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G101 新平法图集点评

11G101 新平法图集点评
11G101 新平法图集点评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一:绪论

原03~08G101平法系列图集于2011年9月1日废止,取而代之的是11G101-1,11G101-2和11G101-3新平法图集。从96G101始,平法已经作过几次大的改动,从96系列到00系列到03系列到现在的11系列。可以编一本平法小史。

新的平法图集分三册: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代替原(03G101-1、04G101-4 ),同时把原属于08G101-5中地下室外墙等构造移植到11G101-1墙一节。

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替代原(03G101-2 )

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代替原(04G101-3、08G101-5、06G101-6)。

这次,用户很恐慌,刚学完甚至是刚买就又淘汰了,因为它们前后之间的时间跨度很短,03系列最后一本图集是08G101-11,是在2008年12月1日才开始实施,还来不及适应。现在政府定额更新速度不快,上海还在用93和2000定额,至今没新的定额,实际上建筑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日新月异,但定额仍保持它的稳定性。规范修改其实也不算频繁,前版本是2002,时间跨度较长,这怎么能朝令夕改呢,只有平法图集变更频繁。

这其实是在变相抢钱,稍微作点修改和变化就可以又出版捞钱了,中国人全沾上铜臭了。标准图集的制订、修订、出版及软件开发和软件升级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利益链,图集的编者可借此收获稿酬,出版社当然是收入不菲,因为“标准”具有垄断性质,有定价权,价格奇高,培训机构也有新的商机,甚至连软件开发商也借此收取昂贵的升级费。利益集团利益均沾,全由使用者买单。图集由标准院牵头和把持,闭门造车,随意性大,不经实体大比例试验和足尺构造破坏试验,没有起码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只在原图集上修修补补,年年推出名目繁多的新图集,请问,这些图集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只是利益团体在大发其财。其实完全可以出个勘误和变化表,放在网上,没必要废止。即使要废止旧的推出新的,也最好有个说明,哪些内容变化了?为什么要变化?变化的理由是什么?意图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这些应该放在网上供下载,现在这些资料没有,使用者还得一本本看一条条对比,好象一点不人性化。作为研究者是可以条分缕析,使用者就没必要了,他们只要知道新标准与旧标准有哪些不同就行了。

11G101-1与03~08G101-11相比没有实质性变化,了无新意,无非是把板与柱墙梁整合到一本图集内,把原04G101、06G101和08G101基础类图集合并在一本图集内。把04G101、06G101和08G101基础类图集合并在一本图集的最初构想是我。。我现在再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把所有构件合并在一本图集中,即把基础、柱墙梁板和楼梯合而为一,因为这些构件本身是相互关联的,本身是要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合在一起才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为什么要分开而变得支离破碎呢。其次是,可以减少许多重复性东西,如总的文字性说明、平法制图规则、锚固长度表、混凝土保护层表和通用构造节点等。第三,放在一块使用者随带方便查阅方便,不会发生丢三拉四忘带某本图集的事,也不会出现从这本图集翻到另一本图集的现象。我想不远的将来,标准院又出一本新平法图集,所有构件都合在一起的图集。

新图集有一些细微变动,如融入06G90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的一些表示方法和元素,但无关宏旨,没有重大创新,缺乏创意者往往要玩那些小儿科。废止,说明要全部推翻以前的标准,标准可不是儿戏,应该比较稳定,不能经常变动,改来改去让人无所适从。有时修改后不是变得更合理,可能增加新的不合理,甚至大不如前,当然,更多的是变得更好,我们不是拒绝修改,只是时间跨度拉得稍长些,多些沉淀,厚积薄发。图集出版者理由当然很多,如因为规范修改了,所以平法要跟着改。规范的级别比标准要高,标准不能脱离规范。

更让人费解的是原平法创造者陈青来已从平法图集的作者中是抹去,这虽然无关我的事,但我还是有点愤愤不平,不过陈青来本人也没说什么(他内心怎么想无从知道),我就有点杞人忧天多此一举了。我对原平法也提出过批评性和建设性意见,但我对创立平法的作者是抱有极大敬意的,平法标注是否是革命性创新我们暂且不论,至少国外还没这个玩意。平法应用的普及足以证明平法强大的生命力,业内人士自然而然把平法与陈青来联系在一块,也许,标准院把陈青来的版权买断,所以,以后平法任何出版修订都没有陈青来的事了,这只是我猜测,没考证。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二:新旧规范变化

新的混凝土规范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新平法图集中,欲知新平法图集变化,必先了解混凝土规范的新旧变化。新平法图集主要是根据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修订,规范是元规则,如宪法,是上上法,平法图集的规定遵循规范,是规范的衍生品,它不能脱离规范。但规范是没有制图规则,平法可以有自己的一套制图规则,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其他构造等方面则完全脱胎于规范,规范是平法图集之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新规范)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同时废止,新旧规范具体有那些变化与新的平法相关?其他如结构方案、结构防连续倒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结构构件裂缝控制、复合受力构件和预应力设计等规定,不在平法范畴的内容,这里不作介绍。

