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结构抗震规范重点

一级注册结构抗震规范重点
一级注册结构抗震规范重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重点JUNRAN整理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1.1重要性分类

3.1.2设防类别标准

3.1.3抗震设防标准

3.1.46度规定

3.2地震影响

3.2.1地震影响采用1.0.5条规定

3.2.2烈度和加速度取值对应关系(表)

3.2.3设计特征周期

3.2.4城镇设防烈度、加速度、分组按附录A

3.3场地和地基

3.3.1选择场地

3.3.2场地为I类时的规定

3.3.3建筑场地为3、4类时的规定

3.3.4地基和基础设计要求

3.4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3.4.1

3.4.2平面(竖向)不规则类型(表1.2)

3.4.3不规则建筑结构计算、构造规定

3.4.4砌体、单厂有关章节.

3.4.5体型复杂设缝

3.4.6防震缝要求

3.5结构体系

3.5.1结构体系比较确定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的要求

3.5.3结构体系尚宜符合的要求

3.5.4结构构件要求

3.5.5构件连接要求

3.5.6单房支撑保证稳定性

3.6结构分析

3.6.1多遇地震下内力和变形分析方法

3.6.2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变形分析方法

3.6.3重力附加弯矩大与重力二阶效应

3.6.4楼盖平面内变形和抗侧力系统布置与分析

3.6.5质量、侧向刚分布与结构分析

3.6.6计算机结构分析要求

3.7非结构构件

3.7.1

3.7.2相关专业分别进行

3.7.3可靠的连接或锚固

3.7.4围护墙和隔墙避免不合理设置

3.7.5幕墙、装饰贴面、可靠连接、

3.7.6机电设备支座和连接符合要求

3.8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3.8.1应用范围

3.8.2设防目标应高于1.0.1条规定

3.9结构材料与施工

3.9.1特别要求在设计文件注明

3.9.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最低要求:

3.9.3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尚宜要求

3.9.4钢筋替代的原则

3.9.5焊接钢结构受拉试件收缩率规定

3.9.6构造柱芯柱和底部框架-砖抗震墙的施工顺序

3.10建筑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3.10.1设置范围

4场地、地基和基础

4.1场地.

4.1.1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表)

4.1.2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标准

4.1.3土层剪切波速测量要求,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表)

4.1.4场地覆盖层厚度确定要求

4.1.5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公式

4.1.6建筑场地类别,各类场地的覆盖层厚度(表)

4.1.7发震断裂评价,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m)(表)

4.1.8不利地段增大系数不大于1.6

4.1.9场地勘察要求

4.2天然地基和基础

4.2.1不进行抗震验算范围

4.2.2抗震验算规定、公式

4.2.3地基抗震计算公式,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表)

4.2.4地基边缘最大压力公式

4.3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4.3.1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规定

4.3.2饱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别规定

4.3.3初判为不液化规定,液化土特征深度(m)(表)

4.3.4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表)

4.3.5液化指数,液化等级(表)

4.3.6抗液化措施(表)

4.3.7消除液化沉陷的措施要求:

4.3.8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要求

4.3.9减轻液化影响和上部结构综合采措施:

4.3.10有液化侧向扩展可能时的规定

4.3.11软土地基规定

4.4桩基

4.4.1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范围

4.4.2非液化土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规定:

4.4.3液化土低承台桩验算规定,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表)

4.4.4液化土桩基承台填筑夯实要求

4.4.5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

4.4.6液化侧向扩展地段计算规定

5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1一般规定.

5.1.1地震作用的规定:

5.1.2抗震计算方法:,时程分析的房屋高度范围(表),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cm/s)(表)

5.1.3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表)

5.1.4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特征周期值(s)

5.1.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规定:

5.1.6结构抗震验算规定

5.1.7变形验算规定

5.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1水平地震作用公式,计算简图(图),顶部附加地震力作用系数(表)

5.2.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规定

5.2.3估计扭转影响时的计算规定

5.2.4底部剪力法屋顶地震效应增大系数

5.2.5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公式,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表)

5.2.6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原则.

5.2.7地基与结构相互影响的规定,附加周期(s)(表)

5.3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5.3.1竖向地震作用公式,计算简图(图)

5.3.2网架、大跨度竖向地震作用值,竖向地震作用系数表(表)

5.3.3长悬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规定

5.4截面抗震验算

5.4.1地震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公式,地震作用分项系数(表)

5.4.2截面抗震验算设计表达式,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表)

5.4.3仅计算竖向地震时,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用1.0

5.5抗震变形验算

5.5.1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公式,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表)

5.5.2罕遇地震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

5.5.3罕遇地震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方法

5.5.4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表(表)

5.5.5结构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公式,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表)

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6.1一般规定.

6.1.1适用的最大高度(m)(表)

6.1.2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表)

6.1.3抗震等级的确定要求

6.1.4设置防震缝的规定

6.1.5框架和抗震墙布置规定、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6.1.6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表)

6.1.7装配式保证整体性,现浇面层加强厚度不小于50mm

6.1.8框架-抗震墙设置要求

6.1.9抗震墙设置要求

6.1.10框支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规定

6.1.11框架单独柱基双向设置基础系梁规定

6.1.12框架抗震墙基础整体性和抗转动的能力

6.1.13主楼与裙房相连采用天然地基规定

6.1.14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时的规定

6.1.15框架的填充墙应符合13章的规定

6.1.16高强混凝土结构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6.1.1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6.2计算要点

6.2.1按本节规定调整构件的组合内力设计值;(层间变形按5.5节有关规定;截面抗震验算按本规范有关要求、

非抗震件设计值应除以规定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6.2.2梁柱节点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公式,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6.2.4梁和连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调整公式,

6.2.5框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调整公式,柱剪力增大系数

6.2.6角柱调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乘以1.10增大系数

6.2.7抗震墙各墙肢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采用规定

6.2.8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剪力设计值调整公式,抗震墙剪力增大系数

6.2.9梁、柱、抗震墙和连梁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要求公式

6.2.10框支抗震墙的框支柱要求

6.2.11框支抗震墙一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要求

6.2.12框支抗震墙的框支层楼板应符合附录E.1的规定

6.2.13结构抗震计算时尚应符合的要求

6.2.14一级抗震墙的施工缝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

6.2.15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要求

6.3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3.1梁截面尺寸要求

6.3.2扁梁要求

6.3.3梁配筋要求:配筋率,配筋量比值,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表)

6.3.4梁的纵筋配置要求

6.3.5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

6.3.6柱的截面尺寸要求:

6.3.7柱轴压比限值(表)

6.3.8柱的钢筋配置要求:最小总配筋率(表),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表)

6.3.9柱纵筋配置要求

6.3.10箍筋加密范围规定

6.3.11加密区箍筋肢距

6.3.12加密区体积配箍率公式,最小配箍特征值(表)

6.3.13非加密区体积配箍率

6.3.14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规定

6.4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4.1抗震墙的厚度

6.4.2分布筋布置

6.4.3分布筋配筋要求

6.4.4分布筋直径不大于墙厚1/10

6.4.5底部加强部位轴压比规定

6.4.6边缘构件设置要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表)

6.4.7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及其配箍特征值(表)

6.4.8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表)

6.4.9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3倍时按柱的要求设计

6.4.10连梁另设斜向交叉构造筋的规定

6.4.11顶层连梁纵筋锚固长度范围设箍筋

6.5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5.1抗震墙规定

6.5.2抗震墙配筋

6.5.3其他抗震构造措施

6.6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6.6.1抗震构造措施规定

6.6.2房屋周边、电梯洞口周边采用有梁框架

6.6.3板柱节点、托板或柱帽规定

6.6.4屋盖和地下一层顶板采用梁板结构

6.6.5抗震墙承担结构全部地震作用,板柱承担地震作用的20%

6.6.6按等代平面框架分析时、等代梁宽度采用框架方向柱距50%

6.6.7无柱帽平板宜在柱上板带中设构造暗梁的规定

6.6.8无柱帽柱上板带的板底钢筋规定

6.6.9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公式要求:

6.7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6.7.1框架-核心筒结构要求:

6.7.2核心筒、内筒其抗震墙的规定

6.7.3内筒的门洞不宜靠近转角

6.7.4楼层梁不宜集中支承在转角处、连梁上,支承楼层梁的位置设暗柱

6.7.5连梁采用交叉暗柱规定

6.7.6筒体结构转换层的抗震设计按附录E.2的规定

7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

7.1一般规定.

