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

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
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

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结合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新模式,探讨其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其政府部门为适应经济变革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这些行政改革包括削减政府的规模、重塑政府的组织机构、开辟为公众服务的新途径等。但每次改革运动都是由文官制度的改革开始,尤其是在公职人员的招收、挑选、录用、培训等方面成效十分突出,而且正在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潮流。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与启示

一、西方国家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

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从私营部门走入政府部门,西方国家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进行革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规则。对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我国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坚持绩效评估规则

绩效化的本质就是进行成本一收益核算。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对“交易”对象,即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成绩进行比较准确的考评,以便为政府开出的价码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绩效考评成了至关重要的行政管理环节和必须广泛运用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在新西兰,绩效评估主要用来评价高级文官的工作业绩,评估工作主要由相对独立的国家机构委员会来承担,评估结果对高级文官的任职、待遇等都有重要影响。藉此,就可以保证使高级文官努力维持一定水平的工作业绩。改革后的新西兰文官制度,执行文官〔高级文官)任期为五年,并没有自动续任的权利,即使是那些成绩优异者也只能再任职三年或去申请政府部门其他职位。如果年度的业绩评估令部长感到不满,部长有权中止合同的执行。在英国,以聘任的方式引入执行机构的执行长官及雇员,有的执行机构则开放民营。在美国,几乎每个州都在实行绩效评估、全面质量管理,它意在改变忽视效果的传统目标管理制度,强调以顾客服务为目标取向,以公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估绩效的主要标准,从而形成一个重工作结果而不是工作过程的高效率、低费用的工作机制。美国的俄勒冈州、加利福尼亚州及其他州与地方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存在着绩效合同的管理方式,且效果甚佳。美国某些州甚至废除了文官制度,在绩效制的基础上雇佣新工人,其理念是让政府工作人员像私人雇员一样努力工作。

(二)执行市场化规则

所谓市场化,其本质含义是让价格机制和成本一收益原则进入到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才管理体系中。其主要表现就是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才规模要讲究交易成本,即其内部协调管理成本不要过于远离市场交易的成本。因此,西方各国改革所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公众证明,改革后的管理效率不低于按市场交易原则运行的私营组织,这也是改革后的政府组织获得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1、压缩政府规模、缩减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成为各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一项共同内容,甚至是一国中各届政府进行改革所提出的必然措施。在美国,1993年克林顿政府

上台后,就宣布“裁员、节支、高效”的政府机构改革计划,计划5年内精简联邦政府机构人员25.2万人,相当于联邦政府雇员的12%;关闭某些部门设在地方的机构,合并职能重叠的政府机构,使政府成为从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最小的政府。事实上,美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裁减公务员28万人,削减了政府部门25万个职务,为纳税人节省了1370亿美元。在英国,1979年,英国文官队伍总数达732万人,创战后最高记

录。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便制定了逐年削减文官总数目标,并在执政10余年间始终没有放松过这个问题。撒切尔夫人不仅裁减一般文官,而且也敢于对高级文官队伍动手术。据统计,英国文官改革过程中,公开机构的最高层人员减少了97%,助理次官和高级主管分别减少了129%和45%0 1990年4月撒切尔夫人政府执政结束时,英国文官总数已削减到562万人,为战后之最低点。还有一些国家,像荷兰,在“较少的文官,更好的服务”的思想指导下,把部分机构私有化作为削减政府规模的一个举措。

2、改变只靠权威制度的运作来供给公共服务垄断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求最大限度地解决官僚决策过程、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弊端。一些公共服务为了更加适应不同公众的要求,采取了凭单制度、用者付费制度、合同承包制度等,使政府以四两拨千斤之术调动了私营机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力量,扩大了政府直接补助的资源,拥有了对公共服务的选择权,引发了供给者的竞争。

