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指南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指南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指南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指南

感染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或感染诱发的介质产物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伴休克。按血流动力学特征划分属于分布性休克范畴,常表现为高心输出量和低全身血管阻力,因为外周循环阻力下降导致低血压,以及微循环血流分布改变,引起组织和细胞灌注不足,如果这种休克状态不能及时纠正,将出现不可逆性细胞损伤或死亡,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直至机体衰竭死亡。血流动力学支持的目的是在发生休克时迅速逆转休克状态,尽可能维持充足的组织和细胞灌注,保证充足的氧和代谢底物供给,维护细胞代谢和功能,防止和逆转细胞损伤,以此为基础为病因治疗提供可能,其他治疗措施,如手术、清创引流、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等措施,都需要在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支持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和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因此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贯穿于整个抗休克治疗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从发生组织缺氧到确立诊断和开始治疗的时间、组织低灌注状态的持续时间,对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如果能够尽早发现休克存在、尽快给予恰当的抗休克治疗措施、尽可能缩短组织低灌注时间,可以降低脏器功能损害程度,改善预后。因此,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一个充分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策略。为此我们制订本指南,希望对各级别的医疗机构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指南需要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虽然从循证医学观点来看指南中各项目的推荐级别更加依赖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支持,但是在休克患者当中进行盲法研究很困难,而且感染性休克患者包含了范围很广泛的不同的人群,包括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恶化程度、脏器功能损害程度、感染部位、年龄等不同,指南中的推荐项目在不同患者人群当中应该普遍适用。因此本指南不划分推荐的级别,希望把这些指南项目作为一个基础共识推广。

本指南要解决的问题是:1、选择什么标准诊断休克才能满足早的原则,为开始治疗提供最佳时间点;2、选择什么指标进行监测作为判断休克已经被纠正的终点标志,为治疗措施提供需要实现的合理目标;3、选择什么样的治疗策略

才能尽早尽快地达到目标从而缩短组织低灌注的时间,改善预后。

Recommendation 4 - Level 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should be maintained above 8 to 10 g/dL. In patients with low cardiac output, mixed venous oxygen desaturation, lactic acidosis, widened gastric-arterial PCO2 gradients, 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ransfusion to a higher level of hemoglobin may be desired.

Vasopressor Therapy

Recommendation 1- Level 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igns of shock and hypotension not initially responsive to aggressive empiric fluid challenge, dopamine is the first-line agent for increasing blood pressure.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 is useful to guide therapy.

Recommendation 2 - Level C

Dopamine and norepinephrine are both effective for increasing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It is imperative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are adequately fluid resuscitated. Dopamine raises cardiac output more than norepinephrine, but its use may be limited by tachycardia. Norepinephrine may be a more effective vasopressor in some patients. Phenylephrine is another alternative, especially in the setting of tachyarrhythmias, although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is limited.

Recommendation 3 - Level D

Epinephrine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refractory hypotension, although adverse effects are common.

Recommendation 4 - Level E

Routine administration of low doses of dopamine to maintain renal function is not recommended but low-dose dopamine may increase renal blood flow in some patients when added to norepinephrine.

Inotropic Therapy

Recommendation 1- Level E

Dobutamine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low cardiac index (<2.5 L/min/m2) after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an adequate MAP. Dobutamine may cause hypotension and/or tachycardia in some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with decreased filling pressures.

Recommendation 2- Level D

In patients with evidence of tissue hypoperfusion, the addition of dobutamine may be helpful to increase cardiac output and improve organ perfusion. A strategy of routinely increasing cardiac index to predefined “supranormal” levels (>4.5 L/min/m2) has not been shown to improve outcome.

Recommendation 3 - Level D

A vasopressor, such as norepinephrine, and an inotrope, such as dobutamine, can be titrated separately to maintain both MAP and cardiac output.

Recommendation 4 - Level C

Epinephrine and dopamine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cardiac output, but mesenteric perfusion may be decreased with epinephrine, and gastric mucosal perfusion may be decreased with dopamine.

一、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二、液体复苏

三、血压维护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四、氧输送和氧耗

五、组织缺氧的发现和继续增加氧输送

六、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和进一步目标选择

七、新进展展望

八、总结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目前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上有明显的感染灶:如严重的肺部感染,重症胰腺炎,腹腔感染、血行性感染等。

2.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存在。出现下列两种或

两种以上表现,可以认定(SIRS)的存在: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分;

(3)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2<32mmHg;

(4)血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幼稚型细胞>10%

3.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较原基础值下降的幅度超过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

4.有组织灌流不足的表现:

(1)少尿(<30ml/h)超过1小时;

(2)神志改变;

(3)代谢性酸中毒;

(4)乳酸增高。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包含了病因和临床表现,如同其他休克的

诊断标准一样都强调了组织灌注不足的证据。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诊断感染性休克,在诊断方面做如下推荐:

A、所有怀疑感染性休克存在的患者均应给予严密持续的基础监测:包括体温、心电节律、呼吸节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压监测。

解释:连续的和无创的监测可以更加及时安全地提供临床信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对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这些信息是不可缺少的。连续性的监测可以保证对休克的治疗更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B、放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

解释:尿量是反映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可能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肾前性因素导致的肾功能障碍是必须排除和解决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因为血管通透性改变和血流分布异常,以及各种途径造成体液丢失,多存在血容量不足,因此肾前性肾功能障碍必须尽快解除,尿量是反映这种状态和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对少尿或无尿的住院患者肾后性因素虽然并不常见,但必须排除,尿管可以起到一定帮助。对于成年患者,大于0.5ml/kg/hr的尿量才能够保证基本的全身代谢废物清除能力。每小时尿量突然减少或持续减少是严重的临床问题,连续的监测有助于临床思考和重视,为休克的及时诊断和效果观察提供帮助。

C、对所有严重的休克患者采用有创血压监测。

解释:血压是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中重要的诊断指标和治疗目标指标,在休克状态下有创动脉内血压监测比无创袖带法测量血压提供更精确和连续的数据,特别是对严重休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

