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傅秀红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初级中学邮政编码:066504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陈旧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方法,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阻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应从三方面入手: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氛围;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切人才所追求的目标,没有创新,就没有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人才,每个教师都应该创新教学。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当今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应用动态的观点去认识数学,即从数学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去认识数学。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所以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最有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创新意识

1、领悟创造的价值意义。没有对创造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和有益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领悟创造的价值意义。学生要树立学习、生活、劳动、活动的质量意识、价值观念,即在诸方面有所创造。

2、培养主动参与意识。

主动是创造的前提,有了主动参与性,能动作用才易发挥,学习、活动才真正“自由”,在“主动、自由”状态下学习活动才有活力和灵性。这正是创造不可缺少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欲望,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有创新的意识。其次,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个性,对他们严格要求,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其个性自主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激励“质疑”精神。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笃信书本,妄尚先哲古法,盲从师道尊严,应常用批判、求异、创造的眼光对待新旧知识和事物,打破惯性思维和心理定势,鼓励发散、求异,开展创造性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新创意、新举措。由被动的盲目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有创见的“建设者”。这种从“求同”到“求异”的质疑精神正是养育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沃土。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要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段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创造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做,使创新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1、变传统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都是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这条“简洁的、顺畅的道路”重复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而且,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最值的一般概念和配方法后,提出求函数y=-2χ2 +50χ的最大值,这就不是“数学问题”,因为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以及各种关系都是清楚的,只要按现成的程序去执行运算就可以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提出的,用5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一边靠围墙,问这个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时,围成的面积最大?这个题目就构成了“数学问题”,因为即使学习了函数的最值的概念又掌握解答方法的学生,也需要把函数最值的知识和技能转移到实际情境中加以运用,必须自己分析如何设未知量、建立函数关系,然后才是运算,取得成果。对此结果的合理性还必须进行初步判断,至此才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在教学中既要重知识又要重过程。采用“解决问题”序列的教学过程,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2、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的幻想是创

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3、设计有利于创新教育的作业。

(1)作业设计应力避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和机械训练。作业的形式要新颖,富有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完成作业作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求,形成一股强大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驱使学生主动、精细地观察、分析和思考。比如:数学的一题多解、变式训练以及把纯数学问题转化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等,都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2)作业设计要富有挑战性。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是愉快的,作业设计既要源于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技巧进一步巩固,加深印象,又要略高于教材,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设计要加大实践操作的比重。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灵感,能调动起各种感官配合工作,有效的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学活知识。

(4)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外作业的辅导,启发学生打破旧思想框框的束缚,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同时要鼓励学生对各种创造性思想进行分析、整理、判断,训练并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1、《中华教育纵横》主编:文理中国物资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主编: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中国言实出版社

作者简介:傅秀红 1971年5月出生女满族 2005年毕业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一级教师,现从事中学数学教学。联系电话:13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