7.1.1适用范围

7.1.2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表)

7.1.3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内框不超过4.5m

7.1.4房屋最大高宽比(表)

7.1.5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表)

7.1.6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表)

7.1.7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要求

7.1.8底框-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要求

7.1.9多层多排柱内框架结构布置列要求

7.1.10底框、内框房屋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要求

7.2计算要点

7.2.1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按本节规定调整

7.2.2墙段截面验算选择

7.2.3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确定原则、墙段洞口影响系数(表)

7.2.4底架-抗震墙地震作用效应调整:规定

7.2.5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确定方法

7.2.6内框架房屋各柱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公式,计算系数(表)

7.2.7沿阶梯形截面破坏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公式,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表)

7.2.8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

7.2.9水平配筋砖墙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公式:,钢筋参与工作系数(表)

7.2.10小砌块墙体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公式,芯柱参与工作系数(表)

7.2.11砖抗震墙抗震验规定、公式

7.2.12内框架外墙组合砖柱按9.3.9条的规定验算

7.3多层粘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7.3.1

7.3.2构造柱应符合的要求

7.3.3砖房圈梁设置要求(表)

7.3.4圈梁构造要求,砖房圈梁配筋要求(表)

7.3.5对砖房楼、屋盖规定

7.3.6可靠连接规定

7.3.7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配置拉筋每边不小于1m

7.3.8楼梯间应符合的要求:

7.3.9坡屋顶要求

7.3.10门窗过梁支承长度规定

7.3.11预制阳台可靠连接

7.3.12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按第13.3节规定.

7.3.13基础埋置规定

7.3.14横墙较少转房的加强措施:,增设构造柱的纵筋和箍筋设置要求(表)

7.4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4.1小砌块房屋芯柱设置要求(表)

7.4.2小砌块房屋芯柱构造要求

7.4.3替代构造柱构造要求:

7.4.4小砌块房屋圈梁设置要求(表)

7.4.5交接处、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规定

7.4.6设置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的规定

7.4.7其他抗震构造措施7.3.5至7.3.13要求

7.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5.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要求

7.5.2中心线相重合;构造柱、框架柱上下贯通

7.5.3楼盖要求

7.5.4托墙梁截面和构造要求

7.5.5底部抗震墙截面和构造要求:

7.5.6底层砖抗震墙构造要求:

7.5.7材料强度等级要求

7.5.8其他抗震构造措施:第7.3.5至7.3.14条要求

7.6多排柱内框架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6.1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7.6.2房屋的楼、屋盖要求

7.6.3梁在外纵墙、外横墙上的搁置规定

7.6.4其他抗震构造措施按本章第7.3.5至7.3.13条

8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8.1一般规定.

8.1.1钢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表)

8.1.2钢结构民用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宽比(表)

8.1.3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调整系数、构造措施

8.1.4避免采用不规则方案,防震缝缝宽较混凝土结构的1.5倍

8.1.5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

8.1.6采用框架-支撑结构规定:

8.1.7楼盖规定

8.1.8超过12层的钢框架-筒体结构加强层

8.1.9设置地下室时规定

8.1.10地下室基础埋置深度规定

8.2计算要点

8.2.1钢结构规定

8.2.2钢结构阻尼比

8.2.3钢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规定

8.2.4钢框架梁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整体稳定

8.2.5钢框架构件及节点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规定、公式

8.2.6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公式

8.2.7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公式

8.2.8钢结构构件连接应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

8.3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8.3.1框架柱的长细比规定,超过12层框架的柱长细比限值(表)

8.3.2不超过(超过)12层框架的梁柱板件宽厚比限值(表1、2)

8.3.3梁柱构件的侧向支要求

8.3.4梁与柱的连接构造要求:

8.3.5节点域补强板措施

8.3.6梁与柱刚性连接节点范口全熔焊缝

8.3.7框架柱接头位置、焊缝规定

8.3.8刚接柱脚埋入方式

8.4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8.4.1采用只能受拉的单斜杆体系时的规定

8.4.2中心支撑杆件长细比(板件宽厚比)限值(表1、2)

8.4.3中心支撑点构造要求

8.4.4框架部分与底部总地震剪力有关规定

8.5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8.5.1消能梁段钢材屈服强度规定,偏心支撑框架梁板件宽厚比限值(表)

8.5.2偏心支撑框架的支撑杆件的长细比规定

8.5.3消能梁段构造应符合要求、公式

8.5.4消能梁段与柱的连接要求

8.5.5消能梁端翼缘与侧向支撑

8.5.6非消能梁段翼缘与侧向支撑

8.5.7框架部分地震作用不大于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时的规定

9单层工业厂房

9.1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I)一般规定

9.1.1结构布置要求

9.1.2天窗架设置要求

9.1.3屋架设置要求:

9.1.4厂房柱设置要求:

9.1.5围护墙、女儿墙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

(I I)计算要点

9.1.6可不抗震验算范围

9.1.7厂房横向抗震计算方法:

9.1.8纵向抗震计算方法:

9.1.9天窗架横向计算方法

9.1.10天窗架纵向抗震计算方法,效应增大系数

9.1.11大柱网计算规定

9.1.12不等高厂房低跨柱牛腿(柱肩)受拉钢筋公式

9.1.13柱间交叉支撑斜杆验算按附录J

9.1.148、9度,高大山墙抗风柱平面外验算

9.1.15抗风柱与屋架下弦连接点规定

9.1.16工作平台与厂房主体结构连接时的规定

9.1.17屋架上弦抗扭验算规定

(I I I)抗震构造措施

9.1.18有檩屋盖的支撑布置(表)

9.1.19无檩屋盖的支撑布置,中间井式天窗无檩屋盖支撑布置(表1、2)9.1.20屋盖支撑要求:

9.1.21天窗架两侧墙板采用螺栓连接

9.1.22混凝土屋架截面、配筋要求:

9.1.23厂房柱的箍筋要求,柱加密区箍筋最大肢距和最小箍筋直径(表)9.1.24抗风柱配筋要求:

9.1.25大柱网柱截面、配筋构造要求

9.1.26柱间支撑的设置和构造要求,交叉支撑斜杆的最大长细比(表)9.1.27柱顶宜设置通长水平压杆的规定

9.1.28构件的连接节点要求:

9.2单层钢结构厂房

(I)一般规定

9.2.1适用范围,不适用于单层轻型钢结构厂房

9.2.2平面布置、屋面板的设置构造要求参照9.1节

9.2.3厂房的结构体系要求:

(I I)计算要点

9.2.4根据高差和吊车,分别采用单质点、双质、点或多质点模型

9.2.5围护墙自重与刚度规定:

9.2.6横向抗震计算方法:

9.2.7纵向抗震计算方法:

9.2.8屋盖竖向支撑桁架的腹杆应能承受和传递屋盖的水平地震作用的规定

9.2.9柱间交叉支撑的地震作用及验算按附录H.2

(I I I)抗震构造措施

9.2.10屋盖支撑布置按第9.1节

9.2.11柱的长细比不应大于的公式

9.2.12单层钢结构厂房板件宽厚比限值(表)

9.2.13柱脚规定公式

9.2.14柱间交叉支要求

9.3单层砖柱厂房

(I)一般规定

9.3.1适用范围

9.3.2平立面布置、防震缝设置要求:

9.3.3两端承重山墙、天窗不通至端开间

9.3.4厂房的结构体系要求:

(I I)计算要点

9.3.5可不进行横向和纵向抗震验算范围

9.3.6厂房的横向计算方法

9.3.7纵向抗震计算方法:

9.3.8天窗架的横向和纵向抗震计算按9.1.9条和9.1.10条

9.3.9偏心受压砖柱的抗震验算

(I I I)抗震构造措施

9.3.10木屋盖的支撑布置(表)

9.3.11檩条与山墙卧梁连接规定

9.3.12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构造措施按第9.1节

9.3.13柱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闭合圈梁的规定

9.3.14山墙设置卧梁规定

9.3.15屋架(与墙顶圈梁或柱顶垫块的规定

9.3.16砖柱的构造要求

9.3.17混凝土屋盖的砖柱厂房山墙开洞的水平截面积规定

9.3.18砖砌体墙构造要求:

10单层空旷房屋

10.1一般规定.