(三)贯彻能力主义规则

对绩效的评估自然要延伸到对人的能力的评估,进而开展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文官培训。能力主义成为西方政府部门改革的价值取向。1994年,美国政府组织了由37个部门人员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并委托专门机构从事一系列专门研究,目的是提供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项研究形成的核心观点是:在一个信息爆炸和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成功的组织视人力资源开发为取得高回报的必要投资。报告彻底贯彻了讲究效率的成本一收益观念,并对提高能力的培训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对不同层次甚至不同部门的公务人员需要的工作能力列出了一份清单。在这份清单中,对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包括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础能力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份清单不仅充分体现了管理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且按照政府部门追赶私营部门工作效率的要求与荷兰壳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的清单进行对比,结果非常吻合。被许多国家誉为“改革的典范”的新西兰,从1988年开始就对政府部门的高级文官的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如建立旨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该计划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等级的管理培训课程,但更强调在公、私各种部门任职和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任命社会精英进入公共机构高层任职,其目的是把最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引入政府,从而促进政府在管理上的革新。政府提出,新的管理者在符合公共机构的特殊价值的前提下,要像私人企业的经理那样进行日常的管理,以便提高政府部门的绩效质量,增强变革的能力。在一些部门,执行主管开始使用来自私人部门的先进技术进行战略资源管理。目前,新西兰所有政府高级职位都向公、私部门的申请者开放。

(四)倡导放松规制

绩效评估和能力主义使文官管理制度的效率追求成为中心目标,效率成为目标之后,放松规制就是一个必然要求。在用规制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明显,如一部《联邦采购法》长达6000余页,《联邦人事管理手册》长达万余页。僵化的规则给政府管理带来了非预期的后果:降低了政府组织的绩效,提高了运作成本,并且在许多场合下减少了公务员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因此,给超负荷的规制消肿,给部门一点自主决策权,成为美国政府部门改革的方向。1993年9月,美国绩效评估报告提出了联邦政府授权雇员

去实现结果的基本战略以及具体的建议。1994年,美国政府废弃了1万余页的联邦人事规

则手册。此外,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分权化管理改革亦成效显著。如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立了100多个执行机制,雇佣了70%的公务员,而且政府宣布将把90%的公务员转到执行机构。这些执行局由行政主管经营,实行经理负责制,政治领导与行政主管签订绩效合同,行政主管有权确定人力资源等其他方面的内部管理体制,执行机构的人员仍称文官,但其工作方式、工资待遇和个人收入都发生了变化。必须说明的是,放松规制是相对于“过度规制”而言的。美国的放松规制是政府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旨在探索新的政府责任机制的具有全新思路的制度设计。从另一个角度讲,美国的过度

规制及其种种表现,说明美国政府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且执行严格,遵守规则已经成为公务员的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模式,这种境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政府管理制度建设追求的目标。深入研究美国为什么能把“依法行政”推到登峰造极(以至物极必反)程度之原因,或许对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发展中国家有些现实意义。

二、西方国家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西方的公务员制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己日臻完善,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公务员制度,这不仅成为我们现代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也为各行各业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以资借鉴的经验。

(一)加强立法,将行政人事制度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

美国自1776年建国以来,进行了十大行政改革,其中战后的行政改革共有四次,每次改革都是由改革组织委员会提出改革行政机构之方案,后经国会两院立法并联合总统共同建立的,因此,他们的行政改革方案本身具有法律的性质,如1978年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的改革法》,使人事制度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了国家公务员的行政素质,抑制了机构和人员的膨胀。回顾我国政府部门改革的历史,建国后大大小小的行政改革搞了数十次,但总是没能逃出“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因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部门改革法制建设滞后,无法可依。政府部门和公共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行政机构因其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特殊性有着更强的自我扩张欲望,因此不实行强制性的“封顶式”的组织法,机构和人员的总量很难抑制下来。即使我们的改革曾经取得过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没有法律将其固定下来,改革成果便很难巩固。因此为了确保改革的成功,借鉴一下美国的做法,把人事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很有必要的。

