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译介和译作在美国的接受

试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译介和译作在美国的接受
试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译介和译作在美国的接受

收稿日期:2010-09-17

作者简介:邵霞(1985~ )女,山西省运城市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10年12月第29卷 第12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M i anya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 Dec .2010

V o.l 29 N o .12

试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译介和译作在美国的接受

邵 霞1

,滕 宇

2

(1.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2.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 要: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本文探讨斯奈德对寒山的诗译介和译介文本在美国广泛接受的原因,主要以文化学派中的社会背景和主流诗学作为切入点。

关键词:寒山诗,加里 斯奈德,主流诗学,接受美学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0)12-0080-05

一、引言

寒山诗的三大板块(主流诗、通俗诗和宗教诗)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寒山诗包含禅机,隐含着一种超尘脱俗的空灵感,以及一部分作品能够深刻的反映现实生活,因此,自宋代以来,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诵。到了近现代,研究寒山者与日俱增,而在国外和港台地区,更是掀起了一股颇具声势的 寒山热 。寒山诗作是何时开始传播,又怎样成为 寒山热 的呢?本文试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寒山诗在美国的译介。姚斯的接受美学将读者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起点。在接受的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 期待视野 对作品做出选择,读者原有的 期待视野 会随着教育程度提高而有所拓展,从而形成新的 期待视野 ,这种提高或扩展了的 期待视野 又对文本提出新的要求。寒山的诗在出现很久都未能被读者所接受,但是经过斯奈德的翻译在美国和其他欧美国家却得到广泛传播,本文试图利用姚斯的接受美学分析寒山

文本经过译介后得到广泛接受的潜在原因。

二、寒山和寒山诗及其译介

(一)关于寒山

寒山,自号寒山子,是生活在公元700 780年的盛唐时期的一位隐士。在宋初(978年)的 太平

广记 卷55 仙传拾遗 寒山子 中对寒山有所记载,中国对寒山诗研究源于1958年著名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的 四库提要辨证 ,但是该研究距离寒山诗的问世已经有一千二百余年了。寒山诗曾先后被译成日、英、法等国文字。近年来,香港、台湾也出了一些有关寒山及寒山诗的研究论著,五十年代美国战后漂泊的年轻人特别尊崇寒山,认为寒山代表他们的理想。

(二)寒山诗及其译介

寒山诗三百一十一首,按内容可大致分为自叙诗、隐逸诗、风俗诗、道家诗和佛家诗几类。寒山子的自叙诗主要反映他隐居前后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写得真挚、白然,充满生活气息。寒山子的隐逸诗主要写山林隐居之乐。作者在天台山隐居数年,对山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有深厚的感情。反映唐代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的风俗诗诗虽只有五十余首,内容丰富描写自然生动,富含深刻的生活哲理。寒山诗中反映的宗教思想比较复杂,既有道家又有佛家,也有似佛非佛、似道非道者。

寒山诗学特点是 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也。至云 不烦郑氏笺,岂待毛公解 ,又似儒生语。大抵佛语、菩萨语也。今观所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禅门渴语,不可以诗格绳之。 寒山诗中展现了对苦难众生的深切悲悯,朴素真诚的劝世情怀,脱俗高洁、淡泊飘逸的文人隐士气质,清奇雅致的山

林自然风光,如琉璃水晶般晶莹剔透、空灵美妙的禅境,深受历代众多文人和僧侣的喜爱。寒山诗在民间的流传也很广泛,这主要是其通俗易懂的风格特点易于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但是这种诗学没有为文人士子的认同与赏鉴,也被正统的文学所忽视以至排斥,其诗也未收录在任何官方刻印的道藏与佛藏之中。寒山诗之所以在十八世纪以前的诗学道统中受到排斥是由于其与正统的主体文化规范格格不入尤其与当时社会文学经典的价值标准背离。尽管 五四 时期寒山诗的地位突然被抬得很高,但它的通俗性、白话语言及其反封建反礼教的意义是它山受到推崇的主要原因。

西方对寒山诗的译者主要有三位,首先是阿瑟 韦利(A rthurW a ley)于1954年所译27首寒山诗。其次是加里 斯奈德(G ary Snyder)1958年秋,在 常春藤 杂志上发表了24首寒山译诗。最后是伯顿 华特(W atson)1962年,出版了一本英译寒山诗,共译诗124首。所有这些有关寒山诗的译本中,加里 斯奈德的译本在读者中接受最广泛。加里 斯奈德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 垮掉派 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前还一直遭受中国正统文学界排斥的寒山诗经过斯奈德的翻译成了 垮掉的一代 的精神食粮和美国青年最喜爱的读物的潜在原因可以在接受美学中找到答案。接受美学的翻译观则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是原文读者,然后才是译者,译者必然会受到自身审美理想以及本民族历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而渗入某些自发的抑或潜意识的主观因素,译者会对对未定性的原文文本加以具体化,然后再将这一具体化了的原文文本见诸于自己的译文。译者对原文的期待视野影响着译文的生成,不同的译者因期待视野的差异会生成不同的译文。本文借助接受美学中的 期待视野 、译者主体性以及文化翻译学派的社会背景和主体诗学来分析寒山诗的成功译介。

三、对接受美学的阐释

接受美学诞生地在联邦德国,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的接受美学是20世纪后期德国康斯坦茨学派创建的一种新的文艺理论,脱胎于海德格尔的 前理解 和伽达默尔的 期待视野 。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第一次从本体论高度,提出了历来为人所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

(一)关于接受美学中的 期待视野

姚斯 期待视野 的提出是为了说明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往往具有一种期待视野,当读者阅读的作品与自己的期待视野一致时,读者反而失去对作品的兴趣。但是,当读者阅读的作品超越、校正了自己的期待视野,读者往往会兴高采烈,认为它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寒山诗之所以受到 垮掉的一代 和嬉皮士(H i p p ies)的推崇正是由于寒山诗中对社会批评以及希冀自由生活的诗学观念触动了他们迷茫的灵魂,这两代人背弃美国生活主流价值观和 美国中产阶级 加入者 的心态 ( the j o ineer m enta lity o fm iddle Am erica ),他们离开城市到处流浪,而寒山同样也背离儒家的主流价值观,寒山 桦皮为冠,布裘破弊 (hatw asm ade of b irch bar k,, h i s clothes were ragged and w orn out)的形象与美国青年在正式场合穿衣露骨、夜晚在屋顶吸毒和大吼的形象有几分相似;寒山的古怪行为也备受这两代人推崇: 长廊徐行,叫唤快活,独言独笑 (w al k i n g the l o ng veranda,ca lli n g and shouti n g happ il y,ta l k-ing and l a ugh i n g to hi m se lf)。此外,寒山的 冷然 (coo l)平静、自足的心境正是他们所追求的心态。他们认为寒山的诗中简单的言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更重要的是寒山诗中所渗透的禅学为他们提供了心灵的出口。例如在译诗第十九的头两句中斯奈德采用了20世纪50年代垮掉一代的俚语, hung-up (指 心中有所悬挂 ),该词的使用拉近了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

一住寒山万事休,Once at Co l d M ountain,trou-bles cease,

更无杂念挂心头。No m ore tang led,hung-up m i n d.

