非全部等级均可,故A项错误。 答案:A 7.梭伦被历史上称为雅典“民主之父”,下列对其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B.为发展农业生产,积极鼓励粮食出口 C.为防止僭主政治,实施“陶片放逐法” D.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解析:A项中梭伦没有废除奴隶制度,错误;B项梭伦禁止粮食出口;C项属于克利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