(二)建立权威性调研机构,以保证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纵观美英政府部门改革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两国的改革都非常重视组织领导的权威性。拿美国来说,19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成立了以戈尔为主席的“政府运行评审委员会”,集中了200多名高官和专家,历经半年多时间调研,提出了《重新塑造政府》的研究报告。调研机关的组成成员都是社会上有名望的、现任的或离任的国会参众议员、高级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和研究机构的知名研究员,以及经验丰富的私人企业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很明显,由于他们的背景和经历比较特殊,除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之外,他们还具有法定权力之外的影响力。因此,他们了解各界人士对政府行政机构、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不同要求,由他们相互磨合后提出的方案,不仅具有深厚的可行性基础,也由于理论(学界)和实践(政界、商界)的有机结合而具有了重大的科学性基础。在我国,1982年以前的改革基本上是自上而下以

行政命令方式进行的。1982年以后在劳动人事部内成立了国家编制委员会,后又改称为中

央编制委员会,其人员组成仍属国家公务员序列,由他们提出的改革方案也就只能代表政界的观点,即使偶尔征求一下学界的意见,但学界的观点能否被采纳决定权仍在政界,企业界的意见更是少有反映。我国政府部门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由此也就可见一斑。

(三)坚持公开、公平的人力资源任用机制

随着公务员系统的发展,西方各国考试择优的范围越来越广,如美国近年来在公务员录用时,一个职位从三个候选人扩大到七个候选人,在机会上开始注重对文官系统内的人与文官系统外的人同等对待,高级职位的人选各国己不局限于高级文官,开始不拘一格,绝大多数职位都向社会公开,将公开、公平作为选拔的必要条件。美国公务员制度为了保证选拔录用到一流的公务员,在选拔录用的资格和年龄上没有加以严格的规定,给不同年龄、不同条件的人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考试方法也由原来单一的笔试发展为口试、笔试、操作等多种形式。考试内容则从通才向专才过度,对低、中级文官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对高级文官考试则注重广阔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我国更大的人才竞

争压力也接踵而来。但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还不够完善或者说不健全,政府只有少部分职务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大部分还是“人情观”,笼统的政治考察占了很大比重,能力考核多凭主观判断。在使用上,我国公务员缺少严格的任期责任制,岗位责任不明晰,因此而使得政府办事效率低,公务员责任感不强。在公务员选拔上,许多部门对报考者不是对文凭有规定,就是对年龄有要求,这在客观上剥夺了大部分人的平等竞争权。因此,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在公务员录用工作中的经验,应当说对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工作很有益处。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厦门思巴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内容的实践过程,并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也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启示,这为中小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与启示;厦门思巴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组织行为,企业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而进行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质在于方法、模式、理念的创新,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方式以及组织管理制度等进行根本性改造与变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内容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即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员工的全面发展[1]。企业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法、方式和理念。 2厦门思巴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21背景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发达国家企业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全球500强的企业,如GM、TOYOTA、三星和APPLE等富可敌国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特别的成熟和优秀,这为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最早是从发达国家开始萌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创新,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在实践中总结和修正,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受益其中。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起始时间比较晚,长期以来,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在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上早已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将国外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相结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2]。 22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目的 221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方向是知识化、现