接受美学中对读者作用的凸显正是对传统译论 作者中心论 、 文本中心论 以及 译本终极论 等思想的颠覆。翻译是对原文本的阐释和理解,阐释的过程极富主观性,因为意义是一种动态生成物,是读者通过文本的中介在与作者的对话过程中生成的,是在主体间的互相作用过程中生成的(吕俊, 2000:51-52)。

(二)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的文化和审美创造性。它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即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

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为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所做的努力。斯奈德对译者的主体性发挥在翻译寒山的第六首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这首诗的四十九个英文单词中,有四十五个为单音节的单词,使得这篇译文的单音节词的比率达到91.8%。这首诗的中文原文及斯奈德译文都是八行,译文最后四行中单音节的比率高达百分之百,如下为此四行的中英文对照:似我何由届,H o w d i d I m ake i?t

与君心不同。M y heart s not the sa m e as yours.

君心若似我,If your heart w as li k e m ine,

还得在其中。You d get it and be right here.

可以看出,以上英文一连四行没有一个多音节单词,斯奈德的译文明显背离英文诗语准则现象。英译文本中视觉上每个单词之间都有空格,因此在朗读时会达到字与字直接有短暂间歇(pause)的效果,所以会朗读出等量音节的效果。斯奈德的译文由于采用了中文文法模式策略而产生了特殊的韵律(r hy th m)效果,取得了轻巧活泼的韵律。奚密也指出斯奈德的寒山诗译本中由于 单音节词汇及两个以上连续重音节 的使用使得他的译本节奏比英诗强。正如约翰 舒特(John Su iter)所言 斯奈德为现代的寒山创造了一种强韧、有洞察力和孤寂的人格面具 ,正是这一特质吸引了美国两代青年。斯奈德对译者主体性发挥为寒山诗的广泛接受做了大量铺垫。

四、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译介

接受美学认为翻译主要着眼于翻译规范中所谓的期待规范,以目标语文化、目标读者和译入语为依归,翻译处理上则以译本的 可读性 和预期读者的 可接受性 为准绳。为了译本更好的广泛接受,斯奈德认为寒山的诗采用了大众容量接受的口语形式,因此他的英译本也采用英文的口语腔调。例如寒山的第十八首中就用了隋唐时期的口语,如 真意度 , 闲言语 ,斯奈德的译诗便采用相对应的琅琅上口的美国口语 real thought , sill y talk .

(一)社会背景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但当 日本投降后仅十天,就有180万美国工人领到了资方的解雇通知书 感到失落、惶恐、焦虑。随之而来的美苏 冷战 ,麦卡锡主义异常猖獗,大肆迫害文化思想界的进步人士,美国文坛一片萧条和沉寂。这种情况促使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美国的社会制度、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以逃避现实的消极生活。他们常在酒吧、咖啡馆演奏爵士乐或吟咏自己的作品;他们反对保守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反对以军事工业综合体为代表的冷战文明,反对传统艺术形式;他们憎恶物质享受,放浪形骸,成群结队到山林旷野追寻自然的乐趣和心灵的依托。他们希冀过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抵制现实的混乱,希望找回人的原创力并摆脱现代人类的精神危机。富有传奇色彩的寒山在美国的接受可以用法兰克 万克(Frank J.W ar nke)所说的 民族幻象 ( t h e na ti o na lm irage )。寒山在狂野大自然中的释然与他掩藏在疯狂行为中的智慧正符合20世纪中叶英美人士想象中的中国诗人的形象。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公开嘲弄社会的方式来表示他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蔑视和摒弃,用异常行为来表达自己被压抑的自我与本我,以追求本真之我。为了追求本真之我, 垮掉的一代 们浪迹四方。他们以放纵感官享受来释放生命本能等方式寄托自我,但从短暂的自我极度膨胀中不但没有获得预期的满足和充实,相反沉重的失落感随之袭来。而译诗 Go ahead and let the wo rld change-/I m happy to sit a m ong these cliffs. 即 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这两句暗示读者从放纵感官走向皈依宗教以寻找拯救。加里 斯奈德的译诗中,成功地体现了寒山子 悲智双运 的大乘境界。钟玲女士在分析斯奈德所译的寒山诗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时指出: 史耐德所译的二十四首寒山诗那么受欢迎,能成为经典,与其善用象征手法有关,也与他所选的诗有其特色,其选诗能在内容上自成一体,有吸引人的主题。

另一方面,二次大战以后,西方文明进入了反思求变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验动摇了欧美大众的宗教信仰,世界性的禅学研究热等因素的影响,促成了唐代诗人寒山和寒山诗在美国的广泛传布与接受。寒山诗在法国的翻译与研究因美国社会普遍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转向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寻求能满足他们心灵的内容。寒山的诗用感受的方式描写世界,并不说教或过多评论。他的诗任情而发、意境深远,一起发自本事的生命体验,因此受到西方社会的极大关注。参与逆向文化运动的青年们的信念和探索、佛教禅宗的流行、美国学术圈和

大众对亚洲文化的浓厚兴趣也为寒山诗在美国的广泛接受起到重要作用。

(二)主流诗学

勒菲弗尔(Lefevere)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翻译会给文学作品透射出什么形象,基本上由两个因素决定:最重要的是译者的意识形态和翻译时接受方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诗学。