10.1.1适用范围

10.1.2大厅、前厅、舞台之间,不宜设防震缝分开;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之间不设缝时应加强连接

10.1.3不应采用砖柱规定

10.1.4不得采用无筋砖壁柱规定

10.1.5前厅加强横向的侧向刚度

10.1.6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连接处的横墙,应加强侧向刚度

10.1.7大厅部分本规范9章

10.2计算要点

10.2.1划分为若干独立结构

10.2.2采用底部剪力法、地震影响系数可取最大值

10.2.3大厅的纵向水平值公式

10.2.4大厅的横向计算原则

10.2.58°、9°高大山墙壁柱平面外验算

10.3抗震构造措施

10.3.1屋盖构造规定

10.3.2钢筋混凝土柱和组合砖柱要求

10.3.3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间横墙要求

10.3.4大厅柱(墙)顶标高处圈梁要求

10.3.5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要求

10.3.6悬挑式挑台锚固和防止倾覆的措施

10.3.7山墙设卧梁

10.3.8高大山墙用工作平台或楼层作水平支撑

11土、木、石结构房屋

11.1村镇生土房屋.

11.1.1适用

11.1.2生土房屋层数

11.1.3生土房屋开间

11.1.4轻屋面材料

11.1.5交错夯筑或咬砌

11.1.6地基夯实、防潮

11.1.7成型要求

11.1.8设置圈梁

11.1.9土拱房多跨连接

11.1.10土窑洞避开滑坡

11.2木结构房屋

11.2.1适用

11.2.2木结构平面布置

11.2.3总高度要求

11.2.4空旷房屋四柱落地

11.2.5木屋架屋盖的支撑布置要求

11.2.6柱顶有暗榫

11.2.7设置斜撑

11.2.8穿斗木构架规定

11.2.9斜撑和屋盖支撑结构连接

11.2.10椽与檩的搭接处规定

11.2.11木构件要求

11.3石结构房屋

11.3.1适用

11.3.2总高度和层数限值(表)

11.3.3层高不宜超过3m

11.3.4抗震横墙间距(m)(表)

11.3.5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

11.3.6抗震验算第7.2节

11.3.7设构造柱规定

11.3.8洞水平截面面积规定

11.3.9设置圈梁规定

11.3.10纵横墙交接处

11.3.11其他构造措施7章规定

12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2.1一般规定.

12.1.1适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

12.1.2减震设计要求

12.1.3采用隔震设计要求

12.1.4需减少地震水平位移房屋宜采用

12.1.5减震部件要求

12.1.6减震设计应符合专门标准

12.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12.2.1隔震设计根据预期要求,计算简图(图)

12.2.2隔震设计计算分析规定

12.2.3隔震层要求,橡胶隔震支座平均压应力限值(表)

12.2.4隔震层布置规定

12.2.5以上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规定,层间剪力最大比值与水平想减震系数的对应关系(表)

12.2.6隔震支座水平剪力规定

12.2.7隔震后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表)

12.2.8隔震层与上部结构的连接

12.2.9隔震层以下结构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规定

12.3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12.3.1根据罕遇地震预期位移控制要求设置

12.3.2沿结构两个方向分别设置

12.3.3计算分析规定

12.3.4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确定方法

12.3.5对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

12.3.6有效刚度、阻尼比和恢复力模型的设计参数规定

12.3.7消能器与支承构件的连接规定

12.3.8相连的结构构件,应计入附加内力并传递到基础

12.3.9耐久性、易维护性

13非结构构件

13.1一般规定. 13.1.1适用

13.1.2采取不同抗震措施的规定

13.1.3不致连接失效

13.2基本计算要求

13.2.1计算规定

13.2.2计算方法要求

13.2.3等效侧力法水平地震值宜计算公式

13.2.4相对水平位移产生的内力计算

13.2.5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公式

13.2.6效应的基本组合按5.4节的规定计算

13.3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基本抗震措施

13.3.1预埋件应采取加强措施

13.3.2材料、选型和布置综合分析确定

13.3.3减少对主体不利影响

13.3.4各类顶棚连接件、锚固要求

13.3.5悬挑雨篷或一端由柱支承的雨篷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计13.3.6幕墙、墙板、悬臂件构造按专门规定

13.4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13.4.1与结构连接抗震措施要求

13.4.2不应设置在二次灾害的部位

13.4.3洞口设置应减少对结构削弱

13.4.4作用全部传递到结构

13.4.5高位水箱连接、附加地震作用效应

13.4.6需要连续工作设备设置在地震反应较小部位

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125)

附录B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141)

附录C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142)

C.1一般要求 (142)

C.2预应力框架结构 (142)

附录D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 (144)

D.1一般框架梁柱节点 (144)

D.2扁梁框架的梁柱节点 (145)

D.3圆柱框架的梁柱节点 (146)

附录E转换层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147)

E.1矩形平面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楼板设计要求 (147)

E.2筒体结构转换层抗震设计要求 (147)

附录F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149)

F.1一般要求 (149)

F.2计算要点 (150)

F.3抗震构造措施 (151)

附录G多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要求 (154)

附录H单层厂房横向平面排架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157)

H.1基本自振周期的调整 (157)

H.2排架柱地震剪力和弯矩的调整系数 (157)

H.3吊车桥架引起的地震作用效应的增大系数 (159)

附录J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纵向抗震验算 (160)

J.1厂房纵向抗震计算的修正刚度法 (160)

J.2柱间支撑地震作用效应及验算 (162)

J.3柱间支撑端节点预埋件的截面抗震验算................................162.附录K单层砖柱厂房纵向抗震计算的修正刚度法.. (164)

附录L隔震设计简化计算和砌体结构隔震措施 (166)

L.1隔震设计的简化计算 (166)

L.2砌体结构的隔震措施 (168)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171)

注册建筑师考试-方案平面设计规范

各类建筑平面设计规范条文汇编 1.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 3.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2-90 5.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00 6.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0-87 7.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124-99 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10.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41—87 11.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99 12.港口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86-92 1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14.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66-91

四、馆区内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若职工生活用房毗邻馆区建筑布置,必须加以分隔,并各设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 五、馆区内应功能分区明确,室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活动、集散和藏品装卸运送; 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外墙不宜开窗;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第3.1.3条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 第3.1.6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排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 第3.2.2条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第3.2.3条收藏对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应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面积不应小于6㎡。 第3.2.4条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小于50㎡。 第3.2.6条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库房不宜设窗。第3.3.2条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并远离工程机房。陈列室之间的空间组织应保证陈列的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 第3.3.3条陈列室的面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陈列主题的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 第3.3.4条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应考虑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第3.3.10条大、中型馆内陈列室的每层楼面应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若该层的陈列室面积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大纲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直线平面柱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空间曲线 2、微分学 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偏导数全数分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3、积分学 不定积分定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积分应用 4、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幂级数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 5、常微分方框可分离变量方程一阶线性方程可降阶方程常系数线性方程 6、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分析 7、向量分析 8、线性代数 行列式矩阵n 维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2.1 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相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统计解释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度麦克斯速率分布律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什过程和绝热过程的的应用气体的摩尔热容循环过程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熵 2.2 波动学 机械的产生和传播简谐波表达式波的能量驻波声速声波超声波次声波多普勒效应 2.3 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杨氏双缝干涉光程薄膜干涉迈克尔干涉仪惠更斯--菲涅耳原