一、材料变化:

1、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4.1.2 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级别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2、高强钢筋

发展高性能钢筋,增加500Mpa级带肋钢筋;以300Mpa光圆钢筋取代235a级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335Mpa钢筋;最终形成300、400、500Mpa的强度梯次,HRB400(三级钢)将成主流。新规范实施后的钢筋牌号及标志为:

HPB300—Ф

HRB335—B HRBF335—BF

HRB400—C HRBF400—CF

HRB500—D HRBF500—DF

RRB400—C

3、并筋形式

4.2.7当采直径50mm的钢筋时,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臵形式。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4、钢筋代换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5、预制钢筋

4.2.9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基本构造变化

1、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保护层属于耐久性设计内容,原来的保护层是指“纵筋外皮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现在的保护层是指“最外层钢筋的外皮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以前除了满足“纵筋外皮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外,还须满足最小保护层厚度15mm。新规范墙、板保护层合并,梁、柱合并。最小保护层厚度比以前规定的保护层厚度有所提高,这既能节省钢筋,又能避免建筑质量通病——露筋。老规范根据构件纵筋确定保护层显明是不合理的,导致因箍筋直径不同而相同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同。这一改进,统一了钢筋的量取规则,更具可操作性。在平法推出之前,我在现场做施工翻样时,一般是按箍筋外包尺寸计算,且柱梁箍筋保护层一般按25mm计算。保护层多控制纵筋到控制最外层钢筋,这样更合理,也更容易控制保护层。

再譬如,拉筋如果拉住最外层钢筋会导致拉钩保护层不够,陈青来解释说保护层是保护面而非保护点,这个解释有点勉强,不管是面还是点均要保护层,一个点露筋会逐渐扩展从而破坏整个构件,所以新图集规定拉筋可以不钩住外层筋,可以只拉住主筋,由设计注明。

第3.5.4第4条: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构件宜采用悬臂梁-板的结构形式,或在其上表面增设防护层。这条很重要,前2天上海茅台路一80年代建造的公房6楼阳台突然倒塌的恶性事件,我估计它没采用悬臂梁-板的结构形式,而是采用板式阳台,却又没在其表面增设防护层。

新规范中增加了基本锚固lab的计算方式:

lab=a*fy/ft*d

其中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改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以适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设计锚固长度为基本锚固长度乘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的数值,以反映锚固条件的影响:

la=ζa*lab

其中,la不应小于200mm,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对普通钢筋按规范第8.3.2条的规定取用,当多于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对预应力筋,可取1.0

震条件下规定不得小于200mm”。在抗震条件下,必须执行基本锚固长度乘以修正系数,并没有不得小于250mm规定。

3、筋端弯钩和机械锚固:

机械锚固特别是螺栓锚头是一种新技术,它可以节约钢筋,具有推广意义,台湾等地已广泛应用。

4、钢筋的连接:

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的规定改为: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

28mm。

钢筋机械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改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三、结构构件基本规定变化

1、板

混凝土板中配臵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板厚改为“不应小于150mm”并增加了板柱节点的规定。

2、梁

增加了“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可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的规定;

新规范增加了架立钢筋的规定:“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3、新增梁柱节点

新规范引入了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示意如下: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三:柱的变化

1、“嵌固部位”重新定义

11G101-1P8,2.1.3: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本规则第1.0.8条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层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臵。

Hn/3柱净高非连接区概念要重新定义,唯有“嵌固部位”被定义为自柱根三分之一柱净高区域为非连接区,其余部位自柱根?Hn/6且?Hc且?500为非连接区。原图集“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混为一谈,新图集将其分开。此后,嵌固部位成为重点依据,并由设计师明确。

无地下室结构基础顶面,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转换层、框支梁等梁上柱梁顶面和墙上柱墙顶面均属于结构嵌固部位,对应的算法发生了改变。

2、新增柱框架节点箍筋表示方法

在11G101-1 P9,关于柱表注写2.2.2规定第6条,注写柱箍筋说明中“当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臵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芯区箍筋直径及间距。”

【例】Φ10@100/200(Φ12@100) ,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级箍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Φ12,间距为100。

3、柱节点构造

(1)、边角柱顶层构造,旧图集将梁柱分别表示,新图集采用组合形式。

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没有超过的,弯折长度须?15d,总长>1.5labe。不管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当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须错开20d。

(2)、柱楼层变截面锚固节点,老图集弯折入200,新图集弯折总长12d(Lae、La)。柱变截面节点上柱插筋锚固长度,老图集为1.5Lae,新图集为1.2Lae。