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变化对比

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重大改革,首先由全国统考改为省考;其次,考试时间有原来的统一时间,改为由各省自行安排,某些省份甚至由一年两次考试改为一年三次考试。(安徽、湖北、河北、新疆、上海等地区已经不再统一时间)其次,颁布了新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其中,报考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可以跨级报考,改为只能逐级报考。目前,已经有河北、湖北两个地区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其他地区,日后也会陆续实行。 请需要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人员尽量在这次报名,以后可能报不上名了。 这里,小编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新旧报考条件作一个对比,供考友们参考—— 级 别 新版条件旧版条件变化分析 四 级 1、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 相关专业②毕业证书或取 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 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 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 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 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 业生) 1、经本职业四级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 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 得结业证书。 1、取消结业证书的要求; 2、增加相关职业工作经 验,工作经验从1年变成 4年; 2、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 职业①工作4年(含)以上 2、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年以上。 3、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 业毕业证书(技工学校或 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 三 级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 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 书(技能等级证书)③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 业工作5年(含)以上。 1、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 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 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 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 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 书。 1、取消结业证书的要求;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 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 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 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 院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 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 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 取得结业证书。 2、增加专业要求,要求 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 证书;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计划及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主要培训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这套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是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理论、原则、方法的课程与科学。它是为确认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 员具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设置的认证培训课程。 本课程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通过认证培训和国家人社部的认证考核,确保学员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真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理论、和工具,并使 其通过培训中的知识讲解、能力训练及测评工具的有效使用,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理论、技术与方法,提高从事宏观、微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使学员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工作效能,从而提升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资信水平。 并且培训后的通过资格认证,检验教学质量,既能使学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不断增长的要求, 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 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 源管理管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企业经营 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4、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全面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标 准和要求,系统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 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能力技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通过率。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发展到现在,已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管理理念来支撑。所以,下面,我来介绍下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的八大定律。一大定律: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是次要的。 企业中永远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做为HR管理者,要做好HR,必需识别、培养、管理那些为企业创造80%价值的人,把这类的人和岗位做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HR管理者20%的时间要做好本质工作,80%的时间要与人沟通;沟通中与20%的人沟通要花去80%的时间,20%的时间与80%的人沟通。 员工的频繁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关键的业绩优异的核心员工离职,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段永平当年的出走成就了一个”步步高”,却使”小霸王”陷入了困境。所以,一旦发现核心员工有离职倾向,能够挽留一定要尽力挽留。当然,核心员工一旦决定离职,科学地进行离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般员工,离职行为首先发生的频率就较少,即使发生一些,希望在冗员范围内。 核心员工离职管理的具体做法从员工提出离职开始,第一步,建立离职面谈制度,在离职面谈之前,可采取一些保留措施,如果企业能够满足核心员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以留住核心员工。当然,如果核心员工的离职主意已定,一定要建立离职员工面谈记录卡,将面谈的内容用规范化的表格保存起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离职管理就远远不只是上面的一些工作。 二大定律: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一、中、日基本情况之比较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1亿。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77亿。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却正好相反。按名义汇率计算,2006年日本GDP为5.083367万亿美元 。2006年中国GDP为2.587999万亿美元。由此看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91%,人均GDP日本是中国近18倍。 1. 在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日本远比中国先进。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 2. 中国现正从追求GDP转向“科学发展观”。

可是,中国已经付出了过多的代价。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森林面积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7.4%,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33公顷,只相当于世界人均0.6公顷的22.1%。而日本的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3. 中国的人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相比日本还有差距。2006年统计的我国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0岁和7 4.1岁。2006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6岁,男性为79岁,均创下全球最高纪录。日本男女平均寿命已连续4年名列世界前茅,而女性寿命从1985年以来一直名列第一,中国人均寿命平均72岁,比日本人均寿命短10年 。 从一个个统计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日本是个经济先进、百姓富足、社会公平、吏治良好 、教育优秀、家庭稳定、环境优美 、预期寿命高,富于远见的世界上重要的国家。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 面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 二、战后日本以人力资本为依托创建经济强国 的重要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完整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高效实现分工协作,他需要组织结构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但它是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 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 组织理论又被称作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利、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对象。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作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由此可见,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组织理论的发展同整个管理理论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韦伯、亨利法约尔等人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甚至作为行为科学的一部分而存在,他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则是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是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他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现代组织理论还在发展中,他的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研究。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大纲及教学计划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劳动关系管理》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有关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这类专业的基本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职能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针对企业中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选拔和获取、保持和激励、控制和协调以及培训和开发等内容展开。 本课程全面介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与流动、培训、绩效考评、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制定与实施招聘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9学分,学期总课时为54学时,开设周期为2个月。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本专业学生应在对人的行政管理方面,学习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在招聘、录用、培训、激励、考核、薪酬、企业文化等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监管,并具备接人待物,激励自我和他人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试图从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帮助学