理单缝衍射光学仪器分辨本领X 射线衍射自然光和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人工双折射及应用(光弹性学的基础,可制作透明模具监测零件内部应力情况)。 三普通化学 3.1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念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杂化轨道及分空间构型极性分子也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与氢键分压定律用计算液体蒸气压沸点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 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 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渗透压概念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电离常数及计算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PH 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多相离子平衡溶度积常数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3 周期性 周其表结构:周期、族原子结构与周其表达关系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反应热概念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化学反应速度表示法浓度、温度地反应速度的影响 速度常数与反应级数活化能及催比剂概念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压力商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3.5 氧化还原与电化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 原电池组成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电解与金属腐蚀 3.6 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折的重要化反应:加成取代消去加聚与缩聚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甲烷乙炔苯甲苯乙醇酚乙醛丙酮乙酸乙酯乙胺苯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酸酯类工程塑料(ABS )橡胶尼龙66 四理论力学 4.1 静力学 平衡刚体力约束静力学公理受力分析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偶理论力系的简化主矢主矩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滑动磨擦磨擦角自锁考虑滑动磨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重心 4.2 运动学 点的动动方程轨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3 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的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的条件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动量矩动量矩定量动量矩守恒的条件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回转半径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功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惯性力刚体惯性力系的简比达朗伯原理单自由度系统线性振动的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1.胶体结构的材料与晶体、玻璃体结构的材料相比,其: (A)强度较高、变形较小 (B)强度较低、变形较小 (C)强度较低、变形较大 (D)强度较高、变形较大 2.材料属憎水性或亲水性,以其: (A)孔隙率%为0或>0划分 (B)润湿角Q>1800或≤1800划分 (C)填充率%为100或<100划分 (D)润湿角Q>900或≤900划分 3.要求干缩小、抗裂性好的厚大体积混凝土,应优先选用: (A)普通硅酸盐水泥 (B)硅酸盐水泥 (C)快硬硅酸盐水泥 (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4.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与设计强度f cu,k的关系是: (A)f cu,O=f cu,k-tσ(t< 0 (B)f cu,O=f cu,k+tσ(t<o) (C)f cu,O=f cu,k (D)f cu,O<f cu,k 5.在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当混凝土的流动性太小或太大时,调整的办法通常是:(A)增减用水量 (B)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减水泥浆量 (C)增大或减小水灰比 (D)增减砂石比 6.软化点表示石油沥青的: (A)防火性 (B)温度敏感性 (C)粘滞性 (D)塑性 7.钢材经过冷加工、时效处理后,性能发生了下列何种变化? (A)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B)屈服点降低,抗拉强度、塑性、韧性都有提高 (C)屈服点提高,抗拉强度、塑性、韧性都有降低 (D)屈服点降低,抗拉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8.确定地面点位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观测量是水平距离和以下哪项? (A)水平角和方位角 (B)水平角和高差 (C)方位角和竖直角 (D)竖直角和高差 9.DS3光学水准仪的基本操作程序是: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B)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C)粗平、精平、对光、读数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方案平面设计规范

各类建筑平面设计规范条文汇编 1.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 3.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2-90 5.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00 6.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0-87 7.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124-99 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10.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41—87 11.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99 12.港口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86-92 1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14.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四、馆区内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若职工生活用房毗邻馆区建筑布置,必须加以分隔,并各设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 五、馆区内应功能分区明确,室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活动、集散和藏品装卸运送;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外墙不宜开窗;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第3.1.3条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 第3.1.6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排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 第3.2.2条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第3.2.3条收藏对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应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面积不应小于6㎡。 第3.2.4条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小于50㎡。 第3.2.6条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库房不宜设窗。第3.3.2条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并远离工程机房。陈列室之间的空间组织应保证陈列的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 第3.3.3条陈列室的面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陈列主题的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 第3.3.4条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应考虑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第3.3.10条大、中型馆内陈列室的每层楼面应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若该层的陈列室面积之和超过1000㎡,则应再适当增加厕所的数量。男女厕所内至少应各设2只大便器,并配有污水池。 第3.3.11条大、中型馆宜设置报告厅,位置应与陈列室较为接近,并便于独立对外开放。 第5.1.1条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 第5.2.1条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5.2.2条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 3.2.3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人口,室外应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3.2.4图书馆的室外环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外,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

(完整版)非常实用的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数据结构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概论 数据就是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信息的载体。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 数据结构的定义: ·逻辑结构:从逻辑结构上描述数据,独立于计算机。·线性结构:一对一关系。 ·线性结构:多对多关系。 ·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用计算机语言的实现。·顺序存储结构:如数组。 ·链式存储结构:如链表。 ·索引存储结构:·稠密索引:每个结点都有索引项。 ·稀疏索引:每组结点都有索引项。 ·散列存储结构:如散列表。 ·数据运算。 ·对数据的操作。定义在逻辑结构上,每种逻辑结构都有一个运算集合。 ·常用的有:检索、插入、删除、更新、排序。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在这些值上定义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结构类型:由用户借助于描述机制定义,是导出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DT:·是抽象数据的组织和与之的操作。相当于在概念层上描述问题。 ·优点是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实现了信息隐藏。 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的数据结构,设计一个好的算法。算法取决于数据结构。 算法是一个良定义的计算过程,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入,并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出。 评价算法的好坏的因素:·算法是正确的; ·执行算法的时间; ·执行算法的存储空间(主要是辅助存储空间); ·算法易于理解、编码、调试。 时间复杂度:是某个算法的时间耗费,它是该算法所求解问题规模n的函数。 渐近时间复杂度:是指当问题规模趋向无穷大时,该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数量级。 评价一个算法的时间性能时,主要标准就是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 算法中语句的频度不仅与问题规模有关,还与输入实例中各元素的取值相关。 时间复杂度按数量级递增排列依次为:常数阶O(1)、对数阶O(log2n)、线性阶O(n)、线性对数阶O(nlog2n)、平方阶O (n^2)、立方阶O(n^3)、……k次方阶O(n^k)、指数阶O(2^n)。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需要准备什么及心得经验