者。

D、加强对反映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的指标监测的临床应用。

解释:休克被定义为循环系统不能维持组织需要的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因此诊断休克的标准和判断治疗终点最好的指标是能够反映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的指标。目前临床常用指标包括尿量、皮肤的温度和色泽、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神志改变等,是临床不可缺少的监测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的指征。但是这类指标仍不能及时、定量的反映组织灌注不足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程度,也不能反映休克时各组织间在血流再分布状态下血流灌注的内在差异,反而可能掩盖发生在组织、细胞水平的缺血缺氧。大量研究集中在寻找能更加准确和定量反映组织灌注不足的指标上,如乳酸及其衍生指标、碱剩余、上腔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或SmvO2)、胃粘膜内pH(pHi)和二氧化碳分压(Pg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组织氧分压(PtO2)、组织氧饱和度(StO2)等。很多研究应用这类能反映局部组织灌注或全身和局部组织代谢的指标被应用作为诊断休克、特别是隐匿性休克,以及休克治疗终点的指标。大量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这些指标比传统指标能够更敏感和特异地反映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对休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研究的热点。动态监测这类指标,对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预测预后和反映治疗效果能够提供更有力的帮助。因此应加强对反映组织灌注不

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的指标监测的临床应用,提高对感染性休克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调节和维持

E、容量调节是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的首要问题,容量复苏要争分夺秒地进行。

解释:循环血容量充足是保证脏器灌注流量的前提,感染性休克患者因为摄入不足和丢失途径多,以及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外液体再分布和更突出的血管内容量再分布等因素作用,常存在严重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在感染性休克初始阶段心输出量和灌注压力均呈下降,高动力循环状态仅出现在容量复苏之后。并且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了全身或局部低灌注状态持续时间对脏器功能损害程度直接相关。因此对于循环血容量不足的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要求争分夺秒地进行。

F、对初步进行容量复苏后仍不能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患者,应采用更多的监测工具给予进一步监测,以获取更多信息、维持最佳的循环容量状态。

理由:循环容量状态的判断始终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单纯依据心率、血压、尿量、以及物理体检提供的信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危重病学专家也不能正确判断每个个体患者的容量状态。因此需要更多的监测工具为临床判断提供更多信息。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常表现为容量复苏即使已经充分仍不能维持循环功能,对是否已经达到容量复苏理想状态难以判断,因此需要更多监测数据验证。

G、容量复苏和维持的目标是达到最佳化心脏前负荷,维持能满足全身代谢需求的最佳心输出量(CO)和每搏输出量(SV)。

解释:维持组织灌注、纠正组织缺氧是休克治疗最终的目的,因此无论何种休克维持组织氧输送都是血流动力学支持的基本要求。而提高氧输送使之与全身氧需求匹配的中心内容是提高心输出量。调整心脏前负荷是维持心输出量的前提,因此应遵循Starling定律进行容量复苏和维持,达到最佳化心脏前负荷从而使CO或SV达到最佳化。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有很多,如放置上腔静脉导管获得中心静脉压(CVP)、放置肺动脉导管获得肺动脉嵌压(PAWP)、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放置脉搏波描记连续心输出量测定仪(PiCCO)获得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等,其有效性已经获得了临床验证。虽然有些指标仍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对于指导容量复苏仍能提供一定帮助,特别是当动态应用这些指标,可以使循环血容量状态的调节更加准确和有效。

对大多数感染性休克患者CVP达到8-12mmHg,或PAWP达到12-15mmHg可以满足心脏的前负荷压力,过高的充盈压力可能不能更加有效增加CO反而增加了肺水肿发生的危险。但是对于不同的患者人群以及不同的休克阶段,无论是心脏本身功能状态还是心脏外影响因素所致的心脏顺应性均不相同,因此在初步复苏之后继续寻找最佳的充盈压力数值达到个体化都是必要的。

感染性休克患者因为全身高代谢状态,代谢所需的DO2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休克或非危重症病人要高,因此需要一个较高的心输出

量。最佳化心输出量是利用心脏异长自身调节机制,依据Starling定律调节心输出量,这是提高心输出量最节能的方式。最终需要达到多高的DO2或心输出量是由全身代谢需求决定的。最佳心输出量的理想状态是既可以满足全身代谢需求,又不过度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如果进一步增加心输出量不能伴随全身氧利用的增加,则这种增加心输出量是无意义的和有害的。如果通过最佳化前负荷来增加心输出量仍不能满足全身代谢需求,应当考虑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H、依据患者的需要给予输血治疗,而不仅仅是因为医生的担心。

理由: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出现贫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红细胞破坏加剧、血液稀释等因素,少数患者是因为显性失血。临床常见多数患者对80-100g/L的贫血可以良好耐受。多数相关研究的对象是危重病人,而不仅仅是感染性休克患者,对未加以区分的混合病人人群未能证明当血红蛋白已经达到80-100g/L,继续输血以增加全身氧输送可以进一步改善组织灌注,特别是陈旧血制品甚至有害(Marik PE, Sibbald WJ: Effect of stored-blood transfusion on oxygen delivery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JAMA 1993;

269:3024–3029)。一项研究(Hébert PC, Wells G, Blajchman MA, et al.for the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in Critical Care Investigators, Canadian Critical Care Trials Group.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in critical care. N Engl J Med. 1999; 340:409-417.)比较了ICU 病人限制性输血方案,即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 g/L输血并维持在70-90g/L;和开放性输血方案,即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 g/L输血并维持在100-120g/L,入ICU后30天内死亡率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