(3)、墙上柱锚固,旧图集锚固1.6Lae搭接5d,新图集锚固1.2Lae弯折150mm。

(4)、新图集增加下柱钢筋直径比上柱钢筋大节点构造。当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绑扎搭接时,按小不按大,其搭接长度按小直径的相应倍数。

(5)、新图集增加柱顶锚固加锚头(锚板)构造节点。

(6)、柱帽钢筋锚固,新图集有15d弯折的规定,旧图集均为Lae(La)。

4、小墙肢概念重新界定

小墙肢概念,旧图集为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3倍,新图集为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4倍。小墙肢概念学术一直有争议,混规与高规对它的规定也不同。

5、墙柱归入框架柱

第73页,新图集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即墙柱纵筋搭接长度为Lle,跟框架柱一致,搭接长度与搭接百分率相关联。旧图集墙柱纵筋搭接长度为1.2倍的纵筋锚固长度,不因纵筋搭接百分率而变化。这个规定有过几次反复,03G101之前是Lae,03G0101之后为1.2Lae。

6、柱纵筋搭接区箍筋加密

新老图集均有柱纵筋搭接区箍筋加密?5d(搭接钢筋的较小直径)且?100㎜的规定,新图集增加2条规定:

(1)、柱纵筋搭接区箍筋直径≮d/4。

(2)、当受压钢筋直径>25时,在搭接接头端外100㎜范围内设臵两道箍筋,这个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新旧规范中坎有此规定,并且梁柱均适用。

7、其他规定

(1)、矩形小墙肢厚度≯300时箍筋全加密。

(2)新图集取消了柱复合箍可全部采用拉筋的规定。陈青来曾力推柱复合箍采用拉筋,即使采用复合箍,其重叠不超过2层,以保证混凝土对箍筋握裹力。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四:梁的变化

1、框架梁

(1)、框架梁下部纵筋节点外搭接

当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臵位于较小直径一跨,搭接区与柱之间净距为?1.5h0(h0为梁净跨)。为防止柱支座节点内梁纵筋搭接过于密集,我们在实际中施工通常做法一般是通过在柱节点中隔一搭一、隔一通一的方法来解决,比柱外搭接更合理些。

(2)、框架梁下部纵筋锚固

新图集规定梁下部钢筋弯锚节点为“伸至梁上部纵筋弯钩段内侧或柱外侧纵筋内侧”。旧图集上下层钢筋弯锚节点相同。执行新图集时梁上下纵筋端部按保护层要设臵两种保护层,以前一律扣减25毫米是不对的,实际施工下料也不是按规定的标准保护层扣除,长铁匠短木匠,钢筋宁可稍短些,长了就放不进去或者顶模露筋。

(3)、抗震框架梁端支座为梁的情况下,箍筋可不加密区,梁端箍筋规格及数量由设计确定。框架梁与框架柱才会形成刚接,当梁作为框架梁支座时,它们之间是绞接,所以箍筋没必要加密。

(4)、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中间支座高差变化构造变化。

2、非框架梁

(1)、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平直段,旧图集为大于等于0.4Lae,新图集为两种情况,并由设计指定。设计按铰接时,锚固平直段?0.35lab;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锚固平直段?0.6lab。

(2)、当非框架梁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和深梁时,旧图集支座负筋伸入跨内长度为ln1/3,箍筋是否加密未明确。新图集规定箍筋应加密。端部支座钢筋伸入跨内的净长度有两种情况:当设计按铰接时,端部支座钢筋伸入跨内的净长度为ln1/5;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端部支座钢筋伸入跨内的净长度为ln1/3。

(3)、旧图集规定:当非框架梁为弧形梁时,非框架梁下部纵筋锚固长度为la。新图集规定: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按la。一般情况下弧形梁受扭,外围边缘梁也可能是受扭,只规定弧形梁下部纵筋锚固长度为a显然是考虑不周。

3、框支梁

旧图集规定:框支梁侧面钢筋直锚不足于弯锚,平直段?0.4lae,弯折长度为15d。这个规定与新图集相同,新图集另外增加总锚固长度>lae的要求。总锚固长度满足>lae是必要的,框支梁侧面钢筋不仅是受扭而且部分受拉。

4、悬挑梁

(1)、纯悬挑梁底筋锚固值旧图集为12d,新图集为15d。更趋合理,纯悬挑梁不通例按非框架梁构造。

(2)、增加了悬挑梁上部纵筋在端部下弯的细化做法。上部至少有两根角筋直弯12d,其余

45度弯折,弯折底边长度10d。其中第一排底边伸至梁端。

(3)、悬挑梁第二排钢筋构造,旧图集为0.75l,新图集为0.75l加弯折。

(4)、悬挑梁节点详图,旧图集有三个节点,新图集有七个节点,增加了屋面层悬挑梁构造。

5、井字梁

(1)、老图集对于井字梁上部纵筋弯锚平直段的规定是≮0.4la,新图集区分“设计按铰接时”及“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两种情况:设计按铰接时,锚固平直段?0.35lab;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锚固平直段?0.6lab。并具体由设计指定。

