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索

Aging Research 老龄化研究, 2017, 4(2), 26-3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2909409.html,/journal/a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2909409.html,/10.12677/ar.2017.42004

Care for the Elderly Mutually: The

Exploration of Old Industrial City

Pension Model

Juan Cui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Received: Jun. 1st, 2017; accepted: Jun. 15th, 2017; published: Jun. 23rd, 20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old industrial city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socie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groups’ “care for the elderly mutually” approach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current pension model.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 theory of differ-ence pattern, as well as the unique methods and ideas of social work.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dus-try edge, geography, and interest are the main ways of “together for old age”,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city empty nest old “care for the elderly mutually” model to have a useful exploration.

Keywords

Together for Old Age, The Old Industrial City, Pension Model

抱团养老: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索

崔娟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

收稿日期:2017年6月1日;录用日期:2017年6月15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23日

摘要

本文基于老工业城市和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对这类群体实施“抱团养老”的方式是对当前养老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本研究结合社会支持理论和差序格局理论,以及社会工作独特的方法和理念展开研究,认为业缘、地缘、志趣等是抱团的主要途径,进而对城市空巢老人“抱团养老”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文章引用:崔娟. 抱团养老: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索[J]. 老龄化研究,2017, 4(2): 26-31.

崔娟

关键词

抱团养老,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22909409.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以上老年人

1.43亿,约占总人口10.5%。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加强人口老龄化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举行了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提出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关于老龄工作的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要求。

在我国老龄社会的背景下,新型的养老模式也在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产生,本文所要研究的“抱团养老”模式正是其中一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养老模式,主要依据老人团体所具备的“同质性”而进行的抱团式养老,即该团体的成员通过抱团的形式加强他们原本就具备的以“亲缘、地缘、业缘、志趣”等条件而紧密联系的社会圈子,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相互适应与融合,从而实现团体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

2. 概念界定

“抱团养老”是近年开始受到关注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他们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住在一个村庄、社区,而进行“抱团”生活、休闲、互帮互助,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利于排解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也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抱团养老”的界定参考了2016年3月3日《华西都市报》的界定]。老人们根据亲缘、地缘、业缘、志趣等条件进行抱团,每个团体成员规定在10人左右,以小团体开展养老生活,团体中的成员数量的控制是为了团体能够便于实施自我管理运作,规模过大容易出现一些矛盾,影响整个团队。抱团养老通过小团体方式开展,实现老人成员之间相互提供生活照料、医病守护、心灵慰藉和团体文娱等帮扶和促进性行为,通过抱团实现空巢老人生理和心理的良性发展。

“养老模式”可以分“养老”和“模式”进行界定,“养老”是指有子女奉养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和人在变老后选择的休闲生活。而“模式”在相关文献中的解释较多,目前学界对其也有其它的称呼,如“养老方式、养老形式或养老的体系制度”等。笔者主要依据了丁方等学者在《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中把养老概念分为“养老体系、模式和方式”的分类,采用了其“养老模式”的概念。

其他养老模式是指目前比较常见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了“家庭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新兴的以房养老模式和农村互助养老院模式”等,笔者通过对这些养老模式的文献查阅分析,发现这些养老模式运用到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左证为何需要发展新型的“抱团养老”模式,以及该模式将如何体现出能解决其他养老模式的困境。

3. 西船社区空巢养老情况

根据西船社区柳州市麒麟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实地调查了解到:截至2016年2月,西船社区超过60Open Access

崔娟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555人,其中男性817人,女性738人,分布于813户;空巢老人户数为551户,空巢老人1071人,超过80岁的高龄空巢老人有36人;领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005人,社区老人情况具体如下:(1)居住情况:与老伴居住1248人,与子女同住432人,独居31人,住养老机构2519人,有人陪住2人;(2)身体状况:自理老人1225人,介助(半自理)8人,介护(不能自理)2人。(3)婚姻情况:已婚1554人,未婚1人,离婚37人,丧偶158人。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西船社区存在较多的空巢老人,他们大多数都属于年轻老人,高龄的空巢老人占比很小,这些年轻老人在身体状况上都比较健康,符合“抱团养老”模式中具备自助和互助的条件,且他们同属于“单位制”社区内,具备有较高的“同质性”,有利于在该社区内对这些空巢老人实施“抱团养老”模式。

如表1所示,在西船社区里将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空巢老人选择的是“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养老,老人在养老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林宝认为老人在养老生活中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物质供养[2]。除了这三种需求外,还有社会支持的需求。

4. 西船社区空巢老人养老的问题

空巢家庭分为“源发性”空巢和“次生性”空巢,前一种类别是对丁克家庭或未婚独居老人的表达;

后一种类别则是指老年夫妇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情况而可选择地成为了空巢老人。空巢家庭成因中最主要的还是“次生性”因素造成地。通过西船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可知,柳州市西船社区内的空巢老人数为1071人,其中未婚独居的空巢老人仅有1人。西船社区空巢老人家庭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四类因素:

4.1. 经济因素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及质量。在资料分析和在西船社区的实地调查中发现,西船社区里拥有退休金及其它收入来源,在经济上能够自立自足的老年人,他们对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希望与子女分开住以享受平静的时间和自由的生活,子女在减轻了经济赡养父母的压力下,更多地也会选择另立门户以期有小两口的自由生活。在经济条件优越的情况下,空巢老人可以更好地享受老人自由无虑的生活,在无其他状况发生下各过各的生活。而经济条件不优越的家庭也有子女为追求经济上的优越,而需要在外更努力的工作来提升整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从而导致了空巢老人的产生。

4.2.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往往会造成普遍性的影响结果,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大环境下,家中子女变少,传统的多子女式的家庭养老功能在此背景下受到了极大地弱化。政治因素导致了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小型化,在一个核心化家庭中,若是子女外出,便可能会造成空巢老人的结果。而我国教育体制、