生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树立人力资源的理念;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活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差异,让学习者在以后工作当中能熟练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教学辅导:教学辅导以远距离辅导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并提供网上、电话教学指导,对本课程的课程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答疑、讨论和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2、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紧紧抓住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 3、学生自学:自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教师的辅导课,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 4、教学研讨:为保证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本课程进行认真教学研究,并参加本课程的各种教研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研室及责任教师联系,协商解决。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本课程教学以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文字教材使用的是由秦志华编写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网上辅导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强化学员所学知识为主。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 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 和。 2、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是通过投资才能获得的。 3、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②时效性③增值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 而增值④社会性:社会政治文化不同,人力资源质量也不同⑤可变性⑥可开发性 4、人力资源的作用:①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②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5、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 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践的管理活动。求人、选人、育人、用人、激励人、留人 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7、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 ①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②为价值创造营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③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④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根据预测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 ②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职位分析(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给出确定的任职资格)。胜任素质模型(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 ③员工招聘:招募、甄选、录用 ④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⑤薪酬管理: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职位评价,确定福利待遇 ⑥培训与开发:建立培训体系,实施,反馈 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自身情况客观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 ⑧员工关系:各主体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各项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是一个平台,各项职能的实施都是以此为基础;绩效管理在整个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启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诸葛亮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政治家,他年轻时代就“每自比管、乐”,立志要成为出将如乐毅、入相如管仲的杰出人物,而且必须是兼而有之。他选择刘备的一个重要原因,盖如易中天所言,因为只有在刘备那里他才有可能找到充分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场所。至于兴复汉室,笔者认为并不见得是他真正的人生第一理想,成就一番可以与管仲、乐毅相媲美的丰功伟绩才是他最根本的追求。然而,怎样才能实现“管乐之梦”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取得丞相和最高军事统帅的职务,集内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正是在这种根本追求的驱动之下,他开始了在刘备公司的成长之旅,同时实践着自己的选人、用人之道。 一、权臣之路 任何一个领导人的选人、用人策略都受制于自身认识、内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对诸葛亮来说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先从五个方面来重新审视诸葛亮的权臣之路,以次探究诸葛亮的选人、用人之道。 1、痴心要行隆中对。历史上,人们对有没有隆中对存在争议。但是,笔者认为,即使没有《三国志》中记载的那一段相当缜密的战略方案,至少在刘备驻扎樊口期间,诸葛亮应该与刘备探讨过这一方案的雏形,而且这一方案逐步成熟完善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对一个当时手上兵少将寡、寄人篱下的刘备来说,这个愿景太遥远了,也太不现实了。毕竟刘备已经46岁了,荆州是刘表的,而益州,刘备还没有去过。 由于张松、法正的出现,刘备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他获得了益州这一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具备了三国鼎立的基本条件,这也印证检验了诸葛亮当年所作的战略规划的正确性。这肯定会增加刘备对诸葛亮的赏识度,也会进一步激起诸葛亮自命不凡的虚荣心。后来刘备东征,大部分人都反对,而诸葛亮却选择了沉默。王大健先生对于刘备东征诸葛亮的态度给出了一种新解释,认为诸葛亮是不想阻谏,因为在他的战略规划里,荆州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很遗憾,这次东征,刘备还是没有带上他。正是在军事上的压抑,他只能选择韬光养晦,先把内政工作做好再说,也就是说,先检验一下自己的“管仲之梦”。应该说,诸葛亮在内政上秉承法家思想,力求法度严明,鼓励农耕养殖,蜀国经济实力、人口状况出现了很大好转。 2、出头要等刘备死。刘备虽然一生坎坷,但最终还是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与他看人很准十分不开的。或许是他早就看出了诸葛亮的指挥作战能力,在诸葛亮出山后,直至刘备去世,刘备就没有让诸葛亮直接指挥过军队。 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一直扮演着外交大臣、参谋、赋税官员等角色,应该说这离诸葛亮的人生目标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他要想实现“乐毅之梦”,看样子只能等刘备去世之后,