二十年代美国的主流诗学是意象派诗歌,特别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极其推崇中国古典诗歌简朴的主题和含蓄的诗学,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意向并置技巧。西方意象派倡导诗歌具体,避免抽象,准确而直观地呈现事物。英美意象派以个体主体性为内核,追求意象清新与含义单纯,反对意象的象征和朦胧。意象派对 自我 生存都感到困惑,以至逃避感情、消解个体主体性,开掘人的直觉、本能、潜意识、变态心理等,他们力图摆脱浪漫主义 个人化 的朦胧精神,追求一种硬朗的诗风。

斯奈德与寒山的诗学风格形成了共鸣。寒山诗的特点是形式自由,口语与俗语入诗。从句型来看,寒山诗以五言诗居多,七言诗次之。不论五言、七言,都有一些押韵合辙的近体诗。寒山诗以俗为主,从思想情趣到表现形式是雅俗兼具。斯奈德的翻译以直译为主因此简单易懂。斯奈德选择自由体翻译寒山诗,不仅省去了原诗的韵脚,还在多处省去了句首连接词和谓语动词,有时更用分词代替谓语动词,迎合了美国自新诗运动以来开创的意象,并置与开放自由的传统诗学。寒山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观和处事方式正符合当时美国青年反对正统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

斯奈德与寒山在宗教信仰与诗学取向方面都形成了共鸣。在行为方式上,二者都是当时统治性文化的反叛者。二者都是佛教禅宗的追随者;诗学取向方面,二者都创作了简洁、具体、生活化的诗歌。这样的文化共鸣正是斯奈德之所以能精彩地翻译寒山诗作的重要原因。

从接受美学看,寒山诗的接受是因为它的阐释不可穷尽。寒山诗将传统与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联系起来了。寒山子与垮掉的一代 在精神上都倾向于把自身从社会的禁锢之中解脱出来,恢复原初性,在禅坐中直见性命。 垮掉的一代 产生的原因之一便是由于现代300工业发展造成人们性格压抑和扭曲。为了心灵的自由和灵魂的安逸,他们甘愿忍受贫穷、痛苦和困顿。寒山诗中己物我合一的思想及诗人身处寒岩而心境平静泰然, 垮掉的一代 从寒山诗中寻找心灵慰藉,并把寒山的禅学以及文学作品视为经典广为传颂。

寒山诗之所以受到 垮掉的一代 正式的推崇首先是由于寒山诗中对社会批评以及希冀自由生活的诗学观念触动了他们迷茫的灵魂,认为寒山的诗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更重要的是寒山诗中所渗透的禅学为他们提供了心灵的出口。其次,寒山诗摆脱了传统诗学的羁绊,诗风淳朴自然,通俗晓畅,开辟了前所少见的清新诗学形式,所以受到苏轼等诗人的推崇。如下面这首诗:

可笑寒山道,The path to H an-shan s p lace is laughable,

而无车马踪。A path,but no si g n of cart or horse.

联谿难记曲,Converging go r ges-hard to trace the ir t w ists

叠嶂不知重。Jumb led c liffs-unbelievab l y rug-ged.

沾露千般草,A thousand g rasses bend w ith de w,

吟风一样松。A h ill of pines hum s i n the w ind.

此时迷径处,And no w I ve lost t h e shortcut ho m e,

形问影何从?Body ask i n g shadow,ho w do you keep up?

斯奈德选择用自由体翻译寒山诗,不仅省去了原诗的韵脚,还在多处省去了句首连接词和谓语动词,还用分词代替谓语动词,这无疑迎合了美国自新诗运动以来开创的意象,并置与开放自由的诗学传统和由此沿袭下来的读者的审美习惯相一致。第三,寒山诗学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特定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国当时社会面貌,还在历史流变中映射了美国的社会现状。

五、结语

从斯奈德对寒山诗学的成功译介可以看出译者总是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熟悉的世界里的知识和信仰带入作品原文这个陌生的世界。我国学者吕俊先生对 视阈融合 解释如下:理解解释通过视阈融合把两个原来分离的视阈联系起来。而由视阈融合所形成的理解既不再是解释着原有的成见,也不再是作品或历史原有的内容,人们通过这种即在历史中接

受,又在历史中更新的理解形式给人生和世界开辟了新的可能。(吕俊,2001)他进而认为,这种理解才有真正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是一种生产性的。唐代的寒山诗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而为美国甚至更多读者所接受,正体现了寒山诗的经典所在。

在具体传输过程中与文本的文化传统、读者阅读存在 隔 与 不隔 的现象势必要影响到经典本身的接受层面;而一定时代的文化权利、艺术判别标准也会在形成潜在文化机制的基础上影响外来文学经典的传播。寒山的诗歌文本经过阐释与译介,其意蕴如果符合现行体制和社会权利的需要,便在现行体制和社会权利的支持下获得肯定性评价,并且通过评奖、出版、选入教科书等方式扩大影响,从而为社会认同并获得一定的权威性。

寒山诗的广泛接受与它的阐释不可穷尽也有直接关系。寒山诗将传统与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联系起来了。如果一部完全没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它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感情,真的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不能满足读者的期待,即使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利如何 操纵 ,那么最终也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

参考文献:

[1] A ndre L e fevere.T ransl a ti on,R e wr iti ng and the M ani pulation of L iterary F a m e[M].Shangha:i:Shanghai F oreign L anguage Edu-

cati on press,2004.

[2] H R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 Snyder G ary.T he Real W ork:Intervie w s&T alks1964-1979[M].N ew Y ork:N e w D irecti ons P ublis h i ng Corpo ration,1994.

[4] 侯向群.接受理论与翻译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1994,(1):19-22.

[5]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 论加里 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63-

68.

[6]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63-68.

[7] 李敬一.寒山子和他的诗[J].江汉论坛,1980,(1),97-103.

[8] 李林波.在突破与创立之间 曾虚白翻译观点解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37-41.

[9] 钱林森.中国文学在法国[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

[10]李振杰.寒山和他的诗[J].文学评论,1983,(6):94-100.

[1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2]童庆炳,陶东风.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3]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 从道安到傅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4]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5]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6]钟玲.寒山诗的流传[A].邝健行,吴淑钿.香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诗词曲篇[C].南京:江苏古藉出版社,2002.