Table 1. West boat community empty nest elderly pension situation

表1.西船社区空巢老人养老情况

养老方式生活照料满意度精神慰藉满意度医疗护理满意度社会支持满意度户数户数所占比

机构养老20 10 40 30 15 2.7%

居家养老70 20 5 5 516 93.6%

以房养老0 0 0 0 0 0

其他养老

50 30 10 10 20 3.6%

(亲属、陪住、出租房等方式)

注:满意度设置为满分100分,户数占比等于户数除以空巢家庭总户数551户。

崔娟

市场经济的制度等,家庭唯一的子女因义务教育外出学习,或因在外工作而与父母所离两地,老夫妻若愿随子女迁至陌生城市生活则只能成为空巢老人。张连民,张益刚两位学者认为中国的“银色浪潮”将带来社会的大问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保障措施缺位使得老年人面临较大的养老风险[3]。

4.3. 文化因素

社会的文化也是导致出现西船社区里空巢老人的因素,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的表现,在国内自身的发展变革以及西方社会的独居、丁克等文化传入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会随之而发生改变,西船社区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中的职工社区,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也引起了文化上的改变,西船社区内老人会有一部分选择自我养老,其子女也在观念上倾向于外出独立建立家庭,也会有一部分人认可和接受丁克家庭的概念等,在这些文化因素下产生了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产生与文化因素具有相关性,对空巢观念的认识与接受使得空巢家庭也不断的增多。

4.4. 健康医疗因素

健康的体魄可以使得老人对自己更充满信心,而医疗水平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人们的担忧,自信与放心也是老人不畏惧空巢生活的来源,子女也因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而能够更放心,这些因素也是西船社区空巢老人成因的条件,主要是在认可这种状况及降低了担忧[4]。健康因素对老人或者是整个家庭来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老人们往往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病症,轻则好解决,若重则会很大影响到不只是老人,子女们都得牵扯进来,花费很多钱不说,还得熬过病痛折磨,而在健康和对医疗的信任之下,这块重要的担忧降低后,空巢老人也可以很好生活自理,重中之重被降低,则相应就增多了空巢家庭的数量。

5. “抱团养老”对空巢老人养老需求方面的满足

5.1. 在生活照料上

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上凡事几乎得亲力亲为,一日三餐等要花费掉很多老人的时间,而且路上又增加了意外出现的可能,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打扫整理房间、洗衣物、办卡、缴电费、买报纸、等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而“抱团养老”模式在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上将起到较好的作用[5]。在抱团养老中,成员们建立轮流制度,分配老人来负责每日的买菜做饭带报这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节省了大家的人力,做到一人做事的便利都能辐射全员。每位成员家的钥匙都配给几个主要负责人,方便及时上门帮忙处理一些事物,成员间每天都需要向组长汇报情况,相互问候,发挥对成员日常守护的保障功能,老人们还可以通过安装相互连接的呼叫器等,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寻求到成员的帮助。

5.2. 在精神慰藉上

西船社区的空巢老人大多都感到寂寞和孤单,一是因为缺失了子女的慰藉,家庭赡养照顾的职能已极大弱化,二是空巢老人由于各种原因也渐渐减少外出,与外界的往来也越来越少,人际关系问题逐渐显现,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6]。在抱团养老的模式中,老人们形成圈子,使成员之间增多往来,更加地密切联系,成员间出现有人遇到挫折不如意了,成员则需对其进行安慰和关心,多组织大家在一起聊天,回忆过去的趣事乐闻,讲述各自的故事也倾听他人的心声,共同举办一些户外踏青,集体文娱活动等,增进大家对彼此的精神慰藉。

5.3. 在医病看护上

健康问题通常是老人最易担心的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一旦生病了将会出现很多难处,子女不在

崔娟

身边无法及时照顾,平常的小病到医院里单排队久、人多繁杂和不熟悉等各种麻烦不说,路途上也存在危险等困难,要是生病住院了老伴也不能时时守护,孤寡的老人更是连去帮交医药费的人都没有,这些是多数老人最为担忧的问题。而通过“抱团养老”模式,这些问题将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有人生病需要去医院则可以安排成员陪同去,或者可以叫人帮忙买药到家里,住院了可以安排成员轮流守护,需要吃饭也可以让人带来,缴费时有人去到家里帮忙拿医保卡去缴费,通过成员间的轮换协助,老人生病照顾问题将可以有效解决,以此代替只能依靠子女或伴侣照料的功能。

6. 抱团养老的关系条件选择

每一种关系都能找到他们结成关系的索引,西船社区空巢老人抱团条件中也有这样的索引在发挥着作用,笔者将这些条件分为“亲缘、地缘、业缘、志趣”四个因素。

6.1. 以“亲缘”抱团

“亲缘”在我国历史中扮演的重要作用诸多,而同样在抱团养老中它也发挥着一种注定式的好处。

在本次研究区域里,西船社区有一部分空巢老人正拥有这样的关系,他们有的是兄弟姐妹关系、表亲的关系,还有因为家中有亲人与对方家人结婚而相互成为亲家的关系、结拜关系等,总体上可归纳为“血缘”和“非血缘”的亲缘。在对西船社区的空巢老人实施“抱团养老”模式中,“亲缘”可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来进行条件选择,以此为基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较为明显。中国人通常都有“帮人先帮自己人”和“一家人不客气”的观念,在这里的亲缘关系就是把其他老人划为自己人或一家人。