人力资源管理师行业发展前景

致从事人力资源的精英们现在没有人怀疑HR在企业中的地位,工作体面、收入不菲、竞争少上升通道畅通。有钱的同时不失有闲;悠然的同时蕴涵发展。据记者了解,既懂政策又熟业务的持证人才备受企业青睐。据某招聘网站统计显示,3年从业者的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5年从业者平均月薪达到6000元。某职业培训中心负责人表示,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备受 职场人士的青睐。 入世以来,我国对传统的职称考试已逐渐淡化,取而代之将是一种新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种资格考试的特点不但重学历而更注重技能,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只有不断的接受新的教育技能培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进入主流社会、进入高层,重新确立人生价值。 据人事部透露,争取在5年时间内,使职业资格制度实施专业范围达到五十个至一百个左右,形成比较完整的职业资格体系。 据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共有150多万人参加了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其中36万多人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14个专业开始实施注册管理。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强化职业资格考试,完善专业技术聘任制度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中国加入WTO 后人才管理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情况持续"升温"。如职业药师,一、二级结构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注册税务师,企业法律顾问等等,

报考人数均有较大幅度较长。 职业资格考试日趋火爆,反映了一种社会需求。正如没有驾照就不能开车一样,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就不能从事特定的行业。这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国际通行的行业准入制度,各国之间开展的职业资格互认更使其成为国际执业?quot;通行证"。与会者认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制度体系,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国家人事部提出,要全面加快实施执业资格制度,力争用5年时间,使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专业范围达到50个左右,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体系。 现行的职称制度已经逐渐走向"死胡同",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则是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的重要方向。将来的趋势必然是:资格越来越强化,职称越来越淡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大纲及教学计划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有关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这类专业的基本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职能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针对企业中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选拔和获取、保持和激励、控制和协调以及培训和开发等内容展开。 本课程全面介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与流动、培训、绩效考评、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制定与实施招聘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9学分,学期总课时为54学时,开设周期为2个月。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本专业学生应在对人的行政管理方面,学习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在招聘、录用、培训、激励、考核、薪酬、企业文化等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监管,并具备接人待物,激励自我和

他人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试图从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树立人力资源的理念;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活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差异,让学习者在以后工作当中能熟练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教学辅导:教学辅导以远距离辅导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并提供网上、电话教学指导,对本课程的课程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答疑、讨论和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2、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紧紧抓住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 3、学生自学:自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教师的辅导课,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 4、教学研讨:为保证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本课程进行认真教学研究,并参加本课程的各种教研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研室及责任教师联系,协商解决。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本课程教学以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文字教材使用的是由秦志华编写的,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网上辅导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强化学员所学知识为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学时分配

人力资源管理作业及参考答案

] 人力资源管理(本)作业1 一、案例分析:苏澳玻璃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50分) 近年来苏澳公司常为人员空缺所困惑,特别是经理层次人员的空缺常使得公司陷入被动的局面。苏澳公司最近进行了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公司首先由四名人事部的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和分析目前公司对生产部、市场与销售部、财务部、人事部四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需求情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并估计在预测年度,各职能部门内部可能出现的关键职位空缺数量。 上述结果用来作为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同时也作为直线管理人员制定行动方案的基础。但是在这四个职能部门里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的过程(如决定技术培训方案、实行工作轮换等)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一过程会涉及到不同的部门,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例如,生产部经理为制定将本部门A员工的工作轮换到市场与销售部的方案,则需要市场与销售部提供合适的职位,人事部作好相应的人事服务(如财务结算、资金调拨等)。职能部门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过程的复杂性给人事部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也增添了难度,这是因为,有些因素(如职能部门间的合作的可能性与程度)是不可预测的,它们将直接影响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苏澳公司的四名人事管理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对经理层的管理人员的职位空缺作出了较准确的预测,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规到,使得该层次上人员空缺减少了5O%,跨地区的人员调动也大大减少。另外,从内部选选拔工作任职者人选的时间也减少了50%,并且保证了人选的质量,合格人员的漏选