18.7%和23.3%)。

同时血制品的应用增加了医疗风险,如过敏反应、病原菌传播及免疫抑制,并且存在管理、后勤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输血的必要性和益处-风险应仔细权衡,应该认识到输血的需要应源于患者的需要与否,而不仅仅是因为医生对贫血的担心。但是某些情况下,医生对贫血的危害担心更多些,例如合并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狭窄的患者,因为动脉解剖结构异常,组织灌注血流量与心输出量不平行,因此更加依赖于增加血红蛋白浓度以提高组织氧输送。而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而言,因为其血流分流和细菌或内毒素以及炎症反应造成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组织氧摄取和利用障碍的特点突出,是否同样依赖高血红蛋白仍不清楚,因此最佳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目前尚不明确。对年龄>55岁的患者,或合并严重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以及冠心病患者建议维持血红蛋白≥100g/L。血红蛋白是氧输送的决定内容之一,感染性休克状态下,如果存在已经显著增加的心输出量仍不能满足全身组织灌注需要的证据,也就是指氧输送不能满足氧耗量时,如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高乳酸血症持续恶化、低pHi 不能纠正等,应考虑给予输血治疗维持血红蛋白≥100g/L或红细胞压积≥30%,实现进一步增加氧输送的目的。至少一项研究(Rivers E, Nguyen B, Havstad S, et al: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N Engl J Med 2001; 345: 1368–1377.)已经证明了在诊断休克6小时内,当CVP已经达到8-12mmHg、平均动脉压(MAP)达到65-90mmHg时,如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仍<70%,

则给予输血使红细胞压积≥30%,可以使部分患者改善组织缺氧,表现为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I、容量复苏阶段可以选择晶体液和/或胶体液,达到复苏终点指标的效果相同。

解释:在感染性休克容量复苏阶段,希望达到的目标是最佳化心脏前负荷和,无论应用晶体液还是胶体液均可以实现这个目的。虽然需要的总液体量不同,晶体液约为胶体液总量的2-4倍,但当达到相同的心脏充盈压力时,改善组织缺氧这个最终目的的效果相同。现有的资料不能证明以纠正组织缺氧为目的,选择哪种液体更有效。

在休克治疗领域选择的液体种类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到的结果很不一致,尚存在明显的争议。很多研究不仅从达到心脏前负荷效能的角度研究,而且关注不同液体类型对早期复苏后循环容量的维持、微循环灌注、毛细血管渗漏的影响,以及对凝血、炎症和免疫反应、更重要的是组织水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新的人工胶体的研究也在积极进行,在我国常用的晶体液为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有些研究关注了高张盐水,胶体液为20%人血白蛋白和6%羟乙基淀粉等,目前的研究对于选择哪种液体尚无一致性建议。

休克时容量复苏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是肺和全身水肿,主要与静水压增加、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大量输注晶体液可以明显降低胶体渗透压,增加水肿发生的危险,因此一些研究比较了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与发生肺水肿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或

者是没有差异或者是晶体液增加肺水肿发生率。而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另一个问题是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分子可能渗漏到组织间隙的量增加,反而加重组织水肿。一些感染动物模型试验发现,当充盈压在较低水平时,晶体液和胶体液对血管外肺水的产生没有差异,提示充盈压是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的决定因素;但当充盈压较高时,胶体液可能能够减缓血管外肺水的产生。

近期几个荟萃分析比较了危重病人应用生理盐水和白蛋白的临

床结果,如1998年Cochrane Injuries Group的回顾包含了24个研究1419例患者,结果是白蛋白组患者绝对死亡危险增加6%(Cochrane Injuries Group Albumin Reviewers. Human albumin administr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MJ.

1998;317:235–240). 随后Wilkes 等回顾了55个研究共3504例患者,死亡率没有差异(Wilkes MM, Navickis RJ. Patient survival after human albumin administrat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n Intern Med. 2001;135:149–164). SAFE研究组为此进行的大型随机双盲研究共包括了6997例危重病患者(The SAFE Study Investigators. A comparison of albumin and saline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N Engl J Med. 2004;350:2247–2256.),两组的28天死亡率没有显著性差异(20.9%和21.1%),器官衰竭发生率、需要机械通气、肾替代治疗人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虽然对不同休克患者个体血压升高到多少没有确切的建议,但是已经有较多的研究发现平均动脉压低于60mmHg将影响重要脏器灌注的自身调节机制。某些患者如长期存在高血压的患者,可能需要更

高的血压水平。已经有研究对舒张压水平给予关注,舒张压小于50mmHg与预后相关。

2014肾上腺素用于过敏性休克基本用法

肾上腺素用于过敏性休克基本用法 2014-09-17 20:41来源:丁香园作者:丁丁 字体大小 -|+ 提到过敏性休克,大家马上会想到什么?Bingo!肾上腺素!食物、花粉、虫咬等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来得快,几分钟就可以有反应,病情重,可出现喉头水肿、低血压休克等情况。在美国,每年有数千人死于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就是没有及时注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的一线首选基础用药,其他药物(比如β受体激动剂、组胺拮抗剂和皮质激素等等)都是肾上腺素的附加治疗。 急性过敏治疗首先要注意的是气道通畅、血压和心脏状态。为此可能须作插管、气管切开、扩容、升压等处置。最重要的是肾上腺素皮下或肌肉注射,且以上处置在急性过敏反应期间,愈早愈好。 肾上腺素能改善血管张力,提高血管通透性,从而矫治低血压和组织水肿。但是肾上腺素的好处也须与它对老年人和某些病变的不利影响结合考虑,如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窄角青光眼等,在这些情况下,肾上腺素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脑水肿等。 另外,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可与肾上腺素发生「矛盾反应」,这种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更高且更严重,此类患者可以试用胰高血糖素,每5min 给予1-2mg,肌注或静推均可。。 关于肾上腺素注射的给药方式,美国Mayo Clinic 的建议是肌肉注射,因为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内或皮下丰富得多,吸收迅速,药物可很快到达全身。 由于国外已经有供过敏患者自行使用的肾上腺素笔(EpiPen)上市,Mayo Clinic 推荐首选大腿外侧肌注——更方便过敏患者反应时自行注射。 肌注的剂量一般为0.3-0.5mg(1:1000),如果临床无改善,15-20 分钟可重复。欧洲的指南将儿童使用的肾上腺素剂量分为 3 个年龄段,而不是按照体重来计算mg/kg,这看起来不科学,但为什么会这样建议?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紧张的诊疗过程中,医生还要拿出计算器计算用量,耽误时间。而且,儿童通