6.2. 以“地缘”抱团

“月是故乡明”代表的是一种感情,当人在他乡的时候这种情感就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更显深刻,对“亲缘”的那份期待也就自然而然的由“地缘”接替。在西船社区的抱团养老模式中,地缘在抱团中的表现就是老人们会与那些和自己来自相同或相近地方的人更亲近,也可以表述为“老乡情怀”,这类老人除了拥有在老工业城市中相似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外,他们还具有抱团的条件,这些抱团养老的成员在一起养老的过程中会具有“同根”的思想。由于这层“地缘”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和给予牵连着彼此,通过得到老乡的关照和同样给与对方关照来保持关系,使双方都能得到寄托,以及获益。

6.3. 以“业缘”抱团

在人际关系中“业缘”所发挥的意义占据着较大的作用,这里的“业缘”指的正是因事业而结缘,可以理解为人们因为事业上的相互往来,事业上增多的交流沟通将人际关系也提升,在西船社区的空巢老人中,有一部分老人就是曾经的同事或者上下级关系,在工作中相识且相熟,进而在生活上也有关系,这类老人在抱团养老中可以依靠曾经事业的基础来友好相处,他们有相似的工作经历,而且在能力上也可以相互补充,有组织和纪律,不容易出现纷争,能够以大家易于接受的方式表决处理矛盾,对于抱团养老这种集体式生活运用到这类群体就类似于集体工作的延伸。

6.4. 以“志趣”抱团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就提到:“道不同,不相为谋”。西船社区空巢老人们在常年的工作生活中会自行联结在一起,他们有些参加了书法协会、歌唱团、舞蹈队、棋牌协会等等活动,他们在平常的大量休闲时间中都会在聚在一起进行娱乐,联系和往来都比较密切,而且共同的兴趣爱好也使他们能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团体相处方式,团体对于老人们是一个可以获得娱乐需求满足的归属[7],因此,在“抱团养老”模式中,老人们因志趣而抱团,将共同的志趣活动上升至生活层面,使得成员们乐于成团,

崔娟

成团至乐。

6.5. 以其他条件来抱团

除了上述几种“缘”最能适合“抱团养老”模式的条件外,也可以对该模式进行扩展运用,通过对社区内空巢老人进行“可抱团”预期的评估,可以将社区空巢老人进行“搭桥式”的链接,把具备有一定相似性和可融合性的空巢老人来进行抱团,这样,即使这些空巢老人过去未曾结缘,但以他们仍具备着“单位社区、职工社区”这些大的相似工作与生活的背景条件,在社工的帮助引导下也可以结成团,从而实现该模式并非只能拘于固有关系网,也能具有可变的、灵活操作的成长性质。

综上所述,抱团养老模式主要是以社会圈子等理论作为支撑,来为社区内空巢老人搭建一个拥有共同兴趣爱好、条件相似、因同质性而结成的圈子。此模式主要依靠老人们开展帮扶形式,使圈子中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得到心理慰藉,实现生活上和精神上的互助。

7. 结论

1) 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体系。子女与配偶是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的最主要提供者,而随着子女赡养功能的缺失和配偶的身体功能老化,空巢老人在居家养老中将面临逐渐增大的困难,凡事亲力亲为的状况将渐渐被改变。因而就需要“抱团养老”的模式使成员间的相互支持,把生活照料上的内容分担到每位成员的身上,空巢老人在其中即需要承担这样的义务,同时又是这种权利的享受者。

2) 重视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体系。根据研究,城市空巢老人在精神慰藉上的需求极为迫切,目前其他养老模式在这方面均呈现出难以满足他们需求的表现。而在“抱团养老”模式中,通过老人之间的相互关怀,成员彼此间诉说和倾听对方的心声,以此来代替家庭养老中子女心理慰藉的缺失,并且在成员间具有的“同质性”上,也更有益于空巢老人们敞开心扉,相互扶持。

3) 建立城市空巢老人的医疗守护体系。空巢老人生病后面临着守护难的问题,有配偶的空巢老人生病时通常是老伴负责到医院排队买药,询问细项等,当需要住院时还得经常守护在病床边,又要负责吃饭、洗漱、换衣和缴费等等事情,将会增大配偶的压力,同时也容易使病者产生自责的不良情绪,有配偶尚且如此不容易,对丧偶的空巢老人则更为艰难。在“抱团养老”模式中,通过成员间轮流照顾的协作方式,将一个人的压力分流给大家,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每位成员生病时的医疗守护问题。

基金项目

20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老年女性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对健康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BSH06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民政部. 坚决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22909409.html,/article/ylfwgz2016/zcjd/201612/20161200888226.shtml, 2016-12-28.

[2]林宝. 养老模式转变的基本趋势及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J]. 广西社会科学, 2010(5): 124-127.

[3]张连民, 张益刚.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日照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3):

117-124.

[4]张彦青.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开封: 河南大学, 2011.

[5]庄琦.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出路[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4): 13-15.

[6]刘辛.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调查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0(10): 7-10.

[7]李春.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C]//科学发展: 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

2011.

期刊投稿者将享受如下服务:

1. 投稿前咨询服务(QQ、微信、邮箱皆可)

2. 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期刊

3. 24小时以内解答您的所有疑问

4. 友好的在线投稿界面

5. 专业的同行评审

6. 知网检索

7. 全网络覆盖式推广您的研究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22909409.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r@https://www.360docs.net/doc/22909409.html,