率大大降低,使人员配备过程得到了改进。人力资源规划还使得公司的招聘、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计划与发展等各项业务得到改进,节约了人力成本。 苏澳公司取得上述进步,不仅仅是得利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还得利于公司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评价。在每个季度,高层管理人员会同人事咨询专家共同对上述四名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价。这一过程按照标准方式进行,即这四名人事管理人员均要在以下14个方面作出书面报告:各职能部门现有人员;人员状况;主要职位空缺及候选人;其他职位空缺及候选人;多余人员的数量;自然减员;人员调入;人员调出;内部变动率;招聘人数;劳动力其他来源;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组织问题及其他方面(如预算情况、职业生涯考察、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等)。同时、他们必须指出上述14个方面与预测(规划)的差距,并讨论可能的纠正措施。通过检查,一般能够对下季度在各职能部门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一致意见。 在检查结束后,这四名人事管理人员则对他们分管的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在此过程中,直线经理重新检查重点工作,并根据需要与人事管理人员共同制定行动方案。当直线经理与人事管理人员发生意见分歧时,往往可通过协商解决。行动方案上报上级主管审批。 请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规划理论来分析苏澳玻璃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 答案:一个组织特别是企业要维持生存或发展,拥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计划是指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

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二、课程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还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宏观管理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微观管理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业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 人力资源专家李宏飞在她的《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中指出:中国的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质量不容乐观。学校教育,只是在知识上做了准备。而这些人要适应社会的要求,还需要社会、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二次培训。而这不仅包括技能方面的培训,还应该包括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教育。而对企业来说,职业化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中小型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企业必须从企业战略出发,打破以人为中心的“权利思想”,建立以事为中心的“流程思想”,实现了从功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突破性思维。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战略类型 一:低成本管理战略 中小企业建立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能力,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搞好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研发费用和品牌树立等方面的费用。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分布状况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分散型产业,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木料加工和金属组装业、农产品、风险型企业等。另一类是新兴产业,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业。中小企业之所以主要集中上述两种类型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产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规模方面是一个较平缓的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降低成本都可能是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启示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启示 [摘要]当代企业能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与其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为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文章对比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启示 [作者简介]雷宇,广西大学2007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龚晓华,广西大学2007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7)10-0106-0003 拥有众多成功企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强盛的重要原因,而成功的企业往往与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当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积极建设适合本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引进人才、探索管理方法与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是迅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条捷径。我国企