1、复习班:参加与否视自己情况,在校生或者刚毕业没几年的大可自己复习,有总结题型、总复习作用。参加复习班之前,一定要大略看一遍教材,否则不如自己看。 2、教材:个人推荐天大版。建工版虽详细,但不适合短期复习。且天大版习题一般均为历年考题。 3、时间与心血:一两周的复习时间只对基础功扎实的人适用。 4、周云的题:一定要做一遍,通过做题总结与反思。 5、模拟题:找三套,考试前一个月做一遍。判断一下自己的水平,找到薄弱环节。 6、考试知识点:比如某科某章占几分,一定要统计出来,有重点的看,做到心中有数。来源有二:一为通过辅导班老师渠道;二为通过往年考题自己统计。 7、历年考题:一定要搞到最新的一套,有的书会附一套考题。 8、高数:占24分,重点。辅导班的老师讲课对基础薄弱的人可一周内提高5~10分。自己应作重点看一遍原书+周云习题。只要掌握各章分数分布,参照去看,即可得分,本门课一定要花时间重点去看,且必须大量做题。 9、物理:根据天大版看,做好题,题型一般不难,只是根据原理变化出题。 10、化学:严格掌握参考书各条规律,做好每一道习题并反思到化学规律上去。此门课最好听一下辅导班,有几个总结的公式是老师直接总结的最后结果,如自己算要10分钟左右,如Ksp与S的关系式等。本课关键是要弄懂化学原理并灵活运用。 11、理力:理科拿分的地方。学习班的老师会给你很大益处。 12、材料力学:很多部分要看一下原书。弄懂原书例题,做好周云习题。 13、流体力学:很多人没有学过这门课。实际上这门课只要花三周是最容易拿分的。(最好有一本原版教材看一遍,便于全面理解)天大版的教材很好,涉及了各方面,不要做太复杂的题,会有一道较复杂的而已。量纲分析一章较难,简单涉及以下即可。 14、建筑材料:主要拿分的地方。一定要把所找到的题做一遍,知道考点。因为天大版虽然很全,但这门课考点可能需要你一句一句的细看。不作全题是不行的。 15、电工学:即使不看书,对照考试手册,也会有4分左右可拿,连续两年如此,不知明年会否改革。 16、工程经济:换了新大纲,基本上全是计算题,要会做题,不是以前考概念题的样子了。 17、计算机:白给的分。考98了,数值方法删了,一般有一道较难的,正常人会得7分左右。建议:98题看一遍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教程(考工程师发的那本),程序语言看谭浩强版的FORTRAN程序设计(二级)教程。这门课程序方面听辅导班的收获不大。 18、结构力学:少看计算,多看概念,以分析为主。很多题是具有迷惑性的,看了结构原理不等于会用他做题。重点,占30分,一定要拿下。要看原书。 19、土力学:做结构的没有避开的,都熟悉。找清知识点分布,最好看一遍原书,今 年就有一道原书上原话的,辅导书就没有。 20、工程测量:一定要通过《做题》掌握好复习参考书各章内容。 21、混凝土、砌体、钢结构:少看计算,基本不考(2004年以前),均为概念性题,看一下原书(教材),以及规范那些概念和构造的东西。 22、施工:有不少概念题,按知识点复习。 23、试验:天大版+周云足已。 24、法规:把主要的几个法规(网上有),打印下来,考前几天浏览一遍,做几个题型了解一下即可。 25、模拟题:一定要做,通过模拟题掌握速度、自己答题的缺点、目前水平等。注意,很多题看似简单,但如不仔细审题,极易错误。一时马虎,考后后悔。 26、时间:基本上午没时间检查。下午2个小时答完,这个样子。 27、考试手册:数学公式很全,基本全有,可直接得几分;物理仅有几个基本公式(声强、速率分布、速率、碰撞频率、绝热做功表达式);化学几个(蒸气压渗透压、沸点、凝固点、尼乌斯、速率与温度、平衡常数与温度、能斯特、周期表、电极电势表);理力有汇交力系的合成、平衡方程、滑动摩擦、摩擦角、自

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实践登记手册-填写范例

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实践登记手册 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印制

内容说明 一、本手册为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实践登记使用,并作为申请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人员的资格审核依据,必须真实记录。 二、表中内容必须由本人、指导人及审查单位填写(指导人须具备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 三、申请人在职业实践期内,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实践应完成不少于700 个单元(每单元相当于8 个工作小时)。 四、经过评估合格的学校,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的个人,可相当于已取得250 单元职业实践;取得建筑学博士学位的个人,可相当于已取得470 单元职业实践。其它时间可取得第一、第二、第三类别中的任何项。 五、未经评估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及其它相关专业人员,在参加考试前实践总年限应满足报考条件要求,同时不得少于本标准所要求的实践单元。 六、《职业实践登记手册》由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统一印发,申请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人员可通过所在单位,向本地区注册建筑师管委会领取。职业实践期内如有工作调整,应主动向新聘单位备案,另行确定指导人员。 姓名XX 性别XX 出生年月19XX.2 专业XXXXX 毕业学校XXXXXX 毕业时间20XX 年6 月取得学位名称XXXXXX 个人签字:

年月日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建筑师管委会意见: 各有关单位:同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有关规定要求,准予参加职业实践培训,请根据职业实践培训标准明确的有关内容,予以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年月日(印章)

第一类别设计实践 (包括参与协助设计负责人完成工作) 类别实践要求为550 单元,实践内容第1-6 项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总结归纳资料

一高规总结 1:梁的计算跨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7.1条 2: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混凝土高规》7.1.9 抗规底部加强高度不大于15mm,而高规无此限制。 3: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混凝土规表11.1.6 6:注意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异同 变形模量:无侧限条件 压缩模量:完全侧限条件 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γ的取值。7:各类材料结构设计规范可根据各自情况确定结构重要性系数 ψ 8: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T

《高规》条 9:关于柱计算长度系数合理选取问题(目前只是混凝土部分) 《混凝土规范》 10:关于偶然质量偏心问题 偶然质量偏心:是由于施工,使用等因素所引起的质量偶然偏心或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的不利影响。(偶然偏心和刚度质量是否均匀没有关系,即规则结构也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高规》3.3.3条 11 12 13 A刚度比 B周期比 C位移比:是指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与本楼层平均值的比。同周期比一样都是为了控制建筑的扭转效应提出的控制参数。 《高规》4.3.5条 《抗规》3.4.3.1条 D剪重比:是要求结构承担足够的地震作用 《抗规》5.2.5条

E刚重比:稳定性的控制 《高规》5.4.1条 14: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高规》4.2.1条,4.2.2 注意:A注意较多短肢剪力墙的7.1.2条;注意表下的小注B《抗规》6.1.1条的条文说明关于调整幅度的论述。 C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不仅与表4.2.2 15 16 17 18 19 A: B: C:连梁刚度的折减《高规》5.2.1条 20: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A:组合前标准值的调整 1)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在效应组合前的调整 a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高规》条 b薄弱层剪力增大-----《高规》条

数据结构复习要点(整理版).docx

第一章数据结构概述 基本概念与术语 1.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2.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是数据这个集合中的个体,也称之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 (补充: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 3.数据对象: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有时候也 叫做属性。) 4.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1)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固有逻辑关系,常称为数据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依据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分成以下几种: 1. 集合:数据中的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关系以外,没有其他关系。 2. 线性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若结构为非空集合,则除了第一个元素之外,和最后一个元素之外,其他每个元素都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3. 树形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若数据为非空集,则除了第一个元素 (根)之外,其它每个数据元素都只有一个直接前驱,以及多个或零个直接后继。 4. 图状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存在“多对多”的关系。若结构为非空集,折每个数据可有多个(或零个)直接后继。 (2)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内的表示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想要计算机处理数据,就必须把数据的逻辑结构映射为数据的存储结构。逻辑结构可以映射为以下两种存储结构: 1. 顺序存储结构: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2. 链式存储结构:借助指针表达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5. 时间复杂度分析:1.常量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问题规模n 无关系T(n)=O(1) 2. 线性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问题规模 n 成线性关系T(n)=O(n) 3. 平方阶和立方阶:一般为循环的嵌套,循环体最后条件为i++ 时间复杂度的大小比较: O(1)< O(log 2 n)< O(n )< O(n log 2 n)< O(n2)< O(n3)< O(2 n )

