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

单位:新密市青屏初中

姓名:王伟敏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能通过实验研究,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能根据滑轮组的安装情况分析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学准备

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漫画,让学生结合漫画意思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接着提出问题,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这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哪个部件? 你在哪里见到过吗?

让学生带着疑问步入新课的学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新课学习

1、认识滑轮的构造: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以做小游戏的方式,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得出什么是定滑轮?什

么是动滑轮?

定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接着,展示生活中应用滑轮的例子,如升国旗时旗杆顶部的滑轮,起

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等。

3、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首先,要求学生快速自学课本82页实验部分,明白:

(1)我们需要研究哪些问题?

(2)如何去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实验过程,接着,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收集

数据。(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移动。)

定滑轮 动滑轮

钩码重G

拉力F

省/费力情况

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钩码移动的距离h

拉力移动的距离s

省/费距离情况 分析得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

的实质。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

倍的杠杆。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

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G 物+G 动2

最后,出示之前的漫画让学生思考:

(1)为什么瘦子被拉上去了?

(2)瘦子怎样才能将米袋拉上去?

4、滑轮组

再思考:定滑轮能 ,却不能省力。动滑轮可

以 ,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有什么办法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

的方向吗?引入滑轮组。

(1)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

让学生自己组装,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再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一下,归纳其特点:

(2)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组用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所用

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公式表示:

(四)课堂小结

反思一下: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同伴相互交流一下吧。

(五)反馈训练

(六)课后反思

1F G G n =+动()s nh

=

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 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

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 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 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 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 设计表格(供参考) 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的 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

滑轮滑轮组专项练习

滑轮、滑轮组专项练习 一.填空题: 1. 由两个滑轮来组装滑轮组,最多能由 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和重物。当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为900牛时,用这样的滑轮组提起重物,至少要用 牛的力。把重物提高1m 时,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 m 。 2. 如图11-2-1所示,物体重为G ,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匀速前进。如果物体在2s 内移动了1m 的路程,那么滑轮移动的速度为 m/s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 3. 如图11-2-2所示的左右两个两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起同样重的物体。如果不计摩擦和滑轮重量,则所用的拉力F 左______F 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如图11-2-3所示,假设滑轮组的重量及摩擦力忽略不计,若用它提起150N 的重物,所需的最小拉力F 是______N 。 5.用如图11-2-4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 为50N ,则物重G 为 N ,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 ,则重物升高 m 。 6.如图11-2-5所示,物重50N ,在水平拉力F的作 用下,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拉力F为10N .不 计绳和滑轮重,物体受到的阻力 N . 7.在图11-2-8所示各个图中,物G 重都为12N ,当 物体静止时,拉力F 各是多少?(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 F 1= N F 2= N F 3= N 8.如图11-2-14所示,滑轮重1N,悬挂在弹簧秤下端,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 是2N,物体G 重10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_N,水平地面受到物体 G 的压力是_________N .(不计摩擦) 9.如图11-2-15所示,动滑轮右边绳子固定,左边悬 挂物体A,动滑轮受拉力F作用将物体A匀速提高 2m ,则动滑轮升高 m ,动滑轮这种使用方法 的好处是 (填“省力”或“省距离”). 10.如图11-2-16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 轮转动摩擦。重物G=100N ,每一个滑轮重20N 。当绳 自由端拉力F 竖直向上大小为30N 时,重物G 对地面 的压力为 N 。拉力F 为 N 时,恰能让重物G 匀速上升。若重物G 能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则绳自由端向上运动速度为 _____m/s 。 二.选择题: 1. 如图11-2-9是用滑轮组把陷入沟里的汽车拉出来的两种方法,你看哪种方法更省力( ) A. 甲图的方法 B. 乙图的方法 C. 两图的方法一样 D. 无法比较 2.用10牛的拉力要提起重50牛的物体,可以应用下列哪种机械 ( ) A .一个定滑轮 B .一个动滑轮 图11-2-5 图11-2-4