中国养老地产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袁霞徐霞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南京211816 摘要 摘要::养老地产是房地产市场的新领域,下一个房地产经济增长点,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养老地产行业还处在探索阶段,处于零散的发展状态。本文主要是对养老地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养老地产;探索阶段;商业模式 一、我国养老地产现状 1、老龄化社会的步入 我国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将伴随整个21世纪始终。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10%时便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9亿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2、养老地产的特点 养老地产是老龄化时代到来所形成的特有的概念,它结合养老这一社会主体和地产的商业概念所形成的,是“养老+地产”的一种开发模式——复合地产。复合地产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模式的集约化和主题化,以及传统地产项目服务价值链条的验身。养老地产和传统的住宅地产有很大的不同,养老地产是针对于老年人的特点,建造符合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居住建筑。这个居住建筑是指老年人长期生活的,能得到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它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区、养老院、托老所等,也包括普通住宅中供老年人居住和使用的部分。 3、现有机构的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1/4以上。但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目前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即只有1.16%的老年人能入住养老机构。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水平相差甚远。2010年,我国养老市场需求近1万亿元,

从日本老年用品行业发现国内市场需求

从日本老年用品行业发现国内市场需求 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被联合国评为老龄化国家,而目前其老年人在总人口比例中占到了25%。据调查,我国到2020年老龄化比例将超过17%,因此日本的老年人用品行业对中国老年人用品行业有着较大的指导意义。孝心坊老年用品店,拥有7年专业为 老年人全面服务的经验,现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400余家加盟商,10个系列超过2000种单品来自国内外400家专业老年人用品生产厂商,是国内首家中老年用品超市。 日前,孝心坊贸易有限公司高层领导前往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间她前往最有名的老年 用品街,高度发达的老年用品让她感受到了中国中老年用品市场与日本中老年用品市 场的差距。在国内,专门从事中老年用品行业的商家屈指可数,中老年用品生产厂商 因为盈利较低也处于水深火热中,而日本的各大超市,大街小巷都能随处看到中老年 用品店的存在,比起国内还在以拐杖、轮椅之类的产品为主的传统中老年用品市场相比,日本重视人性体验和“细节需求”的特色得以充分体现。在开发老人用品的种类和功能方面,日本遥遥领先于很多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研制出的各种高度自动化的 器械,如方便身体瘫痪的老人吃饭、洗澡和方便的特制食器、淋浴器、便池等。另外根据 老人特定需要,日本企业还开发出各种新产品。至于常见的老人眼镜、专用服饰、除皱器 乃至化妆品等更是种类齐全,日本老人用品已差不多覆盖各种生活领域,在照顾老人需求 方面毫无死角。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从中既能看到国内中老年用品市场的潜力,更能发现国内市场的需 求在哪里,国内的生产厂商之所以不能全力开发中老年用品,其关键点还在于对行业的信 心不足,投入巨大的资金开发的新产品,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加之目前国内中老年人的消 费观念还不足,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比较低。例如:孝心坊领导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对一个日本知名品牌的老年鞋的订货,就拿这个鞋子的陈列可以看出,国内中老年鞋子甚 至年轻人的鞋子在摆放方面都是针对于顾客的消费,毫无人性化可言。而在日本的超市中,老年人的鞋子摆放细致入微,每一款鞋子旁边的展板都阐释了该款鞋子的各部分结构特点,甚至将实物进行破坏性分解,以达到功能特点都一览无余。这样的产品是不是让消费者既 可信有感到温馨。其实,国内的中老年人又何尝不希望这样的店铺呢? 从以上的信息可能您会发现,国内的中老年人并不是不希望便捷的生活,只是国内的中老 年用品生产厂商不愿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来解决这个问题,庞大的人口基数让行业的前景 备受关注,如果政府给与足够的扶持,如果生产厂商愿意开发更多更好为中老年人服务的 产品,相信中国的中老年人生活水平一定能无限接近日本中老年人的生活水品。

城市养老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社区照顾:城市养老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何雨1王振卯2 (1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南京210093) (2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南京210013) 摘要:针对老龄社会来-临中国沉重的“未富先老”养老压力,本文提出了新型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可以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第三条道路”,分析了“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含义、缘起以及中国选择“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必然性,并提出“四三二”立体化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i社区照顾;养老模式;老龄化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09)0l一0096—05 社区照顾的背景与缘起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中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这标志着在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联合国相关机构认为,在2020年到2040年期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从11.5%急剧升至21.4%。李浩等预计在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80岁及以上老年人VI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l】与瑞典、El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人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已经1—3万美元相比[2J,中国面临着“老龄社会”来临带来的“未富先老”的巨大养老压力。 老龄社会、高龄社会的来临对当前中国城市养老主要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其一,“反哺”式家庭照顾(FamiliyCare)养老功能在不断弱化。“反哺”式家庭照顾养老模式指的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主要是配偶、子女、孙子女和其他亲属等)向其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父辈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提供经济供养、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安享晚年的养老模式。当前,城市家庭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微型化、核心化趋势。家庭模式核心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在居住空间上呈现出代际分离特征,而这种空间上的隔离直接弱化了成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的功能,特别是成年子女们忙于工作、事业,更使得照顾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据调查,有33%的中青年人认为照顾老人有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工作压力大没时间。L3J 其二,机构院舍化照顾(InstitutionalCare)养老面临两方面的困境:即一方面社会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高达1.3亿人,而全国只有4.2万多所各类养老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不到100万张,只能为不到l%的老人解决住房问题,这与发达国家的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数的5%至7%相比相差甚远。此外,社会性的养老机构设施不健全,缺少完善的服务机制和生活设施,特别是在低端的社