最新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笔记资料

一级注册结构师基础考试资料 物理 1、光:光程差nx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 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最小分辨角:1.22*λ/D 迈克尔逊干涉仪:d=k×λ/2『每移动λ/2,望远镜的视场中就有一条明纹通过,若有N条明纹通过,则M2平移的距离即为d』 当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表面时,其反射光是光振动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tanα=n2/n1 e光在晶体中各个方向的折射率不相等,即它在晶体中的传播速度随方向不同而改变。而o光在晶体中各方向的折射率和传播速度都相同。 光轴:晶体中存在一些特殊方向,光沿这些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即这些方向o 光和 e 光的折射率相等,传播速度相同。 2、热:dQ=dE+dA,(*绝热线比等温线陡) pV/T=m/M *R=N/N0 *R, E=m/M *i/2 *R*T, dA=p*dV 热机循环:标志着循环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有多少转换成有用功。 卡诺循环:热机效率=1-T2/T1=1-Q2/Q1『T1为高温热源的温度,T2为低温热源的温度。』 熵变:dS=dQ/T 分子质量:u=M/N0(N0=6.022*10^23) 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中,自发进行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总是沿着系统热力学概率(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也就是由包含微观态数目小的宏观态向包含微观态多的宏观态的方向进行。)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并不意味着热不能完全转变为功)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并不意味着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自动" 即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不能自发进行,不产生其它影响。) 可逆过程:(外界也恢复原状)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其自发进行具有单向性。 熵增加原理:孤立系统中自然发生的热力学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卡诺循环中,净功与P-V图上的曲线包裹的面积有关,而效率只跟温度T有关。 3、动:速率分布函数:f(v)*dv=dN/N 『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下的任意一块面积等于相应速率区间内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方均根速率v^2=3RT/M 分子的平均速率=v*f(v)*dv的零~正无穷积分。 分子平均自由程、平均碰撞频率与P、V、T的关系。 P=nKT (n=N/V 表示单位体积分子数) 4、波:y=Acos[w(t-x/v)]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P点距O点距离x, 介质元的动能和势能之是同相变化的。当介质元处在平衡位置时,其动能和势能同时达到最大值;当介质元处在最大位移时,其动能和势能同时达到最小值。 波的强度与波的振幅平方成正比。 波的能量密度是随时间周期性的变化的。 驻波的波形特征:两个波节(或波幅)的间距为λ/2,同一段上的各点的振动同相,而隔开一个波节的两点的振动反相。两个相邻波节内各点的振动相位差为0。 化学

2018年度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2018年度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题 1-5, 】 某地下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 6m×12m,基坑支护采用直径 600mm 钻孔灌注桩结合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联合挡土,地下结构平面、剖面及土层分布如图 1-5(Z )所示, 土的饱和重度按天然重度采用。 提示:不考虑主动土压力增大系数。 【题 1, 】 假定,坑外地下水位稳定在地面以下 1.5m ,粉质黏土处于正常固结状态,勘察报告提供的粉质黏土抗剪强度指标见表 1,地面超载 q 为 20kPa 。试问,基坑施工以较快的速度开挖至水池底部标高后,作用于围护桩底端的主动土压力强度(kPa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表 1 抗剪强度指标 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土的有效自重应力下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 c (kPa) ?(?) c (kPa) ?(?) c (kPa) ?(?) 粉质黏土 22 5 10 15 5 20 提示:① 主动土压力按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 p a = (q + ∑γ i h i )k a - 2c ,水土合算; ②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作答。 (A )80 (B )100 (C )120 答案: (C ) (D )140 【解题, 】 根据《地规》第 9.1.6 条第 2 款及本题条件,选用土的有效自重应力下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 剪强度指标,c =10kPa ,? = 15? ,由朗肯土压力理论,可得: p a = (q + ∑γ i h i )k a - 2c k = tan 2 (45 - ? ) = 0.589 a 2 图 1-5(Z ) p a = (20 +17 ? 8.9 +18? 3)? 0.589 - 2 ?10 0.589 = 117kPa 12000 6000 1500 4400 6000 3000 工作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 2000 3000

2021年自考02331数据结构重点总结最终修订

自考02331数据构造重点总结(最后修订) 第一章概论 1.瑞士计算机科学家沃思提出:算法+数据构造=程序。算法是对数据运算描述,而数据构造涉及逻辑构造和存储构造。由此可见,程序设计实质是针对实际问题选取一种好数据构造和设计一种好算法,而好算法在很大限度上取决于描述实际问题数据构造。 2.数据是信息载体。数据元素是数据基本单位。一种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构成,数据项是具备独立含义最小标记单位。数据对象是具备相似性质数据元素集合。 3.数据构造指是数据元素之间互有关系,即数据组织形式。 数据构造普通涉及如下三方面内容:数据逻辑构造、数据存储构造、数据运算 ①数据逻辑构造是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与数据元素存储构造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 数据逻辑构造分类:线性构造和非线性构造。 线性表是一种典型线性构造。栈、队列、串等都是线性构造。数组、广义表、树和图等数据构造都是非线性构造。 ②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内存储方式,称为数据存储构造(物理构造)。 数据存储构造是逻辑构造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它依赖于计算机语言。 ③数据运算。最惯用检索、插入、删除、更新、排序等。 4.数据四种基本存储办法: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散列存储 (1)顺序存储:普通借助程序设计语言数组描述。 (2)链接存储:普通借助于程序语言指针来描述。 (3)索引存储:索引表由若干索引项构成。核心字是能唯一标记一种元素一种或各种数据项组合。 (4)散列存储:该办法基本思想是:依照元素核心字直接计算出该元素存储地址。 5.算法必要满足5个准则:输入,0个或各种数据作为输入;输出,产生一种或各种输出;有穷性,算法执行有限步后结束;拟定性,每一条指令含义都明确;可行性,算法是可行。 算法与程序区别:程序必要依赖于计算机程序语言,而一种算法可用自然语言、计算机程序语言、数学语言或商定符号语言来描述。当前惯用描述算法语言有两类:类Pascal和类C。 6.评价算法优劣:算法"对的性"是一方面要考虑。此外,重要考虑如下三点: ①执行算法所耗费时间,即时间复杂性; ②执行算法所耗费存储空间,重要是辅助空间,即空间复杂性; ③算法应易于理解、易于编程,易于调试等,即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一级注册结构师基础课考试科目及注意事项

一级注册结构师基础课考试科目及注意事项 先说下报名条件,本科毕业后就可以报考一注的基础课考试(不过一般报名在六月中旬,那时不知道你毕业证下没下来,如果没下来就要等第二年报名了)。二注要求工作两年,例如2012年毕业要2014年可以报名,一注专业课要求工作5年(或4年,看你什么学校,如果你们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住建部评估那就是四年,可以问你们老师通没通过)。只有通过一注基础课考试才能报考一注专业课,二注不考基础课只考专业课。 再说一下考试科目: 一注基础课考试科目几乎囊括了大学里学的所有理工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不过范围广必然也暗示了考察深度比较浅,而且考试形式是四选一(不写计算过程)半开卷(给你一本册子,里面有公式和表格)。 一级注册结构师基础课考试科目及分值分配: 总分240分上午120题每题1分4小时下午60题每题2分4小时132分及格 上午(公共基础课) 1、高等数学(包括概率和线代)[24] 2、普通物理[12] 3、普通化学[12] 4、理论力学[13] 5、材料力学[15] 6、流体力学[12] 7、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程序设计语言)[10] 8、电工电子技术[12] 9、工程经济[10] 下午(专业基础课) 10、土木工程材料[7] 11、结构力学[15] 1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7] 13、工程测量[5] 14、结构设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12] 15、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5] 16、结构试验[5] 17、职业法规[4] 一注专业课考试科目全部为大学中的专业课,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正规出版书籍),四选一并写出计算过程或答题依据 一级注册结构师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分值分配: 总分80分上午40题每题1分4小时下午40题每题1分4小时48分及格 1、钢筋混凝土结构[15] 2、钢结构[14] 3、砌体结构与木结构[14]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备考经验与技巧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专业考试经验与技巧 编写:唐治 2012年01月 南宁

目 次 1 总则 (1) 2 应试准备 (1) 2.1购买书籍 (1) 2.2复习计划 (2) 3 各阶段注意事项 (4) 3.1入门准备训练和常规知识训练 (4) 3.2模拟应试训练 (8) 3.3专项加强训练 (10) 3.4临场模拟训练 (10) 4 临考前准备事项 (12) 4.1熟悉考场 (12) 4.2考试携带的工具 (12) 5 考场注意事项 (13) 6 近年考题的分析 (13)