(2)、不管是非框架梁还是井字梁,新图集都有以下说明:“纵筋在端支座应伸至主梁外侧内侧后弯折,当直段长度不小于la时可不弯折。”我认为不论何种情况,非框架梁和井字梁上部纵筋端部弯折是有必要的。宁可直段长度缩短些也要弯折,锚固效果也比不弯折要好,因为非框架梁和井字梁端部上部无构件承压,会有翘起效应,破坏锚固力。

6、折梁

新图集增加水平折梁、竖向折梁钢筋构造,折梁通用性原则:外折角纵筋连续通过,内折角互锚。竖向折梁互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伸至对面梁纵筋内侧后弯折,另一种是在内折角下0.3h(梁高)增加横向附加钢筋,折梁内折角钢筋直锚入附加区域。第一种更方便施工。

7、其他规定

(1)、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构造中a小于等于200,老图集a从梁底向上一个起步距离开始计算,新图集从梁底开始计算。

(2)、主次梁附加钢筋间距,取消间距8d且小于等于正常间距,加密时应小于等于100的规定,仅说明配筋值由设计标注。

(3)、梁中间支座下部钢筋构造,老图集有弯折错开a搭接构造,新图集取消。

(4)、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老图集无规定,新图集规定锚固长度内应设臵横

向构造钢筋。

(5)、新增梁水平向腋及构造,原图集只梁竖向加腋。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五:墙的变化

一、墙身

1、一次搭接与二次搭接

(1)、新图集重点强调在底部加强部位二次错开搭接,其他部位可以一次搭接。同时,新图集取消了三四级抗震或非抗震直径<28的限制。我认为剪力墙不论是一次搭接还是二次搭接即再错开一个搭接区,不管是计算还是施工都没任何难度,我们以前一般都是二次搭接,二次搭接的效果肯定比一次搭接要好,也不存在浪费钢筋一说,根本没必要放松标准。(2)、增加一二级抗震非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它也可以一次搭接。

2、剪力墙纵筋在框支梁中的锚固

旧图集按墙纵筋伸至框支梁底弯折计算,新图集墙身按锚固Lae计算。框支梁一般较高,如果剪力墙插筋伸至梁底,确实是浪费钢筋,插入按一个锚固Lae计算比较合理。此前陈青来

则一直强调柱墙插筋要座底,座底当然更稳固,也方便施工,但造成资源浪费,不会增加其受力,也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2、剪力墙竖向钢筋封顶构造

(1)、剪力墙竖向纵筋伸入板顶后弯折12d,原图集从板底开始伸入由一个锚固长度Lae,其弯折长度随板厚、钢筋直径等不同而不同,比较乱,显然,新图集规定更趋合理。剪力墙竖向纵筋伸入边框梁内一个锚固Lae,满足够锚固长度时可直锚,否则,伸到弯折12d。否则后为笔者所加,因为不排除直锚不能满足锚固长度的情况。

(2)、

地下室外墙封顶构造区分简支支承和弹性嵌固支撑两种情况,前者弯折12d,后者内侧弯折15d,外侧与板上部纵筋相互搭接Lle(Ll),节点选用由设计师注明。旧图集自板底锚入Lae,且伸至板顶弯折15d。

3、新图集增加墙身纵向在连梁的插筋锚固节点,连梁上新增墙,纵筋插入连梁内一个锚固,我认为插筋伸至连梁底加弯折更合理,增加插筋的稳定性,施工方便,也容易控制保护层。否则,用直钢筋做插筋容易直入底模板,会造成露筋。当然,连梁高度不足锚固长度时也会产生弯折。

4、水平筋

(1)、新图集增加剪力墙水平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筋率的构造做法,这个其实针对设计说的,与钢筋翻样关系不大,如何计算配筋是结构设计师的事。

(2)、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在端部做法,老图集弯折15d,新图集弯折10d。15d确实不合理,我们经常遇到15d弯折长度超过墙厚的现象,为了确保15d弯折,只好让弯折斜放,这个弯折其实除了封口作用外无别的用途,10d足够了。但在转角柱、翼墙柱和端柱中依然保持15d。这些部位不受15d影响,且是受力核心部位,增加弯折长度也说得过去。

(3)剪力墙水平筋交错搭接,错开距离统一规定为1.2Lle。统一之好处就是不会造成错套现象,有些模糊部位很难界定是墙身还是墙转角处。旧图集只要求外墙转角处为1.2Lle,其余部位为Lle。