让孩子学习滑轮很有好处

爱运动爱生活,轮滑是近年来流行的时尚运动,当看到孩子们穿着轮滑鞋自由自在,你追我赶轻盈的从身边滑过,洋溢着快乐的运动气氛,你会感叹这真是一项好帅气的运动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项能培养宝宝帅气的运动才艺——轮滑吧。 轮滑有趣简单,除能健身、娱乐外,还体现出竞技、技巧和刺激,相信每个爱运动的孩子都会很快喜欢上。轮滑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塑造体形,锻炼勇气,培养快速反应和平衡的能力。学习轮滑的体验对孩子成长大有益处,当然前提是要得到正确地引导。刚学时,在简单地掌握一些方法和平衡的技巧后,孩子就能体会到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 轮滑培训一般从站立、安全跌倒、踏步开始练习,然后教授正确的滑行姿势以及转弯、刹停等技巧。 孩子学轮滑几岁合适? 轮滑讲究身体平衡感及下肢协调控制能力,还需要敏捷的肢体反应,如果肢体控制能力尚未发展健全的幼儿,就会有发生危险的可能。同时轮滑运动对场地要求也较高。宝宝刚开始学习轮滑时,建议3岁内的孩子可以尝试先由滑板或滑板车开始练习,熟悉肢体平衡感然后再学习直排轮滑。 学习轮滑的准备工作 关于轮滑鞋:儿童休闲轮滑鞋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一般可以伸缩,尺寸分几档,鞋帮比较高(脚踝力量小易扭伤,能起到保护作用)适合孩子初学轮滑使用。学习轮滑要注意安全,做好外露关节的保护工作,需要准备的保护装备有:护腕、护肘、护膝和头盔。 按以下方法让孩子很快爱上轮滑: 1、伙伴式你追我赶滑轮滑的英姿最能挑起孩子对轮滑的兴趣。 有时间带孩子看看小伙伴全副武装穿着轮滑鞋、英姿飒爽,飞一般的从身边滑过,孩子肯定心动想学想玩。既能增加与小伙伴交流玩耍的机会,又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也大有好处。父母这时可以跟他制定一个学习轮滑的小计划。 2、多关注轮滑的学习诀窍。 大多数父母认为买了鞋和护具让孩子自己玩就行了。其实,要想滑好轮滑,有很多技术窍门。掌握了这些窍门,孩子就能真正从中体会轮滑的无穷乐趣。通过轮滑掌握的平衡感、速度感,很可能帮助他触类旁通地领悟到其他运动需要的技巧。掌握每个窍门都像过一个小关口,过关的过程中,父母的正面鼓励和支持非常重要。 3、学轮滑,要孩子学会从摔倒、站立开始。 首先让孩子明白了怎么摔是安全的,明白了如何通过身上的护具来分散跌倒的撞击力以保证身体的关键部位不致于受伤,有了安全感,不再产生恐惧真正放松下来。如果不经过这方面的训练,摔倒时只靠本能反应,就会出现臀部、背部甚至头部等关键部位受伤的情况。课上时间孩子未能完全掌握,父母可以配合课程进展,协助做好防摔的基础练习。 4、如果轮滑课每周才一次,若想完全领会动作的要领,父母可以抽时间陪孩子练习,以实践、巩固学到的动作要领。物色好平整安全的场地后,让孩子带好护具,针对孩子学习的进展和兴趣,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轻松、快乐的游戏,例如让孩子抓着父母背后的衣服玩开火车游戏、或玩追人游戏等。 总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给人带来健康快乐,轮滑增强心肺功能、协调肢体平衡能力、灵敏性和爆发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让孩子在你追我赶的快乐气氛中运动,增加与小伙伴交流玩耍的机会,身心健康,爱运动爱生活!

“滑轮”教学设计

《滑轮》教学设计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实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 , 知道滑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 , 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 ,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看书、并边看边对照课本图进行实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处?同时教师按照图1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认识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教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据功的原理说明:“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使用它有什么好处?教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5.接着让学生讨论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G)。然后,教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图4)。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5),进行演示s与h的关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诉学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学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关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九年级物理上册 滑轮教案 苏科版

1.按上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F 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1 /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学生 通过 比较 F1和 F2的 数值 (可 以有 误差) 生积 极地 参与, 有助 于学 生的 理解。 让学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F 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1 /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四、滑轮组 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五、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学生 归纳 学生 讨论 总结 生积 极地 参与, 有助 于学 生的 理解。 学生 归纳

中考物理 滑轮专题复习练习题

滑轮 1. 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较大 B.F3较大 C.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 D.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力 F1、F2、F3所做的功相等 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h,最省力的是(滑轮重不计)( ) 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铁块,由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重6 N的沙桶相连且保持静止.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滑轮是为了省力 B.铁块受到绳子的拉力为6 N C.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剪断绳子,铁块由于惯性将向左运动 4.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

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5. 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 N,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 m/s(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 A.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 N B.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 N 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 W D.1 s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 J 6. 下图所示,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斜面的是( ) 7. 学校旗杆顶装有定滑轮,这样做( ) A.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C.不省力,但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8. 如图所示,用力F匀速提起重为4 N的物体A.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关于所用滑轮的种类和力F的大小,正确的判断是( )