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一、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比 世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存在两大流派,即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各国企业有些引进了美国模式,建立一整套招聘、面试、绩效考核体系;有些则采用了日本模式,培养企业的文化与团队精神。然而,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日模式的支配地位发生了两次更迭[1],这使各国企业对其模式进行反思,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日益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借鉴融合创新,不断产生新鲜元素,不断探索深化本国成果。 (一)美国:制度契约型、管理技术型模式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以契约、理性、制度安排为主体,模式层次明确[2]。该模式的核心为: 1.高度自由的人力资源流动。美国实行任意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发达且竞争激烈,员工在国内市场高度流动,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权。 2.密集的职业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尤其是专业知识培训尤为重视,其费用比例相当高。同时,美国企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塑造组织价值观、加强组织民主建设、强化组织内部凝聚力、重组织形象等方法不断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完整电子版(考试重点含对应页码)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1-2 1.战略规划(根据发展战略和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整体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 3.制度规划 4.人员规划(内容: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定额、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 5.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企业组织结构层次P2 分为两个层次1.经营体制2.职能体制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原则P3-4-5 1.任务目标原则 2.分工协作 3.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 4.权责对应原则 5.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 6.稳定性和舒适性原则。(注意了解原文:跨度问题) 直线制的优点和缺点P5(其他制优缺点) 1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 2.组织机构缺乏弹性,内部缺乏横向交流;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事务依赖少数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管理全才。 企业发展历史上,企业组织结构出现过多种形式P5-6 一; 二;职能制:也称多线制,按照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只能管理部门,实行专业分工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厂长下设职能部门并有权向下传达命令,直接指挥下级,下级即服从直线领导,也服从各级职能部门指挥。优点:1提高企业管理专业化程度和专业水平2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供详细业务指导3减轻了直线领导的工作负担4有利于提高各职能专家自身的业务水平5有利于各职能管理者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的实施。缺点:1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不利于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造成管理混乱,令下属无所适从2直线人员和职能部门权责不清,易产生分歧,争名夺利,争功诿过3机构复杂,增加管理费用4知识面和经验狭隘,不利于培养全面性管理人才5组织决策不够慢、不够灵活,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必须经过改造才能应用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 三;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为基础,厂长领导下设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形式;特点:厂长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领导,直线管理人员指挥下级,职能部门是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是指导关系,非领导关系。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职能部门弥补了领导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缺点:1职能部门过多,横向联系和协作变的更加复杂和困难;2都向领导汇报,无法将精力集中于企业管理重大问题;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制定完善的协调制度等改良措施都无法解决时,企业将面临改革问题。 四;事业部(也成分权制);是在直线职能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大权,通过利润指标控制事业部。优点:1权利下放,高层拜托日常事务,集中精力2事业部摆脱事事汇报,搞好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适应能力3事业部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工作,实现高度专业化,形成大型联合企业4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和经营挂钩;缺点不足:1组织结构重叠,人员膨胀;2事业部忽视企业整体利益;事业部适合: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多元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实用性的企业。 组织结构实施要则P8 1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2明确责任和权利原则3先定岗再定员原则4合理分配职责原则 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P8 管辖人数多少应根据1.下级的分散程度2.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3.工作内容4.下级的能力5.上级的能力6.标准化程度。组织结构图绘制的基本图示P9 1.组织机构图 2.组织职务图 3.组织职能图 4.组织功能图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绘制基本方法P12 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分权制)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分级.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一、职业等级 1.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 2.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2.2003年先做人力资源管理员和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两个等级的鉴定。人力资源管理师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两个等级由部中心先行直接组织试验,待总结经验后再全面开展。 二、培训教材该职业培训鉴定使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指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包括四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上册:人力资源管理员、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工作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下册: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法律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南》于4月份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三、鉴定要求

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2.申报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员 (1)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本职业人力资源管理员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3)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人力资源管理员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4)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人力资源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专业硕士学历,经本职业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本职业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4)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助理人力资源管理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5)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高中、中专学历,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7年以上,经本职业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摘要]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的生效为契机,对企业如何应对新法、改善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树立新的用工观念、避免企业的用工风险、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进行了思考。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至此这部备受关注、被解读为“激烈的利益博弈”的《劳动合同法》终于破茧而出,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已经实施。该法贯彻了劳动法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理念,承载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历史使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企业用工成本与用工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如何适应法律变化,树立新的用工观念,避免企业的用工风险,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企业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用工 《劳动合同法》颁布前,我国企业在用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成白用期,剥夺员工休息日,劳动合同短期化,工作时间过长,加班费不合理,滥用违约金条款等方面。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明确规范了企业的上述行为,无疑导致了企业用人成本的提高。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同时将为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福利。工资、社会保障、休息权利的保障等均是构成劳动力价格的要素,当上述因素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时, 则劳动力的成本就会增高。规范用工也必然导致解聘职工需付出昂贵的成本。再次是企业税务成本的提高,由于此前很多企业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部分企业在报税方面仍有隐瞒,而用工规范后,许多“黑户口”将浮出水面。新法也增加了企业的违法成本:“用人单 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 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旦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除非有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外, 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劳动者要支付二倍的经济补偿金。 违法用工还会导致企业劳资纠纷升级,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注重劳动合同,签劳动合同宜早不宜晚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以上条款中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对不签劳动合同处罚十分严重。因此,企业应在招用员工入职之前签劳动合同,最晚在入职当天签。否则企业一旦出现失误,会让工作陷入被动。如在员工开始工作之后再签合同,假如员工再提出其他要求时企业不想满足,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