5、剪力墙变截面处钢筋构造,原图集未标注不伸入上层钢筋的弯折长度,新图集规定12d。没有规定,算量时往往就乱来。

6、三四级抗震剪力墙搭接钢筋为圆钢时,原图集规定可做5d直钩,新图集没规定,仍按旧图集执行,或者参照圆钢在何种情况下做弯钩的规定。后面两条我个人理解,可参考但不作依据的。

二、墙柱

1、在柱与墙结合部增加约束边缘构件套环箍筋做法,这种套环在实际设计中已经见得较多,如果用软件算量就有点麻烦,因为国内钢筋软件没有这种套环箍筋功能、设臵和算法。这种做法类似交错式的套法,施工不一定方便,至少长度不太好控制,没有大箍套小箍形式好。梁4肢箍以上最早采用的是宽度相等的交错式箍筋,其优点是箍筋种类少,缺点是保护层不

太好控制。后来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箍筋品种肯定有所增加,但它能整体控制钢筋保护层,构件骨架看上去更牢固些。如果外箍与内箍直径不同,必须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2、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构造,旧图集区分约束构件及构造构件,其中搭接按1.2Lae 计算,新图集不区分,其实也不太好区别,所以搭接一律按按Lle计算,与框架柱一致。3、增加边缘构件锚入剪力墙的构造,边缘构件一般与剪力一样在基础内生根,但当地下室外墙较厚时或者边缘构件与墙厚不同时,一般边缘构件生根于地下室墙顶,新图集规定,剪力墙上起边缘构件纵筋锚入墙内1.2Lae。

4、构造边缘翼墙长度方向总体标注为?Bw且?400。旧图集翼墙长度方向扣除一侧墙厚,?300。

5、构造边缘转角墙,两方向总体分别标注?400,且两方向分别扣除一侧墙厚?200。

三、墙梁

1、墙梁腰筋

原图集墙梁(包括暗梁、连梁等)采用剪力墙的水平筋,现在是由设计者决定。

这个修改可能听取施工意见。暗梁采用剪力墙水平筋没问题,但连梁在翻样、计量和施工时有点不便,通常的做法是剪力墙与连梁都是分开计算和施工的,即在计算和施工剪力墙时不考虑连梁,剪力墙水平配到墙顶。如果按原图集,在配臵剪力墙水平筋时在连梁与洞口位臵分别计算,不论是计算和施工都是有一定难度。连梁侧面筋与剪力墙分开较合适,钢筋用量不会因此而增加,因为原贯通式剪力墙水平可能与连梁的纵筋重合,而分开后,连梁侧面筋可以扣除连梁纵筋连。

梁截面高度大于700时,旧图集有侧面纵筋直径大于等于10㎜,间距小于等于200㎜,配筋率大于等于0.3%的规定,新图集取消此规定。

2、连梁暗撑

(1)、增加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LL(DX);

(2)、连梁交叉斜筋配筋JX,集中对角斜筋配筋DX,对角暗撑配筋JC构造变化。(3)、连梁暗撑锚固长度,老图集为Lae,新图集为Lae且大于600。

(4)、暗撑箍筋加密区长度,老图集规定为600mm,新图集无规定,仍按原图集执行,我认为设计成全加密更合理些。

3、连梁箍筋封闭位臵,老图集规定可位于任何一角,新图集无规定。箍筋封闭位臵一般放在梁上面。

4、双洞口连梁中间支座内要求设臵箍筋,老图集未规定。双洞口连梁中间支座不设箍筋总让人感觉少了什么,光秃秃的,虽说支座不是梁本身,但这个部位较特殊,设臵箍筋后象一根完整的梁,当然更多的是从受力这角度而不是外观。

5、连梁端部支座为小墙肢时,老图集规定按框架梁纵筋锚固,新图集不详,那就仍按原图集吧。连梁端部支座为边框柱时,老图集无节点,新图集规定按框架节点。以前做法也是按框架节点做的。平法不可能面面俱到,当没有规定可参照相近的节点构造。

6、新增边框梁BKL或暗梁AL与连梁LL重叠时配筋构造,当它们不是同一截面时,箍筋可交

错,各就各位。如果截面相同,箍筋取大值,这是我个人理解。当连梁上部纵筋计算面积大

于边框当你或暗梁时需调协连梁上部附加纵筋。

四、其他

1、墙洞补强,老图集圆洞只有大于300节点构造,新图集变化为300至800,800以上两个构造。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六:板的变化