1 总则 1.0.1 为了总结2011年参加一级注册师专业考试的经验与技巧,编写本文,供诸位考友参考。 1.0.2 为了向甘月光同志编写的《注册结构及注册岩土工程师应试指引》致敬,本文采用了类似的格式。 1.0.3 条文说明列于正文下方,采用非加粗字体。 2 应试准备 2.1购买书籍 2.1.1必须购买单行本的12本规范:(考场必带)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木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2.1.1条文说明:上述规范可分别简称为:荷规、砼规、钢规、砌规、木规、抗规、高规、地规、桩规、地处规、桥通规、桥砼规。 2.1.2应该购买的合订本规范:(考场必带)《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必备规范汇编》(修订缩印本) 2.1.2条文说明:合订本规范并未全部收集考试大纲上的全部规范,建议经济条件许可的考友购买补齐全部的规范,避免出现给予考官展现其孙子兵法的机会,具体案例可见2011年专业考试第80题。 2.1.3应购买的考试参考书: 1《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施岚清编著) 2《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三阶段复习法应考指南》(本书编委会编著) 3《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真题·疑问解答·专题聚焦》(张庆芳等编著) 4《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前实战训练》(兰定筠等编著) 2.1.3条文说明:参考书宜精不宜多,对于已经认真准备过一年或功底扎实的考友,可不购