(Word版)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

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全球每年脓毒症患病人数超过1900万,其中有600万患者死亡,病死率超过1/4,存活的患者中约有300万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识别与恰当处理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对脓毒症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实践及证据不断增加,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3.定义及诊断标准,新定义的出现及临床证据的积累都会对临床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急诊与危重症医学工作者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以下简称为“本指南”)。 1检索策略(略) 2推荐等级(略) 3投票过程(略) 4定义 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定义为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更高。 本指南虽然更新了脓毒症的定义,但是在制定时选用的临床证据还是沿用了之前定义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 5诊断标准 对于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当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较基线(t)上升≥2分可诊断为脓毒症,见表6。由于SOFA 评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临床上也可以使用床旁快速SOFA (quick SOFA)标准识别重症患者,见表7,如果符合qSOFA标准中的至少2项时,应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脏器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为在脓毒症的基础上,出现持续性低血压,在充分容量复苏后仍需血管活性药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P)≥65mmHg(1mmHg=0.133 kPa)以及血乳酸浓度>2mmol/L。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流程见图1。

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凶猛。50%患者在接受抗原物质后的5分钟内出现症状。 一、症状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可涉及多系统,以循环系统的病变最明显。 (一)循环系统表现由于血管扩张、血浆渗出,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心悸、脉弱、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心跳停止。 (二)呼吸系统表现由于喉头、气管、支气管水肿及痉挛或肺水肿,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出现气急、胸闷、憋气、喘鸣、紫绀,可因窒息而死亡。 (三)神经系统表现由于脑缺氧、脑水肿,表现为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严重者有意识障碍、昏迷、抽风、大小便失禁。 (四)消化系统表现由于肠道平滑肌痉挛、水肿,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五)皮肤粘膜表现由于血浆渗出,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征兆,常在过敏性休克早期出现。 二、体检神志清楚或昏迷,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可有风团、充血性班丘疹、眼结膜充血,脉细弱、血压低、四肢厥冷出汗,呼吸困难、两肺痰鸣音或湿罗音,心音低钝,腹部可有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反应性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尿常规可有蛋白出现。 三、血清钠、钾、氯、碳酸氢盐有失衡的改变。 四、血清IgE增高。 五、皮肤敏感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 六、心电图可有ST-T段变化或心律失常。 七、胸部X线片,有时出现休克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首先要肯定休克的存在,其次明确为过敏引起。 (一)病史中有注射或应用某种药物或食物后立即发生的全身反应。既往有无类似过敏史。有无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 (二)有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二、鉴别诊断需和其他各种休克鉴别 (一)感染性休克有感染中毒表现。 (二)心源性休克有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的病史。 (三)低血容量性休克有严重失血或水、电解质紊乱的病史。 (四)神经性休克有脑、脊髓损伤史。 (五)迷走血管性昏厥有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甚至昏厥。平卧后立即好转,无皮疹和瘙痒等现象,藉此和过敏性休克区别。 【治疗】 一、一般治疗保温、吸氧、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立即停用或清除过敏原。 1、立即给予休克卧位,头抬高15°-20°,下肢抬高20°-30°,松开衣领裤等扣带。 2、意识丧失者,应将头置于侧位,抬高下颌,以防舌根后坠堵塞气道。清除口、鼻、气管分泌物。 3、有呼吸困难者,可适当抬高上半身。 4、若休克发生于药物注射时,应立即终止注射;为皮肤接触者,应立即脱换衣服,清洁皮肤;若系空气接触者,应迅速离开现场;由于皮肤试验引起的,宜用止血带结扎注射部位的上端。 二、特殊药物处理

过敏性休克(二)

过敏性休克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李学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抢救成败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早给予有效的治疗,凡使用药物后出现血压下降,全身皮肤大片红斑粗糙,口唇紫绀等症状时,就应该考虑过敏的可能,立即给予有效救治。 (1)必须迅速进行就地抢救:患者取平卧位;停止过敏原输入,吸氧,密切监测 R、BP、P、SpO2 (2)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儿童 0.1ml/kg; (3)通知(上级)医生 (4)心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5)确保气道通畅,如伴有血管性水肿引起了呼吸窘迫,应立即插管,气管内插管需要比正常的导管直径小1倍以上的导管,以免造成狭窄气道的损伤。 (6)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确保输液。 输液原则: ☆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见惊给钙 注意事项 1.肾上腺素作用机理 肾上腺素能激动α和β两类受体 ●对α-受体兴奋,可使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收缩 ●作用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血管受体 ●作用β2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并抑制肥大 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如组胺等,还可使支气管 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2.快速补液 由于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容量在10min丢失50%,因此在5min内应快速输于生理盐水5~10ml/kg(250-500ml).当天补液可达3000ml 3.用药切忌过多过滥 由于处于过敏休克时,病人的过敏阈 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 物转为过敏原。故治疗本症用药 切忌过多过滥 特殊情况的处理 保持气道通畅 1.对上呼吸道梗阻,肾上腺素0.3 ml+3 ml生理盐水雾化喷喉,在早期尤为有效。 2. 对加压面罩给氧通气及气管插管均失败时,应毫不迟凝的选择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3.支气管痉挛----氨茶碱稀释缓慢静注 扩容标准 1、收缩压90以上 2、脉压20以上 3、中心静脉压6-12 4、舒张压40以上 5、心率100以下 6、尿量每小时30以上 7、呼吸正常 8、意识清楚 其他: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一、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进行救治。 1、切断过敏原 临床上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以β-内酰胺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最为多见,给药途径则以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约占78.22% 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除去过敏原。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停止输液,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路。 2、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2.1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药品: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 6个月以下,50ug(0.05ml); 6个月~6岁,120ug(0.12ml); 6~12岁,250ug(0.25ml) 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特别提醒: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收较慢,6~15分钟后起效。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2.2静脉注射 极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应该静 脉给予肾上腺素。 药品: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配制:取规格为1ml:1mg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 剂量:取1:10000肾上腺素静脉注射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或:1ml 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5?糖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 1~4ug/min。 特别提醒1: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氧,以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特别提醒2: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时的标准剂量为1mg,即把1mq肾上腺素稀释在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再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然后抬高上肢305。 每3~5min给1次1mg。 3、液体支持 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既需要肾上腺素又需要液体支持。因为如果没有有效地循环血量,肾上腺素是无效的。 可以用晶体或胶体溶液,通常为0.9%氯化钠注射液。起始量为10~20分钟内 输人20ml/kg。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如果输液量超过40ml/kg要考虑多巴胺