[17]钟玲.美国诗与中国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8]赵毅衡.诗神远游 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9]钟玲.史耐德与中国文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A D iscussion about G ary Snyder s Transl ati on of H anshan's

Poe m s and its R ecepti on i n U S A

SHAO X ia1,TENG Yu2

(1.Depart m ent o fEnglish,X ia'n Inter 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 ia'n,Shanx,i China 710128

2.Schoo l of Fo reign Languages,M ianyang N or m a lUniversity,M ianyang,S ichuan,Chi n a 621000)

Abst ract:W ith the core concepti o ns of reception aesthetics(or recepti o n theory),th is paper i n tends to dis-cussGary Snyder s'translation ofH anshan s'poe m s and to exp l o it the underl y ing reasons that resorts to t h e d isse m ina-ti o n and recepti o n ofH anshan s'poe m s in t h e U SA fro 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 ircum stances and poetics.

K ey w ords:H anshan s'poe m s;Gary Snyder;poetics;recepti o n theory

我读《寒山诗》

我读《寒山诗》 文/陈慧剑 一 寒山诗,漫入我心头,是一片禅的无垠,禅的生机。禅,充塞了寒山诗的纯度与密度;禅,美化了寒山诗的天地与人类的心灵。寒山诗——即是禅,禅即是诗。 我读寒山诗,灵光一大遍, 书放屏风上,时时读一遍。 那充满生命、禅机,充满婴儿圣洁的诗,正如“吾心似秋月,碧海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三百多首寒山诗,是人类心灵共同印证的“真谛”,以“禅”为其生命,成为一活泼泼地,有生命的,与宇宙共在的奇文妙悟;因此“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成了人类

共同的心声;我想,如非西方遭遇到空前的研究“东方文化”热潮,透过东方语言来了解它,识透它,恐怕千万年后也不会了解寒山。 所谓禅,实在是中国式的,这个禅与印度原始的禅那,已大大地不同;中国禅,实在包括了原始佛经中戒、定、慧的结合升华,古代的“禅和子们”,为了一较境界的高低,常以“隐喻”、“转喻”来以心印心,自盛唐以后禅宗的“机锋”,便以“公案”形式,大行天下。 禅,究竟是什么东西。诸家古德,均以妙悟的心境来直下承担;血肉凡夫,黑漆桶子不破,恐怕是弄不通的。古人形容“禅境”,是“圆陀陀的,赤裸裸的,光灼灼的,沉寂寂的。”你看,它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多么充满着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生命之情。 这个“圆陀陀,赤裸裸,光灼灼,沉寂寂”的禅境,虽非凡夫俗子所可见得,但它透过古德的印证,文字的间接理解,依然有它的可思议处,可言说处。后人舞文弄墨,大谈禅道,也似乎天花乱坠,那是死的“文字禅”。否则,“禅”岂不是真地成了千古不解之谜? 禅,虽由疑而发,实由“定”而生。一句“父母未生前是谁”难死了天下多少痴汉。这句没头没脑的浑话,说回来,不过是作为那禅和子一把开山的斧头,直追到底,黑妖狐被捉,本地风光就无边出现,到那时,你便是寒山拾得,你便是普贤文殊;你便是“佛”,你亦是“禅”。 二 一日拾得扫地。寺主问:“汝名拾得,丰干拾得汝归。汝毕竟姓个什么在何处住”拾得放下扫帚,叉手而立。寺主罔测。寒山捶胸曰:“苍天苍天”拾得欲问:“汝作什么”曰:“岂不见道东家人死,西家助哀”二人作舞,哭笑而出。 这一故事记载,我不作“迷狂症”会。这种“病”,禅家“得”的太多。这一故事,是一“低手”与“高手”相搏的“公案”。 ——寺主问:汝名拾得,丰干拾得汝归,“汝毕竟姓个什么”“在何处住”——这在寺主来说,自己以为已经望到禅的大门,有心探试一下拾得的“本来面目”,并非真的问他姓啥名谁,住在何处?其实他离禅的大门还太远,根本不知殿堂内是什么东西,老实说,他还徘徊在“文字禅”的栏栅里。 ——想不到,他遇到拾得这“娃儿”,却不简单,当下“放下扫帚,叉手而立。”这明明是“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一个佛字。拾得直下承当,看你这个凡夫如何会得? ——寺主见拾得这一招,他竟不识当前的圣者,一个肉眼俗子,只好惘然。——寒山见状,殊为寺主怜惜悲恻,因捶胸呼曰:“苍天苍天”——如何不悟也。这一“苍天苍天”一方面否定寺主的境界,同时可怜他要披毛戴角,苦海无边。 ——这时拾得问:“汝作什么意思是“你有什么好可怜的?”

高等数学教材(较完整)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3)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4) 5、复合函数 (4) 6、初等函数 (4)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5) 8、数列的极限 (6) 9、函数的极限 (6)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7)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⑴、有限集: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⑵、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中元素的个数。例如A={a,b,c},则card(A)=3。 ⑶、一般地,对任意两个集合A、B,有 card(A)+card(B)=card(A∪B)+card(A∩B) 我的问题:

寒山诗

寒山诗我见谩人汉,如篮盛水走, 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我见被人谩,一似园中韭, 日日被刀伤,天天还自有。 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 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 散之即福生,聚之即祸起, 无财亦无祸,鼓翼青云里。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才知休。 可叹浮生人,悠悠何日了, 朝朝无闲时,年年不觉老。 总为求衣食,令心生烦恼, 扰扰百千年,去来三恶道。 世有一般人,不恶又不善, 不识主人翁,随客处处转; 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脔, 虽有一灵台,如同客作汉。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

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轮回几许劫,只为造迷盲。谁家长不死,死事旧来均,始忆八尺汉,俄成一聚尘;黄泉无晓日,青草有时春,行到伤心处,松风愁杀人。骝马珊瑚鞭,驱驰洛阳道,自矜美少年,不信有衰老;白发会应生,红颜岂长保,但看北邙山,是个蓬莱岛。有酒相招饮,有肉相呼吃,黄泉前后人,少壮须努力;玉带暂时华,金钗非久饰,张翁与郑婆,一去无消息。桃花欲经夏,风月催不待,访觅汉时人,能无一个在;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不行真正道,随邪号行婆,口惭神佛少,心怀嫉妒多;背后吃鱼肉,人前念弥陀,如此修身处,难应避奈何!生前太愚痴,不为今日悟,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过;今生又不修,来生还如故,