养老社区商业模式

泰康人寿首推国内养老社区商业模式 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专著《经济发展概论》中首推“创新”概念。他从市场角度出发,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下列几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等。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范围甚广,诸如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和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创新”概念从萌芽到丰富,再到成为大小企业的“招牌”,走过将近100年。人们回归本源,用最简单的表述可归纳为:一是全新的领域或全新的产品;二是在既有的领域或产品线上做颠覆性的改进。 作为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之一,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多年一直活跃于中国经济、金融、企业及学界。关于创新,他首先是个践行者,1993年。陈东升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概念的嘉德国际拍卖行。而对于“创新”一词的理解,他更是有一个颠覆式的定义:“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可以说,如今的泰康人寿就是当年率先模仿的硕果。当然,随着“硕果”的长大、成熟,陈东升又把他的目光从“率先模仿”回归到创新的本质。 2009年,泰康人寿在国内首倡和实施的养老社区项目获批。作为泰康人寿未来发展的持续动力之一,陈东升率领的泰康人寿将在保险业界如何做出示范性的领跑?他对“率先模仿”和“自主创新”的理解又是怎样?近日,《高端对话》与这位企业掌舵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对话。 人口老龄化给寿险市场带来发展新空间 《高端对话》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杂志之一《财富》(中文版)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50人榜,你再次入选。《财富》杂志的评价是,被誉为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家陈东升继续展现其多面手的特点,开始进军养老社区的建设,靠近“从摇篮到天堂”的理想。 “现代养老社区”是国内保险业的一个创新模式,对多数国人而言,还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你们最初是怎样考虑的?对这一市场有何预测与把握? 陈东升前不久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26℅,比2000年上升近3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时说,“十二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呈现三个新特征:一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16亿,约占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二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三是空巢化进一步加速,部分大城市达70℅,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可以说,人口老龄化加速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一位专门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专家说,这个行业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超过其他任何服务业。一是困难来自于法律环境的缺失。托老所、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不同名称后面代表的是什么内容,应该按什么样的规范来建,服务标准怎样,人员如何配备,一系列的规范都设有,从业人员只能凭感觉在做。二是困难来自于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或者说有了政策也难以落实。三是养老行业最难之处在于它涉及到政府管理部门之多超过其他所有服务业,最基本服务的是保证老人的衣食住行,涉及到房地产业、医疗卫生和人保等部门。四是养老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最好由专业接近且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 养老过去是一个社会福利行业。今天,中国养老的产业化刚刚起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我曾经考虑能不能效仿携程的做法。携程最初是中国旅游业的代订机票、酒店的公司,后来在美国拉斯达克上市,自己投资了如家连锁酒店,带动了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勃兴。我也想把各地的养老院、福利院托管起来,做连锁。这是最初的想法,但接着走下来,思想

第三章-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经验

3.1 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历程 3.2发达国家的养老产业发展状况 3.2.1 美国 3.2.1.1 美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状况 3.2.1.2 美国养老产业模式 3.2.1.3 美国的养老产业政策 3.2.2 日本 3.2.2.1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状况 3.2.2.2日本养老产业模式 3.2.2.3 日本的养老产业政策 3.2.3 英国 3.2.3.1英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状况 3.2.3.2英国养老产业模式 3.2.3.3英国的养老产业政策 3.2.4 中国香港 3.2. 4.1香港养老产业的发展 3.2. 4.2香港养老产业的模式 3.2. 4.3 台湾的养老服务体系 3.3 国外典型的养老产业模式 3.3.1美国Del Webb 的太阳城模式 3.3.2日本的松下公司的高科技养老院 3.3.3莫斯科社会服务综合中心 3.4 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3.5 附录:案例研究 新加坡“乐龄公寓”

3.1 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历程 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和人口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归结起来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后期至二战前,三代同堂的传统养老方式较为普遍,养老产业并未兴起 18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从而推动了世界人口的第二次快速增长,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人口革命”。这次革命使得出生率下降,世界人口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三代同堂传统的养老方式较为普遍,祖孙三代共聚一堂,由家人为老人提供经济、生活、精神上的照顾,养老产业在这个阶段并未兴起。 第二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各国都趋于老龄化,社会福利性质养老机构开始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生儿数量明显减少,人均寿命则上升到目前的66岁。这种双向发展使老龄化发展越来越快,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趋于老龄化。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全球已有72个国家进入“老年型”。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有关老年人的政策有所变化,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典、荷兰等国采取的做法是将老年人安置在专业化的或由福利机构照顾的场所、收容院等,并以此作为满足老年人对住房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一剂灵丹妙药。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社区养老服务业逐渐发展,并形成多种业态的服务业和配套服务业 20世纪70年代,人口老龄化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冲击明显增大,使其用于老年人的财政支出更加沉重,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发展。因此,西方国家纷纷建立了社区照顾服务政策,在不同的法定框架和资金来源下,为老年人所提供的养老金、住房供给、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在西方各国独立发展起来。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因素成为影响老年人养老保障和社区服务政策倾向的最重要因素,西方国家的老年人政策出现了以下趋向:一是从机构照顾服务转移到以社会形式、社区为基础的照顾服务;二是转为降低政府的直接作用并发展商业的、非盈利的和非正规的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_王承慧

文章编号:1009-6000(2012)08-0035-10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承慧,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The Explor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Community-based Aging Pattern in USA 王承慧 WANG Cheng-hui 摘要: 老龄化作为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已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急需应对的重要挑战。社区养老模式根植社区,无论对于政府还是老人及其家庭,都是成本低、效益高的养老模式,因而在发达国家亦是养老事业发展趋势。本文聚焦美国,分析了美国政府对于提升老人住房可支付性和宜居性的政策支持、对于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特别是非营利机构等非政府机构在社区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最后总结了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对于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社区养老;美国;住房政策;非政府机构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has been a global trend that is shaping the 21st century, which made it a great challenge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as well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ommunity-based aging is a cost-efficiently pattern for government, the elderly and their families. Focusing on USA, the article introduced different forces and their roles in community-based aging: government policies on the elderly housing and multiple service frameworks, the roles of market forces and especially the contribution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end, some brief enlightenment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mmunity-based aging; USA; housing policy;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老龄化作为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已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急需应对的重要挑战。各国既有的养老模式在人口持续老龄化的压力之下,都面临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拓宽财政渠道、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老年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世界卫生组织(W H O)在2007年制定的老年友好城市(age-friendly city)建设指南中,提出了包括城市物质环境(户外环境和建筑、交通、住房)、城市社会环境(社会尊重和包容、社会参与、公民权利、就业)以及养老服务(信息畅通、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等城市层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养老服务的几个关键问题都和社区有关,包括类型和覆盖范围是否足够、质量是否能够保证、是否能适应老人特定需求和选择、是否方便可达、是否可支付。 社区养老,是相对于机构养老而言的概念,是指围绕家庭和社区能够 得到的养老服务,具体包括居家养老