麻醉科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麻醉科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1~2ml。肾上腺素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0.00596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 5.氨茶碱静滴,剂量5mg/kg。 6.注意头高脚底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 7、经以上处理后,病情不好转,血压不升时,需及时建立输液通道1~2处,以补充血容量,并及时静脉给予抢救药物。因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体内血浆广泛渗出,血液常有浓缩,使血容量减少,可于30~60,内快速静脉滴入500~1000ml首选5%葡萄糖生理盐水,继而可用低分子右旋醣酐。如血压仍不回升,可考虑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8、休克伴气管痉挛时,立即静脉缓注氨茶碱0.25、地塞米松10mg、50%GS20ml,继而静滴10%GS500ml、氨茶碱0.5、地塞米松10mg。 9、心脏骤停时,心内注射0.1%肾上腺素1毫升,并进行胸外或胸内心脏按摩术。 10、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11、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业务院长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

1、识别输血反应: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 慢,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2、发生输血反应时 2.1 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者,可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后 情况好转者可根据医嘱继续输血,注意严密观察; 2.2 对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皮管,改输生理盐水; 2.3 立即报告医师和输血科,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 检查,封存血袋及输血器,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 2.4 及时如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并跟踪患者病情变 化和各项检验结果。 2.5 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上报输血科。反应严重者需上报医院不良反应事件。 2.6 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安慰工作,如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 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必要时送检。 2.7 科室护士长应对输液反应进行分析,共同查找原因,落实改进措施。 3、输血反应防范 3.1 严格双人床边核对,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禁加热与剧烈震荡),严格 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制品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3.2 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多袋输注者, 中间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3.3 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4 血液为特殊制品,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30分钟不能退回。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 处理流程 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峻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最新版】

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 感染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指严重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持续存在,经充分的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急性循环衰竭,可迅速导致严重组织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病死率高,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急诊医师对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特组织专家编写本指南。专家组参考了国内外感染性休克相关指南的建议,并依托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以病理生理学发生发展为基础,制定规范化诊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急诊科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指导。在指南内容编写过程中,当专家们意见不一致时,指南内容将优先参考目前可获得的病理生理学相关证据。此外,由于不同地域和层级医院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参考指南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概述 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急诊患者中,7.3%在入住4 h 内发生严重感染,12%的严重感染患者在入住48 h内发展为

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平均高达42.9%,早期识别并启动治疗可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 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变化的过程,从病原微生物感染、到早期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具有高度的异质性,需要在不同阶段个体化、同一个体阶段化调整和干预,因此,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干预应该是一个'边诊断边治疗'的过程。 大部分感染性休克患者首先在急诊科进行诊治,急诊医师对感染性休克的规范诊疗是提高感染性休克生存率的关键。然而,我国三乙医院和二甲医院中分别有31.7%和69.8%的医生不了解急性全身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因此,提高对感染性休克的认知程度、规范临床诊疗实践、促进急诊医疗质量的均衡化,是提高感染性休克整体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 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通过一些危险因素分析,识别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高危患者,从而及早地给予关注、评估和干预,改变疾病的转归。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身体状态等

《临床诊疗指南》定稿

《肝包虫病临床诊疗指南》 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 〔概述〕肝棘蚴球病(hepatic echinococcosis)又称肝包虫病(hepatic hydatidosis)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对人体构成危害的主要有两种包虫病类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亦称犬绦虫)虫卵感染所致肝囊性包虫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约占97%和由多房棘球绦虫(狐、狼绦虫)虫卵感染所致的肝泡性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约占3%。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中东地区,中欧地区及北美阿拉斯加和日本北海道,中国西部属包虫病高发地区。 狗是犬绦虫的主要终末宿主,而羊、牛、马、人是中间宿主。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人误食的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脱壳而出,穿肠粘膜小静脉进入门静脉血流,首先在肝脏(约占75%)寄生,部分可随血流到肺脏(约占20%),通过肺循环进入体循环可播散至全身(腹腔、脾、肾、脑、骨、肌肉、眼眶等)寄生并发育成包虫,多脏器多发约占8%-10%。包虫囊肿病理形态结构分为内囊和外囊,内囊为包虫的本体,其内层是较薄的生发层,可产生原头节和生发囊,外层是白色透明状多层角质层,状似粉皮样。外囊则由于肝组织的免疫防御反应在内囊周围形成一层纤维包膜,病程久时外囊肥厚并常发生钙化。 〔临床表现〕可有流行病史或过敏反应病史,儿童及青年为好发年龄。早期无明显症状,包虫增大产生压迫症候群:即上腹部胀满感,肝顶部巨大包虫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肝门部包虫可压迫门静脉和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脾肿大和腹水;肝左叶包虫压迫胃导致胀满不适。主要并发症是包虫破裂和包虫感染。各种外力所致包虫破裂最为常见,腹痛和腹部包块骤然缩小或消失,常伴有皮肤瘙痒,荨麻疹,腹膜炎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突发过敏性休克。包虫破裂原头节随囊液播散种植形成多发性包虫病。包虫囊破入肝内胆管可表现为类似胆石症征象;囊皮或子囊阻塞胆道可继发感染,表现为胆管炎的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严重者可演变为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包虫并发感染多因囊肿形成胆漏后继发细菌性感染,临床表现为肝脓肿,因纤维外囊较厚故中毒症状相对较轻。肝顶部包虫感染可穿透膈肌破入肺内形成胆管—包虫囊—支气管瘘。 〔诊断要点〕 1、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史或过敏反应史。 2、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囊肿部位、大小和形态结构,囊肿的“双层壁”或周边“弧形钙化”是包虫囊肿的特征性影像。X线亦能显示肝包虫囊肿外形和周边“弧形钙化”囊壁影,是肺包虫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此外,CT和MRI在包虫病的定位分型及大血管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特殊的影像诊断价值。 3、免疫学检查:包虫病人的抗体检测是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方法,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间接血凝法(IHA),点免疫法(Dot-ELISA),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等,目前趋向于使用包虫病组合抗原(含2-4种粗制和纯化抗原)以兼顾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0%以上,已完全替代已废止使用的Casoni 试验(包虫病囊液皮内试验)。此外,夹心ELISA法检测人体循环抗原,补体结合试验等虽然诊断敏感性较低,但其诊断特异性和免疫随访仍具有一定价值。 〔鉴别诊断〕 1、肝囊肿:囊壁较薄,无“双层壁”囊的特征,并可借助包虫病免疫试验加以区别。 2、细菌性肝脓肿:无包虫特异性影像,其脓肿坒相对较薄且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3、肝右叶包虫囊肿还应与右侧肾盂积水,胆囊积液相鉴别,除影像学特征外免疫检测是主要鉴别方法。