滑轮》教案

第二节《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 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滑轮的实质 四、教学分析 1、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了三种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 (2)学生基本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2、内容分析: “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过,更没有研究过它。因此,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通过创设情境,找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滑轮的作用特点”是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虽然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但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理解真正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由于初中学生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对学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有一定困难。为此,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很直观地辨认出滑轮就是连续旋转的杠杆,是杠杆的变形。从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知识,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 教学用具: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学生实验8组、演示实验)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教学法

物理滑轮组的省力问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1.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s 内将重为150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2m 的过程中,所用的拉力大小为375N ,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4倍。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4m B .物体受到的拉力为750N C .拉力F 的功率为375W D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A s ns =求出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 (2)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根据A 0.4F f G ==求出物体受到的拉力; (3)根据W Fs =求出拉力F 做的功,根据=总 W P t 求出拉力F 的功率; (4)任何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00%。 【详解】 A .由图可知,n =2,则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 A 22m 4m s ns ==?=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受到的拉力 A 0.40.41500N 600N F f G ===?= 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 .拉力F 做的功 375N 4m 1500J W Fs ==?=总 则拉力F 的功率 1500J 375W 4s W P t = ==总 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滑轮组克服摩擦做额外功,故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00%,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6 N 的物体以0.2 m/s 的速度匀速提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 为__N ,拉力的功率为__W ,动滑轮的重力为__N . 【答案】10 4 4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n =2,则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 =2h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W Gh Gh G W FS F h F η= = ==有用总 则拉力 16N 10N 2280% G F η= ==? (2)拉力端移动的速度 v =2v 物=2×0.2m/s=0.4m/s , 拉力做功功率: P=Fv =10N×0.4m/s=4W ; (3)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 ()1 2 F G G = +动 动滑轮重力: G 动=2F ﹣G =2×10N ﹣16N=4N .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12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拉力为50N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动滑轮重为_____N ,额外功为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答案】30 60 80% 【解析】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课题滑轮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教具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 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 第一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初步认识滑轮 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 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 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 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 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旗杆顶端的滑轮、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动滑轮、电梯上的滑轮等。

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 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课堂练习和作业: 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 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 C.F1<F3<F2D.F3<F1<F2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滑轮》专项练习

滑轮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要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200N 的物体,而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N (不计滑轮自身重和摩擦),则所用滑轮中至少使用() A.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B.一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 C.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D.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 2.利用两个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滑轮重、绳重、摩擦力均不计,下图的几种组合中,最省力的组合是() A.B.C.D. 3.用一个机械效率为70%的滑轮组,将重为2240N的重物提起,所用的拉力为800N,则滑轮组至少由()组成. A.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B.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 C.1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D.2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不计,一切摩擦不计,重物的重力G=10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读数分别为() A.10N,20N B.10N,10N C.10N,0 D.0,0 5.在研究定滑轮特时,做的实验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 F 1、F 2 、F 3 ,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 1最大B.F 2 最大C.F 3 最大D .三者一样大 6.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 最省力的方案是() A.B.C D .7.用图中的装置来提升重物,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为()A.B.C.D. 8.如图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 甲 、F 乙 、 F 丙 、F 丁 ,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错误的是() A.F 甲 =F 丁 B.F 乙 >F 甲 C.F 乙 =F 丙 D .F 丁 <F 丙 二.解答题(共15小题) 9.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10.在图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11.如图所示,站在地面上的小华借助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12.按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①图甲F=G;②图乙F=G. 9题图 10题图 11题图 12题图 13.用图中滑轮组移动物体G,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1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kg的物体提高5m,每个滑轮质量是2kg,绳重、

学滑轮_600字【优秀作文】

学滑轮_600字 滴滴汗水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瞧!运动场上的我滑得多轻快,如同一只蜻蜓在飞跃;滑得多优美,好似一只天鹅在曼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校操场上出现一项新型运动——滑轮。一群戴着头盔,戴着护膝,穿着滑轮鞋的小孩在操场上滑着。他们的动作是那么潇洒,是那么自在,那么优雅……我看着、看着,心里不觉痒痒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替我报名参加了这个体育项目。 我怀着兴奋而又好奇的心情来到操场上第一堂课。在教练的帮助下我穿戴整齐了。谁知还没等我站稳,我就摔倒了。我顽强地爬了起来,可是没滑几步,“扑通”一声,我又摔了个手脚朝天。“唉,看来学滑轮并不简单呀!”我有点泄气了。教练似乎看出我的想法,走过来对我说:“刚学滑轮时,摔跤可是家常便饭。 不过只要你掌握了滑轮的技巧,你就不会在摔跤了……”听了教练的一番话,我身上仿佛有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我用手按住地面,艰难地站了起来。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先放松身体,然后弯下腰,双手随着步伐协调地摆动。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能自由地滑动了。尽管这堂课上我还摔了很多次,可我没有气馁。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我