城乡养老模式及养老配套设施一体化研究初探

城乡养老模式及养老配套设施一体化研究初探 发表时间:2018-08-30T11:27:02.01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梁媛媛[导读]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工业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南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将城乡一体化提上日程,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的重点应该讨论城乡养老金问题。现今,城市的养老模式已经十分多样化,有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等一系列养老模式;而在农村地区则最好选择家庭养老的模式。文章回顾了有关城市养老设施和环节的标准,并指出了这些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修订措施。最后,针对城市和乡村的养老设备规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乡养老模式;养老配套设施;一体化;研究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工业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现今,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着公共服务设备以及养老设备短缺的问题,之前的养老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之前我们都将城市作为发展的重点,最后使得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现今的经济发展中,希望借助经济新常态来促进城市化城市的发展,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因老龄化问题而造成的经济、工业发展困境,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现今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养老方面的不足 现今我国城市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四点:①养老模式不够多元化,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都是家庭养老方式;②老年家庭住房和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都严重的匮乏;③老年人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④外界的各种环境、设施等都未结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相应的设计。 (二)农村养老中的不足 农村养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可归结为以下四点:①养老模式缺乏多元性和丰富性;②农村地区没有很多的养老机构且这些养老机构的功能十分简单;③没有结合农村地区养老的特征配备相应的人员,工作人员不充足;④农村地区的财政一般都比较匮乏,因此很多养老机构都很简陋。 二、如何改进养老模式并提升养老设备的质量 (一)养老模式的改进 1、城市养老模式的分析 在城市中,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这种模式是将家庭作为主体,家庭成员负责照顾老人并进行精神方面的沟通。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今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在老年服务方面不可能投入太大的成本,而我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因此,无法实现社会养老之前只能将家庭养老作为主要方式。不过,家庭养老也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克服这些问题和不足并鼓励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就是将老人送到各个养老机构中,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照顾老人,其优势有:①老人会有更多同龄人的陪伴;②养老机构中的医疗、娱乐设施等都更为齐全。其缺陷有:①老人需要远离自己的家庭,无法获得家人的长期陪伴;②有很多养老机构的水平十分低下,居住条件不好且对于机构内的工作人员缺乏统一的管理。 作者的观点是:机构养老应当是今后解决养老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必须积极推广这一模式,并对养老机构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以促进其整体质量的提高。社区养老是处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方式,这一养老模式除了可以使老人能够经常和家人相处,而且也能使老人有更多自己的同龄人作伴,可是我国传统家庭理念的影响决定了这种养老方式不会成为主流养老模式。 2、对于农村养老模式的分析 分析我国的国情不难发现,农村养老有着自身的显著特征。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这便使得在农村几乎都是家庭养老方式。而农村的老龄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农村地区应该积极发展社会养老的模式。 3、各种养老模式的综合分析 作者认为近几年,城市养老中应该还是家庭养老模式占较大比例,但在远期却会演变成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农村地区实现这样的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不过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演化也是必然趋势,会慢慢的从家庭养老变成社会养老。今后我国在发展养老模式时,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重点:首先,在近几年,城市以及乡村依然应该积极的发展“以居家养老”为主要的养老形式,但从长期来看,则需要积极的发展“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这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并更好的和国际社会接轨。②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我国养老设施标准,最好能够结合城市和农村的实际情况设立差异化的标准。 (二)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设备 1、养老设备配套标准评估 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针对老年人用地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A22属于老年活动设备,A6属于社会福利设备用地,主要是为了满足服务以及慈善类机构的需求,这类机构有福利院、养老院等,A51则属于社区卫生等医疗部门用地。这一套规范虽然对大面积的社会福利用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是对于具体的老年人福利设施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便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对于养老空间的需要。 《镇规划标准》中要求在中心镇地点可设置养老设备,但是很多乡镇却并未将这一标准落实到实处,很多镇内都没有设置这一项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也结合城市的规模确定了具体的用地面积,不过并没有对设施的类别进行具体的规定,无法很好的规划整个养老空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包括了养老院、托老所、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种老年公共服务设备,并对于用地的面积、工程的规模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现今我们在进行老年设备规划工作时,并没有将这一规划作为科学的根据。作者将各种规范标准都展开了综合分析,并针对城市乡村的养老设备规划制定了更为有效的建议。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也居世界首位;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儿女的职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们工作、学习等需要离开家,空巢老人也急剧增加,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受到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结构核心化、土地被征用等的冲击,农村养老在物质供养、精神照料和生活照顾等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农村现有几种养老模式及其利弊 一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国最古老的养老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子女、配偶或其他直系亲属为老年人提供经济、生活和精神照顾,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养老的实质是由谁来提供养老资源,这是区分养老方式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是相对应于社会养老来说的。因此,从实质上来说,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 家庭养老模式的优势 1、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2、家庭养老促进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家庭与老年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中国老年人,尤其如此。家庭是老年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使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对亲情需求的满足,满足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老年人更多的是从子女身上获取那种情感慰藉,“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 3、家庭养老降低社会成本。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把这个社会的养老负担转化为子女的负担,一旦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不能兑现,可以规避社会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存在服务和交易费用支出问题。