药疹治疗原则

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1.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治疗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发生者最多。休克发作较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作皮试时出现症状,一般在给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患者先出现面红、胸闷、气蹩、气促、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有频危感、血压下降、神智不清乃至昏迷,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 抢救与治疗:①本病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立即抢救;②可用0.1%肾上腺素0.5ml~1ml肌注,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并可升高血压;亦可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内静注;③可先用地塞米松5mg~10mg肌注或静注,然后,可将氢化可的松200mg~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1000ml内静脉滴注;④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 时,可给升压药;⑤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0.25g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⑥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2.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一般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30mg~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局部治疗: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选用炉甘石洗剂,适当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

油剂、3%硼酸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等湿敷。 3.重型药疹应及时抢救,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加强护理,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脉滴注,或用地塞米松10mg~20mg/d,分2次静脉滴注;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可加大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糖皮质激素足量,病情应在3日~5日内控制;否则,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原剂量的1/3~1/2);待皮疹颜色转淡,无新发皮疹,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 (2)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①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开易产生过敏的药物,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②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注意真菌感染的可能。 ③若伴发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疗法。 ④注意电解质紊乱并及时予以纠正。 ⑤若有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等,可少量多次输血。 ⑥注意眼睛护理,定期冲洗,减少感染,防止球睑结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应用油纱布盖眼,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⑦注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3)加强支持疗法 (4)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2020年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最新课件)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休克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典型的临床体征(例如低血压和少尿)一般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不出现典型临床体征时也不能排除休克的诊断 您应该在重症监护的条件下治疗休克患者 休克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 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状态,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结果,血流灌注不足导致供氧不足,不能满足代谢的需求。这种失衡状态导致组织缺氧和乳酸性酸中毒,如果没有立即得到纠正,会导致进行性的细胞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总运氧量和组织的氧合作用组织氧合度的全身性测定指标 为了正确地治疗休克,您应该理解氧输送和氧耗的基本原理. 一名患者总的组织运氧量是心输出量和动脉氧含量的乘积。动脉氧含量取决于: 动脉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浓度

血浆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正常情况下,只有 20-30% 的运输氧量由组织摄取(氧气的摄取率)。其余的氧气回到静脉循环,可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测量(中心静脉的氧饱和度)或者使用肺动脉导管测量肺动脉的氧饱和度(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一般来说,休克与心输出量、动脉氧饱和度、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继发运氧量下降有关。为了满足对氧气的需求,并维持稳定的耗氧量,组织通过提高对运输氧量的摄取率以适应运输氧量下降。但是组织摄取的氧气不能大于运输氧量的 60%。因此如果运氧量低于临界值,组织缺氧会导致混合静脉氧饱合度 (〈65%),或者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 下降,甚至无氧代谢伴随乳酸浓度升高。 分类 休克的发生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四个主要成分中的一个及以上发生变化有关: 循环血量 心率、节律和收缩力 动脉张力,调节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 静脉容量血管的张力,调节回流至心脏的血量和心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word精品文档6页

1《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提出的必要性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 其发病率和病死 率均很高。全世界每年大约1 000 人中就有3 人发生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同时这一数字还呈现不断增长 的趋势, 在过去10 年中, 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9113% , 以每年115%~810% 的速度上升。近年来, 抗感 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在美国, 严重感染 是第10 位的致死原因, 每小时有25 人死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 其死亡人数超过乳腺癌、直肠癌、结肠 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数的总和。心肌梗死是公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但实际上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 克与心肌梗死具有同样的发生率, 不同的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而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因此, 高度重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严峻形势, 探索规范的诊断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建立规范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2拯救运动的阶段和目的 为了面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挑战, 2019 年10 月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 ICM )、美国危重病医学会 (SCCM ) 和国际感染论坛( ISF)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共同发起了拯救全身性感染的全球性行动倡议——拯救 全身性感染运动( su rviving sep sis campaign, SSC) , 同时发表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宣言。巴塞罗那宣言作为 SSC 第一阶段的标志, 呼吁全球的医务人员、卫生机构和政府组织高度重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提出了 5 年内将全身性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降低25% 的行动目标。 为了实现巴塞罗那宣言所提出的目标, 代表11 个国际组织的各国危重病、呼吸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专家 组成委员会, 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成共识, 制订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指南。治疗指南的 提出是SSC 就严重感染进行的第二阶段工作, 旨在提高全球对严重感染的认识并努力改善预后。这11 个国 际组织包括SCCM、ES ICM、ISF、澳大利亚新西兰危重病医学会(AN ZICS)、美国危重病护理学会 (AACCN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美国急诊医师学会(ACEP)、美国胸腔学会(A TS)、欧洲呼吸学会 (ERS)、欧洲微生物与感染学会和外科感染学会(S IS)。危重病、呼吸、感染、外科和护理专家的共同参与, 充 分反映了指南的权威性和普遍性, 该指南将成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国际纲领性文件。指南的制订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首先从M edline 检索过去10 年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范围包 括感染( infect ion)、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和感染综合征等相关文献。对每一项