两岸各无舟,渺渺应难渡。 人以心为本,本以心为柄, 本在心莫邪,心邪丧本命; 未能免此殃,何言懒照镜, 不念金刚经,却令菩萨病。 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头, 出语无知解,云我百不忧; 问道道不会,世有一等流, 悠悠似木头,出语无知解, 云我百不忧;问道道不会, 问佛佛不求,仔细推寻著, 茫然一场愁。君看叶里花, 能得几时好,今日畏人攀, 明朝待谁扫,可怜娇艳情, 年多转成老,将此比于花, 红颜岂长保。 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火煎无底涯,生死往来多少劫,东西南北是谁家,张王李赵权时姓,六道三途事似麻,只为主人不了绝,遂招迁谢逐迷邪。

寒山的论诗诗

第37卷第2期Vol.37№.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Soc.Sci.) 2009年3月 Mar.2009寒山的论诗诗3 张勇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关键词:寒山;论诗诗;偈颂 摘 要: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这些诗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但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在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考查,会清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435(2009)022******* H an Shan’s Poems on Poetry ZHAN G Y ong(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Poetics,A nhui N ormal Universit y,W uhu A nhui241000, China) K ey w ords:Han Shan;poems on poetry;Buddhist hymn Abstract:In Han Shan’s collection of poems,some works discuss the intention,f unction and feature of po2 etry,reflecting his poetic concept.Han Shan’s poems on poetry is of high academic value,promoting a new poetical form,which point out the way forward for Buddhist poetry. 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谈论诗歌的作品,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到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分析,会较为明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发现这些论诗诗的独特价值。 一 寒山的创作,由于其佛教劝戒内容与直白的语言,在当时及后世往往被嘲笑为佛教偈颂而被拒于诗歌殿堂之外。寒山认为自己的作品合乎“典雅”标准,应该归乎诗之行列,不但指出了偈颂与诗歌区别之所在,而且指明了禅诗发展的雅化方向,对后世诗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简单介绍一下汉魏以来偈颂的发展情况,及佛教内外关于偈与诗关系的认识。偈有广、狭二义。广义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梵gāt hā)与祇夜(梵geya),两者意义有别:前者直接以韵文记录说教内容,前无散文,故又称 为“孤起偈”;后者前有散文,后继以韵文重复其义,故又称“重颂偈”。诸经论也经常将两者混用。狭义之偈,单指伽陀,又译作“伽他”、“偈陀”、“偈他”等,意译为“讽诵”、“偈颂”“孤起颂”、“颂”、“歌谣”等。本文是在狭义上使用“偈”这一概念的。 印度佛经中的偈颂,本来重文采、重声律,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这些偈颂往往失去其文采而变得质木无味。东晋高僧鸠摩罗什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1]他认为,在由梵文译为汉文的过程中,偈颂“失其藻蔚”,而变得质直无味,失去了其文体特征。魏晋以后,中土僧人在讲经的过程中,也开始大量创作偈颂。这些偈颂在用韵、属辞、造句等方面开始与中土诗歌接近,逐渐演变为哲理化的佛理赞诗。 3收稿日期:2009202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 D751078);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作者简介:张勇(19702),男,安徽濉溪人,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23599

高等数学教材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寒山诗集》全文

《寒山诗集》全文 1、寒山子诗集序(唐台州刺史闾丘胤撰) 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每于兹地时还国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寻常收贮余残菜滓于竹筒内,寒山若来,即负而去。或长廊徐行,叫噪陵人,或望空独笑。时僧遂捉骂打趁,乃驻立抚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且状如贫子,形貌枯悴,一言一气,理合其意,沉思有得,或宣畅乎道情。凡所启言,洞该玄默。乃桦皮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是故至人遯迹,同类化物。或长廊唱咏,唯言“咄哉咄哉!三界轮回”。或于村墅,与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顺,自乐其性,非哲者安可识之矣。胤顷受丹丘薄宦,临途之日,乃萦头痛,遂召日者医治,转重。乃遇一禅师,名丰干,言从天台山国清寺来,特此相访。乃命救疾。师舒容而笑曰:“身居四大,病从幻生,若欲除之,应须净水。”时乃持净水上师,师乃噀之,须臾祛殄。乃谓胤曰:“台州海岛岚毒,到日必须保护。”胤乃问曰:“未审彼地当有何贤,堪为师仰?”师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取相,乃可见之。寒山文殊,遯迹国清;拾得普贤,状如贫子,

又似风狂,或去或来,在国清寺库院走使,厨中着火。”言讫辞去。胤乃进途,至任台州,不忘其事。到任三日后,亲往寺院,躬问禅宿,果合师言。乃令勘唐兴县有寒山、拾得是否。时县申称,当县界西七十里内有一岩,岩中古老见有贫士,频往国清寺止宿,寺库中有一行者,名曰拾得。胤乃特往礼拜。到国清寺,乃问寺众:“此寺先有丰干禅师院在何处?并拾得、寒山子见在何处?”时僧道翘答曰:“丰干禅师院在经藏后,即今无人住得,每有一虎,时来此吼。寒山、拾得二人见在厨中。”僧引胤至丰干禅师院,乃开房,唯见虎迹。乃问僧宝德、道翘:“禅师在日,有何行业?”僧曰:“丰干在日,唯攻舂米供养,夜乃唱歌自乐。”遂至厨中,灶前见二人向火大笑,胤便礼拜。二人连声喝胤,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唤,乃云:“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僧徒奔集,递相惊讶:何故尊官礼二贫士?时二人乃把手走出寺。乃令逐之。急走而去,即归寒岩。胤乃重问僧曰:“此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觅访,唤归寺安置。胤乃归郡,遂置净衣二对、香药等持送供养。时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岩送上,而见寒山子乃高声喝曰:“贼!贼!”退入岩穴,乃云:“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其拾得,迹沉无所。乃令僧道翘等,具往日行藏,唯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人家厅壁上所书文句三百余首,及拾得于土地堂壁上书言偈,并纂集成卷。(金陵刻经处《寒山诗》)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