最新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之一已是不可忽视的事实。然而,商业化养老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仍在摸索一套成功模式,大批的资本在喊出进军养老产业的口号后往往陷入“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地。如何能抓住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这一市场机遇,实现自身发展,是众多试图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占有立足之地的大小企业亟需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复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这个问题没有普适的解答。企业须从自身能力和资源出发,确定适合的商业和运营模式。在商业模式层面,企业首先应明确其目标客户,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并决定盈利的模式。而在运营模式层面,企业应灵活选择自主经营或寻求适合的合作伙伴,以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 市场潜力巨大 如同数十年前的西方社会一样,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人口红利消失,社会步入老龄化的结构性转变。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此外,老年人口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然而,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复杂形势下发生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职业资格护工短缺、老年人产品缺乏等问题突出。例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2011年,中国有650万个床位缺口;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将近1000万个。 据推算,2015年中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未来中国老年人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养老机构资质良莠不齐,社会目前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有关养老院安全状况堪忧、服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随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许多不同模式的养老护理方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养老护理模式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5种模式。1老年护理院 老年护理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且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机构。 但是这种养老护理方式经济费用高,无论是给老人还是其子女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在老年护理院里老年人没有家的归属感,并且伴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所以说老年护理院也未臝得多数老年人的青睐。 2养老院 养老院又称敬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性组织。这种养老护理方式一般适于经济收入不乐观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养老费用基本由国家承担,提供给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 某些养老院缺乏相对完整配套的医疗服务设施,对于慢性病多发的老年群体而言,无疑是一种缺陷。所以相对于当今的现实而言,这种养老护理模式是不为提倡的。 3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是指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患者,在其家庭建立的病床。家庭病床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因为大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康复,而家庭病床既能解决这种需求又能解决经济费用,具有方便、经济、环境熟悉的优点。但是家庭病床增加了子女的负担,尤其是对于现代“四二一”式的家庭。对于家庭小型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家庭病床模式的养老护理似乎背道而行。况且家庭病床在养老护理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4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即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6]。居家养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具有经济、实用、灵活、相对专一等特征,多适于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与护理。在这种养老护理模式中,社区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医疗护理等服务,并且与老年人联系方便、及时。 在我国许多城市居家养老护理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在宁波海曙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即由当地政府出资,向非营利组织——宁波海曙区星光老年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落实居家养老人员,每天上门为辖区内600余名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服务[7]。这种新兴的养老护理模式,目前适于我国人口老龄与高龄化趋势,同时也被人们所青睐。 5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是被西方国家广泛运用的概念。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室内保健、居住地保健和福利机构服务、日间照顾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等。换句话说: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8]。我国目前城市老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自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 这种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模式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方式而探求的适于中国国情与老龄化现状的一种养老护理方式。具有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社区照顾资源的多元性等优势,与居家养老相比更为系统与全面,与政府的扶持功能更贴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更适用于所有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养老护理。

中国养老地产盈利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盈利模式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对“适老化”住区和养老住区的需求集中爆发,使得“银发经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正将养老产业带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随着今年相关政策逐一落地,养老也成为地产行业的重要概念。 国内首只养老地产基金 日前,国内首只养老地产基金——兴业养老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拟在全国新建300个养老地产项目,未来将采取租赁型养老模式而非出售。目前该基金的首个项目已经在黑龙江省肇源县启动,第二个项目正在广东惠州酝酿中。 据悉,兴业养老基金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二级机构,兴业养老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担任,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只着力于养老地产的基金。消息人士表示,该基金将向社会募集资金,并在全国新建300个养老地产项目。 目前,基金已经完成注册,正在着手做肇源县项目。受益于项目的“民生”性质,未来该基金的养老地产将能获得国开行60%到65%的贷款,剩下30%至35%为自筹,等项目具备成熟的运作模式后有望向社会募集。另外,项目还能享受包括土地、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其实,各路资本中,已经有房地产企业和保险公司借政策东风高调扩张养老地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洋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平安、泰康、新华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延长保险产业链。 随着首只养老地产基金成立,搏实资本认为此举正式预告了养老地产的爆发式增长,基金的亮点在于它是第一只专门聚焦养老地产的基金,与其他机构不同,基金部分资金公开募集,代表着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愿意做养老这件事。

日本养老模式介绍

日本养老模式介绍 为何日本养老服务世界一流,日本养老院有哪些特色和优势,日本老年人如何养老 更多养老信息可参考养老院在日本,各种商业养老院数量已超过2000家,其平均拥有50间以上住房,而入住者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多不低于18平方米,居室多配备卫生间。入住者缴纳的费用与其所需看护程度等相联系。在无需特别看护的情况下,入住费用通常不会高于当地中等地段租房居住的费用。中国敬老院网,日本是亚洲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目前,日本65岁以上老人约为30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即每5人中即有1名老人。围绕庞大的老年人口,日本社会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医疗看护、养老居住、老年旅游等产业。日本政府已将其中部分产业定为日本经济未来的增长点,并希望通过抢占先机,将相关产业建设为日本的优势项目,参与未来国际竞争。 在政府大力建设养老设施的同时,由于中等收入阶层的老年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认知障碍等特殊群体的个别需求,也有不少企业建设个性化的商业养老院。 在日本,政府、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均可建设养老设施。政府主要提供基本福利范围内的养老设施,而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则根据老年人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建设相应的商业或公益性养老设施。日本国民平均寿命位居发达国家前列,60至70多岁的老年人普遍身体状况较好,因此,中产阶层以上的老人主要是在自己家中养老,需要时则聘请上