过敏性休克用药指南

过敏性休克用药指南 【概述】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有很大差别,通常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能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符合休克诊断标准。 2、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或进 去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 【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立即纠正休克,脱离过敏原,抗过敏治疗。 2、立即停止进入并移开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 3、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或呼吸机支持 治疗。 4、肾上腺素立即给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0.3~0.5ml,病情需要可以间隔15~20分钟再注射2~3 次。也可用0.1~0.5mg缓解静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溶于5%的葡萄糖500-1000ml中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有:①心悸、头痛、血压升高、震颤、无力、眩晕、呕吐、四肢

发凉;②有时可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③用药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 5、皮质激素治疗甲强龙200~400mg静脉滴注或地塞米 松10~20mg注射。 6、补充血容量 0.9%生理盐水500ml快速滴入,继之可选 用5%葡萄糖或右旋糖酐,总入液量3000~4000ml/d。 7、血管药物治疗 (1)多巴胺:开始时每分钟1~5μg/kg,10分钟内以每分钟1~4μg/kg的快速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多巴胺的推荐极量为每分钟5~20μg/kg。 (2)去甲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每分钟0.04~0.2μg/kg,逐渐调节至有效剂量,可达每分钟0.2~0.5μg/kg。 8、抗过敏治疗氯苯那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内注 射。 9、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0.25g加入40ml5%的葡萄糖 液中静脉推注。 10、对症治疗积极治疗休克所致的并发症。 【注意事项】 1、注意与其他原因所致休克进行鉴别。 2、休克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电血压监测,如有条件可进行 血流动力学监测。

(推荐)过敏性休克选择题问答题

选择题 1、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A:50%发生在用药后5分钟内, B:80-90%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 C:10-20%为迟发反应 2、过敏性休克从发病机制来说,属于哪一型变态反应(A) A:1型变态反应 B:2型变态反应 C:3型变态反应 D:4型变态反应 3、过敏性休克时呼吸道梗阻的表现是(A B C) A:呼吸困难 B:紫绀 C:非心源性肺水肿 D:心源性肺水肿 4、过敏性休克时,血压急剧下降到多少会出现意识障碍(A) A:80/50 B:95/60 C:100/50 D:100/60 5、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到循环衰竭时常出现症状与体征(A B C D ) A:面色苍白 B:脉搏细速 C:四肢厥冷 D:神志模糊甚至神志不清 6、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到中枢神经障碍时常出现症状与体征(A B C D )A:烦躁 B:晕厥 C:昏迷 D:抽搐 7、过敏性休克紧急评估包括哪些(A B C ) A:气道 B:呼吸 C:意识 D:过敏源

8、过敏性休克时选用的急救用药有哪些(A C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利多卡因 9、过敏性休克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时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A C D ) A:尝试进行气管插管 B:紧急气管切开 C:紧急行环甲膜穿刺术 D:紧急行环甲膜切开术 10、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阶段的补液治疗,以下正确的是。(A B D ) A:应快速补液,半小时内可补液500~1000ml B:尽可能多开几路静脉补液 C:快速补液原则:先晶后胶,见尿补钾 D:有条件者,在中心静脉压指导下补液 问答题 1、过敏性休克的定义? 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候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会出现休克加重,呼吸道梗阻,心肺衰竭而危及生命。 2、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于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凡在接受注射、口服药或其它等物后立即发生全身反应,就应考虑本病可能。 3、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的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注射后,尤其伴有发热、空腹、失水、低血糖时易发生,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晕厥,平卧位后立即好转,血压低,脉搏缓慢, 4、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的用法、途径? 给药途径:皮下、肌肉、静脉注射 剂量:一次0.5~1.0mg,小儿0.01mg/kg/次,最大量0.33(1/3支)ml 。必要时(间隔15~20min)可重复注射,一般不超过3次。 5、过敏性休克救治的简单菜单? 1、体位:平卧体位 2、急救用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3、快速补液:用生理盐水、平衡液、胶体,不推荐葡萄糖注射液。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doc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 推荐意见1:感染性休克以血流分布异常为主要血流动力学特点,应注意在整体氧输送不减少情况下的组织缺氧。(E级) 推荐意见2:应重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临床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E级) 推荐意见3: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应尽早收入ICU并进行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E级) 推荐意见4:早期合理地选择监测指标并正确解读有助于指导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E级) 推荐意见5:对于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密切观察组织器官低灌注的临床表现。(E级) 推荐意见6: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尽早放置动脉导管。(E级) 推荐意见7: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尽早放置中心静脉导管。(E级) 推荐意见8:CVP8-12mmHg、PAWP12-15mmHg可作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目标,但应连续、动态观察。(E级) 推荐意见9:SvO2的变化趋势可反映组织灌注状态,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级) 推荐意见10: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时应该监测动态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C级) 推荐意见11:对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病人,需动态观察与分析容量与心脏、血管的功能状态是否适应机体氧代谢的需要。(E级) 推荐意见12:对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积极实施早期液体复苏。(B级) 推荐意见13: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应达到:中心静脉压8-12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尿量≥0.5ml/kg/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70%。(B级) 推荐意见14:在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当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达标,而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仍低于70%,可考虑输入红细胞悬液使红细胞压积≥30%和/或多巴酚丁胺。(B级) 推荐意见15:复苏液体包括天然胶体、人造胶体和晶体,没有证据支持哪一种液体复苏效果更好。(C级)