知道这还仅仅是起步,与别的队员相比,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我暗下决心,我虽然学得晚,但我一定要尽快追上他们。 有了这种动力,我开始苦练滑轮。我除了坚持一周上好两堂课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五一长假期间,别的队员在休息、旅游时,我也照常坚持。我一边练习,一边琢磨。因为只有苦练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 滴滴汗水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瞧!运动场上的我滑得多轻快,如同一只蜻蜓在飞跃;滑得多优美,好似一只天鹅在曼舞。 我不会就这样满足的,我要像许许多多国家级运动员一样,穿着漂亮的衣裙,在世界级的溜冰场上一展风姿。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 题:定滑轮和动滑轮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课题:定滑 轮和动滑轮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旗杆顶部的滑轮,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让学生观察、体验这种向下拉绳子而旗帜能够上升的现象。第二部分:会移动的轮子。人们在搬运货物时,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李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设计意图: 前面一课研究了轮轴机械,研究了轮轴省力的工作原理。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并将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

教学重点: 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述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滑轮组计算题专题练习

滑轮组计算题专题练习 1.如图所示,一名体重为700N、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4m2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 他用500N的拉力,在20s内将800N的重物匀速提升1m.求: 2.(1)拉重物前,人对地面的压强; 3.(2)拉力做功的功率; 4.(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 6. 7. 8. 2.一个边长为lm,重为2000N的正方体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某人利用滑轮组 以0.2m/s的速度,匀速把箱子提高了4m.则: (1)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提起箱子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向下拉动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的功率为多少? 4.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从水中提升物体M,已知被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76kg,M的体积为3×10-3m3,在M物体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m的高度,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大小.求:(g=10N/kg) 5.(1)求物体M的重力? 6.(2)求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的绳子拉力? 7.(3)求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8. 9. 10. 11.5.如图所示,是起重机吊臂上滑轮组的示意图.用该滑轮组将一些规格相同的石板均速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若每块石板的重力均为1.2×104N.当滑轮组一次提升一块石板时,钢丝绳的拉力F的功率为3000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摩擦和钢丝绳的重力,求: 6.(1)在此过程中,石板匀速上升时的速度是多少? 7.(2)若该滑轮组一次匀速提升两块石板到同一平台上,则此时钢丝绳的拉力F是多少? 8. 9. 10. 11. 12.工人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 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滑轮 和钢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取10N/kg. 13.(1)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50kg,则建材的重力是 多少? 14.(2)若工人在1min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 12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N,求拉力的功率; 15.(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时,运动建材的重力是多大? 16. 17. 18.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装置匀速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重力的0.1倍,物体被匀速拉动的距离为1m.当物体质量为2kg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求: 19.(1)物体质量为2kg时,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0.(2)动滑轮的重力; 21.(3)物体质量为10kg,以0.1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拉力F的功率. 22. 23. 24. 25.

滑轮-教学设计

11.2 滑轮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杠杆的用途非常广泛。古代劳动人民就是利用杠杆来提水的,称为桔槔(PPT”桔槔”)请看:假设这是一口水井(搬出一个硬纸板的盒子),当然实际的水井要比这个深得多。下面老师就来试试看能不能用这根杠杆成功地把水桶提出井口。看来不行。(发现提不出井口),因为杠杆转动的范围其实是有限的,转到这里已经是极限了。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学生:(1)将杠杆架高点(2)杠杆用长点的 教师:很好。其实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了用杠杆提水,需要把杠杆架得很高,杆子也做的很长,但这样提水是很不方便的。)(停顿)老师倒是想到了一个方便又实用的办法。请看,老师把两根杠杆组合在一起,当绿色的杠杆转到极限后蓝色的杠杆能跟着继续转动并带动绳子也一起转动;(教师演示“十字形杠杆”);我们也可以多用几根杠杆,请看。把几个杠杆组合成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机械,就能使物体升到我们所需要的高度。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联想一下,生产生活中哪种工具可以连续转动? 学生:轮子 教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板书:16.2 滑轮) 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滑轮,下面就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滑轮具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1分钟) 教师:(抽问) 学生:有槽、有轴、可绕轴转动、有两个钩子 教师:(归纳)我们把这种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称为滑轮。(PPT:滑轮定义:)你们,你们平时见到过滑轮吗?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呢? 请看(PPT 1、旗杆顶端的滑轮;2、起重机吊车的滑轮......)滑轮的应用如此广泛,同学们想不想试着用一下。 学生:想 教师:好的。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器材:一个滑轮、一袋重物、一根绳子和一个铁架台。下面请同学们试着用滑轮提升重物。老师看看哪组同学想到的方法多。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将不同的方法拍下来)