1、暗梁

此暗梁非彼暗梁,彼暗梁为剪力墙内的水平加强带,此暗梁为无梁板内纵向和横向加强带。

老图集没有无梁板暗梁AL构件,新图集增加无梁板内暗梁AL构件的构造。箍筋加密区为3h,

h为梁高,箍筋加密仅为抗震设计时,如设计成非抗震,箍筋可不加密。暗梁纵筋与平行的

板带筋处于同一平面位臵,与暗梁垂直方向的板带筋须从梁内通过。

2、“隔一布一”

板贯通筋双规格“隔一布一”解释更明细,?xx/yy@xxx,表示直径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

筋之间间距为xxx,直径xx的钢筋之间的间距为设计间距xxx的2倍,总有人错误地理解

?xx/yy@xxx为直径xx的钢筋之间的间距为设计间距xxx。

板的双规格配筋不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由于钢筋直径存在级差,当设计配筋的规格

正好没有,那么只好选择双规格钢筋。如设计配筋为?15@200,可以替代为?14/16@200。

3、板翻边构造简化

旧图集有多次弯折成环状,施工难度大。新图集采用多根钢筋,每根钢筋最多弯折两次,更

契合施工实际和人性化。

4、板悬挑阴角构造

新图集取消了板悬挑阴角附加筋,原板纵筋延伸长度la,使阴角部位得到加强。因此新图集

取消悬挑板阴角附加筋CIS。具体由那些板纵筋需要延伸?从梁内侧半个板筋间距开始到板

阴角的水平范围为板纵筋延伸区域。翻样和施工肯定比旧的做法难度要增加。

5、板上部筋

(1)、跨中板带上部筋板端支座,其构造与非框架梁相同,平直段长度有两种情况:设计按绞

接时?0.35lab,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0.6lab,弯折长度统一为15d。

(2)、柱上板带板端在支座内平直段长度有两种情况:非抗震设计时?0.6lab,抗震设计时

?0.6labE,弯折长度统一为15d。柱上板带板端上下筋构造相同。

(3)、板上部纵筋和支座负筋端支座构造,原图集只要伸入端支座一个锚固长度即可,不要

求弯折。新图集规定板上部纵筋和支座负筋进入端支座规定长度后弯折15d。当板端支座为

梁或圈梁时,平直段长度有两种情况:设计按绞接时?0.35lab,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

0.6lab。当板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平直段长度?0.4la,弯折长度为15d。当板端支座为砌体

墙时,板下部纵筋为>120且>板厚h且>墙厚/2,上部纵筋平直段长度?0.35lab,加弯折15d。

(4)、支座筋弯折在板跨中取消了原来板厚扣15㎜(即一个板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板支座负筋在板跨中弯折长度为板厚扣15㎜只能是一种理论长度,如果按此下料,施工是有难度的,会有后遗症的,板支座钢筋经常露出混凝土表面。

(5)、取消在悬挑板端5d的回头钩的做法。很少有人那样做,有许多构造是闭门造车,却又以标准规范的名义误导施工。

6、板分布筋自身及与受力主筋、构造钢筋的搭接均为150,当分布筋兼作抗温度筋时,其自身及与受力主筋、构造钢筋的搭接长度为ll,其在支座的锚固按受拉要求考虑。

7、温度筋和抗裂筋在与支座筋搭接长度为ll,且要做成弯钩,搭接交点要全绑。因为温度筋属于受拉钢筋。是否需要设臵温度筋和抗裂筋,由设计者确定。如果负筋和温度筋间距不同,温度筋伸入负筋内一个搭接长度(而非伸入一个锚固),并与分布筋绑扎固定,就当它是非接触搭接。

我认为与其设臵温度筋和管线筋,不如直接设计成双层双向筋,设计成双层双向要比额外增加温度筋和管线筋效果好,钢筋用量并不增加多少,但可以提高其受力性能,且能方便施工,保证质量和缩短工期。国外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板筋通常是设计成双层双向,而国内却大量采用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分离式形式,并且大都不设臵温度筋,所以板筋裂缝已成建筑质量通病,这种分离式应该要逐渐淘汰。工人绑扎完板支座负筋时,目测外观质量还过得去,但监理验收通过后,混凝土工在其上面踩踏后支座筋要么弯曲,要么扭转,要么移位,简直是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虽然设计了支座负筋,但形同虚设,没有起到支座筋抗负弯矩的作用,省而不省,反而留下结构安全隐患。如果设计成双层双向钢筋,就可避免这些问题。从钢筋翻样角度,双层双向钢筋的计算成本要低得多。