大学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论 1.数据结构描述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待处理数据元素的表示及相关操作,涉及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运算 2.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反映了事物的组成结构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用一组数据(结点集合K)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一组二元关系(关系集合R)来表示:(K, R) 结点集K是由有限个结点组成的集合,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数据或一组有明确结构的数据 关系集R是定义在集合K上的一组关系,其中每个关系r(r∈R)都是K×K上的二元关系 3.数据类型 a.基本数据类型 整数类型(integer)、实数类型(real)、布尔类型(boolean)、字符类型(char)、指针类型(pointer)b.复合数据类型 复合类型是由基本数据类型组合而成的数据类型;复合数据类型本身,又可参与定义结构更为复杂的结点类型 4.数据结构的分类:线性结构(一对一)、树型结构(一对多)、图结构(多对多) 5.四种基本存储映射方法:顺序、链接、索引、散列 6.算法的特性:通用性、有效性、确定性、有穷性 7.算法分析:目的是从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中选择比较适合的一种,或者对原始算法进行改造、加工、使其优化 8.渐进算法分析 a.大Ο分析法:上限,表明最坏情况 b.Ω分析法:下限,表明最好情况 c.Θ分析法:当上限和下限相同时,表明平均情况 第二章线性表 1.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 a.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元素” b.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元素” c.除最后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后继 d.除第一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前驱 2.线性结构的基本特点:均匀性、有序性 3.顺序表 a.主要特性:元素的类型相同;元素顺序地存储在连续存储空间中,每一个元素唯一的索引值;使用常数作为向量长度 b. 线性表中任意元素的存储位置:Loc(ki) = Loc(k0) + i * L(设每个元素需占用L个存储单元) c. 线性表的优缺点: 优点: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一致;属于随机存取方式,即查找每个元素所花时间基本一样 缺点:空间难以扩充 d.检索:ASL=【Ο(1)】 e.插入:插入前检查是否满了,插入时插入处后的表需要复制【Ο(n)】 f.删除:删除前检查是否是空的,删除时直接覆盖就行了【Ο(n)】 4.链表 4.1单链表 a.特点: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有可能不一致;属于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即存取每个数据元素所花费的时间不相等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和tail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链表的插入(q->next=p->next; p->next=q;)【Ο(n)】 d.链表的删除(q=p->next; p->next = q->next; delete q;)【Ο(n)】 e.不足:next仅指向后继,不能有效找到前驱 4.2双链表 a.增加前驱指针,弥补单链表的不足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和tail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插入:(q->next = p->next; q->prev = p; p->next = q; q->next->prev = q;) d.删除:(p->prev->next = p->next; p->next->prev = p->prev; p->prev = p->next = NULL; delete p;) 4.3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 4.3.1主要优点 a.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用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线性表元素的读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b.链表的主要优点 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4.3.2应用场合的选择 a.不宜使用顺序表的场合 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宜使用顺序表;线性表的最大长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b.不宜使用链表的场合 当不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应选择链表;当指针的存储开销与整个结点内容所占空间相比其比例较大时,应该慎重选择 第三章栈与队列 1.栈 a.栈是一种限定仅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其特点后进先出;插入:入栈(压栈);删除:出栈(退栈);插入、删除一端被称为栈顶(浮动),另一端称为栈底(固定);实现分为顺序栈和链式栈两种 b.应用: 1)数制转换 while (N) { N%8入栈; N=N/8;} while (栈非空){ 出栈; 输出;} 2)括号匹配检验 不匹配情况:各类括号数量不同;嵌套关系不正确 算法: 逐一处理表达式中的每个字符ch: ch=非括号:不做任何处理 ch=左括号:入栈 ch=右括号:if (栈空) return false else { 出栈,检查匹配情况, if (不匹配) return false } 如果结束后,栈非空,返回false 3)表达式求值 3.1中缀表达式: 计算规则:先括号内,再括号外;同层按照优先级,即先乘*、除/,后加+、减-;相同优先级依据结合律,左结合律即为先左后右 3.2后缀表达式: <表达式> ::= <项><项> + | <项><项>-|<项> <项> ::= <因子><因子> * |<因子><因子>/|<因子> <因子> ::= <常数> ?<常数> ::= <数字>|<数字><常数> <数字>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3.3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 InfixExp为中缀表达式,PostfixExp为后缀表 达式 初始化操作数栈OP,运算符栈OPND; OPND.push('#'); 读取InfixExp表达式的一项 操作数:直接输出到PostfixExp中; 操作符: 当‘(’:入OPND; 当‘)’:OPND此时若空,则出错;OPND若 非空,栈中元素依次弹出,输入PostfixExpz 中,直到遇到‘(’为止;若为‘(’,弹出即 可 当‘四则运算符’:循环(当栈非空且栈顶不是 ‘(’&& 当前运算符优先级>栈顶运算符优先 级),反复弹出栈顶运算符并输入到 PostfixExp中,再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 3.4后缀表达式求值 初始化操作数栈OP; while (表达式没有处理完) { item = 读取表达式一项; 操作数:入栈OP; 运算符:退出两个操作数, 计算,并将结果入栈} c.递归使用的场合:定义是递归的;数据结构是 递归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递归的 2.队列 a.若线性表的插入操作在一端进行,删除操作 在另一端进行,则称此线性表为队列 b.循环队列判断队满对空: 队空:front==rear;队满: (rear+1)%n==front 第五章二叉树 1.概念 a. 一个结点的子树的个数称为度数 b.二叉树的高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 结点的层数加1 c.二叉树的深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 结点的层数 d.如果一棵二叉树的任何结点,或者是树叶, 或者恰有两棵非空子树,则此二叉树称作满二 叉树 e.如果一颗二叉树最多只有最下面的两层结点 度数可以小于2;最下面一层的结点都集中在 该层最左边的位置上,则称此二叉树为完全二 叉树 f.当二叉树里出现空的子树时,就增加新的、特 殊的结点——空树叶组成扩充二叉树,扩充二 叉树是满二叉树 外部路径长度E:从扩充的二叉树的根到每个 外部结点(新增的空树叶)的路径长度之和 内部路径长度I:扩充的二叉树中从根到每个内 部结点(原来二叉树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 2.性质 a. 二叉树的第i层(根为第0层,i≥0)最多有 2^i个结点 b.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1个结点 c. 任何一颗二叉树,度为0的结点比度为2的 结点多一个。n0 = n2 + 1 d. 满二叉树定理:非空满二叉树树叶数等于其 分支结点数加1 e. 满二叉树定理推论:一个非空二叉树的空子 树(指针)数目等于其结点数加1 f. 有n个结点(n>0)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 ?log2(n+1)?,深度为?log2(n+1)?? g. 对于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结点按层 次由左到右编号,则有: 1) 如果i = 0为根结点;如果i>0,其父结点 编号是(i-1)/2 2) 当2i+1∈N,则称k是k'的父结点,k'是 的子结点 若有序对∈N,则称k' k″互为兄弟 若有一条由k到达ks的路径,则称k是 的祖先,ks是k的子孙 2.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a.树转换成二叉树 加线: 在树中所有兄弟结点之间加一连线 抹线: 对每个结点,除了其最左孩子外, 与其余孩子之间的连线 旋转: 45° b.二叉树转化成树 加线:若p结点是双亲结点的左孩子,则将 的右孩子,右孩子的右孩子, 所有右孩子,都与p的双亲用线连起来 线 调整:将结点按层次排列,形成树结构 c.森林转换成二叉树 将各棵树分别转换成二叉树 将每棵树的根结点用线相连 为轴心,顺时针旋转,构成二叉树型结构 d.二叉树转换成森林 抹线:将二叉树中根结点与其右孩子连线,及 沿右分支搜索到的所有右孩子间连线全部抹 掉,使之变成孤立的二叉树 还原:将孤立的二叉树还原成树 3.周游 a.先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访问根结点,然后依次先根周 游各棵子树 b.后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依次后根周游各棵子树,然后 访问根结点 c.按层次周游 若树不空,则自上而下自左至右访问树中每个 结点 4.存储结构 “左子/右兄”二叉链表表示法:结点左指针指 向孩子,右结点指向右兄弟,按树结构存储, 无孩子或无右兄弟则置空 5. “UNION/FIND算法”(等价类) 判断两个结点是否在同一个集合中,查找一个 给定结点的根结点的过程称为FIND 归并两个集合,这个归并过程常常被称为 UNION “UNION/FIND”算法用一棵树代表一个集合, 如果两个结点在同一棵树中,则认为它们在同 一个集合中;树中的每个结点(除根结点以外) 有仅且有一个父结点;结点中仅需保存父指针 信息,树本身可以存储为一个以其结点为元素 的数组 6.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a. 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在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中,结点按先根次序 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中 每个结点除包括结点本身数据外,还附加两个 表示结构的信息字段,结点的形式为: info是结点的数据;rlink是右指针,指向结点 的下一个兄弟;ltag是一个左标记,当结点没 有子结点(即对应二叉树中结点没有左子结点 时),ltag为1,否则为0 b. 带双标记位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规定当结点没有下一个兄弟(即对应的二叉树 中结点没有右子结点时)rtag为1,否则为0 c. 带双标记位的层次次序表示法 结点按层次次序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 元中 第七章图 1.定义 a.假设图中有n个顶点,e条边: 含有e=n(n-1)/2条边的无向图称作完全图 含有e=n(n-1) 条弧的有向图称作有向完全图 若边或弧的个数e < nlogn,则称作稀疏图, 否则称作稠密图 b. 顶点的度(TD)=出度(OD)+入度(ID) 顶点的出度: 以顶点v为弧尾的弧的数目 顶点的入度: 以顶点v为弧头的弧的数目 c.连通图、连通分量 若图G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有路径相通,则 称此图为连通图 若无向图为非连通图,则图中各个极大连通子 图称作此图的连通分量 d.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 对于有向图,若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一条 有向路径,则称此有向图为强连通图 否则,其各个极大强连通子图称作它的强连通 分量 e.生成树、生成森林 假设一个连通图有n个顶点和e条边,其中n-1 条边和n个顶点构成一个极小连通子图,称该 极小连通子图为此连通图的生成树 对非连通图,则将由各个连通分量构成的生成 树集合称做此非连通图的生成森林 2.存储结构 a.相邻矩阵表示法 表示顶点间相邻关系的矩阵 若G是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图,则G的相邻矩 阵是如下定义的n×n矩阵: A[i,j]=1,若(Vi, Vj)(或)是图G的边 A[i,j]=0,若(Vi, Vj)(或)不是图G的边 b.邻接表表示法 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 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 以Vi为尾的弧)(建立单链表时按结点顺序建 立) 3.周游 a. 深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某个顶点V0出发,访问此顶点,然后依 次从V0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深度优 先搜索遍历图中的其余顶点,直至图中所有与 V0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 b. 广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0出发,并在访问此顶点之 后依次访问V0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随 后按这些顶点被访问的先后次序依次访问它们 的邻接点,直至图中所有与V0有路径相通的顶 点都被访问到为止,若此时图中尚有顶点未被 访问,则另选图中一个未曾被访问的顶点作起 始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顶点都被 访问到为止 4.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的方法是:1)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 点且输出之 2)从图中删掉此顶点及所有的出边 3)回到第1步继续执行,直至图空或者图不空 但找不到无前驱(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5.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6.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Floyd算法) 7.最小生成树 a.Prim算法 b.Kruskal算法 c.两种算法比较:Prim算法适合稠密图, Kruskal算法适合稀疏图 第八章内排序 算法最大时间平均时间 直接插入排 序 Θ(n2) Θ(n2) 冒泡排序Θ(n2) Θ(n2) 直接选择排 序 Θ(n2) Θ(n2) Shell排序Θ(n3/2) Θ(n3/2) 快速排序Θ(n2) Θ(nlog n) 归并排序Θ(nlog n) Θ(nlog n) 堆排序Θ(nlog n) Θ(nlog n) 桶式排序Θ(n+m) Θ(n+m) 基数排序Θ(d·(n+r)) Θ(d·(n+r)) 最小时间S(n) 稳定性 Θ(n) Θ(1) 稳定 Θ(n) Θ(1) 稳定 Θ(n2) Θ(1) 不稳定 Θ(n3/2) Θ(1) 不稳定 Θ(nlog n) Θ(log n) 不稳定 Θ(nlog n) Θ(n) 稳定 Θ(nlog n) Θ(1) 不稳定 Θ(n+m) Θ(n+m) 稳定 Θ(d·(n+r)) Θ(n+r) 稳定 第十章检索 1.平均检索长度(ASL)是待检索记录集合中元 素规模n的函数,其定义为: ASL= Pi为检索第i个元素的概率;Ci为找到第i个元 素所需的比较次数 2.散列 a.除余法 用关键码key除以M(取散列表长度),并取余 数作为散列地址 散列函数为:hash(key) =key mod M b.解决冲突的方法 开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散列 表主表之外(在主表外拉出单链表) 闭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表中 另一个位置上 c.线性探查 基本思想:如果记录的基位置存储位置被占用, 就在表中下移,直到找到一个空存储位置;依 次探查下述地址单元:d0+1,d0+2,...,m-1, 0,1,...,d0-1;用于简单线性探查的探查 函数是:p(K, i) = i d.散列表的检索 1.假设给定的值为K,根据所设定的散列函数h, 计算出散列地址h(K) 2. 如果表中该地址对应的空间未被占用,则检 索失败,否则将该地址中的值与K比较 3. 若相等则检索成功;否则,按建表时设定的 处理冲突方法查找探查序列的下一个地址,如 此反复下去,直到某个地址空间未被占用(可 以插入),或者关键码比较相等(有重复记录, 不需插入)为止 e.散列表的删除:删除后在删除地点应加上墓 碑(被删除标记) f.散列表的插入:遇到墓碑不停止,知道找到真 正的空位置 第十一章索引技术 1.概念: a.主码:数据库中的每条记录的唯一标识 b.辅码:数据库中可以出现重复值的码 2.B树 a.定义:B树定义:一个m阶B树满足下列条 件: (1) 每个结点至多有m个子结点; (2) 除根和叶外 其它每个结点至少有??个子结点; (3) 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结点 例外(空树,or独根) (4) 所有的叶在同一层,可以有??- 1到m-1个 关键码 (5) 有k个子结点的非根结点恰好包含k-1个关 键码 b.查找 在根结点所包含的关键码K1,…,Kj中查找给 定的关键码值(用顺序检索(key少)/二分检索 (key多));找到:则检索成功;否则,确定要查 的关键码值是在某个Ki和Ki+1之间,于是取 pi所指结点继续查找;如果pi指向外部结点, 表示检索失败. c.插入 找到的叶是插入位置,若插入后该叶中关键码 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