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 【内容提要】 由于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在主体文化规范中屡遭边缘化的寒山诗却因为东道国语言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而获得其持久青睐。寒山诗的各种译本、注本和评论在日本纷纷问世,有关寒山的各种神话传说亦被改编成小说,寒山的形象也走入日本画史和神坛。事实上,自北宋传入后,寒山诗就对日本的语言、文学、宗教、艺术甚至精神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寒山诗也因此在其文化语境里获得“经典”与“中心”的文学地位。这种文学地位的形成除了两国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亲近关系以及东道国积极开放的文化心态之外,便是因为寒山诗自身所表现出的质朴的语言风格、幽玄的禅宗境界、不入世浊的隐者情怀和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对于日本各界的超凡影响所致。 【关键词】寒山诗传布接受日本 Title:TheDisseminationandReceptionofHanshanPoemsinJapan Abstract:Hanshanpoems,thoughmarginalizedinChina,havewoneverlastingpopularityinJapanowingt oitscu ions,annotatededitionsandacademicreviewsthuscameoutinJapan;besides,thetalesoflegendaryHansh anthepoethavebeenadaptedintofictionsandtheimageofHanshanhasgoneintotheJapanesehistoryoffine artsandtheJapaneseshrinesinthemeantime.Hanshanpoems,infact,haveinfluencedpositivelyandsignif icantlytheJapaneselanguage,literature,religion,artandpsychologysinceitwasintroducedtoJapaninther eignofNorthernSongDynasty(960-1127)inChina,andtheyhavebeenincludedinthecanon.Inadditionto theaffinitiesinlinguisticandculturalaspectsbetweenChinaandJapanaswellastheopen Japaneseculturalpolicy,theplainnessinlanguage,profoundnessofZenspirit,emancipatedhermitshipan eptioninJapan. Keywords:HanshanPoemsdisseminationreceptionJapan Authors:OuHongisprofessorandPh.D.supervisorofEnglishpoetryatthe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 hpoetryandpoetics.Email:flsoh@https://www.360docs.net/doc/271082534.html,HuAnjiangisaPh.DcandidateofTranslationStudie 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ismajoracademicfieldistranslationstudiesandculturalstudie s.Email:haj1410@https://www.360docs.net/doc/271082534.html, 尽管寒山诗的三大板块(主流诗、通俗诗和宗教诗)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丛林内外拥有大量的读者,甚至还得到历代一些知名文人的推崇,但寒山的迷离身世、文言与白话之间的雅俗之隔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文学利益,使得寒山诗长期游离于中国文学正典之外。尽管在大清朝寒山诗被幸运地选入代表中国古典诗文正统的《全唐诗》,寒山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中还被胡适和郑振铎以诗人的名分“请”进了中国文学史。然而可能是因为文学正统和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寒山诗中屡屡出现的“消极避世”倾向产生了某种排斥力,尤其是当寒山诗作为白话文学表现出的批判精神被西来的马克思主义所宣扬的“革命性”淡忘的时候,寒山诗再一次成为历史陈迹。正如有论者所说:“但当再行研究、深

寒山诗译介海外成因

寒山诗偈译介海外成因探微 李志凌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摘 要:寒山作为一位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不算多,但却是古代俗体诗、释家诗的杰出代表。由于寒山另类不拘的创作风格和隐世飘逸的性格,一直未能在中国古代诗坛引起热烈反响。然而,寒山诗作却在现当代受到西方学界和民间的极大推崇。他本人的生活品性和处世态度甚至还演变为一种“寒山精神”,成为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本文试从学术角度出发,分析寒山其人其作能够成功推介海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寒山;寒山诗偈;翻译;成因分析 1. 引言 中国文学史上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奇人杰作,难以计数。得评著高论者,多为李杜名流,佳句豪篇,皆属有口皆碑之类;而遁迹墨客,斥俗非流者,常遭冷目,鲜筑口碑。然而,中国古代文人中偏有一人,虽一度横遭冷落,难赢主流文史学派器重,却在近现代赫然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杰出代表,饮誉海外,倍受推崇。其作品拥有的海外读者和知名度甚至超越了其他的中国文豪,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也更加久远而深刻。此人即唐代隐逸诗人:寒山。 2. 寒山和寒山诗偈 寒山,又称寒山子,是唐代重要的白话诗人,亦为禅宗一代高僧。少年时代的寒山学文习武,饱读经史,才华横溢,同其他盛世学子一样,只盼他日“学而优则仕”。寒山曾经屡试科场,求过功名,可惜终不得志。中年时期,他磨灭了五陵少年般的浪漫和意气,抛弃了东堂折桂的抱负,隐姓埋名,寄迹名山。在超脱了世俗凡念之后,最终慧起儒道,志归禅释,借助半诗半偈的作品劝世喻人,弘扬佛理。“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静。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谴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这首引言式的诗直抒了寒山“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净心禅思。 寒山遗世之作共310多首诗,按内容可分为自叙诗、风俗诗、隐逸诗、道教诗、佛禅诗等五类。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诗作(约150余首)实写佛家禅理。“即心即佛”,是寒山色彩鲜明的禅宗主张。因而,寒山作品也被世人视作宣道佛法的偈语,而非诗歌。不管怎样,寒山以其特有的文学体例,以诗达禅,以禅寓诗,用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深厚的思想修养,巧揭哲理,广诫俗人。 从内容上看,寒山诗涉及四类题材:(1)表达战乱时期社会伦理崩溃状况下,对社会中丑恶现象的讽刺和嘲弄;(2)对田野山林生活的描写和吟咏;(3)对于佛理禅思的直接宣讲;(4)对个人生活经历的自叙1。从形式风格上看,寒山“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2 。既有民歌的通俗、生动、质朴、 【作者简介】李志凌(1977-),硕士,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语典籍英译等。 1李振杰. 寒山和他的诗. 文学评论,1983(6).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寒山诗集提要》. 4