8、新图集取消延伸悬挑板YXB,因为规范提倡采用悬挑梁加板形式。

在相交处的悬挑筋要加长一个锚固长度,这容易被遗漏掉。

9、新图集取消挑檐TY。

10、后浇带HJD构造,取消了旧图集50%搭接留筋的做法,新图集均按100%搭接预留筋构造。

11、有梁楼盖板配筋构造变化。

12、增加了折板构造。这里略,折板原理与折梁原理和构造大同小异,见梁篇。

13、增加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

14、取消了局部升降板SJB构造三。

15、取消板洞加强筋构造二,增加环向加强筋。

16、新图集规定悬挑板板放射筋支座构造,伸入梁或剪力内平直段长度为?0.6lab,弯折长度为15 d。也可以越过梁和剪力墙支座。

17、板纵筋非接触搭接构造,新图集只保留了错位搭接构造,取消了弯折搭接构造。非接触连接的初衷是为了让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全握裹,提升搭接区的锚固性能,但执行情况不甚理想,错位搭接还能勉强,因为它不增加人工成本,如果要求弯折搭接,施工人员肯定要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新图集干脆取消之。

18、无梁板抗冲切箍筋间距,新图集除沿袭原图集?h0/3的规定外,还要求?100。

19、无梁板抗冲切弯起钢筋,原图集规定弯折45度,新图集规定为30~45度,且弯起钢筋

倾斜段和冲切破坏的斜截面的交点应在规定的h/2~ h/3范围内,h为板厚,h?150。

注:新图集关于板上部筋在支座内的弯折以及温度筋搭接长度、温度筋连接长度等规定与我拙作《钢筋翻样方法与实例》保持一致,而我拙作于09年1月份就出版了。

《新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练习题和答案

《新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一版勘误表 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五节 一、单选题 1、当图纸标有:KL7(3)300х700 GY500х250表示?( D ) A、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B、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C、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 D、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竖向加腋,腋长500、腋高250 2、架立钢筋同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 C ) A、15d B、12d C、150 D、250 3、一级抗震框架梁箍筋加密区判断条件是( B ) A、1.5Hb(梁高)、500mm取大值 B、2Hb(梁高)、500mm取大值 C、1200mm D、1500mm 4、梁的上部钢筋第一排全部为4根通长筋,第二排有2根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为(B ) A、1/5Ln+锚固 B、1/4Ln+锚固 C、1/3Ln+锚固 D、其他值 5、当图纸标有:JZL1(2A)表示?( A ) A、1号井字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B、1号井字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C、1号剪支梁,两跨一端带悬挑B、1号剪支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6、抗震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中端支座处钢筋构造是伸至柱边下弯,请问弯折长度是( A ) A、15d B、12d C、梁高-保护层 D、梁高-保护层х2 7、梁有侧面钢筋时需要设置拉筋,当设计没有给出拉筋直径时如何判断( A ) A、当梁高≤350时为6mm,梁高>350mm时为8mm B、当梁高≤450时为6mm,梁高>450mm时为8mm

对平法识图的总结

陈建喜造价1班学号:20123003143 对平法识图的总结 今天是2014/5/13,星期二,在第二节课的时候邱小文老师说平法这门课今天上完就结束了,我这才觉得时间过的是那么的快,13周就这样的从我的指间溜走。想想这学期就快结束了。 本学期了解一些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并发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建中的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这种所谓平法的表示方法,是将建筑构件的尺寸和钢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结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结构施工图。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学习平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平法的真正内涵。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梁板等构件结构施工图。 邱老师不是第一次带我们课,在上学期的时候就曾近为我们讲授了一个星期的课程,邱老师我认为他上课的

风格是与其他老师不同的,轻松的课堂氛围,幽默的语言,以及平时一些网络语言运用都是恰到好处。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和自嘲的方式来缓解班级课堂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或者说不和谐的氛围。这里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刚开始上平法课程时有同学总是迟到老师就会说“一般项目经理都是比较忙,我们在开会就没有等你们对不起”。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只是点滴,我们有时上课大家的情绪不是很高,或者大家有时下午上课有瞌睡的现象,老师就会停下来给我们讲讲他的见闻或者讲个小笑话来提起大家听课的兴趣,我认为老师有时的话语看似随便说的但是都是在点上的,有种点睛之笔,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氛围也很喜欢这样的语言。 接下来我来谈谈平法,对于刚开始学习平法不只是我当然很多人都喜欢看三维的图形结合平法图集来讲解,但是学习这门课那种方法只是开始,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平法他摆脱了传统的方式,以一种很简单的形式表达很大的信息量,他就像一场寻宝活动,当你觉得你可以认识他的时候其实你只是了解它的皮毛而已,越是深入细节你越是觉得我其实并不了解它,你就会去想办法去了解它,我想这就是人的成长,就是一点点的进步。也即是老师经常会问一些问题往往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当老师解惑了以后你就会觉得天空豁然