感染性休克

近期,《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发表「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医生朋友参考。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指严重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持续存在,经充分的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急性循环衰竭,可迅速导致严重组织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死率高,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为了进 一步提高我国急诊医师对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特组织专家编写本指南。专家组参考了国内外感染性休克相 关指南的建议,并依托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以病理生理学发生发展为基础,制定规范化诊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急诊科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指导。在指南内容编写过程中,当专家们意见不一致时,指南内容将优先 参考目前可获得的病理生理学相关证据。此外,由于不同地域和层级医院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参考指南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1. 概述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急诊患者中,% 在入住?4 h 内发生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12% 的严重感染患者在入住 48 h 内发展为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平均高达 42. 9%,早期识别并启动 治疗可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与机 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变化的过程,从病原微生物感染、到早期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 response syndrome,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具有高度的异质性,需要在不同阶段个体化、同一个体阶段化调整和干预。因此,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干预应该是一个「边诊

休克的治疗原则

无论哪种休克,都有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和不同程度的体液代谢紊乱,因此治疗休克时应按如下原则处理。一、扩容这是抗休克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措施之一,必须及时、快速、足量地补充血容量。 1.扩充血容量一般采用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通道保证扩容的需要,予以快速输液;另一路则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但要注意药物的配伍,详细记录给药种类、浓度、时间、反应等。 2.常用扩容液体电解质溶液: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一般先输入晶体液增加回心血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输全血、血浆等。右旋糖酐:能提高渗透压,常用中、低分子两种。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不仅能扩容,也可降低血液黏滞度及疏通微循环。二、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外科治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积极地、适时地处理原发疾病,这是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但处理原发疾病应在有效扩容的同时积极准备和治疗。如由于腹膜炎引起的休克,应在扩容的基础上迅速引流腹腔,减少细菌及毒素;肠坏死、中毒性休克时在抢救休克同时迅速开腹切除坏死肠管,解除原发疾病。切忌因长时间抗休克治疗以至延误原发病的抢救和治疗。三、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产生大量酸性产物,在休克早期积极扩容改善微循环障碍情况下,一般酸中毒较易纠正。但重度休克时酸性产物堆积结果机体发生严重酸中毒,应立即输入5%碳酸氢钠,具体剂量应视酸中毒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来确定。四、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有两大类。其中一类为升压药物。这类药物为血管收缩剂,常用的有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该类药除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外,休克早期不用。另一类为血管扩张药,常用的为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等,该类药要在扩容完成之后应用。具体何时应用血管收缩药,何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应视病情发展而定。一般扩容后,血压仍低于8.0kPa(60mmHg),可应用血管收缩药,但扩容后血压能维持在12kPa(90mmHg)以上时可适应用一些血管扩张药物。有心衰时可应用一些强心药物,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搏出量。常用中剂量多巴胺、西地兰等。

过敏性皮肤病诊治指南

过敏性皮肤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过敏性皮肤病(Allergic skin disease)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具体的过敏原可以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类。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 疾病分类: 1.药疹(Drug eruption):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紫癜、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如SMZ)、安乃近过敏。而中药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为过敏原。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草药有鱼腥草、鸦胆子、天花粉、冰片、大黄等。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舒心片等。药疹发生后,必须立即停用该类药。 2.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现象出现。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人多属于过敏人群。 3.湿疹(Eczema):有明显渗出。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与化学制品的滥用、环境污染、三废治理不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发病特点:A任何年龄均可发病;B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C反复发作;D局部或全身可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E 剧烈瘙痒。 4.荨麻疹(Urticaria)(风团、风疹块)定义:机体对各类刺激在皮肤上表现的一种血管神经性反应(皮下组织的小血管扩张,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发生渗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肿)。病因:一外在接触冷、热、日光等刺激;蚊、虫叮咬;荨麻、漆树等植物;二内部接触鱼、虾、海产品、蘑菇、磺胺类药、水杨酸、青霉素、血清、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三精神神经月经不调、精神紧张、疲倦、抑郁等;四家族遗传史(过敏体质的遗传)。症状:一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烧灼感。二出疹:患处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块状的浮肿性风团,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见为指甲至硬币大小,略高于周围皮肤。 5.皮肤划痕症(Skin Nick disease)、皮肤瘙痒:用手抓后起一条条伤痕。严重时不划,稍与硬物挤碰就会发病,症状同荨麻疹。 6.紫外线过敏阳光中的UVA和UVB这两种穿透性紫外线,会直达皮肤真皮

过敏性休克症状和处理原则

过敏性休克症状和处理原则 1、临床表现:出现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呈急性经过,一般在输入抗原(致敏原)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病,出现胸闷、气急、面色潮红、皮肤发痒,全身出现皮疹,甚之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缺氧、紫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而弱,血压下降,呈昏迷状。 2、治疗 (1)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2)立即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0.33(1/3支)ml。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ml(1/16支);2~5岁0.125ml(1/8支);5~11岁0.25ml (1/4支);11岁以上0.33ml(1/3~1/2支)(注意:如受种者有心脏病史,应请专科医生会诊处理)。 (3)用肾上腺素15~30分钟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5mg 或每次0.1~0.3mg/kg稀释于10%葡萄糖水10ml后静注,并补充血溶量;儿童可用阿托品每次0.03mg/kg,或654-2每次0.3~1mg/kg稀释于5~10ml 10%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中静注,必要时每隔15~30分钟后重复应用,至病情稳定。为阻止组胺释放,可给予氢化可的松成人每300~500mg,儿童每4~8mg/kg,稀释于5%~10%葡萄糖液静滴。如经上述处理仍不缓解时,成人可加用去甲肾上腺素1.0mg加于5%葡萄糖盐水200~300ml作静脉滴注(要严格注意不能注入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浓度及滴入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12~13kPa(90~100mmHg)。待血压稳定后可逐浙减量,于10小时左右停药。儿童用量酌减。 (4)发生呼吸衰竭,有条件时予插管给氧,或肌内注射洛贝林(山梗菜碱)30mg或尼可刹米250mg,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心跳停止立即心室内注射异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