斯奈德与寒山诗

摘要: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已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本文探寻斯奈德英译寒山诗的起源及其在寒山诗英译中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指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英译已超出一般文学翻译作品的范畴而上升到文学经典作品的行列。 关键词:斯奈德;寒山诗;英译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他的名字常和中国唐代著名诗僧寒山联系在一起,他翻译的寒山诗一经出版便广为传诵,成为当代美国青年一代最喜爱的读物之一,在美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至今长久不衰的影响力。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数目虽不多(仅二十四首),却首首出色,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斯奈德与寒山的奇缘来自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所著《禅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书中寒山和拾得一边读卷轴一边嬉笑的插图,这幅画深深吸引了迷恋禅宗与佛教诗歌的斯奈德。后来,斯奈德在加州大学读书期间决定要以一位中国古代禅宗诗人的诗作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在著名汉学家陈世骧教授的指导下斯奈德开始了寒山的研究与英译。哈佛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教授方志彤和日本著名寒山研究专家入矢义高也对斯奈德的寒山诗研究与英译做过指导。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斯奈德的寒山诗英译是当时学术界共同研究的成果。1958年斯奈德在《常春藤评论》第2卷第6期首次发表了他的24首寒山诗英译。1965年,斯奈德将其并入诗集《砌石与寒山诗集》出版。1966年,斯奈德的另一本诗集《诗选》也全部收录了1958年发表的这24首译诗及译诗短序。斯奈德的24首寒山诗英译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寒山热”,禅修的思想开始风靡美国各界。周英雄、郑树森等编著的《中西比较文学论集》第169页这样描述了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校园,“1960到1970年间,你若漫步于美国大学校园中,遇见那些蓄了长发、光着脚丫的嬉皮士学生,你可以问他或她有没有念过寒山诗。不少嬉皮士学生会说,他们崇拜寒山,因为寒山这个人和他的诗颇富嬉皮士气质。”由于斯奈德选取翻译的寒山诗颇具特色,在内容上自成一体,又具有十分引人入胜的主题,所以一经出版便广为流传,震撼了当时美国文坛和社会。对此,叶维廉先生做出过如下评述:斯奈德与中国文化、中国诗的关系太出名了,尤其是他译的《寒山》,使得寒山和他的生活风范成为了现代的传奇,…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大学生的民众英雄,至今仍受到狂热的爱戴。”叶维廉的评论其实讲出了三层含义,其一,斯奈德与寒山在禅境心灵上相通,在美国他就是寒山的化身;其二,斯奈德的24首寒山诗已深入民心为美国普通民众所接受,家喻户晓;其三,斯奈德在诗中塑造的寒山已成为美国“垮掉一代”和“嬉皮士”的精神偶像。

论寒山诗的俗与雅

论寒山诗的俗与雅 摘要:寒山子是一位以通俗名世的唐代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化诗僧。他的诗歌,以俗为主,既俗且雅,雅俗并重,从思想情趣到表现形式都兼具俗与雅两种要素,是僧人诗歌从传教布道转向抒写性灵、自村野民间步入高雅殿堂这一过渡时期的诗歌形式。 关键词:寒山;诗歌;俗与雅 唐代诗僧寒山子,是世所公认的通俗诗人。他的诗歌,虽然在他身后影响渐大,评价日高,但是在他生前,却常常遭到文人学士的嘲笑。在他的诗歌中提到别人“笑我诗”的作品就有两首。其中一首明确记载:“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这个王秀才站在正统文人的立场上,戴着儒雅之士的有色眼镜,以当时诗坛上主流形式近体诗的评判标准嘲笑寒山诗,认为寒山子这种不遵循四声八病理论、不讲究平仄格律、不精心锤炼词句、不避讳俚词俗语而随口吟诵出来的诗歌,是俗不可耐、难登大雅之堂的。面对别人的嘲笑,寒山子理直气壮地自辩道:“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他并没有否认己诗之“俗”,只是强调己诗亦“雅”。 我们认为,既俗且雅,雅俗并重,是寒山诗的突出特色。这一特色,既体现在思想情趣方面,又体现在表现形式方面。 一、思想情趣的俗与雅 寒山诗思想情趣的俗与雅,集中体现为选材立意的俗与雅。择要而言,选材立意的俗与雅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选材、立意均俗。据何善蒙《寒山子考证》一文所作的研究,公元760—790年,寒山子在天台翠屏山度过了30年自给自足的“农隐”生活。长时间社会底层的世俗生活,使他不得不关注普通百姓的生计问题。于是,他以诗歌为载体发表自己对婚丧嫁娶、治家理财之类尘世俗务的看法和主张。这类诗歌的题材来源于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写诗的目的是要指点“俗民”如何处理这些“俗务”,因而给人的感受是选材俗、立意也俗。《妇女慵经织》、《田舍多桑园》告诫人们要辛勤耕织、经营家产以免受饥寒之苦,《教汝诸般事》教导人们在“极贫”、“才富”时怎样对待田园房产,《客难寒山子》以主客答难的方式强调人们在贫贱时的“急事”就是挣钱,等等,谈论的都是家产钱财之事,字里行间充斥着浓浓的“俗气”。在《丈夫莫守困》一诗里,他直言不讳地大声疾呼“丈夫莫守困,无钱须经纪”,还循循善诱地指导人们如何发家致富:“养得一牸牛,生得五犊子。犊子又生儿,积数无穷已。寄语陶

高等数学教材资料完整-参考模板

高等数学教材完整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一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9)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2)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寒山诗用韵考