最新平法识图认识及总结

平法识图之认识与总结 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的学习,对平法识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课本的介绍加上自己的查阅也进一步学习到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价值。平面表示法,是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一、梁平法 1、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靠近支座。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纵筋为2φ25。同排纵筋有两种直 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2)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 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 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将梁支座下 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6φ25 2 (- 2)/4, 则表示上排纵筋为 2φ25, 且不伸入支座, 下排纵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 (3)若集中标注的内容在原位标注中出现,且内容不同时,以原位标注为准。 2、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 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 箍)、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当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 筋时,应用加号“+”将贯通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 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如2φ22 +2φ12)。二、板平法

最新平法识图考试题

平法图集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梁编号为WKL代表的是什么梁() A. 屋面框架梁 B.框架梁 C.框支梁 D.悬挑梁 2.框架梁平法施工图中集中标注内容的选注值为()。 A.梁编号 B.梁顶面标高高差 C.梁箍筋 D.梁截面尺寸 3.图集11G101-1的规定,平法施工图中框架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当梁的某项数值的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不一致时,施工时()。 A、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B、集中标注取值优先 C、根据需要决定按原位标注优先或集中标注取值优先 D、都不是 4.框架梁平法施工图中原位标注内容有()。 A.梁编号B.梁支座上部钢筋C.梁箍筋D.梁截面尺寸 5.平法表示中,若某梁箍筋为Φ8@100/200(4),则括号中4表示()。 A、箍筋为四肢箍 B、四根箍筋间距200 C、四根箍筋加密 D、四根Φ8的箍筋 6.当图纸标有:JZL1(2A)表示?() A、1号井字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B、1号井字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C、1号剪支梁,两跨一端带悬挑B、1号剪支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7.当图纸标有:KL7(3)300*700 PY500*250表示?() A、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B、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C、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 D、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加腋,腋长500、腋高250 8.基础梁箍筋信息标注为:10Φ12@100/200(6)表示() A、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B、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C、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D、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9.架立钢筋同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 A、15d B、12d C、150 D、250 10.梁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在什么位置断开() A、距支座边0.05Ln B、距支座边0.5Ln C、距支座边0.01Ln D、距支座边0.1Ln

最新平法识图教案

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混凝土平法识图授课班级造价1302-1305 任课教师曹玉梅授课时间 5.3 梁原位标注 授课题目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方面说明): 钢筋混凝土梁采用平法表达有两种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截面注写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分层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教学进程设计(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时间分配) 2)梁原位标注法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 该部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的所有纵筋,即包括通长筋。 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从上自下分开。如6φ25(4/2),表示梁支座的上一排钢筋为4φ25,下排钢筋为2φ25。 多媒体教室 复习及导入约3分钟 讲述与讨论约84分钟 小结约3分钟 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良好 侧向构造纵筋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隔开表示。 例如13φ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8箍筋,间距为150;梁跨中箍的间距为200,全部为4肢箍。又如13φ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8的4肢箍,间距150;梁跨中为φ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号相联标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用2φ22+(2φ12)表示,其中2φ22为通长筋,(2φ12)为架立钢筋。 上部、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的表示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此时可

最新钢筋平法识图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总计25分,每空1分) 1.梁集中标注的必注项包括、、、 、、。 2.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取值优先。 3.梁的集中标注包括、、、 、、、、。 4.框架梁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对于端支座来说,第一排支座负筋从柱边开始延伸至净跨位置,第二排延伸至净跨位置;对于中间支座来 说,第一排支座负筋从柱边开始延伸至位置,第二排延伸至位 置。(设l为支座两边净跨长度的最大值)。 5.梁的原位标注包括、、。 6.如果框架梁的某一支座左边标注了,而支座的右边没有标注,则认为支座右边的配筋也是6Φ25 4/2,这种原则我们称为。 7.架立筋的根数= 8.抗震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内,是进行,而不是进行钢筋连接。 二、问答题(本题总计30分) 1.什么是平法识图?平法识图的特点是什么?与其他图集有什么不同?(9分,每问3分) 2.建筑层高与结构层高的区别?(3分) 3.两个梁编成同一编号的条件是什么?(4分) 4.如何识别主梁和次梁?(4分) 5.在分层计算中如何正确划定“标准层”?(5分)

三、计算题(本题总计35分,每小题35分) 计算KL1端支座(600×600的端柱)的支座负筋的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二级抗震等级。取L aE 为45d ,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8mm 。 6φ25 4/2 6φ22 4/2 7φ20 3/4 6φ22 4/2 KL1(3)300×700 φ10@100/200(2)2φ22G4φ10 6φ25 4/2 6φ22 4/26φ22 2/4 7200 7200 150 450 450150 KZ2 600×600 四、识图题(解读图中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内容) (本题总计15分,每 小题15分) KL3(3A)450×600 φ12@150/200(4)2φ25;4φ25G4φ12 4φ25 6φ25 4/26φ25 4/2 7φ25 2/5 N4φ16 8φ22 3/5 2φ16φ10@200(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