门看护服务。但是,也有大批中低收入阶层人士居住于相对生活成本较低的养老院。 根据1963年颁布的《老人福祉法》,日本政府将养老设施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长期居住型、疗养型、健康恢复型等,其中政府在全国建设了约3100处健康恢复型养老设施和约3700处老年疗养医疗设施,65岁以上老人在需要时,可使用社会医疗保险入住这些设施。中国敬老院网整理日本三种养老模式: 看护型养老院:主要供身体不便和患病老人入住,由养老院下属团队为入住者提供看护服务. 此类养老院通常与医疗机构有固定协 作关系; 住宅型养老院:供身体状况正常的老人居住,当老人需要看护服务时,院方寻找上门看护,企业提供临时看护服务; 健康型养老院:类似面向老年人入住的宾馆,院方负责打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务,但不负责照顾入住者的日常起居。 日本政府和企业在建设各类养老设施时,十分注意专业化问题,如住宅居室设计、家居用品设计、餐饮配备、看护和服务人员培训等。而每一个专业问题都涉及更为深入的细分领域,因此养老院的主办方往往将这些细节问题外包给专门企业。养老设施社会化建设和运营的过程,带动了一大批类似“老人用品专卖”、“老年餐饮专营”、“老人之家管理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企业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以养老设施为核心的“养老院经济”产业形态。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居家养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依托,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的特点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是当前形势下适合城市社区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关键词:居家养老、实践、优势、问题、建议 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不可置疑,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考验,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05到2030年是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时期,总人口预计增长1.45亿,而老年人口预计增长达2.02亿。【1】人口老龄化正在逐渐瓦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从而将形成“未富先老”的局面,影响并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老龄化问题是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和尽早制定相应对策的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妥善处理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会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话题。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居家养老所做的研究分析,重点概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中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探讨该模式提出的背景、相关的研究综述、个地方的经验以及在当前环境下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从而试着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根据学者们的学术报告,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居家养老的涵义 关于居家养老的涵义,在国内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总体来说,大多数学者支持以下的观点: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基本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2】

养老商业模式 全球最全的养老模式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中国老龄化到来时刻,你准备好将来如何养老吗?哪种养老方式最适合中国?如何有效的整合资要源把中国养老和谐有序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多少种养老模式可以选择呢?这是目前中国比较合适的20种养老模式: 1、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3、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来源:中国敬老院网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国内养老几大模式及利弊分析

摘要: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亿,占总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为%;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亿,老龄化水平达 %,老年抚养比将上升至%。而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老人中,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与此同时,中国虽然GDP总量居全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在80名以外,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赤裸裸的数据直观地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成为了当下关注度最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方向。 在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养老模式: 一、居家养老 1、定义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选择与家人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或养老社区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2、服务内容 还处于最原始的“养儿防老”的状态,基本没有医疗养老服务,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协助护理和老人的自我护理,广泛存在于中国广大的农村、普通的家庭中,是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养老方式。 3、优点 (1)以家庭亲缘为纽带,满足中国家庭三代同堂、承欢膝下的美好夙愿,保留了传统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加之,当前中国养老“未富先老”的现状决

定绝大部分长者退休收入较低。因而,中国长者大多选择居家养老模式。 (2)养老支出少,对家庭的经济负担不是很大。 4、劣势 (1)老年人缺失专业的健康服务和护理服务 (2)子女在护理方面的负担很重,加上很多子女由于工作忙,基本没有时间照顾老年人,因此老人精神上难以获得慰藉,健康上得不到有效护理。 (3)现在的空巢老人将近一半,很多居家养老基本处于老人自我养老的窘状。 5、适合人群 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还有适合家庭成员有充裕时间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或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家庭。 二、社区式居家养老 1、定义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和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同点在于服务是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所提供的,而不是由家庭成员所提供的。社区式居家养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养老模式,也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2、服务内容 (1)提供“五助”服务。即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 (2)提供日托或全托服务。日托是指白天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生活,晚上回家休息;全托指全天生活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 (3)提供文体娱乐服务。如设有阅览室、棋牌室、组织老人调广场舞、健身操等。

养老服务商业模式设计资料

养老服务商业模式设计 养老服务是一片布满暗礁的“蓝海”。要想享受“老年人口”的红利,需要精妙的商业模式和小心翼翼的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基本国情。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缺口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都预示着养老服务产业进入了重要历史机遇期。 但厉兵秣马者众,敢于尝鲜者寡。目前,社会资本主要集中于以养老社区开发运营为主的养老地产。活跃的投资机构主要包括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以及民营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产业是片蓝海,处处充满着机遇,也时时伴随着风险。要想享受养老服务市场带来的机遇,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解析要素,设计模式 商业模式设计不仅需要缓解和规避产业的系统风险,更要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和竞争优势。商业模式是特定业务为顾客、企业创造与传递价值的系统呈现。在考虑外部产业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产业政策、市场规模等),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应该聚焦于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业务平台和盈利模式四大关键要素。 开发价值主张 有力而聚焦的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的基石,它包含确定目标顾客、凝炼价值诉求,以及开发产品/服务组合,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 确定目标顾客 产业中的目标顾客,可以依据需求层次与生活自理能力分为四类典型目标客户群。 低端自理型老人群体,是绝大多数政府和社会福利性质养老院所面对的目标顾客,它们在最低成本约束下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如老人床位、基础看护、娱乐等生活设施与服务。低端介护型老人群体成为中小规模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灵活服务、个性需求为特点的中低端养老服务产业的“长尾市场”。 高端自理型和高端介护型两类群体,一般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购买能力,几乎没有家庭负担(如照看孙辈、资助子女等),因而有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在生活和消费理念上更能够接受新式观念。他们应是行业重点关注对象。 凝炼价值诉求 价值诉求反映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核心利益,超越产品或服务形态本身。 以产权销售为内核的养老地产项目,对目标顾客而言,不仅意味着拥有独立、舒适的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