(完整版)初二物理杠杆与滑轮专题训练

初二物理杠杆与滑轮专题训练 一、杠杆习题 1.图中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杆上标尺每格的长度相等,在杠杆的A处挂着4个均为10N的钩码,这时B处的拉力F是() A.30NB.20NC.40ND.25N 2.以下装置中,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A.斜面B.液压机C.天平D.连通器3.如图所示,杠杆的一端A为支点,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将挂在C点的物体抬起,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 AC=15cm,CB=60cm,则动力F跟物重G之比是() A.1:4 B.4:1 C.1:5 D.5:1 4.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只有静止在水平位置才是平衡 B.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一定在支点的两侧 C.杠杆一定有支点 D.杠杆一定是直的 5.如右图所示,杠杆ab的中点挂一物体G,杠杆可绕轴a转动, 则水平拉力F的力臂应是() A.ac B.ab C.ad D.bd 6.1.5N的动力F1和15N的阻力F2作用在同一杠杆上,杠杆达到平衡,则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之比为() A.1∶1 B.10∶1 C.1∶10 D.无法比较 7.(多选)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B.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 D.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这个力的力臂为零 8.如图所示杠杆,O是支点,中间挂一重物G,如果在杠杆的另一端M,加一个力F使杠杆平衡,并且所加的力要最小,则这个 力() A.就沿MQ方向B.就沿MP方向 C.应沿MN方向D.可沿任意方向 9.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CA的中点用细绳挂上一个质量为G的重物,为使杠杆在与竖直方向成45°角的位置处于静止,可在A端加不同方向的力,如F1、F2、F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F2

《滑轮》教学设计解析

《滑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三小学周燕 课标要求分析: 《滑轮》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中的第3课,这个课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隶属于“物质世界”部分的“运动与力”,课程标准中对"运动与力"部分的具体要求为: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等。课标中指出: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课程标准中从三个角度对本课做了具体要求: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将自己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知道对探究结果提出疑问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能用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等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最积极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善于用学到的知识的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等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 《滑轮》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简单机械单元中的内容。在前几册的学习中,学生零散的认识了各种“常见的力”,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集中探究有关简单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对物质世界中的“运动和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体验并意识到物质运动与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单元选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且可以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可以保持与发展学生想要了解世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工作特点及工作原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定、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 定、动滑轮的工作特点(3)定、动滑轮的工作原理;(4)滑轮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工具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变形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八年级下册滑轮专题总结知识点及练习

滑轮专题总结知识点及练习 滑轮 定义种类特点实质图例作用 周边有槽, 可以绕着 装在框子 里的轴转 动的小轮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 轮绕轴心转动 等臂杠杆 能改变施力 的方向动滑轮 轮随物体一起 移动 动力臂为 阻力臂二 倍的杠杆 能省一半力 滑轮组动滑轮和 定滑轮组 合在一起 既能省力,也 能改变施力 的方向 机械功 1. 功 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不做功(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力和距离垂直。 公式W=Fs 单位焦耳,1J= 1N·m 【说明】对功的单位的认识:把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一个中学生爬高2m,对自己做的功大约是1000J。 【注意】应用功的公式时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与力及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易错点】物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即物体受力但没有移动(搬物未搬动);物体未受力而凭惯性运动(足球被踢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对车上的人没有做功)。 2.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六)机械效率 1. 几个概念: 定义 公式 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 W 有用=Gh W 总-W 额 额外功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 额= W 总-W 有用 总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W 总=W 有用+W 额=Fs 机械 效率 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η=W 有用 W 总 ×100% 【注意】(1)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2)机械效率是个没有单位的 物理量。 2. 机械效率的公式: 机 械 公 式 斜 面 η=W 有用 W 总 = Gh FL ×100% 定滑轮 η=W 有用 W 总 ==Gh Fh =G F ×100% 动滑轮 η=W 有用 W 总 ==Gh F2h =G 2F ×100% 滑轮组 η=W 有用 W 总 == Gh Fnh =G nF ×100% 例1:如图所示,物体重都是100 N.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拉力F 1=_______N,F 2=_______N,F 3=_______N,F 4=_______N.(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如图所示,重物G 重40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为22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牛,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牛,钩子2受到重物G 的拉力为____牛。

滑轮教学设计精编版

滑轮教学设计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滑轮》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三、教学策略 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分析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