第32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月 Vol. 32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0 ────────── 收稿日期:2009-04-21 作者简介:马智忠(1976-),男,陕西西安人,广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汉魏六朝文献。 -16- 寒山诗用韵考 马智忠,王 勃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寒山是继王梵志之后影响最大的唐代白话诗人,“他的劝世化俗诗与王梵志诗的俚俗风格十分接近”寒山诗“语带诙谐而意严实严肃,外似平易而内藏机锋”,寒山诗的用韵可归纳为二十四个韵部,其中只有八个韵部同王力先生“隋——中唐音系”的韵部相同,这可能同寒山诗多用俚俗口语有关。 关键词:寒山;诗;韵部;特点 中图分类号: H 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3-0016-03 The Study on the Rhyming System in Han Shan’s Poems MA Zhi-zhong, WANG Bo (School of Art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Hanshan was a colloquialism poet in Tang dynasty who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thers after Wang Fan-zhi. The styles of his poems are similar to Wang Fan-zhi’s poems. His poems are very humorous and the meanings are strict. They seem to be induced but deep in heart. The rhythms of his poems are reduced to twenty-four rhythm parts. Among them, only ten rhythm parts are the same as rhythm parts of “Sui-Middle Tang Rhythm Systems” written by Wang Li. The reason lies in the spoken language which contains slang and colloquialism in Han Shan poems. Key words: Hanshan; poem; rhythm part; characteristic 寒山,唐代著名诗僧,其诗是“以王梵志诗为代表的唐代白话诗传统的直接继承者”[1,p15]。寒山生活的年代颇有争议,陈子展[2,p25]主张“寒山子大概生在初唐、盛唐之际”,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认为寒山生于八世纪初约七〇〇至七八〇年,孙昌武推定“寒山应活动在大历到元和年间,可大致确定在七五〇至八二〇年”,项楚从孙说[1,p18],王运熙指出:“他的诗必定产生在律诗体制已经相当普及之后。”“杜光庭《仙传拾遗》关于寒山子大历间隐居天台寒岩之说,则 是相当可信的。” [3,p217] 从这几种意见看,不管具体时间怎样,把寒山诗放进“隋——中唐时代”是可行的。本文依据项楚《寒山诗注》考察寒山诗的用韵情况,以期对“隋——中唐音系”研究有所补益。 一、韵例 诗歌制作中的用韵格式,称为“韵例”,包括用韵的方式是一韵到底还是可以转韵;押韵的位置,如句末或句中押韵,隔句韵或每句入韵或交叉韵[4,p277]。寒山诗首句入韵与 否比较自由,以不入韵者居多。不过,首句入韵的竟达到六十六首之多,在三百一十三首寒山诗中占五分之一强,如《群女戏夕阳》(062)(数字为寒山诗编号,下同)、《余家本住在天台》(206)。除首句入韵诗外,其余诗韵脚都在偶数句末,同近体诗用韵是一致的。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奇数句与奇数句押,偶数句与偶数句押,王力先生称这种形式为“交韵”,寒山诗这种韵例只有两首:《妾在邯郸住》(023)中“住、处、归”相韵,“扬、长、央、床”相韵。此处“归”属“之”部(包括支脂之微四韵)“微”韵,“住、处”分数属“鱼”部(包括鱼虞模三韵)的“遇”、“语”两韵,表面看来不押,但是170、173、181、248四首诗中都存在“之”部和“鱼”部相押现象,此当是从相邻韵部借韵相押。《读书岂免死》(208)中“死、字”相韵,“贫、人、身、辛”相韵,“酱”字用此情况不详。《有人把椿树》(096)也属此类。 寒山诗大多一韵到底,但也有换韵的现象,如《手笔大纵横》(019)、《心高如山岳》(231)、《昔日极贫苦》(245)。

寒山诗对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寒山诗对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芦苇泉 在美国诗歌的多次运动中,以1910年代的意象主义与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旧金山文艺复兴二者最为开放,最具包容性。在这样的两次运动中,中国文化论述,尤其是中国诗歌,连同其他边缘文化,如日本文化、印度文化、印第安文化等论述,都被吸收入美国诗歌之中。在后一次运动中(50年代—70年代),中国唐代传奇诗人寒山的禅诗被翻译到美国,对美国当代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一部分诗人改变诗风,并从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青年 在文化上认同的对象”。 寒山其人其诗 寒山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姓名不可考。项楚在《寒山诗注》(中华书局)的序中写道:“一位研究者对他的生平作了这样的推断:寒山本来是生活在农村的文人,因为他有文化气质,而又有骨气,开始是隐者或隐士,隐姓埋名,不应科举,自称贫子。在漫游中扩大了视野,认识了现实中更多的矛盾和民间疾苦,由隐士而避世进山。到了五台山,便在寒岩(也叫翠屏山)的山间住了下来,因此由贫子而成了寒山子。由避世而弃家,这时他结交了国清寺的拾得。他便抛弃了儒道之流的隐逸思想,皈依佛门,由弃家而出家,字也由寒山子而成 为寒山了。” 寒山诗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世俗诗。他的民本思想、施展抱复的愿望,以及作为普通人对感情的敏感,在这些 诗中有明显的表现。 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 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 呼之迥面视,况复不相织。 应是别多年,髦毛非旧色。 从样的思妻之诗中,一点也看不出他的遁世色彩。诗人是一位有血有肉六根不净的正常男人。 这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姗姗。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百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小耐寒。 这种人生无常的喟叹声,在寒山的世俗诗中反复地回荡着,是他思索人生的结果,也是他终 于通向佛道的途径。 另一类是田园诗。近似于陶渊明。 第三类是山林隐逸诗,即禅诗。 五台山是道教名山,也是佛教圣地。诗人隐居寒岩期间,先后受到道佛两教的熏陶。他有许 多诗篇记载了在宗教领域内的心路历程。如: 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 …… 我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万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诗的思想,虽然驳杂不纯,但仍然有着基本的倾向。过去的佛教徒,从他的每一首诗中寻找佛教的义蕴,虽然是牵强附会,但佛教思想对于寒山诗歌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他的禅诗,有如下特点:作为感情抒发者的诗人,在作品中始终是一个旁观者;作品宁静淡远,幽静寂寞;人与自我的对话。其诗达到的纯粹境界,无不体现着佛教的精神。应该说寒山诗是佛教思想在我国诗歌领域中结出的丰硕果实,在我国宗教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唐代,宗教盛极一时,从朝廷到山野,几乎无人不受佛教的熏染。中唐以后,禅宗已经风靡神州。后来的王士祯论山水诗,常常以入禅是否来论成败。可见寒山诗的出现并非偶然。 也说明禅诗在我国诗歌中一脉相承的传统迹象。 寒山诗传入美国的背景 最早传入美国的是《道德经》和《易经》。到了1950年代末期,美国各地的文学艺术杂志上出现多篇有关禅宗的论文和故事,还有禅诗和禅画。美国各大学的东亚系所开的佛教课程也成为热门课。但那时流行于美国的这些“东方文化思想”即禅宗,是通过日本(而不是中国)传入的。然而中国道家和儒家在这股“文化流”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与此同时,也就是19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古代寒山子的诗歌应运而入。 寒山诗传入美国,并不是偶然的。既有早就进入的“东方文化”铺路,又有寒山诗本身的原因,也有美国社会自身的原因——为寒山诗开辟了生长的土壤。 寒山幕天席地、徜徉于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多少呼应了美国青年所向往的生活,而他超然世外、淡然无求、宁静自在的心境也是他们追求的境界。 到了1960年代,美国诗歌对外更为开放,更为包容,这多少和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1月的就职典礼上呼吁人民要做“新的边疆”的开拓者,探索未知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